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吉林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5314

大小:373.3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检测 说法,正确的是 A. 鉴定奶粉中的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 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到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C. 利用健那绿染液给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以观察细胞中 DNA 的分布 D. 酸性环境下, 酒精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 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 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 【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 需要水 浴加热,A 错误; B.脂肪用苏丹Ⅲ检测时可见到橘黄色颗粒、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时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 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给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以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C 错 误; D.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于检测酒精,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不会改变其通透性 B.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要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D. 糖被就是糖蛋白, 具有识别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功能: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 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 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 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 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 滑作用。 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细胞膜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故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 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使其通透性改变,A 错误; B.植物根毛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依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B 错 误;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依靠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如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靠胞间连丝, C 正确;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 对细胞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 D 错误。 故选 C。 3.核仁增大的情况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类细胞中 A. 分裂期的细胞 B. 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的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 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起屏障作用,把 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 重建。 3、染色质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详解】A.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因此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不含核仁,A 错 误; B.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线粒体较多,与核仁无关,B 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C 错误; D.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蛋白 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往往比较大,D 正确。 故选 D。 4.以下关于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接于碳原子上 B. 有的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获得,如赖氨酸 C. 进入消化道的蛋白质食物,在蛋白酶的作用可以分解为氨基酸 D. 蛋白质变性是由肽链断裂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 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 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 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A.氨基酸中 R 基上也有可能存在氨基和羧基,A 错误; B.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获 得,如赖氨酸,B 正确; C.进入消化道的蛋白质食物,在蛋白酶的作用可以分解为多肽,多肽在肠肽酶的作用下分解 为氨基酸,C 错误; D.蛋白质变性是由空间结构的破坏引起的,D 错误。 故选 B。 5.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某些物质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而苹果因富含锌而被称为记忆 之果。以下有关苹果的叙述正确的 A. 食用苹果后,人体会发生淀粉→糖原→葡萄糖的代谢过程 B. 苹果富含纤维素,易溶于水,增加甜味,促进消化 C. 苹果中的维生素丰富,富含自由基,能抵抗衰老 D. 苹果中很多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机盐的功能: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 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 Ca 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 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食用苹果后,人体会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的代谢过程,A 错误; B.苹果富含纤维素,不溶于水,没有甜味,能够促进消化,B 错误; C.苹果中的维生素丰富,维生素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能抵抗衰老,C 错误; D.苹果中很多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某 些物质所不可缺少的元素,D 正确。 故选 D。 6.夏季, 菜农常将萎蔫的萝卜放入清水中,萝卜会逐渐变得硬挺,该过程中细胞可能会出现 A. 渗透失水 B. 细胞的液泡变小 C. 细胞液浓度变大 D. 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 胞壁分离。当把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发生渗透性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液 泡体积增大,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萝卜由于失水而变得萎蔫,此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现象;萎蔫的萝 卜的细胞液的浓度增大,放入清水中会发生渗透性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液泡体积变大, 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因此萝卜会逐渐变得硬挺。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7.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 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 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 对其进行加热, 随着水温升高, 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其原因是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方式破坏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等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 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而高温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细 胞膜、液泡膜等)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进入水中,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综 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8.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 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pH 影响,但酶的催化作用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 A 错误; 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形成于核糖体或细胞核,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不需要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 错误;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C 正确; D、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由活细胞合成,D 错误。 