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高三质量检测试卷
语 文
2020.04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好盆景,如读好文章,要反复揣摩,百般把玩,方能窥其______________,那韵味往往是愈琢磨,
愈无穷,愈咀嚼,愈有______________之感。文化部门要引领旅游者看精品盆景,咏古人诗词,读上好文
章,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____________。
A. 堂奥 爱不释手 品位 B. 玄奥 手不释卷 品味
C. 玄奥 爱不释手 品味 D. 堂奥 手不释卷 品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
堂奥:意思是堂的深处。玄奥:解释为玄秘深奥。此处主要讲“盆景”,选用“堂奥”。
爱不释手: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此处主要讲“韵
味”,选用“爱不释手”。
品味:大概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版味、
回味。但品味从字面上还有另外一个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释。品位:是指官阶,位次;权品质,质量,档
次。结合“独特的旅游文化”分析,选用“品位”。
故选 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和《攀登者》,都是香港导演执导,___________影片共同展现了小
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正能量和家国情怀。
①但都给观众营造出了一种命悬一线的紧张感
②而来之不易的“成功迫降”和“登顶珠峰”
③两部影片虽然不同
④也让观众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⑤也都是主旋律题材与商业类型片的结合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前面“都是”分析,⑤中“也都是”,是对前面内容“《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的进一步说明,⑤
应该为首句。
结合“虽然”“但”分析,③①应该在一起。
结合“来之不易的”“对‘英雄’的深刻的体会”等分析,②应该在④前面。
综合分析选项内容,A 项正确。
故选 A。
3.唐代诗人韦蟾在一次宴席上即兴集楚辞两句“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请座上嘉宾续诗。假
如你在现场,请选出能够与之接续的最佳诗句
A.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B.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C.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D. 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找
出衔接恰当的内容。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这是送行者的语气,自当由祖筵者来续之。
A 项,为写景,而且应该是新年时候的乐景。
B 项,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为写景。
C 项,为写景诗句。春来也欢喜,春去也喜欢,人生之种种,亦如春去秋来的四季轮回,一切接受,一切
随缘。
D 项,“武昌”“新柳”“杨花”,不仅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而且渲染气氛,使读者即景体味当筵者的
心情。这就使不尽之意,复见于言外。它好在景象优美,句意深婉。以杨柳写离情,诗中通例;而“杨花
扑面飞”,境界却独到,简直把景写活了。“新栽柳”尚飞花扑人,情意依依,座中故人又岂能无动于衷!
同时杨花乱飞也有春归之意。“(君)不见”、“无限”等字,对于加强唱叹之情,亦有点染之功。
故选 D。
4.对下面图表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 年上半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城乡 地区
城镇 农村 某省东部 某省 中部 某省西部
人均收人/元 30 754 9109 9827 673 4506
增长率/% 13.5 10.6 9.9 12.7 14.9
注:2019 年上半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544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 8%。
A. 图表显示该省居民人均收人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B. 图表显示该省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呈现正态分布。
C. 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
D. 该省城乡高收人群体收人增长率高于低收人群体收人增长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
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正态
分布曲线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理论上的正态分布曲线是一条中间高,两端逐渐下降且完全对称的
钟形曲线。结合“城乡”“地区”“2019 年上半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里的增长率分析,整体
保持平稳水平,没有呈现正态分布。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
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
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
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
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
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日:“公居伊周之位,一旦
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
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
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
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
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安南太守 行:代理
B. 芝屡有谠言嘉谋 谠:正直
C. 芝坐爽下狱 坐:因为
D. 乃以位让芝 让:责备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坟》《五典》传 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人朝觐见皇帝。
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悬车”代指七十岁。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 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8. 文章多处从侧面烘托鲁芝的才干,请简要分析。
【答案】5. D 6. C
7. (1)诸葛诞凭借寿春为根据地而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员作为先锋。诸葛诞之乱被平
定后,鲁芝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
(2)武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而且一向没有私宅,便命军士为他建造了五十间房屋。
8. 犯死罪获宣帝赦免并得到重用;羊祜愿意将车骑将军之位让给鲁芝。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
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
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 项,“让”,结合后面说的内容“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
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分析,句意为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应该为表示推让。
为
为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
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
(1)“以”,介词,凭借;“叛”,反叛;“以为”,作为,以(之)为;“平”,被平定;“迁”,升官;
“掌”,掌管。
(2)“以”,介词,因为;“清忠履正”,清廉忠诚行为端正;“素”,一向;“为”,动词,建造;“使军
兵为作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文本手法,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文章多处从侧面烘托鲁芝的才干,请简要分析”,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概
括。侧面烘托,是用另一种事物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然可以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
结合“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分析,犯
死罪获宣帝赦免并得到重用。
结合“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
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分析,羊祜愿意将车骑将军之位让给鲁芝。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
