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数学(理)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数学(理)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5479

大小:1.09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惠州市 202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学校、班级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 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简集合 ,进而求交集即可. 【详解】 , , 所以 ,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交集的概念及运算,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 础题. 2.设复数 满足 (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得到 ,进而得到其共轭复数即可. { }| lg 0M x x= > { }2| 4N x x= ≤ M N = ( )2,0− [ )1,2 ( ]1,2 ( ]0,2 ,M N { }| 1M x x= > { }| 2 2N x x= − ≤ ≤ ( ]1,2M N = z ( )1 1i z i+ = − i z = i− i 2i− 2i z 【详解】 , , 的共轭复数为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运算,考查共轭复数的概念,考查计算能力,属于 基础题. 3.已知 为数列 前 项和,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 得到 ,从而 为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时, , 两式相减,整理得 , ∵ ,∴ , 所以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 故选 D. 【点睛】已知 求 的一般步骤:(1)当 时,由 求 的值;(2)当 时, 由 ,求得 的表达式;(3)检验 的值是否满足(2)中的表达式,若不满足 的 ( )1 1i z i+ = − ( ) ( )( ) 211 2 1 1 1 2 ii iz ii i i −− −= = = = −+ + − z z i= nS { }na n 1n nS a= − 5S = 31 16 31 2 1 32 31 32 1n nS a= − 1 1 2 n n a a − = { }na 2n ≥ 1 1 1 1 n n n n S a S a− − = −  = − 12 n na a −= 1 1 2a = 1 1 2 n n a a − = { }na 1 2 1 2 5 5 1 112 2 31 1 321 2 S   −     = = − nS na 1n = 1 1a S= 1a 2n ≥ 1n n na S S −= − na 1a 则分段表示 ;(4)写出 的完整表达式. 4.已知 , 为互相垂直 单位向量,若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向量夹角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代数法: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与 数形结合能力,属于基础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质检员每 10 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 这样的抽样是分层抽样. ②某地气象局预报:5 月 9 日本地降水概率为 ,结果这天没下雨,这表明天气预报并不 科学. ③在回归分析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小,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④在回归直线方程 中,当解释变量 每增加 1 个单位时,预报变量 增加 0.1 个单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由于间隔相同,这样的抽样是系统抽样; ②降水概率为 90%的含义是指降水的可能性为 90%,但不一定降水; ③在回归分析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小,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正确; 的 na na a b c a b= −   cos ,b c< >=  2 2 − 2 2 3 3 − 3 3 ( ) ( )2 cos , b a bb cb c b c a b ⋅ −⋅< >= = ⋅ −          2 2 2 1 2 222 b a b a a b b ⋅ − −= = = − − ⋅ +        90%  0.1 10y x= + x y ④在回归直线方程 0.1x+10 中,回归系数为 0.1,利用回归系数的意义可得结论. 【详解】解: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质检员每 10 分钟从某处抽取一件产品进行 某项指标检测,由于间隔相同,这样的抽样是系统抽样,故①不正确; ②降水概率为 90%的含义是指降水的可能性为 90%,但不一定降水,故②不正确; ③在回归分析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小,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正确; ④在回归直线方程 0.1x+10 中,回归系数为 0.1,当解释变量 x 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报 变量 增加 0.1 个单位,故④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判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6.