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ID:436994

大小:6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11 2020 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5) 一 积累运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_____《苏幕遮》)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________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羞于见人之态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看到上观新闻上发布了本地的疫情数据,立即向同学通风报信。 B.这凹凸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作茶楼餐厅之名,更觉不落窠臼。 C.疫情期间,每个上海人都自觉在家,减少出行,整座城市万人空巷。 D.小明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1 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 ○2 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 ○3 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 ○4 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A. ○2 ○4 ○1 ○3   B. ○1 ○3 ○2 ○4   C. ○4 ○2 ○1 ○3   D. ○3 ○2 ○1 ○4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①道德记忆是人类对其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凭借天生的记忆能 力刻写个体道德记忆;家庭、企业、政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道德记忆能 力,但它们刻写集体道德记忆的方式远比个人刻写个体道德记忆的情况复杂。需要强调的 是,无论道德记忆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具有选择性特征。对此,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 予以解析: ②道德记忆的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类的道德生活经历是复杂的,而我们的记 忆容量是有限的,加上我们的记忆还会受到“遗忘”的阻挠,因此,要记住过去的所有道 德生活经历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人类积累的道德记忆在内容上往往少于我们的实际道德生 活经历。也就是说,人类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只能通过我们的道德记忆得到有限的记录和 再现,不可能完全被复制。 ③道德记忆的选择性还与人类的意志自由有关。个人具有个体意志和个体性意志自由; 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意志和集体性意志自由。它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目的、价 值观念等来刻写道德记忆。个人的意志自由直接影响个体道德记忆的刻写,社会集体的意 志自由则直接影响集体道德记忆的刻写。 ④这样看来,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具有刻写道德记忆的意志自由,个人和社会集体往往 2 / 11 更愿意记住自己向善、求善和行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而不愿意记住自己向恶、求恶和行恶 的道德生活经历。事实上,个人和社会集体不可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选择道德记忆的对象 和内容。意志自由不是意志任性,而是受到人类理性支配的自由。 ⑤对于人类来说,过去的一切道德生活经历都具有历史价值。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能够 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经验,恶的道德生活经历则能够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教训。一旦进入 我们的道德记忆,有一种记忆道德,即人类对其自身对待道德记忆的态度而提出的道德规 范性要求,限制了道德记忆的选择性。 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道德生活史可以被描述为人类趋乐避苦的历史。不过在现 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们过去所作的恶耿耿于怀,甚至愧疚终生或抱恨终身。一个人完 全可能因为在小时候有过一次偷窃行为而终身感到耻辱、愧疚。一个人也完全可能因为冤 枉了另外一个人而终身感到内疚、懊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记忆道德在对人们的道德记 忆活动及其对待道德记忆的态度发挥着严格的稽查和约束作用。