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巩固训练--2020年高考数学(理)易错易漏稀缺大题押题突破训练带答案分析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05 解析几何(巩固训练 1.已知椭圆 的焦距为 ,点 在 上. (1)求 的方程; (2)过原点且不与坐标轴重合的直线 与 有两个交点 ,点 在 轴上的射影为 ,线段 的中点为 ,直线 交 于点 ,证明:直线 的斜率与直线 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2.已知动圆 过定点 ,并且内切于定圆 . (1)求动圆圆心 的轨迹方程; (2)若 上存在两个点 , ,(1)中曲线上有两个点 , ,并且 , , 三点共线, , , 三点共线, ,求四边形 的面积的最小值. 3.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 , , , 是椭圆上任意三点, , 关于 原点对称且满足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斜率为 的直线与圆: 相切,与椭圆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 ,求 时,求 的取值范围. 4.已知椭圆 经过点 , ,点 是椭圆的下顶点.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过点 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 , 与直线 分别相交于 , 两点,已知 ,求直线 的斜率.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2 31, 2      C C l C ,A B A x M AM N BN C P AB AP C ( )2 2,0F 2 2 1 :( 2) 36F x y+ + = C ² 8y x= M N P Q M N 2F P Q 2F PQ MN⊥ PMQN (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 )1,0F A B C A B 1 2AC BCk k⋅ = − E k 2 2 1x y+ = E P Q 4 3 5PQ ≥ k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13, 2      31, 2       A C A 1l 2l y x= E F OE OF= 1l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半径为 的圆 ,圆心在 轴正半轴上,且与直线 相 切. (1)求圆 的方程; (2)在圆 上,是否存在点 ,满足 ,其中,点 的坐标是 .若存在,指出有 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在圆 上存在点 ,使得直线 与圆 相交不同两点 ,求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使得 的面积最大的点 的坐标及对应的 的面积. 6.已知圆 M 的圆心在直线 : 上,与直线 : 相切,截直线 : 所得的弦长为 6. (1)求圆 M 的方程; (2)过点 的两条成 角的直线分别交圆 M 于 A,C 和 B,D,求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 7.已知椭圆 :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 、 ,离心率 ,过点 的直线交 椭圆 于 、 两点, 的周长为 16. (1)求椭圆 的方程; (2)已知 为原点,圆 :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点 为椭圆 上一动 点,若直线 、 与 轴分别交于 、 两点,求证: 为定值.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抛物线 : 上一点 到准线的距离与到原 点 的距离相等.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过不在 轴上的点 作抛物线 的两条切线 , ,切点分别为 , ,若 ,求证: 直线 过定点. xOy 2 C x 3 2 0x y− + = C C 2 2PQ PO= Q ( 1, 0)Q − C ( ),M m n : 1l mx ny+ = 2 2: 1O x y+ = ,A B m OAB∆ M OAB∆ 1l 1 0x y− − = 2l 4 3 14 0x y+ + = 3l 3 4 10 0x y+ + = ( )4,3P 60° ABCD C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E F 7 4e = F C A B ABE∆ C O D 2 2 2( 3) ( 0)x y r r− + = > C M N P C PM PN x G H OG OH⋅ xOy C ( )2 2 0x py p= > ( ),2M m O y P C PA PB A B OP AB⊥ AB3 9.点 是抛物线 内一点, 是抛物线 的焦点, 是抛物线 上任意一点,且已知 的最小值为 2.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抛物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与斜率为常数 的动直线 相交于 ,且直线 与抛物线 相交于 、 两点.问是否有常数 使 ? 10.动圆 过定点 ,且在 轴上截得的弦 的长为 4. (1)若动圆圆心 的轨迹为曲线 ,求曲线 的方程; (2)在曲线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过点 的直线 与曲线 的交点 满足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及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已知 , 是平面上的两个定点,动点 满足 . (1)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 (2)若直线 与(1)中的轨迹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为坐标原点,求 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直线 的方程. 12.如图,椭圆 的离心率为 ,以椭圆 的上顶点 为圆心作圆 ,圆 与椭圆 在第一象限交于点 ,在第二象限交于点 . (1)求椭圆 的方程; (1,1)A 2: 2C x py= F C Q C | | | |QA QF+ C C (2, )B b k l P l C M N λ 2| | | | | |PB PM PNλ= ⋅ P (2,0)A y GH P C C C Q Q l′ C S T、 2 2 1 1 | | | |QS QT + Q ( 2,0)M − ( 2,0)N P | | | | 4PM PN+ = P : 2 ( 0)l y x m m= + ≠ ,A B O AOB l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3 2 C T ( ) ( )22 2: 1 0T x y r r+ − = > T C A B C4 (2)求 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圆 的方程; (3)设点 是椭圆 上异于 , 的一点,且直线 , 分别与 轴交于点 , , 的坐标原 点,求证: 为定值. 13.已知圆 和点 . (1)过点 向圆 引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求以点 为圆心,且被直线 截得的弦长为 8 的圆 的方程; (3)设 为(2)中圆 上任意一点,过点 向圆 引切线,切点为 ,试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一定 点 ,使得 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定点 的坐标,并指出相应的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已知一动圆与圆 : 外切,且与圆 : 内切. (1)求动圆圆心 的轨迹方程 ; (2)过点 能否作一条直线 与 交于 , 两点,且点 是线段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 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5.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上顶点为 A,过 的直线 与 y 轴交于点 M,满足 (O 为坐标原点),且直线 l 与直线 之间的距离为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在直线 上是否存在点 P,满足 ?