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个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
2019 年 8 月某日上午,鄂南高中地理考察队深入湖北咸宁某火龙果种植基地进行调研。下图
示意火龙果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此季节,农民一般会在火龙果大棚顶上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 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减少水分蒸发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阳光暴晒、降温
2. 为保证大棚内植株两侧 火龙果分配到均匀的光照,大棚的走向最可能为( )
A. 南—北 B. 东—西 C. 东南—西北 D. 东北—西
南
【答案】1. D 2. A
【解析】
【1 题详解】
根据材料,此时为 8 月份,该地位于湖北咸宁,地处长江流域,在此季节,多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呈现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为避免日光暴晒和高温、大量水分蒸发使火龙果受到
损伤,农民一般会在火龙果大棚顶上覆盖黑色尼龙网,D 对;此时为盛夏,夜间温度很高,覆
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提高夜间温度、也不是为了防止夜间温度过低,AB 错;覆盖黑色尼
龙网会挡光,使地面温度降低,减弱地面辐射,C 错。据此分析本题选 D。
【2 题详解】
该地位于湖北咸宁,地处长江流域,全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故为保证大棚内植株两侧的火龙果分配到均匀的光照,大棚的走向最可能为南—北走向。据
此分析本题选 A。
【点睛】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
的
的
分析内容包括:光、热、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中低纬,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降水少)②热量足:中低纬,海拔较
低; ③光热充足:中纬夏季日照长④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
旱)、低温冷害、霜冻和雪灾等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冰塔林(如图所示)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
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从顶部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
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冰塔林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最低海拔可能下降 B. 中、低纬度地区才可以形成冰塔林
C. 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 消融速度快的海洋冰川更易形成冰塔
林
4. 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 )
A. 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 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C. 结构脆弱,易崩塌 D. 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5. 为了监测冰塔林分布面积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GPS、RS B. RS、GIS C. GPS、GIS D. RS、GPRS
【答案】3. B 4. C 5. B
【解析】
【3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
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由于全球变暖,海拔较低处的冰川会融化,冰塔林出现的最
低海拔可能上升;冰塔林需要近乎直射的太阳光从顶部穿过这些裂隙深处才能形成,说明正
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中、低纬度地区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才可以形成冰塔林;根据材料
及前面分析可知,冰塔林是风力、阳光等外力作用形成,并非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消融速
度快的海洋冰川更易碎裂崩塌,不容易形成冰塔林。据此分析本题选 B。
【4 题详解】
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
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冰塔林结构不稳定,易崩塌,C 对;冰塔林易碎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攀
爬;冰塔林表面的融水多沿裂隙或冰面滑动,这些融水一般不会导致登山者遇险;气压较低、
空气稀薄是高海拔地区的共性特点,不是冰塔林地区登山者的灾难。据此分析本题选 C。
【5 题详解】
监测冰塔林分布面积的变化,需要 RS 获取冰塔林分布面积的遥感数据,需要借助 GIS 对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冰塔林分布面积数据进行分析,据此分析本题选 B。
【点睛】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
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
角大,该景观出现在低纬地区的高山上。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北半球是
夏季。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
A. 西北风、西南风 B. 东北风、偏西风
C. 偏南风、东北风 D. 东南风、南风
7. 图中高空 L 处锋面为( )
A. 高压脊—冷锋系统 B. 高压脊—暖锋系统
C. 低压槽—冷锋系统 D. 低压槽—暖锋系统
【答案】6. B 7. D
【解析】
【6 题详解】
该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据图可知,图中甲、乙两点位于气旋西侧
的低压槽的北、南两侧,高空不考虑受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故高空风向最后将与等压线平
行,据此结合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分析可知,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东北风、偏西
风,选 B。
【7 题详解】
根据图示,图中高空 L 处对应的气压中心是低气压,天气系统处于北半球,北半球的气旋呈
现逆时针的方向。L 位于该低压向外延伸的最大弯曲处,故 L 是位于低压槽处,L 锋面将由偏
西南方位向偏北方向旋转,应为暖锋,据此分析本题选 D。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