一些不光彩的,恶的道德 记忆会被认为是不耻而被深深地隐藏起来。 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记忆的选择性无力否定主体对过去的道德责任。承担道德责任是 人类道德生活的核心内容。人类道德生活是具有道德价值的生活方式。它的道德价值从根 本上来说是由我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承担道德责任的行为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康德在《道 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说:“一个行为要具有道德价值,必须是出于责任”。“道德责任” 是“道德”向人类提出的应然性要求,反映人类对道德生活规律的尊重和维护;或者说, 它反映人类对普遍伦理原则的坚守和服从。如果说人类道德生活本质上是意志自由和意志 自律交融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意指承担道德责任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伦理原则,而且意 指我们对该伦理原则的遵守应该超越自己的主观偏好。这在道德记忆领域的体现是:无论 人类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集体而存在,我们张扬道德记忆选择性的意志自由只能在道德责 任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体现;否则,它必定与道德的规范性要求相背离。 ⑧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企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道德记忆不仅能够 记录我们的道德生活经历,还能够推动我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道德记忆 作为道德生活之镜,这是人类应该普遍培养的美德,更是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应该达到的道 德生活境界。 (有删改) 3.本文的论述对象是( )(3 分) A.道德  B.道德记忆  C.记忆道德  D.道德记忆的选择性 4.第 6 段加点字“趋乐避苦”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分) 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 分) A.道德记忆经历要有公正性作为前提。  B.人们对道德记忆的选择是无意识的。 C.道德记忆无法摆脱到的责任而存在。  D.“遗忘”道德记忆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6.有人认为第 6 段画线的两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型,影响了说服力。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 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 陈奕纯 ①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   ②霞光的源头是霞光,山的源头是山,一挥手,火,咆哮着,奔涌着,一路飞跑着就 上来了。   ③我看见大火和大火凶巴巴的样子,他们大刀滑了地皮,不知低吼着什么话,铺天盖 地就扑来,一个个光着膀子、龇牙咧嘴地扑上来了。火的脚步声,就是大刀滑了地皮的声 音,一路“滋滋滋滋”叫着,越来越近,直到逼得你来不及躲闪,直到把你整个给干掉! 火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才叫火,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   ④黄昏大幕,高天高山,我索性闭上两眼,但耳畔一直回荡着“滋滋滋滋”的声音。 这些熟悉的气浪无数次袭来,一种四处咆哮的激情和冲动在血管里飞跑着,声音一浪高过 一浪,一波高过一波,像火牛阵,像飞机引擎时的超声波,像火箭升空时的惊天巨响,全 都疯掉了……我突然睁开了双眼。   ⑤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霞飞处,天地红,方圆 292 平方公里, 鬼斧神工的山、视死如归的山、清奇秀丽的山、含情脉脉的山,石峰、石堡、石墙、石柱, 顶平的、笔直的、峰陡的、麓缓的,全都着火了! ⑥火,是隐忍不屈的,坚强的,也是义无反顾、一意孤行的。而此刻,火光中的丹霞 山令我震撼。这美,叫我说不出来一个字。   ⑦就像一个男人的性格。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⑧翻开唐代中晚期的历史,我发现韩愈竟然两次被贬岭南,三过韶州,三游韶石山(今 丹霞山)。韩愈入朝为官,由于其刚正不阿、不畏天子的秉性,接连被唐德宗、唐宪宗两位 皇帝降罪,先后两次被贬到广东阳山(今阳山县)和潮州。按常理,一个人一生当中不可 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但是,韩愈就犯了,而且两次都是差一点被杀头。尤其是元和十四 年(公元 819 年),当时,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法门寺塔中将一节释迦摩尼佛指骨舍利,迎 入宫廷供奉,要求官、民敬香礼拜。韩愈极力反对,直接上《论佛骨表》给唐宪宗说:“今 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伤风败俗,传笑四 方!”这一下,唐宪宗仿佛老虎似的被激怒了。 