存在,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不必求出点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如图,已知圆 的方程为 ,圆 的方程为 ,若动圆 与圆 内 TA TB⋅  T P C A B PA PB y M N O OM ON⋅ 2 2: 1O x y+ = (1,4)M M O M 2 8y x= − M P M P O Q R PQ PR R 1C ( )2 23 9x y+ + = 2C ( )2 23 1x y− + = P C ( )4,1Q l C A B Q AB l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1F 2F 1F 2 0l x y− + =: 2| | | |OM OA= ( ): 0 0l x y m m′ − + = < 5 2 4 l′ 21 3PF PF= 1F 2 2 49( 1) 8x y+ + = 2F 2 2 1( 1) 8x y− + = M 1F5 切与圆 外切. (1)求动圆圆心 的轨迹 的方程; (2)过直线 上的点 作圆 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是 ,若直线 与轨迹 交于 两点,求 的最小值. 1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动点 与两定点 , 连线的斜率之积为 ,记点 的轨迹为曲线 . (1)求曲线 的方程; (2)已知点 ,过原点 且斜率为 的直线 与曲线 交于 两点(点 在第一象限), 求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 18.已知向量 ,动点 到定直线 的距离等于 ,并且满足 ,其中 是坐标原点, 是参数. (1)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并判断曲线类型; (2)如果动点 的轨迹是一条圆锥曲线,其离心率 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19.已知点 在圆 上运动,点 在 轴上的投影为 ,动点 满足 . (1)求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 ,过点 的动直线 与曲线 交于 (不同于 )两点,问:直线 与 的斜率之比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试说明理由. 2F M C 2x = Q 2 2: 2O x y+ = ,M N MN C ,E F EF xOy P (0,1)A (0, 1)B − 1 4 − P E E (2,0)M O ( 0)k k > l E ,C D C MCAD (2,0), (0,1)OA OC AB= = =   M 1y = d ( )2OM AM k CM BM d⋅ = ⋅ −    O k M M e 3 2 3 2e  k P :O 2 2 9x y+ = P x Q M 4 3 2PQ MQ=  M E ( ) ( )3,0 , 3,0G H− ( )1,0F l E ,A B ,G H AG BH6 20.已知点 是圆 上任意一点,点 与点 关于原点对称,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与 , 交于 , 两点. (1)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过点 的动直线 与点 的轨迹 交于 , 两点,在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使以 为 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如图,P 是抛物线 上一点,直线 l 过点 P 且与抛物线 C 交于另一点 Q. (1)若直线 l 与过点 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 PQ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2)若直线 l 不过原点且与 x 轴交于点 S,与 y 轴交于点 T,试求 的取值范围. P ( )2 2 1 : 1 8F x y− + = 2F 1F 2PF 1PF 2PF M N M C 10, 3G     l M C A B y Q AB Q 21: 2C y x= ST ST SP SQ +1 参考答案 1.【答案】(1) (2)定值 【分析】(1)(1)由题意知, 的焦点坐标为 ,利用定义求解 的值,即可得到椭圆的标准方 程; (2)设 ,则 ,由点 在椭圆 上得,两式相减 得,得 , .因为 三点共线,所以 ,即可证得 为定值. 【解析】(1)由题意知, 的焦点坐标为 , , . 所以,椭圆 的方程为 . (2)设 ,则 , 由点 在椭圆 上得, ,两式相减得, . , . 因为 三点共线,所以 ,即 . 2 2 14 3 x y+ = 1− C ( )1 0± , ,a b ( ) ( ) ( )1 1 2 2 1 2, , ,A x y P x y x x≠ ( ) 1 1 1 1, , , 2 yB x y N x − −    ,A P C 1 1 1 1 3 32 2 4BN y yk x x = = ⋅ 1 2 1 2 BP y yk x x += + , ,B N P BN BPk k= AB APk K⋅ C ( )1 0± , 2 2 2 3 3 5 32 2 0 42 2 2 2a    = + + + = + =       3b = C 2 2 14 3 x y+ = ( ) ( )( )1 1 2 2 1 2, , ,A x y P x y x x≠ ( ) 1 1 1 1, , , 2 yB x y N x − −    ,A P C 12 12 22 22 14 3{ 14 3 x y x y + = + = 12 22 12 22 3 4 y y x x − = −− 1 1 1 1 3 32 2 4BN y yk x x = = ⋅ 1 2 1 2 BP y yk x x += + , ,B N P BN BPk k= 1 1 2 1 1 2 4 3 y y y x x x += ⋅ +2 ,为定值. 2.【答案】(1) (2)24 【分析】(1)根据几何关系得到 ,得到轨迹为椭圆,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答案. (2)直线 斜率不存在时,直接计算面积为 ;当斜率存在时,设 ,联立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得到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得到答案. 【解析】(1)设动圆的半径为 ,则 , ,所以 , 由椭圆的定义知动圆圆心 的轨迹是以 , 为焦点的椭圆 , ,所以 ,动圆圆心 的轨迹方程是 . (2)当直线 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的斜率为 0,易得 , ,四边形 的面 积 . 当直线 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联立方程得 ,消元得 设 , ,则 . ∵ ,∴直线 的方程为 1 1 2 1 2 1 2 12 12 1 1 2 1 2 1 2 12 12 4 4 13 x 3AB AP y y y y y y y y yk K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2 2 19 5 x y+ = 1 2 1 26CF CF F F+ = > MN 24S = ( 2)( 0)y k x k= − ≠ ( ) ( ) 22 2 2 1 120 5 9 k S k k + = + r 2| |CF r= 1| | 6CF r= − 1 2 1 26CF CF F F+ = > C 1F 2F 3a = 2c = 5b = C 2 2 19 5 x y+ = MN PQ | | 8MN = | | 6PQ = PMQN 24S = MN ( 2)( 0)y k x k= − ≠ 2 ( 2) 8 y k x y x = −  = ( )2 2 2 24 2 4 0k x k x k− + + = ( )1 1,M x y ( )2 2,N x y 1 2 2 1 2 8 4 4 x x k x x  + = +  = 2 2 2 2 8 8| | 1 4 16 8MN k k k  = + + − = +   PQ MN⊥ PQ 1 ( 2)y xk = − −3 ,得 设 , ,则 四边形 的面积 , 令 , ,上式 令 , ,∴ ,∴ 综上所述:最小值为 24. 【点睛】本题考查了轨迹方程,面积的最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是容易犯 的错误. 3.【答案】(1) ; (2) . 【分析】 2 2 1 ( 2) 19 5 y xk x y  = − −  + = ( )2 2 25 9 36 36 45 0k x x k+ − + − = ( )3 3,P x y ( )4, 4Q x y 3 4 2 2 1 2 2 36 5 9 36 45 5 9 x x k kx x k  + = + − = + ( )22 2 2 2 2 2 30 11 36 36 45| | 1 45 9 5 9 5 9 kkPQ k k k k +− = + − = + + +  PMQN ( ) ( ) ( ) 22 2 2 2 2 2 30 1 11 1 1| || | 8 1 1202 2 5 9 5 9 k k S MN PQ k k k k  + +  = = + =  + +   2 1k t+ = 1t > 2 1 ( 4)1 5120 120( 1)(5 4) 5 ( 1)(5 4) tts t t t t  + = = + − + − +    4 ,( 5)t z z+ = > 1 1 1 1 1 15120 120 120 16 41165 ( 5)(5 16) 5 5 2525( 5) 55 z zS z z zz z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1( 5)5z zz + > > 16 41 05z z + − > 1120 0 245S  > + =   2 2 12 x y+ = ( ), 2 2, −∞ − +∞ 4 (1)由题意设出 , ,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作差可得 a 与 b 的关系,结合右焦点坐标解得 a,b 即 可. (2)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将 用 k 与 m 表示,再利用直 线与圆相切得到 k,m 的关系,代入表达式,得到关于 k 的不等式,解得 k 的范围即可. 