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湘赣皖·长郡十五校高三联考 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多的是碳元素,因此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B. 细胞中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C.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因此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D.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过程中,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
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
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时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解】A、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A 错误;
B、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并不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B 错误;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能控制物质进出,所以并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C 错误;
D、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过程中,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衰老、死亡的基础
B.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受到原癌基因的调控
C. 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倍增
D.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为无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
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详解】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 错误;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 正确;
C、DNA 复制导致 DNA 数目倍增,而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
D、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均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D 错误。
故选 B。
3.同一株高等植物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在功能上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 原因不包括( )
A. 细胞器种类 B. 蛋百质种类 C. RNA 种类 D. 核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
【详解】机体通过细胞分化产生功能不同的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A、B、C 正确,D 错误。
故选 D。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腔上皮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适合做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
B. 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或黑藻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C.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需水浴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采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为材料,实验原理为: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于原生质层;②半透明两侧的浓度差。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通过观察液泡的颜色深浅和体积变化来反
映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叶肉细胞液泡透明,由于含有叶绿体,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不适合做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A 错误;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中央大液泡,黑藻叶肉细胞也具有中央大液泡,且原生质层中有叶绿体,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明显,B 正确;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 CO2 的产生情况,C 错误;
D、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D 错误。
的故选 B。
5.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嘌呤总数不等于嘧啶总数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 遗传物质
D.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 DNA 能准确复制的原因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因此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受精作用
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其中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
【详解】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A 错误;
B、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 DNA 分子,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B 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
D、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 正确。
故选 D。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B.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C. 2,4-D 是植物体产生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D. 乙烯利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
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
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详解】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 正确;
B、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 错误;
的C、2,4-D 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C 错误;
D、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抑制果实生长,D 错误。
故选 A。
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B. 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该种群呈集群分布
C. 种群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生物,常采用目测估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种群密度
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详解】A、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K 值上下波动,A 错误;
B、雪松的种子落在母株附近,种群的空间特征呈集群分布,B 正确;
C、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错误;
D、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D 错误。
故选 B。