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
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
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
义。
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
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
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
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
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
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
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
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
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
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
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
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
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
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诸葛诞凭借
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武帝
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
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
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
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
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
皇上没有听取。(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并御
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①晁监:晁衡,日本人。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天宝十二年(753),
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若:如何。9.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是哪一句?比较其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的不同。
10. 前人评价此诗时说“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请概括“难”的具体内容。
【答案】9. 写景句:滑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不同:虚实不同,“鏊”句是虛景,“渭”句是
实景;特点不同,“鳌”句光怪陆离,“渭”句清新明朗。
10. 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解析】
【9 题详解】
本诗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写景内容、特点、
所用手法的异同和感情基调的差异。答题时不能脱离语境。
本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诗人是在送别友人时,虚写想象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
事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
渲染出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意境。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
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渭》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
翠嫩一新。清新明朗特点的春景给人美好感受。但是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
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故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
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考生据此容易准确作答。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理解题干中司空图的话是关键,然后回
归诗句,分析筛选能体现其特点的角度和方面,进而品析本诗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准确作答。
司空图的话“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说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本题要去考生
回答本诗都隐约写了哪些“难”,来突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心和挂念之情。
前四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
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诗句写出朋友所回
的日本遥不可及,极言朋友归家路途遥远,寄予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中间四句“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
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作者虚
写,想象海中神奇的大鳖和鱼,来突出朋友归家途中的艰险,表现了对朋友安危的担心。
最后四句“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
家住在那孤岛之中。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作者直抒胸臆,极言双方通信
之艰难,传达出浓浓的不舍之情。
的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4) ____________,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枚《阿房宫赋》)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____________。(《老子》)
(8)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论语·子张》)
【答案】 (1). 善假于物也 (2). 天街小雨润如酥 (3). 间关莺语花底滑 (4). 蜂房水涡 (5).
卷起千堆雪 (6). 一曲新词酒一杯 (7). 大辩若讷 (8). 切问而近思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酥”“滑”“蜂”“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
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
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
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
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
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
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
门!” 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
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
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
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
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
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
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
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
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
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
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
嚣”的恐怖气氛。
B. 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
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
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13.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14.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2. B 13. ①情节简洁,设置悬念,为下文开门的情节蓄势;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