若 ,且 ,则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根据诱导公式得 ,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选 A. 7.设 p:实数 x,y 满足(x-1)2+(y-1)2≤2,q:实数 x,y 满足 则 p 是 q 的 (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ˆy = ˆy = ˆy 3 1cos( )2 3 π α− = - 2 2 π πα≤ ≤ sin 2a 4 2- 9 2 2- 9 2 2 9 4 2 9 3 1 1cos( ) sin sin2 3 3 π α α α− = − = ⇒ = − sin 0α < 02 π α− < < 2 2cos 3 α = 1 2 2 4 2sin 2 2sin cos 2 ( )3 3 9 α α α= = × − × = − 1 1 1 y x y x y ≥ −  ≥ −  ≤ 【解析】 试题分析:画圆:(x–1)2+(y–1)2=2,如图所示,则(x–1)2+(y–1)2≤2 表示圆及其内部, 设该区域为 M.画出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设该区域为 N.可知 N 在 M 内,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 A. 【考点】充要条件的判断,线性规划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问题,首先是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考察条件 推结论,结论推条件是否成立.这类问题往往与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数学知识相结合.本题 的条件与结论可以转化为平面区域的关系,利用充分性、必要性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出结 论. 8.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 个大于 2 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 .在不超过 40 的素数中,随机选取 2 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 40 的概率是( )【注:如果一个大于 1 的整数除了 1 和自身外无 其他正因数,则称这个整数为素数。】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基本事件总数 n ,利用列举法求出其和等于 40 包含的基本事件 有 3 个,由此能求出其和等于 40 的概率. 【详解】不超过 40 的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共 12 个数, 1, { 1 , 1 y x y x y ≥ − ≥ − ≤ 40 3 37= + 1 15 1 17 1 22 1 26 2 12C= 其中 ,共 3 组数, 所以其和等于 40 的概率为: . 故选 C. 【点睛】(1)古典概型的重要思想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一定要注意在计算基本事件总数和 事件包括的基本事件个数时,他们是否是等可能的.(2)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是一个形象、 直观的好方法,但列举时必须按照某一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注意一次性抽取与逐次 抽取的区别:一次性抽取是无顺序的问题,逐次抽取是有顺序的问题. 9.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表达式,把分母设为新函数,首先计算函数定义域,然后求导,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判断 函数单调性,对应函数图像得到答案. 【 详 解 】 设 , , 则 的 定 义 域 为 . ,当 , , 单增,当 , , 单减,则 .则 在 上单增, 上单减, 40 3 37 11 29 17 23= + = + = + 2 12 3 1 22C = 1( ) ln 1f x x x = − − ( ) ln 1g x x x= − − (1) 0g = 1( ) ln 1f x x x = − − (0,1) (1, )x∈ +∞ 1( ) 1g x x ′ = − (1, )x∈ +∞ ( ) 0g x′ > ( )g x (0,1)x∈ ( ) 0g x′ < ( )g x ( ) (1) 0g x g≥ = ( )f x (0,1)x∈ (1, )x∈ +∞ .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判断,用到了换元的思想,简化了运算,同学们还可以用特殊值 法等方法进行判断. 10.我们把焦点相同,且离心率互为倒数的椭圆和双曲线称为一对“相关曲线”,已知 、 是一对相关曲线的焦点, 是椭圆和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当 时,这一对 相关曲线中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 , ,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 ,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根 据余弦定理可得 ,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结合 离心率的公式,求得结果. 