8.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 萤火虫通过发光来识别同伴
B. 植物通过开花吸引蜜蜂来采蜜
C. 含羞草在声音刺激下,小叶合拢,叶柄下垂
D. 豪猪遭遇敌害时,将其体刺竖直,赶跑敌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
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将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
的应用具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A、B、C 都属于物理信息;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D 正确。
故选 D。
9.2018 年 8 月,我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对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为 1 条
染色体,这 1 条染色体就可以执行 16 条染色体的功能。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后,细胞
依然能够存活,并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征。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酿酒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少部分转化为热能
B. 人工合成的这条染色体含有酿酒酵母完成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C. 上述过程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 上述事实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
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等)。
【详解】A、酿酒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还存留在酒精中,只有少部分转
化为热能和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A 正确;
B、将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酵母细胞后,细胞依然能够存活,并表现出相应的生
命特征,说明这条染色体含有酿酒酵母完成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基因,B 正确;
C、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C 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 错误。
故选 D。
10.Na+/K+泵是只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能利用水解 ATP 释
放的能量进行 Na+和 K+的转运,从而使细胞内维持动态的高 K+低 Na+环境,这是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的
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a+/K+泵同时具备催化和物质运输功能
B. Na+/K+泵运输 Na+、K+的过程为主动运输
C. Na+/K+泵的直接作用结果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 Na+/K+泵运输 Na+和 K+的速率
【答案】C
【解析】【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
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会兴奋,达到阈刺激,
会引起膜去极化,Na+内流,膜内正电荷越来越多,导致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反极化状态,这样的一种电位
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后,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得膜内外重新恢复为
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复极化,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Na+/K+泵能同时起到酶和载体蛋白的作用,A 正确;
B、Na+/K+泵运输 Na+和 K+需要消耗 ATP,该过程为主动运输,B 正确;
C、Na+/K+泵的作用是将 K+泵入细胞,将 Na+泵出细胞,从而维持细胞内高 K+低 Na+环境,而动作电位产
生的直接原因是 Na+内流,C 错误;
D、Na+/K+泵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所以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破坏其结构而降低 Na+/K+泵运输 Na+和 K+的
速率,D 正确。
故选 C。
11.细胞色素 C 在呼吸作用中作为电子传递体,作用不可或缺,其分子结构相对保守。已对 100 多个物种的
细胞色素 C 完成测序,结果发现:不变氨基酸部位有 30 多个,其余氨基酸部位可变。下表是不同生物的细
胞色素 C 差异氨基酸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黑猩猩 绵羊 响尾蛇 花椰菜 啤酒酵母
人 0 10 14 44 44
黑猩猩 10 14 44 44
绵羊 20 46 44
响尾蛇 45 47
花椰菜 47
A. 细胞色素 C 的功能由可变氨基酸部位决定
B. 细胞色素 C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的细胞中
C. 编码细胞色素 C 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D. 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来判断亲缘关系
【答案】A【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一个中央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和一个 R 基
团。不同的氨基酸的 R 基团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
的蛋白质大分子。
【详解】A、不同生物中的细胞色素 C 功能相同,均作为电子传递体,可推知细胞色素 C 的功能是由不变
氨基酸部位决定的,A 错误;
B、细胞色素 C 在呼吸作用中作为电子传递体,作用不可或缺,B 正确;
C、色素 C 与呼吸有关,编码细胞色素 C 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呼吸作用受到抑制,C 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物种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 氨基酸序列越接近,D 正确。
故选 A。
12.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
的作用,有的能阻止 tRNA 和 mRNA 结合,有的能使 RNA 聚合酶失去活性,这些事实中抗生素分别会阻断
图中的哪个过程( )
A. ③③② B. ③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已基本搞清,克里克将其概括为“中心法则”,其要点是:遗传信息由
DNA 传递到 RNA,然后由 RNA 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体现者。逆转录病毒以 RNA
为模板,反向的合成单链 DNA,逆转录现象发现后,中心法则得到修改,认识到遗传信息从 DNA 到 RNA
的传递,在一定场合下还有相反的过程。
【详解】核糖体是翻译(③)发生的场所,翻译时 tRNA 和 mRNA 结合(③),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
中 RNA 的合成(②)。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总结和归纳。
13.水稻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其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然状
态下将纯种的巨胚稻和纯种的正常胚稻间行种植,正常胚稻穗上所结种子均为正常胚,收集这些种子并种
植,获得 F1 植株。关于这对相对性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正常胚对巨胚为显性性状 B. 纯种巨胚稻穗上所结种子均为正常胚种子
C. F1 植株中存在 2 种基因型 D. F1 植株产生 2 种花粉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
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详解】A、在自然状态下将纯种的巨胚水稻和纯种的正常胚水稻间行种植,既有自交也有植株间的杂交,
正常胚水稻穗上所结种子均为正常胚的种子,说明正常胚对巨胚为显性性状,A 正确;
B、假设亲代基因型分别为 AA 、aa,巨胚水稻穗上所结种子既有正常胚(Aa)也有巨胚(aa),B 错误;
C、F1 基因型为 AA 或 Aa,C 正确;
D、F1 植株产生 2 种花粉(A、a)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要熟悉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14.克格伦岛是一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科学家对岛上一种昆虫的翅型进行调查,发现它们主要有翅特别发
