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质网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所有性状
C.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D. 人体心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细
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
本骨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或者覆盖或者贯穿其中。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与
膜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有氧呼吸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生物体的大多
数性状受到细胞核的控制,其次在细胞质中也有 DNA 的分布,控制细胞质遗传。
【详解】A.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因此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的
交通枢纽作用,A 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主要性状,其次部分性状受到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控
制,B 错误;
C.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C 正确;
D.人体心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D 错误。
故选 C。
2.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 长期使用农药会定向改变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
C.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D. 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
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 错误;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害虫的抗药性是自身变异的结果,但是农药的长期使用
会对害虫加以选择,使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B 正确;
C.基因突变会产生新 基因,属于可遗传变异,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
给后代,C 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细菌和病毒也能发生基因突变,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错误。
故选 B。
3.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 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
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 β-淀粉酶处理小麦种子匀浆可以得到麦芽糖
B. 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一定条件下淀粉水解的速度来表示
C. 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功能差异的原因是这两种酶的结构不同
D. 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的
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
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
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根据题意,淀粉是多糖,基本单位是葡萄糖,β-淀粉酶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
为单位进行水解,这两个单糖是葡萄糖,所以二糖是麦芽糖,A 正确;
B.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因此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一定条件下淀粉水解的速度来表示,
B 正确;
C.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都属于蛋白质类的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因此其功能
差异的原因是这两种酶的结构不同,C 正确;
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为自变量,而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
导致自变量受到影响而改变实验结果,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 错误。
故选 D。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技术和假说-演绎法
B. 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分布时,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活细胞后,能够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线粒体的分布和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 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
态( 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因此可以使活细
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
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
→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保持
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进行染色。
【
的
4、探究 DNA 复制的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研究,用 15N 标记的 NH4Cl 的培养液培
养大肠杆菌若干代,然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定期取样提取大肠杆菌的
DNA 用离心的技术处理,观察在离心管中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技术
和假说-演绎法,A 正确;
B.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分布时,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
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B 错误;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先将大蒜在低温下培养一定的时间后再取根尖制成装片
后,C 错误;
D.用健那绿染液处理活细胞后,能够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线粒体的分布,但是观察不到线粒体
的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线粒体的结构,D 错误。
故选 A。
5.将两个抗虫基因 A 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 A 基因成功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抗虫植株 M。取植株 M 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 4 个子
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 A 基因(只要是 A 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要将抗虫基因整合到运载体上,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以形成互补的黏性末端
B. 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40
C. 若同时出现含 0、1、2 个荧光点的子细胞,则说明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若含有 A 基因的植株表现出抗虫性,则说明该大豆植株具有 A 基因表达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获得植株 M 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2、根据题意,两个 A 基因成功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 M,则细胞内的 A 基因复
制后加倍为 4 个,则体细胞内复制后有 4 个荧光点出现,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
说明细胞中只含有 1 个 A,则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细
胞中只含有 2 个 A,则明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能
同时出现含 0、1、2 个荧光点的子细胞。
【详解】A.要将抗虫基因整合到运载体上,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以形成互补的黏性末端,
便于二者的连接,A 正确;
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 1 个 A 基因,则细胞发生了减数分
裂,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20,B 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同时出现含 0、1、2 个荧光点的子细胞,则说明细胞分裂过程发生
了交叉互换,C 正确;
D.若含有 A 基因的植株表现出抗虫性,即 A 基因表达出了相应的性状,则说明该大豆植株具
有 A 基因表达的条件,D 正确。
故选 B。
6.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毛色表现型与基因的关系为:A(黄色)、a1(灰
色)、a2(黑色),显隐性关系为 A>a1>a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在胚胎时死亡。下列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是
A. 黄色鼠与任意毛色异性鼠杂交,子代都会出现性状分离
B. 任意两只黄色鼠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都为 2:1
C. 无论何种亲本组合方式,子代都不会同时出现三种表现型
D. 该自然鼠群的形成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物种的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显隐性关系为 A>a1>a2,则 Aa1 和 Aa2 表现为黄色,a1a2 为灰色,a2a2 为黑色,
A、a1、a2 是复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黄色鼠基因型为 Aa1 和 Aa2,a1a2 为灰色,a2a2 为黑色,则黄色鼠
与任意毛色异性鼠杂交,子代都会出现性状分离,A 正确;
B.由于黄色鼠基因型为 Aa1 和 Aa2,任意两只黄色鼠杂交,由于 AA 胚胎致死,则子代性状分离
比都为 2:1,B 正确;
C.若 Aa2 与 a1a2 亲本组合方式,子代会同时出现黄色、灰色和黑色三种表现型,C 错误;
