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1 页
2020 届高三综合训练(一)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找遍了化学书,在氮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
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
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说到
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江的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到夏雨初晴,青草池塘四周围氤氲
着的气息。但是俗气呢?不幸得很,“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所以,有亚尔
特斯·赫胥黎先生的机伶,在《文学中之俗气》那本小册子里,他也不能抓住俗气,像孙行者抓住
妖风一般,用鼻子来辨别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
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又说:“俗气就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下
劣性”。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度来分的,每一个阶级又分好多层,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若
说根椐银行存款的多少来判定阶级,赫胥黎先生断不至于那样势利的。
俗气是跟着社会阶级来变换的,不错!问题是:上等社会批评东西“甲”俗,中等社会批评东西
“乙”俗,下等社会批评东西“丙”俗,它们批评为俗的东西虽不同,它们批评为俗是相同的,这
个相同是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来自上等、中等、下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自认为俗的事物时,
他们三个人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则决不会同声说:“俗!”这三个不同的事物中有什
么相同的品质使这三个不同的人发生相同的感想?对于清洁成癖的人,天下没有一桩东西是不脏的;
同样,俗的东西的多少也跟一个人的风雅的程度成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评为“俗”的东西的数
量的大小,这许多东西里一定有一个像算学中的公因数,做他的批评的根据。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
们不少。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诺的大鼻子,涕澌交流的 第 2 页 共 21 页
感伤主义,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都跟戴满钻
戒的手一般的俗。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
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
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假如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
此类推。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
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
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
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们暂
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
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如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
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骨瘦如柴的福尔摩斯是
不会被评为俗的,肥头胖耳的福尔斯大夫便难说了。沉默冷静,不会应酬的人,你至多厌他呆板,
偏是有说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顶容易变俗。雷诺尔慈爵士论罗马宗和威尼斯宗两派绘画的优劣,
也是一个佐证:轻描淡扫,注重风韵的画是不会俗的,金碧辉煌,注重色相的画就迹近卖弄,相形
之下,有些俗气了。批评家对于他们认为“感伤主义”的作品,同声说“俗”,因为“感伤主义是对
一桩事物过量的反映”——这是瑞恰慈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 俗的意思是“通
俗”,大凡通俗的东西都是数量多的,价值贱的;照经济常识,东西的价值降贱,因为供过于求,所
以,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超过那个人所希望或愿意有的数量的成
分。从“通俗”两个字,我们悟到俗气的第二特点: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
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所谓“不要
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
(摘编自钱钟书《论俗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只是俗气,江湖气、泥土气之类也都是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B.赫胥黎认为知识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社会阶级,判定俗气的标准也不相同。
C.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认定不同对象为俗气时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相同。
D.只要量过度了,不论是形式或内容,纵是原本好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俗气。 第 3 页 共 21 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先提出问题:认识俗气之难。然后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辩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B.文章明确指出了赫胥黎俗气说的关键问题,再就何为俗气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C.第四段先列举了一组“量的过度”的例证,再予分析说明。形象生动,清晰明白。
D.第四段中摘引瑞恰慈先生的话,目的是证明二者关于俗气的主张有一定的共通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俗气与否具有相对性。比如为赫胥黎先生讨厌的坡(EdgarPoe)的诗,也许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就很
唯美。
B.简单朴实的文笔,或觉枯燥但不会嫌其俗气,但堆砌词藻的文章便有俗的可能。这个例子可证作
者观点。
C.作者认为俗气与人数多寡密切相关。如果被感动的是大多数人,那么这个事物就极有可能是俗不
可耐的。
D.作者并不完全反对赫胥黎的俗气说,比如俗气与否无关事物本身,随观者而异,这一点作者便明
确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第 4 页 共 21 页
图 2 微信 Top“网红”领域分布
图 3 短视频 Top“网红”领域分布 第 5 页 共 21 页
(图片来自《“网红”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材料二
忽然间,一个模样清秀、身材瘦小的女子在网上大红起来,她被人们称作“东方美食生活家”“中
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她被评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中国新闻周刊 2019 年度文化
传播人物”,甚至连《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央视、环球网、“学习强国”APP、共青团中央微博
等主流媒体和政府信息平台都在力荐,这个女子就是李子柒。
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能受到全球网友的欢迎?是什么让她收获了央视“从今天起,像李子柒一
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高度评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
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浓郁的烟火味道,恬静的田园气息,
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其气质是古典的,呈现方式是现代的。
对“网红”李子柒,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
