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馆陶县一中2019-2020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邯郸馆陶县一中2019-2020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36811

大小:52.3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 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 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 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 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 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 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 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 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 (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 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 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 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 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前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 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 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 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2. 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 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 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 墨家的每一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 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 上不大受好评。 B. 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C. 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 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前期”错误,由原文“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 运开始分化……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 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可知,是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 B 项,“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错误,由原文“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 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可知, 是“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C 项,“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错误,由原文“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 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 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可知,文中并未说墨家是“结党营私”。 D 项,答题区域在第七段,“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正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在第四段,但这只是墨家消亡的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在第六段与佛教的的对比“为 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 足……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 禅悦”。可见只有“禁欲”不是其消亡的最终原因,“不能享受心灵的满足”才是根本原因。 故选 C。【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A 项,“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强加因果, 原文第一段表述为“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 政治”; C 项,“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属无中生有。 D 项,“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错误,由原文“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 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可知,是“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并不 是没有。 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 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 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 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 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 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 引 21.5 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 销售额达 10 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 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 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 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 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 后”“00 后”的手中,变成 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 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 “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 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 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 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 21.5 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 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 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 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 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 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 2000 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 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 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 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 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 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 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 200 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 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 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C.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 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D.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 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 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 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C.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D. 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 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 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6.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D 6. 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 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 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 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最为准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错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二并没 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B 项,“网络直播优于传统表演形式”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材 料二只是说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但并不能就此断定“网络直播”就“优于传统 表演形式”。D 项,“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错误,从文中来看,田青委员反对的 是为迎合观众“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故选C 项。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针对上述材料 的分析,合理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本题中,A 项,“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错误。从文中来看,季羡林的故 事是以梵文绝学的凄凉景象,引出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要亲近普通民众的观点。B 项, “……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错误,文中说的是“传 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才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文中只是说有这种可能。E 项, “……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错误,材料三中的原句是“不 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文中说的是“迎合”,而迎合听众不一定就是指“网 络直播”这种形式。故选 CD 两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 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再分点进行概括。 比如,根据“材料一”中“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 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网络传播”等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即“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 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根据“材料一”中“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和材料二的事例总结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即“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根据“材料 一”中“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和“材料三” 中“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可归纳出答案第③ 点,即“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考生依据这些内容 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 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 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 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 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 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 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 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 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 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 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 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 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 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 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年 5 月版)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 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 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 9.