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二中 2018 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
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生
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
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
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
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
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
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
过的日子。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
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何谓“美学”?美学这个
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但在中国,却将“感”
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
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
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
原生的美学智慧。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中
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
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
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中国人对生活
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
质”的全面教育。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
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大概
只有“乐教”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经验本身,都
是从生活出发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
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
从未中断。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精髓之“感”之
“觉”。找回中国自己的生活美学,恰恰是由于,我们要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
心”。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 生活立“美之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美生活”必然会替代“好生活”。
B. 生活的根基是生存,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C. 中国的美学,不仅仅是西方美学的“感性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
D. 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立论的基础,重点阐述中国生活美学的文化传统。
B. 文章运用对比突出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C. 文章在辩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中国生活美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D. 文章引用蔡元培对“六艺之教”的评述,证明中国人对生活美学与美育的追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中国生活美学传统曾经断裂,就难以传承中国原生美学智慧,也就没有生活美学的当
代建构。
B. 当今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生活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对生活美学
的呼唤。
C. 中国传统美育主张从生活出发,这是当下生活美学倡导的方向,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
的关键。
D. 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美学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巨大
贡献。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为【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美生活”和“好生活”是美好生活的两个维度,“必然会替代”不当。
B 项,“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曲解文意,结合原文“人们不仅
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追求“存在感”才是中国人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D 项,“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强加因果,
前后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根据原文信息“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
身的传统从未中断”,可知,中国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原因是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文中仅提及东西方美学差异,未对比论证“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 项,“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推断不当。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
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深圳是最早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2000 年就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形成了
较为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但深圳垃圾处理设施仍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垃圾
处理需求。纵观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是“标
配”。例如,美国制定多部法规,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在美国某些城市,
乱丢垃圾者不仅可能被处以罚款,还可能被判社区服务甚至入狱。法律先行,也是深圳强制
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然选择。
近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步入法治时代,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
《条例》改变当前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的模式,将垃圾费与垃圾产生量直接挂钩,逐步建
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条例》还充分吸收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先
进经验做法,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比如,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
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住宅区楼层撤桶制度以及设立“垃圾减量日”等等。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评论员《立法先行,护航“垃圾强制分类”》)
材料二:
二十多年来,“垃圾分类”一直在倡导,极少被践行,这是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真实困
境。如今,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
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立法强制”或将成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之关键。
超大城市先行先试,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则是因为超大城市本身面临着较繁重的垃
圾处理问题,“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倡
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竿见影的实招硬招。
二则,超大城市往往都自带流量与话题。在这些城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容易形成全民
关注与讨论,近期上海垃圾强制分类就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垃圾分类要求在源头上科学立法,既要听取民众的意见,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
同时做好法规实施的配套细则,如处罚、惩处措施等。还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普及,并为民众践行垃圾分类创造尽可能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夏熊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材料三: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 1900 年的《污物清扫法》到 2000 年的
《循环性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
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
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日本相关法律要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
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
序,从而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日本小学四五年级就专门开设了有关垃圾分类的课程,日
常生活中一些未按规定分类的垃圾会被拍照,在学校作为反面教材使用。
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全球领先。其垃圾循环利用率为 65%左右,包装行业可达到
80%。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中,有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
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 5 类
生活垃圾,德国循序渐进式的垃圾分类回收教育工作实施了近百年。从幼儿园起,德国小朋
