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衔接班)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衔接班)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36721

大小:380.9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年级 2019-2020 学年 第二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衔接班)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 24 题,每小 题 2 分,共 48 分)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 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由此说明当时 的农业生产 A. 代田法已经出现 B. 耕地面积增加 C. 懂得精耕细作 D. 水利灌溉 发达 【答案】C 【解析】 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 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 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 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 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 C 正确;代田法出现在汉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B、D 项说 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一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 D. 图四是宋朝发行的五铢钱 【答案】C【解析】 【详解】公元 31 年,南阳太守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故 C 项正确;后母 戊鼎也称为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反映了商朝时期青铜铸造的高 超工艺,故 A 项错误。1972 年,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因该素纱单衣轻且薄而闻名, 反映了汉代丝织业的高超工艺,故 B 项错误。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时期,故 D 项错误。 3.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 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答案】C 【解析】 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 A 错误; 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 B 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 的重要性,故 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 D 错误。 4.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 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 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 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D. 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主要实行井田制,故在遇见饥荒天灾人祸时出现“嫁妻卖子”现象; 西汉以后,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故在遇见饥荒天灾人祸时出现“卖田宅、鬻子孙”现象, 这主要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故 D 项正确;战国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故 A 项错误; B 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应排除;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受限,故 C 项错 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汉以后,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故在遇见饥荒天灾人祸时 出现‘卖田宅、鬻子孙’”,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分析解答。 5.《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 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反映的是海禁政策,再结合材料关 键词“皇帝的内阁”可判断 D 项正确;秦朝、唐朝、元朝既无海禁政策,也没有内阁制度, 故排除 A、B、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皇帝的 内阁”,联系所学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解答。 6.“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 要是指 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商路受阻 新航路开辟根本原因 D. 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答案】B 【解析】 材料认为“黄金热”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其能够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故 B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贸易商路,故 A 项错误;西方资本 主义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故 D 项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 阶级的进取”,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解答。 7.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 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 是 A. 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B. 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 C. 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 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是【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无关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实质,排除 AB;“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 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可见作者虽然提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但主要是洋务运动对中 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排除 C,选 D。 8.如图是 1872-1900 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外商企业的刺激 C. 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D.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1894 年之前官办企业占主导,这是由于洋务运动所导致的,1895 年到 1900 年,商办企业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 C 正确;A 选项只是 表明这一现象变化的背景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外商企业的刺激、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是促进中国官办和民办企业发展的共同因素,不能反映 1894 年以前以官办为主,1894 年以 后以商办为主的原因,排除 BD。 9.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 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 反映了 A. 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B. 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C. 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 D. 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上海市民抢购大米源于货币贬值的恐慌,结合所学,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末期滥发 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使得金融体系彻底崩溃,故 B 正确;A、C、D 三项的表述都未能反映材 料的实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联系所学民族资本主义 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解答。 10.1872 年有人记述上海街头上海人 时髦装束:“撑洋伞于路上,挂时表于身旁”“自光绪 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眼镜)以为美观矣”。这些记述说明当时 A. 上海社会生活存在一定西化倾向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时尚 C. 西方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流 D. 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是理性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撑洋伞于路上,挂时表于身旁”“ 皆戴之(眼镜)以为美观矣”反映了上海 地区人民以外国物品为时尚,表明上海地区的生活方式存在了一定西化。A 正确;材料只反映 了上海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的西化,不能说明当时整个中国都把中西融合当成时尚,B 错误;‘成 为都市主流’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反映,C 错误;材料只是涉及西方的个别物品,不能反映国 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D 错误。故选 A。 11.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 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 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 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 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的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仍然以自 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并不是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 的就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 清的经济现象分析 12.析下列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 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图中曲线信息显示 A 点处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取得较大发 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家受“实业 救国”思想推动积极参与创办现代企业,当然这一时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①③④三项说法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⑤两项 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所以答案选 D。 点睛:要明确图表中“A 点”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13.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第一次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 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由私有变成公 有,由个体劳动变为集体劳动,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故 A 项正确;1950-1952 年土地改 革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质是土地私有,仍是小农经济,不符合题 意,故 B 项错误;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仍是公有,只是扩大公有化程度,不符合“第 一次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故 C 项错误;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 制的基础上,不符合“第一次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故 D 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 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联系所学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分析解答。 14.漫画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时事,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B. 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C. 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 社会制度变革的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这是在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根源就是左倾错 误的影响,故选择 B 选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盛行,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特点,选项 A 不符合史实;人民建设热情的高涨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C 选项;社会制度的变革完成只是背景条件,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D 选项。 15.1978 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建议:要根治深圳乃至广东大量农民 偷渡香港的问题,可以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搞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解决就 业、发展经济。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由此直接促成了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经济开放区 开辟 D.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8 年”,“中央的积极回应”要根治深圳乃至广东大量农民偷渡香港的问题,利 用区位优势,在“深圳搞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解决就业、发展经济”的 建设,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第二年开放深圳,第三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关系密切,所以正确 答案是 A 项;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分别是在 1984 年、1985 年和 1990 年,与本题的时间、地点、解决偷渡问题、“直接”结果 等内容不符,所以 BCD 三项错误。 16.1993 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 38 年的神 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 代”是指 A. 市场经济时代 B. 国企改革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1993 年”,粮票时代结束,结合所学可知“新时代”即市场经济时代,A 项正确; 国企改革是从 1984 年开始的,B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过渡的开始,C 项不符合史实;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任务基本完成,D 项与题意不符。 17.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 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继续深化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废除 C.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D.