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中学三校联盟”高三 11 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步入网络时代,“字库”的外延逐渐扩大,从专指为印刷排版等制备存贮的成套实体字
符,扩展到代表一组特定字符的集合。字库建设也随之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各式各样的网络
字体成为便于社会大众取用的艺术符号。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更让网络字体有了愈
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社会对网络字体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打开互联网搜索“字库”,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硬笔和软笔手书字体跃入眼帘。
随意点进一个字库网站,可供下载的免费或付费字体便达上千种,还有相关“手写字体入门
课”等等。如此多的字体,特别是手书字体纷纷“入库”,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不可否认,手书字体中不乏具有一定书法审美价值的字体,然而也有一些字体设计者为
使字体具备“入库”的特殊风格,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既不
符合书法用笔规范,也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如果任由这种“带病”的手书字体格式化、体
系化、批量化,为大众所下载、运用和传播,不仅会拉低大众审美水平,更易造成社会用字
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汉字书体的形成自有其历史、标准与价值。篆书,是先民想象力和现实的生动结合;隶
书,是笔画化现代汉字的起点;草书,是汉字书写向纯艺术迈进的产物;楷书,是汉字规范
化发展的标志;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历史上风格独特的书法,如东晋王羲之的
行草,潇洒飘逸,是“魏晋风度、品藻万物”的美学体现;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人的楷书,是唐朝正大气象的法度显现;宋代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
法追求抒发胸中意气;元代赵孟頫以及明代祝允明、王铎等人的书法注重形质妍美。因此,
人们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书体和书风的演变是时代审美特征的反映,
不可能凭空产生。
早期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除了宋体、楷体、魏碑等印刷体、美术体之外,
还有以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瘦金体由宋徽宗创作,劲健灵动、独具
意趣;启功体由启功先生创作,典雅秀丽、书卷气浓;舒同体由舒同先生创作,以颜真卿、
何绍基的楷书为主,字成团形,厚重活泼。这些为大众所喜爱的手书字体,无不具备舒展大
方、简洁流畅、轻松自然、雅俗共赏等特质。最重要的是,这些字体都不是随手写就、凭空
臆造的,而是在遵循书法艺术演进规律、继承前人书法传统基础上,适时创新而来。以其为
基础,亦可源源不断衍生出许多令人惊喜的字体。这是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也是
网络手书字体设计应牢牢把握的发展方向。
为何“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方面,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为求名
利,默许丑陋的字体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一些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以为拿起毛
笔便可成为书法家,以为只要“龙飞凤舞”就能在网络字库里“开山立派”。这些都助长了手
书字体创作随意、以丑为美的不正之风。
未来,欲杜绝“带病”字体扰乱字库的现象,还字库一片净土,应由权威机构进一步制
定字体入库标准,以提升社会规范化用字水平;倡导“百花齐放”,鼓励推出一批既符合规范
又兼具审美价值的新字体,以满足社会需求;弘扬“正大气象”,以体现字体设计的时代特色,
培育大众的汉字审美素养。
(摘编自刘寿堂《还字库一片净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库建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由实体完全转移到了虚体,网络字体成为方便大众取用的艺
术符号。
B.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才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
C. 互联网“字库”字体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和手书字体等。
D. 手书字体,必然拉低大众审美水平,还会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字库”的发展谈起,切入了“带病”手书字体的话题,然后依次展开,深入分析。
B. 手书字体的出现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文章对其进行了辩证分析。
C. 文章兼顾历史与现实,旁征博引,从发展角度论证了“字库”需要净化的观点。
D. 最后两段,揭示“带病”手书字体被大量使用的根源并对未来美好前景进行了构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书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据一定标准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体现了不同时
代的历史价值。
B. 宋体、楷体、魏碑、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等都是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是
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 以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被网络“字库”广泛使用,是书法家们与时
俱进、及时适应了网络需求的结果。
D. “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是受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的影响,二是
与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不无关系。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由实体完全转移到了虚体”错误,原文说是“延伸”。
B 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不是“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的
唯一条件。“才”应为“更”。
D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可否认,手书字体中不乏具有一定书法审美价值的字体”。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中,D 项,“对未来美好前景进行了构想”错,应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C 项,“书法家们与时俱进、及时适应了网络需求
的结果”无中生有。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
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
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
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25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 颗北斗导航
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 21 颗卫星,包括 18 颗 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
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 颗 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
称为“吉星”;以及两颗 IGSO 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
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
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
地区跳 8 字舞。此次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 2019 年 6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
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
伐。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佳绩
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
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
“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以总指挥李祖洪、
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
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
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
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
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
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
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
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
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
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
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
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 2018 年 9 月 25 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
21 颗卫星。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其他导航系统。
C.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
奋斗密不可分。
D.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
意义重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 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 年再发射 6 至 8 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