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美化了中国农村生活,不能代表全部农村,但其中的劳作和
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
了国内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凭借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
面,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
然而“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层面,体现中国当代
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
坚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传承好民族传统
文化,同时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还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摘编自新华网 2019 年 12 月 12 日《李子柒视频海外走红怎么看?》)
材料三 第 6 页 共 21 页
“网红”是时代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成熟的必然产物,如今,“网红”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次。“网
红”早已不只是内容传播者,还是意见领袖,潜移默化地引领着社会潮流与受众思维。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部分“网红”持有并宣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相悖,
负面影响突出,一些试图通过大尺度直播不雅视频、秀下限博出位的“网红”极大地冲击着社会道
德观,极易诱发关注者特别是青少年个人道德品质的错位;还有些通过自黑的畸形直播吸引观众的
“网红”,极力迎合大众的“审丑”心理,无形中拉低了关注者的审美取向,严重扭曲了社会审美观;
而众多变现力极强的“网红”极易诱导社会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与疯狂追求,激起人们一夜成名暴富
的幻想,无形中诱导着青少年的职业选择。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许多有人格魅力、极具创新思维、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中
国好网红”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网络作品中的主人公或见义勇为、大公无私、抢险救灾,或爱岗
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或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走向成功……这些“中国好网红”传递
正能量,激发了正能量事件的网络影响力,为社会传递真、善、美,成为社会学习的榜样,对于青
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社会的转型发展期,如何使“网红”现象更好地回归主流价值观,进而走向理性?
政府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应该充分掌握同网民高度群聚性、过度娱乐化的群体心理对行为有支
配和影响的规律,通过向社会大众提供新的娱乐形式,分散受众对“网红”传播的一些无营养事物
注意力,缓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聊或被压抑的情绪,以培养人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减轻 “网
红”现象泛娱乐化。
而“网红”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就要注意对传播内容的议程设置,脱离低俗和没有任何
文化价值的消费宣传,避免让网络平台衍变成具有“眼球效应”、背后缺少判断力和道德的信息垃圾
站,要创作和传播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产品。
同时,也要培养理性的“个体人”受众,尤其是塑造社会精英这类“个体人”受众在受众群体
中的意见领袖地位,引导受众价值观回归主流,引导网络舆情与受众行为回归理性,避免非理性行
为给社会带来忧患。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好网红”的媒介形象塑造之道》《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红”现象分
析》) 第 7 页 共 21 页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红”的输出内容包括幽默娱乐、时尚生活、科普文化等多种类型,输出形式以微博、微信、
短视频等为主。
B.在微博 Top50“网红”分布领域中,搞笑吐槽类占比三成,而短视频中这种类型的占比则是微博
中的两倍多。
C.在三种输出形式中,幽默娱乐类占比高于科普文化类,可以看出“网红”领域分布呈现出较强的
泛娱乐化现象。
D.短视频“网红”领域中没有出现文化类,这应该与短视频主播们文化素养不高或不够重视文化传
播有一定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们对“网红”李子柒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批评她的视频肤浅片面,也有人从积极的角度给予
了正面的评价。
B.“网红”在文化传播中要坚守文化自信,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打造体现中国当代文化
特征的文化产品。
C.网民可以借助“网红”发布的搞笑吐槽内容,来释放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时负面情绪,从而重获积
极健康的心理。
D.“网红”数量巨大,良莠不齐,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又很大,为减少负面影响传递正能量,
社会需要“中国好网红”。
6.以李子柒为例,简要分析社会转型期“网红”现象应当如何更好地走向理性。(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卖白菜
莫言 第 8 页 共 21 页
我 12 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
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
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
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
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
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
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
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
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
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
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
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
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
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
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
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
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
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
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
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
紧的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
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 第 9 页 共 21 页
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
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
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
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大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
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
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
