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一中等西南四省八校 2020 届高三 9 月份联考试题
生物试题
1.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中有些酶要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均能发生转录过程
C.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中。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
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泌蛋白是由内
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详解】A、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 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 DNA,因此均能发生转录过程,但核糖体中没有 DNA,不
能发生转录过程,B 错误;
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 正确;
D、细胞中的蛋白质一般分为胞内蛋白和分泌蛋白两类,胞内蛋白一般是由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而分泌蛋白则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D 错误。
故选 C。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C. 脱氧核糖核酸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核膜是双层膜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所示: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有关,A 错误;
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B 正确;
C、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严格的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脱氧
核糖核酸(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 正确;
D、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核膜是双层膜,D 正
确。
故选 A。
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C. 浆细胞内,单层膜的细胞器在抗体的加工运输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D. 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成多个小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种生物膜 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生物膜的构成与作用如下:
【详解】A、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A 错误;
的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B 错误;
C、浆细胞内,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均为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抗体
的加工运输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 错误;
D、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成多个小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D 正确。
故选 D。
4.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璧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均分为两组,分别
置于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且相等的物质 A 溶液和物质 B 溶液中,短时间发生质壁分离后,在 d
时刻将两组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分别用曲线 I、
Ⅱ表示如图所示,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a 点前,有物质 A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 b 点时,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物质 B
C. b 点前,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D. c 点时,两组实验中均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量分离和复原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
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
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两条曲线失水速率不同,可推测 a 点前,有水分子和物质 A 分子
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原因可能为 A、B 溶液浓度一样,但物质不同,导致 A 进入细胞,A 正确;
B、b 点前,细胞一直表现为失水,b 点后细胞自动发生复原,原因是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细
胞外的,故在 b 点前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物质 B,B 错误;
C、b 点前,细胞表现为失水,故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小于细胞外物质 B 溶液渗透压,C 错误;
D、c 点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进出细胞的水分子保持动态平衡,D 错误。
5.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中并不都伴随有[H]的生成
B. 植物保卫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C. 酵母菌中组成 RNA 单体的成分可来源于 ATP 的水解产物
D. 细胞分裂时 ATP 水解速率和合成速率都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分子 ATP 水解并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 RNA 的单体
之一。ATP 的形成途径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
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
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包括细胞分裂在内的生物体的生物活动。
【详解】A、植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叶肉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
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此过程产生 ATP,没有[H]的生成,而是消耗了[H],
A 正确;
B、植物保卫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
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在光合作用中产生 ATP 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 错误;
C、一分子 ATP 水解并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
酸是组成 RNA 的单体之一,C 正确;
D、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细胞分裂时消耗的
能量直接来自 ATP 的水解,因此细胞分裂时 ATP 水解速率和合成速率都加快,D 正确。
故选 B。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的呼吸作用已停止
B. 植物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可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
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人体组织细胞因缺氧而死亡
D. 中耕松士可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矿质离子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 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成 CO2 和 H2O,释放能量,生成许多 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
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和 CO2 或乳酸,并释放出少
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在有氧存在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根细胞吸收矿质离
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详解】A、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则可能是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A 错
误;
B、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还原氢是由光反应产生的,植物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不
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B 错误;
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
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 错误;
D、根细胞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离子的,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中耕松士可以增加
土壤的含氧量,进而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矿质离子的吸收,D 正确。
故选 D。
7.下图中①~③是从几种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有机物,其中③只表示某种有机物的局
部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①含有但质粒不含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①的生理
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②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上,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物质③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细胞内控制该
物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4)请设计实验证明白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含有图中物质③(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
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U (2). 转运氨基酸分子 (3). 叶绿体 类囊体薄膜 (4). 吸收
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5). 酶 (6). mRNA (7). 实
验思路:将白萝卜贮藏根充分研磨获取组织样液;取组织样液和蛋白质标准样 液等量(2mL)
分别注入甲、乙两只试管中;向两只试管内分别注入 0. 1 g/mL 的 NaOH 溶液 1 mL,摇匀后分
别滴加 0. 01 g/mL 的 CuSO4 溶液 4 滴(或向两只试管内分别 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观察
颜色变化。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两只试管中均出现紫色现象。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并分析题图:①~③分别表示 tRNA、叶绿素分子和蛋白质。
【详解】(1) 物质①为 tRNA,质粒为小型环状的 DNA 分子。可见,物质①含有但质粒不含有
的碱基是 U。tRNA 的生理功能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分子。
(2)物质②是叶绿素分子,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吸收光能,用于光合
作用(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 物质③为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细胞内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mRNA。
