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 2019 年 11 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下图为沿 109°E 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P、Q 两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地壳下沉 冰川侵蚀 B. 断裂下陷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地壳下沉 D. 断裂下陷 流水侵蚀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 谷地位于非季风区
③P 谷地聚落多团聚型
②Q 谷地河流无结冰期
④Q 谷地道路多棋盘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D 2. B
【解析】
【1 题详解】
图中显示,P 谷地所在岩块相对两侧岩块断裂下降,形成地堑构造,因此 P 谷地形成的主导地
质作用是断裂下陷,排除 A、C。图中显示,Q 谷地呈 V 型形态,Q 谷地纬度较低,位于秦岭以
南,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因此 Q 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
用是流水侵蚀,选项 D 符合题意。Q 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没有冰川分布,且谷
地形态呈“V”型,而冰川谷往往呈“U”型,因此排除 B。所以选 D。
【2 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与秦岭的相对位置判断,P 谷地为渭河谷地,渭河谷地位于我国季风区,①
错误。P 谷地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②正确。Q 谷地位于秦岭以南,
属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在 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③正确。图中显示,Q 谷地地形起伏较
大,道路多沿河谷延伸,呈条带状,广阔平原地区的道路多呈棋盘式,④错误。综上所述,
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点睛】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起伏较大的山区:交通线稀疏,多沿
河谷延伸,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
的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南方的丘陵和山区,村落的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
下图 2018 年中国各省区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差异的因素,归根结底取决于
A. 生物学规律制约 B. 医疗卫生条件 C. 生活消费习惯 D. 生产力发
展水平
4.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 东部和东北地区
B. 中部和西部地区
C. 西部和东部地区
D. 东北和中部地区
【答案】3. D 4. A
【解析】
【3 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致从东向西递减,生物学规律明显不可能造成这样的空间差
异,排除 A。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消费习惯对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差异产生重要影响,但不
是根本性影响因素,排除 B、C。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导致人们的生活水
平较高、生活消费习惯较好、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等,从而导致人均预期寿命较长,而中西部
为
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最终导致人均预期寿命较短,选项 D 符合题意。
【4 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在 75 岁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北地区,如东
北地区的黑、吉、辽,东部地区的京、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等,人均预期
寿命值在 75 岁以上的中西部省市区只有桂和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东部和东北地区,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2014 年冬季,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观测近 10
场降雪的林内积雪深度,总体表现为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
完成下面小题。
5. 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6. 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雪总量 B. 山地坡向 C. 林内风速 D. 林冠截留
【答案】5. C 6. D
【解析】
【5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是杨桦
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其中杨树和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
松林属于针叶林,因此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针阔混交林,选项 C 符合
题意,排除 A、B、D。
【6 题详解】
因为三种森林类型位于同一实验区,因此降雪总量相似,山地坡向相似,因此降雪总量和山
地坡向不是影响实验区中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 A、B。林内风速与森林密度、枝叶
的茂密程度有关,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杨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落叶林,冬季枝叶
茂密程度樟子松林最高,风速应最小,积雪不易被风吹走,积雪深度应最深,而题意表明,
樟子松林的积雪深度最小,因此林内风速不是导致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 C。由于杨
桦次生林为次生林,林木密度较小,冬季落叶,树冠截留积雪较少,林内积雪深最深,兴安
落叶松林林木密度比较大,冬季也落叶,但树冠截留比杨桦次生林稍多,林内积雪深度较小,
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树冠截留积雪最多,导致林内积雪深度最小,因此影响实验区内三