D. 该自然鼠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一直发挥作用,因此基因频率一直发生改变,则
始终伴随着物种的进化,D 正确。
故选 C。
必考题
7.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
“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演变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 方式为___,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时具有选择性,这
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物质)有关。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
了______。
(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_;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
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的,请推测线粒体内外两层膜的来源是_______。
【答案】 (1). 胞吞 (2). 糖蛋白 (3). 氧气和有机物 (4). 核糖体 (5). 内
膜来自细菌的细胞膜,外膜来自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
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
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
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
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详解】(1)该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方式为胞吞,生物膜具有选择性的原因是由于其细
胞膜上具有受体,即糖蛋白的缘故。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原始真核生物
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由于线粒体也
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的,推测线粒体内外两层膜的内膜来自细菌的细胞膜,
外膜来自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点睛】本题以叶绿体的进化来源为背景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原核
细胞的结构组成和特点,能够结合题意利用题干的条件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叶绿体和
线粒体的结构组成及其来源,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8.为研究某品种油菜的抗盐碱能力,将生长状况相同的 A、B 两组油菜幼苗分别置于盐碱和非
盐碱土壤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两组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O2 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
光照强度(LX) 0 100 200 400 800 1200 1800 2600 3300
A 组 -4 -3 0 4 8 11 13 13 13光合作用强度
[μmol/(m2·s)] B 组 -11 -8 -4 0 8 14 19 22 22
(1)油菜种子主要利用脂肪储存能量,与淀粉相比,脂肪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从元
素含量分析原因是_______。
(2)当光照强度小于 800LX 时,两组油菜幼苗的生长速度___(填“A>B”“A=B”或“A<
B”),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A 组油菜叶片气孔开放度小于 B 组。据此分析,在光照充
足时 A 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 B 组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淀粉,而氢的含量更多 (2). A>B
(3). (光照强度小于 800 LX 时,)A 组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 B 组 (4). A 组(气孔开
放度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少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为盐碱土壤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强度。据表分析
可知,在光照强度为 0 时,表中数据表示呼吸作用强度,A 组的呼吸速率小于 B 组,因此表中
A 组为盐碱地,B 组为非盐碱地。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
浓度等。
【详解】(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
放的能量多于糖类,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的组成元素中氢的含量较高,而氧的含量较低,因
此氧化分解后消耗的氧多,释放的能量多。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小于 800LX 时,A 组氧气是释放量大于 B 组,即 A 组小麦
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 B 组,因此生长速度不相等,故 A>B。
(3)根据题意可知,A 组油菜叶片气孔开放度小于 B 组,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A 组吸收
的二氧化碳少于 B 组,通过暗反应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在光照充足时 A 组光合作用
强度小于 B 组。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
的环境因素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获取有效信息,判断该
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植物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
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9.RNA 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根据 RNA 的相关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生物不同的体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往往存在差异,这是________的结果;tRNA 的链
经过折叠成三叶草形,其一端是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比密码子的种
类________。
(2)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 RNA 中,RNA 中的遗传信息是指________。逆转录病
毒在合成子代病毒 RNA 的过程中需要的酶有_______。
(3)无论是 DNA 还是 RNA,它们作为遗传物质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基因选择性表达 (2). 携带氨基酸 (3). 少 (4). RNA 中 4 种碱
基(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5).逆转录酶和 RNA 聚合酶 (6).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
【解析】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和 RNA,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
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中遗传信
息;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遗传信息是指 DNA 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病毒
只有 DNA 或者 RNA 一种核酸,只有 RNA 的病毒以 RNA 为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中。
2、RNA 分为 mRNA、tRNA 和 rRNA 三种,三者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 即信使 RNA,可以携
带遗传信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tRNA 即转运 RNA,在翻译过程中作为
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内的相应位置上;rRNA 即核糖体 RNA,属于核糖
体的组成部分。
【详解】(1)一个生物不同的体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则导致了不同细胞内 mRNA 的种类往往存在差异。tRNA 作为运输
氨基酸的运输工具,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
补配对,因此反密码子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种类相同,即有 61 种,而密码子除外决定氨
基酸的 61 种,还有 3 种终止密码子存在,即密码子有 64 种,因此反密码子比密码子的种类
少。
(2)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 RNA 中,RNA 中的遗传信息是指 RNA 中 4 种碱基(核
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利用逆转录酶合成 DNA,并与宿主细胞 DNA
整合在一起,然后再利用 RNA 聚合酶合成出子代病毒的 RNA。
(3)DNA 和 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能
够精确地复制自己;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点睛】本题考查 RNA 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RNA 的相关知识点,识记
RNA 的种类以及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中心法则中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
程,识记遗传物质的特点,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0.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和鸡相同。幼虫皮肤的正常(A)对透明(a)为显性,
蚕茧的黄色(B)对白色(b)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 AaBb、Aabb 的个体交配,后代的表现
型有______种。如果 Aa 位于 Z 染色体上,请选择合适个体通过一次杂交加以证明:________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2)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Z 染色体上有基因 D 和 d,且不含 ZD 基因的
合子致死,仅利用该对基因的致死效应无法达到单养雄蚕的目的,请用遗传图解及必要的文
字说明理由:______。科研小组诱导某雄蚕产生一个新的位于 Z 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
