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黑龙江省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黑龙江省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有答案

ID:435702

大小:11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页 1 2020 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 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 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 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 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 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 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 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 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 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 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 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 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 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 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 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 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 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第页 2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势必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阻碍信息自由流动。 B.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C.网民作为主权国家国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其网络通讯自由权。 D.信息的自由流动会严重危害到国家利益,所以应该对各国网民加强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及误区展开,使说理更具有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B.深化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确立本文核心观点的重要前提条件。 C.文章第二段阐释网络空间主权与国家主权的紧密关系,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要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及国家核心利益,就必须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B.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C.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话语权、主导权得到保证,它们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和义务。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不仅需要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保持各国相对的独立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慕课是由英文缩写 MOOC 音译而来,翻译成中文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的目的并不是实现师生 的“一对一”交流,而是推广优质教育的学者和专家,为有心学习但缺乏想要的教育资源的学习者提供学 习平台。慕课不仅打开了学者或专家与学习者进行交流的途径,还可以引导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学 习。因此,在慕课平台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就需要通过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体现 了慕课自我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的设计者与讲授者在内容选择上更加自由,可以利用 自己的专业,从擅长的领域出发,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具专业性。此外,慕课打破了传统线下课 堂 40 到 45 分钟的授课节奏,他们的讲课视频一般 10 分钟左右,每次课程均以数个短小的视频课程和相关 学习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摘编自巩博、沙建定《慕课的教学发展分析》) 材料二:第页 3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MOOC 教学流程示意图 (选自《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 材料三: 4 月 9 日,参加中国慕课大会的 600 位代表汇聚北京,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就中 国慕课的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管理,共同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作为中国高 等教育的建设者,代表们达成三点重要共识: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作为人才摇 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提高质量、推进公平是 21 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命 题,进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变;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担负着中国创新发 展引领作用的中国大学必须主动求变。 六年前,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2018 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 490 门国家精 品慕课。2019 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 801 门国家精品慕课。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目前,12500 门慕课上线,超过 2 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 万人次大学 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慕课为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供 400 余门精品慕课,供 8900 多万党员干部 选学;为中央军委军职在线提供 700 多门精品慕课,服务于全军指战员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中国慕课为 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 2019 年 4 月 10 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有删改) 材料四: 互联网是慕课运行的重要载体,它必然强调过程的自组织性。慕课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打破了传统 教育模式对于面对面教学和考核的要求,凡是能够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时空选择和学习相关的 慕课,这对于人类求知欲望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革新, 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学生与第页 4 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课赖以强调的学生 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 慕课产生之初,其价值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让更多接受不到或接受不了高等教育的人获得更多的文明精 髓。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们不分种族肤色、地位等普遍 平等地接受慕课模式的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慕课这一初始的价值目标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是一种 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模式。然而慕课高潮发展的过程却遭遇到道德上的抵制与谴责,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 是由于后期慕课功利性的表现。从学生角度看慕课参与的成本虽然低下,但其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 传授效率与其低成本是成正比的。低成本换取知识学习的低效率,因此归根到底是不利于部分学生的。从 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慕课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 的助手,这是大部分大学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从教育企业来看,他们在将慕课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与销售 后,课程商品化与利润最大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慕课的质量,这样初始的道德性与后期的功利性成为当 前慕课在发展中难以调和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教师在线开办课程后,要提供课程介绍及课程评估报告,以供学习者参考。 B.学习者在注册课程后,可通过在线讨论组和线下见面会与教师互动交流。 C.视频、作业和测试是慕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构成学与教双向互动的中心环节。 D.学习者要获取学分,需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参加课程考试,拿到结业证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慕课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学习者,其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均优于传统课堂。 B.中国高校识变,应变,求变,以庞大的慕课资源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 C.慕课促进了人们求知欲的满足,但存在难以保证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弊端。 D.不欢迎慕课的大学教师,既是考虑到自身存在价值,也是为学生的发展担忧。 6.从数据看,中国慕课经历了飞速发展期。你认为未来慕课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 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第页 5 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 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 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 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 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 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 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 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 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打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 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 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 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 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 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 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 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 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 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第页 6 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 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 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 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 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 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 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 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 灰。 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 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 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 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极力写闻达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为后文表现他在疫情到来时的 重要作用和价值作了很好的铺垫。 B.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达的处境和性格, 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第页 7 C.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的混 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 D.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 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 8.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6 分) 9.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为了 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 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 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 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 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 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 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 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 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 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 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 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 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 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页 8 A.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其实却无实职。 B.雍州,位于西北,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合称九州。 C.左相,唐代开元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国,一般不理政事,文中的左相即是左相国。 D.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 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 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苏良嗣知人善任,举荐贤才。苏良嗣调任雍州时,就非常赏识韦安石,后来执政时,认为他不应当久做 地方官,于是在武则天面前举荐,将其擢升为膳部员外郎。 D.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 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 李颀 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 今巳失传。