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政策是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 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以 A 项正确;由于农民依旧对承包的土地有使用 和经营的权利,B 项错误;这不会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C 项错误;发展农业的 根本途径是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专业化等,D 项错误。 18.面对经济危机时期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遭饥寒, 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以下新政措施当中 最能体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A. 颁布《社会保险法》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 C. 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D. 推行以工代赈的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同时满足救济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 的勇气和决心”的是以工代赈,所以 D 项正确;颁布《社会保险法》意在缓和劳资矛盾;加 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是为了解决产销矛盾;整顿银行金融系统是为了恢复金融秩序,ABC 三 项均不符合题目 “最能体现”要求,是错误的。 19.苏联工业化开始时,通过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 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造 成苏联农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 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B. 苏联农业发展长期落后 C.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D. 长期国内外战争的创伤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苏联农业危机”是在“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导致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而 引发的,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模式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用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实现 资金积累,从而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 A 项正确;农业落后和自然环境恶劣在苏联一直 存在,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没有直接关系,BC 两项只是客观因素,不是直接原因;苏联工业 化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D 项错误。 【点睛】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国内积累和追求高速发展。 20.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只有在他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 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赫鲁晓夫得到后人理解和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 彻底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 使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革新者”并 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得到后人理解和尊敬 的主要原因是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 B 项正确;赫鲁晓夫没有“彻底冲破了斯大 林模式的框架”,AC 两项不符合史实;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D 项错误。 2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 15%,占 GDP 比重也上升 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 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 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 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 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答案】B 的【解析】 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A;题干所给材料中“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 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 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故选 B;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C;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排除 D。 22.1943 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 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以下属于二战后期建立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 体系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关贸总协定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符合材料中“二战后期”、“以美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体系”三个条 件的是 1944 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A 项正确;关贸总协定建立于 1947 年,时间不符,排 除选项 B;“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 1989 年,排除 C;“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 1994 年, 后两者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 D。 23.1993 年生效的某国际组织条约规定:“(本组织)决心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 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 进步。”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这一组织的条约在“1993 年生效”,它的宗旨是“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 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可知,这个组织是欧盟, 所以正确答案是 B 项。其他三个国际组织:A 项北美自由贸易区、C 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项世界贸易组织,它们的宗旨都与题干内容不符合,是错误的。 24.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然而 2019 年 1 月 7 日,美国特斯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预计 2019 年内投产。这说明 A. 中国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B. 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的首选地 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D. 美国汽车行业放弃本国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美国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不顾总统提出的“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依然按原 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 ,可知 C 项正确;由“美国特斯拉”是“全球最先进电动汽车制造 商”,可知 A 项错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流”可知 B 项错误;特斯拉在上 海开工建厂不是放弃美国市场,而是在中国投资生产,D 项错误。 【点睛】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20 分,26 题 20 分,27 题 1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 10%左 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 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 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 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 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 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 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 70 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50 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 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 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材料二“进出口货物按 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 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根据“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 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 口税率。”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 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 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 低于出口税率”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 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税率 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 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根据材料“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 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 超的局面、保护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角度概括。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1950 61 8785 2733 1955 285 10617 4527 1965 1223 11926 9102 1975 2390 10582 14134 1980 3712 10080 14800 ——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 年达到 4002 万吨,1986 年达 到 5205 万吨,至 2002 年达到 18224.89 万吨,钢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 年全行 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 年增长 39.30%,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 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 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 主要原因。 【答案】(1)趋势:中国:快速增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 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 苏联:稳步增长;70 年代中后期放缓; 原因: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经济滞涨影响。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停滞。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量大;科技水平提 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解析】 【详解】(1)依据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中国的钢产量快速增长,结合中国的经济建设可知, 新中国初期制定工业化路线,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表格数据来看,1975 年之前,美国 的钢铁产量逐步增加,之后却稍有下降,结合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可知,美国在战后实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到了 70 年代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石油危 机的影响,产生了滞涨状况,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依据表格中的数据来看,苏联钢产量逐步 增加,但在 70 年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依据苏联的改革可知,苏联也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 现钢产量稳步增长,但在 70 年代受整体经济颓势影响而放缓。 (2)依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 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量大;科技水平提高对钢铁产量提高有促 进作用;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 27.全球化使人类 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 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进入 21 世纪,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 化逐渐形成,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全球互动 只会越来越剧烈,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与民族来讲,文化全球化则可能成为强势国家推行其国家意志的一 个手段。……近两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的——整理自韩雅楠《论文化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等 据材料指出“逆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全球化趋势带来 的影响。 【答案】原因: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贫困、冲突、 分配不公、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国 家意志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解析】 【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可知,逆全球化潮流受到欧美政 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 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知,导致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 的弊端:贫困、冲突、分配不公、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 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从文化全球化利弊两个角度解答。根据材料“文化全球化是一 把双刃剑,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可知,文化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文 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根据材料“文化全球化则可能成为强势国 家推行其国家意志的一个手段”可知,文化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国家意志的手段;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到冲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