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水手出海时意外发现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面
积超过 150 平方千米,约等于 20000 个足球场大小,形成“浮石筏”,浮石密密麻麻,遮挡着
海水,仿佛一片新大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 B. 属于变质岩
C. 形成源于外力侵蚀 D. 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
9. 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移动方向( )
A. 向澳大利亚海岸漂移 B. 向菲律宾海岸漂移
C. 向墨西哥海岸漂移 D. 向秘鲁海岸漂移
10. 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海域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带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②有效减弱蒸发③整体水温升高明显④形成新的大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8. D 9. A 10. A
【解析】
【8 题详解】
据题意分析可知,浮石分布在某火山口附近,且内有孔隙,为喷出型岩浆岩;能在其中找到
动植物化石的为沉积岩,浮石是岩浆岩,不能形成化石;浮石属于岩浆岩;浮石形成源于岩
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形成,主要不是外力侵蚀;浮石内有孔隙,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
据此分析本题选 D。
【9 题详解】
海上漂浮物的流动常常与洋流的携带推动作用有关。根据材料,浮石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的
汤加群岛附近海域,随着南赤道暖流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流动,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
个月内可能会向澳大利亚海岸漂移,选 A。
【10 题详解】
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的澳大利亚东海岸而言,无异于带来了一个物种可以附着的新生环
境,且浮石上肥沃的火山灰还可以滋养更多的物种,故移动的“浮石筏”可以给所经海域带
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浮石漂于海面,可以有效减弱蒸发;浮石会减弱海洋表面对太阳辐
射的吸收,可能会使部分水域水温略有下降,但不会导致整体水温明显变化;浮石是移动体,
且在移动中会散落,一般不会形成新的大陆。据此分析①②对,本题选 A。
【点睛】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
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
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
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019 年 7 月 6 日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向世界实
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
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
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洪和灌溉 B. 蓄能和提水
C. 护城和旅游 D. 排水和养殖
12. 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 题详解】
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修建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
旅游、发电等尚未出现,水产养殖业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当时的良渚主要是靠种植业为生,
由于当地是季风气候,多旱涝,故修建该工程是为了防洪和灌溉来更多的获取农产品。据此
分析本题选 A。
【12 题详解】
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拦截水体并用“草裹泥”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为更便于修
建,会选择在降水量少,枯草较多、施工更容易的冬季。据此分析本题选 D。
2019 年 8 月,巴西亚马孙雨林发生罕见大火,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
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下图是火灾发生时,南美洲上空 CO(燃烧产物)浓度
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火灾次年,火灾地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A. 空气湿度变大 B. 温差变小 C. 水土流失增加 D. 河流径流
量变率减小
14. 关于巴西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大火中圣保罗“白昼如夜”是由于东南信风带来亚马孙雨林的烟雾
B. 巴西多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高温干燥
C. 火灾的发生只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D. 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该地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 题详解】
火灾次年,火灾地由于地表植被尚未恢复,当地多雨,表土容易被冲刷,水土流失增加,植
被的调节功能下降,空气湿度变小,温差变大,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据此分析本题选 C。
【14 题详解】
此次大火发生在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域,圣保罗在该地的东南方向,东南信风从圣保罗吹
向雨林地区,不能带来亚马孙雨林的烟雾,A 错;巴西多发火灾的区域主要是以热带雨林气候
为主;火灾的发生不只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也对大气环境、人们的出行等造成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热带迁移农业为主,很容易引发火灾。据此分
析本题选 D。
【点睛】比较圣保罗和巴西热带雨林区域的位置关系,再考虑一下两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深
入分析即可。
下表为甲、乙、丙、丁 4 个国家每 1 位 65 岁以上人口对应的 20-64 岁人口数量。读下表,回
答问题。
15. 表中反映出 1970 年后甲、乙、丙、丁 4 个国家将接连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为( )
A. 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过快 D. 人口性别