【解析】(1)由题可设 , , , 所以 两式相减得 , .即 , 所以 ,又 , ,所以 , , 所以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2)设直线方程为 ,交椭圆于点 , . 联立方程 ,得 , , . 所以 A B C PQ ( ),A AA x y ( ),A AB x y− − ( ),C CC x y 2 2 2 2 2 2 2 2 1 1 A A C C x y a b x y a b  + =  + = ( )( ) ( )( ) 2 2 0A C A C A C A Cx x x x y y y y a b − + − ++ = ( ) ( ) ( ) ( ) 2 2 A C A C A C A C y y y y b x x x x a − +⇒ ⋅ = −− + ( ) ( ) ( ) ( ) 2 2 1 2 A C A C AC BC A C A C y y y y bk k x x x x a − +⋅ = ⋅ = − = −− + 2 22a b= 1c = 2 2 2a b c= + 2 2a = 2 1b = E 2 2 12 x y+ = y kx m= + ( )1 1,P x y ( )2 2,Q x y ( )2 2 22 2 , 1 2 4 2 2 0 12 y kx m k x kmx mx y = + ⇒ + + + − = + = ( )2 28 2 1 0k m∆ = + − > 2 22 1k m+ > 1 2 2 4 1 2 kmx x k + = + 2 1 2 2 2 2 1 2 mx x k −= + ( )22 1 2 1 21 4PQ k x x x x= + + − 2 2 2 2 2 4 8 81 1 2 1 2 km mk k k − = + − + + 5 = , 因为直线 与圆 相切,所以 , 即 ,代入 ,得 . 所以 因为 ,所以 , 化简得 ,或 (舍). 所以 或 , 故 k 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弦长公式,涉及直线与圆相切的充要条件、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4.【答案】(1) (2) 【分析】(1)代入两点坐标可解得 ,得椭圆方程; (2)首先确定 的斜率存在,设 方程为 ,与 联立,解得 点坐标,由垂直得 方 程,同理可得 点坐标。由 可求得 。 ( ) ( )( ) ( ) 2 22 2 2 2 22 2 8 8 1 2161 1 2 1 2 m kk mk k k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2 2 16 8 16 8 161 1 2 1 2 k m m m k kk k k + − −= + − + + ( ) 2 2 2 22 8 8 161 1 2 m kk k − + ++ + y kx m= + 2 2 1x y+ = 2 2 1 1 1 md k m k = = ⇒ + = + 2 21m k= + 2 22 1k m+ > 0k ≠ ( ) ( ) 2 2 2 22 8 1 8 16 1 1 2 k k PQ k k − + + + = + + ( ) 2 2 22 81 1 2 kk k = + + ( ) 4 2 22 2 2 1 2 k k k += + 4 3 5PQ ≥ ( ) 4 2 22 4 32 2 51 2 k k k + ≥ + ( )( )4 2 2 2 26 0 3 2 0 2k k k k k+ − ≥ ⇔ + − ≥ ⇒ ≥ 2 3k ≤ − 2k ≥ 2k ≤ − ( ), 2 2, −∞ − ∪ +∞  2 2 14 x y+ = 1 2± 2 2,a b 1 2,l l 1l 1 1y k x= − y x= E 2l F OE OF= 1k6 【解析】(1)由题意得 ,解得 , 所以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2)由题意知 ,直线 ,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 ,与直线 联立方 程有 ,得 . 设直线 ,同理 , 因为 ,所以 , ① 无实数解; ② ,解得 , 综上可得,直线 的斜率为 . 【点睛】本题考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直线的交点问题。已知椭圆过两点,只要把两点坐标代入方 程 求得 即可。直线与直线相交,把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求得交点坐标。 5.【答案】(1) ;(2)不存在点 满足条件;(3) , . 2 2 2 2 3 1 14 1 3 14 a b a b  + =  + = 2 2 4 1 a b  =  = C 2 2 14 x y+ = ( )0, 1A − 1l 2l 1 1: 1l y k x= − y x= 1 1y k x y x = −  = 1 1 1 1,1 1E k k    − −  2 1 1: 1l xky = − − 1 1 1 1,1 11 1 F k k        − − − −   OE OF= 1 1 1 1 11 1k k =− − − 1 1 1 1 1 1 1, 011 1 kk k k = + =− − − 2 1 1 1 1 1 1 1 1 1, 2, 2 1 011 1 k k kk k k = − − = − − =− − − 1 1 2k = ± 1l 1 2± 2 2 2 2 1x y a b + = ,a b ( )2 22 4x y− + = 1 44 m< ≤ 1 27 【解析】(1)设圆心是 ,它到直线 的距离是 ,解得 或 (舍去),所以,所求圆 的方程是 . (2)假设存在这样的点 ,则由 ,得 . 即,点 P 在圆 D: 上,点 P 也在圆 C: 上. 因为 ,所以圆 C 与圆 D 外离,圆 C 与圆 D 没有公共点.所以,不存在点 满足 条件. (3)存在,理由如下:因为点 在圆 上,所以 , 且 .因为原点到直线 的距离 ,解得 而 ,所以 , 因为 ,所以当 ,即 时, 取得最大值 , 此时点 的坐标是 或 ,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配方法求最值,属于难题.解决圆锥 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意义,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解 决,非常巧妙;二是将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 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法、函数单调法以及均值不等式法,本题(3)就是根据的这种思路,利用配方 法求 的最大值的. 6.【答案】(1) (2) ( )( )0 0,0 0x x > 3 2 0x y− + = 0 2 2 1 3 xd += = + 0 2x = 0 6x = − C ( )2 22 4x y− + = ( )2 22 2x y+ + = ( )2 22 4x y− + = =4 2 2c dCD r r> + = + ( ),M m n C ( )2 22 4m n− + = ( )22 24 2 4n m m m= − − = − 0 4m≤ ≤ : 1l mx ny+ = 2 2 1 1 1 4 h mm n = = < + 1 44 m< ≤ 22 1AB h= − 2 2 2 41 1 1 1 1 1 2 4 4 4 2 4OABS AB h h h m m m∆    = = − = − = − − +       1 1 116 4m ≤ < 1 1 4 2m = 1 2m = OABS∆ 1 2 M 1 7,2 2       1 7,2 2  −    OAB∆ 1 2 OAB∆ 2 2( 2) ( 1) 25x y− + − = 23 38 【分析】(1)设圆的标准方程,将圆心代入直线 的方程,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得圆 M 到 的距离, 由弦长公式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表示出直线 与圆的关系,解方程组即可求得 的值,即可求得圆 M 的标准方程 (2)解法 1:作 , ,令 , ,讨论 或 两种情况:当 时,由余弦定理表示出 ,而 、 、 、 四 点共圆,根据正弦定理求得 ,进而求得 ,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 ,即可求得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当 时,由基本不等式求得 ,即可由二次函数性质求得四 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 解法 2: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 ,讨论 或 两种情况,即可确定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设圆 M 的方程为: 则 ,解得: , ∴所求圆方程为 (2)解法 1: 如图作 , ,令 , , 或 1l 2l 3l , ,a b r 1MH AC⊥ 