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
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
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
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
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
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
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
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
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
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第 10 页 共 21 页
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
了。
B.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C.虽然物质条件极其困难,但“母亲”待人依旧友善。文章的基调略显低沉和压抑,其目的是渲染
我与母亲物质生活的困难。
D.“卖白菜”是一件小事,却诠释出一个人生的大命题。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母亲、看世界,
更真实、立体。
8.文中画线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结合这两处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6 分)
9.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分析这一经过略写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
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
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
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
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至
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
郊庙祭享此其时矣。 帝悦曰:“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
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
肃然。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
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
帝并善之。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
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三年春
二月,将进《仁宗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刺哈孙
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刺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 第 11 页 共 21 页
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
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
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
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
重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在本文中应为拜住幼年丧父。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
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
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
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第 12 页 共 21 页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5 分)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 题。
清明前一日
李渔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注)李渔(1611-约 1679),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占南京,南明
弘光政权灭亡。顺治三年(1646 年),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逃入深
山,作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诗是一首离乱诗,为事而作,合于声律,语言通俗易懂,贯彻了新乐府运动之主张。
B.颔联写出春寒料峭,诗人在战火连天、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
C.颈联用比喻手法,赋予春天自然景色以深刻社会内容,揭露了入侵者令人发指的暴行。
D.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无法祭扫,恨战乱,念祖上,悼英雄,言简意深,诗短情长。
15.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6 第 13 页 共 21 页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以通过蜀道
的原因。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 , ?”
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3)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淫雨霏霏”时的天文现象是“ ”,而写“春和景明”
时的夜晚的天文现象是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 的信用立足社
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
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
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
要把诚实守信 制度安排, 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
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
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 )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
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强化,让那些见利忘
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提升了他们破坏诚信的成本。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
信,在社会上竖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一言为定 一言九鼎 纳入 溶入
B.说一不二 言出如山 放入 融入 第 14 页 共 21 页
C.一言为定 一言九鼎 纳入 融入
D.说一不二 言出如山 放入 溶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怎样让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呢?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B.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
C.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让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D.我们要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联合惩戒、严厉惩罚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强化,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
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
B.联合惩戒、严厉惩罚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强化,让那些败德失信、见利忘义者付出了代价,
