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渐黄昏,__________________,都在空城。(姜夔《___________》)
(3)杜甫《登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清角吹寒 (3). 扬州慢 (4). 可怜后主还祠庙 (5). 日暮聊
为《梁甫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既有直接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作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跂、清、扬、
祠、聊、梁”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
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
诗句的意思。
2.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
A.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在指定情境中正确运用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情境并把握其特
点;然后逐一翻译理解选项所提供的诗句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最后进行比对,选择与题干情境
和谐的诗句。本题要求选择“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
A 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赞颂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与题干要求相符。
B 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写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
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
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与题干情境不符。
C 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
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与题干情境不符。
D 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席间的劝酒之词。“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
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与题干情
境不符。
故选 A。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真正的蔑视, , , 。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
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
②作为真正荣耀 对应面
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
A. ③①②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题型是给语境的排序题,解答此类型题目可选择排除法答题。首
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整体顺序;然后根据理解确定首句或结合标志性词语进行局部排序,加强
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最后对所选语序进行阅读检查,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
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首先,从整体来看,前一句为结果句,后句为原因。然后,分析排序语句的内容,是写“真正的蔑视”的
性质特点。结合词语“总是不”“不”可确定,①句“总是不露声色”和③句“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
在”相衔接,①句在前。排除 A、C 两项。②句“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复指“真正的蔑视”,应紧接其
后,作所排语句的首句。排除 D 项。
故选 B。
【点睛】排序题解答时要学会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可从以下几点寻求做题思路:第一,揣摩
所给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第二,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
语境联系;第三,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
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第四,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阅读(70 分)
的(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
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
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
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
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
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
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
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
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
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
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
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
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
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
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
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
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指称,也就是说,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
“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为
什么”,是事实而非价值。换言之,创新本身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
一定有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
等。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
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
创新服务,尽管一定的人格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创新还是要服务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人格
永远也不是或者说不应是创新或者别的什么的手段,人格就是目的。也许,就我们的惯于听从、服从的人格现实而言,强调独立人格比创新人格更有价值。
④当然,也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质,诸如开放的心态、批判质疑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
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与创新相关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尽管如此,这种看似