故选 C。 9.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 兔子从 25℃的室温中被转移到 5℃的环镜中,其耗氧量将增加 B. 脑组织中糖原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 C. 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D. 原核生物因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对于恒温动物而言,从适合的温度环境移至低温环境,维持体温恒定需要更多的能量。 2、脑组织中糖原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 3、玉米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结构简单,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 核仁和染色质等,但是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详解】A.兔子是恒温动物,把兔子从 25℃的室温中被转移到 5℃的环镜中,它维持体温恒 定需要更多的能量,故其耗氧量将增加,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将加快,A 正确; B.脑组织中糖原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故血糖含量降低,首先感受到 的是大脑,B 正确; C.有机物加氢被还原,去氢被氧化,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如果在细胞质基质参与无氧呼吸, 产物是乳酸,属于加氢被还原,丙酮酸的继续氧化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产物是二氧化碳,C 正确; D.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蓝藻,D 错误。 故选 D。 10.科学家研究小麦 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 段位置不断上移 B. a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 Mg 时,b 点将向右移动 D. 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 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照强度再增 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变。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 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 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 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 点已经达到了光饱和,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详解】A.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 增强,cd 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 段位置可能会下移,A 错误; B.a 点时无光照,所以玉米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当植物缺 Mg 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因此需要 较高强度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即 b 点将向右移动,C 正确;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 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内因造成的,叶绿体中影响光合 作用的内因有色素量、酶的数量等,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物质变化,理解影响 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正确分析图示曲线的变化,结合所学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选项, 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1.每年 4 月 12 日~17 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致癌因子导致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缺失,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B.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C. 癌痛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肿瘤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 D. 医学上常根据甲胎蛋白含量是否超标的方法诊断患者是否有肝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即接触到相邻细胞时,细胞分裂也会不停止。 2、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详解】A.癌细胞形成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不是缺失,A 错误; B.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B 正确; C.肿瘤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经过神经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 正确; D.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等物质,因此医学上常根据甲胎蛋 白含量是否超标的方法诊断患者是否有肝癌,D 正确。 故选 A。 1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ARS 病毒中的 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B. 大肠杆菌细胞的 DNA 存在于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中 C. 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或 RNA,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 绿体也含有少量 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DNA 主要存在于拟核 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病毒中只含有 DNA 或 RNA 一种核酸。 【详解】A.SARS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A 错误;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 于拟核区,B 错误; C.植物根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也含有少量 DNA,C 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D 正确。 故选 C。 13.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 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①与③ D. ②与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 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 精母细胞能产生 2 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 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 2 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综合以上可知,图中② 与③、①与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的 故选 B。 1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做密码子 B. 每一种密码子都与一种反密码子相互对应 C. DNA 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 每个氨基酸都对应一种密码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区别:一是存在的位置不同,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密码子是 mRNA 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二是作用不同,遗传信息决定着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但是起间接作用,而密码子则是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反密码子是 tRNA 分子上与 mRNA 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详解】A.遗传密码是指 mRNA 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A 正确; B.终止密码子不对应任何一种氨基酸,故不是每一种密码子都与一个反密码子相互对应,B 错 误; C.DNA 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 错误; D.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如甘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 GGU、GGC、GGA、GGG,D 错误。 故选 A。 15.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也能发生翻译过程 B.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 C. 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mRNA 的不同 D. 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应小于 n/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实质是转录形 成的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进而翻译形成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 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A、线粒体内含有少量 DNA、RNA 和核糖体,能进行部分翻译过程,A 正确;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 错误; C、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根本原因是细胞中转录形成的 mRNA 的种 类、数量不同,C 正确; D、DNA 分子是双链,mRNA 是单链,转录是具有选择性的,因此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应 小于 ,D 正确. 故选:B.