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14.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因救人而自救,尽管是“谜”却
足够“美好”;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
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
出判断。
B 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分析错误,“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
并不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他们之所以能够调动起所有能量救助敲门人,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门外有
一个需要救助的弱者,面对肆虐的风沙,他们不能见死不救,正是这样的信念与意志,使得他们调动起所
有的力量去救助了送瓜人。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情节安排技巧及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在内容上可以刻画人物
性格,展现主旨;②在形式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
全文的情节围绕着“渴”来安排,最开始是科考队员受困受渴,他们希望有水可以送来,渴望被救,最后
因救助他人,得瓜解渴。“渴”这一中心就成为了小说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从人物形象来说,受渴受
困的科考队员在自身生命安全尚不被保障的时候,还去救助敲门人,体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科
考人员受困受渴,说明他们工作的地方环境艰苦,但他们在这里进行着了不起的科考工作,展现了他们不
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从文章主旨来说,正是科考人员口渴,需要水,而被救助的人刚好有一个
西瓜,科考人员因此得以解渴的巧合,揭示了文章主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
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
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入手分析。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送瓜人到底怎么来到这里,是一个未解之谜,虽然结构上不够完整,但它给本文的故事情节留
下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缺口,引发读者的想象。从文章主旨来看,这个“美好的谜”的美好在于虽然大家互
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但因为彼此帮助,就可以在这风沙肆虐之地,延续生命,突出了帮助他人就是帮
助自己的主旨。从读者的体验来看,惯有的思维模式会引领读者想到后文会揭秘送瓜人是如何到来的,但
结尾说因为语言不通,没有人听懂,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谜”,这就使得故事结尾出现了反转,既在意料
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戏剧张力。
【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
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
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
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
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
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
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
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
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
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
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
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
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
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
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
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
食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
(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
“没味儿”了。
B.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
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
计算的科学解题。
D. 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
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A. 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 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 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土味文化透露着生态农业的危机。
D. 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是关心口感问题,而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17. 为什么要“关心粮食和蔬菜”?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C
17. 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食品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政治问题;能从日益不安的食物消
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解析】
的【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
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
C 项,“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
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可知有限定的对象是谨小慎微者,他们的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
计算的科学解题。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错误,说法太绝对,文中第一段是“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
的食物打交道才行”,可知是“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不是“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 项,“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 道路上越走越远”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
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
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
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
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可知原文没有表达“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
起”会“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D 项,“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中“不只……更要……”关系错误,原文
最后一段“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
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可
知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
的结合“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
地生长”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结合“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
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分析,食品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
政治问题;
结合“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