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长安。秦岭山中突 降大雪,雪封山路,人马无法前进。北风呼啸,人生失意,韩愈在惆怅中写下了“欲为圣 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样的诗句。郁闷中,韩愈不知不觉地来到韶州,在游韶石 山的两天时间里,他看山不是山,看霞不是霞,自认为必死是间。 ⑩更令韩愈悲恸的,是得知 12 岁的小女儿韩挐病死他乡的噩耗。当韩愈听说妻子当时 无暇绕坟三圈时,一下子昏了过去…… ⑪韩愈潮州上任后,勤政为民,治水开荒,解决了恶溪(后改名为韩江)的鳄鱼之患, 打击了买卖人口行为,同时还大办教育,使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⑫元和十四年十月,朝廷让他从潮州移袁州,韩愈仿佛看见了自己即将平步青云的一 线希望,心情大快。途经韶州时,游览了韶石山,登上了长老峰,忽见霞光万丈,云海苍 茫,山峦起伏,大气磅礴,韩愈心潮澎湃,抛弃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快,欣然写下了《将至 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一诗: 4 / 11 曲江山水闻来久, 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 每逢佳处便开看。 ⑬每当读起这首诗,我的面前都会走来那个清瘦、疼痛的唐朝男人。 ⑭韩愈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把一种无意识的快乐写成了诗,让我们一代一 代吟唱;但他却把一种与生俱来的大忧患、大痛苦浓缩成了一杯酒,独自一个人苦饮。 ⑮元和十五年九月,唐穆宗下诏,调任韩愈为国子祭酒,即日返京。回长安,必须要 经过秦岭,必须要经过层峰驿。天苍苍,野茫茫,枯黄的草浪在一起一伏着。太阳快要下 山了,山风刮在人的脸上一阵比一阵凉,但,还有什么比人的心更凄凉呢?“数条藤束木 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我无法想象韩愈站在女儿的孤坟前举杯凭吊、绕坟三圈时的心情, 睹物思人,长歌当哭。这哭声,在整个朝野的昏庸腐败和冷嘲热讽下是孤独的,是微不足 道的。我总觉得,孤独的韩愈不该生在那个没落的朝代。 ⑯但,韩愈就是韩愈,眼泪一擦,他的心依然是属于大唐河山的,他的脚步是义无反 顾的。因为,国还是那个国,家还是那个家,只有把“国”放在了“家”的前面,才能报 国、爱家!可以说,韩愈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有大无的人! ⑰是的,是火一般的万丈霞光点燃了他。 ⑱我崇尚“火”,崇尚有着火一样激情的人。 ⑲我展臂高呼—— ⑳“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 (有删改) 8.第③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析第⑨段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其在全 文构思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易水歌  陈子龙○1 赵北燕南之古道, 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 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2 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 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 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3 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 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4 。 【注释】○1 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 ○2 骊驹:《诗》篇名。 ○3 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 ○4 庆卿:即荆轲。博浪沙: 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 分) A.咏史  B.送别  C.边塞  D.咏怀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 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 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 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 14.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 ①林仁肇,建阳人。事闽为裨将沉毅果敢文身为虎军中谓之林虎子。 ②闽亡,久不见用。会周侵淮南,元宗拔为将。仁肇率偏师援寿州。时周人正阳浮桥 初城,扼援师道路,仁肇率敢死士千人,以舟实薪刍,乘风举火焚桥,周将张永德来争, 会风回,火不得施,我兵少却。永德鼓噪乘之,遂败,仁肇独骑一马为殿。永德引弓射之, 屡将中,仁肇辄格去。永德惊曰:“此壮士,不可逼也。”遂舍之而还。 ③开宝中,密言于后主曰:“宋淮南诸州,戍守单弱,而连年出兵,灭蜀,平荆湖, 今又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师旅罢弊,此在兵家,为有可乘之势。