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 页(共 14 页)
西 城 区 高 三 诊 断 性 测 试
语 文 2020.5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
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
见天日。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
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
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
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经此
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
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
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
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
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
文化街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
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
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
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2 页(共 14 页)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是(3分)
A.发掘历史建筑遗址建展馆
B.保持历史建筑的原初形貌
C.保护历史建筑残件不改动
D.延续历史建筑的传统功能
材料二
1964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次提出对历史文
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如今,“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
的普遍共识。
英国什罗普郡塞文河畔的铁桥峡谷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铁桥峡谷不仅拥有代
表英国18世纪科技与建筑水平的地标性建筑物——世界第一座全部用铸铁预制件建造的铁
桥,峡谷中心地带的铁桥镇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当初的矿区、矿井、高炉、厂房、车间、
仓库等工业设施,步行道、电车轨道、铁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工人住宅等生活
设施。不仅如此,铁桥峡谷塞文河两岸的森林依然茂密如初。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
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由于完整保存了英
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链条,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建筑风貌,铁桥峡谷1986年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名城扬州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扬州老城区水城一体、城池形态清晰完整;
城内唐宋遗址、明清遗址并存,有30多处古代私家园林,592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临街沿
巷的老房旧屋鳞次栉比。扬州提出“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
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居民生活”的发展原则,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
民居建筑群484处,近8万居民生活其中;40多户园宅一体,住户们在自家院落筑池叠石、
修亭建廊,老城区延续了“青砖黛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
围。不仅如此,截至2014年,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如果把扬州老
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这就把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
原生环境统一起来,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原生地居民
成为历史建筑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保”下来的历史建筑便“活”了起来。
(取材于潘梦琳等作者的文章)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3 页(共 14 页)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普遍共识。
B.整体性保护是指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
C.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建筑以及相关历史风貌。
D.将静态的历史建筑与动态的居民生活作整合。
材料三
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地方的现代化建设
似乎形成一对矛盾。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大规模拆毁老旧街区。当时
即有学者呼吁:原真性的历史环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保护。广大市
民也积极参与,与学者一道推动日本各地立法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如何兼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法国巴黎玛黑区采用了文化复
兴策略,即通过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玛黑区有许多十七、
十八世纪的巴黎贵族府邸,也有十九世纪的工业建筑遗存。1980年前后几年,玛黑区建立
的6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剧院、6个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几乎都是对历史建筑的重
新利用。玛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分散于各处,为了方便游人穿行观赏,玛黑区开放部
分历史建筑的内部通道,扩增步行通道数量,将一个个非连续的、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孤
岛”联缀起来。为了提高知名度,玛黑区每年举办“玛黑嘉年华”,在各类历史建筑中举
办音乐会、美术展、歌剧、历史展等,所有活动均对公众免费开放。这种将历史建筑与当
代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不仅吸引了世界众多主流文化团体参与,还普及了文化知识,
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
当然,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比如:许多历
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各地管理决策者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策略方面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可以说,历史建筑、
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材于张兵等作者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B.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C.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或可缓解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
D.解决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6分)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4 页(共 14 页)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8 分)