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
垃圾分类知识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摘编自《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
4. 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得较早,但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通过、实施之前,
是以倡导鼓励为主,以刚性的法律约束为辅。
B. 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在“立法强制”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既有相对成熟、完备的法律支
撑体系,也有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
C. 超大城市亟须以“立法强制”来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是因为垃圾处理设施已难以满足垃圾
处理需求,而之前的“倡议分类”没有见到效果。
D. 日本政府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法制,建成了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
会”,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圳市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减量和分类,另一方面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督促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B. 超大城市更容易形成对垃圾分类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小城市缺少这方面的优势,因
而开展垃圾强制分类的时机还不成熟。
C. 最早推广垃圾分类的日、德等国家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教育孩
子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D. 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能全球领先,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德国垃圾分类教育卓有成效,
其专业处理再利用技术也比较先进。
6. 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面向全校征求建议。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建议。
【答案】4. B 5. B
6. (1)学习《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知法守法。
(2)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3)结合本校特色,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
(4)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加强宣传普及工作。
(5)建立奖惩制度,提供反面教材,树立正面典型。
(6)听取师生意见,征集垃圾分类的好点子。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垃圾分类的内容,
再浏览选项,并与材料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依据材料一“纵观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好 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
是‘标配’”及后面的举例可知,选项分析正确。
A 项,“以刚性的法律约束为辅”错误,依据材料一“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步入法治时代,
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可以推断,之前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所以法律约束不
是辅。
C 项,“而之前的倡议分类没有见到效果”于文无据,原文的意思是倡议分类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这种效果来得慢,且不明显;另外,因果关系表述得不恰当, 构成紧密因果关系的应该是
文中说的“超大城市本身面临着较繁重的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
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倡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竿见影的实招硬招”,选
项所说的“设施不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的D 项,“建成了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歪曲文意,根据材料三“日本政府认为……需
要……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可知这并未实现,仍是一种愿景。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
B 项,推断有误,“超大城市更容易形成对垃圾分类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超大城市先
行先试垃圾强制分类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并非其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不能推出中小城市缺
少这方面的优势,就会造成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无法启动,即使中小城市开展垃圾强制分类的
时机确实不成熟,也不是因为这个非必要的因素,更有可能是因为,它们还缺少像超大城市“垃
圾围城”而必须做出改变的紧迫性。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面向全校征求建
议。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建议”,然后浏览材料,圈出材料中有关垃圾分类的内容以及一些
地区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内容概括答案。
根据材料一“。纵观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是‘标
配’”“近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步入法治时代,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
类’”可知,应该学习有关法规,知法守法;
根据材料一“《条例》改变当前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的模式,将垃圾费与垃圾产生量直接
挂钩,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条例》还充分吸收了北京、
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比如,……”可知,应
该结合本校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制度;
根据材料二“还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普及,并为民众践行垃圾分类创造尽可
能便利的条件”可知,应该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加强宣传普及工作;
根据材料二“垃圾分类要求在源头上科学立法,既要听取民众的意见,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同时做好法规实施的配套细则,如处罚、惩处措施等”可知,应该听取师生意见,
征集垃圾分类的好点子;
根据材料三“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日本小学四五年级就专门开设了有关垃圾分类的
课程”“从幼儿园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
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培养学生垃
圾分类的意识”可知,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根据材料三“日常生活中一些未按规定分类的垃圾会被拍照,在学校作为反面教材使用”可
知,应该建立奖惩制度,提供反面教材,树立正面典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铃儿
老舍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
儿是聪 明可爱的。
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名,
惟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的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
响 的!”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
师生说闲 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不
记得!等我回 家问我娘去! ”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
拿了一 张画片给了他。“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
吗!”“就是他 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
“拿去吧!昨天咱们 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跟
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 不能讲和!”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娘
啊! 开门来!”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小铃儿紧紧的往屋里跑。“哟!你又跟人家拌嘴
啦?谁? 跟李鸿章?”“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
给他母亲看“这不 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你这孩子! 一点规矩都不懂啦!
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 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学手艺,我可不干!"他摇晃
着脑袋,向他母亲说。“别美啦!给 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在灯底下念书;他母亲替 人家作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
“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我
父亲爱 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你都忘了!你父亲常常眯坛眯坛的傻笑,搬起你的
小脚指头,放 在嘴边香香的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
实的爱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的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我父亲那一年就
死啦? 怎么死的?”“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
着?”