2MH BD⊥ 1 1MH d= 2 2MH d= 1 2 120H MH °∠ = 1 2 60H MH °∠ = 1 2 120H MH °∠ = 1 2H H 1H M 2H P MP 1 2H H 1 2 2d d ≤ ABCD 1 2 60H MH °∠ = 1 2 6d d ≤ ABCD 1 | | | | sin2ABCDS AC BD APD= ⋅ ⋅ ∠ 23 | | | | 4 2ABCD AC BDS + ≤ ⋅   1 2 120H MH °∠ = 1 2 60H MH °∠ = ABCD 2 2 2( ) ( )x a y b r− + − = 2 1 4 3 14 5 3 4 10 95 b a a b r a b r   = −  + + =   + + = − 2 1 5 a b r =  =  = 2 2( 2) ( 1) 25x y− + − = 1 3| | | | sin 60 | || |2 4ABCDS AC BD AC BD= ⋅ ⋅ ∠ ° = 1MH AC⊥ 2MH BD⊥ 1 1MH d= 2 2MH d= 1 2 120H MH °∠ = 60°9 当 时, , 因 、 、 、 四点共圆, 由正弦定理 , ∴ , 又 , ∴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 1 2 120H MH °∠ =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2 cos120H H d d d d d d d d= + − ° = + + 1H M 2H P 2 2 1 2 1 2 2 2 2sin120 d d d d R MP + + = = =° 2 2 1 2 1 2 6d d d d+ + = 2 2 1 2 1 2 1 2 1 26 2d d d d d d d d= + + ≥ + 1 2 2d d ≤ 2 2 1 2| || | 2 25 2 25AC BD d d= − ⋅ − ( )2 2 2 2 2 1 2 1 24 25 25 d d d d= − + + ( )2 2 2 1 2 1 24 25 25 6 d d d d= − − + 2 2 1 2 1 24 25 25 19d d d d= + + × 24 4 25 4 25 19 4 23≤ + × + × = × 3 | | | | 23 34ABCDS AC BD= ⋅ ≤ 1 2d d=10 当 时, , ∴ , 又 , 所以 , 综上所述,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为 . 解法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要使得 ,则直线 PM 应是 的平分线, 当 时,圆心 M 到直线 AC、BD 的距离为 ,则 , . 当 时,圆心 M 到直线 AC、BD 的距离为 ,则 , . 综上所述,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由点到直线距离和弦长求圆的标准方程,正弦定理与余下 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难题. 7.【答案】(1) (2)见解析 1 2 60H MH °∠ = 2 2 1 2 1 2 1 26d d d d d d+ − = ≥ 1 2 6d d ≤ (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 | | 4 25 25 25 25AC BD d d d d d d⋅ = − − = − + + 2 2 1 2 1 2 3 | | | | 3 25 25 19 19 34ABCDS AC BD d d d d= ⋅ = − + × ≤ ABCD 23 3 1 3| | | | sin | | | |2 4ABCDS AC BD APD AC BD= ⋅ ⋅ ∠ = ⋅ 23 | | | | 4 2 AC BD+ ≤ ⋅   | | | |AC BD= | | | |AC BD= APD∠ 120APD∠ = ° 6 | | | | 2 19AC BD= = ( ) 2 max 3 | | | | 19 34 2ABCD AC BDS + = ⋅ =   60APD∠ = ° 2 | | | | 2 23AC BD= = ( ) 2 max 3 | | | | 23 34 2ABCD AC BDS + = ⋅ =   ABCD 23 3 2 2 116 9 x y+ =11 【分析】(1)根据 的周长为 16,可得 ,再根据离心率 ,得出 ,从而可得椭圆 的方程;(2)根据圆及椭圆的对称性可得 , 两点关于 轴对称,设 , ,则 ,从而得出直线 的方程,即可得到点 的横坐标,同理可得 点的横坐标,从而列出 的表达式,化简求值即可得到定值. 【解析】(1)由题意得 ,则 , 由 ,解得 , 则 ,所以椭圆 的方程为 . (2)证明:由条件可知, , 两点关于 轴对称,设 , ,则 ,由题 可知, , ∴ , . 又直线 的方程为 ,令 得点 的横坐标 , 同理可得 点的横坐标 . ∴ ,即 为定值. 【点晴】定点、定值问题通常是通过设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 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问题,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定点、定值问题同证明问题类似,在求定 点、定值之前已知该值的结果,因此求解时应设参数,运用推理,到最后必定参数统消,定点、定值显现. 8.【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ABE∆ 4a = 7 4e = 7c = C M N x ( )1 1,M x y ( )0 0,P x y ( )1 1,N x y− PM G H OG OH⋅ 4 16a = 4a = 7 4 c a = 7c = 2 2 2 9b a c= − = C 2 2 116 9 x y+ = M N x ( )1 1,M x y ( )0 0,P x y ( )1 1,N x y− 2 2 1 1 116 9 x y+ = 2 2 0 0 116 9 x y+ = ( )2 2 1 1 16 99x y= − ( )2 2 0 0 16 99x y= − PM ( )1 0 0 0 1 0 y yy y x xx x −− = −− 0y = G 1 0 0 1 0 1 G x y x yx y y −= − H 1 0 0 1 0 1 H x y x yx y y += + ( )0,e 16= OG OH⋅ 2 4x y=12 【分析】(1)先求出 ,由题得 ,解方程即得解;(2)设 , ,先求出切线 的方程,根据 得 .再求出直线 方程,证明其过定点. 【解析】(1)因为点 在抛物线 上,所以 ,得 . 因为点 到准线 的距离与到原点 的距离相等. 所以 ,解得 (负值舍). 所以抛物线 的方程为 . (2)设 , ,依题意, , . 因为 , , 所以切线 的方程为 ,即 , 同理,切线 的方程为 . 联立方程组 解得 所以点 得坐标为 . 因为 ,所以 , 1m p = ( ) 2 21 12 0 02 p p p  + = − + −   2 1 1, 4 xA x      2 2 2 , 4 xB x      ,PA PB 1OP ABk k⋅ = − 1 2 8x x = − AB ( ),2M m C 2 2pm= 1m p = ( ),2M m 2 py = − O ( ) 2 21 12 0 02 p p p  + = − + −   2p = C 2 4x y= 2 1 1, 4 xA x      2 2 2 , 4 xB x      1 2x x≠ 1 2 0x x+ ≠ 21 4y x= 1 2y x′ = PA ( )2 1 1 1 1 4 2 xy x x x− = − 2 1 1 1 2 4 xy x x= − PB 2 2 2 1 2 4 xy x x= − 2 1 1 2 2 2 1 ,2 4 1 ,2 4 xy x x xy x x  = −  = − 1 2 1 2 ,2 ,4 x xx x xy + =  = P 1 2 1 2,2 4 x x x x+    OP AB⊥ 1OP ABk k⋅ = −13 即 ,整理得 .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即 所以直线 恒过定点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抛物线中的直线定点问 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9.【答案】(1) (2)存在常数 ,使得使 【分析】(1)由抛物线的性质,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且 三点共线时 的 最小值为 2 可得 的值.进而求出抛物线的方程. (2)由(1)可得 的坐标,求导可得在 处的切线方程,设动准线 的方程与在 处的切线方程联立求 出交点 的坐标,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求出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求出 和 的表达式, 进而求出 ,假设存在 满足条件,因为 为常数,所以可得 的值. 