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个体人格中有些因素实际上跟创新与否并无多大关联,
比如道德感、审美感、人生信仰等。如果我们要勉强把它们都牵连起来,笼而统之地名为培养创新人格,
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人格丰富性、完整性、多样性的削减。
4. 第②段加点词“打入另册”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以问题形式提出本文的论题。
B. 运用分类说明现代人的两重含义。
C. 通过对比阐明现代人的品质特点。
D. 得出创新不属于现代人品质结论。
6. 文章开头用“创新品质”而不是“创新人格”,其理由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创新人格”不能涵括现代人的人格特征。
B. “创新品质”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品质特征。
C. “创新人格”不能规约为现代人人格范型。
D. 创新不是人格,而是个体人格的外在形式。
7. 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也就是说”“简单地说”等短语进一步阐述创新的内涵。
B. 用“是……而不是……”等句式能够更清晰界定创新的特征。
C. “由此可见”是标志词,表明是由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结论。
D. “也许”一词是推测词,强调其推断出于主观缺乏客观依据。
8. 结合上文,分析最后一段在论证中的作用。
【答案】4. 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排除在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范围之外。 5. D 6. B
7. D
8. 上文充分论述了创新品质不足以成为现代人的基本人格这一观点之后,作者提出可能的质疑:有人把创
新所需要人格特征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然后举例论证这种“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
这一段内容是对上文论证的补充,从而使全文的论证更全面、更充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短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短语的表层意义,然后回归原句,从短语结构、关键词语等角度入手,结合语境认真揣摩短语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观点、
态度或本身的丰富意蕴等)。
本题题干涉及的“打入另册”,从结构来看,是一个动宾短语,所以解题的关键是需要清楚“另册”指什么。
结合原句“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分析可知,被打入另册的对象是“那
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结合原文语境分析,与被打入另册的人相对的是“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
的基本品质”的人,所以“另册”指“拥有现代性品质的人的行列或范围之外”,“打入另册”具体指“把
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排除在拥有现代性品质的人的范围之外”。
【5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包括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手法的分析、文意的探究等。解答本题既要对文段进行
整体的阅读,又要对文段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考查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段的内容、观点、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第①段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得出创新不属于现代人品质结论”说法有误。得出的结论应是“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
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问的是什么;然后依次阅读并
理解选项内容,先看与题干所问是否相符,再回归原文,看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
断并选择答案。本题要求选择“文章开头用‘创新品质’而不是‘创新人格’,其理由不恰当的一项”。
B 项,“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品质特征”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创新可
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所以选项主观拔高了创新品质的地位。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按要求阅读相关文段内容;然后认真阅读每
一个选项,明确考查的重点,并依次结合语境,从内容逻辑、结构层次、观点结论等角度,认真分析相关
词语在分析论证中的用法及作用,比对之后再作出选择。本题要求选出“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用法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
D 项,“强调其推断出于主观缺乏客观依据”说法有误。“也许”是或许的意思,表示不很肯定。这里用推
测词是为保证论证的严密性,并不是推断缺乏客观依据。
故选 D。
【8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重点段落 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理解段落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句段所
在位置及表达特点,从内容观点、论证的结构思路、语言特点及论证手法等角度,认真分析揣摩其作用或
效果;最后组织语言分析作答。
本题所涉及的语段是文章的结尾段。从内容上来看,结尾段作者针对“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
质,……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述,并举例指出“这种看似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
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结合全文内容及本段特殊的位置分析,这应该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论证。从论
证的中心来看,可以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论证更充分严密。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的旋律
韩秀
①入秋了,2008 年的华府,空气有点冷,带着硬度。
②10 月初,里诺从事玻璃艺术六十年的回顾展,在白宫对面的美国艺术艺廊 Renwick Gallery 盛大登
场。里诺如同一阵暖风,从玻璃之都威尼斯的莫拉诺飘然抵达华府。10 月 3 日,展览开幕,里诺带着浓重
的意大利口音轻松自在地和华府人见了面,签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展品前人头攒动,一时间,白宫周遭
的温度迅速上升,华府人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③美国是莫拉诺艺术玻璃的巨大市场,而里诺却是整整一代美国玻璃艺术家的良师益友。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末,从来没有念过英文、从来没有搭乘过飞机的里诺来到了西雅图北部的皮尔查克玻璃学校。这位“驻
校艺术家”讲的英文没人懂,手里握着奇奇怪怪的工具,吹着口哨,哼着意大利舞曲,玻璃就在他的手里
舞动起来并成为他要的优美形状。里诺笑说,“玻璃就是语言”,玻璃帮助他和美国年轻的艺术家们打成一
片。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今天已经赫赫有名,但是他们回忆起里诺,还是一往情深。“没有秘密,”
里诺说,“我放手大干,一览无余。”
④美国艺术家们对里诺工作的热情和体力印象深刻:“早上七点钟,里诺就要大展身手,我们只好六
点半准备好一切。里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根本不停!我们的年龄是他的一半,都需要轮流躲在一边
喘息一下!”
⑤1934 年里诺出生在莫拉诺,体力并非天生,他从十岁就开始吹玻璃了,十一岁的时候拿到第一份薪