全球组网的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
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
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 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①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提高国产化率,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人才,对技术毫不保留。③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团队
敢于创新,产生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成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
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A 项,“将开启北
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错误,原文说的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
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
答案。分析可知,解答此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与“北斗精神”内涵有关的信息
有:“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
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
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
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是一项
团队工程,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
功”。据此概括即可。
的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挪开暖瓶
刘心武
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30 几年前,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
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
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大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
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前,说说笑笑,
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
着瓶胆的外壳,漆成浅蓝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过很多次,就是挪开暖瓶的那件事。他非常喜欢她,休息时,却不敢坐
在她近旁。她总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选择了一个离她最远的位置,就是案
子的另一端。那天大家究竟议论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他话多,正当他高谈
阔论,她忽然大声说:“哎,把暖瓶挪开!”我坐在案子一侧,离暖瓶比较近,就把一只暖
瓶挪了挪,他还在议论,她就更大声地对我说:“劳驾,把那个暖瓶也挪开!”我就把两只
暖瓶都挪到一边去了。这些细节,经他提醒,我都还想得起来。
她要求挪开暖瓶,是因为暖瓶挡住了她的视线,使她不能看清楚大发高论的他。挪开了
暖瓶,她就睁圆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口若悬河的他,两个抓鬏静止不动,仿佛一对敛翅
的春燕。
后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人生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
的变化。我成了所谓作家。她 1978 年考取大学,1983 年赴美留学,1990 年获得博士学位,
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下岗后做过很多种事,现在比较稳定,是一家大公司的仓库管理员。那家工厂早已消
失,原址成为一个华丽的专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楼盘,底层是商场,商场附设星巴克
咖啡厅,我和他正是在那里会面的。他知道我要去美国讲演,打电话说要见我,托我个事。
我就约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他说完他的心事嘱托,就离
开了。
我已经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结婚,有了子女,我们应该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却
还是希望我能在美国见到她,并私下里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
在他们生命的那个时段,她喜欢他,以至他说话时,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东西,她不但要
倾听他,还要注视他。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还记得,确实,她那时喜欢过他,然后,
我回国把她的回应告诉他,他就满足了。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好这个使命,不
亚于要把我那演讲的任务达到圆满。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使这些瞬间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远滋润我们那颗在
人生长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粝的心。
我演讲那天,她没有来。当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欢迎我,她也没露面。我给她打去几次
电话,都是英语录音让给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没有回应。
直到回国前一晚,再拨她家电话,才终于听到她的声音。她的声音一点没有变。她很高
兴。说她们全家到欧洲旅游,昨天才回家。她说看到报道,祝贺我演讲成功。我就引导她回
忆当年,提到好几个那时工厂里的师傅,其中有他,她热情地问:“都好吗?你们都还保持
着联系吗?”我就先逐个说一下那些人的近况,然后特别提到他,提到他那时如何喜欢高谈
阔论,那时候我们给他取的外号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张旧桌案了,她一直饶有兴味地
听着,还发出熟悉的笑声,但就在这关口,发生了一个情况,就是她先道了声“sorry”,然
后分明对她那个房间里另外一个人,估计是她女儿,大声地说:“朱迪,你把那个花瓶挪开,
我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但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我都不记得自
己究竟是怎么跟她结束通话的。
回国很多天了。我没主动给他去电话。他也还没有来电话。如果他来电话问我,我该怎
么跟他说呢?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简洁流畅,结构精巧,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布
局谋篇的匠心。
B. 小说第一段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与“她”
的故事。
C. “硕大的蝴蝶”和“敛翅的春燕”分别写出了“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给人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D.“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我”对“他的嘱托”的重视,
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8. 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 通电话的过程中发生了“她”让人挪开花瓶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1)性格执著。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2)
脾气随和。与工友们很合得来。(3)善于言谈。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阔论。(4)观念传统。遇到
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
9. (1)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她”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
是“她”的一种习惯;(2)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的情节,
并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使小说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3)揭示主旨:这一情节
卒章显志,交代了人生中的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只是顺其自然的行为。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 项,“交
代了赴美的原因”的说法错误,我赴美的原因是去美国演讲。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
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
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
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根据文中,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特
意打电话约“我”,让准备去美国演讲的“我”帮他问清楚当年挪暖瓶的原因,可见其性格上
的执著。当年他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说明他脾气比较随和。当年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阔论,
说明他善于言辞。当年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甚至“不敢坐在她近旁”。现在“喝不惯咖
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也就是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他观念比较传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
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答题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本文
写“我”在美国终于联系上了她,和她通电话,回忆当年的情景,提到了“他”“喜欢高谈
阔论”提到了“那张旧桌案”,她还是记不起当年的挪暖瓶的细节,还是饶有兴趣地听着,还
发出当年一样爽朗的笑声。就在马上提到挪暖瓶时,她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让人挪开暖