比失调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预测到 2050 年,该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为甲国
B. 1970 年乙国老龄人口比重最小,但上升速度最快
C 丙国可以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来缓解该问题
D. 丁国劳动力比重一直偏低,且下降速度最慢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 题详解】
表中表示的是每 1 位 65 岁以上人口对应的 20-64 岁人口数量,根据表格,四个国家的每 1 位
65 岁以上人口对应的 20-64 岁人口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这反映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减少,1970
年后甲、乙、丙、丁 4 个国家将接连出现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较慢等
问题,人口性别比失调从表格信息中得不出来。据此分析本题选 B。
【16 题详解】
表中显示,到 2050 年,每 1 位 65 岁以上人口对应的 20-64 岁人口数量最少的是乙,故该人
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为乙国;1970 年乙国老龄人口比重最小,但到 2050 年,每 1 位 65 岁以
上人口对应的 20-64 岁人口数量最少的是乙,反映乙地 2050 年老龄化最严重,故乙国老龄化
上升速度最快;丙国可以通过实行鼓励生育,增加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来缓解该问题;丁国劳
动力比重一直偏低,且下降速度并不是最慢。据此分析本题选 B。
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次(条例)将垃圾明
.
【
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4 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
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此次立法进一步厘清了垃圾分类,这有利于公众( )
A. 提高分类效率 B. 减少分类成本
C. 减少分类工具 D. 降低分类要求
18. 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
A. 焚烧 B. 填埋 C. 露天堆放 D. 堆肥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 题详解】
该项立法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四分法”,有利于公众提高分类效率,但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成本,
可能会增加分类工具,该立法提升了垃圾分类要求。据此分析本题选 A。
【18 题详解】
“湿垃圾”易腐,是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处理后可以当肥料原料使用。焚烧会产生新污染,
填埋会造成浪费;露天堆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据此分析选 D。
地铁是铁路交通的一种形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拥堵情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
选择使用地铁和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作为通勤的选择。2014 年,北京市对市内公共交通价格
做出调整,调价后的地铁与地面公交的平均票价将分别覆盖票价成本的 50%和 38%左右,剩下
的部分由公共财政负担。下图示意调价前后北京公共交通不同里程票价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此次调价,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价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地铁的盈利,促进经济增长
B. 公交票价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原因 公交运营过程中利润较大
C. 仅从价格考虑,单次出行距离 20 千米之内的乘客最可能选择公交出行
D. 单次出行距离在 40 千米以上的乘客有较大可能由于地铁涨价而减少地铁出行
20. 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增加城市路网密度,促进公共交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
B.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
C. 有利于减少通勤时间,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提高房价
D. 利于市内长距离人口流动,促进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居住地的分化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 题详解】
地铁、公交都是市民出行方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拥堵情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
择使用地铁和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作为通勤的选择。据图示信息,40 千米外,距离增加,但
票价并不涨,说明调价并不只是为了地铁的盈利,是为了更合理的配置出行;根据图示分析
可知,公交票价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利润是要通过居民乘坐公交才能实现的。仅从价格考虑,
单次出行距离 20 千米之内的乘客最可能选择公交出行;单次出行距离在 40 千米以上的乘客
有较大可能由于地铁票价较低而选择地铁出行。据此分析本题选 C。
【20 题详解】
地铁主要是客流输送,地铁建设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意义不大,地铁主要在地下运行,对增加
城市路网密度影响也不大,A 错;地铁建设属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但地铁以客流运输为主,
不会促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B 错;地铁速度快,有利于减少通勤时间,使得人流加速疏
通,也促使市内就业但远距离居住成为现实,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郊分散,可能促进郊外地
铁站点附近房价上升,但不会造成市中心房价的提升,C 错;图示地铁运距长,有利于市内长
距离人口流动,使部分人员居住地、工作地距离较大成为现实,促进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居
住地的分化,D 对。据此分析本题选 D。
下图示意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撂荒地(经耕种
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坡耕地、经果林(经济果木林)数量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是