业的整体性危机”分析,能从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
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
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
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
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
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
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和湿度 10%、30%、
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
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
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
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
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
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
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
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
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
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金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
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8.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
的外部环境。
B. 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时,纸张的寿
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
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
案例。
20. 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答案】18. A 19. C
20. 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档案材料用纸方面:为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
差,纸张严重酸化;时间方面:档案形成于 18 世纪,年代久远。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
提要求选出“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
A 项,“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张冠李戴,结合原文“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
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知“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是脱水,属于治理方面的技
术。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
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纸浆补书机修订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所说的“技术人员认为采
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
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可见去酸方案是氢氧化钙
溶液去酸法;纸浆补书机修订法主要是修补书页。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
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材料二
列举了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结合材料三所说的“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
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可以概括出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材料三中
“文件纸张为破布装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细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切性极差,几乎触即
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可以概括为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所用破布浆机制纸,柔
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结合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酸是纸
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可概括整合出“档案材料书写所用墨水方面,档案材料书写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加快
了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结合“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
一触即碎”分析,档案形成于 18 世纪,年代久远。综合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八、作文(7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直播平台与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来自乡镇农村的创作者。他们拿起
手机,记录着自己乡野生活的日常——复古式抓皮皮虾、田螺肉这样炒才好吃、唱着歌插着秧、农民的一
天、我和我家猪的日常……没有经典的构图、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刻意的台词,这些“土味”的视频利
用极低的成本制作成视频和图文后,通过各大平台转发,获得大众异乎寻常的欢迎。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表达对乡村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土味视频走红,契合“逃离”大城市的叙事狂欢
直播平台上各种“土味”直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同的乡村,一个个有山有水,有生机有活力,
有矛盾有问题,却天然去雕饰,鲜活不做作的乡村。
些“土味”的视频利用极低的成本制作成视频和图文后,通过各大算法平台分发,获得大众异乎寻常
的欢迎。
日常生活被镜头化,对乡村直播者来说,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中国的乡土生活,往往被认为是
平凡的、底层的、微不足道的,然而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被直播且拥有大量观众后,就会对直播者的心理产
生巨大影响。“我是一个表演者”“我是一个示范者”“我被观众需要”,这样心理上的暗示重新建构了直
播者的价值,更建构了生活的意义。
这样的例子在重庆云阳三名患脆骨症、自称“瓷娃娃”的姐妹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三姐妹用“梅香
尽寒去”的名字在快手上开直播,5 个月拥有 26 万多粉丝,每天 6 小时,不仅直播自己的生活日常,也推
销当地土特产。直播让她们的生活发生改变:从没上过一天学、只能白天黑夜躺在床上的残疾孩子,现在
能通过直播自力更生,还有粉丝登门看望,她们经历的变化岂是翻天覆地四个字能形容的。
土味直播面对的,是大量生活于城市的中青年观看者。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审美标准、价值体系和
生活节奏完全不一样的平行世界。这样的平行世界与现有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不管其间展现的是多么
平淡的细节,这个反差构成了对目前生活的文化醒示。我们惯有的“桃花源”的文化情结,使得时刻遭受
着经济与生存压力的城市人总在幻想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乡村所在可以向往,可以短暂停留,即使是精神上
的。可以说,“土味直播”正契合了“逃离”大城市的叙事狂欢。
这就是直播时代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逻辑,从乡村到城市概莫能外。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播在向扁平化发展,自娱自乐成为一种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土味,通过微博、快手、抖音等 APP,实现
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次隔空对话。
不管观看者的初衷是好奇还是怀旧,都是一次宝贵的乡村被发现、被重视的机会。透过土味直播的镜
头,乡村又一次被“看见”,这或许能为乡村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用不断更新的内容持续吸引观众,
将是乡村直播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以直播平台的各种“土味”直播为依托,
对当前农村生活情形进行了素描式的概括。直播平台上各种“土味”直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同的乡