瓶,还说花瓶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我”的
心一下子乱了。想问的话也没有必要再问了。这个情节使我意识到当年挪暖瓶,和现在的移
花瓶一样,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你人
生中某些永不退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可能只是一个微乎其微,顺其自然的行为。还有
这里的“挪开花瓶”照应了前文“挪暖瓶”的情节,同时也推动情节继续发展,致使本打算
问当年她为什么“挪暖瓶”的话问不下去了,也没有必要问下去,在“他”现在念念不忘的
事情,只不过是“她”的一种无意所为识的习惯,“我的心乱了”,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了
高潮。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
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
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
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
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
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
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
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
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
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
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
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
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
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
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
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
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
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
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
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
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 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
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
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
/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
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盐运司,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税是国家财政 重要来源之一。
B.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礼部掌管礼仪、祭享、漕运、贡举等事务。
C. 两淮,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的
的
D. 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
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 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
人,最终使章瑾受到惩治。
C. 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
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 耿九畴颇有见解,善于处理边境事务。他弹劾私自役使操练士兵的杨得青等人,命令各边
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并反对增加临洮戍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耿九畴因为事被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
清罪名,朝廷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2)耿九畴请皇上延请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
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句意是: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
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
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罪
人系都察院狱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已”是时间词,后来,应
该独立断开,排除 BC。故选 A。
【11 题详解】
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
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
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 项,“漕运”应该为户部掌管,不是礼部。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
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
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不是耿九畴
的命令,根据原文“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意思是,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
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可知是皇帝下命令。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见诬,被诬陷;逮,被逮捕;得
白,洗清罪名。(2)延,延请;儒硕,知识渊博的儒生;简,选拔;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
报,回复。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
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
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
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明成祖朱棣永乐末年中进士。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1431),
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初
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得重名节的人去治理,于是推选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痛革宿
弊,向朝廷提出了五项建议,皇上把它们定为法令。因为母亲去世,耿九畴辞官,盐场百姓
数千人上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正统十年(1445)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
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连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审问,后来才得以洗清罪名,即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
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
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
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
当时明景帝景帝朱祁钰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
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他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
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明代宗朱
祁钰景泰元年(1450),朝廷仍任命他兼理。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他平反了
许多人。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卒,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
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
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
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而失去家业。耿
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
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
“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
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左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
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
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
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
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
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
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
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鲥 鱼
何景明①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②,荐熟谁开寝庙筵③。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④?