21. 撂荒地、坡耕地、经果林分别对应图中(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丙甲 D. 丙甲乙
22. 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植物种类增加
C. 聚落向高海拔山区转移 D. 农业从业人口增加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 题详解】
根据材料,撂荒地是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及人
们环保意识低,撂荒地会越来越多,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撂荒地增加速
度趋缓甚至停滞、下降,据此,撂荒地对应图示中的丙;该地是山区,适合发展经果林,随
着社会发展,经果林种植会越来越多,对应图示的乙线;山区陡坡垦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生
态恶化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坡耕地会减少,据此,图示中的甲线代表坡耕地。据此分析
本题选 D。
【22 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坡耕地减少,撂荒地减少、经果林增加,说明该
山地采取了退耕还林的策略,林木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轻,植物种类增加,生态环境改
善。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故聚落一般不会向高海拔山区转移;进入生态化-
集约经营阶段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业机械推广,智能设备大量应用,农
业生产效率高,但农业从业人口会减少。据此分析本题选 B。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23、24、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6、27
题为选考题,每个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6 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也是非洲最稳定、
安全的投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埃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埃塞俄比亚以
国家工业化为战略契机,优先发展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大力支持出口创汇型的纺织服装加工
贸易。埃塞俄比亚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不仅享受对美国和欧洲出口零关税零配额的政策,还
能以优惠关税出口共计 3 亿人口的 23 个非洲国家。阿瓦萨工业园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最大城
市阿瓦萨,是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目前已经吸引了许多世界级的纺织服装公司入驻。
埃塞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工业园建设,提供了独立供电设施,电费低至每度电 3 美分。下
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理位置。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理位置。
(2)说明埃塞俄比亚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3)分析阿瓦萨工业园成为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的优势条件。
【答案】(1)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大致位于 4°N-14°N,34°E-44°E 之间,地处热带;内
陆国,距红海、亚丁湾较近;周围邻国多。
(2)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市场广阔;出口商品关税低,市场竞争力强;棉花资源丰富,为纺
织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经济发展;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廉价;
社会安定,投资环境好。(任答 3 点)
(3)依托大城市,劳动力充足;靠近公路,且临近亚吉铁路,利于利用廉价海运,水陆交通
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电力成本低;政府支持,政策条件好。(任答 3 点)
【解析】
【详解】(1)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理位置要从大洲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等方面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2)埃塞俄比亚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从市场、原料、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具体分析。结
合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临近西亚,临近海上国际航线,地理位置优越,
国际市场广阔;政府降低出口商品关税,商品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强;棉花丰富,原料充
足;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该国确定优先发展现代纺织服装产业,这将促进纺织工业新发
展;劳动力丰富廉价;根据材料,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稳定、安全的投资国家,投资环境好。
(3)阿瓦萨工业园成为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的优势条件从劳动力、交通、基建、政策
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阿瓦萨工业园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最大城市阿瓦萨,由于依托大城
市,阿瓦萨工业园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充足;园区靠近公路,且临近铁路,利于利用廉
价海运,水陆交通便利;材料中有“埃塞政府投入大量资金……3 美分。”说明园区电力成本
低,政策条件好。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里海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瀉湖——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其与里海主体通过一条长约 7
千米的水道沟通,里海的水大量流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为遏制里海水位下降,1980 年苏联修
筑一座水坝切断了里海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联系。水坝建成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大幅萎缩。