村,一个个有山有水,有生机有活力,有矛盾有问题,却天然去雕饰,鲜活不做作的乡村。这一材料,充
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写作这一题目,可以运用发展的眼光,结合科技发展,网络
普及,憧憬新农村的气象,表达对乡村的热爱。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乡村生活,观念转变。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日常生活被镜头化,对乡村直播者来说,被赋予了一
种特殊的意义,表现出乡村生活方式的转变。②心理需要,重建价值。中国的乡土生活,本来是平凡的、
底层的、微不足道的,然而通过互联网手段被直播后,就会对直播者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我是一个表
演者…‘我是一个示范者…‘我被观众需要”,这样心理上的暗示重新建构了直播者的价值。③桃源梦想,
得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巾的“桃花源”的文化情结,使得时刻遭受着经济与生存压力的城市人总在憧憬
美好的乡村生活,暂时享受精神上的寄托。“土味直播”正契合了“逃离”大城市的叙事狂欢。
【材料链接】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迎合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粉丝经济的发展,更伴随着直播平
台的繁荣。但繁荣的背后,直播内容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也倒逼整个个行业在逐渐地自我洗牌。随着直
播的火热,生活在农村的“网红农民”逐渐走进直播视野,通过真实直播乡村生活状态,不加任何修饰,
这些带有“泥土味”的直播、视频通过各大直播平台迅速走红网络,吸引了无数网民的关注和青睐。这些
被认为是平凡、底层的乡土生活,也给我们展现了乡土生活的真实一面,给城市生活的人民以精神上的慰
藉。
乡村生活真实状态的直播,没有各种艺术修饰,没有任何的掩饰,有的只是农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客观全
面呈现。早餐的煎饼摊、田间的农活忙碌、晚间渔家的鱼苗喂养…等等,这些虽看着拍摄技术拙劣,但正
是这样的真实和鲜活给以现代都市人以视觉冲击,与自己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对田园生活向往构成了巨大反
差。正是这种反差,让每一位城市生活的青年看到了自己所不了解的平行于城市的农村生活,直播期间展
现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处事方法和工作状态均与城市不同。带着对农村向往的儿时记忆和面临生活与
精神双重压力下的城市青年观看者得到短暂的精神慰藉和生活逃离。
这种直播的出现,带着泥土气息,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在借
助互联网+的东风改变生活的同时,直播也赋予了农村百姓生活的自我宣传渠道,无论这种直播盛行的原因基于何,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乡村也要更好的利用这样难得的宝贵机会,去展示自己,让
乡村文化、乡村朴实生活被大家所熟知、珍惜和重视,借以振兴乡村,打造城市之外的桃源。
【结构】此题时评色彩较强,因此行文时可以通过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如这种视频契合城市人的需求,
然后为其定性“这重新直播者的价值,更建构了生活的意义”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如符合城市人的
心理需求,和现代的技术对接,显示里乡土文化的价值。然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
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
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
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
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
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
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
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
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
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
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附加题
一、(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
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
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
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故阅书不甚见重于世,而此书则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焉。
(节选自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苕溪渔隐丛话》)
22.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23. 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是___。
24. 概括《苕溪渔隐丛话》“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的原因。
【答案】22. 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
23. 《阅微草堂笔记》
24. 选文去取谨严;编排体例明晰;多附辨证之语。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语句主要讲“阅书分类编辑”,“此”指前面的“立门目”,前面需要断开;“琐闻轶句”为“或附录之,
或类聚之”的主语,前面需要断开;“或附录之”“或类聚之”是并列结构,应该断开;“体例”作为“明
晰”的主语,不应该断开。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为《阅微笔记》,是清朝纪晓岚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之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
而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搜罗了各种狐仙鬼怪的乡野怪谈,或是亲身遇到,或是有所听
闻。这些故事多数围绕着劝善惩恶、因果报应等思想展开,覆盖范围遍及全中国,甚至乌龙木齐、滇黔等
地。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
题干要求“概括《苕溪渔隐丛话》‘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的原因”,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分
析概括。结合“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
晰”“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这书继阮阅《诗话总龟》后创作,前面有自己作的序,称阅读所记载的都不记录。两个书相辅而行,
北宋之前的诗话大致齐备了。然而读书多录杂事,很接近小说。这就是论文考义的居多,去取较为谨慎。阅读书籍分类编辑,多立门目,这是按照作者时代先后,能成为家的列名称。那些琐碎的见闻和一些语句,
有的就附录,有的就按照类别聚合,体例也较为清晰。看书只有采集旧文章,无法考证。这些大多附辨证
的话,尤其值得参照考订。所以阅书不太被世人看重,但是此书被多家援引考证,很多从这里取证的。
二、名薯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惜春是荣国府贾珍的妹妹,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B. 《家》中觉慧热心地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而觉民白天忙着功课,晚上则
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C. 《兔和猫》通过三太太的“深恨黑猫”和“我”的“不能不反抗他”的思想,喻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
便最弱小的民族,也总是有觉悟者起来造反的。
D. 《老人与海》中夜里大群鲨鱼又来纠缠时,圣地亚哥在没有锐利武器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拼搏,他的大鱼
虽然被吃光了,但鲨鱼也被他打得不是死亡便是负伤逃窜。
E. 欧也妮最后和公证人的侄儿特·蓬丰喜结良缘,相亲相爱,她最终“在这数不尽的善行义举的伴随下走
向天国”。
【答案】AE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
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
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A 项,“荣国府”错误。应该是“宁国府”。
E 项,“相亲相爱”错误。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侄儿德•蓬丰,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并要求他帮她用
四百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名誉的生活。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
并“在着数不尽的善行义举的伴随下走向天国”。
故选 AE。
26.简答题。
(1)“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
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句中的年轻人是谁?他用唱山歌求爱的方式被称为什么?白塔
重新修好有何寓意?
