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436100

大小:41.4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肥城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骆宾王“秋九咏”诗是一组典型的咏物诗,诗中涉及的九种秋日物事,秋风、秋月、秋 水、秋云、秋露、秋雁、秋蝉、秋萤和秋菊,各具风致,也是传达诗人心曲的绝佳载体。独 独这首《秋萤》(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 洞房。下帷如不倦,当解惜余光),写得凄清迷离,却在篇末振起,落在了“惜余光”三字上。 在这里,诗人采用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最经典也最俗套的典故:囊萤。这是一个关于勤学的 典故。骆宾王在诗里说,要是有人依然闭门苦读(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室内读书) 而孜孜不倦的话,也应该会像车胤一样,懂得惜取这秋萤散发的光亮吧。——因为囊萤典故 的加入,看上去使得这首诗沦为比较粗暴的“劝学诗”,充满着道德上的劝诫,并不算有多么 可爱。可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这首诗前面六句在情境和感官上的营造,难道就为了最终 得出一个“励志”的结论? 一首好的诗歌,在适当的时候,要能够摆脱互文性的束缚——尤其是熟典,它是一种业 已凝固而不具有歧异性的互文性——而唤醒和更新它周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鲜活的,第一 手的,而不是经由无数前文本改造过的“套路”。因为前六句的努力,骆宾王的这首《秋萤》 已经有足够的势能来抛开那个属于车胤的典故,而回到那个观看秋萤的瞬间,回到切身经验 上来。在那一派晚凉中,这些萤火虫于阒寂里带来了热——哪怕它的火并不具有温度。那是 热肠之人在这个秋夜动情的瞬间,只是为节候变迁之余,这一抹尚未为秋霜夺去的倏然耀眼 吧?这是诗人的不甘心和未能忘情。这种未能忘情,何尝不是另一种感时伤事?(摘选自唐诗贯珠《骆宾王:诗人独负洛阳才》)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 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 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 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 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 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 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 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 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 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 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 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 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 “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 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 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 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 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 说,并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殊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 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 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 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 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 殖。 (摘选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材料三:大致说,由于中国人向来耻于“东施效颦”,又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再加传统处于 正统地位的诗文篇幅相对短小,难以容下过多的仿拟之迹。于是人们非常忌讳陈陈相因,陈 词滥调,尤其对那些露形露迹的创作特别反感。正如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所言:“诗 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对黄庭坚鼓吹的“互 文性”写作并不买账:“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 特剽窃之黠者耳。”将那些“沿袭”、“点化”行为贬斥为狡猾的剽窃。尤其是在明清小说理论 中,能够与“互文性”理论形成对接或对话的“模仿”写作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 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说:“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 回,嗣是效颦日重,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 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同样带着不屑口气对后来的“互文性”效仿之作。如此这 般,每当涉及文本之间“互文性”关系,其批评态度大多是贬损。 (摘选自李桂奎《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骆宾王在《秋萤》诗中,尾联借用“囊萤”的典故,使这首诗沦为比较粗暴的“劝学 诗”,充满道德上的劝诫,并不算有多么可爱。 B.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根据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揭示历代诗人之间的传承 和影响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互文性的体认。 C.沈佺期在偷意方面对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的刻意模仿已不止限于语句的范围,还 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 D.自罗贯中把《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其后效颦日重,这种“模仿”写作的 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贬损的对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熟典作为一种业已凝固而不具歧异性的互文性存在,超越前文本改造过的“套路”,要 唤醒和更新它周遭的经验才能摆脱互文性的束缚。 B.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已成为经典形成以后的一种普遍风气。陆机、谢灵运、江淹、 李白等诗人的创作中的拟古诗就是明证。 C.既然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那么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 间的相似就不能再以摹仿二字概括和贬损它。 D.中国人对那些露形露迹的作品特别反感,既有耻于“东施效颦”,吃过“邯郸学步”苦 头的主观原因,也有诗文篇幅短小难以仿拟的客观限制。 3.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 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 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 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 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 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 纱被〔袷(jiá)纱被:表里两层的纱被。袷,同“夹”〕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 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 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 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 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 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 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 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 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 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 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沉 心:多指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陡生不快。也叫“吃心”或“嗔心”〕,忙又止住袭人道: “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 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 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 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 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 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 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不防头:不留神,不经意〕,一时说出宝兄弟来, 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不理论:不注意,不在意〕这些 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 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 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 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 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 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 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 外,自去栉沐〔栉(zhì)沐:梳洗〕。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 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 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 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 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 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 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 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 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 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 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 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 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 “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 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4.