1992 年,这座水坝被拆除,之后里海水位仍在上升。21 世纪初,里海水位再次出现下降趋势。
下图示意里海及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1)简述建坝前表层水流从里海快速流向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原因。
(2)说明水坝建设前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量收支的变化。
(3)指出受里海水位涨落影响较大的产业。
【答案】(1)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蒸发旺盛,盐度高,水面低于里海;里海东岸水流方向自南向
北,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开口走向一致;开口为一狭窄水道,狭管效应强,吸引里海水流
快速流入。
(2)水坝建设前,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补给主要依靠里海湖水流入和降水,支出主要为大量
的水面蒸发;水坝建成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失去里海湖水流入,水量收入仅靠较少的降水,
水面大幅萎缩,实际蒸发量减少(直至与降水量平衡)。
(3)石油开采、精炼加工;铀矿开采与原子能产业;盐矿开采、加工;捕捞业与水产养殖业;
港务(水上运输);旅游度假产业等。(任答 4 点)
【解析】
【详解】(1)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是位于里海东部的世界上最大的瀉湖,位于内陆地区,降水
少,蒸发旺盛,水体盐度高,水位低,水体由里海流入该区;根据图示信息,卡拉博加兹戈
尔湾的开口走向近乎南北走向,里海东岸水流方向自南向北,二者方向一致;卡拉博加兹戈
尔湾面向里海的开口为一狭窄水道,狭管效应强,吸引里海水流快速流入。
(2)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主要补给来自里海和降水,支出为水体的蒸发。水坝建设前,该湖
主要依靠里海湖水流入和降水,支出主要为水面蒸发;水坝建成后,该湖水量收入仅靠较少
的降水,支出依旧,这使湖区收支失衡,湖区水面大幅萎缩,实际蒸发量减少(直至与降水
量平衡)。
(3)受里海水位涨落影响较大的产业主要是里海周边产业、里海水域产业及相关加工业,如
石油、铀矿、盐矿等开采及相关产业;水产业;港务;旅游业等。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尾松是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代表树种,叶片小,体内的水分变化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
的水分和叶子蒸腾作用决定。气温越高,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和根系的吸收作用越强。下图
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马尾松不仅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
同时它也是在药用上价值很高的植物。2014 年 6 月,湖北咸宁市通山县某谷地有几棵古马尾
松树叶大晴天里不断往下滴水,出现“古树晴降雨”奇观,松树的一侧,传来小溪哗哗流水
声。通山县森林茂密,马尾松分布面积广,主要用于初级木材加工。
(1)据图比较降水强度对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的差异。
(2)试分析 2014 年 6 月大晴天通山县马尾松树叶“下雨”的原因?
(3)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能否同意通山县大量种植马尾松,试说明理由。
【答案】(1)土壤 15cm 含水率与降雨强度同步增长,降雨强度越大,土壤 15cm 含水率增长
速率越快;(降水强度对 60cm 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同等降水强度下,土壤 15cm 含水率大
于 60cm 土壤含水率。
(2)该地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且位于山谷,溪流较多,地下水较为
丰富,土壤水分充足气温的不断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逐步加强,吸收大量土壤水分;马尾
松的树叶少,蒸发面小,蒸发速度较慢,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量水分从针叶孔里溢出。
(3)同意:当地山地多,适宜种植马尾松面积大;扩大马尾松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减少对耕地的需求,保护环境。(任答 3 点)
不同意:适宜种植马尾松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破坏森林结构,破坏原有生态;过度种
植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和肥力;交通不便,不利于林产品外运;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低。
(任答 3 点)
【解析】
【详解】(1)降水强度对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的差异可以结合图示直接读取,
注意观察土壤 15cm 含水率与降雨强度的同步增长关系,注意 60cm 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弱,说
明降水强度变化对 60cm 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注意图示中,同等降水强度下两条曲线的上下
位置关系,推知土壤 15cm 含水率大于 60cm 土壤含水率。
(2)大晴天通山县马尾松树叶“下雨”说明马尾松植株体内水分积存多,这是因为该地气候
湿润,而该地位于山谷,溪流较多,地下水较为丰富,土壤水分充足。6 月,气温高,植物蒸
腾作用强,马尾松吸收了大量的土壤水分,但其树叶少,蒸发面小,蒸发速度较慢,从土壤
中吸收的大量水分从针叶孔里溢出,形成了马尾松树叶“下雨”的奇观。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如果同意通山县大量种植马尾松,则结合自然环境及马尾松带来的
相关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也要考虑马尾松的生态保护作用。如果不同意则要分析当地宜植
地少,扩种马尾松会破坏森林原生态、土壤退化;当地交通不便,外运力不足,且林产品的
深加工能力低,等等。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6、27 两个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26.【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窨子”是我国东北游猎民族的传统民居。下图为游客在我国东北长白山拍摄的当地
游猎民族的传统民居“地窨子”。游客发现该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冻
土分布。“地窨子”一般建在离水源较近的山坡上,在选好的坡地上开挖 2—3 米深的长方形
凹地,房屋大半部分在地下。下图为“地窨子”景观。
(1)推测游猎民族修建“地窨子”的季节,并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2)依托“地窨子”和当地自然资源,该地可以开展哪些游客体验项目?