【详解】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 ,椭圆的离心率为 ,则 , . 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 设 , , 则 , 当点 P 被看作是椭圆上的点时,有 , 当点 P 被看作是双曲线上的点时,有 , 两式联立消去 得 ,即 , 所以 ,又 , 所以 ,整理得 , ( ) 0f x > 1F 2F P 1 2 60F PF∠ =  3 2 2 3 3 1PF x= 2PF y= (x > 0)y > 1a a 2 2 2 2 24 2 cos60c x y xy x y xy= + − = + − 1a 1e 1 1 ce a = 1 1 ca e = a e ce a = ca e = 1PF x= 2PF y= (x > 0)y > 2 2 2 2 24 2 cos60c x y xy x y xy= + − = + − ( )22 2 14 3 4 3c x y xy a xy= + − = − 24c = ( )2 24x y xy a xy− + = + xy 2 2 2 14 3c a a= + 2 2 2 1 4 3c cc e e    = +      2 2 1 1 13 4e e    + =      1 1 ee = 2 2 3 4e e + = 4 24 3 0e e− + = 解得 或 (舍去),所以 , 即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故选 A.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椭圆和双曲的有关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 新定义,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余弦定理,属于中档题目. 11.已知矩形 , , ,将 沿对角线 进行翻折,得到三棱锥 ,则在翻折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三棱锥 的体积最大值为 ; ②三棱锥 的外接球体积不变; ③三棱锥 的体积最大值时,二面角 的大小是 ; ④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虑在翻折的过程中,当面 ACD⊥面 ACB 时,D 到底面的距离最大,进而得到棱锥体积最大, 可判断①;取 AC 的中点 O,可得 O 为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计算可判断②;由①的解析过程 知,三棱锥 的体积最大值时,平面 平面 ,可判断③ 假设 AB⊥CD,由线面垂直的判断和性质,可判断④. 【详解】① ,当平面 平面 时,三棱锥 的高最大, 此时体积最大值为 ,①错误; ②设 的中点为 ,则由 , 知, ,所以 为三 棱锥 外接球的球心,其半径为 ,所以外接球体积为 ,即三棱锥 的外接球体积不变,②正确; ③由①的解析过程知,三棱锥 的体积最大值时,平面 平面 ,所以二 2 3e = 2 1e = 3e = 3 ABCD 1AB = 3BC = ADC∆ AC D ABC− D ABC− 1 3 D ABC− D ABC− D AC B− − 60° AB CD 90° D ABC− ADC ⊥ ABC 1 3D ABC ABCV S h− ∆= ⋅ ADC ⊥ ABC D ABC− 1 1 3 11 33 2 2 4D ABCV − = × × × × = AC O Rt ABC∆ Rt ADC∆ OA OB OC OD= = = O D ABC− 1 12 AC = 4 3 π D ABC− D ABC− ADC ⊥ ABC 面角 的大小是 ,③错误; ④当 沿对角线 进行翻折到使点 与点 的距离为 ,即 时,在 中, ,所以 ,又 ,翻折后此垂直关系没有变, 所以 平面 ,所以 ,即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④正 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和线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棱锥的体积与二面角的计算,考 查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12.设函数 .若存在 的极值点 满足 ,则 m 的 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 极值为 ,所以 ,因为 , 所以 ,所以 即 ,所以 ,即 3,而已知 ,所以 3,故 ,解 得 或 ,故选 C.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的极值,考查三角函数,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考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其中第 15 题第一空 3 分,第二空 2 分。 的 D AC B− − 90° ADC∆ AC D B 2 2BD = ABCD 2 2 2BC BD CD= + CD BD⊥ CD AD⊥ CD ⊥ ABD CD AB⊥ AB CD 90° ( ) 3sin xf x m π= ( )f x 0x ( ) 22 2 0 0x f x m + 2m > 2m < − 13.已知曲线 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2,则实数 的取值是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f′(x)=3ax2+ , 则 f′(1)=3a+1=2,解得:a= , 故答案为: . 点睛:与导数几何意义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已知切点求切线方程.