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附答案Word版)

ID:436717

大小:8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二质量检测(四) 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进伟 审题人;张会霞 第Ⅰ卷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 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2.西周时期,建国首先要营筑宗庙,在营造宫室时,宗庙被排在首要地位。宗庙不仅是贵族统 治者供奉祖先神灵的殿堂,也是重要的施政场所。这表明西周时期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 C.政权具有宗族性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 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 西周 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 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 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 4.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比较多。到战国时代,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 祭礼和丧礼,其它礼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礼制形式渐趋规范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D.儒家学说地位上升 5.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 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 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6.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宗主赵盾在晚年将宗主之位让给异母弟赵括,后来爆发了赵氏 宗主之争的“下宫之难”(赵氏孤儿事件),赵盾之孙赵武重新夺回了宗主之位。 这反映出当时 A.大宗小宗常被人为改变 B.社会剧烈变化礼崩乐坏 C.赵武是宗法制的捍卫者 D.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 7.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 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 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趋势已经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己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8.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 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 明 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 9.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娖娖(小心谨慎之意)廉谨, 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 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 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 D.与“外朝”相互牵制 10.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 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 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 B.取决于惩处贪官需要 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 D.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 11.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 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 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12.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 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孔 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 乐,无出其右。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 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 13.《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 听。”对此有学者认为:当时相权过大威胁君权。也有学者认为:皇帝不但不想削 弱宰相权力,反倒亟力放手宰相行使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认识角度的差异影响史论 B.史料太过单一无法得出结论 C.历史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 D.因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 14.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的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 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 知,西汉初期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积极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5.西汉时期太尉一职长期空缺,只在遇到重大征伐事件时才授予某人。监察百官、专 治大狱的侍御史也是随事而设,废置不定。这类现象 A.降低了官府的办事效率 B.源于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 C.保证了丞相权力的集中 D.有利皇权独尊地位的巩固16.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 以其纯儒,无意推荐。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 送。”这表明当时 A.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 B.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 C.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 D.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 17.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 “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 族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 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 18.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 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 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19.唐代中期,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由宦官出任,不参 与朝政。到了唐代后期,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宰相议事时,枢 密使亦得与闻。这表明,唐代后期 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地方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 20.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 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 21.在唐末五代落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 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22.读表 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23.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 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 24.997 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 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 “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 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 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26.忽必烈意取传统经典《易经》中“至哉坤元”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向 来以正统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称各民族“华夷一家”,雍正帝宣称清朝建立是“尧舜以来 中外一家之统也”。这说明 A.中华文化凝聚力很强 B.传统华夷观已经被摒弃 C.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 D.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27.明太祖末年,开始实行廷议制度。“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廷议的 内容甚广,涉及立君立储、建都、祭祀、宗庙、民政、边防等。廷议的参与者也在不 断扩大,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官员皆可参加。这一制度 A.反映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B.加剧了明代政治的混乱无序 C.是内阁权力不断扩张的产物 D.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28.(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 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这反映出 A. 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 明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 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29.