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 “你父亲不是打南
京 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呢!''小铃儿听完,蹦下炕去,拿小拳头向南北
画着,大 声的说:“不用忙!我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先打日本后打南京!”“你要怎样?快
给我倒碗水吧! 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倒完水该睡了,明天好
早起!”他母亲依旧做 她的活计,小铃儿躺在被窝里,把头钻出来钻进去,一直到二更多天
才睡熟。
“快跑,快跑,开枪!打!”小铃儿一拳打在他母亲的腿上。“哟,怎么啦!这孩子又
吃多啦!瞧!被子踹在一边去了,铃儿!快醒醒!盖好了再睡!”“娘啊!好痛快!他们败
啦!”小铃儿睁 了睁眼睛,又睡着了。第二天小铃儿起来的很早,一直的跑到学校,不去给
先生鞠躬,先找他的 学伴。凑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家蹲在体操场的椅角上。小铃儿说:“我
打算弄一个会,不要旁 人,只要咱们几个。每天早来晚走,咱们大家练身体,互相的打,打
疼了,也不准急,练这么几年, 管保能打日本去;我还多一层,打完日本再打南京。”“好!
好!就这么办!就举你作头目。”
正说的高兴,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去,蹲在那块干什么?”一眼看见
小铃 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小铃儿你怎么也蹲在那块?快上教室里去!”大家慢腾腾的溜开,
等先生进 屋去,又凑在一块商议他们的事。不到半个月,学校里竟自发生一件奇怪的事,——
永不招惹人 的小铃儿会有人给他告诉:“先生!小铃儿打我一拳!”“胡说!小铃儿哪会打
人?不要欺侮他老 实!”先生很决断的说,“叫小铃儿来!”小铃儿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
“先生!真是我打了他一 下,我试着玩来着,我不敢再 ”“去吧!没什么要紧!以后不准
这样,这么点事,值得告诉? 真是! ”先生说完,小铃儿同那委委屈屈的小孩子都走出来。
小铃儿皱着眉,同大家来到操场椅角说道:“说吧!今天干什么?”“今天可好啦!我
探明白 了 ! 一个小鬼子,每天骑着小自行车,从咱们学校北墙外边过,咱们想法子打他好不好?”张 纯说。
王凤起指着小铃儿的脸说。“干哪!听你们的!走 ”小铃儿红了脸,同着大众顺着墙根
溜出去,也没顾拿书包。
第二天早晨,校长显出极懊丧的神色,在礼堂外挂了一块白牌,上面写着:“德森张
纯……不 遵校规,纠众群殴……照章斥退……”
一九二二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了一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反应敏捷、号召力强,有朴素家国情怀的学生形象。
B. 小说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既写了小铃儿可贵的爱
国情感,从校长身上,也表现了国民的愚昧一面。
C. 文中小铃儿的母亲与小铃儿的观点格格不入,不许孩子读书,只让孩子学手艺,古板刻薄。
D.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异常生动,叙述及对话全部采用北京口语,体现出老舍娴熟 驾驭
语言的能力。
8. 文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请分析其形象特点。
9.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
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具有爱国情感•并以此教育学生。②尊重学生。懂得循循善诱。他明知
小铃儿父亲的死因.却问小铃儿。让 他回家问母亲.这样既达到了告诉他的目的,又激发了小
铃儿对日本人的仇恨。③关爱、甚至袒护小铃儿。
9. ①当先生问起小铃儿父亲的病和死时的模样,用神态描写表现小铃儿的伤心、焦急;②当先
生说起不要跟照片中的人李鸿章一样时.用反问句和夸张手法表现小铃儿的决绝态度;③当母
亲要求小铃儿跟舅舅学手艺时,用倒装句“学手艺,我可不干•写出了小铃儿跟母亲观点的完
全不同;④当听母亲说父亲是打南京阵亡的时候。用反复手法“把头钻岀来钻进去”写出了
小铃儿报仇心切。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的C 项,“古板刻薄”错。原文表述为,“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
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
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小铃儿的母亲话语中包含着对小铃儿的疼爱,作为母亲,希望
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长大尽孝符合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不能算作是古板刻薄。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
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
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
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
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找出文中写先生的段落或句子,然后再
仔细分析这些句子所写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文中总共四次提到先生,第一处“那一天师生
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写出先生
教学有方,懂得尊重学生;第二处“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
别跟李鸿章一样”,写出先生的爱情情怀;第三处“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
去,蹲在那块干什么’”,第四处“一眼看见小铃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去吧!没什么要紧!