【答案】(1)夏季(或夏秋);夏秋气温较高,地下冻土大部消融,利于开挖且工程量较小。
(2)开展游客参与住宿地窨子活动;参与东北先民捕鱼、采野菜等活动;参与冬季冰雪活动;
参与“手工伐木”项目等。(任答 2 点)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的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冻土分布,修建“地窨子”要
挖 2—3 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因此,必然要穿透季节性冻土层,夏秋气温较高,地下冻土大部
消融,便于开挖且工程量较小,因此在夏季(或夏秋)修建“地窨子”。
(2)“地窨子”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可以开展游客参与住宿地窨子活动;依托当地森林
茂密,水域众多,冬季冰雪广布等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开展一些返古与现代项目,如参与捕
鱼、采野菜、“手工伐木”等活动;参与冬季冰雪活动等。
【点睛】仔细审读材料,注意材料中的“该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冻
土分布。“地窨子”一般建在离水源较近的山坡上,在选好的坡地上开挖 2—3 米深的长方形
凹地,房屋大半部分在地下。”据此可以推知修建民居的时节,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开发
相应的旅游项目。
27.【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戈
壁红驼”的红骆驼。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高大,性情温和,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
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的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梭梭林是抗逆性极强的旱生
植物,繁殖速度快,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平茬。作为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两者相互依存,但
有“草原之灾”之称的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1)根据戈壁红驼的生存环境推测其生理习性。
(2)根据材料说明戈壁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原因。
【答案】(1)耐饥渴;耐高温和严寒;汗液少等。(任答 2 点)
(2)梭梭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红驼粪便为梭梭提
供肥料;红驼体型高大,可踩踏老鼠的沙窝,利于减轻鼠害。(任答 3 点)
【解析】
【详解】(1)红驼生活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戈壁地带,说明红驼
耐饥渴;这些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红驼适应那里的环境,说明红驼耐高温
和严寒;生存环境干旱缺水,为保存身体内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红驼汗液少等。
(2)读材料分析可知,红驼食性广而杂,红驼游走吃草,这里一口那里一口,吃一顿要走几
十公里,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遍地丛生的梭梭草是它们的美食。梭梭草是一种
杂性恶草,繁殖速度快,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渡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它
的粪便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梭梭草生长;红驼走过之地,鼠害都随之减少,能减少草
原“鼠灾”;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漠的生态系统。据此分析可知,梭梭为
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红驼粪便为梭梭提供肥料。于
是,戈壁出现了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现象。
【点睛】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①红驼食性广而杂,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给植被
留出再生的充分时间;②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度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③
它的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沙生植物生长;④红驼进食的同
时大范围踩塌老鼠的沙窝,能减少草原“鼠灾”;⑤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
漠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