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为:①求出函数 在点 处 的导数,即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②由点斜式求得切线方程为 .(2)已知斜率求切点.已知斜率 ,求切点 ,即解方程 .(3)求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先求导数的范围,即确定切线斜率的范围,然后 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解决. 14.某工厂为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随机抽取了 100 个样本。若样本数据 , ,…, 的 方差为 8,则数据 , ,…, 的方差为______. 【答案】32 【解析】 【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 , ,…, 的方差是 s2,得出对应数据 , ,…, 的方差是 22×s2. 【详解】样本数据 , ,…, 的方差为 8, 所以数据 , ,…, 的方差为 .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性质与应用问题,熟记方差的性质是快速解题的基础,是基础 题. ( ) 3 lnf x ax x= + ( )( )1, 1f a 1 3 1 x 1 3 1 3 ( )y f x= 0x x= ( )y f x= 0 0( , ( ))x f x 0 0 0( )( )y y f x x x′− = − k 1 1( , ( ))x f x ( )f x k′ = 1x 2x 100x 12 1x − 22 1x − 1002 1x − 1x 2x 100x 12 1x − 22 1x − 1002 1x − 1x 2x 100x 12 1x − 22 1x − 1002 1x − 22 8 32× = 15.设 、 为正数,若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此时 ______. 【答案】 (1). 4 (2). 【解析】 【分析】 巧用“1”改变目标式子的结果,借助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详解】 , 当且仅当 即 , 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最值的求法,注意运用“1”的代换法和基本不等式,考查运算能力,属于 中档题. 16.已知椭圆 的短轴长为 2,上顶点为 ,左顶点为 ,左、右焦点分 别是 , ,且 的面积为 ,点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 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 的面积和短轴长得出 a,b,c 的值,从而得出 的范围,得到 关 于 的函数,从而求出答案. 【详解】由已知得 ,故 ,∵ 的面积为 , ∴ ,∴ ,又 , x y 12 yx + = 1 2 x y + x = 1 2 1 2 1 2 222 2 y y xx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22 2 42 y x x y ≥ + ⋅ = 2 2 y x x y = 2y x= 1 2x = 4 1 .2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A B 1F 2F 1F AB∆ 2 3 2 − P 1 2 1 1 PF PF + [ ]1,4 1F AB∆ 1PF 1 2 1 1 PF PF + 1PF 2 2b = 1b = 1F AB∆ 2 3 2 − ( )1 2 3 2 2a c b −− = 2 3a c− = − ( )( )2 2 2 1a c a c a c b− = − + = = ∴ , ,∴ , 又 ,∴ , ∴ . 即 的取值范围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简单性质,函数最值的计算,熟练掌握椭圆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 关键,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1)求 ; (2)求 的值.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由正弦定理和二倍角公式可构造方程求得 ;(2)由余弦定理构造方程可求得 的 两个解,其中 时,验证出与已知条件矛盾,从而得到结果. 【详解】(1)在 中,由正弦定理 得: (2)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2a = 3c = 1 2 1 2 1 2 1 1 PF PF PF PF PF PF ++ = ( ) 2 1 1 1 1 2 4 4 4 a PF PF PF PF = =− − + 12 3 2 3PF− ≤ ≤ + 2 1 11 4 4PF PF≤ − + ≤ 1 2 1 11 4PF PF ≤ + ≤ 1 2 1 1 PF PF + [ ]1,4 [ ]1,4 ABC∆ , ,A B C , ,a b c 2, 5, 2 .a b B A= = = cos A c 5 4 1 2 cos A c 2c = ABC∆ sin sin a b A B = 2 5 5 sin sin 2 2sin cosA A A A = = 5cos 4A∴ = ABC∆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由 整理可得: 解得: 或 当 时, ,又 , 此时 ,与已知矛盾,不合题意,舍去 当 时,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易错点是求得边长后忽略了已 知中的长度和角度关系,造成增根出现. 18.