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2020 年 4 月 12 日)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
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
解释是( )
时间 事件
周襄王元年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 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3.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4.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 )
A. 土 地 兼 并 造 成 社 会 危 机
B.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
C. 朝 廷 重 视 对 地 方 的 控 制
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
5.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 10 万(文帝时减为 4 万)
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
A.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6.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
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7.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孝宗曾任命徐恪为南京工部右侍
郎,“(徐)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从中可以
得出的结论是( )
A.明朝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 B.明朝皇帝丧失了对官员的任免权
◇第一条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第二条 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第三条 二千石不恤疑狱……怒则任刑,喜则淫赏……为百姓所疾……
◇第四条 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第五条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第六条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略割损正令也 2
C.徐恪淡泊名利,无意为官 D.明朝政治制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8.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
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
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9.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
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民众个人自由遭到否定
C.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10.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 )
A.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
B.法律条文具体明晰
C.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繁琐且不具操作性
11.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
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
“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
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
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
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
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
A.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 B.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C.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 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12.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
定:国会在 20 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 )
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1787 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13.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
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14.与“参议院及众议院共同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
危害国家安全案”出自同一部法律的是( )
A.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B.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C.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一、建筑物周围应有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
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五、土地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
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八尺,拐弯处为十六尺。
……
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的,受害人得诉请赔偿 3
D.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5.在 1843 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
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
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
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16.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 B.使战争中获得部分权益能得以落实
C.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1876 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
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
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B.外交思想渗透“中体西用”
C.逐步接受条约体系 D.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
18.下面几则材料是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的评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评论 出处
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
会更亲近日本
英国《每日新闻报》
毫不过分地讲,除直隶省外,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 美国《哈珀斯周刊》
我们再也不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以唤醒且极具潜能的合作对
象,相反日本已经向世界证明它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英国《泰晤士报》
A.西方各国支持日本侵华 B.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
C.中国国家实力低于日本 D.西方各国排斥中国文化
19.当 1911 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
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
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20.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 500 余家。1913 年 7 月,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 万份,平均每 10 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
或私人的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
A.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21.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
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 4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22.20 世纪 20 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
份
农
会会员数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 年 6
月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 年 6
月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 382617 284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23.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
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
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24.1933 年 1 月 17 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
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
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
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该宣言( )
A.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 B.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成
C.导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出台 D.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25.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首先争取到
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
府( )
A.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 B.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
C.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 D.借助抗日战争改善自身国际形象
