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 生物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 生物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D:437010

大小:2.1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生  物 202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5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用含 32P 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 有放射性的是(  ) ① 脱氧核糖 ② 核膜 ③ ATP ④ 脂肪 ⑤ 转运 RNA A. ①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2. 人大量进食糖类后,下列现象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加 B.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联系加强 C. 细胞核中 DNA 复制加强 D. 核糖体的功能增强 3.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自身结构会发生改变 B.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可经核孔向细胞核内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D. 小分子物质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4. 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5.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 过程①②中均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C. B 细胞中含有控制淋巴因子合成的基因 D. 淋巴因子与膜受体的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 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 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 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 现的是(  )2 7. 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 的唯一氮源是 14NH4Cl 或 15NH4Cl,a、b、c 表示离心管顺序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 DNA 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 14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B. b 管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 DNA 都是 14N/15NDNA C. 实验结果说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D. 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8. TaySachs 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 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 4 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 1/3 600。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aySachs 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B. 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 TaySachs 病的发病率 C. 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D. 在中欧该地区约 30 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9.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都是高度不育的 B. 转基因技术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C. 诱变育种诱变出的变异品种就是生产上需要的品种 D. 杂交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的原理,使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个体上 10. 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1. 图中 a、b、c 三个神经元构成了 1、2 两个突触,甲、乙、丙 3 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 起神经元 c 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明刺激 a 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 c B. 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 C. 乙也可表示只刺激 b 时,a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 丙表明 b 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12.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 是(  )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 ATP 中 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 13. 某种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 员以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 B. 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 C.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D. 由实验结果可排除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合成缺陷型 1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 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 m×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 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 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4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 35定时灌溉 驱走大蚂蚁 增加 70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 10不灌溉 驱走大蚂蚁 减少 2 结果见下表。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表述错误的是(  )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15. 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持续保证粮食稳产 16. 2015 年 2 月 3 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 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17.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以营造无氧环境 B.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 C.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D. 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18.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 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5 D. 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19. 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兰花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 为防止杂菌污染,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B. ②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再分化 C. 该育种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经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20. 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 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液体变成紫色 C. 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鉴定 二、 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 得 0 分。 21. 右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 A~C 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 A. 图中 A 为氧气,全部释放到空气中 B. 图中 B 为 NADPH,外界 CO2 浓度升高时,B 的含量暂时升高 C. 该过程消耗的 NADP+和 C 均来自叶绿体基质 D. 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B 和 ATP 中 22.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 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雄蝇中 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 F1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C. 雌、雄亲本产生的 X 配子中含白眼基因的比例相同 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 的极体6 23. 如图为 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 RNA 与 T2 噬菌体 DNA 及大 肠杆菌 DNA 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3H 尿嘧啶用以标记 RNA B. 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 RNA 为相应 DNA 的转录产物 C. 第 0 min 时,与 DNA 杂交的 RNA 来自 T2 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 DNA 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24. 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 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离液面太远 C. 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为淡黄色,说明凝胶珠制作比较成功 D.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 2~3 次,目的是洗去 CaCl2 溶液 25. 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细胞中的 DNA 必须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 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 DNA 可去除蛋白质 C. 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 DNA 的提取 D. 将丝状物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冷却后呈蓝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5 分) 三、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65 分。 26. (9 分)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 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第 1~3 天 第 4~9 天 第 10 天组别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A1 光合速率 A H2O 25/18 ℃ 适宜 25/18 ℃ 适宜 A2 G 基因表达量 B1 光合速率 B ? 25/18 ℃ 适宜 18/12 ℃ 弱光 B2 G 基因表达量 C1 光合速率 C SA 25/18 ℃ 适宜 18/12 ℃ 弱光 C2 G 基因表达量 (1) 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 细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 重复进行实验 (2) 实验中 A 组为________组,B 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 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 G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 种酶参与了暗反应中________过程。 (4) 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7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 SA 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 G 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 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 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7. (10 分)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 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6 号染色体,称为 6 号单体植株。 (1) 6 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不正常分离而形成异常配子所致。 (2) 6 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 目相等的 n 型和 n-1 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 科研人员利用 6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 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 子代中单体占 75%,正常二倍体占 25% 6 号单体( )×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 4%,正常二倍体占 96% 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 n-1 型配子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n 型配子,这是因为 6 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而丢失。 ② 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___(填“雌”或“雄”)配子育性很 低。 (4) 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 R 位于 6 号染色体 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 以乙品种 6 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 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 单体________,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 RR 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28. (7 分)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H、h)和乙遗传病(基因 为 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 Hh 基因型频率为 10-4。