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林冠截留,选项 D 符合题意。
【点睛】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
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
森林环境,为各种次生群落所代替。
广西凌云县平怀村以种桑养蚕为基础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如下图)。桑树是落叶植物,为
提高光能利用率,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
完成下面小题。
7. 按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主要属于
A. 技术装备 B. 水肥控制
C. 种植方式 D. 耕作制度
8. 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
A.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B. 促进了新型农业地域的形成
C. 遵循了扬长避短的生产规律
D. 保障了城市地区的商品供应
【答案】7. C 8. A
【解析】
【7 题详解】
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主要属于间作或混作方式,属于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
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选项 C 符合题意。
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与技术装备无关,排除 A。材料信息表明,桑树是落叶植物,为提高光能
利用率,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说明种植方式是为了充分利用光能,不是
水肥控制,排除 B。耕作制度又称熟制,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先后种植几种作物的种植
制度,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不属于耕作制度,排除 D。所以选 C。
【8 题详解】
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空间,
通过废弃物还田,保持了土地生产力,因此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A 正确。平怀村的桑
园生产模式是在以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形成,且一个村落的变化,不可能形成新型农业地域,B
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表明该地生产条件的优劣,因此该桑园生产模式没有明显体现扬长避短
的生产规律,C 错误。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不是面向城市的生产类型,而且生产规模不大,
生产品种有限,适应地区有限,因此不可能保障了城市地区的商品供应,D 错误。所以选 A。
【点睛】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
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
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云瀑是云体从高处向低处倾泻时形成的类似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当潮湿气团被抬升遇冷
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另外,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底集聚
产生的云雾满溢越过山脊线也能形成云瀑。
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云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仅考虑盛行风的影响,夏季我国东南山区云瀑一般出现在
A. 西北坡 B. 东南坡 C. 东北坡 D. 西南坡
【答案】9. D 10. A
【解析】
【9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潮湿气团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
左图表示白天的山谷,白天山谷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谷地中间盛行
下沉气流,很难成云,因此甲、乙不可能形成云瀑,排除 A、B。右图表示夜晚的山谷,因地
形阻挡散热不畅,气温较高,谷地中间上升气流,山坡上盛行山风,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
底集聚产生的云雾,随着云雾增多,云雾在相对较低的丁处出现满溢现象,形成云瀑,丙处
较高且位于山谷内部,不会出现云瀑现象,排除 C,选项 D 符合题意。
【10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潮湿气团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
我国东南山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坡抬升,在东南坡形成大量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
山脊,在西北坡形成云瀑景观,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11.明代台州府人王士性曾在《广志绎》中写道: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
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
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俗尚奢侈;山谷之民,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
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王士性表述的现象,
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定胜天论 C. 天人相关论 D. 可持续发
展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俗尚奢侈;山谷之民,喜习俭素,
然豪民颇负气;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材料观点明确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
居民,会形成相应的、与其他地区迥异的风俗习气。这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相似,因
此选项 A 符合题意。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和可持续发展论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B、C、
D。所以选 A。