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6.将 S 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 型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 B. 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C. 在培养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菌的 DNA 后出现的只有 S 型菌落 D. 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 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 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 S 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 型菌的 DNA 才会是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 型细菌→小鼠→存活;S 型细菌→小鼠→死 亡;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S 型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A 错误;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B 错误;在培养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菌的 DNA 后出现的有 R 型和 S 型菌落,C 错误;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 DNA,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特点,明确 S 型菌因有 多糖类的荚膜而具有毒性;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 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下列有关双链 DNA 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双螺旋结构使 DNA 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 DNA 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氢键的连接 C. 每个 DNA 分子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DNA 的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 错误; B.DNA 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 DNA 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B 错误; C.根据 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可知,每个 DNA 分子中均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错误; D.DNA 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DNA 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 核糖相连,D 正确。 故选 D。 1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 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杂交育种的年限 D. 多倍体植物通常比二倍体植物大,有机物的含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1)杂交→自 交→选优 (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 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 体组先成倍减少, 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 性状可集中于同 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 新性状,大幅度改良 某些性状,加速育种 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 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 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 理大量实验材料,具 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 与杂交育种配合; 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 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 抗病小麦杂产生 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 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 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详解】A.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 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所以杂交育种 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A 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定向性,B 错 误;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它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容易获取纯合子,因此其优点 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 正确; D.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等优点,所以 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D 正确。 故选 B。 19.香蕉是三倍体,我们吃到的只有果实,却没有种子,其原因是 A. 传花粉的昆虫少,授粉不足 B. 热带环境下,种子发育异常导致只有种皮 的 C. 减数分裂不正常,一般不会产生成熟的配子 D. 正常授粉后,喷洒了植物生长素, 生长迅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三倍体的香蕉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也就不能产生种子, 而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发育来的,与受精与否无关。 【详解】香蕉是三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形成正常生殖细胞的几率很低,因此三倍体香蕉不能形成种子,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必须通 过营养生殖繁殖后代,但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因此香蕉有果实。综上所述,C 正确,A、 B、D 错误。 故选 C。 20.在某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为 AA 占 25%,Aa 占 50%,aa 占 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 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能 比较正确地表示 A 基因和 a 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以知道:A 基因和 a 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即是二者的基因频率的变化,题 干已知 AA、Aa 生存能力相等,而 aa 生存竞争能力低,所以基因型 aa 所控制的表型在竞争中 淘汰的个体多,a 的基因频率会下降 A 的基因频率会增加。 【详解】A、因为 AA、Aa 生存能力相等,而 aa 生存竞争能力低,所以基因型 aa 所控制的表 型在竞争中淘汰的个体多,a 的基因频率会下降 A 的基因频率会增加,A 正确; B、因为基因型 aa 所控制的表型生存能力低在竞争中淘汰的个体多,所以 a 的频率不会出现 升高的现象,B 错误; C、如果环境不变则生物的适应性不会变化,所以基因频率不会出现动态变化,C 错误; D、因为 AA、Aa 生存能力相等,即 Aa 的个体不会被环境淘汰,尽管 a 的频率一直降低,但是 不会为零,D 错误。 故选 A。 21.鲤春病毒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常在鲤科鱼类中流行且春季爆发的疾病。该弹状病毒 有一层囊膜,内含一条单链 RNA(由 M 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和依赖 RNA 的 RNA 聚合酶等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 该弹状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 C、H、O、N、P B. 该弹状病毒的 RNA 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 C. 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与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 D. 该病毒极不稳定,易发生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弹状病毒侵入鲤科鱼类体细胞时,会 将自身的 RNA 注入细胞,会在宿主细胞中合成 RNA 和蛋白质,组装后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弹状病毒含有 RNA,所以组成元素一定含有 C. H、O、N、P,A 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RNA 聚合酶只能催化 RNA 的合成,不能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合成,B 错误; C.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与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前者是 DNA,后者是 RNA,C 正确; D.由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RNA 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突变,D 正确。 故选 B。 22.某植物的叶片如图一所示,实验前放在黑暗中两天后,再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 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 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 其中 X 和 Y 是原叶片的绿色部分,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显色后 X 为蓝色,W 为棕黄色 B. 