(4) 设计实验证明白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含有图中物质③所示的蛋白质,则其实验原理是: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自变量是样液的不同,即实验组是白萝卜贮藏
根的组织样液,对照组是蛋白质标准样液,因变量为是否发生紫色反应,而对实验结果有影
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综上分析,本实验思路为:将白萝卜贮藏根充分研磨获取组织样
液;取组织样液和蛋白质标准样液等量(2mL)分别注入甲、乙两只试管中;向两只试管内分
别注入 0. 1 g/mL 的 NaOH 溶液 1 mL,摇匀后分别滴加 0. 01 g/mL 的 CuSO4 溶液 4 滴(或向
两只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已
知的,即白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含有蛋白质,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甲、乙两只试管中
均出现紫色现象。
【点睛】对于物质鉴定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则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本实
验的对照组可加入蛋白质标准样液。
8.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 pH 为 5.0 左右(水解酶的
最适 pH)。如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其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的
(1)溶酶体的膜含有________层磷脂分子;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那么细胞质基质中的 H+进入溶酶体内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溶酶体内少量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硅肺是矿工常见的职业病,发病的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而吞
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_________________,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
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吞噬细胞发生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答案】 (1). 2 (2). 一定的流动性 (3). 主动运输 (4). 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 pH 为 5.0 左右,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中,由于 pH
升高,其活性降低 (5). 分解硅尘(SiO2)的酶 (6). 细胞坏死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分为异噬
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分解外来的病原体,而自噬溶酶体的作用是
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详解】(1) 溶酶体的膜含有层磷脂分子;衰老的线粒体被来自内质网的膜包裹,而后与“溶
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可见,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
(2) 已知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而溶酶体内部的 pH 为 5.0 左右,据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
的 H+进入溶酶体内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方式是主动运输。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 pH 为 5.0
左右,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中,由于 pH 升高,其活性
降低,所以少量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3)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损
伤和死亡。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SiO2)的酶,而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
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吞噬细胞发生细胞坏死,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9.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 CO2 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大气 CO2 浓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两者 CO2 吸收
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低于 C 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反应强度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野生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低于 C 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光照
强度大于 C 时,限制野生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突变型水稻在光照强度为 B 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速率
(4)在光照强度为 C 的条件下,给野生型水稻提供 CO2 和 H218O,合成的淀粉中含有 18O,出现
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低于 (2).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 C 时,
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 (3). 光照强度 (4). 二氧化碳浓度 (5). 大于
(6). 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 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了 C18O2,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C18O2
合成的淀粉就含 18O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纵坐标 CO2 吸收速率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速率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速率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在 C 点之前,野生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而光照强
度大于 C 点,突变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
【详解】(1)依题意可知: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 C 时,对光
能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因此突变型水稻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2)光照强度低于 C 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限制突变型水
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大于 C 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不再随光
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因此限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
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3) 突变型水稻在光照强度为 B 时,CO2 吸收速率为零,此时突变型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所
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相等,因此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
吸速率。
(4) 在光照强度为 C 的条件下,给野生型水稻提供 CO2 和 H218O。H218O 被野生型水稻吸收后,
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 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了C18O2,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C18O2 合成淀
粉,因此合成的淀粉中含有 18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突变型水稻叶片有两个特点:
叶绿素含量低,而固定 CO2 酶的活性高。图中 C 点是个转折点,C 点前光照强度低,突变型水
稻光合速率低,C 点后光照强度高,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高,需正确分析其原因。
10.回答下列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的问题: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
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上
(2)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分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 D/d、T/t 控制。现将
两种纯合豌豆进行杂交,获得 F1,再让 F1 自交,得到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
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 F2 出现该比例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 F1 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则
败育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假说成立,则在 F2 高茎抗病植株中,基
因型为 DdTt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豌豆籽粒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
让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4∶2∶2∶1,对此合
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假说一演绎法 (2). 同源染色体 (3). DDtt、ddTT (4). DT
(5). 3/5 (6). 任意一对等位基因显性纯合即致死
【解析】
【分析】
①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
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②由题意可知:豌
豆的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5∶3∶3∶1,
即双显性个体少于理论值,说明同时含有两种显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③黄色圆粒
豌豆自交,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4∶2∶2∶1,说明亲本黄色圆
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YyRr,而且 YY 与 RR 均致死。
【详解】(1)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使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2) 两种纯合豌豆进行杂交,再让获得的 F1 自交,F2 出现 4 种表现型,说明 F1 的基因型为 DdTt,
理论上 F1 自交所得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而实际上却为 5∶3∶3∶1,即双显性个
体少于理论值,说明同时含有两种显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进而推知:两亲本的基
因型为 DDtt、ddTT。若 F1 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则败育花粉的基因型为 DT,进而推
知:F2 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Tt∶DDTt∶DdTT=3∶1∶1。可见,在 F2 高茎抗
病植株中,基因型为 DdTt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5。
(3)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子代出现 4 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YyRr,理