【注】①何景明:明弘治十五年进士,为官期间曾屡屡触怒宦官佞幸;②中珰:宦官。③荐:
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④筯,同“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连荔枝和卢橘都不能与之争先,对比中凸显鲥鱼之贵。
B. 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到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却置宗庙于脑后。
C. 诗人善用衬托,以“风尘”“炎天”“冰雪”等恶劣的环境来衬托运送鲥鱼的艰难。
D. 诗人咏鲥鱼而不在鱼的肥嫩上用重笔,诗歌虽是铺排直陈,但寓意深邃,感情强烈。
15. 本诗尾联有什么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C 15. ①尾联的含义是:鲥鱼白鳞细骨实在令人喜爱,但又岂敢盼望皇帝赏
赐那玉箸金盘,名贵的鲥鱼只能由中珰独享。②诗人由鱼念及朝政,表达了对宦官当道的莫
大讽刺(对帝王宠信宦官的失望与担忧),亦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受赐而无望的愤懑、不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
“恶劣的环境来衬托运送鲥鱼的艰难”理解错误。“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意
思是,尽管风沙满天,送鲥鱼的驿骑仍在奔驰,遇上炎热的暑天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
着鲥鱼。“冰雪”不是恶劣的环境,是送鱼船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尾联意思是: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鲥鱼
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
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结尾两句写受赐
的
无望的愤懑。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然而
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山势险峻后,紧接着发出呼唤,劝远行之人不必前往蜀地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认为人生短暂,犹如“_________”,而苏子却认为,如若从
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_________”,就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了。
【答案】 (1).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其险也如此 (4).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 寄蜉蝣于天地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萍、汗青 、嗟尔、蜉蝣、无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来,总是有人 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
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
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有些人就是喜欢做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事,抓住几个翻译上 的小问题大做文章,
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鸿沟的造成如何难以跨越。这些人应该想一
想,即便是母语读者,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内容和强调一些内容。没有一个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会和作者的写作过程 。就是同一个作者,几年以后重读自己的
作品时,其想法和感受也可能与当初写作时有差异。因此,在文学翻译因为差异的存在让原
作失去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翻译的差异性也会让原作的另外一些特征得到 。
为什么翻译家的翻译过程会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十分相似?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到的
文学的开放性,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完成的。( )。所以,好的译文
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喋喋不休 见仁见智 完全一致 强化
B. 夸夸其谈 见仁见智 大同小异 增加
C. 夸夸其谈 众说纷纭 大同小异 强化
D. 喋喋不休 众说纷纭 完全一致 增加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如何难以跨越鸿沟。
B. 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
C. 先是对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文化差异鸿沟的造成如何难以跨越。
D. 先是对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
B. 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赢了原作,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输给原作。
C. 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
D. 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赢了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输给原作。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
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
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喋喋不休”,指
说话没完没了;“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文段应是强调“没完没