显色后 Y 为棕黄色 C. X 和 Y 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CO2 D. W 和 Y 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 生[H]与氧气,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 被 C5 固定形成 C3,C3 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两天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 CO2。X 和 Y 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CO2,Y 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因无 CO2 都不能完成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详解】AB.据实验装置可知,只有 X 部分条件充分且适宜,能进行光合作用,遇到碘成蓝色, 其它都是棕黄色,A、B 正确; C.X 和 Y 两部分对照实验,Y 部分缺少二氧化碳,则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CO2,C 正确; D.W 和 X 两部分对照实验,W 部分缺少叶绿素,不能吸收和转化光能,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 绿素,D 错误。 故选 D。 23.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差异,但癌细胞从内 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 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 B.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C. 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D. 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而是分解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故 A 错误。在有氧条 件下,癌细胞因为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差异,但用于细胞呼吸吸收的葡萄糖是 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说主要用于无氧呼吸,故 B 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 变,故 C 错误。如果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因为是正 常代谢途径不宜选为作用位点,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 力。 24.基因组成为 XbXbY 的色盲患者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对其致病基因来源的 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是 A. 致病基因都来自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 X 染色体未分开 B. 致病基因都来自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 X 染色体未分开 C. 致病基因都来自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 D. 致病基因都来自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组成为 XbXbY 的个体,其父色盲,则基因型为 XbY;母表现正常,则 基因型为 XBXB 或 XBXb。所以该男孩的色盲基因 Xb 可能来自于母亲,也可能来自于父亲,Y 肯 定来自于父亲。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 XbY、XBX−,甲的基因型为 XbXbY。如果甲是 由 XbXb 的卵细胞与含 Y 的精子结合而来,则是由于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Xb 的姐妹染 色单体移向一极引起的;若甲是由含 Xb 的卵细胞与含 XbY 的精子结合而来的,则是由于父亲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 X、Y 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引起的。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异常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 够根据题意分析亲代的基因型,进而结合子代的异常情况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发生的时期,这 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5.假设羚羊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足够大,该种群中仅有 Bbdd 和 BBdd 两种基因型的个 体,且雌雄个体中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均为 Bbdd:BBdd=1:2,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 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没有基因突变的发生) A. 3/8 B. 5/8 C. 13/18 D. 5/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根据题意,对于随机交配的问题,可以利用配子的比例或基因频率进行有关计算比较简单。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仅有 Bbdd 和 BBdd 两种类 型的个体,所以只需要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又雌雄个体中均为 Bbdd:BBdd=1:2,产生的雌雄 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 Bd:bd=5:1。因此,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杂合子 Bbdd 的比 例为 2×5/6×1/6=5/18。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26.某实验室利用小鼠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小鼠的纤维母细胞 诱导肝干细胞 肝细胞、神经细胞等 A. 肝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中都有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 B. 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 a 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 过程 b 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 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 表示将诱导基因导入小鼠的纤维母细胞,使之成为诱导干细胞;b 表示细胞分化 过程,即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肝细胞、神经细胞等。 【详解】A.肝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中都有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A 正确;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 a 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其全能性较高,B 错误 ; C.b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不会改变细 胞中的遗传物质,C 错误; D.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 错误。 故选 A。 2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1 三体综合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女儿结婚应尽量选择生育男孩 C.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 D. 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答案】C 【解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多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 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 错误;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女儿至少是携带者, 其与正常男性结婚的话,后代女孩全部正常,而男孩至少一半患病,B 错误;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C 正确;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 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 错误。 28.核糖体 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体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 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翻译时 rRNA 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RNA 的合成需要 DNA 做模板 B. 核仁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D. 翻译时,rRNA 的碱基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DNA 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RNA 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2)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 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mRNA 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2、RNA 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信使 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 RNA;功能:mRNA 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核糖体 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详解】A.r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 rRNA 的合成需要 DNA 做模板,A 正确; B.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正确; C.rRNA 能催化肽键的连接,可见其具有催化功能,即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C 正确; D.