达和无翅两种类型,而基因型为 Aa 的具有一般飞行能力的昆虫则逐渐被淘汰。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昆虫后代中能出现不同的翅型是通过基因重组实现的
B. 该现象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观点相矛盾
C. 昆虫种群基因型频率逐渐变化,说明该种群在逐渐进化
D. 海岛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昆虫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A、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等使昆虫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现
象,因而出现了三种翅型,A 错误;
B、由于这个海岛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却不够发达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
的机会较少,所以被保留下来的会呈现两个极端:一类翅膀退化,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另
一类是翅膀异常发达,飞行能力很强,也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所以这样的两类昆虫,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错误;
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改变,C 错误;
D、海岛条件保持稳定时,突变和基因重组总会发生,该环境的选择作用仍然存在,昆虫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变化,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影响进化的因素的理解,要求对重要概念进行理解和识记。
15.下图为正常人体局部代谢简图,其中 A、B、C 表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物质 A 会转化为物质 B。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存 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O2 等物质
B. 血浆中物质 C 的含量低于组织液中物质 C 的含量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液构成
D. 物质 B 进入血浆后和 HCO3-等发生反应,血浆 pH 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
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
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A 错误;
B、物质 C 为 O2,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 错误;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浆构成,C 错误;
D、物质 B 为乳酸,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HCO3-、HPO42-等,可以与之反应维持 pH 稳定,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以及对物质出入方式的掌握。
1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状腺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在① 切除甲状腺
实验组
②
切除甲状腺十注射甲状
腺激素
③ 不做任何处理
对照组
④
只进行相关手术不切除
甲状腺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A. 实验组②中甲状腺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补充,不能通过饲喂补充
B. 该实验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比用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指标更明显
C. 若①组停止发育,③④组正常发育,则直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D. 该实验能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产热增多,促进生长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
【详解】A、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饲喂,A 错误;
B、蝌蚪为变态发育,从蝌蚪发育为青蛙,现象更加明显,B 正确;
C、①③④组对照,直接说明的是甲状腺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①②③④组共同分析才能说明甲状腺激
素的作用,C 错误;
D、该实验现象只能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无法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能力。
17.在机体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此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
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在核糖体内合成,并转移至突触小泡内储存
B.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主要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
C. 神经递质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D.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也以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
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
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绝大多数的神经递质为非蛋白类物质,所以其合成与核糖体无关,A 错误;
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主要需线粒体供能,B 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神经递质持续与对应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
的持续兴奋或抑制,C 错误;
D、神经递质在回收过程中有专门的通道蛋白运送,所以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神经冲动的传递相关知识,重点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识记。
18.番茄是一种雌雄同花的植物。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利用番茄进行实验,实验处
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甲组 阻止番茄受粉 果实过早脱落
乙组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
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
子房正常发育A. 甲、乙组均需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套袋
B. 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会疏花疏果,涂抹时浓度需适宜
C. 乙组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油菜传粉受到影响时,可施用生长素防止减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
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而且生长素的作用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植物的
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有不一样的反应。
【详解】A、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套袋防止番茄受粉,使番茄不能形成种子,甲和乙均需要去雄和套袋,A
正确;
B、低浓度的生长素会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的生长素会疏花疏果,该实验中生长素浓度需适宜,B 正确;
C、无子番茄的获得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 正确;
D、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油菜种子,不经过受粉施用生长素不能防止油菜减产,D 错误。
故选 D。