了”。应选用“喋喋不休”。“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众说纷纭”,
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主要强调说法多,此处不合适。应选用“见仁见智”。“大同小
异”,指大体相同,根据原文,“完全一致”更为恰当。“增加”与“特征”搭配不合适,“强
化”与上文“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内容和强调一些内容”呼应,应选用“强化”。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
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分析划线句“因而大谈文化差
异鸿沟的造成如何难以跨越”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因而”与前面“先是”关联词不搭配,
应改为“继而”,表达承接关系;二是“鸿沟的造成”与“难以跨越”主谓不搭配,应改为“造
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
A 项,“先是”应与“继而”搭配使用;
C 项,介词“对”使用错误,“造成”不能与“跨越”搭配;
D 项,介词“对”使用错误,“先是”应与“继而”搭配使用。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原文内容,“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也会在另一些
地方赢了原作”都是最终的结论;根据前文论述的顺序和逻辑,将“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
原作”放在最后。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辣椒的辣味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的。__________,而生活在湿润地方的辣椒更为火爆。
这似乎与我们平常的联想相距甚远,但是这样的现象也是辣椒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辣椒中
的辣味物质就是辣椒素,对于辣椒来说,这种物质的作用,一来是可以防止哺乳动物啃食,
____________。在湿润地方生活的辣椒,经常让气孔保持在张开状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真
菌感染的机会,于是就多准备了一些辣椒素。至于那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辣椒就不会有这样
的难题,_____________,也就显得温和一些。除此之外,光照和土壤营养元素也会影响和改
变辣椒的辣度。
【答案】 (1). 原生地比较干燥的辣椒比较温和 (2). 二来是可以防御真菌感染
(3). 它们分泌的辣椒素会少一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
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题第 1 空,根据下文“而生活在湿润地方的辣椒更为火爆”可知,
上句与下句内容形成对比,应该对应“湿润地方”用“干燥地方”;对应“火爆”用“温和”
之类的词语。第 2 空,根据上句“一来是可以防止哺乳动物啃食”,可以推知下句应该填写“二
来是可以防止”;再根据下文“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可以推知应填“防止真
菌感染”。第 3 空,根据语境湿润地区的辣椒素多,辣味程度更为火爆;那么,干旱地区的辣
椒素少,才会显得温和一些。据此表述即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7 月 17 日
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杂技展演共有 6 台杂技剧和 36 个杂技、魔术节目参演。参演节目题
材丰富,形式多样。杂技剧目主要有《百鸟衣》《小桥流水人家》《梦回中山国》等。杂技、
魔术节目则涵盖爬杆、斜杠、空竹等多个类型,体现了高、难、险、奇、趣的特点。由广西
演艺集团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百鸟衣》作为首场演出剧目,通过一幕幕精彩演绎,引发现
场现众的热烈反响,掌声不绝于耳。
【答案】关键信息:①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 7 月 17 日晚在广西南宁开幕;②参演节目题材丰
富,形式多样;③广西杂技剧《百鸟衣》引发热烈反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
解答本类题目第一步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大意,第二步抓住关键句,第三部对以上信息进行
加工、整合,注意字数限制。本题第一个分句可以概括为: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 7 月 17 日晚
在广西南宁开幕;第二、三、四个分句是一层意思,筛选信息,删除枝叶信息,保留并概括
主干信息得出可以概括为:参演节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第五个分句可以概括为:广西杂技
剧《百鸟衣》引发热烈反响。故得出正确答案①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 7 月 17 日晚在广西南宁
开幕;②参演节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③广西杂技剧《百鸟衣》引发热烈反响。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
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
碰撞……碰撞造成了损失,也擦出了火花,带来了成长,创造了奇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碰撞
人们都会避免碰撞,因为碰撞会给双方都造成影响,两败俱伤。而有时碰到会造就惨祸。
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再比如 911 事件,所以人们认为:碰撞很可怕,很糟糕。
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是板块碰撞造就的山脉、海沟,是原则与中子碰撞释放的点亮千家万
户的能量,是在地球还为火山与岩浆时撞击地球的冰块彗星。
除此之外,碰撞还有更大的作用。
因为与他人的碰撞,又叫做竞争,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有人认为竞争等于一场灾难,
象征着毁灭,所以不应该有如此碰撞,如此竞争。这种思维没有错,但毁灭是对于弱者的,
而强者,迎来的却是凯旋。所以,因为残酷的碰撞,无数人选择了加强自己,以期战胜他人,
或至少打成平手。于是便有了学校,便有了演习——为了将来碰撞时自保而提高自己的地方。