【解析】(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因为 点在抛物线内部,过 作 垂直于准线交于 ,抛物线于 ,由抛物线的性质可得 ,当且仅当, 三点 共线时 最小,即 ,即 ,解得: ,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 (2)有题意 在抛物线上,所以 ,所以 ,即 , 因为 ,所以 , 2 2 1 2 1 2 1 2 1 2 4 4 1 2 4 x x x x x x x x − ⋅ = −+ − 1 2 8x x = − AB ( )2 1 1 2 14 4 x x xy x x +− = − 1 2 24 x xy x += + AB ( )0,2 2 4x y= 2 2 1 k λ = + 2| | | | | |PB PM PNλ= ⋅ , ,A Q N | | | |QA QF+ p B B l B P 2| | , | |PB PM | |PN | | | |PM PN⋅ λ k λ 2 py = − A A AN N Q | | | | | | | | | |QA QF QA QN AN+ = +  , ,A Q N | | | |QA QF+ | | 2AN = 1 22 p+ = 2p = 2 4x y= B 22 4b= 1b = (2,1)B 2 4 xy = 2 xy′ =14 所以在 处的斜率为: , 所以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 设直线 的方程: ,且 , 联立 与切线方程: ,解得: ,即 , 设 ,假设存在 值满足条件, 联立直线 与抛物线的方程: ,整理可得: ,即 , , , , 同理可得: , 所以 , 所以 ,所以 , B 2 12 = B 1 2y x− = − 1y x= − l y kx m= + 1k ≠ l 1y x y kx m = −  = + 1,1 1 k m my xk k + += =− − 1,1 1 m k mP k k + +   − −  ( ) ( )1 1 2 2, , ,M x y N x y λ l 2 4 y kx m x y = +  = 2 24 4 0, 16 16 0x kx m k m− − = ∆ = + > 2 0k m+ > 1 2 1 24 , 4x x k x x m+ = = − 2 2 2 2 1 2 1| | 2 1 21 1 1 m k m k mPB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 1 | |1 1 1 1 1 m k m m k m mPM x y x kx m k x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 1 1 mPN k x k += + ⋅ − − ( ) ( ) ( )2 2 2 1 2 1 2 1 1 4 ( 1)| | | | 1 1 | 41 1 1 m m k mPM PN k x x x x k m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1 [( 1) 2 ]| 11 (1 ) m m kkk k + − +  = + ⋅ − −  ( )2 2 22 1 2 12 11 1 k m k mkk k λ+ − + −   ⋅ = ⋅ + ⋅   − −    2 2 1 k λ = +15 所以存在常数 ,使得使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探究性问题的求解,考 查运算求解,属于难题. 10.【答案】(1) .(2)存在点 ,定值为 . 【分析】(1)设 ,由题意知: ,利用距离公式及弦长公式可得方程,化简可得 P 的轨 迹方程; (2)假设存在 ,设 、 ,由题意知直线 的斜率必不为 0,设直线 的方程,与 抛物线联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可求得 ,当 时,上式 , 与 无关,为定值. 【解析】(1)设 ,由题意知: . 当 点不在 轴上时,过 做 ,交 于点 ,则 为 的中点, , . 又 , ,化简得 ; 2 2 1 k λ = + 2| | | | | |PB PM PNλ= ⋅ 2 4y x= (2,0)Q 1 4 ( , )P x y PA PG= ( ,0)Q a ( )1 1,S x y ( )2 2,T x y l′ l′ ( ) 2 1 2 2 2 2 1 21 1 2 1 t a QS QT a t ++ = + 2a = 2 2 1 1 1 4QS QT + = 1t ( , )P x y PA PG= P y P PB GH⊥ GH B B GH 1 22GB GH∴ = = 2 4PG x∴ = + 2 2( 2)PA x y= − + 2 2 2( 2) 4x y x∴ − + = + 2 4 ( 0)y x x= ≠16 当 点在 轴上时,易知 点与 点重合. 也满足 , 曲线 的方程为 . (2)假设存在 ,满足题意. 设 、 .由题意知直线 的斜率必不为 0, 设直线 的方程为 . 由 得 . , . , . , , , . , 当 时,上式 ,与 无关,为定值. P y P O (0,0)P 2 4y x= ∴ C 2 4y x= ( ,0)Q a ( )1 1,S x y ( )2 2,T x y l′ l′ ( )1 1 0x t y a t= + ≠ 1 2 4 x t y a y x = +  = 2 14 4 0y t y a− − = 1 2 14y y t∴ + = 1 2 4y y a⋅ = − ( ) 2 1 2 1 1 2 12 4 2x x t y y a t a∴ + = + + = + 2 2 2 1 2 1 2 1 16x x y y a⋅ = ⋅ = ( ) ( )2 22 2 2 2 1 1 1 1 1 14 (4 2 )QS x a y x a x x a x a= − + = − + = + − + ( ) ( )2 22 2 2 2 2 2 2 2 2 24 (4 2 )QT x a y x a x x a x a= − + = − + = + − + ( )2 2 2 2 2 1 2 1 2(4 2 ) 2QS QT x x a x x a∴ +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4 2 ) 2 2x x a x x x x a= + + − + − + ( )( ) 2 1 2 1 2 1 24 2 2 2x x x x a x x a= + + + − − + ( )( )2 2 1 14 2 4 4t a t= + + ( )22 2 2 2 116 1QS QT a t⋅ = + ( )( ) ( ) ( ) 2 22 2 2 1 1 1 22 2 2 2 2 22 2 11 4 2 4 41 1 2 2 116 1 t a tQS QT t a QS QT QS QT a ta t + ++ +∴ + = = =⋅ ++ 2a = 2 2 1 1 1 4QS QT + = 1t17 存在点 ,使过点 的直线 与曲线 的交点 满足 为定值 .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方程、定值问题的求解,求轨迹方程,一般是求谁设谁的坐标然后根据题目等式直 接求解即可,存在性与定值问题一般设存在,代入,结合韦达定理等知识消去参数求解,属于较难题型. 11.【答案】(1) (2) ,直线 的方程为 【分析】(1)根据椭圆的定义直接计算得到答案. (2)先计算得到 ,设 ,利用韦达定理得到 ,利用 面积公式根据均值不等式得到答案. 【解析】(1)∵ ,∴动点 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的椭圆, 方程为: (2) , 设 ,则 , ∴ , 又: ,∴ ∴ (2,0)Q Q l′ C S T、 2 2 1 1 QS QT + 1 4 2 2 14 2 x y+ = 2 l 2 3y x= ± 3 2 3 2m− <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1 2 2 1 2 8 9 2 4 9 mx x mx x  + = − − = | | | | 4 2 2PM PN+ = > P ( 2,0), ( 2,0)M N− 2 2 14 2 x y+ = 2 2 2 2 2 , 9 8 2 4 02 4 y x m x mx mx y = + ∴ + + − = + = 2144 8 0, 3 2 3 2m m∆ = − > ∴− <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1 2 2 1 2 8 9 2 4 9 mx x mx x  + = − − = ( )2 1 2 1 2 1 2| | 5 5 4AB x x x x x x= − = ⋅ + − 22 10 189 m= ⋅ − | | 5 mh = ( )2 2 2 2 181 2 | || | 182 9 9AOB m mmS AB d m ⋅ − ⋅⋅= ⋅ ⋅ = ⋅ − =△ ( )2 218 2 218 m m− + ≤ ⋅ =18 当且仅当 ,即 (满足 )时,等号成立. ∴此时直线 的方程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轨迹方程,面积的最值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2.【答案】(1) ;(2) ;(3)详见解析. 【解析】 (1) 由题意知, ,得 . 故椭圆 的方程为 . (2) 点 与点 关于 轴对称,设 ,由点 椭圆 上,则 ,得 .由题意知, , 当 时, 取得最小值 .此时, ,故 .又点 在圆 上,代入圆的方程,得 . 故圆 的方程为 . (3)设 ,则 的方程为 .令 ,得 .同理可得, . 