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
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
真变态也。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②,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
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
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
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
陶者,率如响拓④,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
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⑤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
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
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
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
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⑥,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 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
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 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
向慕:向往思慕。 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
D.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5 页(共 14 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
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
阐释自己的主张的。(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论语·学
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论语·里
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6 页(共 14 页)
11.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
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7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
水边归鸟,陇上②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④。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⑤难
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 ③喷霜竹:即吹笛。④
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⑤
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于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来”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
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的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
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了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
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而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
13.“谁劝杯中绿”中的“绿”本是酒面漂浮的绿色泡沫,此处代指酒。下列诗句也运用了
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代指该事物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14.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
作简要分析。(6 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①庄子引用志怪之书《齐谐》描写大鹏翱翔的画面时写道:“ ,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写琅琊山带给自己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 ,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③李白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这样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7 页(共 14 页)
的诗句来彰显自己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④青少年就应该有豪情壮志,要想表达这一类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的诗文名句有:
“ , 。”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18 分)
聆听鸟语
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是它,唤醒了大自然的沉寂。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
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始祖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
音诞生了。
打开《诗经》,我聆听到了那么多的鸟语。《诗经》三百零五篇,七十六处写到鸟,提
到的鸟儿有三十三种。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我听到了相伴在河中小洲的雎鸠在“关关”
和鸣,听到了黄鸟在灌木丛中的“其鸣喈喈”,听到了燕子目睹亲人别离时的“泣涕如雨”,
听到了雉飞向远方时的“下上其音”,听到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些鸟语,将三
千年前的华夏之野装点得灵动迷人。
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
麻雀是鸟类里的平民。它的身上,带有一种泥土的气息。落叶色的羽毛下,是毫不起
眼的躯体,先天就注定了鸟类中的“平民”身份,无法为自己赢得美誉。也许正因为如此,
它在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或喜或忧,都是百姓的情感。它“唧唧”的短促叫声,好像在
吐着“饥”音,总想找东西填饱肚子。一想起童年时的饥饿感受,我便替麻雀们忧伤。
有时,麻雀的发声听起来是“喳喳”。我注意到,一旦一只麻雀发现了食物,便发出
“喳喳”之音,招呼同伴一起来吃。于是,这“喳喳”与“唧唧”就有了细微的区别。
祖母对麻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次碾过谷,她会在老屋的窗台上为麻雀撒上一些。
窗台面积窄小,麻雀们便利用了紧挨窗边的一棵拐枣树。一只麻雀衔走一粒粮食,会马上
返回树枝上。数十只麻雀,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在树枝与窗台之间穿梭着,形成一场褐色的
疾雨。
麻雀对关爱过它的人,会表现出一种亲近。有时,祖母闭目在拐枣树下小憩,它就落
在祖母的肩膀上。它们目光安详,叫声柔和,仿佛是在感应祖母的呼吸和心跳。
祖父在化羊峪那面山坡种谷时,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雁,带回家用绳子拴在窗前,打
算第二天煮了吃。那天夜里,又飞来了一只雁,两只雁依偎着,叽叽咕咕说了一夜的话,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8 页(共 14 页)
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诉说。那凄婉缠绵的声音,让祖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打消了原先