19.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下表是某高校络中心旁的草地植物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
名
总株
数(株)
相对多
度(%)
种
名
总
株
数
(株)
相对
多度
(%)
种名
总
株
数
(株)
相对
多度
(%)
两
耳
草
1207 17. 73
假
俭
草
371 5.45
白花
蟛蜞
菊
24 0.35
红
花
1552 22.79
狗
牙
185 2.72
水蜈
蚣.
42 0.62酡
浆
草
根
地
毯
草
763 11. 21
天
胡
荽
110 1.62
车前
草
4 0.06
马
唐
1134
.
16. 66
崩
大
碗
68 0.99
蔓花
生
14 0.21
三
点
金
892 13.10
纤
毛
鸭
嘴
草
72 1.06
空心
莲子
草
6 0.09
雾
水
葛
248 3.64
狗
肝
菜
51 0.75
其他
物种
65 0.95
注:相对多度是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植物总体个数的百分率。
A. 植物相对多度越大,其种群密度越大 B. 该草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红花醉浆草和两耳草存在竞争关系 D. 如果不除草,该群落的丰富度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群落是指
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
一样的,因此必须计算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各个物种的相对数量。
【详解】A、由表数据可知,植物相对多度越大,其种群密度(总株数)越大,A 正确;
B、自然群落在空间结构上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正确;C、红花酢浆草和两耳草存在空间和资源的竞争,C 正确;
D、如果不除草,该群落会发生演替,其丰富度也随之改变,D 错误。
故选 D。
20.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鸡→猪”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B. 沼渣、塘泥可以为水稻、大豆提供物质和能量
C. 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
D.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
物)。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
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
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详解】A、猪并未捕食鸡,“水稻→鸡→猪”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 错误;
B、沼渣、塘泥作为肥料还田,水稻、大豆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时产生的无机盐及 CO2,并未直接从沼渣、
塘泥中获取能量,B 错误;
C、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的同化量,属于鸡的上一营养级水稻和大豆的同化量,C 正确;
D、在生态农业中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故选 C。
21.微管是由两种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的微管蛋白构成的纤维结构。在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例如纺锤体
是由微管构成的。微管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永久性的,组装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一种是暂时性的,可通
过“组装~去组装”这样的动态状态进行延伸或缩短,这种动态特性保证了微管能参与细胞分裂、物质运
输等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两种微管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存在较高的相似度
C. 若某药物使微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则该药物能促进细胞分裂
D. 秋水仙素可能阻断了微管蛋白组装过程,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
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微管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
基,A 正确;
B、由于两种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其相似,根据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可推测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
B 正确;
C、某药物能使微管蛋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能处于“组装~去组装”的动态状态,因此会抑制细胞的分裂,
C 错误;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由微管形成,则秋水仙素可能阻断微管蛋白的组装从而抑制细
胞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
故选 C。
22.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会去掉几个氨基酸或小肽而成为有活性的酶,由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是
不可逆的过程。下图是某种酶原在消化道内的激活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活酶原形成有活性的酶需要水分子参与
B. 酶原的合成过程涉及到碱基 A 与 U 配对C. 上述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内质网、高尔基体
D. 上述过程会导致酶原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 RNA,称为核酶。基因表达是
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
翻译。
【详解】A、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酶原激活需要断裂肽键,因此有水分子的参与,A 正确;
B、酶原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此过程中有碱基 A 和 U 的配对,B 正确;
C、该酶原的激活发生在消化道内,C 错误;
D、在激活过程中,酶原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 正确。
故选 C。
23.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能量转化过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
C、D 表示不同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③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内能进行②、④过程
C. 通过①过程将物质 A 中的能量转移至物质 B 中
D. 为植物提供 18O 标记的 O2,最先在物质 C 中出现 18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
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
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为光反应,①为暗反应,②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三
阶段。物质 A、B、C、D 分别为 CO2、有机物、H2O、O2,所以选项 A、B、D 正确;通过暗反应将 ATP、
NADPH 中的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C 错误。
故选 C。
24.短跑运动员进行 100 米冲刺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呼吸加深,其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有体液调节的参与
B. 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膈肌、肋间外肌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
C. 该过程参与的信息分子有 H+、神经递质等
D. 运动后呼吸逐渐恢复平稳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
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
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结构
称为突触。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
调节方式。
【详解】A、CO2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A 正确;
B、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膈肌、肋间外肌,B 错误;