水。那时候,里诺的工作时间就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有时候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清早照样出
现在滚热的炉前。里诺二十岁的时候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 Maestro(意思是“大师”)。如同大指挥家一样,
带领着四人团队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扬名立万。与里诺合作过的美国艺术家屈胡利一再告诉世人,在玻璃
世界,没有人比意大利人更能发挥团队的威力。里诺笑说:“玻璃知道今天是谁在指挥!”真是豪气十足。
⑥果真,里诺的玻璃世界不同凡响,每件作品融会了千年以上的威尼斯风格,然而它们又是如此新颖、
的朝气蓬勃,难怪从来没有接受过学院教育的里诺称呼自己的作品是新文艺复兴的代表。
⑦到处都是风留下的痕迹。微风吹皱河面,水下的石头神采奕奕。晚风将夕阳的余晖均匀涂抹到曼哈
顿的大厦群上。不是希腊神话的美杜莎,不是卡拉瓦乔笔下的美杜莎,而是水母在水中漂浮,风从水母身
旁掠过。恐龙迎风而立。飓风在海底卷起巨大的旋涡。春风拂面,天使喜极垂泪,泪如彩虹。如蕾丝般细
致的织品在风中飘拂,闻得到阳光晒暖的青草香。鸟羽颤动,看得到风的足印。蝙蝠侠穿云裂石、风驰电
掣,则是另外一重风景。土星美丽端庄运行太空,风儿静止,遥遥观望。
⑧在两个用玻璃隔开的展厅中央,是满载威尼斯风情的船只,色彩斑斓,让人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上
贡多拉摇船带来的旖旎风光。“我一直想做船。”里诺如是说,“船本身很长,船尾船头也很长,这个让
玻璃延伸的过程别有趣味。”
⑨人世间有趣的事物何其多!里诺的父亲曾经捕鱼为生,大海、船只都是风景。里诺的母亲是巧手的
蕾丝艺术家,大约在孩提时代里诺已经感受到蕾丝的美妙了。里诺的妻子莉娜来自一个有着五百年玻璃制
作历史的家族,在这个美满的婚姻里,玻璃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⑩风势更加强劲了,不但拂去了笼罩华府的阴霾,而且,更重要的是里诺的到来将掀起新一波的文化
对谈。古老的意大利文化与年轻的美国文化将有一个和乐融融的对话,受益的将不只是华府人。听!里诺
已经在热情地邀请我们了:“你一定要和我一起跳舞,你一定要和我在一起!”与里诺在一起旋舞的不只
是玻璃,还有我们。
9. 文章以华府的气候开头,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0. 阅读③④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里诺这位玻璃艺术家形象的。
11. 第⑦段画线句描写形象生动,请加以赏析。
12. 评析里诺借玻璃艺术展进行文化对话的意义。
【答案】9. 写秋天的华府气候寒冷,交代时令;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反衬了下文里诺到来给华府带来热
烈的气氛,突出了里诺玻璃艺术的影响力。
10. 采用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吹口哨、哼舞曲体现里诺创作中的轻松愉悦之情,“玻璃就是语言”、“我
放手大干,一览无余”等语言,说明他善于通过创作来交流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示自我的艺术才能,体现
出他的艺术自信以及对艺术的热爱。美国艺术家们的回忆,则是侧面描写表现里诺有着充沛的体力,对创
作玻璃艺术充满热忱。
11. 化静为动,如织品在风中飘拂,鸟羽颤动,使玻璃艺术品充满了动态美,更加栩栩如生;运用通感,“闻
得到阳光晒暖的青草香”一句将视觉形象转换成触觉与嗅觉;多角度感觉描写,视觉之外,又调用触觉、
嗅觉描写,丰富了玻璃艺术的形象之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富有艺术感染力。
12. ①里诺的玻璃艺术体现了意大利的文化特色,充满艺术魅力。②他在华盛顿举行玻璃艺术展,对于促进
与美国文化的交流有重要意义。③对话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合,推动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④提供了广大民众与艺术大师直接对话的机会,不同文化彼此分享,丰富人们的文化生
活。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件地点、背景,及人物活动场景;
(2)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4)表现人物性格、品质;(5)推动故事发展,为
后文做铺垫;(6)深化文章主题。分析作用时还要注意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答
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从内容来看,“入秋了”交代时令,“有点冷”“带着硬度”等词展现华府入秋的气候特点,即寒冷。这
一描写处在文章开头,从结构来看,照应了文章标题“秋的旋律”,同时引出后文事件及人物的描述。从与
人物的关系来看,结合后文语句“里诺如同一阵暖风,从玻璃之都威尼斯的莫拉诺飘然抵达华府。……一
时间,白宫周遭的温度迅速上升,华府人的脸色好看了许多”分析,开篇华府的寒冷反衬里诺到来后的温
暖,不仅突出里诺玻璃艺术展会场气氛的热烈,而且突出里诺及其艺术的影响力之大。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能力。人物描写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描描写包括肖像描写
(又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包括其他人物的衬托、他人评价、
环境衬托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感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明确描写方法,尤
其注意环境或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最后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审读题干可知,本题需阅读的语段是第③段和第④段。第③段中“手里握着奇奇怪怪的工具,吹着口哨,
哼着意大利舞曲,玻璃就在他的手里舞动起来并成为他要的优美形状”是直接描写里诺的动作;“玻璃就
是语言”“没有秘密”“我放手大干,一览无余”是直接描写里诺的语言。展现里诺自信、坦诚,及对艺
术的热爱。第④段中“美国艺术家们对里诺工作的热情和体力印象深刻:‘早上七点钟,里诺就要大展身
手,我们只好六点半准备好一切。里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根本不停!我们的年龄是他的一半,都需
要轮流躲在一边喘息一下’”,美国艺术家们的回忆,属间接描写,侧面表现里诺对玻璃艺术的热忱。综合
以上分析可知,这两段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发方法刻画里诺的形象。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描写的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并理解句子的内容;其次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用词、句式、描写角度等方面,具体分析句子的描写技巧;最后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作者情感,分析句子
的表达效果。
首先,结合题干中“描写形象生动”可知,要求赏析 语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描写。然后,阅读画线
句并结合其语境分析可知,从内容上来看,句子是描写玻璃艺术的形象之美。从描写的方法来看,“如蕾
的丝般细致的织品在风中飘拂”“鸟羽颤动”是化静为动;“闻得到阳光晒暖的青草香”使用通感,“晒
暖”“青草香”将视觉形象诉之于触觉、嗅觉。此外,从描写角度来看,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及视觉、
触觉和嗅觉进行描写。从表达效果分析,化静为动和通感的手法,可使描写生动形象;调动感官则可多角
度地展现玻璃艺术品的美,让读者感觉更真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对读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并评价概括其意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
内容;然后结合关键语句及个人理解,多角度认真分析其意义;最后作出评价并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里诺借玻璃艺术展进行文化对话的意义”。从个人角度来看,此次玻璃艺术展是“里诺
从事玻璃艺术六十年的回顾展”,结合原文语句“里诺的玻璃世界不同凡响,每件作品融会了千年以上的威
尼斯风格,然而它们又是如此新颖、朝气蓬勃,难怪从来没有接受过学院教育的里诺称呼自己的作品是新
文艺复兴的代表”分析可知,里诺的玻璃艺术体现了意大利的文化特色及艺术魅力。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