故 . ① 都在椭圆 上, ,代入①得, 2 218 m m− = 3m = ± 0> l 2 3y x= ± 2 2 14 x y+ = ( )22 1121 25x y+ − = 2 2 2 2 3 31, , 1,2 4 c cb e a ca a = = = ∴ − = = 2 24, 3a c= = C 2 2 14 x y+ =  A B y ( ) ( )1 1 1 1, , ,A x y B x y− A C ( )2 2 1 14 4 , 0,1x y T= −  ( ) ( ) ( )2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 , 1 , · 1 4 4 2 1TA x y TB x y TATB x 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2 1 1 165 5 5y = − −   10 1y< < ∴ 1 1 5y = ·TATB  16 5 − 2 1 1 4 4 64 ,25 5x x= − = 4 6 1,5 5A       A T 2 112 25r = T ( )22 1121 25x y+ − = ( )0 0,P x y PA ( )0 1 0 0 0 1 y yy y x xx x −− = −− 0x = (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M y y x x y x yy y x x x x − −= − =− − 0 1 1 0 0 1 N x y x yy x x += + 2 2 2 2 0 1 1 0 2 2 0 1 ·M N x y x yy y x x −= − ( ) ( )0 0 1 1, , ,P x y A x y C 2 2 2 20 1 0 11 , 14 4 x xy y∴ = − = −19 .即得 为定值. 【点晴】椭圆是重要而典型的圆锥曲线代表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重要考点和热点之一,求解第一问 时,充分依据题设条件借助椭圆的的标准方程求出参数使得问题获解;解答第二问时,先依据题设建立向 量的数量积的想坐标形式的目标函数,再求其最小值,从而求出此时的圆的方程;解答第三问时,先建立 直线的方程,再借助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证,从而获得定值的结论. 13.【答案】(1) 或 ;(2) ;(3)存在定点 , 此时 为定值 或定点 ,此时 为定值 . 【分析】(1)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当斜率不存在时,易判断 为圆 的切线;当斜率存在时,设出直 线方程,由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即可求得斜率,进而确定直线方程. (2)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先求得点 到直线 的距离,再根据所得弦长和垂径定理,即 可确定半径,进而得圆 的方程; (3)假设存在定点 ,使得 为定值,设 , , ,根据切线长定理及两点间 距离公式表示出 ,代入 并结合圆 M 的方程,化简即可求得 ,进 而代入整理的方程可得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确定 的值,即可得定点坐标及 的 值. 【解析】(1)若过点 的直线斜率不存在,直线方程为 ,为圆 的切线; 当切线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 , 即 , 圆心 到切线的距离为 ,解得 , 22 2 2 01 0 1 2 2 0 1 1 14 4· 1M N xxx x y y x x   − − −     = =− · · 1M NOM ON y y= = 1x = 15 8 17 0x y− + = 2 2( 1) ( 4) 36x y− + − = ( 1, 4)R − − PQ PR 2 2 1 4,17 17R − −   PQ PR 34 6 1x = O M 2 8 0x y− − = M R PQ PR ( , )R a b ( , )P x y 2 2 PQ PR λ= 2 2,PQ PR 2 2 PQ PR λ= 1 4 4,a b λ λ λ λ − −= = λ , ,a b λ PQ PR M 1x = O O 4 ( 1)y k x− = − 4 0kx y k− − + = ∴ O 2 | 4 | 1 1 k k − + = + 15 8k =20 直线方程为 综上切线的方程为 或 , (2)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又 圆被直线 截得的弦长为 8, , 圆 的方程为 , (3)假设存在定点 ,使得 为定值, 设 , , 点 在圆 上, ,则 为圆 的切线, , , , 即 整理得 ∴ 15 8 17 0x y− + = 1x = 15 8 17 0x y− + = (1,4)M 2 8 0x y− − = | 2 4 8 | 2 5 5 d − −= =  2 8y x= − 2 2(2 5) 4 6r∴ = + = ∴ M 2 2( 1) ( 4) 36x y− + − = R PQ PR ( , )R a b ( , )P x y 2 2 PQ PR λ=  P M 2 2( 1) ( 4) 36x y∴ − + − = 2 2 2 8 19x y x y+ = + + PQ∵ O OQ PQ∴ ⊥ 2 2 2 21 1PQ PO x y∴ = − = + − 2 2 2( ) ( )PR x a y b= − + − 2 2 2 21 ( ) ( )x y x a y bλ  ∴ + − = − + −  ( )2 22 8 19 1 2 8 19 2 2x y x y ax by a bλ+ + − = + + − − + + ( )2 2(2 2 2 ) (8 8 2 ) 18 19 0a x b y a bλ λ λ λ λ λ λ− + + − + + − − − = (*)21 若使 对任意 恒成立,则 , ,代入得 , 化简整理得 ,解得 或 , 或 , 存在定点 ,此时 为定值 或定点 , 此时 为定值 . 【点睛】本题考查了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求法,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由几何关系确定圆的方程,圆 中定点和定值问题的综合应用,属于难题. 14.【答案】(1) (2) 存在, 【分析】(1)利用圆与圆外切时,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和,圆与圆内切时,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差的绝对 值,从而得到方程组,再利用双曲线定义得到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 (2)利用设而不求、点差法、中点坐标公式,求得直线 的斜率. 【解析】(1)设动圆圆心 ,半径为 , (*) ,x y 2 2 2 2 2 0 8 8 2 0 18 19 0 a b a b λ λ λ λ λ λ λ − + =  − + =  − − − = 1 4 4 a b λ λ λ λ − =∴ − = 2 21 4 418 19 0 λ λλ λ λλ λ − −   − − − =       236 52 17 0λ λ− + = 1 2 λ = 17 18 λ = 1 2 1 4 a b λ = ∴ = −  = −  17 18 1 17 4 17 a b λ =  = −   = − ∴ ( 1, 4)R − − PQ PR 2 2 1 4,17 17R − −   PQ PR 34 6 ( )2 2 1 24 5 x y x− = ≥ 5 19 0x y− − = AB ( ),P x y r22 根据题意得: ,所以 , 则动点 轨迹为双曲线(右支),所以 , , , 所以轨迹方程 为 . (2)设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得 两式相减得 , 因为 是线段 的中点,所以 所以 ,所以 的方程为 .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点差法的应用,注意求出的双曲线方程要进行验证,只是双曲线的右 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5.【答案】(1) ;(2)存在两个不同点 P,满足 【分析】(1)根据直线方程求出 和焦点 ,计算出椭圆方程的基本量; (2)求出满足 的点 P 的轨迹方程,将问题转化为考虑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问题. 【解析】(1)设椭圆 C 的半焦距为 c 因为直线 l 的方程为 ,令 ,得 ,则点 ,即 . 令 ,得 ,则点 1 2 3 1 MC r MC r  = + = − 1 2 4 6MC MC− = < M 2a = 3c = 5b = C ( )2 2 1 24 5 x y x−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2 2 1 1 2 2 2 2 5 4 20, 5 4 20, x y x y  − =  − = 1 2 1 2 1 2 1 25( )( ) 4( )( ) 0x x x x y y y y− + − − + = ( )4,1Q AB 1 2 1 2 42 1,2 x x y y + = + = , 1 2 1 2 1 2 1 2 5 54AB y y x xk x x y y − += = =− + AB 5 19 0x y− − = 2 2 16 2 x y+ = 21 3PF PF= (0,2)M 1( 2,0)F − 21 3PF PF= 2 0x y− + = 0y = 2x = − 1( 2,0)F − 2c = 0x = 2y = (0,2)M23 由 ,得 ,解得 ,所以 . 