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 的基本特征。 【答案】7. D 8. (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 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 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9. (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 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 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 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 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 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 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喜剧情调。故 D 错误。 【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 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 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 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 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 象特点。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 30 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 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 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 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 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 物身上吸取力量。手法从肖像、语言、对比来分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 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 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 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理 水》的基本特征扣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要点去答题。作品中让人们习见不惊的熟悉 事物以陌生的面目出现,使事物蕴含的滑稽丑陋性质基于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而变得尖锐、醒 目,消除习俗偏见涂抹在事物上的假相,给人们提供一个透视事物丑拙鄙陋本质的适当心理 距离和最佳角度。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 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 30 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 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划了文化山上的 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揉的怪诞世界。此外 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 演”“摩登”等现代新词,尧舜的天下不仅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幼稚园、 飞车等古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 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 这种奇诡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作家在 《故事新编》 中所追求的“故”事 “新”编的独 特艺术风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言文阅读。 一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 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 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三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论语》) 10. 下列各句加点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 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表白。 C. 子路问成人 成人:成年人。 D. 修己以安人 安人:使人安乐。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第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问题。 B. 第二章主要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 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C. 第三章里孔子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 在,即使这样做了,也难以使周围的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的D. 孔子在谈到人格完善问题时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 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见利思义”的主张,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13.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答案】10. C 11. C 12. C 13. (1)(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 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 C 项,“成人:成年人”错误,“成人”在这里是“人格完备的完人”。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是孔子 和弟子的一段对话,所以“曰”后面应该断开,排除 D 答案;后边“与朋友共”的结构应是“车 马和轻裘”,所以此处排除了 A 和 B 选项。 译文: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 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原文意思是“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并不是“即使这样 【做了……”应为“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周围的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此题的赋分点: (1)“老者”,年老 人;“安”,使之安心;“信”,使之信任;“怀”,使之得到关怀。 (2)“以”,连词“来”;“安”,使动用法,使百姓安乐;“病”,不足。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一、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 “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 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 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二、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 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 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 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三、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 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 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1】 的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2】。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1】陈维崧:清初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经历易代,浪游南北。【2】轩举:高昂飞 扬。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描写了苍鹰掠过山岭、平原、天空时的飒爽英姿。 B.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老有所为的兴奋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咏物诗词有时托物言志,有时借物讽世,这首词重在言志,兼带讽世。 D. 词有豪放、婉约之分,这首词慷慨沉郁,气势飞动,颇具苏、辛风采。 15.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请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 比较这首诗与陈维崧词的不同之处。 【答案】14. B 15. (1)陈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 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勇猛、矫健也可)的形象。用“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 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 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2)杜诗正面描写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 状态,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 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表现了作者老有所为的兴奋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本词借咏鹰表达了作者猛气 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和期待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 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要求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 三个方面,比较两首诗词的不同之处。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 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陈词是一首咏鹰诗。开篇“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三句描写深秋山 峻风急天高地阔的景象和肃杀凌厉气势,以粗犷的笔墨衬托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突出描写打猎者武艺高强、豪气风发的英雄形象,以此衬 托鹰的勇猛、矫健;“人间多少闲狐兔”以狐兔比喻世间邪恶小人,反衬雄鹰的豪气。全词 咏鹰,题目是“咏鹰”,却通篇不见一“鹰”字,词中没有细致地描绘鹰的形貌,却能使人感 到它的凶猛凌厉。 杜诗是一首题画诗。“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意思是,看那苍鹰挺着身子,似乎是想搜 寻狡兔;斜着眼珠,活像一只发愁的猴子。这两句诗对画作中的鹰作正面描写,“竦身”“侧 目”描写鹰的动作,“思狡兔”“似愁胡”描写鹰的心理。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 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 平庸的性情。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这句话的内涵是说, 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反对因违背义而得来的富贵,“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 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 发他。 (4)孔子认为学和思不可偏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学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能学习且善于思考,这样才能两全其美。【答案】 (1). 知之为知之 (2). 不知为不知 (3). 不义而富且贵 (4). 于我如浮云 (5). 不愤不启 (6). 不悱不发 (7). 学而不思则罔 (8).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1)“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提示,同时注意“知”的书写; (2)“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是提示,同时注意“义”的书写;(3)“不 去开导他,不去启发他”是提示,同时注意“启”“悱”的书写;(4)“光学而不动脑筋思 考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是提示,同时注意“罔”“殆”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 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 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 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 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实生活中,网络视听节目成为新型广播电视,它与传统广播电视的性质、使命、作用 _______,因此内容标准也必然一样。