提升了他们破坏诚信的成本。
C.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
提升了他们破坏诚信的成本。
D.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
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1965 年,人类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
状粒子凸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①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
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
② ,在 33℃时生长良好,但 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
的流行季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冠状病毒可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 第 15 页 共 21 页
个属。在 2002 年冬到 2003 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 SARS 病毒,是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这次在武汉引发肺炎的冠状病毒并不是人类已知的两
类, ③ 。2020 年 1 月,专家组认为,武汉爆发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
型冠状病毒。
21.假如你是高三(1)班李雷同学,于 2 月 9 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银行卡一
张,现金 320 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将钱包归还失主。(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京广高铁从有帝王之气的古都北京到“九省通衢”、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武汉,到“楚汉名城”
的长沙,再到“花城”广州,一路飞驰,一路风光旖旎。可还有一种风景不为人所注意:24 小时轮
流给动车把脉的“机车医生”,为保持轨道良好状态而作业的“清道夫”,在高压供电网爬上爬下的“蜘
蛛侠”……而且每年三四月份,针对铁路网上的“不速之客”——筑巢飞鸟,铁路职工们在保证铁
路安全的同时,尽量不打扰大自然的生灵。这些普普通通的铁路劳动者为更多的人在最美铁路上去
细品“诗与远方”的小惬意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最美铁路上蓦然回望,你会发现,“诗与远方”
并不是全部,更好的风景,在你看不见的路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16 页 共 21 页
2020 届高三综合训练(一)
语文答案
1.C
【解析】A 项,“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错,根据原文“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
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可知,江湖气、泥土气是化学所不谈的,但并没有提
及“江湖气”“泥土气”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B 项,“赫胥黎认为知识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社会阶级”错,根据原文“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
度来分的”可知,这只是作者的推测。
D 项,表述过于绝对,根据原文“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
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
过假使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可知,这只是暂时的结论。
2.D
【解析】D 项,“目的是证明二者关于俗气的主张有一定的共通性”错,原文最后一段“这是瑞恰慈
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可知,作者引用恰慈的这段话是为了证明“这个成分的
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如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
3.C
【解析】C 项,“俗气与人数多寡密切相关”错,根据原文“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
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可知,这里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人。
4.D
【解析】D 项,“短视频‘网红’领域中没有出现文化类”错误,材料一图 3 是短视频 Top 50“网
红”领域分布图,文化类只是没有出现在前 50 名,不代表所有短视频“网红”领域里都没有文化类,
且原因推测“这应该与短视频主播们文化素养不高或不够重视文化传播有一定关系”于文无据。
5.C 第 17 页 共 21 页
【解析】C 项,说法绝对,网民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也许可以借助“网红”发布的搞笑吐
槽内容得到释放,但不一定能重获积极健康的心理。
6.①政府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正向引导。例如“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中国好
网红”李子柒被评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中国新闻周刊 2019 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甚至连《人民日报》、“学习强国”APP 等主流媒体和政府信息平台都在力荐推广;②“网红”自身
要创作和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使自己有别于泛娱乐化的“网红”。例如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讲
好了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是有别于泛娱乐化的有价值的文化产品;③理性
受众特别是精英受众要引导大众价值观回归主流,引领网络舆情及受众行为回归理性。比如包含大
学教授在内的文化学者对李子柒的中肯点评正逐步引导网民对“网红”及其作品的追捧回归主流,
走向理性。
7.C
【解析】“渲染我与母亲物质生活的困难”错误,目的是为了表现我的自责。
8.第一处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面对贫穷的坚强。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
子而深深自责,但她并没有哭,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执着坚强。第二处表现了母亲讲究
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母亲哭红了的眼睛说明她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
(每点 3 分)
9.①隐去故事的部分情节,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②略写过程,详
写结果,突出了结果的教育意义,凸显了任何情况下都要诚信待人的主旨。③文章从第一人称——
一个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这样省略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每点 2 分)
10.C
【解析】“平章政事”是个官职名,不能分开,故而排除 B 项;“召用”的宾语是“老臣”,所以在
“老臣”后断开,从而排除D 项。“优其禄秩”是召用老臣的待遇,对他们的俸禄和品秩进行优待,
故在“优其禄秩”后断开,从而排除 A 项。“议事中书”是“议事(于)中书”的省略;“不次用
才”的意思是不按固有的次序选拔人才,即提倡破格重要人才,所以“不次用才”前后要断开,这
一处只有 C 项断得正确。“唯恐唯恐少后”意思是只是担心误了人才的选拔,“日以进贤退不肖为
重务”选贤与能的具体表现。 第 18 页 共 21 页
译文:(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
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不按寻常次序(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贤才
斥退没有才干的人为重要任务。
11.D
【解析】错在“《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这个地方,从文中“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
相”等文字可知:“当朝”皇帝为英宗,而不是“仁宗”。
12.B
【解析】曲解文意,错在“收归自己官署中”这个地方,原文“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