面对竞争,不惜一切。
与困难的碰撞又叫做迎难而上,千百年来,成功的终极秘诀,面对困难无疑只有两种措
施——冲上去正面对抗,或是绕开困难,避免碰撞。平凡之人通常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
碰撞是不应面对的。所以他们选择绕路走,从高山两旁绕一大圈回到原轨,这就是他们平凡
的原因。人生几何,必有高山大河阻挡,绕的了一时,绕不了一世,最终还是必须翻山泅渡。
因为绕出了习惯,便不再会与其碰撞,将原来仅存的强度也抛弃了。最终因为不管想不想撞
都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固地自封,不再前行,这样终成不了大业。而强者,则不会绕路,
他们会越翻越壮,越渡越强,直到冰塞之川、满雪之山亦挡不住他们。所以,他们自会直挂
云帆济沧海。
与自己的碰撞叫作悟。因为只要你会思考并质疑自己的过去,恭喜你顿悟了。思索过去,
找出不足提出问题,改变问题,你就会与成功又近一步。而与自己的碰撞,是最难的。凡人
不用说,都不愿碰撞困难,更何况没事找抽,自己撞自己。而强者之前那套对付困难的方法
也不管用了,因为心理,人不愿质疑自己,因为自尊,或也可以说是自负。只有放下那份自
负的人,才会真正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自知之明也会到来。
碰撞,是可怕的,但那只是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真正理解了碰撞,他就会明白“碰撞”
的真谛:试炼、考验与超越。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语。材料主要讲“碰撞”,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碰撞”带来
的结果。“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
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是一个过程,
是碰触、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整个过程;“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
“碰撞”,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之间的碰撞。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
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
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如结合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分析,引出论点“人生需要磨练、碰撞”。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人生没有碰撞,就难以折射出人生的价值,就难以散射出人
生的光芒,就难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人生,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激情、辉煌,人生需
要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的情操;在碰撞中学会独立、坚强,在碰撞中
靠近成功,如刘邦敢于“碰撞”,面对“碰撞”不退缩,反而在“碰撞”中磨炼了自己的心志
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人生需要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
的情操;我们当志愿在于生活的碰撞中,敢于承受“痛”,使碰撞之处成为我们心灵“最坚硬
的地方”,使其成为永久的财富。
参考立意: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碰撞”;2、时刻持有一颗“碰撞”的心;3、“碰撞”的
作用;4、成长需要“碰撞”等。
参考素材:
1、流水如果没有碰撞,就不会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浑壮阔;云层如果没有碰撞,
就不会有“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惊天动地之势;人生如果没有碰撞,就难以成就一番伟
业,就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2、如若你的人生没有碰撞,带给自己的只有“懦弱”与“哀叹”。社会是个大家庭,在这个
大家庭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你只有和他们“交流”,和他们“切磋”,和他们进行“思
想的碰撞”,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诚然,碰撞有时会令人感到痛,甚至于付诸超越肉体与物质的更为惨痛的代价。著名建筑
学家梁思成曾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等文化瑰宝四处劝说,他曾悲痛疾呼:“拆了城楼的一块
砖比挖去我身上的一块肉还要痛!”这“重建”与“保留”的碰撞又何尝不是文明“开新”
与“坚守”的碰撞?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碰撞,带给世界无数的精彩。中世纪传教士圣奥古斯丁讲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学说与耶稣
的《圣经》相碰撞,成一家之言,受众多教徒称道及爱戴。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正
是诸子思想的碰撞,引领了文化的思潮与文明的演进。
5、或大或小,时刻进行的“碰撞”诚然伴痛,而避痛、忍痛不如乐于痛。碰撞前进的信念与
过程的苦痛,惟其如此,才有世界精彩的明天!
结构示例:“碰撞”,文体:议论文。开篇由碰撞的危害引出碰撞的另一面,即大作用。正文
部分阐释碰撞的作用:与他人的碰撞,又叫做竞争;与困难的碰撞又叫做迎难而上;与自己
的碰撞叫作悟。从三个层面分析碰撞的积极意义。结尾总结,收束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
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
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
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
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
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
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
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