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的规模化、常态化显然不会 ________,这需要网络视听领域的平台、创作者、受众、研究者、评论者等提高自觉性和主 动性,在推动原创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化发展上________。相关部门应________进一步加强引 导。充分吸取传统文艺节目精品生产的经验和办法,在题材规划、剧本创作、作品生产、作 品评论等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在人才培训、资金扶持、评优奖励等方面采取更切合发展实际 的措施,为适应网络生产网络传播特性的视听节目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便捷高效的版权保 护与内容审核制度与办法。( )。网络视听节目是广泛影响社会思想的精神 产品,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当确保社会效益优先,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行业协 会应专注职能定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督促会员切实履行行业公约,不断提高行业自教 自律效能。协会还要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学者纠偏扶正,及时研判,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创作 生产传播趋势,及时为业界少走弯路建言献策。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播出平台的社会责任到底在哪里 B. 负起社会责任为播出平台的不二选择 C. 播出平台应进一步架起沟通桥梁 D. 播出平台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气呵成 迎刃而解 各司其职 度德量力 B. 一脉相承 迎刃而解 按部就班 审时度势 C.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按部就班 度德量力 D. 一脉相承 一蹴而就 各司其职 审时度势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协会还要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及时研判创作生产传播趋势,纠偏扶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为业界少走弯路建言献策。 B.协会还要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学者纠偏扶正,及时研判创作生产传播趋势;为业界少走弯路建 言献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C.协会还要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业界少走弯路建言献策;及时研判创 作生产传播趋势,纠偏扶正。 D. 协会还要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学者纠偏扶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业界少走弯路建言献策, 及时研判创作生产传播趋势。 【答案】17. D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此题据上文意思,应当围绕“播出平台”来谈,因此排除 A 和 B 项,通 过下文“确保社会效益优先”来看,属于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所以再排除 C 项。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 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 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脉 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之间有继承关系。句子意思是网 络视听节目和传统广播电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因而用“一脉相承”,排除 A 和 C 选项。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 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这句话的意思是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规模化、 常态化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成,因而用“一蹴而就”排除 B 选项。 各司其职:各自管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通过下文相关部门、播出平台、行业协会等来看,应当是这几家各自管好做好自己的事,因 而用“各司其职”。 审时度势:了解时势 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品德能否服人,估计 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句子意思是把握时势的特点,因而用“审时度势”。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本句话重点在内在的逻辑顺序,应注意语序的问题,根据内容,应当 先是研判,纠偏扶正,然后才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业界少走弯路建言献策。所以排除了 BCD 选项。 故选 A。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 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 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 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2020 年是农历庚子年——鼠年,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1)鼠为生肖首,_________________ 。 (2)花香鸟语家乡好,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春乃岁时先 (2). 雨顺风调鼠岁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对联的能力。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 的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 (1)“鼠为生肖首”的结构为主谓式,陈述主语“鼠”怎么样,宾语为复杂的主谓短语;从 意蕴来讲,强调在“生肖”里的位置是“首”,首是“第一”“先”的意思。所以,组织答案 在结构和意蕴上遵循这两个特点即可。 (2)“花香鸟语家乡好”的整体结构为四字短语“花香鸟语”加一个主谓式短语,陈述对象 名词“家乡”怎么样;从情感角度来讲,以歌咏赞美为基调。所以,答案在结构和情感基调 上遵循这两个特点即可。 【点睛】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 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 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① , 也有借鉴意义。“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强调了从养生到养志、 以理胜气的道德修养。 ② ,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 前可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 ③ ,走向道德修身 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答案】①而且对每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 ②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③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 【解析】 ①而且对每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 ②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③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 试题分析: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 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 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假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生活在今天”为话题写作。 要求:最多选两个人物;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明确,除诗歌外;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我想做孔子的学生 巍巍泰山脚下,滔滔黄河之滨,两千五百年前诞生了一位中华的伟人,世界十大文化名 人之首——我们的贤者孔子。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是当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重视教育、注重道德修养,政治上主张以 礼治国,以德服人,减少刑罚,这样百姓才能安定幸福;在这些丰富的思想里,我特别尊崇 他在教育方面的观点。孔子一生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所以突然有一天,我忽发奇想,孔 子,假如我是您的学生,那该多好! 清晨,我“自行束修以上”,就可以沐浴在您的杏坛里,聆听着您的教诲,“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再也不须担心课外辅导的巨资投入,真正如鱼得水,学习环境是和谐的,教 学方式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那该多好! 老师,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则举一反三,闻一知二,甚至闻一知十,学而思, 思而学,真真如沐春风啊,哪里还须堆积如山的应考练习,哪里还须家长和老师的千唠叨万 嘱咐,哪里还须埋头苦读到深夜。 我也愿意侍坐在您的身边,像您的三千弟子一样,听您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愿意看到您的哂之,愿意听到您的喟然 长叹,也神往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 归”的童话般的境界。您让阳光精灵般的洒在了我们的身上,让知识泉水般的在我们的心中 荡漾。哪里还能看到老师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们只须默念老师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当然,老师您也有过错,我也可以像子路那样给您摆脸色看,也会把您逼得当面赌咒,“予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您可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瞧着您那着急的样子,我们怎么能 不更喜欢您,更爱您呢!有了您,我们就再也看不到那些长着真理的面孔,每句话都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夫子老师,他们只配“天厌之!天厌之!” 老师啊,如果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可要一定跟着您,不管前方有多少风浪!即 使还有野人的嘲弄,即使还有暴民的包围,即使还会被饿扁肚子,我也寸步不离,因为只有 您才能使我的心灵飞翔,我不能再被禁锢在牢笼里,我要真正自由地飞翔! 所以假如孔子在今天我希望做他的学生,你怎么想的呢?【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本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 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 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 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 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审题: 本题材料中提到的话题中主要关注三方面的信息:一是设定了所写对象的范围,一共给了 7 个历史人物,最多选两个人物,所以学生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一到二个;二是必须把历 史人物放在今天来写,放在当下社会来塑造;三是话题是一种假设,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展开 丰富的想象,假设古人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是一个什么状况,这样就能多角度的联 系实际去安排他们的生活。这三点做到以后,然后我们再去探究这些人物的共性和不同。 共性是: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重要代表,总称“诸子百家”,形成的政治因 素是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 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 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点: 孔子:儒家创始人,重视教育,注重道德修养,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减少刑罚, 这样百姓才能安定幸福; 孟子:儒家重要代表,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儒家重要代表,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尊重自然,不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提倡清静无为, 以柔克刚,政治观念就是“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道家学派重要代表,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 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 “老庄思想”; 墨子:墨家创始人,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视人如己,爱人如己”,政治 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人性恶,必须有法度,用律法防制贼盗作恶,强调用法 治制度来约束臣下。 立意:1 从“孔子的育人之道”谈当今的教育 2 重操“儒家的治国之道” 3 也谈道家的“无为而治” 素材: 1 思想着这一“假设”,为我们了解孔子,理解孔子,学习孔子,多生发出一些角度,也是有 意义的事,便大胆做了假设。我知道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就像时光不能倒流一样;但历史是 需要总结的,就像时光需要把握一样。 2 孔子是时代的产物,但是我说不清楚到底是时代创造了孔子还是孔子创造了时代。孔子只有 在外忧内患,文化宽容的时代才能成为孔子,这是孔子的幸福。战争和苦难给了孔子智慧的 种子,繁荣和宽容给了孔子培育种子的沃土。孔子因文化而出名,因政治而成名。 3 毕竟历史不能倒流,也不能真实的假设,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生前贫困潦倒颠沛流离,基本上 是在思考问题,述而不作整理古籍中度过的,在孔子生前以及孔子去世后的近 500 年的时间, 当时的统治者统治阶级并没有认可孔子的思想,更多的是骑士与固定故意诋毁,然而,孔子 的思想学说和真理,品质与属性并没有因此而减损欣赏,学习传教信仰孔子的思想逐渐成为 后市的主流。 结构层次: 文章首先明确孔子身份地位,接下来重点指出教育人才方面,顺理成章的引出如果“我”是 他的学生应是一个什么状况,最后深化主题,歌颂孔子的良好的教育方法,指出当今教育的 弊端。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