以后不准这样,这么点事,值得告诉?真是”,第三处和第四处体现了先生对小铃儿的关爱之
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表达技巧以及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
要清楚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从文中举出运用三种不同手法的例子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
的特点。第一,要找出文中写小铃儿“一碰就响”的例子,可以说,小铃儿“一碰就响”的
特点,文中比比皆是。第二,要明确写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写人物形象
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有动作、语言、心理、细节、肖像等,侧
面描写主要是烘托、对比等。另外,还有欲扬先抑、修辞等手法。“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
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哭丧着脸”,运用神态描写的手法;“‘跟他一样?把脑袋
打掉了,也不能讲和’”,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同时,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效果;
“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学手艺,我可不干”,运用倒装句,
突出强调效果,也表现出小铃儿那种日本人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
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
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
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
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
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
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朘刻赏格,迨亦奏玠苛费,
帝以问涛。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
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
'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约己便民,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
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
以命卿。"六月,《实录》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
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
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
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
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
破秭归/将犯夔门
B.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
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C.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
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D.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
破秭归将/犯夔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
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C.宗社:宗庙和社稷。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宗社、
社稷都可代表国家。
D. 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如“ 铜壶滴漏”(亦
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勾涛关心民疾,减轻百姓负担。当时沿边防线长久驻扎军队,江、浙人民疲于军队的供给,
他于是进言实行屯田制,有效改善了民生。
B.勾涛善于明察,具有先见之明。他反对承相张凌派吕祉去代替刘世光,但张凌没有采纳,结
果吕祉令人大失所望,张浚为此惭愧后悔。
C. 勾涛忠直诚信,保得整帝信任。他受命重修《哲宗实录》,复修《徽宗实录》:他熟悉国事,
皇帝多次向他咨询,很多大臣由他推荐。
D. 勾涛不畏权责,坚持自我本色。他曾拒绝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后又推辞秦桧共同掌权的
意愿,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
(2)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勾涛曰:“吴玠在西蜀,即使他乱收费,哪里有办法查核呢?(2)崇宁、大观年间,
大臣误国,以至于造成现在的祸端,假使有隐瞒和避讳,如天下野史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句子翻译:建炎初年,任黔州通判。田祜恭驻扎在边境,勾
涛态度很恭敬,设宴犒劳田祜恭。田祐恭非常感动,驻守厉下。所以郡里能够不被侵犯。湖
州湘州的贼王辟攻下了秭归,将要侵犯夔门。“建炎初”意思是建炎初年,表时间的状语,
可以单独成句,“初”后断开,排除 AD;“田祜恭兵道境上”,“田祜恭”主语,“兵”名词
用作动词,驻扎,作谓语,“道境上”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说法错误,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 项,“有效改善了民生”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 提及民生有无改善。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纵”,即使;“宁”,怎么,哪里;“第”,只;
第二句得分点:“稔”,积聚,造成;“藉”,即使;“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
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
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考中崇宁二年进士。建炎初年,任黔州通判。田祜恭驻扎
【在边境,勾涛态度很恭敬,设宴犒劳田祜恭。田祐恭非常感动,驻守厉下。所以郡里能够不
被侵犯。湖州湘州的贼王辟攻下了秭归,将要侵犯夔门。夔州的兵力向来势单力薄,宣抚司
下达檄文让田佑恭防卫、抵御,勾涛率领黔地的士兵辅佐他,贼人大败而去。建炎七年,升
任右司郎官兼校正。当时沿边长久驻扎军队,江、浙两地运送粮饷很疲乏,荆、襄、淮、楚
等地有很多荒地,勾涛于是上言羊祜屯田的故事,朝廷把这件事下达给众位将领,于是边境
才商议施行屯田的制度。淮西都统制刘光世请求辞职,丞相张浚想要让吕祉接任他的职务,
勾涛说:“吕祉才疏学浅,一定会坏事,不如选择平素被推重佩服的将士来任命。”张浚没
有采纳他的建议,吕祉到任后,果然因为被看不起而失去人心,不久,郦琼反叛,吕祉死在
战乱中。张浚听说了这件事,在夜里召勾涛表示愧疚和歉意。当时帝出行到建康,想要马上
回到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上奏说都转运使李迨减少苛刻悬赏时规定的报酬数目,李迨也
上奏说吴玠征收苛捐杂税,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勾涛。勾涛曰:“吴玠在西蜀,即使他乱收
费,哪里有办法查核呢?只能把李迨调到其他地方罢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八年,任史
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皇帝下诏对他说:“昭慈圣献皇后病势危急,我流泪问她想要说
什么,皇后凄怆的对我说:‘我侍奉宣仁圣烈皇后,看到她能够任命贤能的人,约束自己方
便百姓,为国事而忧虑勤劳,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和母后相比。不幸的是奸邪的小人迷惑圣上,
史官蔡卞等人同流合污,捏造毁谤历史有损圣德,谁不咬牙切齿表示痛恨呢!我深切的顾念
遗训,不曾有一天忘记,现在就把这件事交给您了。”六月,《实录》完成。然后又修撰《徽
宗实录》,丞相赵鼎建议他应该用委婉的言辞来记载。勾涛曰:“崇宁、大观年间,大臣误国,
以至于造成现在的祸端,假使有隐瞒和避讳,如天下野史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七月,任职给
事中。秦桧曾经让人示意,想要和他一起共同执政,勾涛写信拒绝了他。秦桧委婉的弹劾他,
皇帝没有回复。不久,勾涛因为生病死去,年五十九。遗表上奏朝廷,皇帝非常震惊并哀悼。
勾涛仪表堂堂,形体伟岸,以忠诚坚贞自许。朝廷有大事要商议,皇帝一定倾心请教,反复
问答,大多时间很晚了才停止。管理边境的情况就好像在眼前一样,知名之士大多是他推荐
引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名卫叔卿: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曾乘云车降临汉宫见汉武帝。
因感武帝失礼,遂忽不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
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 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
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 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
联照应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 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很多相似,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里的“豺狼”都用了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15. 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
析。
【答案】14. D 15. 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