翻译时,mRNA 的碱基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 RNA 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RNA 的形成过程及其 RNA 的种类和 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9.图示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4 为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 I2 携带致病基因,则 I1、I2 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 C. 该病易受环境影响,II3 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2 D. 若 I2 不携带致病基因,则 I1 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 2 个致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Ⅰ1 和Ⅰ2 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 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 A、 a 表示),据此答题。 【详解】A、Ⅱ4 具有这种遗传病,说明这种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隐或伴 X 隐性遗 传病,A 正确; B、若 I2 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了这种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 和Ⅰ2 的基因型都为 Bb,I1、I2 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B 正确; C、如果这种遗传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Ⅱ3 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2;如果这种遗传病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Ⅱ3 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2/3,C 错误; D、若Ⅰ2 不携带致病基因,则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正常基因是 A,致病基因是 a,Ⅱ4 的基因型为 XaY,Ⅰ1 的基因型为 XAXa,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在间期复制了,因 此Ⅰ1 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 2 个致病基因,D 正确。 故选 C。 30.图中 a、b、c、d 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 a、b 过程中 B. 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 c 和 d 来实现的 C. b 和 a 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 d 和 b 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 表示分裂、分化形成性原细胞;b 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c 表示受精作用形成 受精卵;d 表示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个体的过程。 【详解】AB.a、b、c、d 中只有 a、b、d 发生核内 DNA 的复制,发生基因突变,只有 b 能够发 生基因重组,A、B 错误; C.b 进行减数分裂,a 进行有丝分裂,b 和 a 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 正确; D.d 和 b 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它们在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 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31.为研究细胞内各结构间的关系,科学家用含 3H 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某激素蛋 白合成细胞,下表为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8 (1)该激素蛋白的多肽在___________内合成。从时间表看,亮氨酸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上述研究方法被称为 ___________。 (2)高尔基体具有对分泌蛋白进行 ____________的作用。 (3)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来自 ________,最终与细胞膜融合,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结构特性)。 (4)该激素蛋白以_______方式分泌,此过程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1). 核糖体(内质网) (2). 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3). 同 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 (4). 加工、分类和包装 ( 或修饰加工) (5). 高尔基 体 (6). 一定的流动性 (7). 胞吐 (8). 需要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 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 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亮氨酸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题干中的研究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激素蛋白的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从时间表看,亮氨酸 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该研究方法为位素标记法(或同 位素示踪法)。 (2)高尔基体具有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 或修饰加工)的作用。 (3)识图分析可知,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来自高尔基体,最终与细胞膜融合,囊泡运输体现了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该激素属于蛋白质类,因此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 运输以及加工过程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表中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 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2.图 1 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图 2 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 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物质 D、E 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产生物质 B 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3)图 2 实验装置乙中,KOH 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 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 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氧气(或 O2) (2). 酒精(乙醇) (3). 细胞质基质 (4). 线粒体基 质 (5). 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6). 有氧呼吸 (7).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 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 为丙酮酸,B 为二氧化碳,C 为[H],D 为氧气,E 为无 氧呼吸产物--酒精。 分析图 2: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 距离代表细胞 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 KOH 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 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消耗的氧气量。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 1 中 D 为氧气,E 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2)图 1 中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 于细胞质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 也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KOH 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 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 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 的 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 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物质变 化,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 1 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把握有氧呼 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和发生场所,识记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发生场所,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3.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茶树的光合速率往往受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如图所示,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 图中的曲线分析,下午 15:00 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此时, 气温过高使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减弱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 如果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 物如玉米等,可能会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就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 究: 实验思路:将该茶园均分为 A 组、B 组(B 组为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 分别测量 A、B 两组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 浓度。 