“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这句话的含义是(  )(3 分)    A.劝宝玉改邪归正    B.要宝玉不要结交戏子    C.劝宝玉听从贾政   D.言不由衷的哀叹 5.阅读文中划线的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 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1)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2)宝钗的话表达了哪两层含义? (3)这说明薛宝钗是一个怎样的人? 6.宝玉挨打后,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显示出黛玉怎样的 性格特征?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 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 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 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 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B.辟邪说,难壬人 难:排斥 C.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恩惠,名词活用作动词。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故今具道所以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B.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①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①为天下理财 ②不为征利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以“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 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言辞,表现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心。 B.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 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C.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表明态度,不失 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D.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 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 10.请将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5 分)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5 分) 1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 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全诗写景虽只这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 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C.“亲朋无一字”,诗人自叙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在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 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D.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 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3.这首唐诗是即景抒情的代表作,请结合全诗简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 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3)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 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六国论》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 ”,明确体 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四)课内文学文化常识(本题共 2 个小题,6 分) 1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著名的赋体文章有杜甫的《阿 房宫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C.疏,古文体中的奏议类,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论,属于古代论说文体,以 论证为主,要求析理透彻。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悲剧是《窦娥冤》《梧 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 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将函 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集合会盟;同,诸侯一起朝 见天子。 C.令尹,官名,战国时期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多以亲贵 任之,掌军事。 D.冠礼,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古代女子一般在十五岁举行笄礼, 表示成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7.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 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 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 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 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 D.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18.对下面人物对话中各项潜台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B.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 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 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 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 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 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19.破折号的用法是:①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②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③表示语音的 中断延长;④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②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③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 把你开除了。 ④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⑥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 的儿子? ⑦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灌木枝等——蜕掉 身上的皮。 A.②③⑦⑧ㄧ④⑥ㄧ①ㄧ⑤ B.③⑦⑧ㄧ②④⑥ㄧ①ㄧ⑤ C.②④⑦⑧ㄧ③⑥ㄧ①ㄧ⑤ D.③④⑦⑧ㄧ②⑥ㄧ①ㄧ⑤ 20.春节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小刘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 4 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4 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小女 联系就业单位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略 备薄礼,过几天托人送给您,请笑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5 分) 一场大雨过后,我们常常能在空气中闻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泥土味。当我们闻到这种气味 时,常常会感觉到十分放松。但这种清新的泥土味究竟是什么呢?原来组成这种气味的分子 并非来自泥土本身,而是土壤中含有的大量放线菌、粘细菌、蓝细菌以及丝状真菌等微生物 产生的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土臭素和 2-甲基异茨醇,构成了土壤的味道。最 近,一项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上的研究揭示,清新的泥土味却是土壤中的链霉菌布下的 “气味陷阱”——闻味而来的跳虫在食用这些链霉菌的同时,也帮助后者的子代孢子广泛传 播。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 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 2018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 话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 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 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 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两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的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 述你的态度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B(A 项,曲解文意。实际上因为前六句的努力,骆宾王的这首《秋萤》已经有足够的 势能来抛开那个属于车胤的典故,而回到那个观看秋萤的瞬间,回到切身经验上来。C 项,原 文是说“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 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选项表意范围扩大了。D 项,“自罗贯中把《三国志》一书以国史 演为通俗演义,其后效颦日重”这只是可观道人的一家之言) 2.C(C 项表达过于绝对化。原文是“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 地以摹仿二字概之”。没有完全否认以“摹仿二字概之”) 3.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主要以历代文论家的有关论述和研究事例为论据;②采用递进 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证中国文学中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 的主要层面,再深入论述互文性的增殖作用;③综合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每 点 2 分,共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D 5.(1)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2 分)    (2)一方面向宝玉暗示了爱慕之心,另一方面又借机对宝玉进行规劝。(2 分)    (3)这说明她是一个真心爱慕宝玉,但又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2 分) 6.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2 分)②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得桃 儿一般”怕别人取笑。(2 分)性格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谨慎。(2 分)二.