景,营造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
情景,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
写法: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
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思想情感:前十句表达出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
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手法分析有误,错在“都用了借代手法”这个地方,其实,本诗“流血涂野草,豺狼尽
冠缨”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是借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借代”。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前后部分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写法等能力。做这种题要结合诗句内容,
抓住核心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题干要求的比较对象:内容、写法、思想感情一一分析。内
容上:前十句诗主要是想象自己望见仙女明星,描写是仙资,邀请我同登云台峰,拜见仙人
卫叔卿的情景,这是虚写。后四句诗回到现实,现实却是异常残酷,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
描写百姓的苦难遭遇。写法上很明显前面十句是虚写,想象奇特曼妙,有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后四句写悲惨的现实,基调悲凉,从现实出发,又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思想感情:前十句主
要表现的是一种渴望超凡出世,升入仙境,渴望到达纯洁美好仙境的出世思想。后四句展现
残酷现实,是由安史叛军造成的,字里行间中表现出对叛国者的痛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
和对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的感情。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
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无形的诗,诗是无形的酒。古代的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白居易在《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与友人分别的凄凉气氛.
(2)袁宏道说:“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屈原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看不到出路
时发出痛苦的浩叹和无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统治阶级往往穷奢极欲追求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杜牧在
《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统治者如果不知以秦朝为戒,将要重蹈覆
辙。
【答案】 (1).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 别时茫茫江浸月。 (3). (2)忳郁邑余
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
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
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
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
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惨”“浸”“忳”“郁邑”“侘傺”“穷困”“鉴”等字
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________。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
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
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________
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
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
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
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________。《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________的感化功能。到王夫之又继
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容置疑 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 潜移默化
B. 不容置喙 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C. 不容置疑 耳濡目染 海晏河清 耳提面命
D. 不容置喙 耳闻目睹 海晏河清 潜移默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 像从清幽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
C. 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 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 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
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B. 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以陶
冶他们的心灵。
C.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
冶他们的心灵。
D. 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
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
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依据“美育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可知,句子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不容许怀疑,故填“不容置疑”,故排
除 BD;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依据“优美的作品”“它们的好影响”“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知,句子是说优美的作品
对人的好影响,显然是“耳濡目染”,故排除 BD;
“国泰民安”指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海晏河清”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
容天下太平。依据原文“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可
知,句子强调侧重“民风”,所以填“国泰民安”,故排除 CD;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提面命”意思是不
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依据原文“感化功能”可知,
句中强调产生“感化功能”,故不能用“耳提面命”,故排除 BC。
故选 A 项。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
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A 项,“呼吸……清幽境界”搭配不当,故排除 A;
C 项,括号前已经把青年所处的“优美作品营造的境界”比作“风和日暖的地带”,故选项中“优
美的作品”与前面不连贯,故排除 C;
D 项,“享受清幽境界”与后文的内容“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
于美的爱好”中的“来”不连贯,故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
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句中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美育教育”重复赘余,“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故“美育”后面不能再
加“教育”。二是语序不当,应先“重视”,然后才能“提倡”。A 项,“美育教育”重复赘余,故排除 A;
B 项,“重视”与“提倡”的语序不当,故排除 B;
D 项,“重视”与“提倡”语序不当,“美育教育”重复赘余,故排除 D。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
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
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
颜色、口感、味道等。①____,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
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
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外所提的“保质期”,
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
②____,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③____,国外的
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
【答案】 (1). 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 (2). 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 (3).