C、该过程中 H+、神经递质均为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C 正确;
D、该调节过程的结果是肺通气量增加,体内 CO2 含量降低,该结果又会使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减弱,呼吸逐渐恢复平稳,这是负反馈调节过程,D 正确。
故选 B。
25.在生活中,高血糖一般见于糖尿病患者。下表为健康状况不同的五种人群分别在空腹和餐后的不同时间
测得的血糖(mmol/L)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空腹 餐后 1 小时 餐后 2 小时 餐后 3 小时
正常 4.4~6. l 6.7~8.3 5.0~7.2 4.4~6.7
良好 6.1~7.2 8.3~9.9 7.2~8.8 6.7~8.2
一般 7.2~8.2 10.0~12.7 8. 9~11.0 8.3~9.9
不良 8.3~9.9 12. 7~16.1 ll.1~15.3 10.0~14.4
极其不良 10.0~ 16.6~ 15.5~ 14.4~
A. 正常人餐后 3 小时血糖基本恢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催化肝糖原的合成
B. 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能维持血糖稳定的原因之一是胰高血糖素能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 极其不良的人餐后 3 小时血糖下降的原因是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排出体外
D. 食物中的麦芽糖能在人体细胞内被水解成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 80-120mg/100mL。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
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
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
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
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它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使促进脂肪分解。
【详解】A、胰岛素是激素,只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A 错误;
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没有抑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作用,
B 错误;
C、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血糖进入细胞的过程受阻,所以有部分血糖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C 正确;D、麦芽糖为植物特有的二糖,在消化道内水解成葡萄糖,D 错误。
故选 C。
26.2019 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人体内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的机制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
内细胞对缺氧的关键生理反应是转录因子 HIF-1α 和 ARNT 联合,诱导位于 7 号染色体上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基因转录并翻译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红细胞增多。氧气水平正常时,HIF-1α 会被羟基化,VHL
基因编码的 VHL 能够识别羟基化的 HIF-1α 并与之结合,从而让羟基化的 HIF-1α 被蛋白酶快速降解。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 HIF-1α、EPO、VHL 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减 I 后期人细胞内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一个 EPO 基因
C. 氧气水平低时,HIF-1α 受到降解保护而不被降解
D. 缺乏功能性 VHL 的细胞会异常高水平表达 EPO 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
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进行,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
成相对应的 RNA 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 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 HIF-lα、EPO、VHL 本质均为蛋白质,A 正确;
B、减Ⅰ后期时,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有两个 EPO 基因,B 错误;
C、在正常氧气水平下,HIF-1α 会羟基化,而缺氧时能参与诱导 EPO 基因表达,没有羟基化,不会被降解,
C 正确;
D、VHL 识别 HIF-1α 并与之结合是 HIF-lα 降解所必需 ,缺乏功能性 VHL 的细胞内 HIF-lα 不会被降解,
持续诱导 EPO 基因表达,D 正确。
故选 B。
27.豌豆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两种,在野生型豌豆中有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 I,其表达产物 SGR 蛋白与叶
绿素降解密切相关。在某种突变体豌豆中,I 基因碱基序列增长,表达蛋白功能丧失。在适宜条件下分别测
定豌豆成熟过程中野生型和突变体子叶内叶绿素 a、叶绿素 b 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以下叙述
错误的是( )
的A. 豌豆子叶内叶绿素 a、叶绿素 b 分布于叶绿体基粒中
B. 突变体内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引起了 I 基因结构的改变
C. SGR 蛋白抑制叶绿素降解,野生型子叶颜色为绿色
D. 与野生型比较,突变体内叶绿素降解速率减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类:叶绿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详解】A、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 正确;
B、在某种突变体豌豆中,I 基因碱基序列增长,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
突变,B 正确;
C、由图可知,野生型叶绿素含量在持续降低,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突变型,野生型内 SGR 蛋白与叶绿素
降解密切相关,推知 SGR 蛋白促进叶绿素降解,野生型子叶颜色为黄色,C 错误;
D、突变型 SGR 蛋白功能丧失,叶绿素降解速率减慢,D 正确。
故选 C。
28.果蝇中控制眼色的红眼基因 W 对白眼基因 w 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在纯合红眼雌果蝇中发现了一
只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的果蝇,实验证明这一现象是一条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造成的。该缺刻红眼雌果蝇与
正常白眼雄果蝇交配,F1 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缺刻白眼雌果蝇:正常红眼雌果蝇:正常红眼雄果蝇=1:1:
1,F1 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获得 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缺刻红眼雌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两个红眼基因
B. 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配子具备正常受精能力
C. F2 中的雌果蝇有 2 种基因型,表现型均为红眼
D. F2 中正常红眼雄果蝇:正常白眼雄果蝇=1:2
【答案】C【解析】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
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XY 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
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详解】A、亲代为在纯合红眼雌果蝇中发现的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和正常白眼雄果蝇。子代中出现白眼雌果
蝇,说明亲代雌果蝇一条 X 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且红眼基因位于缺失片段上,亲代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XWX 缺(方便使用)、XWY,A 正确;
B、F1 中缺刻白眼雌果蝇 XWX 缺∶正常红眼雌果蝇 XWXw=1∶1,说明亲代两种雌配子均具备受精能力,B
正确;
C、F1 中只有正常红眼雄果蝇 XWY,说明不含眼色基因的雄果蝇死亡,F1 雌果蝇产生的雌配子有 l/4XW、1/2XW、