的念头。从此,祖父不让我伤害任何一只鸟。年幼时,我曾跟着同伴们一起用弹弓射杀树
上的麻雀,祖父非常生气,好多日子都不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我。
燕子,也具有人性。我家就有燕子的窝。它衔来几根草叶,几片羽毛,几块泥土,加
上自己的唾液,就做成了简陋的住宅,仿佛乡下人的土屋。它在里边栖息,生儿育女,就
是家的概念。它“啾啾”的叫声时而呢喃细语,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急促尖利,像极了黄
土坡上婆姨们的吆喝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赤身的农夫喘口气,用手臂抹去脸上的汗水,突然看到
成双成对的燕子欢叫跳跃,捕食害虫,目光里就饱含喜悦,劳作的辛苦便会化为甘甜。
鸟的鸣叫,有着什么呢?在生命的运行里,我不断地浮现如此的念头。我试图区别出
它们与人类声音的不同,译解它们啼叫的意义。
秋天的尾声里,一抬头,便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
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天空,被大雁视为理想的征途。群雁飞行,排
成“一”字或“人”字形,发出雄壮悠长、嘹亮铿锵的“嘎——嘎——”“呀——呀——”
声。它的叫声,本能上起着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信号作用,但在我听来,它的
音符蕴含着一种力量和信念,昭示着自我存在以及飞翔的意义。如果说,沉沦是生命之大
敌,那么从大雁的鸣叫声里,或许可以获得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鸟语,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问题是,你首先要倾情聆听它的鸣叫,读懂它的语
言;而且在它向你发出叫声时,你必须报以无比真诚,它才会将最动听的歌声奉献给你。
培养自己聆听鸟语的能力,看起来似乎与生活毫不相干,但其实不然。一个人,不能
终日为生活所累,必须寻求精神的陶冶。那样,你会发现人生并不乏味,并且会找到存在
于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想起了父亲。他的晚年,大多时间是坐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葡萄架下闭目养神。葡萄
架上小鸟鸣啼,更高的上空大鸟欢叫。他并不睁眼,而是用心体验和享受各种鸟的叫声,
布满皱褶的脸绽露出幸福的微笑。一旦鸟声消失了,他会怅然若失地睁开眼,一只手掌搭
在额头向高处仰望。我知道,他在寻找鸟儿的踪迹。
父亲不晓得南宋诗人曾几,没有读过《闻禽声有感》里那句“坐闻幽鸟语”,但他拥有
了那般的精神境界。
用心灵与鸟语对接,这是何等美好的生命状态。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9 页(共 14 页)
当一个人不再以生活享受为幸福的标准,不再以金钱、权力、地位、美色作为衡量生
命的价值取向,而是痴心于某种大自然的物象时,他的生命才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聆听鸟语,就在其中。
(取材于赵丰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6.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破天荒:指远古时代的第一声鸟叫,给沉寂的自然带来新的生机。
B.灵动迷人:指《诗经》中描写的鸟叫声,富于变化而又充满灵性。
C.旅行家:指年复一年的迁徙生活,让大雁成为经验丰富的飞行者。
D.怅然若失:指用心享受鸟鸣的父亲,在听不到鸟鸣时内心的失落。
1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经》中多处写到鸟鸣,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与自然对话,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
B.麻雀颜色淡,身形不起眼,只能体现普通人的喜忧,所以被认为是鸟类中的平民。
C.大雁凄婉缠绵的声音唤起了祖父的同情,让他改变了初衷,还要求家人不伤害鸟。
D.文中写燕子的叫声,使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其含意丰富又极具人性的特点。
18.文中插入父亲体验和享受鸟鸣的回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19.文中说,“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这种美。(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 20 题。(4 分)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府女眷在大观园吃酒行令,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
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
论”。第四十二回中,宝钗往贾母处问安,还特意约黛玉到蘅芜苑,对黛玉说:
“……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
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
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
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
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
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
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20.综合此处文字中的信息,宝钗这一形象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0 页(共 14 页)
科考队徒步穿行沙漠段,每天平均行程大约14公里。按照在沙漠中每一步幅约30厘米
计算,每人每天大约步行近5万步左右。在沙漠中,一天最大的温差可达40℃。科考队第一
次遇上沙暴伴随降雨是在10月17日。 在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所
有科考队员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上午9、10点钟,灰白的云雾中偶尔闪露出白色的太阳。
②由于风的作用,体感温度降至-10℃。
③夜晚至次日清晨,狂风、沙暴、骤雨袭来,平均风力8级,阵风10级,最低温度
-2℃。
④当时,白天的风力5级左右,降尘扬沙遮天蔽日。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2)文中画线句逻辑混乱,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2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在居家学习一段时间后,本届高三学生 4 月 27 日返校复课。收到这一消息时你有什
么反应?请写一段文字作简要刻画。150 字左右。
②有时候,人们会把内心的某种情感寄托在一个具体的物件之中。请选择一个寄托着
你的某种情感的物件,写一段抒情文字。150 字左右。
③阅读名著也是一种增长人生阅历的途径。请结合《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
界》及《老人与海》中任意一部,谈谈你对这一认识的理解。150 字左右。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在达成目标的征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比如信念、方法、策略以
及反思等等。
请选择一个方面,将“ 的力量”补充完整作为文章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用“甘苦”来回顾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时,既包含着对过往经历的真实概括,也寄
寓着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请以“甘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1 页(共 14 页)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西 城 区 高 三 诊 断 性 测 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20.5
一、(18 分)
1.(3 分)C 2.(3 分)A 3.(3 分)B 4.(3 分)D
5.(6 分)答案要点:
①如何既能实现原真性保护,又能解决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及传统功能延续的问题。
②如何避免让静态的历史建筑成为文化孤岛。
③如何既能保护历史建筑,又能满足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需要。