明代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部权便在不同 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六部则力图摆脱控制,因而明代阁部争权现象严 重。明代的六部能与内阁争权的主要因素是 A.六部受尚书省统属 B.司礼监的牵制作用 C.六部享有丞相的决策权 D.内阁没有法定地位职权 30.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 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 冯保 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 保。这体现了当时A. 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 党争导致政局动荡 C. 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 专制皇权受到侵夺 31.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 1726 年、1727 年、1729 年、1730 年、1732 年 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32.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 “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清朝帝王 旨在 A.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 B.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 C.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 D.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 第Ⅱ卷(共 5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 河北 陕西 山东 山西 甘肃 江苏 湖北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西汉 11 4 7 12 1 1 7 唐 63 49 67 21 44 27 20 10 两宋 20 8 2 8 4 8 2 19 8 15 14 明 7 9 2 8 4 15 7 19 6 10 12 材料二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 咸阳(4)、沛县(7) 唐朝 长安(28)、咸阳(7)、西安(今浙江衢州)(10)、泰安(12)陇西(6) 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两宋 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 明 晋江(6)、余姚(3)、湖州(3)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泰汉丞相、相国、三公,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 及同平章事,明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直接指挥六部百司,亲裁独断,事实很难办到。所 以必须建立一个“秘书处”,帮助他处理政事。洪武十五年,明太祖仿宋制,设华盖 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统称殿阁大学士,这也是内阁的雏形。明 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有封驳权。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 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 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折其成 因。(12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设置内阁制度的原因及积极作用。(13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朝代 特点 中央 地方 秦 传承开创 皇帝、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尚书台、外朝 郡国、州、郡县 隋 承前启后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 唐 发展完善 三省六部制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参事 路、州、县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清 发展顶峰 康熙设南书房 雍正设军机处 ——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 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 35、36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做题目的题号涂黑。 35. (15 分)[历史一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 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 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 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 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 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 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10 分) 36. .(15 分)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 年出生于浙江宁渡。20 世纪 60 年代,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 效减低,全球疟疾的发病率上升。1967 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并担 任项目组长。屠呦呦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最终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 的研究上。1971 年,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失败了 190 次之后,最终成功提取 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 40 多年来,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 年屠呦呦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 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在评价屠呦 呦的抗疟贡献时说:“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这与中国政府 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至今这位年近 90 岁的老科学 家,仍然将全部的精力花在青蒿素的科研上,努力把中国中医科学院青高素研究中心 打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科研平台 ——摘编自徐婧《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作为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屠呦呦的历史贡献。(7 分)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二质量检测(四) 历史答案 1---5 BCCCC 6----10 BACBD 11---15 CCACD 16—20 CCBAD 21-25 ACADD 26---30 ADDDA 31—32 AA 33.(1)特点: 宋 以 前 主 要 集 中 在 北 方 各 省 ,宋代 以 后 南 移 和 均 匀 化 ;历 代 帝 乡 所 在 地 、政 治 中 心 区 附 近 分 布 密集;(4 分) 成 因 :经 济 中 心 南 移 ;南 方 文 化 教 育 发 展 ;唐 以 前 察 举 制 、九 品 中 正 制 的 选 官 制 度 导 致 世 家 大 族垄 断 选 举 ,科 举 制 的 实 行 使 选 官 范 围 扩 大 ,宰 相 籍 贯 分 布 均 匀 化 ;政 治 和 军 事 中 心 给 个 人 行 政 能 力 的 培 养 和发 展 提 供 了 有 利 条 件 ,政 治 中 心 备 受 统 治 阶 级 重 视 ,所 以 帝 乡 多 宰 相 ?宰 相 籍 贯 分 布 在 政 治 中 心 尤 为 密 集 。(一点 2 分,8 分) (2)原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相后明朝君主事务繁杂;设内阁以备顾问 (6 分)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防止君主专制的腐化;有利于维持政局的稳定;维护封 建统治。(7 分,三点 6 分,四点 7 分) 34.【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以沿袭和变革为主线。 阐述:古代中国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在某些诸侯国开始推行,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汉初因多种因素的制约,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后来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 强。东汉建立后基本保持了西汉定制,但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 级政区,这样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这种制度——直延续到隋.唐初,将 郡改为州,实行州、县两级制。北宋取消了节度使的实权,又在州上设置了路,形成 了路.州、县三级制。省本是中央机构的名称,元朝将行省推行全国,成为地方最高— —级行政区。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综上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以沿袭和变革为主线。 35.【答案】(1)初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汉武帝时期,法律日 渐严密,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5 分) (2)特点: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关注动机,主张原心定罪;善恶的 标准由断狱官掌握。(6 分,三点即可) 影响:“《春秋》决狱”的法律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学化有推动作用,有利于 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古代中国法系的特点;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扩大了断案者 的主观判断力影响,不利于法律公平(4 分) 36.【答案】(1)报效祖国的精神;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奋发创新精神;团队精 神;为医学献身精神。 (2)带领团队提取出青蒿素,提高了疟疾防治的效率,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弘扬 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