实验结果:B 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 浓度高于 A 组,则说明____________,结果分析:间 作玉米能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_________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 CO2 浓度等, 从而提高茶的品质。 【答案】 (1). 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2). 气温升高,植物蒸腾 作用旺盛,气孔部分关闭,导致胞间 CO2 浓度降低, 净光合速率下降(或有机物积累降低) (3). 胞间 CO2 浓度较低 (4). A 组不处理,B 组间种适量的玉米 (5). 间种可以缓解“午 休”现象 (6). 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从 8:00 开始到 10:00 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 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2 浓度适宜等。中午时分,由于气温过 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使得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因此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下 午随着光照强度减弱,以及胞间 CO2 浓度降低等导致光合速率较低。 【详解】(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 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CO2 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胞间 CO2 浓度降低。 (3)至下午 15:00 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 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胞间 CO2 浓度降低等。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茶树林是否间种高杆植物如玉米,因变量是茶树 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 浓度。因此该实验的思路为:将该茶园均分为 A 组、B 组(B 组为实 验组),实验组 B 茶树间种适量的玉米,对照组 A 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实验组 B 茶树净光合速 率和胞间 CO2 浓度高于对照组 A,则说明同学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即间种可以缓解“午休”现 象。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环境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 CO2 浓度等。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变 化,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影响光 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图示的曲线,正确判断引起图中曲线的变化的因素,这是突破该题 的关键;对于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把握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进而设计补充实验 的思路。 34.赫尔希和蔡斯研究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 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得表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搅拌时间(min) 1 2 3 4 5 上清液 35S 百分比(%) 50 70 75 80 80 上清液 32P 百分比(%) 21 25 28 30 30 被侵染细菌成活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获得含有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搅拌 5 min 后,结果是细菌的成活率为 100%,上清液中仍有 32P 放射性出现,请解释 此现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1 个带有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细菌裂解后释放出 100 个子代噬菌体,其中 带有 32P 标记的噬菌体有 2 个,出现该数目说明 DNA 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 【答案】 (1). 在含有 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 T2 噬菌体侵染上述大肠杆菌 (2).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 成活率 100%说明被侵染的细菌没有裂解释放子 代噬菌体, 放射性物质还在沉淀物中; 有部分含有32P 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中,所以在 上清液有放射性出现 (4). 半保留复制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 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 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所以获得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就先用分别含 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 体即可获得。 (2)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 清液和沉淀物,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搅拌 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 100%,而上清液中仍有 32P 放射性出现,说明有一部 分含有 32P 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中,且被侵染的细菌没有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放射物 仍在沉淀物中。 (4)由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最初带有 32P 标记的噬菌体 DNA 的两条链只参与形 成两个 DNA 分子,所以 100 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噬菌体带有 32P 标记。 【点睛】本题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背景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以及实验的过程和结 果分析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方法、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和原因, 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理解 DNA 复制的特点,即半保留复制。 35.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了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 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 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O √ √ O √ √ O O √ (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O”代表牙齿正常) 请根据表绘制遗传系谱图: _______ (2)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1)题中的女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所以医生 建议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_______________等手段,确 定胎儿是否患病。 (4)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可能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关,据此有的同学提出:“人 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人类的疾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的改变引 起的,也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影响造成的。 【答案】 (1). (2). 常染色体显性 (3). 因为父母均是患者,有正 常的孩子,所以是显性;又因为是父亲患病,女儿有正常的,所以不是伴 X 显性遗传,所以 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 1/6 (5). 基因检测 (6). 染色体异常 (7). 环境因素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绘制遗传系谱图: 由父母有病,子女中有正常的,可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该女患者有表现的姐姐,可知其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表格绘制遗传系谱图: 。 (2)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因为父母均是患者,子代有正常的孩子,所以是显性;又因为是 父亲患病,女儿有正常的,所以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假设该遗传病用 A、a 表示,由于姐姐和弟弟表现型正常(aa),因此双亲均为杂合子, 则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 1/3AA、2/3Aa,她与一个正常男性(aa)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 的可能性=2/3×1/2×1/2=1/6。产前诊断的措施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羊水检查以及基因检 测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4)人类的疾病,有可能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导致;还可能由于环境因 素导致的。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原因,能够根据 题意正确画出系谱图,利用所学的遗传病的特点判断遗传病的方式,结合分离定律的应用解 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