(2)“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
之相关的情节,并分析该情节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性。【答案】(1)傩送;走马路;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
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2)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囚不得不离开刘备,临行前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表现出刘备的求贤若渴及徐庶
的识人荐才。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
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1)“走车路”(请人提媒说亲)和“走马路”(唱歌求爱)。这个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
终。“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
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
成为永恒。白百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度重造湘西未来的渴知望。
(2)该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曹仁损失两将,星夜渡河,
来伐新野。单福早有准备,布阵对敌。曹仁布下“八门金锁阵”,自以为无人能破,哪知单福了如指掌,曹
仁大败。曹仁夜袭军寨,又未成功。刘备大获全胜,喜收义子。曹操听说曹仁述说,为刘备出谋划策之人
名叫单福。又听程昱介绍,单福本名徐庶,才智出众,曹操想要召来徐庶,遂使用奸诈手段。命人来接徐
庶母亲,本欲以此骗来徐庶。但徐母是大义之人,曹操只能假托徐母之言。徐庶看信,泪如雨下,述说身
世,句句真情。为救老母,徐庶决定去见曹操。刘备仁德,程程相送,刘备立于林畔,因树木阻隔,尽伐
此林,目送徐庶。如此恩情,感动元直。为报知遇之恩,徐庶推荐孔明,“卧龙先生”终被引出。徐庶荐
了孔明,又害怕孔明不肯出山辅助刘备,亲自去见孔明,才去许昌。熟悉本章节内容就不难概括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写作。1920 年胡适将其发表的
白话诗结集出版,取名为《尝试集》,对于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批评者有之,贬低
者更有之。有位北大毕业生到外地任教,登上讲台一句话没说,拿起粉笔随手就在黑板上写了胡适那首《两
只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
太孤单。”然后对台下的学生说:“这也叫诗!”后来《尝试集》多次再版,胡适将自己删过的本子又送给
任叔永、陈衡哲、周树人和俞平伯,请他们再次增删。最后的定稿基本上冲出了“文言窠臼”,创造了白话
诗的现代化语言形式。《尝试集》影响了一代诗人的成长,在胡适等人的熏陶、激励下,文学界涌现出郭沫
若、冰心等许多新诗作者,胡适看到这些青年诗人大胆、新鲜的创作,看到新诗在这块古老的土地扎根发
芽,非常兴奋,他在《尝试集》第四版自序中幽默地写道:“我现在回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个缠过脚后
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我现在看这些少年诗人的新诗,也很像那缠过脚的妇人,眼看着一班天足的女孩子们跳上跳下,
心里好不妒羡!”陆游曾有诗云“尝试成功自古无。”胡适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自古成功在尝试。在一切都混
沌迷蒙的新文学初期,胡适称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节选自《胡适:百年新诗第一人》,有删改)
27. 文中举北大毕业生的例子,用意何在?
28. 请简要概括文中画线的“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内涵。
29. 根据文意,谈谈胡适《尝试集》的意义。
【答案】27. 表明胡适新诗在当时影响之大;佐证新诗在当时遭到部分人贬损;突出胡适倡导文学改良的压
力之大。
28. 传统文言窠臼的痕迹。
29. 创造了白话诗的现代化语言形式;影响了郭沫若、冰心等一代诗人的成长;开创了中国文学、文化的新
纪元。
【解析】
【2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举北大
毕业生的例子,用意何在”,需要立足对应材料内容,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尝试集》影响了一代
诗人的成长,在胡适等人的熏陶、激励下,文学界涌现出郭沫若、冰心等许多新诗作者”分析,表明胡适
新诗在当时影响之大。
结合“对于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批评者有之,贬低者更有之”分析,佐证新诗在
当时遭到部分人贬损;
结合“我现在回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
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我现在看这些少年诗人的新诗,也很像那缠
过脚的妇人,眼看着一班天足的女孩子们跳上跳下,心里好不妒羡”“胡适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自古成功在
尝试。在一切都混沌迷蒙的新文学初期,胡适称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分析,突出胡适倡导文学改良的
压力之大。
【2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
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
则。
结合“最后的定稿基本上冲出了‘文言窠臼’,创造了白话诗的现代化语言形式”分析,主要指传统文言窠臼的痕迹。
【2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结合“最后的定稿基本上冲出了‘文言窠臼’,创造了白话诗的现代化语言形式”分析,创造了白话诗的现
代化语言形式;
结合“《尝试集》影响了一代诗人的成长,在胡适等人的熏陶、激励下,文学界涌现出郭沫若、冰心等许
多新诗作者”分析,影响了郭沫若、冰心等一代诗人的成长;
结合“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写作。1920 年胡适将其发表
的白话诗结集出版,取名为《尝试集》,对于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分析,开创了中
国文学、文化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