2020 届 高 三 阶 段 检 测
历史试题(选修)
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青铜盘,内盘底铸有铭文 18 行,284 字,是周代微氏家族一名叫墙的史官作盘并
记述,称为“史墙盘”;前段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
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添了西周微氏家族的研究史料 B.可为西周制度研究提供文物证据
C.反映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的证据 D.铭文记载可与《诗经》相互印证
2. 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货币的政策,同时创立国家企业制度,国营专
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政策的实施
A.巩固了西汉的中央政权 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D.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交错: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
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
北为一。这样的做法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对于被迫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帝的态度是,不必严格遵守;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恭亲王奕诉主张办理中外事宜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说明
A.清朝的军事力量增强 B.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卖国立场越来越严重 D.外交政策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5.《申报》1912 年 4 月 15 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一不头戴洋帽。”5 月 13 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全
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反映出民国初年
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
6. 近代某运动中有人用白布大帜书云:“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死有
头”,另有人持小旗上书“复我青岛,不复青岛毋宁死”、“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对该运
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传播新思想的思想启蒙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结束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运动
7. 1930 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荼,1934-1937 年四个年份更是被
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些运动
A.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日 B.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
C.使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D.标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
8. 据记载:4 月 20 日晚和 21 日,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
战役实施纲要》,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进行
强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
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线。该记载反映的是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9. 下图为 1953 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该宣传画主要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
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10.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A.讴歌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11.下图为 1993-2017 年三大产业占比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农村经济体制失去活力 B.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12.公元前 406 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导致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而溺水身亡。
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 6 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 6 位将军
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该审判
A.体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说明公民大会欠缺理性精神
C.说明直接民主保证司法公正 D.体现了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13.某航海家写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
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
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关于此航海
家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宗教改革刺激人民远洋探险
C.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14.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 年 4 月 16 日美国 50 个州宣布进入“重大灾难
状态”( 设置避难和收容区,实施严格的地方管控措施减少疾病传播,切断感染路径);
而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公布“重启美国”计划,但 何 时 、 如 何 开 放 , 最 终 决 定 权
将 下 放 各 州 , 由 州 长 自 行 决 定 。此现象反映了美国
A.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C.总统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D.总统与州长的矛盾日益激化
15.1932 年 1 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
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
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恢复银行信用以稳定股市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 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16.1927 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 86%,在批发商业中占 95%,在零售
商业中占 65%。到 1934 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国民收入中占 99.1%,在工业总产
值中占 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 98.5%,在零售商品中占 100%。这些变化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B.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17.右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
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
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18.关于两德统一,美国有关人物的回忆录多将德国统一事件置于美苏关系、美欧关系等大
的政治框架之下,无限放大美国在统一中的作用。而苏联有关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地叙
述了德国统一中戈尔巴乔夫的所想所做,认为德国的统一首先应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和布
什。由此可见,回忆录作为史料
A.不能准确记述历史事实 B.亲历者的回忆录最为真实
C.比其他史料可信度更高 D.难免受到叙述者主观影响
19.漫画是传播历史信息的重要形式。下图是一幅时政漫画(飞机上的英文标志是 EU,EU 是
欧盟英文简写),漫画信息表明
A.欧洲联盟从此分崩离析 B.英国经济发展获得重大机遇
C.欧洲一体化面临新挑战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被阻滞
20.全球化把每一个人变为社会的一员,彼此之间都成为生活在统一“地球村落”中的利害攸关
的居民。这使得人们须时刻以全球意识应对社会大变革。这说明当今的全球化
A.使社会竞争更加剧烈 B.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
C.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D.削弱西方国家的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12 分,第 23 题 13 分,第 24 题
15 分,第 25 题 10 分,共 60 分。
21.(10 分)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历经磨难,终于成就辉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
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
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有居民 32209 户,嘉庆十八年(1813 年)增为
36929 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
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 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
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
于光绪十九年(1893 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
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
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但)当我们考察 19 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
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
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
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
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4 分)
▲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
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再举两例简要加以说明。(6 分)
▲ ▲
▲
22.(12 分)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
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
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
得以传入。
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
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长
达 300 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
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
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
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
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 20
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 年 10 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 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
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4 分)
▲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3 分)
▲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5 分)
▲ ▲
▲
23.(13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时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时代 4.3 4 10 64.3 17.4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机械上发生的变化,及与这一变化密
切相关的新能源。(3 分)
▲ ▲
▲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科学技术与国家实力的关系。(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10 分) ▲ ▲
▲
24.(1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 1950 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
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
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
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关于防止
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虽然这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
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摘编自桂立《苏美关系 70 年》等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仅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
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
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
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布津热斯基《大棋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 1950 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比的特点。(3 分)
▲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长期冷战对峙的原因。(5 分)
▲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的力量”和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作简要说明。 (5
分)
▲ ▲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 分)转 ▲ ▲
▲
25.(10 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
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
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
日本人的监督下,从 1875 年-1876 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 年的 3000 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
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
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
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
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三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
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
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 分)
▲ ▲
▲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5 分)
▲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
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 分)
▲ ▲
▲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A 3.D 4.D 5.C 6.D 7.B 8. A 9.C 10. D
11.C 12.B 13.A 14.B 15.D 16.B 17.D 18.D 19.C 20.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12 分,第 23 题 13 分,第 24 题
15 分,第 25 题 10 分,共 60 分。
21.(10 分)(1)变化:人口快速增长;专业市场形成;市镇经济繁荣;民用(或民族)工业
创办。(4 分)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资产阶级(或革命派、立宪派、新军)力量
的壮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思想);湖北革命党人十年期间,遵
循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基础)。(4 分)
举例:北伐战争期间攻克武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抗击日
军侵略。(2 分)
22. ( 12 分 )(1)原因:对外交往中传入外来疫病;地方政府重治轻防;湿热的气候环境;
民间陈规陋习。(4 分)
(2)积极作用:促进民族意识觉醒;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任意三点,得 3 分)
(3)特点:重视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建立国家防疫机制;开展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群防
群治。(3 分)
作用: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
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任意两点得 2 分)
23.(13 分)
(1)变化: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2 分)
新能源:石油 (1 分)
(2)
论点 科学技术进步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2 分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万能蒸汽机,人类由
此进入“蒸汽时代”; 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19 世纪中后期,美、德在电力、石油、化学
化工、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传统产
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美德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中心,19 世纪末美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战后
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论据
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
90 年代,出现“新经济”; 美国经济持续繁荣。
6 分 每一论据 2 分,共 6
分;
普通论证,并结合 2 个史实论证的 1 分
论证 结合 3 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
语言准确 2 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
特别少的给 0 分
24.(15 分)(1)特点:其他国家实力与美、苏相比差距悬殊;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
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苏军事实力基本相当;英、法、德普遍衰落;德日军事实力衰退。(任
意 3 点得 3 分)
(2)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军备竞赛,势均力敌;国际协议的制约;
核战争的威慑;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制衡。(5 分)
(3)新力量: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3 分)
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 分)
(4)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变化。(2 分)
25.(10 分)(1)特点:全方位的西化;有选择的学习;直接聘请外国专家(3 分)。
(2)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
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5 分)
(3)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
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2 分)
附 22 参考范文:
观点:科学技术进步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1 分)论述:18 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
的技术变革成就是蒸汽机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
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3 分)
19 世纪中后期,美、德凭借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电力、石油、化
学化工、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成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9 世纪末美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之一。(3 分)
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尤其是 90 年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
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经济持续繁荣。(3 分)
可见,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