在数列 中, , , , 为常数, . (1)求 的值; (2)设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 将 代入 ,结合条件即可得到 的值; (2)由 ,得 ,即 .利用累加法即可求 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 【详解】(1)将 代入 ,得 ,由 , ,得 . (2)由 ,得 ,即 . 52, 5,cos 4a b A= = = 22 5 2 0c c− + = 2c = 1 2 2c = A C= 2B A= 2B π∴ = 4A C π= = 2b a= 1 2c = 1 2c = { }na 1 1a = 2 8 3a = 1 1 1(1 )n n n na an λ+ += + + λ *n N∈ λ n n ab n = { }nb 3λ = 1 3 1 2 2 3n nb −= − × 1n = 1 1 11n n n na an λ+ + = + +   λ 1 1 11 3n n n na an+ + = + +   1 1 1 3 n n n a a n n + − =+ 1 1 3n n nb b+ − = { }nb 1n = 1 1 11n n n na an λ+ + = + +   2 1 22a a λ= + 1 1a = 2 8 3a = 3λ = 1 1 11 3n n n na an+ + = + +   1 1 1 3 n n n a a n n + − =+ 1 1 3n n nb b+ − = 当 时, , 因为 ,所以 .因为 也适合上式,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递推关系求通项,常用方法有: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比数列法, 取倒数法,取对数法等等,本题考查的是累加法,注意新数列的首项与原数列首项的关系. 19.如图,在底面为矩形 四棱锥 中,平面 平面 . (1)证明: ; (2)若 , ,设 为 中点,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平面 平面 可得 面 ,从而可得 ;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向量 及面 法向量 ,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1)依题意,面 面 , , ∵ 面 ,面 面 , ∴ 面 . 又 面 , ∴ . 的 2n ≥ ( ) ( ) ( )1 1 1 2 2 1n n n n nb b b b b b b b− − −− = − + − +⋅⋅⋅+ − 11 113 3 11 3 n−  −     = − 1 1 1 2 2 3n−= − × 1 1 11 ab = = 1 3 1 2 2 3n nb −= − × 1 1b = 1 3 1 2 2 3n nb −= − × P ABCD− PAD ⊥ ABCD AB PD⊥ PA PD AB= = 90APD∠ = ° Q PB AQ PBC 3 3 PAD ⊥ ABCD AB ⊥ PAD AB PD⊥ AQ PBC n PAD ⊥ ABCD AB AD⊥ AB Ì ABCD PAD  ABCD AD= AB ⊥ PAD PD ⊂ PAD AB PD⊥ (2)解法一:向量法 在 中,取 中点 ,∵ , ∴ ,∴ 面 , 以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为 轴,过点 且平行于 的直线为 轴, 所在的直线为 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 ,∴ , ∴ , , , , , ∴ , , . 设面 法向量为 , 则 ,解得 .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则 , 因为 ,∴ .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2)解法二:几何法 过 作 交于点 ,则 为 中点, 过 作 的平行线,过 作 的平行线,交点为 ,连结 , PAD∆ AD O PA PD= PO AD⊥ PO ⊥ ABCD O OA x O AB y OP z 2PA = 90APD∠ = ° 2 2AD = ( )0,0, 2P ( )2,2,0B ( )2,2,0C − ( )2,0,0A 2 2,1,2 2Q       ( )2,2, 2PB = − ( )2 2,0,0BC = − 2 2, 1,2 2AQ  = − −     PBC ( ), ,n x y z= 2 2 2 0 2 2 0 n PB x y z n BC x  ⋅ = + − = ⋅ = − =   ( )0,1, 2n = AQ PBC θ 2sin cos , 3 AQ n AQ n AQ n θ ⋅ = < > = = ⋅       0, 2 πθ  ∈   2 2 3cos 1 sin 1 3 3 θ θ= − = − = AQ PBC 3 3 P PO AD⊥ O O AD A PO P AD E BE 过 作 交于点 ,连结 , 连结 ,取中点 ,连结 , , 四边形 为矩形,所以 面 ,所以 , 又 ,所以 面 , 所以 为线 与面 所成的角. 令 ,则 , , , 由同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 ,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 , 所以 , 又因为 为锐角,所以 ,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点睛】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2)写出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3)设出相应平面的法向量, 利用两直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4)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 (5)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 20.