所以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存在点 P,满足 因为直线 与直线 之间的距离为 , 所以 ,解得 或 因为 ,所以 舍去,故 故直线 的方程为: 设直线 上存在点 满足 ,且点 , , 则 整理得 ,它表示圆心在 ,半径 的圆 因为圆心 到 的距离为 ,所以 所以直线 与圆 相交, 所以在直线 存在两个不同点 P,满足 【点睛】此题考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根据直线与坐标轴的焦点坐标求解,根据几何关系求轨迹方程解决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 | |OM OA= 22 | |OA= | | 2OA = 2b = 2 2 6a b c= + = 2 2 16 2 x y+ = 21 3PF PF= 2 0l x y− + =: : 0( 0)l x y m m′ − + = < 5 2 4 | 2 | 5 2 42 m− = 1 2m = − 9 2m = 0m < 9 2m = 1 2m = − l′ 1 02x y− − = l′ ( , )P x y 21 3PF PF= 1( 2,0)F − 2 (2,0)F 2 2 2 2( 2) 3 ( 2)x y x y+ + = − + 2 25 9 2 4x y − + =   5 ,02C′      3 2r = 5 ,02C′      1: 02l x y′ − − = 5 1 2 2 2 2 d − = = d r< l′ C′ l′ 21 3PF PF=24 16.【答案】(1) (2) 【分析】(1)设动圆 的半径为 ,由题动圆 与圆 内切,与圆 外切,则 ,由此即可得到动圆圆心 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长轴长为 的 椭圆,进而得到动圆圆心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直线 上任意一点 的坐标是 ,切点 坐标分别是 , ;则经过 点的切线斜方程是 ,同理经过 点的切线方程是 ,又两 条切线 , 相交于 .可得经过 两点的直线 的方程是 ,对 分类讨论分别 求出 的值,即可得到 的最小值. 【解析】(1)设动圆 的半径为 ,∵动圆 与圆 内切,与圆 外切, ∴ ,且 .于是, , 所以动圆圆心 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长轴长为 的椭圆.从而, , 所以 .故动圆圆心 的轨迹 的方程为 . (2)设直线 上任意一点 的坐标是 ,切点 坐标分别是 , ;则经过 点的切线斜率 ,方程是 , 经过 点的切线方程是 ,又两条切线 , 相交于 . 则有 ,所以经过 两点的直线 的方程是 , 2 2 12 x y+ = 2 M r M 1F 2F 1 2 1 22 2 2MF MF F F+ = > = M 1 2,F F 2 2 M C 2x = Q ( )2,t ,M N ( )3 3,x y ( )4 4,x y M 3 3 2x x y y+ = N 4 4 2x x y y+ = MQ NQ Q ( )2,t ,M N l 2 2x ty+ = t |EF EF M r M 1F 2F 1 7 2 4MF r= − 2 2 4MF r= + 1 2 1 22 2 2MF MF F F+ = > = M 1 2,F F 2 2 2, 1a c= = 1b = M C 2 2 12 x y+ = 2x = Q ( )2,t ,M N ( )3 3,x y ( )4 4,x y M 3 3 xk y = − 3 3 2x x y y+ = N 4 4 2x x y y+ = MQ NQ Q ( )2,t 3 3 4 4 2 2 2 2 x ty x ty + =  + = ,M N l 2 2x ty+ =25 ①当 时,有 , , , ,则 ; ②当 时,联立 ,整理得 ; 设 坐标分别为 , ,则 , 所以 , 综上所述,当 时, 有最小值 .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轨迹的求法,考查直线与圆、椭圆的位置关系,属中档题. 17.【答案】(1) ;(2) 【分析】(1)设 ,写出动点 与两定点 , 连线的斜率,由已知,可求出 的 方程,即可求出曲线 的方程. (2)写出直线 的方程,与曲线 的方程联立,可求出交点 的坐标;求出直线 的方程,即可求 出 到 的距离,从而可求出 ,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出面积的 最大值. 【解析】(1)设 , , ,化简得: 又 , 动点 的轨迹方程为 0t = ( )1,1M ( )1, 1N − 21, 2E       21, 2F  −    2EF = 0t ≠ 2 2 2 2 12 x ty x y + = + = ( )2 2 28 16 8 2 0t x x t+ − + − = ,E F ( )5 5,x y ( )6 6,x y 5 6 2 2 5 6 2 16 8 8 2 8 x x t tx x t  + = + − ⋅ = + ( ) ( )22 2 5 6 5 6 2 2 2 2 42 8 21 4 2 2 28 8 t EF x x x xt t t + = + − ⋅ + − = = − >  + +  EF 2 2 2 1( 0)4 x y x+ = ≠ 2 2 ( , )P x y P (0,1)A (0, 1)B − ,x y E l E ,C D AM ,C D AM ( )1 2 2 1 2 4 2 1 4MCAD kS AM d d k += + = + ( , )P x y 1 4AP BPk k⋅ = − ( )1 1 1 04 y y xx x − +∴ ⋅ = − ≠ 2 2 14 x y+ = 0x ≠ ∴ P 2 2 1( 0)4 x y x+ = ≠26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由 得 , , , , , , , 直线 的方程为 . 点 到直线 的距离 同理:点 到直线 的距离 ,因为 ,且 所以 , 当且仅当 ,即 时等号成立. 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曲线方程的求解,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考查了直线的方程,考查了直线与曲线的 位置关系,考查了基本不等式.本题的易错点是在求曲线方程时,忽略斜率一定存在,即 这一条件.求 曲线方程一般的做题思路是设出动点坐标,由题意条件列出关于动点坐标的方程,即可求出;对于一些题 目,也可结合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的定义,先判断出动点的轨迹,再进行求解. l ( 0)y kx k= > 2 2 14 y kx x y = + = ( )2 21 4 4k x+ = 2 2 1 4Cx k ∴ = + 2 2 1 4Dx k = − + 2 2 1 4C ky k ∴ = + 2 2 1 4D ky k = − + (0,1)A (2,0)M ∴ AM 2 2 0x y+ − = ∴ C AM ( ) 2 1 2 2 4 2 1 42 2 5 5 1 4 C C k kx yd k + − ++ −= = + D AM ( ) 2 2 2 2 4 2 1 4 5 1 4 k k d k + + + = + ( )2 21 2 1 4k k+ > + 0k > ( ) ( ) 2 2 1 22 2 2 4 2 1 4 2 4 2 1 4, 5 1 4 5 1 4 k k k kd d k k + − + + + += = + + ( )1 2 22 1 2 4 4 42 1 2 1 2 212 1 41 4 4 MCAD k kS AM d d kk kk +∴ = + = = × + = × + ≤++ + 1 4kk = 1 2k = ∴ MCAD 2 2 0x ≠27 18.【答案】(1)见解析;(2) 【分析】(1)令 ,由 建立方程求解.然后对 讨论分析. (2)根据 得到点 的轨迹为椭圆 ,再根据焦点位置讨论求解. 【解析】(1)令 ,则 , ∴ , 代入 , 得 , 即为动点 的轨迹方程. 当 时,表示直线 ; 当 时,表示圆; 当 时,表示双曲线; 当 或 时,表示椭圆. (2)由 点的轨迹为椭圆 , 1° 时, , 所以 . 1 1 11, ,2 3 2    − − ∪       ( )M x y, ( )2OM AM k CM BM d⋅ = ⋅ −    k 3 2 3 2e ,  M ( ) 2 21 11 yx k − + =− ( )M x y, ( ) ( ) ( )2 1OM x y AM x y CM x y= = − = −  , , , , , , ( )2 1 1BM x y d y= − − = − , , ( ) 2 2 22 2OM AM x x y x y x⋅ = − + = + −  , ( ) ( ) ( )2 222 1 2 1CM BM x x y x x y⋅ = − + − = − + −  ( )2OM AM k CM BM d⋅ = ⋅ −    ( ) ( )2 21 2 1 0k x k x y− + − + = M 1k = 0y = 0k = 1k > 0 1k< < 0k < 3 2 3 2e M⇒  ( ) 2 21 11 yx k − + =− 0 1k< < 2 2 2 21 1a b k c k e k= = − = =, , , 2 2 3 2 1 1 3 2 3 2k k     ⇒            28 2° 时, . 结合 , 所以 , 综上所述: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以及椭圆离心率的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9.【答案】(1) ;(2)是定值为 . 【分析】(1)设 ,根据 ,用 表示 ,代入 即可求出轨 迹 的方程. (2)设出直线方程,与轨迹 的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求出交点坐标的关系,对斜率之比进行化简即可判断. 【解析】(1)设 ,则 . . 