请假臣兵数万,出寿春, 渡淮,据正阳,因思旧之民,以复故境。彼纵来援,吾形势已固,必不得志。兵起之日, 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事成,国家享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预谋。”后主惧不敢从。 ④时皇甫继勋、朱全赟掌兵柄,忌仁肇雄略,谋有以中之。会朝贡使自京师回,使使 言仁肇密通中朝,见其画像于禁中,且已为筑大第,以待其至。后主方任继勋等,惑其言, 使人持鸩往毒之,俄卒。 ⑤初,仁肇尤味陈乔所知,至时,乔叹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1 6 / 11 也!”然不能白其诬。仁肇卒逾年,后主遂见讨;又逾年,国为墟矣。 (选自陆游《南唐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注释】○1 税驾:归宿。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以舟实薪刍(    )    (2)师旅罢弊(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谋有以中之( ) A.符合  B.恰好  C.贿赂  D.伤害 (2)惑其言( )   A.糊涂  B.迷惑  C.疑惑  D.迷恋 17.用“/”为①段画线部分断句。(3 分) 事 闽 为 裨 将 沉 毅 果 敢 文 身 为 虎 军 中 谓 之 林 虎 子 18.把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会朝贡使自京师回,使使言仁肇密通中朝,见其画像于禁中,且已为筑大第,以待其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林仁肇劝后主夺回淮南诸州的话很有说服力,请分析其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第⑤段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2 分) 送李秀实序  [宋]韩元吉 ①吾友李秀实将主簿于余杭。贤士大夫相与言曰:余杭,小邑也。士之通经力学问而 能成名以自立其家□,近推吾秀实之昆弟焉。故吾之徒岁时相与嬉游,诗章文字,相与唱 咏而酬和,杯酒谈笑,相与欢呼而谐谑。今其皆仕矣,行有日矣,吾之徒岁时孰与嬉游? 诗章文字,孰与唱咏而酬和?杯酒谈笑,孰与欢呼而谐谑?以吾之私,固愿其留也。 ②然而人之爱其人,亦将使其功名彰于时,而才业见于用欤?秀质之仕也,其将有遇 焉者矣,则又言曰:主簿,卑官也。以秀实之所有,与今瀛洲、藏室①之选角逐于时,未知 其孰为后先,而乃使之仆仆于令丞之末,以望上官之顏色,则功名其果有期,其才业果不 至于掩抑欤? ③某遂言曰:夫玉,天下之至贵也。玉之孕于山也,块然无以异于石也,攻之则见焉, 攻之至者,则其文益著,使世不用玉则已,如用焉,会期之圭璧,宗庙之罍斝○2 ,吾知必于 是乎取之矣。惟君子之于道也亦然,退然无以异于众人也,试诸事则辨焉。其所试者多, 则其道益广。使世不用君子则已,如用焉,宰天下、运四海,皆君子之事也。然君子之在 下位,虽治一官,与宰天下不殊,举一职与运四海不殊,贱其官而弗为,易其职而无所事, 非君子然也。 ④自天子驻跸于吴,余杭盖畿也。畿之任,非通官大人不处。以秀实之贤,犹惧其或 不遇,则下焉者其何望哉?虽然,秀实无以其官之微而贱之,无以其职之下而易之,循吾 7 / 11 道而俟焉,其将有遇焉者矣。 ⑤予久与秀实游,固知其不乐于为彼而乐于为此也,念无以纾别者之意,因摭是以为 赠。 (选自《宋代序跋全编》有删改) 【注释】①瀛洲、藏室:古代政府为了网络人才设立的文学馆与史馆。 ○2 罍斝(léi jiǎ):古代用以盛酒、温酒的礼器。 21.在第①段方框内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也  B.者  C.矣  D.乎 22.以下与李秀实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李秀实兄弟对于儒家经典有着较深的造诣。 B.作者与李秀实交往时间很长,了解其为人。 C.李秀实曾与文史馆人才比试,未分出高下。 D.李秀实即将任官之地,属于当时重要地方。 23.文章第③段以玉比君子,请概括两者的相似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全文行文跌宕,感情真挚,请加以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 70 分 25.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对此, 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8 / 11 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1)叶上初阳干宿雨(1 分) 周邦彦(1 分)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 分) (3)千 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 分) 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 1 分。 2.(1)B(2 分) (2)A(3 分)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3.(3 分)D 评分说明:选 D 给 3 分,选 B 给 1 分。 4.(2 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愿意忘记恶的道德记忆,而记住善的道德记忆。 