以遂生养”,是指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13.(1)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触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采分点:“汝辈”,你们;“曲赦”,特赦;“拜住不汝恕也”,宾语前置句,“拜住不恕汝也”。)
(2)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似乎是可以缓办但实际是必须抓紧的事情,但主办
者不致力于尽心做事,于是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采分点:“每”,常常;“以”,认为;“学校政化大源”,判断句式,“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
头”;“务”,致力于;“遂”,于是。)
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亮,有
祖父的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名前往中书省
考选登录的有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堵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置,授官任职完全接
照选拔标准的次序,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可原的都加以宽大,贪暴枉
法的决不稍加饶恕。皇帝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触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
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延祐年间,北方沙漠遇到大风雪,羊、马、骆驼等牲畜全都
死亡,百姓流散,将子女卖给他人当奴婢。拜住认为北方是国家兴起的根本之地,对那里的百姓应
该加以救济,于是便请求设立宗仁卫负责此事,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第 19 页 共 21 页
使他们得以正常地生活成长。至元十四年,开始在大都建造太庙,到这时已有四十年,但皇帝亲自
供献的典礼没有时间练习。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乐需百年时间才能见效,举行郊庙祭祀供献仪
式,现在是时候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能做这件事。”预先通知有关部门,皇帝亲自祭祀太室的
仪式和礼节,都按过去的制度办,不要随便增减。二年春正月,首次供献,开始置办皇帝的车驾,
拜住代理太尉职务随从在后,举行斋戒,安排皇帝停留休息,行酌献的礼节,揖让应酬,如同早就
熟悉一样,朝廷内外都为之肃然起敬。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似乎是可以缓办
但实际是必须抓紧的事情,但主办者不致力于尽心做事,于是造成学校教育衰败。他请求皇帝下令,
要内外官员都来商议振兴的办法。有人说佛教可以治理天下,皇帝问拜住,回答说:“佛教主张清
净寂灭,只可用来自我修养。如果要治天下而不讲仁义,社会秩序就要混乱了。”皇帝都肯定了他
的见解。冬十二月,升右丞相、监修国史。皇帝准备封拜住三公爵位,(拜住)恳切辞让,(皇帝)
为此不置左丞相,由他一人主持政务。(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
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不按平常次序(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
得不紧,时时以进用贤才斥退庸才为重要任务。三年春二月,(有司)准备将《仁宗实录》进献皇帝。
前一天,(拜住)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不记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
功劳,只记越王秃剌勇于决断、从容不迫。(拜住)对史官说:“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有
什么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施令的人,行吗?”马上下令记下来。其他取舍
有不适当的地方,一一加以更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见解。
14.B
【解析】难民颠沛流离,无法熟炊,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不是为了纪念寒食节。
15.①首联,“离乱世”是对严峻的客观现实的概括,“莫说艳阳天”则是主观感受,正当离乱时
世,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美好春光呢?
②领联,是对动荡生活的客观描绘,难民们颠沛流离,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
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狼烟四起。 一“易”一“难”,逃难之苦,哀伤彷徨之情,蕴蓄于字里行
间。
③颈联,“战场花”“驿路柳”是客观的自然现象,“花是血”“柳为鞭”则是流民心惊肉跳的主
观感受。他们见到路边的红花,以为是敌人屠刀滴下的鲜血;看到驿路边的垂柳,惊恐地认为是清
军抽打在身上的马鞭。情与景完美交融,写尽了离乱世中人们的感受。 第 20 页 共 21 页
【解析】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他经历了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
诗人逃入深山,故作此诗。首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作者首先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
——离乱世,而现实环境则影响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战乱的纷扰,作者已没有闲情逸致来欣
赏艳艳高照的春天美景。而颔联“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则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同时也带有
一种自嘲的味道。寒食节根据风俗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但此时的逃难民众却不是为了过寒食节而吃
冷的食物,而是因为逃难在野外,无法生火而不得不吃生冷的食物,同时,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
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狼烟四起。作者通过这两句写出了逃难之苦。颈联“战场花是血,驿路柳
为鞭”则是将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战场上盛开的花朵在难民的眼里是让人触目
惊心的鲜血,而清明时节的依依柳枝则成了抽打在身上的皮鞭,此联写尽了离乱世中人们的感受,
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撼。
16.(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日星隐曜(耀) 皓月千里
17. C
【解析】第一组:“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便不更改或不反悔。“说一不二”:有两个义项:①形容
说话算数;②形容专横,独断独行。此处取第①义项。第二组:“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
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言出如山”:形容说出口的承诺分量重,不容易改
变。第三组:“纳入”:放进;归入(多用于抽象事物)。“放入”:放进去(多用于具体事物)。第
四组:“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溶入”为生造词,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18. B
【解析】A 项中“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与后文内容(具体谈措施)重复。C 项的错误同
A。D 项是陈述句,表达效果不及 B 项。
19. D
【解析】“制度笼子”与“强化”搭配不当;“提升成本”与“付出代价”之间,是递进关系——
“提升成本”在前,“付出代价”在后。 第 21 页 共 21 页
20.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②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③而是人类未知的新品种病毒
【评分标准】每句 2 分,关键词①因果关系、“冠状病毒。” ②“温度”“敏感”③“而是”“未知”
21.
失物招领
本人于 2 月 9 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银行卡及若干现金,请失主速与高三(1)
班李雷联系。
2 月 9 日
【评分标准】格式 1 分:开头空两格;落款要有日期。
内容 4 分:2 月 9 日,1 分;第二食堂,1 分;银行卡若干现金(不得出现具体数字),1 分;与高三
(1)班李雷联系,1 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