解得 在 上, ,整理得 故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为 . (2)由题意知, 的斜率不为 0,则设 , , 与曲线 方程联立得 ,整理得 则 0k < 2 1 1 k ke k k −= =− − 3 2 1 1 3 2 3 1 2 ke k  ∈ ⇒  −  ,   11 2k− −  1 1 11 2 3 2k    ∈ − − ∪      , , 2 2 19 8 x y+ = 1 2 ( ) ( )0 0, , ,M x y P x y 4 3 2PQ MQ=  ,x y 0 0,x y 2 2 9x y+ = E E ( ) ( )0 0, , ,M x y P x y ( )0 ,0Q x ( ) ( )0 00, , ,PQ y MQ x x y∴ = − = − −  4 3 2PQ MQ=   ( )0 0 0 3 2 4 3 2 x x y y  = −∴ − = − 0 0 3 2 4 x x yy = = ( )0 0,P x y 2 2 9x y+ = 2 2 3 2 94 yx  ∴ + =    2 2 19 8 x y+ = M E 2 2 19 8 x y+ = l : 1l x my=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E 2 2 1 19 8 x my x y = + + = ( )2 28 9 16 64 0m y my+ + − = 1 2 1 22 2 16 64,8 9 8 9 my y y ym m + = − = −+ + ( )1 2 1 24my y y y∴ = +29 直线 的斜率 ,直线 的斜率 此时 所以直线 与 的斜率之比是定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轨迹方程,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对于过定点的直线问题,一般在设的时候,如果 可以确定斜率存在,则可用点斜式;若可以确定斜率不为 0,但不确定斜率存在与否,则可设直线方程为 .本题难点是,有韦达定理找出 . 20.【答案】(1) (2) 【分析】(1)本问考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画出图形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 , 再根据 ,于是得到 所以点 的轨迹 为以 为焦点的椭圆,可以求出轨迹方程;(2)首先考虑当直线斜率存在时,方程可设为 ,设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 y,得到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后,列出 ,假设在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使以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则 即 于是经计算可以求出 m 的值,再检验当斜率不存在时也符合上面求出的值. 【解析】(1)由题意得 点 的轨迹 为以 为焦点的椭圆, 点 的轨迹 的方程为 (2)直线 的方程可设为 ,设 AG 1 1 1 3 yk x = + BH 2 2 2 3 yk x = − ( ) ( ) ( ) ( )1 2 1 21 1 2 1 1 2 1 2 2 1 2 1 1 2 2 1 2 2 3 2 2 4 4 2 1 3 4 4 4 4 4 2 y x y myk my y y y y y k y x y my m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AG BH 1 2 x ay b= + ( )1 2 1 24my y y y= + 2 2 1.2 x y+ = ( )0, 1Q − 2MP MF= 1 1MF MP F P r+ = = 1 2 1 22 2 | 2,MF MF F F+ = = M C 1 2,F F 1 3y kx=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1 2 1 2x x x x+ , y ( )0,Q m AB AQ BQ⊥  0.AQ BQ⋅ =  1 2 1 1 1 22 2 | 2,MF MF MF MP F P F F+ = + = = = ∴ M C 1 2,F F 2 2 2,2 2,a c= = ∴ M C 2 2 1.2 x y+ = l 1 3y kx= + ( ) ( )1 1 2 2, , , ,A x y B x y30 联立 可得 由求根公式化简整理得 假设在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使以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则 即 求得 因此,在 轴上存在定点 ,使以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 【点晴】本题考查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根据题意转化为椭圆定义,从而求出轨迹方程,求定值问题常见的 方法:(1)从特殊点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 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定点问题的常见解法:(1)假设定点坐标,根据题意选择参数,建立 一个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而该方程与参数无关,故得到一个关于定点坐标的方程组,以这个方程组的解 为坐标的点即为所求定点,(2)从特殊位置入手,找出定点,再证明该点符合题意. 2 2 1 ,3 1,2 y kx x y   = + + =  ( )2 29 1 2 12 16 0.k x kx+ + − = ( ) ( )1 2 1 22 2 4 16, , 3 1 2 9 1 2 kx x x x k k + = − = − + + y ( )0,Q m AB AQ BQ∴ ⊥  ( ) ( )1 1 2 20. , , , ,AQ BQ AQ x m y BQ x m y⋅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1 1 3 3AQ BQ x x m y m y x x m kx m kx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 11 3 3 9 mk x x k m x x m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11216 1 2 13 3 99 1 2 9 1 2 k mk mm k k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18 18 9 6 15 0. 9 1 2 m k m m k − + − − = = + 2 2 18 18 0, 9 6 15 0, m m m − =∴ − − =    1.m = − y ( )0, 1Q − AB31 21.【答案】(1) (x≠0);(2)(2,+∞). 【分析】(1)设 P(x1,y1),Q(x2,y2),M(x0,y0),欲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即寻找其坐标的关系,可通过另外 两点 P,Q 与中点 M 的关系结合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2)欲求 的取值范围,可转化为将其表示成某变量的表达式,设直线 l:y=kx+b,依题意 k≠0, b≠0,分别过 P、Q 作 PP′⊥x 轴,QQ′⊥x 轴,垂足分别为 P′、Q′,则 ,然后再利用韦达定理及均值不等式求此表达式的最值问题. 【解析】(1)设 P(x1,y1),Q(x2,y2),M(x0,y0),依题意 x1≠0,y1>0,y2>0. 由 ,得 y′=x. ∴过点 P 的切线的斜率 k=x1, ∴直线 l 的斜率 , ∴直线 l 的方程为 ,② 联立①②消去 y,得 . ∵M 是 PQ 的中点,∴ , 消去 x1,得 , ∴PQ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0). (2)设直线 l:y=kx+b,依题意 k≠0,b≠0,则 T(0,b). 分别过 P、Q 作 PP′⊥x 轴,QQ′⊥x 轴,垂足分别为 P′、Q′, 2 2 1 12y x x = + + ST ST SP SQ + 1 2 OT OT b b P P Q ST ST SP S yQ Q y = + = +′ ′+ 21 2y x= 1 1 1 lk k x = − = − ( )2 1 1 1 1 1 2y x x xx − = − − 2 2 1 1 2 2 0x x xx + − − = ( )21 2 0 0 1 0 1 1 1 1 1 1,2 2 x xx y x x xx x += = − = − − ( )2 0 0 02 0 1 1 02y x xx = + + ≠ 2 2 1 12y x x = + +32 则 . 由 ,y=kx+b 消去 x,得 y2−2(k2+b)y+b2=0.③ 则 y1+y2=2(k2+b),y1y2=b2. ∴ . ∵y1、y2 可取一切不相等的正数, ∴ 的取值范围是(2,+∞).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问题的转化再 结合韦达定理即可,属于难题. 1 2 OT OT b b P P Q ST ST SP S yQ Q y = + = +′ ′+ 21: 2C y x= 2 1 2 1 2 1 1 1 12 2 2ST ST SP b b by y y y bSQ      =  = + ≥ =+ ST ST SP SQ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