26.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 12 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2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5
28.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作为工人阶级临时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指出:“我们接受委任之际,深
感责任重大,但还是毫不迟疑、毫不畏怯地力加完成。我们的目的一旦达成,就要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
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
吧!”这一主张能够体现( )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B.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契约思想 D.人民民主思想
29.2004 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 325 票赞成、100 票反对和 6 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法案,将原来的 11 月 7 日
“和谐与和解日”(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 11 月 4 日,改称“人民团结日”,以纪念 1612 年这一天莫斯科从
波兰——立陶宛干涉军手中获得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价 B.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异
C.历史结论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调整 D.突破传统束缚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3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
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颁布于 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二、材料分析题(3 小题,共 40 分)
31.(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量入以为出”的财政思想,《周礼》里提出要把各地统计数据资料按月、旬、
年定期汇总到中央,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秦汉时有地方定期向中央报告财政收支情况的上计制度,建立了全国
制度统一、权责明晰的财政制度。唐代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预算制度,从编制、审议、下发、执行到最后的
绩效审计都有明确的规定。……汉初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放赈救
灾等方面;唐代国家财政就在教育、农业生产、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开支。
材料二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的原则,保护人民的私有产
权等各项权利,国家财政彻底取代王室财政。又经过 70 年的努力,英国形成了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每年向国会提
交年度预算,获得批准后再执行预算的现代预算制度。在财政压力下,当时国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和发
行债券筹集资金,这要求政府必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并实行财政账目的公开透明。国家还进行各种直接投资,
给予殖民地的开辟、科技创新极大资助,推动经济发展。国家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预算和国债制度,用于对外
殖民开拓,掠夺资源,对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走向公共财政。
——以上均摘编自史卫《中国古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的“类现代化”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背景。(8 分) 6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财政体制与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意义。(8
分)
32(12 分)材料: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
灵丹妙药。“在任何重大社会变革中,旧的制度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但又都不为人知的影响。”新制度不可能在
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因而,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的渐变可能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的一种更好
的路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民主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都有面临不同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
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
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冯玉军:民主化不是国家转型的灵丹妙药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表述清晰。) 7
33. (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08 年发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光绪新政的重要议案之一,凡九章,一百一十二条,其中
第一章的自治范围一节下,罗列了作为自治行为交给民间办理的各种事业:
一、学务: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宣讲所、图书馆、阅报社等;
二、卫生:清洁道路、蠲除污秽、施医药局、医院、医学堂、公园、戒烟会等;
三、道路工程: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建筑公用房屋、路灯等;
四、农工商务:改良种植牧畜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堂、劝工厂、改良工艺、整理商业、开设市场、防护
青苗、筹办水利、整理田地等;
五、善举:救贫事业、恤嫠、保节、育婴、施衣、放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
棺义冢、保存古迹等;
六、公共营业:电车、电灯、自来水等。
——摘编自沟口雄三《中国的历史脉动》
(1)根据材料,概括本章程的特点。(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章程得以出台的历史背景。(8 分) 8
参考答案
1—5 CBCCD 6—10 CDBAB 11—15 BDCBD 16—20 BCBCA 21—25 CCBAA 26—30 DDCBD
31.(1)特点:较早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财政体系;注重对财政收支的数字量化管理;有预算制度强调收支平衡,
有完整的制度保障;注重通过财政开支治理国家。形成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个体小农经济的确
立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8 分)
(2)不同:英国财政体制由议会控制,国家财政取代王室财政;财政体制公开透明,走向公共财政;财政体制建
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历史意义: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力,有利于英国近代君主立宪体制确立;为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提供了财政支持;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8 分)
32.答案一 观点: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12 分)
评析:民主是好东西,因为民主可以使人民获得当家作主的地位,可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可以防止专制,可
以减少腐败;可以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民主有很大的弊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古代雅典,
由于民主滥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拉丁美洲、非洲许多国家,伊拉克等国,引进了西方,特别是
美国的民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不断。
结论: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民主是有限度的,绝对民主是不存在的,民主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答案二 观点: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
评析:任何新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有相应的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非倒塌不可。这个基础就是本国的国情,国
情必然有旧的制度,如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由此产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如果新制度完全否定旧制度,
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就会难以实行。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是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中国社
会的各个方面存在大量旧制度,如专制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制等等。正因为相互脱离,《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难以落实。
结论:别国的民主制度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与中国的旧制度衔接,适当保留一些旧制度,新
制度才能逐步落实。
答案三(整体) 观点: 民主应当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应当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
素。
评析:民主制度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具备立即建立民主制度的条件。世界民主制度运行
比较成功的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都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并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如英国的民主政治经历几百
年才建立和完善起来,并保留了君主、长期保留了一定的贵族政治等传统;美国建国前北美各殖民地长期运行的
是民主体制,同时启蒙思想在北美殖民地深入人心。中国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种突进和
照搬别国的民主制度的方式,与中国当时的国情、许多阶级、阶层的现实利益相去甚远,又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扰、
破坏,中国的民主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结论:突进和照搬别国的民主制度必然与本国的现实发生冲突,民主制度不仅难以真正建立,还可能对国家带来
混乱。
33 (1)特点:以公共事业为主;内容具体详尽,范围广;顺应近代化趋势,切实可行。(4 分)
(2)背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士绅阶层的壮大
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推行新政,允许地方自治;传
统儒家文化的影响。(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