12.季风强度指数是季风影响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表示
50 年间东亚地区冬季季风及夏季季风强度指数累积距平曲线。完成问题。
关于我国季风区的气候状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t1 年份我国气候比较稳定
B. t2 年份我国北方易发旱灾
C. t3 年份我国南方易发涝灾
D. t4 年份我国旱涝灾害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关键点是理解“强度指数距平累积曲线”,如果某年强度指数高于平均值,则累
积值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此可判断,图上曲线上升区间是较常年偏强、下降区间比常年
偏弱。图中显示,t1、t3 年份夏季风强度指数累积距平值趋于上涨,表明这两个年份夏季风较
强,相应的冬季风较弱,因此北方雨期长,南方伏旱时间长,可能导致“南旱北涝”,A、C 错
误。图中显示,t2 年份夏季风强度指数累积距平值趋于下降,表明该年夏季风较弱,相应的
冬季风较强,因此雨期停留在南方的时间长,北方地区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降水偏少,可能
导致“南涝北旱”,B 正确。图中显示,t4 年份冬、夏季风指数累积距平曲线都趋向于稳定,
因此冬夏季风强度都处于平均值,因此我国该时段期间气候比较稳定,旱涝灾害相对较少,D
错误。
雨养农业系统——“石堰梯田”,石堰即由石头垒起的梯田围埂,2019 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完成下面小题。
13. “石堰梯田”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除了石头多,主要是
A. 土少水多 B. 土多水少 C. 土少水少 D. 土多水多
14. “石堰梯田”对其下方村落有利的直接影响是
A. 促进山坡地区水土保持 B. 减少洪水等灾害的威胁
C. 便于建造水窖贮存雨水 D. 阻滞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 题详解】
当地属于太行山深处,降水集中,从图示景观可以看出植被较少、地势较陡,当地水土流失
现象比较严重,当地在梯田外缘砌“石堰”,主要为了保持水土,根据这些信息的推断,当地
地表水较少,土层较薄,即“水少土少”,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14 题详解】
梯田能够促进山坡地区的水土保持,增加土地生产力,因此对村落产生的有利影响是间接影
响,排除 A。图中信息表明,可见当地山坡缺乏保持水土的森林,且土层浅,涵养水的功能较
弱,当地多瀑雨,容易在山坡和山谷形成山洪,对山下村落有较大的威胁,梯田对洪水有阻
滞作用,且可促进下渗,从而减少洪水等灾害对山下的村落的威胁,B 符合题意。建造水窖跟
梯田的修建关系不大,排除 C。阻滞冷空气主要是受坡向和地形起伏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跟梯
田的修建无关,排除 D。
【点睛】梯田是在低山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
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
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
复式梯田等。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
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CBD 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其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在新一
轮产业革命背景下,CBD 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下图为北京朝阳 CBD 与上海陆家嘴
CBD 统计资料比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5. 北京朝阳 CBD 与上海陆家嘴 CBD 产值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历史地位 C. 经济实力 D. 交通区位
16. CBD 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是由于
①昂贵的租金②拥堵的交通③政策的引导④互联网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 题详解】
第 15 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个 CBD 的金融企业数量、平均租金、空置率等项目上差异
较小,但是产值和楼宇数量的差异比较大,能够直接创造产值的因素当然是经济实力,上海
经济密度更高(楼宇数量),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更密集,导致产值更高,C 符合题意 。
自然条件对城市经济影响较小,排除 A。历史地位会影响经营基础,但不是两地产值差异大的
主要影响因素,排除 B。两地的交通区位条件差异不大,排除 D。所以选 C。
【16 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中地租最昂贵的地段,新兴产业布局于此影响经济效益,①符合题
意。CBD 由于人流和物流量太大,往往导致交通拥堵,影响企业的运输,对新兴产业吸引力减
弱,②符合题意。政策一般支持新兴产业和 CBD 的发展,政策的引导不会导致 CBD 对新兴产
业的吸引力减弱,③不符合题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通畅,新兴产业没有必要布局在
中心商务区,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所以选 B。
敦煌莫高窟建在河谷的崖体上,顶部是一片背靠鸣沙山的平坦戈壁。莫高窟 1600 多年来
从未被沙丘掩埋,跟窟顶戈壁输沙率相关。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
戈壁地表之间存在近似弹性碰撞,使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鸣沙山是沙害的主
要来源地。下图是 21 世纪初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
完成下面小题。
17. 莫高窟从未被沙丘掩埋,原因可能是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
A “抬升”作用 B. “阻挡”作用 C. “堆积”作用 D. “导沙”
作用
18. “六带一体”防护体系的“综合”主要体现在
A. 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 B. 自然和人工植被相结合
C. 固、阻、输、导相结合 D. 治沙和清扫积沙相结合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存在近似弹性
碰撞,使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这说明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抬升”
作用,使得沙粒很难在窟顶戈壁上堆积,对莫高窟威胁较小,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
D。
.