已知抛物线 : 的焦点为 ,直线 与 交于 , 两点,且与 轴交于点 . (1)若直线 的斜率 ,且 ,求 的值; (2)若 , 轴上是否存在点 ,总有 ?若存在,求出点 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AH BE⊥ H QH BO M QM AM AOPE PE ⊥ ABE PE AH⊥ BE AH⊥ AH ⊥ PBE AQH∠ AQ PBC AO a= AE a= 2AB a= 3BE a= 6 3AH a= QAM∆ AQ a= 6sin 3 AHAQH AQ ∠ = = AQH∠ 3cos 3AQH∠ = AQ PBC 3 3 C 2 2y x= F l C A B x ( ),0P a l 3 2k = 3 2FP = AF BF+ 0a > x M OMA OMB∠ = ∠ M 【答案】(1) (2)存在, 【解析】 【分析】 (1)依题意,设 : ,联立方程可得 ,借助韦达定理 表示 ,即可得到结果; (2)讨论直线的斜率,直线 存在斜率时,联立方程,借助韦达定理表示 ,即可 得到点 . 【详解】(1)解法一:依题意,设 : , 联立 : ,整理得 ① 由 ,得 , 又 且 ,∴ 或 (舍去), 所以①式可化为 ,设 , ,则 , ∴ . 解法二:依题意,设 : , 联立 : ,整理得 ① ∴ ,即 , 又 且 ,∴ 或 (舍去), 所以①式可化为 ,设 , ,则 , ∴ . (2)当直线 斜率不存在时,由对称性知,存在点 满足 , 若直线 存在斜率,设为 则 : ,联立 : , 53 9 ( ),0M a− l 3 2y x a= − ( )2 29 18 8 9 0x a x a− + + = AF BF+ l MA MBk k= − M l ( )3 2y x a= − C 2 2y x= ( )2 29 18 8 9 0x a x a− + + = > 0∆ 2 9a > − 1 ,02FP a = −    3 2FP = 2a = 1a = − 29 44 36 0x x− + = ( )1 1,A x y ( )2 2,B x y 1 2 44 9x x+ = 1 2 44 531 19 9AF BF x x+ = + + = + = l ( )3 2y x a= − C 2 2y x= 23 4 6 0y y a− − = 16 72 0a∆ = + > 2 9a > − 1 ,02FP a = −    3 2FP = 2a = 1a = − 23 4 12 0y y− + = ( )1 1,A x y ( )2 2,B x y 1 2 1 2 4 3 4 y y y y  + =  ⋅ = − 2 2 1 2 1 2 1 12 y yAF BF x x ++ = + + = + ( )2 1 2 1 22 5312 9 y y y y+ − ⋅= + = l M OMA OMB∠ = ∠ l ( )0k k ≠ l ( )y k x a= − C 2 2y x= 整理得 , ∵ ,∴ , 设 由 易知 即 , ∴ 即 , ∴ ,∵ ,∴ , 所以 . 综上所述,当 时, 轴上存在点 ,总有 . 【点睛】定点的探索与证明问题:①探索直线过定点时,需考虑斜率存在不存在,斜率存在 可设出直线方程,然后利用条件建立等量关系进行消元,借助于直线系的思想找出定点;② 从特殊情况入手,先探求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 21.已知函数 ( , 为常数)在 内有两个极值点 , ( ) (1)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求证: . 【答案】(1) (2)见证明 【解析】 【分析】 (1)推导出 x>0,f′(x)= ,设 h(x)=ex﹣1﹣ax,x>0,则 y=h (x)在(0,2)上存在两个零点,由 h′(x)=ex﹣1﹣a,由此能求出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令 H(x)=h(x)﹣h(2+2lna﹣x),0<x<1+lna,则 H′(x)=h′(x)+h′ (2+2lna﹣x) 0,从而 H(x)在(0,1+lna)上递增,进而 H(x)<H 2 2 2 0ky y ka− − = 24 8 0k a∆ = + > 1 2 1 2 2 2 y y k y y a  + =  ⋅ = − ( ),0M m OMA OMB∠ = ∠ MA MBk k= − 1 2 1 2 0y y x m x m + =− − ( )1 2 2 1 1 2 0y x y x m y y⋅ + ⋅ − + = ( )2 2 2 1 1 2 1 22 2 y yy y m y y⋅ + ⋅ = + ( ) ( )1 2 1 2 1 22 y y y y m y y ⋅ + = + 1 2 0y y+ ≠ 1 2 2 2 2 y y am a ⋅ −= = = − ( ),0M a− 0a > x ( ),0M a− OMA OMB∠ = ∠ 1 2 2( ) ln xef x a x x x − = + −   a R∈ a ,2(0 ) 1x 2x 1 2x x< a 1 2 2(1 ln )x x a+ < + 1 2 ea< < ( )( )1 3 2 xx e ax x −− − 1 1 2 x x x ae ae − −= + − ≥ (1+lna)=0,由此能证明 <2(1+lna). 【详解】解:(1)由 ,可得 , 记 ,有题意,知 在 上存在两个零点. 则 当 时, ,则 在 上递增, 至少有一个零点,不合题意; 当 时,由 ,得 (i)若 且 ,即 时, 在 上递减, 递增; 则 ,则 , 从而 在 和 上各有一个零点。 所以 在 上存在两个零点. (ii)若 ,即 时, 在 上递减, 至多一个零点,舍去. (iii)若 且 ,即 时,此时 在 上有一个零点, 而在 上没有零点,舍去. 