论上,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而实际上却为
4∶2∶2∶1。若将 4∶2∶2∶1 拆开来分析,则有黄色∶绿色=2∶1,圆粒∶皱粒=2∶1,说
明在子代中不存在 YY 和 RR 的个体,进而推知任意一对等位基因显性纯合即致死。
【点睛】自由组合定律中异常分离比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①F1 双杂合子自交,看 F2 的性状分离比,若比例之和是(或小于)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
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分离比为
12∶3∶1,则为(9∶3)∶3∶1 的变形,类似的还有 9∶7、15∶1、9∶3∶4 等。再如分离比为
4∶2∶2∶1,则存在任意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情况。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和污染河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
长、繁殖提供水和氮源外,还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营养成分;制
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____(填“前”或“后”)调整 pH 至 7.6,以满足大肠杆菌生长的要
求;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使用“滤膜法”对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进行大肠杆菌活菌数的测定,需将水样
进行适当稀释,如取水样 1mL 加入_________mL 制备稀释倍数为 10 倍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
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取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 5mL 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伊红美蓝
培养基上培养。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 103 对应的 4 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 43、47、
42、48 个,那么每升河水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____个。
(3)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若在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
数平均数为 46 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 6 个菌落,请分析说明空白对照
组出现菌落的可能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
即可)。若将 40(即 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该做法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1). 碳源和先机盐 (2). 前 (3). 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便于对
大肠杆菌计数 (4). 无菌水 9 (5). 9×l06 (6).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
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等 (7). 不正确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平板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
为:计算→称量→溶化→调节 pH→灭菌→倒平板。在对水样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可先在第
一支试管中注入 1mL 水样与 9mL 无菌水,配成稀释倍数为 10 倍的稀释液,然后用移液管移从
10 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 1mL 稀释液注入到第二支试管中,再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9mL 无菌水,
配成稀释倍数为 100 倍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计算样品菌液中的菌
株数时,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
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 代表样品菌液的稀释倍数。为了检测
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可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对照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
落的有无。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
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 3 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记
数,求其平均值。
【详解】(1)微生物培养基成分应包括水、氮源、碳源和无机盐等。制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
之前调整 pH。含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使大
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便于对大肠杆菌计数。
(2) 制备稀释倍数为 10 倍的稀释液,需取水样 1mL 加入无菌水 9 mL。取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
5mL 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 103
对应的 4 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 43、47、42、48 个,那么每升河水约含大肠杆菌的数目是[(43
+47+42+48)÷4]÷5×103×103=9×106 个。
(3)若在调查中,某一实验组的平板上菌落数平均数为 46 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
上出现了 6 个菌落,则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可能性原因是: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
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等。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应在每一
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 3 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
记数,求其平均值,因此若将 40(即 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则该做法是不正确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培养基的营养与类型及用途,识记和理解实验室微生物的纯
化培养的方法、平板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与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问题情境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在植物的信号传导和提高植物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家
通过将 CDPK 基因导入拟南芥中,来获得具有抗性的新品种。下图为某种质粒表达载体和含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示意图,图中标记了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 CDPK 基因插入质粒中,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两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
(2)将获取的 CDPK 基因进行 PCR 扩增,目前在 PCR 反应中使用 Taq 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质粒为 Ti 质粒,操作过程中需要把 CDFK 基因插入到质粒的 T-DNA 片段中,
T-DNA 片段在转化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检测
CDPK 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探针检测 CDPK 基因是
否导入拟南芥细胞,导入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研究 CDPK 基因表达载体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的影响,将转化后的拟南芥植株生长成
熟后,采集其种子,播种于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MS 培养基中进行抗性筛选。
【答案】 (1). 基因组文库和 cDNA 文库 (2). Xbal 和 Small (3). Taq 酶热稳定性
高,而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 (4). T-DNA 片段能携带 CDPK 基因整合到受体
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5).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 (6). 显示
出杂交带 (7). 卡那霉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CDPK 基因为目的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质粒上和含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中含有的酶切位点相同,其中EcoRⅠ的识别位点位于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内部,
HindIII 的识别位点位于 CDPK 基因的内部。CDPK 基因的左侧有 SmaⅠ与 EcoRⅠ的识别位点,
右侧有 Xbal I 的识别位点。
【详解】(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 cDNA 文库。分析题图可知:质粒上和含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中含有的酶切位点相同。CDPK 基因为目的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若
使用 EcoRⅠ切割,则会破坏质粒中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若使用 HindIII 切割,则会破坏 CDPK
基因。CDPK 基因的两端分别含有 Xbal 和 SmalI 的识别位点,若用 Xbal 和 SmalI 切割含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和质粒,则能保持 CDPK 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结构的完整性。所以为了使
CDPK 基因插入质粒中,应选取 Xbal 和 Small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
因的 DNA 片段。
(2) 利用 PCR 技术扩增 CDPK 基因(目的基因)的过程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Taq 酶热稳定
性高,而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所以目前在 PCR 反应中使用 Taq 酶而不使用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3)质粒 T-DNA 片段在转化中的作用是:T-DNA 片段能携带 CDPK 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
体 DNA 上。检测 CDPK 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应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在该技术中,需用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 CDPK 基因的 DNA 片段作探针。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标志着导入成功。
(4)因此项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应将转化后的拟南芥植株生长成
熟后,采集其种子,播种于含卡那霉素的 MS 培养基中进行抗性筛选。
【点睛】解题 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标记基因的作用,识记并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
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据
的
的
此以图示呈现的信息为切入点,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
题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