【
【18 题详解】
图中信息表明,“六带一体”防护体系是由前沿阻沙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植被阻沙固沙
带、人工戈壁带、“A”字形尼龙阻沙网和崖面化学固少带等工程构成。生物和化学措施相结
合、自然和人工植被相结合,都只是防护体系中的一部分,不是“综合”的主要体现,排除
A、B。六大防护工程综合体现了“固、阻、输、导”相结合,C 符合题意。六大防护工程中,
没有包括清扫积沙功能,排除 D。
19.从地球上观察,地外行星投影在遥远的天球上存在着位置的移动。一段时间内行星在天空
中运行的正常路径是由西向东移动的,但由于不同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内侧行星会周期性
地超越外侧行星,从而地球上会观测到行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存在逆行的现象。下图中①~
⑤是指按照先后排序的五个时刻地球和火星位置图。完成问题。
据图判断,火星发生逆行现象的时段出现在
A. ①至② B. ②至③
C. ③至④ D. ④至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首先在将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上相同时刻位置(数字)的点连线,画出从地球上观
察火星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如下图),观察图中位置可知,③与②相比,③的火星在天球
上的投影位置位于②的投影位置以西,出现逆行,而其它①与②、③与④、④与⑤之间没有
出现逆行现象,因此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20.下图为某时刻 M、N 两条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变化图。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北京时间为 2 时
B. 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
C. N 纬线的纬度为 c-a
D. MN 的纬度差为 90°-(b-a)/2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 M、N 纬线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看出,90°E 太阳最高,地方时应为 12 时,以
此为已知时间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 14 时,A 错误。图中没有信息表明 M、N 两条纬线的半球
位置,因此无法确定该日所处的季节,B 错误。图中表明,N 纬线各点均有太阳高度,说明出
现了极昼现象,此日 N 纬线太阳最高值为 b,最低值为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差的一
半是 N 离极点的纬度差,因此 N 的纬度为 90°-(b-a)/2,不等于 c-a,C 错误。图中表明,M
纬线有太阳高度的弧段(昼弧)与没有太阳高度的弧段(夜弧)相等,即昼夜等长,而 N 纬线
此日没有昼夜等长,说明 M 纬线是赤道,纬度为 0°,根据前面判断,N 的纬度为 90°-
(b-a)/2,因此 MN 的纬度差为纬度为 90°-(b-a)/2,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2 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 年,拥有 1630 万人口的 M 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其本国仅能
加工棉花产量的 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有关部门强烈呼吁 M 国政府推动棉
花加工,从而寻求棉花产业的增值。图 1 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1923 年底,连接 B、D 两城的西非铁路全程贯通,从此 M 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
有少量出口。但由于区域内政局动荡,铁路经营惨淡。2014 年底,中国与当地签署合作协议
正式复建改造该铁路,并在 2016 年动工,计划 4 年内完成。
材料三: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图 2
是 A、C 两地 6 月份风频玫瑰图。
材料四:M 国境内的 N 湿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季节性湿地,这片巨大的绿洲是水鸟的重
要栖息地。定期洪水不仅支撑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
(1)简析 M 国首都 B 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2)简述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
(3)从盛行风角度,分析 6 月份 A、C 两地气象灾害的差异。
(4)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简析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可能影响。
【答案】(1)接近原料地(或纺织原料充足);廉价劳动力丰富;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
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2)进一步促进 M 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②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
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 D 海港口地位(拓展 D 港经济腹地);促进 M 国的对外开放。
(3)6 月份,A 地盛行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
等灾害。C 地受盛行东北风(或受东北信风影响),因其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多发
干旱、沙尘暴等灾害。(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4)有利: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
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不利:洪水期水位降低,造成下游湿地萎缩,生态系统被破坏;下游两岸及绿洲区土壤得不
到补充;大型轮船的航行受限。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西非地区及马里国为背景,以多组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工业
区位、交通发展对区域的意义、气象灾害差异原因、水坝的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
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M 国首都 B 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从原料、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
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M 国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图中信息表明,B 城接近棉花
产地,棉纺工业的原料丰富;当地工资水平低,廉价劳动力丰富;材料信息表明,民众生活
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表明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B 城为 M 国的首都,基础设施较
完善,利于发展棉纺工业。
(2)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 积极意义可以从交通、资源开发、对外贸易、
经济促进作用、就业等方面进行叙述。西非铁路改造能够提高铁路运速,扩大运能,拓展 D
港口的经济腹地,提升 D 港口运输地位;材料信息表明,西非铁路原来担任 M 国矿产资源出
的
口任务,改造后的铁路会进一步促进 M 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把 M 国的资源优势转换成
