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法指津:高考文言文真题也可以这样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学法指津:高考文言文真题也可以这样学

ID:437350

大小:43.4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学法指津:高考文言文真题也可以这样学 定位原文+定位选项=总结规律 (19 课标卷Ⅰ)(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原文定位】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 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定位】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 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解析】选项“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 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 C。 总结规律顺序颠倒 【参考译文】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 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不知不觉地把座位往贾谊身边移。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 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 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19 课标卷Ⅱ)(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定位】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项定位】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解析】选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 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选 C。 总结规律以偏概全 【参考译文】就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最定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 诉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层的人触犯法 令。”将要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儿子,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 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遵守法令。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十分高兴,道路上遗落的东西没 有人拾取和占有,山中没有盗贼出没,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百姓认为为国家作战就勇敢,认为为自己私人 争斗就胆小,乡镇城池政治清明。 (19 课标卷Ⅲ)(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定位】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 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 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 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定位】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 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解析】选项“他深表不满”错,于文无据。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时,有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 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 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 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公主,却妒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罪名,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 了。 (18 课标卷Ⅰ)(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原文定位】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 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 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定位】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 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解析】选项“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 国侵扰”。 总结规律偷换对象 【参考译文】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 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 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 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 继续做天水太守。 (18 课标卷Ⅱ)(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原文定位】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选项定位】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 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解析】原文说“自涣卒后”, 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延熹年间,桓帝侍奉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惟专门下招诏密县保存已 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 但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 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任峻在威猛方面超 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 (18 课标卷Ⅲ)(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原文定位】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选项定位】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 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解析】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 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总结规律偷换对象 【参考译文】范纯礼沉毅刚正,曾布畏惧他(曾布,人名),(便去)激怒驸马都尉王铣说:“皇上想 认命你为承旨(承旨,官名),范纯礼右丞不同意。”王铣很生气。正值王铣招待辽国使臣(馆,动词,招 待),范纯礼主持宴会,王铣污蔑他直称皇上御名,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知府、崇福宫提举(提举, 官名)。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17 课标卷Ⅰ)(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原文定位】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叔父混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 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 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选项定位】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 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解析】张冠李戴,极有文才口才的是谢瞻,而且这也不是受谢混赏识的原因。另外“住在乌衣巷” 错,原文只是曾经在乌衣巷游宴,不是说家在这里。 总结规律偷换对象 【参考译文】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 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 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 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17 课标卷Ⅱ)(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原文定位】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选项定位】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 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解析】选项“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于文无据。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这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斩杀他们的首 领,余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罚及其身就行了,可以把所有人都迁移到京城 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将他们安置到颍川、陈留。赵憙提拔举荐有义行的人,诛杀除掉奸 恶之人。 (17 课标卷Ⅲ)(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原文定位】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 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 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驱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 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 【选项定位】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 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解析】A 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故选 A。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岁聘的使者不敢去,就 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 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 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 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 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 (16 课标卷Ⅰ)(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原文定位】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 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定位】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 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解析】选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错,据原文“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 意,边害讫息”可知,并没有“派使者偕同”。 总结规律偷换对象 【参考译文】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 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 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16 课标卷Ⅱ)(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原文定位】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 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选项定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 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D 项“筹措钱款赈济灾民”原文是“赍帑币振之”,意思是分发库银振恤百姓。故 D 项错误。 总结规律实词误解 【参考译文】于是逐条陈奏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抚。那年发生大饥荒,人们相互吞食。副使 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装进袋子拿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刻派人送到朝廷。皇上也立即派寺丞 钟化民带上库银前去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依法行事,非常严厉。 (16 课标卷Ⅲ)(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原文定位】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 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选项定位】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 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解析】由原文“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 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可知,傅珪被人诬蔑而辞去官职,言官为之请留皇帝没有听取 而不是他自身坚持离职,选项不合文意,故 C 项不正确。 总结规律偷换对象 【参考译文】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 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 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15 课标卷Ⅰ)(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原文定位】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 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 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选项定位】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 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解析】选项“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 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 是只杀了两个宦官。 总结规律实词误解 【参考译文】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 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 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 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 (15 课标卷Ⅱ)(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原文定位】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 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 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 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 知复何言!”乃遇害。 【选项定位】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 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解析】C 项“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 也没有设法保护。”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总结规律强加因果 【参考译文】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车驾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 虽然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来护儿 好多天没有隋炀帝召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 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早晨将要朝见 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如今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 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够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让朝廷落到了如此地步,只能 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就被杀害了。 (14 课标卷Ⅰ)(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原文定位】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 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 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选项定位】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 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解析】A 项错误在于,于休烈回答肃宗的问题不是“直言不讳”。他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谨 遵职业操守”于文无据。 总结规律方式误解 【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 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 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 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 错,我深表庆贺。” (14 课标卷Ⅱ)(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原文定位】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 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 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 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选项定位】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 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解析】B 项“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未写韩文有 “着手压缩编制”的行为。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武宗即位,赏赐以及安葬先皇、大婚各项费,需银子一百八十万多万两,国库的钱财不 够供给。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中取钱,皇上下诏书不允许。韩文言:“国库空虚,自京边军士之外的赏赐, 请分别给予银钞,略用一些内库和内府的钱来补贴,并且暂时向有功勋的皇亲国戚赐借庄田税,然后下令 让承运库的内官核查屯积的金银,登记上册。并且全部停止各项不紧急的费用。”过去的制度,监局、仓 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渐添加,有时一个仓十多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淘汰。 (13 课标卷Ⅰ)(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原文定位】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 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选项定位】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解析】选项“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应为“大盗到钧州骚扰,因为是文升家乡,也 放弃骚扰离开”。非不去,而是到了钧州又离开了。 总结规律理解有误 【参考译文】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 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 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13 课标卷Ⅱ)(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原文定位】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 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 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 司门员外郎。 【选项定位】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 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解析】原文“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说明吕諲地位并未超过李揆,“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 于文无据。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他嫉妒吕諲地位 超过自己”就更无从说起,李揆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惧其重入”。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 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 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 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 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 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 (12 课标卷)(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原文定位】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 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 耶!” 【选项定位】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解析】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原文,秦桧不是“与其亲党”,而是“其亲党”。 总结规律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幼年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选拔为进士及第。授职为平江府 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萧燧)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 询问原因,(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 心吗!” (11 课标卷)(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原文定位】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 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 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选项定位】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 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解析】原文中,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总结规律理解有误 【参考译文】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 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 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 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10 课标卷)(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原文定位】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 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 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选项定位】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 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解析】原文是元帅朱文逊战死在前,陈友谅攻破城池在后。 总结规律顺序颠倒 【参考译文】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 死。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 花云。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 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 他。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