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5343

大小:110.8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顶级名校 2019 届高三第四次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 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 射,树上共计有 20 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 B. 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 C. 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 D. 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鸟亦称雀,“雀”、“爵”相通,故“射雀”为“射爵”。“猴” 便是“王侯”之“侯”,表示物主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体现了汉代察举制下仕途向下层开 放的现象,C 符合题意;A 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B 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的不仅是黄河下游 地区的情况,D 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射雀射猴”的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加以作答即可。 2.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 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A. 丞相职权范围宽广 B. 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C.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 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命题透析本题以汉初刘邦对丞相萧何的防范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材料中“屡屡遣使慰问”“上必益信君”表明,征战在外的 皇帝刘邦对留守后力‘的丞相萧何存在信任问题,反映了皇权对相权的防范,B 项正确。材料 并未涉及丞相职权状况,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君权对相权的防范,排除 C 项;皇权借助 于监察机构对相权实行监督,D 项材料不能体现。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 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 一变化体现了 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 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 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 的变化,排除 C 项;D 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 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 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郡县制下的乡里制度中,三老、啬夫等在基层管理方面尤为重 要,而三老、啬夫不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因此这种基层管理体现了一定的自治色彩,选项 C 正确;选项 A 不符合史实,排除;郡县制在秦朝就已经在全国推广,选项 B 排除;选项 D 不 符合史实,啬夫并不是中央直接任免,其不属于官僚体系,排除。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 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 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实行二府三司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 此制度上。”可知,材料说唐朝地方政府不如汉,即崩溃在地方制度上。因此宋代任命文官 做知州加强中央集权,C 正确;实行节度使制度是唐朝中后期,A 错误;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唐 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在中央实行的制度,B 错误;实行二府三司制是北宋在中央实行的加 强皇权,分割相权的制度,D 错误。 6.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 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唐大诏令集》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全唐文》 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 莫惧章程”可知,唐朝寺院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大量兼并土地,造成政府对土地 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 C 正确;根据“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法律是限制土地兼并和 买卖的,A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涉 及工商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错误。 7.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 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 服役。这种变化 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 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D 正确;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 B;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 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 民营手工业的消长分析解答。 8.明朝时期,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 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 A. 促进了高产农作物推广B. 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C. 不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D. 缓解了徽 州人地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徽州贫瘠 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体现出 徽州商人重农的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故 C 正确;土地价格 高昂与推广高产农作物无关,排除 A;材料体现徽州商人重农的思想,无法体现抑商思想,排 除 B;土地价格高昂与缓解徽州人地矛盾无关,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联系所学重 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分析解答。 9.“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 16~19 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 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 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 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 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 D 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 瓷器等产品”的信息说明西方国家用白银购买中国的贸易产品,白银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流 入中国,起到了“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作用,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 的发展,B 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黄金流入欧洲引起的现象,A 错误;欧洲对 于美洲的经济的掠夺并没有促进美洲生产方式的变化,C 错误;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D 错误。 10.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 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 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的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大沽口……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 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史实,故 C 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没有俄国军队参加,故 A 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没有在大沽口地区,故 B 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俄国军队参加, 故 D 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 11.洋务运动时期兴办 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如招 商局开办时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制钱 20 万串,“名为官本,公家只取官利,不负盈亏责任, 实属存款性质。”由此可见,官利制度 A.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B. 不利于推动中国新式企业发展 C. 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 D. 与封建地租利益分配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在自然经济结构下,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微弱的商品经济使社会很难生产出大 量的闲散的社会资金。在缺乏近代中国股票交易市场和高利贷盛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 近代企业要想改变社会资金的流向,使社会资金投到工业上来,必须靠自身做出一定的调整 和适当的修改。官利制度适应了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吸纳了资金,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新式 企业,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招商局借了官款 20 万串,无法体现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故排除 A 项;官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式企业的发展,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存款性质” 的官利,无论公司盈亏都要给付,企业负担重。该选项片面,故排除 B 项;现代股份制企业 实行的是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官利制度是只要购买了企业的股票,不管经营状 况如何,即时计息。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故排除 D 项。 12.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 160 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 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 这表明新政 A.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B.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C.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D. 催生了实 的 的 业救国的高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新 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说明是新政超过了清政府的预想的效果, 新式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 A 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 教育近代化,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变法促进了近代思想启蒙,C 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的高潮,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联系所学清末年 新政的内容分析解答。 13.“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 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 130 余篇。这 反映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B.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劳工阶层政治斗 争 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广泛兴起 D. 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 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 130 余篇,说 明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关注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重视把革命思想与 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 D;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刊登文章,无法体现中国劳工 的觉醒、中国劳工阶层政治斗争,排除 AB;材料无法体现工人运动的情况,排除 C。 14.1925 年 11 月,毛泽东在其执笔的《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 固,国民政府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 年 2 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 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A. 积极推动开展北伐战争B. 努力倡导实现国共合作C. 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积极要 求建立革命军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6 年北伐战争爆发,中共中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 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说明中共积极推动开展北伐战争,故 A 正确;1924 年国共合作已经实 现,排除 B;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创建革命军队,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据《华北治安战》记载,1938 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情报记录写道:“可以断定,今后华北治 安的对象是共军。”1939 年他们认定:“中共势力对华北治安的肃正工作,是最强硬的敌人。 为此,应加紧收集情报,确立排除中共势力的对策,实为当务之急。”这反映出当时 A. 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 B. 日军将主力转向华北地区 C. 华北敌后抗战力量的壮大 D.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华北治安的对象是共军”“中共势力对华北治安的肃正工作,是最强硬的 敌人”“排除中共势力的对策,实为当务之急”信息体现出华北地区日本把中国共产党的敌 后抗日武装作为当时进攻中国的主要对象,侧面说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华北敌后抗战 力量的壮大引起了日本的警觉,C 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华北是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全国抗 日中心是陕甘宁地区,A 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华北地区对付中国共产党作为策略,日本并没有 把主力转向华北地区,B 错误;百团大战爆发于 1940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 错误。 16.1953 年,国家开始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 对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等四个方面进 行分配。其中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 1/3 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 1/4 左右。这 A.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过渡 D. 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1953 年国家以四马分肥的方法,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 私人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 项正 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在 1952 年底已经完成,A 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基本完成 是 1956 年底,全行业工私合营的完成,B 项错误;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的, 是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 项错误。 17.蒙森《罗马史》中说道:“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 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 结的契约。”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 B. 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 C. 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认为罗马法“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 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各方关系,A 项正确;罗马 法的契约精神不会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B 项错误;罗马法制定注重契约精神的运用, 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契约论没有因果关系,C 项错误;用契约协调和制定法律,不仅仅用以 缓和贵族和平民的关系,D 项不符合题意。 18.17 世起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球沿 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这意味着 A. 世俗世界抵制宗教神学B. 理性主义逐步发展 C. 科学思想否定宗教信仰D. 自然科学 成就巨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7 世起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欧洲许多人相信,造……不干预它所制定 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启发,17、18 世纪启蒙运动兴起, 说明理性主义逐步发展,故 B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牛顿是科学家,但不否定宗教信 仰,排除 C;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9.下表为英国贵族巴洛的庄园经营情况表,这一经营情况 租地农场主 自耕农 时间项目 租地数占比 缴纳租金占比 租地数占比 缴纳租金占比 1633 年 (7 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