请回答下列 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 甲 病 的 遗 传 方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乙 病 最 可 能 的 遗 传 方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 (2) 若Ⅰ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5 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Ⅱ5 与Ⅱ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Ⅱ7 与Ⅱ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④如果Ⅱ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 h 基因的概率 为________。 29. (8 分)高山姬鼠是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重要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区 的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 选取 12 只非繁殖期的成年个体,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处于 25 ℃和 5 ℃环境下正常8 饲喂 28 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平均体重(g) 平均体脂(g) 平均摄食量(g) 0 天 28 天 28 天 0 天 28 天 对照组 36.0 36.1 5.9 6.1 6.0 实验组 37.0 30.2 3.1 5.8 8.1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高山姬鼠通过减轻体脂、________________适应低温环境。 ②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增多,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导致________增强,弥补了低温条件下因散热________而导致的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 (2) 科研小组继续检测了实验鼠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神经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 ①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合成的瘦素受体依次由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加工、分 类和包装并运送到相应部位,与瘦素结合后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②瘦素是一类激素,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抑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合成促进食欲的神经 肽 NPY、AgRP;另一方面促进下丘脑另一些神经元合成抑制食欲的神经肽 POMC、CART, 从而调节动物的食欲。在低温胁迫下,高山姬鼠体内瘦素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 或“减少”),而摄食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 (3) 综上分析,高山姬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体重、摄食量等指标的 生理变化,维持了内环境的________,最终适应了低温环境。 30. (8 分)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 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 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 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 5 组(C0~C4 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 0 只/L、5 只/L、15 只/L、25 只/L、50 只/L。将水 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 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第 4 天到第 7 天期间,C0、C1、C2 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 字母)。9 a. 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 b. 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c. 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 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 2 所示。大型溞与 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据此分析图 1 中 C4 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 C3 组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_等 问题。 31. (8 分)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 相关研究。 (1) 农杆菌 Ti 质粒上的 TDNA 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 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 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 研究者分别用 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 DNA,用 Hind Ⅲ处理野生型的总 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 DNA 片段分离。电泳后的 DNA 与 DNA 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TDNA 片段) 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①由于杂交结果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 TDNA 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注: TDNA 上没有 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 TDNA 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________。 (3) 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 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 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组合进行 PCR,扩增出 TDNA 插入位 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 TDNA 插入了 2 号染色体上的 B 基因中。 (4) 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 B 基因可能________(填“促进” 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 (5) 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 B 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 2 进行育种 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可行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7 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 EV 病的有效方法, 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 EV 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性免疫反应。 (2) 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 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 EVGP 抗体的 水平。据图 1,应选取___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10 (3) 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 2,抑 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 (4) EVGP 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 A、B)与 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 3 ①请将图 3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 a、b、c、d 处(填“A”“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 验方案。 抗体组别 未标记的抗体 荧光标记的抗体 实验组 a b 对照组 1 c d 对照组 2 同 b 同 b ②若 A、B 与 EVGP 结合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 分别比较,实验组荧光值应 ________。 (5) 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 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 EV 病提供一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8 分)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利用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部分有 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如图 1 所示。 (1) 据题意分析,图 1 中的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接种方法是________。 (2) 为鉴定图 1 中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 菌落的大小     B. 菌落的表面  C. 菌落的颜色     D. 菌落的形状 (3) 为将图 1 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 PDA 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 1 培养基表面,使绒布 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 2。 ①比较图 1、2 可知,图 1 中菌落__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__。 ②图 2 中出现菌落 5 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绒布未灭菌   B. 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 C.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D. 由无菌培养基自然发生11 图 3 (4) 经分离纯化后分别测定真菌、细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如图 3 所示。 进一步研究发现,真菌能将所产生的降解酶分泌到胞外起作用,而细菌不能分泌,降解酶只 在胞内起作用。 ①据图 3,说明两种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差异。 ② 从细胞器角度,分析说明细菌不能向胞外分泌降解酶的原因。12 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南通)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 C 3. C 4. C 5. A 6. B 7. A 8. C 9. B 10. C 11. D 12. C 13. B 14. A 15. B 16. C 17. A 18. A 19. B 20. B 21. AB 22. BC 23. ABD 24. CD 25. BC 26. (9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①②④ (2) 对照 (等量)H2O 诱导气孔开放 (3) C3 的还原 (4) ① 明显降低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 ② 促进 (5) 探究 水杨酸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和 G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7. (10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 号染色体的同 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2) 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 ① 多于 联会(无法形成四分体) ② 雄 (4) 母本 乙品种 6 号单体 自交 28. (7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① HhXTXt HHXTY 或 HhXTY ② 1/36 ③ 1/60 000 ④ 3/5 29. (8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① 降低体重和增加摄食量 ② 细胞代谢(细胞呼 吸、产热) 增加 (2) 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减少 对下丘脑中合成 POMC、CART 的 基因表达量影响不显著,对合成 NPY、 AgRP 的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体内 NPY、AgRP 基因的表达量增加 (3) 神经—体液调节 稳态(相对稳定) 30. (8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① 群落 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 的太阳能 ② 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③ abc (2) 捕食与竞争 大型溞密 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3) 防止藻类过度生长(防治 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 密度 31. (8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染色体 DNA(或“核基因组”) (2) ① 突变体在 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 质粒有杂交带 ② 不同酶切后含 TDNA 的片段长度 ③ 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 (3) DNA 连接酶 ①④ (4) 促进 (5) 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 B 基因的水稻品系 2 植株 32. (7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抗原 特异 (2) 甲 (3) Ⅲ和Ⅴ (4) ① a:B, b:A,c:无关抗体,d:A(a:A,b:B,c:无关抗体,d:B) ② 与对照组 1 基本相同, 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单独或共同使用 A、B 进行治疗(或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或针对 EVGP 与抗体结 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33. (8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1) 选择培养基 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法) (2) ABCD (3) ① 3,4 细菌无法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② D (4) ① 在 24 小时内,两种菌 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基本相同;在 24 小时后,真菌降解效率优于细菌。② 细菌没有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不能对降解酶进行加工、运输和分泌。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