评分说明: 记住善的道德记忆、更愿意忘记恶的道德记忆为 2 个点,1 点 1 分 5.(3 分)C 6.(3 分)开放题。不同意最多可得 3 分。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同意最 多 2 分。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2 分为止。   1)不同意。因为人类道德生活史是趋乐避苦的历史,现实却不是这样(或人类道德记忆 的善恶对读者而言是陌生的话题),此时举一个例子,存在偶然性(1 点)。这两个事例表明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们过去所作的恶耿耿于怀,甚至抱恨终身(1 点),强调记忆道德 对人们的道德记忆活动发挥了严格的稽查和约束作用(1 点),进而论证了记忆道德限制了道 德记忆的选择性(1 点),增强了说服力。   2)同意。这两个事例是同一类型,其中一个就能表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们过 去所作的恶耿耿于怀,甚至抱恨终身(1 点)就能论证了记忆道德限制了道德记忆的选择性(1 点)。 7.(5 分)先概括道德记忆的概念及其有可选择性的特征(1 点);再阐述道德记忆的选择性具 有客观性(1 点)与主观性(还与人类的意志自由有关,1 点)结合的特点;接着指出记忆道德 限制了道德记忆的选择性(1 点);进而阐释其原因在于道德记忆的选择性无力否定主体对 过去的道德责任(1 点);最后发出以道德记忆作为道德生活之镜,让个人和社会集体都达到 道德生活境界的号召(1 点)。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5 分为止。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8.(4 分)示例:运用想象和比拟手法,将丹霞山特有的在漫天霞光映照下火红的无边色彩, 想象为大火的奔涌,将一片火红的气势,写成“一个个光着膀子、龇牙咧嘴地扑上来了” 的男人,赋予其雄浑激越的人格的魅力,为下文写韩愈坚强的性格作铺垫。 评分说明: 特点角度 1 分,紧扣文本分析具体作用 3 分。给满 4 分为止。 9.内容上突出了韩愈的“家”的疼痛,进而表现了其隐忍不屈坚强的性格和“只有把‘国 放在了‘家’的前面,才能报国、爱家”的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悲壮的感情;结构上与下 文第⑮ 段相关内容相照应。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10.(4 分)这句话贯穿全文,在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成为串起全文的情 感线索;同时,又围绕“火”这一鲜明的意象,由“火”及“人”、再由“人”及“山”融 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为一体,写出了作者对丹霞山绚烂壮观景象的热爱,对隐忍不屈、雄 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永葆火一般激情的韩愈的深情赞美。(4 分)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 满 4 分为止。 11.(4 分)本文通过对丹霞山在霞光映照下的一片火红的雄浑气势的描写,赞美了韩愈具有 火一样激情、忠贞爱国的崇高品质;表达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火一样激情、去拥抱 9 / 11 美好明天,要培养“只有把‘国’放在了‘家’的前面,才能报国、爱家”的报国思想; 今天我们无论是个人的生活磨砺,还是国家面对的严峻挑战,都呼唤着我们每一个有血性、 有志气的中国人,要学习韩愈心忧天下,忠诚隐忍的崇高博大的家国情怀,这一思想直抵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 2 分,具体的评析过程 2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12.A 13.C 14.评分说明:只写沉郁(或顿挫)最多 4 分。 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变等) 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送别时悲壮的场面、荆轲秦殿刺秦时 悲壮的历史瞬间、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使内容深广;一系列视死如归 的画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意思相近即可) 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 “骊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紧 接着“七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转又表 现了对英雄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情感从悲情转为悲壮铿 锵有力。(意思相近即可) 诗用道、浩、旁、灭、绝、血、家、霞、沙等词使韵律起伏迭变,读来抑扬顿挫,很 有节奏感。(意思相近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 15.(1)装满; (2)疲惫 16.(1)D (2)B 17.事闽为裨将/沈毅果敢/文身为虎/军中谓之林虎子 断句错 1 点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8.