看,结合语句“而里诺却是整整一代美国玻璃艺术家的良师益友”“玻璃帮助他和美国年轻的艺术家们打
成一片”“古老的意大利文化与年轻的美国文化将有一个和乐融融的对话”分析可知,里诺的玻璃艺术展
促进了意、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语句“更重要的是里诺的到来将掀起新一波的文化对谈”分析可知,
里诺的玻璃艺术展将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了解、交流、融合。从观赏者角度来看,对语句“受益的将
不只是华府人”“与里诺在一起旋舞的不只是玻璃,还有我们”分析可知,里诺的玻璃艺术展让普通民众
也有机会感受和分享不同的文化,这才是文化的最接地气的价值体现。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赠韦记室黯别①
(南朝梁)何逊
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②傥,同“倘”。③排空:冲向天空。
13. 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 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 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 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5. 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3. A 14. C
15. 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同时“生羽翼”使用比喻,表达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拥有巨翅的鹏雁一样,一展才
华,振翅凌空。借此与友人共勉。全篇本是述离别堪悲之情,结尾二句将诗意一笔宕开,展现诗人胸怀的
高朗,从而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内容,并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关键词句、
主要意象等分析体会指定诗句的情感;然后逐一分析理解选项所给诗句的内容、情感;最后根据理解,按
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
画线句“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大意是:你送我时不要伫立江边遥望船帆远去,目尽而又上高楼,你
只须记着悠悠白云的那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如此悉心体贴对方,表现友情之笃。
A 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大意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
天际奔流。诗人送别友人,久久伫立江边,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
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
B 项,“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是写江面上帆影点点,即将从视野中消逝,但还能认出是归去的船只。
再用心辨认,还可以看出,那隐现在天边云雾中的是江畔的树林,而有树之处就是彼岸,就是金陵呵!表
达抒情主人公对故乡的无限怀恋。
C 项,“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
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失望和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
D 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写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
诗人在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引发思乡之情。
故选 A。
【14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以乐衬哀,倍感温暖”说法有误。“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两句,诗人是借想象来加深离情,
用“初月、归风”两个典型意象表达浓重的怀友之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
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本题赏析对象是结尾两句。《赠韦记室黯别》是一首颇为别致的留别诗。受赠人是宿将韦睿的第四子韦黯。
从内容、手法上分析,“无因”即“无端”之意,“生羽翼”是巧喻,鹏雁有巨翅可以凌苍穹,借比人的
巨大才能。“千里”是千里志的意思。“暂”字有突然义,“排空”即凌空而行。诗人借助独特的想象,
以这两句与友人共勉,意谓:目前我们虽还没有生出巨翅,但是我们终归有一天会凌空高飞,一举千里。
可见作此诗时何逊和韦黯都很有抱负。何逊以文学名家,在文坛享誉;韦黯在何逊卒后垂三十年(公元 548
年)捍卫建康,迎战侯景,以身殉国,为一代名将。二人皆有所成就,可谓不负前言。从情感效果来看,
全篇本是述离别堪悲之情,末二句却借前面一“风”字,将诗意一笔宕开,有飘飘凌云之感,顿然使人觉
诗人胸次之高朗,而诗之境界亦随之升华为清空。一个常见的题材而有如此不寻常的表现,实在是非大手
笔不能为之。
(四)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述传
①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
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经纯妻庾①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
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述号泣答曰:“若安全至岸,当须营理。如其已致意外,述
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舫几没,述号叫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也。高祖②闻而嘉之,
及临豫州,讽中正③以述为主簿,甚被知器。
②元嘉二年,征拜中书侍郎。明年,出为武陵太守,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领南郡太守。先是述从兄
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太祖与义康书曰:“今以谢述代曜。其才应详练,著于历职,故以佐汝。”莅
官清约,私无宅舍。义康遇之甚厚。
③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④,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述语
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恕,吾所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若此疏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
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④述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
怀。十二年,卒,时年四十六。十七年,刘湛⑤诛,义康外镇⑥,将行,叹曰:“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
吾进,今述亡而湛存,吾所以得罪也。”太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
[注]①纯妻庾:谢纯的妻子庾氏。②高祖:刘裕的庙号。下文“太祖”是刘裕儿子刘义隆的庙号。③中正:
指甄别人才的官员。④先朝旧勋:刘裕朝开国功臣。⑤刘湛:彭城长史,他与谢述都是刘义康的佐臣。⑥
外镇:被贬镇抚地方。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高祖闻而嘉之( ) (2)主上矜邵夙诚( )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讽中正以述为主簿( )
A.讽刺 B.批评 C.委婉规劝 D.婉言暗示
(2)若此疏迹宣布( )
A.公告 B.传布 C.发表 D.宣传
18.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怀。
19. 用“/”为第②画线部分断句。
先 是 述 从 兄 曜 为 义 康 长 史 丧 官 述 代 之。
20. 第③段中谢述上表太祖,为何后来又让儿子谢综烧掉奏章?