古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7.A( “反覆”此处是指书信往返) 8.B(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A 项前句“所”与“以” 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意思为“原因”“缘故”;后句“所”加名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 该动词的名词形式。C 项前句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句表表示结果,相当于“就”、“那 么”。D 项前句介词,意为“替”“给”,后句判断动词,相当于“是”) 9.C(“接着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错。按文章展开的逻辑过程来看,应该是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最后才是表明态度,不 失赠答之礼) 10.(1)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 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5 分,“虽”“强”“见”“报”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 的行动,认为这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5 分,“故”“度”“度”“是”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1.作者引用“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是为了借此来证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 性。(2 分)这一事例典型、精当,有着强烈的说服力和证明作用。(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12.B(“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错,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有想象,是虚实结合的妙 笔。) 13.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 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2 分)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 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2 分)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 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4.(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每句 1 分,出现错误该句不得分) (四)课内文学文化常识(本题共 2 个小题,6 分) 15. D [元杂剧四大悲剧是《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16.B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7.B 18.A 19.B 20.“莅临”改为“到”;“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小女”改为“令爱”;“鼎 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4 分,每处 1 分) 21.雨后的泥土味来自土壤中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 分)研究揭示土壤中 链霉菌布下的“气味陷阱”,(1 分)可让闻味而来的跳虫食用链霉菌,(1 分)也帮助后者的 子代孢子传播。(1 分) 四、写作(60 分) 22.参考 2019 年高考全国Ⅰ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 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 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 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 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 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 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 恨和诽谤。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 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事 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 之见以讨好众人为得计。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 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 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 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末我承认错误;如 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B(A 项,曲解文意。实际上因为前六句的努力,骆宾王的这首《秋萤》已经有足够的 势能来抛开那个属于车胤的典故,而回到那个观看秋萤的瞬间,回到切身经验上来。C 项,原 文是说“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 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选项表意范围扩大了。D 项,“自罗贯中把《三国志》一书以国史 演为通俗演义,其后效颦日重”这只是可观道人的一家之言) 2.C(C 项表达过于绝对化。原文是“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 地以摹仿二字概之”。没有完全否认以“摹仿二字概之”) 3.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主要以历代文论家的有关论述和研究事例为论据;②采用递进 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证中国文学中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 的主要层面,再深入论述互文性的增殖作用;③综合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每 点 2 分,共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D 5.(1)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2 分)    (2)一方面向宝玉暗示了爱慕之心,另一方面又借机对宝玉进行规劝。(2 分)    (3)这说明她是一个真心爱慕宝玉,但又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2 分) 6.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2 分)②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得桃 儿一般”怕别人取笑。(2 分)性格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谨慎。(2 分) 二.古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7.A( “反覆”此处是指书信往返) 8.B(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A 项前句“所”与“以” 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意思为“原因”“缘故”;后句“所”加名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 该动词的名词形式。C 项前句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句表表示结果,相当于“就”、“那 么”。D 项前句介词,意为“替”“给”,后句判断动词,相当于“是”) 9.C(“接着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错。按文章展开的逻辑过程来看,应该是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最后才是表明态度,不 失赠答之礼) 10.(1)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 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5 分,“虽” “强”“见”“报”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 的行动,认为这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5 分,“故”“度”“度”“是”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1.作者引用“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是为了借此来证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 性。(2 分)这一事例典型、精当,有着强烈的说服力和证明作用。(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12.B(“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错,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有想象,是虚实结合的妙 笔。) 13.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 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2 分)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 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2 分)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 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4.(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每句 1 分,出现错误该句不得分) (四)课内文学文化常识(本题共 2 个小题,6 分) 15. D [元杂剧四大悲剧是《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16.B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7.B 18.A 19.B 20.“莅临”改为“到”;“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小女”改为“令爱”;“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4 分,每处 1 分) 21.雨后的泥土味来自土壤中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 分)研究揭示土壤中 链霉菌布下的“气味陷阱”,(1 分)可让闻味而来的跳虫食用链霉菌,(1 分)也帮助后者的 子代孢子传播。(1 分) 四、写作(60 分) 22.参考 2019 年高考全国Ⅰ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 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 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 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 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 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 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 恨和诽谤。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 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事 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 之见以讨好众人为得计。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 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 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 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 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末我承认错误;如 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