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真不错,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可以这样做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真不错,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可以这样做

ID:436644

大小:45.3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真不错,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可以这样做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 (2019 卷Ⅰ)(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 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解析】第一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闻”后是否断句,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介宾短语“于郡中” 是作动词“闻”的状语后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点出闻名的地点,所以“闻”后不断句,排除 D 项。 第二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郡中”后断句,还是“吴廷尉”后断句,因为“吴廷尉”是下句的主语,和 “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宾,所以“吴廷尉”前断句,排除 A 项。第三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门下”前 断句还是后面断句,可以根据语意和句子成分断句,因为“甚幸爱”的主语不能是地点的“门下”,主语 是前面的“吴廷尉”,所以“门下”后断句,排除 B 项。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 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2019 卷‖)(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 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 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解析】“有”是动词,宾语是“奇才”,应在动宾之后断开,排除 A 项;“听用”的宾语是“鞅”, 故应在“鞅”后断开,排除 C 项;“愿”意思是“希望”,“希望”的内容应该是“举国而听之”,“愿举国 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故“举国”和“听之”之间不能断开, 排除 D 项。故选 B。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B】 【参考译文】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 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 境。” (2019 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 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候贤,欲事之。魏文侯 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 /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解析】“战胜之名”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和“名”之间不应断开,排除 D;“起”作“用” 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C;“卫”作“弃”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A。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B】 【参考译文】译文: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 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对 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故选:B。 (2018 卷Ⅰ)(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原文】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 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 将军,进爵为侯。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解析】“坐爽下狱”译为“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坐爽”是“下狱”的原因,不可断开,排 除 AD.“志”是“不苟免”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故选 C。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 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起用 为并州刺使。 (2018 卷‖)(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原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 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 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 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 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解析】“少”修饰的是“好侠”,是说他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要连在一起,排除 BD;“晚而改节” 语意已经完整,“敦儒学”与“习《尚书》”“读律令”句子结构一致,均为动宾结构,应在“敦”前断句, 排除 A,选 C 项。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 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 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2018 卷Ⅲ)(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原文】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解析】首先,“以父仲淹荫”中的“以……荫”是固定搭配,必须连用才能表达完整的语意,据此 可排除 BC。其次,“京西转运使”是官职名,不能作“建”的宾语,故应在“永昭陵建”后面断开,据此 排除 A。故选 D。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D】 【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 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 (2017 卷Ⅰ)(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原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 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解析】“所继”为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修饰“叔父”,其前停顿,排除 BC;“佳器”为动词“成” 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 A。故选 D。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 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 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2017 卷‖)(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原文】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 【解析】“不肯”是“不同意”的意思,主语承前省,为“李氏”,“云”是“说”的意思,主语同样 是承前省,因此“云”前断句,排除 BC;“憙”为人名,“孤孙”修饰“憙”,作“有”的宾语,其后断 句,排除 D。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A】 【参考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2017 卷Ⅲ)(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原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 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B.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 诉者/士无留难/ C.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 诉者/士无留难/ D.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 来诉者/士无留难/ 【解析】 “初”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 B、C;A. “选者”为名词,作主语,其前 断句,排除 A。故选:D。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D】 【参考译文】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 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 (2016 卷Ⅰ)(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原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 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 琦每咨访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 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解析】“他境”作“窜”的宾语,在“他境”后断句,排除 C、D;“移书”的意思是发布文书,是 动词,前面的“物”为名词,作“亡”的宾语,所以在“物”后面停顿,排除 A。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B】 【参考译文】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 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一次,过往的客人丢失口袋中的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 曾公亮上报:“我所管辖的地方,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2016 卷‖)(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原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 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 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 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 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 贵/簧鼓朝绅/ B.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 贵/簧鼓朝绅/ C.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 贵/簧鼓朝绅/ D.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 贵/簧鼓朝绅/ 【解析】“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 断开,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 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 断开,故排除 B 项。故选:C。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 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 (2016 卷Ⅲ)(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原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 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 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历吏部左/右侍郎/ 【解析】“修者官”译为“编修者的官职”,偏正短语,不可割裂,故排除 AD.“进左中允”是“升任 左中允”,不可割裂,故选 B。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B】 【参考译文】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 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 任礼部尚书。 (2015 卷Ⅰ)(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 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 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 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 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入贡”是“高丽”的谓语,指入朝进贡礼物,本身已有宾语含义,不必再带宾语,其后断 开,排除 CD;“苏轼”做“其所论同”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B。故选:A。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A】 【参考译文】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 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 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 (2015 卷‖)(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原文】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 《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及长、雄略秀出, 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 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 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 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 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据文意,开头应断为“会周师定淮南”,且下句“所住白土村”为“所”字结构,不宜拆分, 据此排除 AB;中间句断为“数见军旅护儿”讲不通,且“护儿”应为“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主语, 据此排除 C。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D】 【参考译文】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才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 常常想建功立业。 (2014 卷Ⅰ)(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原文】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 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 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 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 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 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 持/殊不介意 【解析】第二个“修”前如果断句,那么“修”和“下”的主语就是一样的都是“于休烈”,而“下” 的主语应该是“李揆”,因此,“修”前不可断句,排除 A、C;“殊”为副词,修饰动词“不介意”,主语 为“休烈”,承前省,因此“殊”前断句,排除 B。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D】 【参考译文】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 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2014 卷‖)(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原文】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 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 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 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 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 僚属/语及辄泣下/ 【解析】“号”动词,作谓语,“八虎”做宾语;(文)对僚属语及(之),省略主语。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 【参考译文】而这时太子宫中原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追狗跑马、放鹰猎 兔、沉醉歌舞、沉迷摔跤、拳斗一类游戏,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