21. 第③④段都有太祖称赞谢述的文字,分析其作用。
【答案】16. (1). 夸奖,赞许 (2). 同情,怜惜
17. (1). D (2). B
18. 谢述被授予吴郡太守的官职,因为疾病没有上任。等病情缓解了,补授吴兴太守。在郡中为官清平简省,
受到郡中官吏百姓的怀念。
19. 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
20. 谢述认为张邵之所以得到宽贷,根本原因是太祖感念张邵的忠诚,自己的奏章正好贴合的太祖的心意,
如果传扬开去,那就侵夺了太祖的恩典,所以让儿子烧掉奏章。
21. 说明谢述深得太祖的信任,侧面表现谢述的才能与为人;以太祖的话佐证谢述的品行,增强了记述的真
实性。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根据词性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
(1)“嘉”后接宾语“之”,作动词,译为夸奖、赞许。句意:高祖听说后对此大加赞赏。
(2)“矜”后接宾语“邵”,作动词,译为同情、怜惜。句意:皇上怜惜张邵一向忠诚。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
根据词性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本题
要求“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本句句意为:婉转地暗示中正任命谢述为主簿。“讽”后 “中正”指官名,可知“讽”作动词,译
为“婉言暗示”。
故选 D。
(2)本句句意为:如果这奏章的事四处传布。“宣布”作动词,译为传布、宣扬。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
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本题关键点有:举手补充主语“谢述”;“除”,拜受官位,这里译为“被授予(官职)”;“以”,介词,
因为;“之官”,上任、前往任所;“差”,动词,病愈;“清省”,清平省约;“为吏民所怀”,被动句;
“为”,介词,被。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
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
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
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句意为:在此之前,谢述的堂兄谢曜任义康长史,死在任上,谢述替他任义康长史。“先是”指在此以前,
作状语,前置,其后应停顿。“为”“丧”都是动词,“为义康长史”“丧官”都是在陈述主语“谢曜”
的事情,是主语一致的两句话,所以应在“丧官”前停顿。正确句读为: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
官,述代之。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原文,
找出答案涉及的相关内容并翻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整理概括答案。
的根据题干提示,本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段。相关语句是“述语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恕,吾所
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若此疏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翻译句子可知,
谢述让儿子谢综烧掉奏章是因为谢述认为“皇上怜惜张邵一向忠诚,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过。我的建议只是
碰巧与皇上的意图相吻合,所以被皇上采纳了。如果这奏章的事四处传布,那就侵夺了皇家的恩德,是绝
对不可行的”。据此整理概括答案即可。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句子特点;然
后结合具体语境及文体特点,从内容、人物、主旨、手法等角度入手,全面分析其作用;最后组织语言,
分点作答即可。
从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④段。具体语句是“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和“太
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从内容来看,都有太祖肯定、称赞谢述的文字,直接可以看出太
祖对谢述的看重和信任。从手法上来看,本文传主是谢述,太祖的话属于他人评价,使从侧面突出谢述的
形象。从文体特征来看,这些文字使文章记述的人物精神品行,更具真实性。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谢述字景先,从小就有志向操行,跟随兄长谢纯在江陵生活,谢纯遇害后,谢述护送谢纯的灵柩回京
都。走到西塞,遇到了暴风,载有谢纯灵柩的船漂流走了,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谢述乘小船寻找。从
谢纯妻子庾氏的船边经过时,庾氏派人对谢述说:“丧船不论是存在还是已经沉没,应该漂流到某个地方
了,风浪这样大,怎能乘小船冒险?小叔前去必定不会找到,难道要一同沉没了吗?”谢述哭着回答说:“丧
船如果安全靠岸了,我当然要妥善处理。如果已经发生意外,我也无意独自活下去了。”于是顶着风浪前
进,发现载有谢纯灵柩的船几乎要沉没了,谢述呼天抢地,幸好后来船只无事,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精诚所
至,高祖听说后对此大加赞赏,等到高祖驾临豫州时,婉转地暗示中正任命谢述为主簿,颇受赏识器重。
元嘉二年(425 年),谢述被征召并授予中书侍郎之职。第二年,出任武陵太守,彭城王刘义康的骠骑
长史,兼任南郡太守。在此之前,谢述的堂兄谢曜任义康长史,死在任上,谢述替他任义康长史。太祖给
刘义康的信中说:“如今用谢述代替谢曜。他的才干应熟练通达,在先后所任职位上成绩突出,所以让他
辅佐你。”居官清廉节俭,没有私人宅舍。刘义康对他很好。
雍州刺史张邵因为贪污纳贿被投入狱中,将处以死刑,谢述上表说张邵是开国功臣,应得到宽恕优待,太祖亲自下诏书采纳了谢述的建议。谢述对他的儿子谢综说:“皇上怜惜张邵一向忠诚,特别赦免了他的
罪过。我的建议只是碰巧与皇上的意图相吻合,所以被皇上采纳了。如果这奏章的事四处传布,那就侵夺
了皇家的恩德,是绝对不可行的。”让谢综当着他的面,把奏章烧掉。文帝后来对张邵说:“对于你的死
罪的免除,谢述可出了大力的呀。”