因 e,利用该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就能在合子时淘汰雌蚕,则该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 (1). 4 (2). 实验思路:选择皮肤透明的雄蚕和皮肤正常的雌蚕杂交,统计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子代雄蚕均为皮肤正常,雌蚕均为皮肤透明 (3).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只能淘汰部分雌蚕 (4). ZDeZdE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若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
(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 B、b 基因,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 AaBb、Aabb
的个体交配,则将其分解为 Aa×Aa 和 Bb×bb,子代的表现型有 2×2=4 种。如果 A、a 位于 Z
染色体上,由于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ZW,则雌蚕
的基因型有 ZAW、ZaW,雄蚕的基因型有 ZAZA、ZAZa、ZaZa。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则基因型为 AaBb、Aabb 的个体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有 2×2=4 种。如果 A、a 位于 Z 染色体上,
雌蚕的基因型有 ZAW、ZaW,雄蚕的基因型有 ZAZA、ZAZa、ZaZa,那么若选择合适个体通过一次
杂交加以证明该基因的位置,则一般选择隐雌显雄进行杂交,即选择皮肤透明的雄蚕和皮肤
正常的雌蚕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如果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那么皮肤透明的
雄蚕基因型为 ZaZa,皮肤正常的雌蚕基因型为 ZAW,后代雄蚕全部表现为皮肤正常,雌蚕全部
表现为皮肤透明;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亲代的基因型为雄蚕为 A-,雌蚕为 aa,则
后代无论雌雄均为皮肤正常或者均有皮肤正常和透明。
(2)根据题意可知,Z 染色体上有基因 D 和 d,且不含 ZD 基因的合子致死,仅利用该对基因
的致死效应则亲代基因型为 ZDZd、ZDW,那么二者杂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只能淘汰部分雌蚕,无法达到单养雄蚕的目
的。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家蚕中 e 和 d 是两个位于 Z 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 ZeZe、
ZdZd、ZeW,ZdW 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 Z 染色体上
所含基因情况是两个 Z 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 e 和 d 的(即 ZDeZdE)雄蚕,将该雄蚕与正
常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出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ZW 型生物的伴性遗传及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伴性遗传的知识点结合题目中的信
息解决问题,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基本方法,
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选考题: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请根据人类对生物技术实践的具体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酸奶、泡菜的制作中包含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制作泡菜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亚硝
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在________(步骤)时需要添加香辛料,发酵时豆
腐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食用味精,欲纯化谷氨酸棒状杆菌并计数,将菌液接种到固体
培养基上的方法是________,当培养过程中出现多种微生物时,可以依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
基上形成菌落的________(答出 3 点即可)等特征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3)提取胡萝卜素时粉碎胡萝卜的目的是_________。为了验证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该
同学将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
和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 1、2、3、4、5 位置(如图甲所示),并进行分离,纸条上各
色素带的位置为________(填字母)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
【答案】 (1). 比色 (2). 加卤汤装瓶(配制卤汤) (3). 增加 (4). 稀释涂布
平板法 (5).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6). 便于原料与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
效率 (7). B
【解析】
【分析】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
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
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推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这种检测方法即比色法。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
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
形成单个菌落。
3、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采用萃
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纸层析
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
散速度快,反之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4、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
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
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
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
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作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作泡菜时可以采用比色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制作腐乳过程中,在加卤汤装瓶时需要添加各种香辛料,其目的的调制风味和防腐杀菌,发
酵时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中的大分子物质由于被霉菌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会被分解为
各种氨基酸等,故营养物质的种类会增加。
(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接种
到固体培养基上,当培养过程中出现多种微生物时,可以依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
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特征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3)提取胡萝卜素时粉碎胡萝卜的目的是便于原料与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因为各
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也不同,扩散最快的是胡
萝卜素,其次分别是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所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
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因此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图中的 B 时,即可说明该萃取
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综上所述,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以及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泡菜和腐乳的
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理解亚硝酸盐的鉴定原理,识记胡萝卜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步骤,
把握色素分离的原理和结果,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有关的内容:
(1)基因工程技术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其中的 Ti 质粒上
的 T-DNA 是指_______。
(2)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在反应体系中扩增,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需要加入的原料
是________,DNA 解旋利用的是________原理。
(3)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可作为载体。该技术可以培育抗病转基因
植物,也可用于动物的基因治疗。与之相比,单克隆抗体也用于诊断或携带药物治疗癌症,
这是利用了它________的优点。
【答案】 (1). 农杆菌转化法 (2). 可转移的 DNA (3). DNA 复制 (4). 四种脱
氧核苷酸和引物 (5). 热变性 (6). λ 噬菌体的衍生物 (7). 动植物病毒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 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
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
活性鉴定等。
【详解】(1)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的 Ti 质粒上的
T-DNA 是指可转移 DNA。
(2)PCR 技术的原理是 DNA 双链复制,DNA 双链复制需要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引物,
在 PCR 技术中 DNA 解旋利用的是热变性的原理。
(3)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也
用于诊断或携带药物治疗癌症,这是利用了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目的基因获
取的方法,理解 PCR 扩增技术的原理和条件以及特点,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特点,这是
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