综上可得, . (2)令 则 , , , 所以, 在 上递减,从而 , 即 而 ,且 在 递增; 1 2x x+ ( ) 1 2 2ln xef x a x x x − = + −   ( ) ( )( )1 3 2 xx e ax f x x − − =′ − ( ) 1 , 0xh x e ax x−= − > ( )y h x= ( )0,2 ( ) 1exh x a−=′ − 0a ≤ ( ) 0h x′ > ( )h x ( )0,2 ( )h x 0a > ( ) 0h x′ = 1 lnx a= + 1 ln 2a+ < h(2)>0 1 2 ea< < ( )h x ( )0,1 lna+ ( )1 ln ,2a+ ( ) ( )min 1 ln ln 0h x h a a a= + = − < ( ) ( ) 12 0, 0 0h h e > = > ( )h x ( )0,1 lna+ ( )1 ln ,2a+ ( )y h x= ( )0,2 1 ln 2a+ > a>e ( )h x ( )0,2 ( )h x 1 ln 2a+ < ( )2 0h ≤ 2 e a e≤ < ( )h x ( )0,1 lna+ ( )1 ln ,2a+ 1 2 ea< < ( ) ( ) ( )2 2ln ,0 1 lnH x h x h a x x a= − + − < < + ( ) ( ) ( )2 2lnH x h x h a x′ ′= + + −′ 1 2 2ln 1x a xe a e a− + − −= − + − 2 1 1 2 2 2 0x x ae a a ae − −= + − ≥ − = ( )H x ( )0,1 lna+ ( ) ( )1 ln 0H x H a< + = ( ) ( )2 2ln 0h x h a x− + − < ( ) ( )1 12ln 0h x h x a x∴ − + − < ( ) ( )1 2h x h x= ( )h x ( )1 ln ,2a+ , .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不等式的证明,考查导数性质、函数单调性、 最值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考查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答题时请写清题号并将相应信息点涂黑。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圆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原点 为极 点,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 (I)求圆 的普通方程及其极坐标方程; (II)设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射线 与圆 的交点为 , 与直线 的交点为 Q,求线段 PQ 的长. 【 答 案 】( I ) 普 通 方 程 为 : , 极 坐 标 方 程 为 : . (II) 【解析】 【分析】 (I)利用 消去参数,求得圆的普通方程,将 代入, 可求得对应的极坐标方程.(II)分别将 代入直线和圆的极坐标方程,然后两式相减, 可求得 的长. 【详解】(I)∵圆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消去参数 得普通方程为: 又 ∴ 化简得圆 的极坐标方程为: . ( ) ( )2 1 2 12 2ln 2 2lnh x h a x x a x∴ < + − ⇒ < + − ( )1 2 2 1 lnx x a∴ + < + xOy C cos 1 sin x y α α =  = + α O x C l sin( ) 23 πρ θ + = : 6OM πθ = C P l 22 ( 1) 1yx + − = 2sinρ θ= | | 1PQ = 2 2cos sin 1α α+ = cos , sinx yρ θ ρ θ= = π 6 θ = PQ C 1 x cos y sin α α =  = + α α ( )22 1 1x y+ − = cos , sinx yρ θ ρ θ= = ( ) ( )2 2cos sin 1 1ρ θ ρ θ+ − = C 2sinρ θ= (II)∵射线 与圆 的交点为 ∴把 代入圆 极坐标方程可得: 又射线 与直线 的交点为 Q ∴把 代入直线 极坐标方程可得: ∴ ∴线段 PQ 的长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极坐标、直角坐标和参数方程相互转化,考查利用极坐标的几何意 义来解问题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23.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x﹣m|+2x≤0 的解集为(﹣∞,﹣2],其中 m>0. (1)求 m 的值; (2)若正数 a,b,c 满足 a+b+c=m,求证: 2. 【答案】(1)m=2(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解不等式,得出答案。 (2)直接使用均值不等式即可证明之。 【详解】(1)由 f(x)≤0 得|x﹣m|+2x≤0, 即 或 , 化简得: 或 由于 m>0,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m). 由题设可得﹣m=﹣2,故 m=2. (2)由(1)可知,a+b+c=2, 的 : 6OM πθ = C P 6 πθ = 2sin 16P πρ = = : 6OM πθ = l 6 πθ = l sin 26 3 π πρ  + =   2Q ρ = 1P QPQ ρ ρ= − = 2 2 2 + + ≥b c a a b c 2 0 x m x m x ≥  − + ≤ , , 2 0 x m m x x   − + ≤ < 3 x m mx ≥ ≤ , , . x m x m ≤  ≤ − , 又由均值不等式有: a≥2b, b≥2c, c≥2a, 三式相加可得: c≥2b+2c+2a, 所以 a+b+c=2. 【点睛】本题考查解不等式与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 2b a + 2 +c b 2 +a c 2 2 2 a b+ + + + +b c a a a c 2 2 2 + + ≥b c a a b c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