1/4X 缺,F1 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有 l/2XW、l/2Y,考虑到致死问题,F2 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缺刻红眼雌果蝇
(XWX 缺):正常红眼雌果蝇(XWXW、XWXw)∶正常红眼雄果蝇∶正常白眼雄果蝇=l∶3∶l∶2,C 错误;
D、F2 中正常红眼雄果蝇:正常白眼雄果蝇=1∶2,D 正确。
故选 C。
29.下图中曲线①表示某种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淀粉酶分别在不同
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后,再在该酶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该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
中的曲线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上述结果可知该淀粉酶的保存温度应低于 30℃
B. 在 30℃~1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该酶热稳定性逐渐下降
C. 曲线②的数据是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后再在 80℃条件下测得
D. 综合曲线①②可知,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该酶时温度保持在 80℃较为适宜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由曲线②可知温度低于 30℃时,该淀粉酶残余酶活性较高,说明低于 30℃时,酶结构受到温
度的影响小,A 正确;
B、随着温度上升,残余酶活性逐渐下降,酶的热稳定性降低,B 正确;
C、通过曲线①可知该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 80℃,C 正确;
D、综合曲线①、②可知,在工业生产中既要使酶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又要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使其能在某
温度下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使用该酶时的温度保持在 60℃~70℃较为适宜,D 错误。
故选 D。
30.在纯合野生型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人员发现该果蝇突变型性状的出现是因为
其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现欲判断突变基因所处位置,让该突
变型雄果蝇与纯合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到 F1,统计 F1 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下列可能的结果或对应分析不成
立的是( )
①突变型:野生型=1: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雌雄果蝇均为野生型,说明突变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
③雌果蝇均为突变型,雄果蝇均为野生型,说明突变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
④雌果蝇均为野生型,雄果蝇均为突变型,说明突变基因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
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XY 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
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详解】①该雄果蝇只含一个突变基因,源于其亲代雌果蝇。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突变,其基因型
为 Aa,野生型雌果蝇为 aa,F1 中突变型:野生型=1:1。若位于 X 染色体上有两种可能:a,显性突变,其
基因型为 XAY,野生型雌果蝇为 XaXa,F1 中突变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l,①错误;
②若雌雄果蝇均为野生型,为隐性突变,突变体基因型为 XaY,野生型雌果蝇为 XAXA,F1 中均为野生型,
②正确;
③若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该雄果蝇只含一个突变基因,只能为显性突变,且源于其亲代雌果蝇,
其基因型只能为 XAYa,不能为 XaYA,野生型雌果蝇为 XaXa,F1 中突变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③错误;
④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根据交叉遗传特点,F1 中无突变型雄果蝇,④中交配结果不会出现,④错误。
①③④错误。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31.为探究酸雨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小组使用某种植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模拟酸雨
处理,部分结果如表 1 和图 1:
组别 模拟酸雨值 叶绿素 a(mg/g) 叶绿素 b(mg/g)
A pH7.0 2.29 0.94
B pH4.5 2.32 0.95
C pH3.5 2.14 0.86.
D pH2.5 1.41 0.73
表 1:模拟酸雨对某种植物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常用______做溶剂,其分离则利用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______不同的特点。
(2)本实验中 A 组的作用是________,其余组必须与 A 组保持相同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试举两项)。
(3)请结合表 1 分析酸雨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溶液中某物质对一定波长光的吸收值与其浓度成正比的原理,可对提取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现
要测定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 a 的含量,所选光的波长为 665nm,而不是叶绿素 a 吸收光能百分比更高的
425nm,请根据图 2 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水乙醇 (2). 溶解度 (3). 对照 (4).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含水量、矿质元素等 (5). 酸雨会影响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而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因此酸
雨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6). 根据图 2 可知,仅有叶绿素 a 分子在 665nm 处有较强吸收值,可精确测量其
含量。而在 425nm 处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类胡萝卜素都有较强的吸收值,从而干扰叶绿素 a 含量的测定
【解析】
【分析】
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类:叶绿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通过有机溶剂将植物中的光合色素提取出来,再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详解】(1)绿叶中色素是脂溶性色素,提取常用无水乙醇做溶剂。其分离则利用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
中溶解度不同的特点,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较快。
(2)本实验中 A 组为中性溶液,作用是对照。本实验进行模拟酸雨处理,保持无关变量一致,其余组必须
与 A 组保持相同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含水量、矿质元素等。
(3)从表 1 可知,pH 值越小,叶绿素 a、b 的含量越少,说明酸雨会影响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而
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因此酸雨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4)根据图 2 可知,仅有叶绿素 a 分子在 665nm 处有较强吸收值,可精确测量其含量。而在 425nm 处叶
绿素 a、叶绿素 b 和类胡萝卜素都有较强的吸收值,从而干扰叶绿素 a 含量的测定。因此要测定色素提取液
中叶绿素 a 的含量,所选光的波长为 665nm,而不是叶绿素 a 吸收光能百分比更高的 425nm。
【点睛】本题探究酸雨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观测指标为色素的含量,重点考查学生处理表格、图
片信息的能力。
32.目前我们已经知道,9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中 HPV16 型和 HPV18 型是宫