谢述有心虚的病,情绪和理智有时会荒谬反常。谢述被授予吴郡太守的官职,因为疾病没有上任。等
病情缓解了,补授吴兴太守。在郡中为官清平简省,受到郡中官吏百姓的怀念。文帝元嘉十二年(435 年)
去世,当时是四十六岁。元嘉十七年,刘湛被诛杀,刘义康被贬去镇抚地方,将要动身,叹息说:“当初
只有谢述劝我急流勇退,刘湛劝我不断进取,后来谢述死了,刘湛却活着,这是我身败名裂的原因啊。”
文帝也说:“谢述如果活着,刘义康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唐)柳宗元
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
下。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所愿也。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
无不瞩焉。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
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
之轩者,吾将与为徒。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③墉:墙。④杪:树梢。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
悟。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2.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固 B. 岂 C. 以 D. 亦
23. 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 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 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 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4. 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25. 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答案】22. A 23. C
24. 借两个反问句推进议论,前一句“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由事物没有变化引出领悟其中的佛道;第二句“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显然人性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心灵被蒙蔽了,由此作者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
开启智慧光明。两个句式相似的反问句构成了议论层次拓展的标志性句子(或者:两个反问句既是对前面
议论的追问,又自然引出深入的思考);使议论层层深入、条理分明。
25. 开头叙述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来自我宽慰,为下
文议论佛道人性张本。第①段叙述因为居所昏暗,于是凿西窗,辟为门,建西轩,室外美景得以呈现在眼
前;第②段的议论由改变环境的举动类比到领悟佛道方面,希望能够有人为他开凿心灵门窗,扩大接应万
物的轩廊。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前后照应,有机结合。
【解析】
【22 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语境,通过翻译
句子内容来确定涉及的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与选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并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可
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
原文语句是“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所愿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大意是:我知道佛教流传已久,是我
愿意去的地方”。句末“也”表判断语气,“所愿也”是判断句。根据句子成分结构分析,方框内应填主
语或作状语的副词,前有主语“余”,此情况可排除,所以应该是副词。“以”没有副词词性,据此排除 C
项。“岂”作副词,相当于“难道”“怎么”或“何况”,表示祈使,表估计、推测。“亦”作副词,译为
也、也是,又,不过、仅仅、只是的意思。与语境不符。排除 B、D 两项。“固”作副词,译为“原来、本
来”,符合语境。
故选 A。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翻译涉及的文段,
既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又要理解关键细节;最后将选项逐一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比对,并作出选择。本题
要求选出“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适合隐居生活”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意思是:
然而我居住的房屋十分隐蔽,它的门朝北,所以居室很昏暗。并没有“适合隐居生活”的说法。
故选 C。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所指定语句的内容,明确位置,把
握句子特点(如句式、修辞、用词等);然后结合语境,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作
用;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涉及的语句是“岂异物耶”“夫性岂异物耶”。两句的大意是: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从句式特点来看都是反问句。从内容来看,第一句话是由“室”的不变与变而引发的反问,
之后揭示原因“悟夫佛之道”;第二句是在前面的分析议论的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发追问,并由此提出“孰
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的希望。从结构思路上来看,这两个反问