④如何避免由于认识不足、决策失误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
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二、(25 分)
6.(3 分)C 7.(3 分)C 8.(3 分)D 9.(3 分)B
10.(6 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2 分):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评分参考:“性灵(淡)”,也可以用“真率简易,无复雕饰”表述。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4 分):答案示例:
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
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
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
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
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 2 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 4 分。有其他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11.(7 分)参考答案: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2 页(共 14 页)
第一问:(3 分)有德,笃行,怀仁,博学,尊礼。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 分;答出三个要点,得 3 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4 分)在第一问答题内容中选择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
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
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
三、(20 分)
12.(3 分)C 13.(3 分)B
14.(6 分)答案示例:
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对统治者不利用有利地形积极抗金的愤怒。
②“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③“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忠心无用、知音难觅、华年易逝的苦闷。
④“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对国势衰退的伤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 3 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 6 分。有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5.(8 分)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示例: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每空有多字、少字以及错字、别字的情况,则该空不得分。
四、(22 分)
16.(3 分)B 17.(3 分)B
18.(6 分)参考答案:
用父亲简单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呼应前文在鸟语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幸福和快乐的认识;
为下文感悟出可以在自然中获得清静安宁作铺垫;丰富了聆听的内容也深化了鸟语带
给人的影响。
评分说明: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
19.(6 分)答案要点:
①麻雀用声音寻找同伴分享食物,有一种惠及同类的关爱;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3 页(共 14 页)
②麻雀用声音亲近对它友好的奶奶,有一种知恩图报的仁义;
③大雁在困境中用声音彼此相守,有一种坚信爱情的忠诚;
④燕子欢叫的声音极富人性,有一种不辞辛劳的坚韧;
⑤大雁飞行中的声音雄壮悠长、嘹亮铿锵,有一种引人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 2 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答案要点:
结合情节:宝钗当时就察觉黛玉引用不合常礼,后来又特意对黛玉以言相劝。
宝钗特点:①聪慧过人,②知礼循礼(言行得体),③处世融通(周全)。
评分说明:结合情节,1 分;宝钗特点,3 分。有其他合理引述与概括,酌情给分。
五、(65 分)
21.(5分)
(1)(3分)D
(2)(2分)参考答案:
每人每天大约步行5万步
或:每人每天步行近5万步
每人每天步行5万步左右
22.(10 分)微写作(略)
23.(50 分)写作(略)
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凡一样事物,久经酝
酿就会变甜,反复炙烤就会变苦,只有平淡是制造不出来的;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
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浓的东西不会再变回淡薄,甜的东西不会再变回苦辛,只
有平淡是没有什么它制造不出来的;那能够制造出来的种种,它们是文字作品真实的不同
样貌。风吹过水面涟漪就会生起,太阳快要落山雾气就会飘出,即使有顾恺之、吴道子,
也不能为它们着色,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平淡到了极致的景观,陶渊明的作品作到了这样。
有些人想通过一己之力来制造这种平淡,文字的选择和使用都极为刻意,结果变成了冷峻
艰涩。所以面对那些伟大的作品时就败下阵来,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
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 高三语文 第 14 页(共 14 页)
同乡呙氏人家,历代都享有文誉,其中遂溪先生的著作言论尤其丰富。他担任遂溪县
令,前后时长也不过几十天,就自己请求辞官归隐。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为人处世的追求,
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他的诗文的平淡的风格也和陶渊明相似。不是他写的文章像
陶渊明,而是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遂溪先生为人处世,风格超拔令人回味,就和他的性
情比较相似;他的性情,真诚率真简单平易,也不再作雕刻和修饰,就和他的诗文风格相
似。因此说,遂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自己像自己。现在学陶渊明的人,全都是像得到回声
和拓片一样去复制,他们的笔触勾画是这样,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韵味和情致不对,因此与
陶渊明的风格并不相像。遂溪先生自己就过着跟陶渊明相像的生活,有着和陶渊明相像的
思想感情,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呈现的都是陶渊明的风格。我不认为是遂溪先
生才华超过别人,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他平淡本色的体现。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
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我年轻时就知道并向往遂溪先生,最近他的儿子吴川先生要刻印他们家族的文集,我
才完整地看到了他们家几代人的作品。吴川先生是遂溪先生的儿子,才学高深,担任县令
时就因为刚直而获得赞誉,经历几个月他也像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离开了,遵循了父亲的旧
迹。他怀抱遂溪先生的文集三十年,出入家门一定会随身携带,今年春天才编订成册。吴
川先生的文章有他自己的独到章法,行文隽永流畅,信手拈来而又善于文字修饰。对照遂
溪先生来看,他的文章大概就是借助平淡而又有了创造的情形,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
新脱俗。过去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但是都对写文章没兴趣。但是遂溪先生的后辈当中,文
章事业却是云蒸霞蔚。我的同乡不会写文章却以谈论文章为耻,这是极为恶劣的习惯。只
有呙氏一家能够几代人都擅长文章事业。哎!那些小看文章事业的人,哪里知道历史上贤
门显贵的子弟为世人所羡慕,其实跟这是同类的一种荣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