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一高2019-2020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洛阳一高2019-2020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436917

大小:9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洛阳一高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5 月月考试题 高 二 历 史 2020.5 一.选择题:本题共 32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 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2.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 鲁, 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 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 3. 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周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 式, 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 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 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 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4. 春秋时,齐桓公率军击退山戎,保全了燕国。燕庄公亲送齐桓公回师,不知不觉进入齐境。 按 照周礼,越境相送是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仪,诸侯则不得越境。于是,齐桓公将燕庄公所至国土 割给燕国,并再三嘱咐他,要尊崇礼制。这表明当时 A.燕国已成为齐国的属国 B.诸侯严格遵守周朝礼仪 C.分封制得到完整地执行 D.齐桓公自觉维护礼乐制 5. 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 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 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6. 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7. 汉武帝以前丞相权重。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为削夺相权,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 参与谋议国家政事,逐渐形成一个起决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统。此做法 A.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 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8. 汉武帝时期颁布了附益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止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 举 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推行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B.建立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 C.注重立法对地方的管理控制 D.清除了地方诸候的残余势力 *9.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于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 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A.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 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 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 10. 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 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 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11.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 科举制下 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 “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 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魏晋时期,政府设立的 专门 机构组织编修谱牒著作,“至宋而私谱盛行,朝廷不复过而问焉”。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B.社会阶层流动加剧 C.商品经济发展弱化宗族认同 D.封建等级观念瓦解 14. 元朝时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 钱粮、兵甲、囤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地方 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这说明元朝设行省旨在 A.解决边患危机 B.调动地方积极性C.加强中央集权 D.扩大地方自主权 *15.“朝会”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仪,元代也有“朝会”。即位大典前,皇帝需要在忽里台大 会上 (古代蒙古负责推举部落可汗或其他长官的军政机构),先由蒙古宗王扶上宝座,再按朝仪 受礼。这可以佐证元朝政治上 A.统治集团拒绝中原文化 B.政权内部体现民主制衡 C.君主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D.蒙古旧制高于汉族制度 16. 北宋规定,凡十五岁以下儿童,学业有成能通经作诗赋者,即可由所在州府解送京师。国 子监 审验后,送中书复试,合格者即由皇帝殿前亲试之,一般赐予出身,其中殿试优秀者可以拜 官。这一规定 A.选拔了大批栋梁之才 B.促进了州府教育发展 C.弥补了科举制的不足 D.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 17.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确立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 两到 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发挥了军机处的特殊作用 D.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18. 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 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 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C.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 *19.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 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0. 罗马共和国不断对外扩张,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相当长 的时间内,内部相对稳定统一,出现这种局面,除却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不断健全的法律体系 B.民主制度健全 C.注重军事的高压政策 D.官僚体系庞大 21. 有学者认为,在雅典将军们对政治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大会中以中下层平民 为主 的群众的支持。这一现象主要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必然结果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 D.城邦社会的特殊产物22. 在古代雅典,无论是城邦的战和问题,或是粮食问题,也无论是社会工程的修建,都要通 过投票、举手等方式,并最终以多数人的意志来作出裁决。该做法 A.践行了公正、公平原则 B.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C.易造成城邦权力的滥用 D.确保民主政治的沿袭 23.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修正法案尽管赋予了工业资本家选举权,却让那些最为热情的 资产阶级拥护者感到失望,也让那些最为激烈的资产阶级反对者暂时减轻了一些恐惧,不过该 法 案的通过意味着资产阶级已经显露出其锋芒。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通过 A.契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C.减少了民众的基本权利 D.促成了社会制度转型 24. 美国 1787 年宪法第 1 条第 2 款第 3 项规定:当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国会众议院的席位和 联邦直接税时,一个黑奴等于五分之三的白人自由民。这一规定 A.实践了启蒙运动天赋人权理念 B.体现了北方与南方的彼此妥协 C.有利于减轻南方各州税务负担 D.北方获得了比南方更多的议席 *25.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 子”。为改变这一状况,1787 年宪法实行 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26.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 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 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 A.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 D.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27.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 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 A.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B.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C.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 D.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28.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威廉死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之后由信 奉新教的汉诺威选侯继承,从而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议会权力至上 B.王位继承中的宗教因素 C.国王权力丧失 D.君主立宪制度最终确立 *29.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30.1841 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 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 这反映出当时英 国 A.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B.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C.人民可直接选举首相 D.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 *31.1707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 就失去了议员资格。此规定主要目的在于 A.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B.保证议会机构独立 C.完善议员选举制度 D.防止议员腐化堕落 *32.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 1882 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 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 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美国在 1885~1889 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 324 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作用下降而政府权力扩大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3 题 28 分,第 34 、35 题各 12 分,共 52 分。 3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 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 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 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 理。1777 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 “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 随着时 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 1787 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14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 发展 的推动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14 分) *3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 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 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 1500 年后西方 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 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 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上图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 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5.(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 平 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 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 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 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 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4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8 分)洛阳一高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5 月月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B 2.D 3.A 4.D 5.D 6.C 7.B 8.C 9.D 10.D 11.A 12.D 13.B 14.C 15.D 16.B 17.B 18.B 19.A 20.A 21.A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A 29.A 30.B 31.B 32.A 二、非选择题:第 33 题 28 分,第 34、35 题各 12 分,共 52 分。33.(1)创举:秦 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美国:联邦制。(2 分) 背景:秦朝:战国长期分裂,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商鞅变法使秦 国实力增强,统一全国;铁器牛耕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法家思想 提供理论支撑。(任三点 6 分) 美国: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州权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 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或答中央无关税权,既难以抵制英国商品倾销,又阻碍州际贸易;启蒙思想 的影响。(任三点 6 分) (2)区别:秦朝:封建君主专制;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2 分) 作用:秦朝: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任两点 4 分) 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 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任两点 4 分) 认识:政治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 借鉴等等。(任两点 4 分) 34.示例 1 (肯定意见):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 1500 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2 分) 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 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济: 近代西方 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 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法律: 近代西方国家在 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拿破仑 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④社会:在近代西方 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答出三个维度即可) (8 分)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 方在 1500 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2 分) 示例2(修改意见):观点: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兴起的因素还应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 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2 分) 论证:①意识形态:近代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自由” “平 等”“人权”等资产阶级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 碍;②国家模式:随着民族主义的逐渐成长,近代西方较早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至上为 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它既调动了普通民众的建设热情,也成了各国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科教体制:16 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继之在两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确立了西方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起较为完 备的教育体制, 使西方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众的人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 了人才);④文化传统:近代西方继承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具有 勇于开拓、善于探索 的性格意识,成为西方推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乃至发明创新的精神动力。(8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综上所述,该学者指出的四个要素并不能完整地说明 1500 年后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还应该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2 分) 示例 3(否定观点):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没有导致 1900 年后西方世界的衰落。 论证:①政治:20 世纪的民主浪潮和法西斯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 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如普选权在西方国家普遍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经济: 20 世纪的历次经济危机使西方图象不断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如二战后西方国家普 遍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滞胀危机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 论,均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法治:20 世纪西方国家仍旧强调以法治的手段巩固 民主制度、维护社会统治, 如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摆脱经济危机:④社会:20 世纪 西方国家大多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人民的 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 1900 年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乃至强化,西方 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 35.(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 分) 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 尝 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 分) (2)认识:①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 的近代化;③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⑤ 形成中国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任 4 点 8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