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①由前文“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可知,是在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
要从两方面考虑,讲了其中一方面,所以要填的句子应该是“另一方面”,由后文考虑以“其
卫生品质”为判断的依据,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
②由后文“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可知,食物还
能食用,由前文“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可知,只是食物不再具有最佳的食用
品质了,即“食用品质就变差了”,所以此空应该填“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
③由后文句子中的“国外”和“更”可知,此处是在比较“保质期”的说法,前文说了我国
的“保质期”和国外的“保质期”的标准,此处是一个总结比较,所以应该填的句子为“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
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
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
新趋势。2018 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7 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27.7%。兰
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
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
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給
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
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
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
将是怎样的场景!
【答案】中国西北出现变暖变湿趋势,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这一改
变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
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要搞清楚答题任务。
本题要求要求保留关键信息,本题宜采用分层归纳法。
第一层由材料“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
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 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7 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可知,中国西
北出现变暖变湿趋势。
第二层由材料“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
湿化的根本原因”可知,变暖变湿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
第三层由材料“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
那将是怎样的场景”可知,这一改变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把这三层意思组织到一起得出答案。【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
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
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
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
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
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
守望相助…… 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2)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
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珍爱生命,和谐共生
女士们,先生们:
2020 到来,我们辞旧迎新,内心充满美好的憧憬。然后谁都没有想到 2020 是以这样的方
式打开的……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来势汹汹,我们身处其中,新冠状病毒把几十亿人圈进钢筋水泥
的房子里。21 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已经是第三次肆虐人类世界了。2003 年 SARS
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和 2012 年 MERS 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曾经两次
突然降临人类世界,在中国和中东地区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伤痕。
面对灾害,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命,怎样正确看待人与自然?法国的文豪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英国哲学家恩格斯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
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
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这告诉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
首先要明白自己是自然的一员,我们的肆意破坏都会遭到毁灭性的报复,所以我们既要善待
生命,也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共生。
这次冠状病毒已夺去人类的生命上万人,这是新世纪血的教训,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珍视自己,敬畏一切生命。敬畏不是示弱,而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
命运,当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会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女士们,先生们。生命如此宝贵,除了感恩像钟南山、李兰娟、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
定宇这样的白衣天使外,面对肆虐的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宅在家,可能有许多不便,内
心有些难受。但我知道:宅家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不出门,这是需要定力的。宅在家,
不给社会和国家添乱,这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生命负责的表现!其实每
一个普通人发出的微光,才是战胜疫魔的火种。
女士们,先生们。面对疫情,我们应反思:怎样与自然的相处?怎样更好地珍爱我们的
生命?这次抗击新冠状疫魔的斗争,告诉我们:要掌握科学,只有科学预防、科学治理才能
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进而拥有和平、甜美的生活。要敬畏生命,有公德意识,正确地处理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肆意破坏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规则,否则都将遭到惩罚。要
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等等,是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基本
素养。请珍爱生命,和谐共生,这样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旅才会更加久远。
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
解读材料: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
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