恰逢朝贡使从京师返回,(皇甫继勋等人)让朝贡使诬陷说林仁肇暗中和宋朝往来,在宫 中看到了他的画像,并且(宋朝)已经替他建好了府第,来等待他的到来。 评分说明:会、 第一个使、于禁中(介宾倒装)、为、以,5 个点,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9.先分析双方的形势:宋淮南各州兵力薄弱、疲乏,而我有思旧之民。指出此为恢复故境 的可乘之机;其次具体地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如何举兵,举兵之时向外界报告其为外叛; 最后预设了起兵后成与不成的不同应对,以解除后主的后顾之忧。 评分说明:1 点 2 分, 写对任 2 点得 4 分 20.最后一段先写陈乔在林仁肇被杀之后的悲叹,从侧面体现出林仁肇对朝廷的忠诚与被杀 的冤屈;后写林仁肇死后不久南唐被灭的事实,侧面体现出林仁肇对朝廷的重要。丰满了 人物形象。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或丰富),是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作者对 林仁肇的同情。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2 分) 21.(1 分)B 22.(2 分)C 23.(4 分)玉和君子在未被发掘之前,看起来都很普通;一旦发掘他们,他们的本色就会显 露出来;对他们发掘越深入,就越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最终都必将得到重用。(意 思差不多即可)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24.(5 分)作者首先叙写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李秀实离去的不舍;转而想到爱 秀实就应该让他功业才学得以彰显,于是又希望他出仕而受朝廷赏识;进而又对主簿这样 的小官是否真的能使他功名得以成就、才华得以彰显心生疑虑;而后以玉为比,来表达对 10 / 11 秀实终将得到重用的信心;但余杭乃京畿要地,任职者皆达官显贵,又一次对秀实是否能 被重用心怀疑惧;最后,指出只要秀实能够循道而俟、勤心为政,终会得到重用,再次表 达了对他的信心。全文行文曲折,既有对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其才华的肯定和前途的关心、 期待,感情深挚。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5 分为止 三 写作 70 分 26.(70 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岀,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 分 62 分),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三类卷(39 分—51 分),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台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 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 分-38 分),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 语病较多。 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 400 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 2 分。(2)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扣 3 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 1—2 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 1-2 分。 【文言文一参考译文】 林仁肇,建阳人氏,在福建当裨将,为人沉毅果敢,身上的纹身是虎,军队中都叫他 林虎子。 福建陷落,很久没有得到重用。恰逢周朝侵犯淮南时,元宗提拔林仁肇成为将领,仁 肇率领偏师援助寿州。此时周国人在正阳搭浮桥出城,扼住援军的道路,仁肇率领敢死队 千余人,用船装上木柴,顺风点火烧桥,周国将领张永德前来争战,正好赶上风向反回, 火计用不了,我方士兵稍有退却,张永德擂鼓趁势攻击,于是我方兵败,仁肇一个人骑马 殿后。张永德拉弓射他,屡次都快射中了,仁肇都格挡开来。永德吃惊地说:“这个人是 个汉子,不可以强逼!”于是放弃他回去了。 开宝年时,仁肇向后主密奏,宋国淮南各个州守兵又少有弱,却连年出兵争战,灭了 蜀国,平定荆湖,现在又占领了岭表,来回要数千里。军队疲劳不堪,这正是兵家所说的 可趁之机,请给我几万兵马,出兵寿春,渡过淮河,占据正阳,凭借思念旧主的民众来收 复失地,他就算是来打我们,我们现在的防守形式已经坚固,他们必然占不到便宜,后主 害怕,不敢遵从。 此时皇甫继勋朱全赟掌握兵权,他们忌讳担心仁肇的雄才大略,谋划有理由时中伤他, 正好朝贡使从京师返回,就让他造谣说仁肇秘密与中朝串通,在禁中看见他的画像,而且 已经给他建造了府第,等着仁肇来。后主刚刚任命继勋,被他迷惑了,就派人用鸩酒毒杀 仁肇。仁肇随即就死了。 开始,陈乔还不太知道仁肇,到这时,陈乔哀叹说:国家的运势这样,却杀死忠臣, 我都不知道该遵从哪个皇帝了。但是却不能为他受到的诬陷讨个清白。仁肇死后一年,后 主被人讨伐。又过一年,国家就成为了废墟。 11 /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