颈癌中最常见的类型。HPV 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 DNA 病毒,在宫颈持续感染超过两年以上,会引起
宫颈的癌前病变,若此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经过 5~10 年就会发展成为宫颈癌。
(1)诱导宫颈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功能,人体被 HPV 感染后会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潜伏期中
抗体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45 岁的女性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宫颈癌。接种者需在 6 个月内连续接种 3 针,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正常女性接种某种宫颈癌疫苗后是否一定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_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依据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 (1). 病毒致癌因子或 HPV (2). 防卫、监控和清除 (3).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 增加抗体含量及记忆细胞的数目 (5). 否 (6). ①HPV
有不同类型,宫颈癌疫苗并没有覆盖所有类型的 HPV;②还有些宫颈癌与 HPV 感染无关;③可能有些 HPV发生变异,疫苗不能起预防作用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
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免疫接种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
疫是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是通过接种对抗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疫苗可以使
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及时有
效地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详解】(1)致癌因子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诱导宫颈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主要是病毒致癌
因子或 HPV。
(2)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潜伏期中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
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因此人体被 HPV 感染后会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
(3)多次接种疫苗可以增加抗体含量及记忆细胞的数目。
(4)正常女性接种某种宫颈癌疫苗后不一定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依据有①HPV 有不同类型,宫颈癌疫
苗并没有覆盖所有类型的 HPV;②还有些宫颈癌与 HPV 感染无关;③可能有些 HPV 发生变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疫苗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以及癌症的防治,注重对重要概念的理
解和识记。
33.北极是地球上仅存的未被大范围开发的土地之一,其弱小的生产力以及简单的营养结构使得北极地区的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计划署在《全球环境展望一 4 报告》中指出:“两极地区不但对环境发展有重大
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球生物多样性及人类的生存”。
(1)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
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顶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所获取的能量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另一部分能量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迹罕至的北极,环境仍受到温室效应和有毒物质的影响,地被植物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物质
循环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4)人类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经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弱 (3). 自身的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机体的有机物中 (4). 全球性 (5). 食物链和食物网 (6). 就地保护和易地
保护【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
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
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
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1)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
系统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弱。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顶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所获取的能量去向:细胞呼吸消耗(热能形式散失);
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机体的有机物中。
(3)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北极,环境仍受到温室效应和有毒物质的影响,地被
植物遭到严重破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以及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
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识记。
34.人体内的腺苷酸脱氨酶(ADA)由位于第 20 号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ADA 基因)控制合
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是一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严重缺陷的疾病,其常见病因是患者体内
ADA 基因均缺陷,造成其体内缺乏 ADA,因而在淋巴细胞增补、分化及功能方面存在障碍。
(1)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ADA 存在 3 种同工酶,同工酶是分子结构不同但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
(3)A 型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的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 H、h 控制。如下为一例 A 型血友
病的系谱图,已知 II-1 不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
①只考虑 A 型血友病,III-1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题中 SCID 与 A 型血友病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查后发现,男性中血友病患者比例为 1%。III-6 与人群中一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生下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用分数表示),可通过_________的手段确定他们的胎儿是否患有血友
病。
【答案】 (1).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不定向性 (3). XHXH 或 XHXh (4). 遵循
(5). 控制 SCID 和控制 A 型血友病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6). l/101 (7). 产前诊
断(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
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XY 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
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的计算常用配子法。