句提示写作思路,展示了作者逐层深入的思考、议论,使文章条理更清晰明了。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法特点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是叙议结合。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文章,整体感知并理
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结合关键语句,概括各段内容要点,并明确其表达方式;再认真分析段
与段,段与篇(主旨)之间的逻辑关联;最后结合内容概括作答。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共包括两个自然段,是唐代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创作
的一篇散文。从内容上看,第①段主要写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龙兴寺西序之下”,因为居所昏暗,所
以凿窗辟门,并建西轩,室外美景便呈现在眼前。第②段写因居所环境的变化而引发的“岂异物耶”“夫
性岂异物耶”的思考讨论,并提出“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的
希望。从表达方式上看,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结合第①段语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固所愿也”,第
②段语句“因悟夫佛之道,……舍大暗为光明”分析可知,文章内容以“佛道”形成前后照应,第①段记
叙是第②段议论的基础,记叙议论自然衔接,可谓浑然一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永贞年间,我的名字列在朋党的行列,不允许待在尚书省。被贬去的地方是邵州,在途中又被贬为永
州司马。到达的时候就没有用来容身的住处,住在龙兴寺的西厢房的里面。我知道佛教流传已久,本来就
是我愿意去的地方。然而我居住的房屋十分隐蔽,它的门朝北,所以居室很昏暗。龙兴寺的位置,在这个
州是地势高的。西厢房的西面,连接着长江的水流;江水的外侧,山谷树林很多。于是凿开西墙作为门,
门外又设置了长廊,从高处凭栏远望群木树梢,无不尽收眼底。不移动席子,不搬来坐具,便可欣赏盛大
壮观的景象。
这居室,还是从前的居室;席子与坐具,还在原来的地方。室内从前昏暗但现在明亮,难道是事物有
不同吗?因为领悟了佛法之道,可以此转变内心的迷惑而领悟到佛家真理的智慧,就是使迷失本性的众生
获得大觉悟,抛弃昏暗变为光明。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谁能够为我凿开昏暗的高墙,开辟神灵光辉照
耀的门,扩大接纳顺应事物的长廊,我将和他做朋友。于是写成两份:其中一份贴挂室外,其中一份赠给龙兴寺僧人重巽。
三、写作(70 分)
26.作文。
医生救治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哲人忠告人们: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面对疾病,面对人世的种种苦厄,这两句话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带着病痛活下去
我们深知病痛不是好东西,但因为它就藏在我们的机体之内,投鼠忌器,我们只好带着病痛活下去。
这看起来是无奈,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谁都不愿意罹患疾病,所以一旦感觉不适,首先想到的是看医生。到医院看了医生之后,病痛立马烟
消云散的少之又少,一般的往往要过一段带着病痛活下去的日子,有人甚至要与病痛相伴终生了。
好的医生,无论是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还是提倡辩证施治,“脚痛医头”的中医,在
他们的诊室门口都不会悬挂“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之类的标牌——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他们深知,
病灶也是机体的一部分,患者一般不会因为胃痛就要求胃切除,更不会因为头疼就不要自己的脑袋了。所
以,帮患者辨析病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就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明白的患者,一般不会要求医生立
竿见影,药到病除,而愿意听从医生的意见服药、打针或者动手术,在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渐恢复健
康。
当个人的身上出了问题,人们往往不乏这种智慧。然而,当面对周围形形色色“病灶”时,这样的智
慧还能派得上用场吗?
像希望身体健康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事事顺遂、和乐美满;自己的周边是清平世界、朗朗乾
坤。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只要活着,我们就会遇到苦厄,而且我们会时不时地看到我们不愿意看到
的病态:尔虞我诈、急功近利、卫生问题、秩序问题、教养问题、态度问题……当林林总总的问题被我们
耳闻目睹的时候,心里自然也会觉得堵得慌。但是,我们又不会随心所欲地处置某一个“病灶”,因为此时
的欺骗,或许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友情所在;此时此地随地吐痰的人,说不定正是彼时彼地曾经或将要为我
们居处的大厦添砖加瓦的人。他们是我们的生命必须要面对的,或者是这个社会机体的一部分,我们不要
仅仅看到上面的病灶,还要看到背后的价值。我们如果能够用智慧的目光看待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
会活得更豁达一些。
病痛、苦厄是生活的常态,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所
以,带着病痛活下去的确是人生的大智慧,因为活下去,就有了战胜病痛的希望。【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
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
理解的思维过程。本作文材料部分由两则名言组成,审读时可以按多则材料的题目处理,去分析材料之间
所具有的关系。首先分析材料的第一句话,医生是克制或者消除疾病的人。但是治愈前面的副词是“有
时”,而后面有一个和有时相关的词语,叫做“总是”。这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疾病本身,很多情况下是