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第页 9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15.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氓》中女主人公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她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下定决 心与其决裂。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 体。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___”,回到住处 “_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美是什么?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 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另种看法是羊人为美。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 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有某种社会含 义在内。 如果把“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统一起来,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 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 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 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泛化了。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经常 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17.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B.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C.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 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D.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B.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经常都叫“美”, 使“美”这个词泛化了。第页 10 C.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美”这个词被泛化了。 D.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B.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C.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D.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20.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6 分)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 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 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 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 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则产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其中在结构、内容、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 产品的性能和特点——本产品采用创新的外形设计,弧度优美,结构雅致,安装及拆卸都很便宜,面框组 合丰富,产品功能齐全。 产品的使用方法——请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请勿在插座和电线破损的情况下使用。请勿用干手插拔 插头。 产品的维修——定期适当保养可以延长插板的使用寿命,务必保养插板前拔下插头。插板长期停用时,应 切断电源。经常检查插板的密封是否破损,如果破损应立即停用。 产品概述——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通过它可以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 分)第页 11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各种“效应”。下面列举了几个“效应”: 戈培尔效应:来源于纳粹铁杆党徒戈培尔,他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 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 障碍。 权威暗示效应:一位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 15 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 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读了这几个“效应”,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 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第页 12 2020 届高三五月第一次模拟答案 1.C A 项,“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阻碍信息自由流动”错误,根据原文“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 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 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知“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阻碍信息自由流动”只是一些人的模糊和不 正确的认识,不是本文的观点,而且本文也不赞同这些观点。 B 项,“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错误,根据原文“传统的国家主 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 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可知“权威性、独立性”是“传统的国家主权” 而非“网络空间主权”的特点,“全球性”和“开放性”是“网络空间”而非“网络空间主权”的特点。 D 项,“信息的自由流动严重危害国家利益”错误,根据原文“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可知仅是部分网民“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危 害了国家利益,而不是“信息的自由流动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2.B B 项,“是确立本文核心观点的重要前提条件”错误,根据原文“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 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 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可知深化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该是本 文核心观点的最终指向。 3.D D 项,“更重要的是保持各国相对的独立性”错误,根据原文“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 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 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可知“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与“保持各国相对的独立性” 二者并重。 4.A A 项,“要提供课程介绍及课程评估报告,以供学习者参考”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课程评估应 该是课程评估网站提供的。 5.C A 项,“其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均优于传统课堂”错误,材料四“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 的突破与革新,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 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 前环境下的学生与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 课赖以强调的学生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可知这种模式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并不第页 13 优于传统课堂。 B 项,“以庞大的慕课资源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错误,夸大事实,材料四“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来看,这是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们不分种族肤色、地位等普遍平等地接受慕课模式的高等 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慕课这一初始的价值目标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是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模式。 然而慕课高潮发展的过程却遭遇到道德上的抵制与谴责,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后期慕课功利性的表 现”,可知并没有“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 D 项,“既是考虑到自身存在价值,也是为学生的发展担忧”错误,材料四“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慕课 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这是大部分大学 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可知原因只是“自身存在价值”。 6.①国家层面(以教育部为代表),发展慕课建设,提供展示平台,加强过程监管。②慕课平台要完善评 估方案,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促使学习任务完成。③慕课开发者要优化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吸引力, 提高网络学习效率。(或者:鼓励大学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提升自主开发能力)。④教育企业应避免 将课程商品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过度功利行为。 7.D D 项,“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说法有误。张书记和祁站 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突出主人公“闻达”的形象。闻达平时对专业执着,对工作 热情,霍乱突然来临时,这个平时被人们不屑的人却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这种反差,是引导读者对人生 意义进行反思。选项偏离主题。故选 D。 8.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 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 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 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9.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 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 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 存”都是值得的。 10.B 本题中,“始”译为“当初”,“始”后应断开,排除 A 项;“坐僚婿累”中的“坐”译为“…… 获罪”,“累是“连累”之意,而“下徙”译为“向下调职”,因而“累”后应断开,排除 C 项;“谢” 译为“道歉、谢罪”,“色泰定”的主语是“苏良嗣”,因此应在“谢”后断开,排除 D 项。 11.C “左右相国”错,应是“左右丞相”。选项中的“左相即是左相国”错误。相国,起源于春秋,初 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相国” 与“丞相”--职是完全不同的,《史记》中记载了相国和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第页 14 后世沿袭。文中的苏良嗣是参与政事的,因而“左相”应是“左丞相”而非“左相国”。 12.A “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 佐公上”,而苏良嗣是持反对意见的。 13.(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用法律制裁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 和忌惮。(采分点:“不法”,不守法度;“绳”,制裁、惩治;“府官不职者”,定语后置句,正确语 序是“不职府官者”,不称职的官员;“见”,表被动;“尊惮”,尊重和忌惮。) (2)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采分点:“遇 薛怀义于朝”,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朝遇薛怀义”,在朝堂遇到薛怀义;“偃蹇”,傲慢无礼、 盛气凌人;“叱”,命令;“批”,用手打;“曳”,拉,牵引。)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 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用法律制裁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很被尊 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 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谏, 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 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 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苏良 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日内 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升任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西京 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王公 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莱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 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告诫(薛 怀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为雍州 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在武后 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仍参与 政事。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事情原委, 苏良嗣受到惊吓,惶恐不已,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 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 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 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第页 15 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4.D “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 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 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 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 15.①前两句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② 三、四句写曲调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③ 五、六句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④七、八 句写乐曲最后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热烈美好。 16. (1)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2)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 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17.B (句号要放在引号外) 18.C(A“由于”和“使”淹没主语 ,“同化”用词错误;B 项“经常”位置不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D“同化”用词错误) 19. A(B 项先说结论,连接不紧凑。C 连接紧凑,但结论关系不正确。D 连接不紧凑,结论关系不正 确。) 20.步聚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 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 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21.①"便宜"改为"方便" ②"干手"改为"湿手" ③"产品的维修"改为" 产品的保养" ④"务必保养插板前拔下插头"改为"保养插板前务必拔下插头" ⑤"产品概述"改为"放在第一段" (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 1 分) 22.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