【详解】(1)SCID 一种常见病因是腺苷酸脱氨酶(ADA)缺乏,因而在淋巴细胞增补、分化及功能方面存
在障碍,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ADA 均由位于第 20 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 ADA 基因控制合成,又存在 3 种 ADA,说明 ADA 基因
突变产生了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具有复等位基因),因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
(3)①由系谱图可推知血友病为隐性遗传病,Ⅱ-1 不携带致病基因,Ⅲ-2、3 皆为患者,排除常染色体遗
传,控制血友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Ⅲ-1 的基因型为 XHXh 或者 XHXH。②SCID 受第 20 号染
色体上的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控制 SCID 和控制 A 型血友病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血友病致病基因为 h,人群男性中基因型 XhY 概率为 1%,则男性
中 Xh 基因频率为 1%,女性中 Xh 基因频率也为 1%,XH 基因频率为 99%,正常女性中携带者 XHXh 概率为:
[XHXh/(1-XhXh)]×100%=[99%×1%×2/(1-1%2)]=2/101,Ⅲ-6(XhY)与人群中一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患
血友病孩子概率为(2/101)×(1/2)=1/101,可通过产前诊断的手段确定他们的胎儿是否患有血友病。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形状、系谱图的判断以及患病概率的计算,学生要在总结基础概念的同时,
熟练运用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35.蛋白酶在全球酶制剂市场中销售额达到 60%以上,应用非常广泛。许多细菌和霉菌都能产生胞外蛋白酶。
芽孢杆菌是一类具有较高的产生蛋白酶能力的细菌,其芽孢休眠体对高温和很多有毒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
抗性。在一定条件下,从土壤中筛选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步骤如下:(1)将土壤悬液置于 75~80℃恒温水浴中处理 15min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奶培养基成分为:牛肉膏、蛋白胨、脱脂奶粉、NaCl、琼脂、水,其中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
用_________法将微生物接种到该培养基表面。
(3)从牛奶培养基上如何挑选出蛋白酶高产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挑选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纯化发酵后获得的蛋白酶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蛋白酶在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2). 牛肉膏、蛋白胨、脱脂奶粉 (3). 稀释涂布平板
(或平板划线) (4). 挑选无色透明圈大的菌落 (5). 牛奶中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会形成以蛋白酶
产生菌为中心的无色透明圈,且蛋白酶高产菌株水解蛋白质能力更强,透明圈会更大 (6). 凝胶色谱法
(或者分配色谱法) (7). 碱性蛋白酶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步骤为配制培养基、
接种、培养筛选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
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
(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
【详解】(1)将土壤悬液置于 75~80℃恒温水浴中处理 15min 能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2)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
该生物的氮源。牛奶培养基成分为:牛肉膏、蛋白胨、脱脂奶粉、NaCl、琼脂、水,其中提供氮源的是牛
肉膏、蛋白胨、脱脂奶粉。用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将微生物接种到该培养基表面,比较透明圈
的大小。
(3)牛奶中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会形成以蛋白酶产生菌为中心的无色透明圈,且蛋白酶高产菌株水解
蛋白质能力更强,透明圈会更大。因此挑选无色透明圈大的菌落即可挑选出蛋白酶高产菌株。
(4)凝胶色谱(凝胶层析)是一种液体柱色谱。利用这种方法,
可根据样品中各种物质分子量大小 不同,
将样品通过多孔胶床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纯化发酵后获得的蛋白酶的有效方法
是凝胶色谱法(或者分配色谱法)。
(5)碱性蛋白酶在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以及微生物的分离(产生蛋白酶能力的细菌)的相关知识,要求
学生熟悉相关的操作及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的[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6.基因工程在育种、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 PCR 扩增目的基因需要经过变性、___________、延伸三步循环。若目的基因来自嗜热菌(生存环
境温度 60℃~80℃),则变性温度更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A、B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不同,用 A 和 B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后,
仍可以通过 DNA 连接酶构建表达载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 DNA 中
时,采用_________技术。
(4)2017 年我国科学家发明了制备流感病毒活疫苗的方法:通过一定方式改造病毒部分基因,将改造基因
和_________(填“致病基因”或“表面抗原基因”)等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再将其导入人为改造过的宿主细胞内,
产生大量能侵染正常细胞但不具备增殖能力的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与灭活疫苗比较,该病毒活疫苗
的显著优点之一是可引起_________免疫,增强免疫效果。
【答案】 (1). 复性 (2). 高 (3). 嗜热菌生存的环境温度高,则其 DNA 热稳定性强,解开 DNA
双螺旋需要的温度高 (4). A、B 两种限制酶切割 DNA 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或产生的都是平末端
(5). 农杆菌转化法 (6). DNA 分子杂交 (7). 表面抗原基因 (8). 细胞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
(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
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
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
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
伤害。
【详解】(1)PCR 是体外复制 DNA 的一种技术,需要经过变性(高温解旋)、复性(降温,引物结合)、延
伸(合成子链)三步循环。若目的基因来自嗜热菌(生存环境温度 60℃~80℃),嗜热菌生存的环境温度高,
则其 DNA 热稳定性强,解开 DNA 双螺旋需要的温度高,因此变性温度更高。
(2)A、B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不同,用 A 和 B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后,若
A、B 两种限制酶切割 DNA 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或产生的都是平末端,仍可以通过 DNA 连接酶构建
表达载体。
(3)农杆菌可以侵染植物细胞,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 DNA 中时,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4)将改造基因和表面抗原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再将其导入人为改造过的宿主细胞内,产生大量能侵染正
常细胞但不具备增殖能力的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致病基因表达后毒性大,不能用于制备疫苗。与灭
活疫苗(一种物质,不会侵染免疫)比较,该病毒活疫苗的显著优点之一是可引起细胞免疫,增强免疫效
果。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疫苗),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