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材料共分二段。第一段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展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们的奉献与担当,关键句是“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第二段是在面对灾难时的少数人的不和谐,有自私、有盲目、
有不理性、也有不懂科学等。由此,考生可以从主流导向中寻找一种精神,表达一种情怀,
也可以从少数人身上找到人性的弱点,从而反思和进步。
解读任务:
(1)发言稿。主题是“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重点分析“科学防疫”“道德素养”与“战
胜灾难”的关系;注意发言稿的场合是开学主题班会,面对的对象是复学的学生,写作时应
呼吁开展学习过程中科学安全防疫的重要性,语言要有感召力;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2)建议书。写作的对象是“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根据写作目的,可以具体到某一
个国家,可选的有美国、意大利、英国、伊朗等,也可以把所有“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
作为写作对象;重点表达珍爱生命、反思疫情、科学防疫、战胜疫情等主题;注意建议书的
落款。
参考立意:
1.热情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以爱和坚守的名义致敬祖国;
3.青年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勇敢担当;
4.疫情面前没有种族和国界,唯有携手共渡难关;
5.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各色人生;
6.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结构示例:范文《珍爱生命,和谐共生》是一篇建议稿,写作的对象是给世界疫情发展严重
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所以在格式上,称呼要顶格,以欧美
的习惯称呼“女士们,先生们”开头。第一自然段,讲了 2020 年的疫情肆虐给我们人类带来
的深重灾难,第二自然段开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先提出问题:面对这种席卷全球的国际公
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办?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作者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
系、万物和谐共生的角度进行探讨,警示人类:每次大的灾难都自然界是对人肆意破坏的惩
罚。疫情当前我们应该同舟共济,用科学解决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养成良好
的饮食、卫生、娱乐、锻炼等习惯,善待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样我们的
生命之旅才能走得更远。全文思想有深度,论点鲜明,层次清楚,很有感染力。
参考素材:
1.“2003 年,我还太小,17 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 后选择“逆行”,
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 95 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
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 后女孩、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
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 24 岁的佘沙是 2008 年汶川地震幸存
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
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2.连日来,从武汉到各地市的一些医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告急。这个时候疫情一线的
医务人员急需的不是资金,而是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对于这种情况,年轻人选择用自己笃
定而行之有效的方式参与战“疫”,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位在浙江的四川小伙,和朋友
出钱筹集 25 万只口罩,在阿里公益、菜鸟物流绿色通道下加急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机构。
小伙说:“经历过汶川地震,那年还小,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碰到疫情,只想做点力所能及
的事儿帮助医护人员。”除夕夜里,南京大学几名学生发起了 NJU(南京大学)自组援助湖
北团,在不到 24 小时之内,完成了两批物资捐助,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急需的护目镜等医疗
物资。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这是不少年轻人理性思考下做出的选择。
3.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过年总意味着成长,而这一次,我们收获的是关怀、责任、担
当、勇敢,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义无反顾。疫情阻隔了交通,却不能阻隔一颗颗怀
着大爱心向光明的心。隆冬总会结束,明媚春光在前!
4.很多人常常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很多人常常感慨岁月静好,可是我们知道“哪有什么岁月
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还记得,2008 年汶川地震时,救援士兵背影的坚毅;
还记得,2015 年天津爆炸事故时,消防战士背影的决然;还记得,2019 年四川大凉山火灾时,
消防战士背影的无畏……当灾难带着恐惧、无助向毫无防备的我们袭来时,无数的逆行者挺
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如今,面对武汉的
可怕疫情,我们始终坚信这场灾难很快会过去,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有无数防疫
一线医务工作者正在逆行武汉、奋战武汉,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奋斗着!
5.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是他们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抗击疫
情的钢铁长城,阻挡病毒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白衣战士,从九零后的姑娘到八十四岁的钟南
山院士,他们响应号召,奋勇直前,九死不悔,用生命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他们是火神
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是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者,他们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者……各行各
业的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英勇地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
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勇士们致敬!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6.危难时刻,我们并不孤独,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关心,他们
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语言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彼
此的心是相连的,彼此的爱是一样的,他们伸出了爱的双手帮助了我们,就像我们帮助过他
们那样,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是感人肺腑的,在爱的主题下,呵护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是我们共同的生命。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