经济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活跃国内经济,
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
(3)6 月份 A、C 两地气象灾害的差异可以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图 2 中信息表明,6 月份,A 地盛行西南风,风从海洋上吹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加上地
形抬升,降水量大且集中,图中显示,A 地地势较低,容易产生洪涝等灾害。图 2 中信息表明,
C 地受盛行东北风,因其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水汽少,很难成云致雨,容易形成干
旱、沙尘暴等灾害。
(4)题意表明,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可能影响应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分有利
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从有利影响来看,由于水坝的调蓄,下游洪水期水位降低,减轻下游
洪水压力;下游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有利于增加水运能力;水坝建
设增加供水能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从不利影响来看,由于水库拦蓄大量水源,可能导致
注入 N 湿地水量减少,造成下游湿地萎缩,水坝建设使得定期洪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环境
发生改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于水坝拦截泥沙,使得下游两岸及绿洲区土壤得不到泥沙
补充,营养元素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材料信息表明,定期洪水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
航,水坝修建使得下游洪水期水位下降,不利于大型轮船的航行。
【点睛】影响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交通需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降低
运输成本、连接和沟通两地,便于联系与交流);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区内工业、农业、旅
游业和商业发展需要、城镇发展的需求);社会政治需求(民族团结、脱贫、国防需求等);
科学技术因素(克服不利自然因素的技术保证)。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的融安县及周边县域是全球最大青蒿种植区,也是青蒿素含量相对较
高的优质种植区与青蒿种质库。青蒿素含量与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
数呈负相关。图 1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融安县位置示意图。图 2 为近 10 年融安县青蒿种植亩
数与青蒿素产量图。
材料二:虽然青蒿素根在中国,但大量青蒿素成品药专利却在国外。图 3 是青蒿素产量
比重图和青蒿素成品药市场比重图。
材料三: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其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不适
宜种植粮食作物。青蒿味性苦、根系浅,易成活。近年来,为人类抗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青
蒿在融安县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山区群众心中的“治贫仙
草”。
(1)简述融安县种植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2)从生长习性角度,分析青蒿适合在石漠化环境栽培的原因。
(3)描述近 10 年来产量与种植面积关系的变化特点,并指出青蒿成为“治贫仙草”的意义。
(4)简述促进我国青蒿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空气湿润;光照相对少。
(2)青蒿更需要湿润环境,石漠化地区降水丰富;青蒿根系浅,对土层深度要求低;青蒿适
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
(3)变化:2013 年前,青蒿种植面积大,但青蒿素产量低;2014 年后,青蒿种植面积有所
减少,但青蒿素产量高。
意义:有效修复(或治理)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人类健
康水平。
(4)保障青蒿生产的政策扶持;维护好青蒿种质库,不断培育优良新品种;加强青蒿素的研
发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拓国际(非洲、拉丁美洲)市场。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广西融安县青蒿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农业区
位、产业发展状况和意义、产业可持续发展 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
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融安县种植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材料信息进行归纳叙述。
材料信息表明,青蒿素含量与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图
中显示,融安位于 25°N 附近,纬度低,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热量充足;图 1 显示,
融安年降水量达 1600mm,降水丰富;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较好,空气湿润;图 1
显示,年日照时数低 1600 小时,光照相对少,因此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
(2)题意表明,青蒿适合在石漠化环境栽培的原因应从材料信息中青蒿生长习性角度进行分
析。材料一和材料三信息表明,青蒿喜湿润、根系浅、易成活。材料三表明,融安县是典型
的喀斯特山区,具有大环境湿润(降水丰富)的特征,适合栽培青蒿;石漠化地区土层较薄,
适合根系浅的青蒿种植;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适合易成活的青蒿种植。
(3)近 10 年来产量与种植面积关系的变化特点根据图 2 信息进行描述。图 2 显示,2013 年
前,青蒿种植面积达 7.5 千亩,青蒿种植面积大,但青蒿素产量仅 25 吨,青蒿素产量低;2014
年后,青蒿种植面积最大约 6 千亩,青蒿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青蒿素产量最高达 70 吨,青
蒿素产量高。
青蒿成为“治贫仙草”的意义应从生态、经济、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石漠化地区种植青
蒿,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修复或治理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青蒿素经济价值高,种
植青蒿有利于有效利用荒地,提高农民收入;材料信息表明,青蒿为人类抗疟做出过杰出贡
的
献,种植青蒿可以制作药品,有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4)促进我国青蒿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从种源、加工、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叙述。
加强青蒿和青蒿素的研发技术水平,维护好青蒿种质库,不断培育优良新品种;材料信息表
明,全球青蒿素成品药市场比例中,中国制药企业所占比例小于 5%,因此当地应利用青蒿素
原料优势,积极发展成品药制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拓热带面积广大、疟疾
较多的非洲、拉丁美洲国际市场;加大对当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地青蒿生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