不可能被彻底治愈的,而这个时候,医生要做的就是帮助病人带着疾病生存。“总是在安慰”也就是医生
不管能不能彻底治愈病人的疾病,都需要对于病人本身,进行情绪上的支持,这样一种外力,能够帮助病
人更好的面对这些疾病。然后分析材料的第二句话,哲人认为,对于疾病来说,能不能治愈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要让人在疾病状态下活下去。所以两句话之间是有一定递进关系的,医生的话,是一种外力,即尽
可能帮助你去消除疾病,而哲人的话,更偏向于从内在心理,即不要追求彻底消除疾病,应把活下去作为
更好的宗旨。所以在外力的“安慰”,与内在的“期待调整”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得到的观念就是面对疾病,
治愈虽然是最优解,但是因为最优解具有不可能被彻底兑现的属性,所以在最优解之外,我们最重要的,
是让自己拥有一种期待——人生并不是应该在一种彻底完美,舒适,无病的状态下生活,而是应该不断的
调整内在,不断的让自己和疾病处在一种“共生”的状态下,尽可能的更好的生活。再来分析写作导语,“面
对疾病,面对人世的种种苦厄,这两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疾病不是这篇文章唯一要说的,我们
要说的是疾病作为象征物所指代的本体,就是苦厄。苦厄既是疾病,也可以是挫折之类的类似于疾病这般
给我们带来不适,让我们生活受阻的元素。疾病、苦厄是人生的常态,如何理智的认识并乐观的面对是本
文写作的重心所在。正确做法就是:首先应积极的治愈、消除,因为治愈疾病,解除苦厄,是一种积极的
人生期待;更重要的是明白,与疾病、苦厄的伴生状态,虽然是生命的无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
是我们最优的选择。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苦厄打不垮,淬炼铸辉煌
2.如何面对伤痛是人生的必修课
3.治愈身体靠医生,治愈心灵靠自己
4.苦难不可小觑,信心不可动摇
5.让肉体的病痛成为精神的兴奋剂
可用素材:
1.其实伤痕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人生中的。无论多么轻的伤,哪怕是一点都不痛了,
你也能看到曾经的一丝疤痕,而人生也是如此。所以有的时候治愈其实并不是多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忍受痛苦的能力。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生活这种事,所谓的努力、奋斗还有梦想,
大多数成年人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罢了。
2.平常人的生活里,总是没有太多幸运和失而复得,如何接受失去的结局,带着伤痛活下去,才是生
活的本来面目和真的勇士。人有时候,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生活中的很多痛苦远超病
痛,唯有坚强面对才能克服一切磨难。
正如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我们要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
是无穷的。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
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
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3.人生就是和命运下棋,你走一步,命运走一步,不可能步步都是你走,所以要走好自己 每一步。
最后的结果,不是你将了命运的军,就是命运将了你的军。命运给了我们很多诱惑,却不让我们轻易得到,
但是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选择、心态决定命运。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避苦难,更
没有必要去憎恨痛苦,它只不过是一块磨刀石,会把你越磨越锋利,去刺破一个更比一个坚固的痛苦。我
们只有勇敢面对我们必须面对的,才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来。
4.苦痛是心灵的一种财富。它不一定成就辉煌,却能使人生流放更为精彩的篇章。史铁生双腿残疾,
依旧用文字演绎坚毅与刚强;扼住命运的咽喉,是失聪的贝多芬不朽的坚持;《时间简史》的神秘,是霍
金以生命的不屈所撰写……古往今来,时间的长河淘洗出多少豪迈的英雄!那身处苦痛犹能保持着昂扬的
姿态、无畏坚持、奋力拼搏的高贵品质,永远熠熠地闪亮于时空。“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
令人惊叹。”唯在痛苦中依旧展现生命的本质,才能真正磨炼心性、洗涤灵魂、铸就品格。
5.其实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的,你放弃了,你就一无是处。而你努力争取,还能体面地活着,还有机
会实现你的愿望。大多数的人出身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之所以可以活得精彩,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因为
伤痛而放弃自己。人这一生中,谁会一帆风顺到一点伤痛都没有经历过呢,有的人死里逃生,有的人安于
享乐。断了腿的战士,饥肠辘辘的野马,断树枝里长出的新芽,他们都不曾放弃,都不曾放弃对生的渴望。
有时候伤痛会给你开启另一扇生活的门,门里面有你未知的世界。人们最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
活下去。
参考结构:
带着病痛活下去
第一部分,紧扣标题,提出观点。首先从“病痛”引入,并点题“我们只好带着病痛活下去”。然后以
反问形式提出观点“这看起来是无奈,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第二部分,逐层展开,分析论述。从对待个人身体的疾病到对待人生、社会的“病灶”,层层深入,论
证观点。第一层,用两个自然段论述当个人身上出现疾病,人们会在医生的帮助下,智慧面对。第二层,
的承上启下,由个人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层,论述我们如果能够用智慧的目光看待我们生活的方方
面面,也许会活得更豁达一些。
第三部分,首尾圆合,解决问题。首先呼应开头并得出结论:带着病痛活下去的确是人生的大智慧。
然后收束全文并揭示原因:活下去,就有了战胜病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