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4 动态探究问题
2019 的中考中的动态问题是失分点,总结如下:常见的动点问题分类:①求最值问题,②动点构成特殊图
形问题.
一、求最值问题
初中利用轴对称性质实现“搬点移线”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
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垂线段最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可
以归结为:一个动点的最值问题,两个动点的最值问题.
二、动点构成特殊图形
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
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分析图形变化过程中变量和其他量之间的关系,
或是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建立方程或函数关系解决.
小结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
学本质.
考向 1 动点与最值
1. (2019·聊城)如图,在 Rt△ABO 中,∠OBA=90°,A(4,4),点 C 在边 AB 上,且 = ,点 D 为 OB 的
中点,点 P 为边 OA 上的动点,当点 P 在 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 PDBC 周长最小的点 P 的坐标为( )
A.(2,2) B.( , ) C.( , ) D.(3,3)
AC
CB
1
3
5
2
5
2
8
3
8
3【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A(4,4),D(2,0),C(4,3),点 D 关于 AO 的对称点 D'(0,2),设 lD'C:y=kx+b,将
D'(0,2),C(4,3)代入,可得 y= x+2,与 y=x 联立,得,x= ,y= ,∴P( , )故选 C.
2.(2019·威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B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上运动,且始终
保持线段 的长度不变,M 为线段 AB 的中点,连接 OM.则线段 OM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用含 k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过点 A 作 x 轴⊥ AC,过点 B 作 y 轴⊥ BD,垂足为 C,D,AC 与 BD 相交于点 F,
连接 OF.当点 O、F、M 在同一直线上时 OM 最短.即 OM 垂直平分 AB.设点 A 坐标为(a,a +4),则点 B 坐标
为(a +4,a),点 F 坐标为(a,a).
由题意可知△AF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F=BF=4.
∵点 A 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a (a+4)=k,解得 a = .
在 Rt△OCF 中,OF= = a = = ,
∴OM=OF+FM= = .
x
y
M
O
A
B
1
4
8
3
8
3
8
3
8
3
( )0ky kx
= ≠
4 2AB =
2 8k +
4 2
4 2k + −
2 2CF OC+ 2 2( 4 2)k + − 2 22 8k + −
2 2 2 22 8k ++ − 2 8k +3.(2019·巴中)如图,在菱形 ABCD 中,连接 BD,AC 交于点 O,过点 O 作 OH⊥BC 于点 H,以点 O 为圆心,
OH 为半径的半圆交 AC 于点 M.
(1)求证:DC 是 O 的切线;(2)若 AC=4MC 且 AC=8,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在②的条件下,P 是线段 BD 上的一动点,当 PD 为何值时,PH+PM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解:(1)过点 O 作 OG⊥CD 于点 G,
菱形 ABCD 中,AC 是对角线, ∴AC 平分∠BCD,
∵OH⊥BC, ∴OH=OG,
∵OH 是 O 的半径,
∴OG 等于 O 的半径,
∴CD 是 O 的切线.
①
x
y
C
D
M
O
A
B
(2)∵AC=4MC,AC=8,
∴OC=2MC=4,MC=OM=2,∴OH=OM=2,
在 Rt△OHC 中,OH=2,OC=4,
∴HC= = ,tan∠HOC= ,
∴∠HOC=60°,
∴S 阴影=S△OCH-S 扇形 OHM= = - .
(3)作点 M 关于 BD 的对称点 N,连接 HN 交 BD 于点 P,此时 PH+PM 的值最小.
∵ON=OM=OH,∠MOH=60°, ∴∠MNH=30°,∠MNH=∠HCM,
∴HN=HC= ,即 PH+PM 的最小值为 .
在 Rt△NPO 中,OP=ONtan30°= ,
在 Rt△COD 中,OD=OCtan30°= ,∴PD=OP+OD= .
4.(2019·益阳)如图,在半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矩形 ABCD 的边 AB=4,BC=6.若不改变矩形 ABCD 的形状
和大小,当形顶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 D 始终在 y 轴的正半上随之上下移
动.
(1)当∠OAD=30°时,求点 C 的坐标;
(2)设 AD 的中点为 M,连接 OM、MC,当四边形 OMCD 的面积为 时,求 OA 的长;
(3)当点 A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 C 到点 O 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 cos∠OAD 的值.
2 2OC OH- 2 3 3HC
OH =
21 60 2
2 360CH OH p× ×× × - 2 3 2
3
π
2 3 2 3
2 3
3
4 3
3 2 3
2
21解:(1)如图 1,过点 C 作 CE⊥y 轴,垂足为 E.
∵矩形 ABCD 中,CD⊥AD,∴∠CDE+∠ADO=90°,又∵∠OAD+∠ADO=90°,∴∠CDE=∠OAD=30°.
在 Rt△CED 中,CE= CD=2,∴DE= ;
在 Rt△OAD 中,∠OAD=30°,∴OD= AD=3.∴点 C 的坐标为(2, ).
(2)∵M 为 AD 的中点,∴DM=3, .
又∵ ,∴ ,∴ .
设 OA=x,OD=y,则 ,∴ ,
即 ,∴x=y.将 x=y 代入 得 ,
解得 ( 不合题意,舍去),∴OA 的长为 .
(3)OC 的最大值为 8.理由如下:如图 2,
2
1 3224 2222 =−=−CECD
2
1 323+
6=DCMS△
2
21=OMCDS四边形 2
9=ODMS△ 9=OADS△
=
=+
92
1
3622
xy
yx
xyyx 222 =+
0)( 2 =− yx 3622 =+ yx 182 =x
23=x 23− 23∵M 为 AD 的中点,∴OM=3, .
∴OC≤OM+CM=8,
当 O、M、C 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 有最大值 8.
连接 OC,则此时 OC 与 AD 的交点为 M,过点 O 作 ON⊥AD,垂足为 N.
∵∠CDM=∠ONM=90°,∠CMD=∠OMN,
∴△CMD∽△OMN,
∴ ,即 ,
解得 , ,
∴ .
在 Rt△OAN 中,∵ ,
∴ .
5.(2019·衡阳)如图,在等边△ABC 中,AB=6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cm/s 的速度沿 AB 匀速运动.动点
Q 同时从点 C 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 BC 延长线方向匀速运动.当点 P 到达点 B 时,点 P、Q 同时停止运动.设
运动时间为 t(s).过点 P 作 PE⊥AC 于 E,连接 PQ 交 AC 边于 D.以 CQ、CE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CQFE.
(1)当 t 为何值时,△BPQ 为直角三角形;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点 F 在∠ABC 的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22 =+= DMCDCM
OM
CM
MN
DM
ON
CD ==
3
534 ==
MNON
5
9=MN 5
12=ON
5
6=−= MNAMAN
5
5622 =+= ANONOA
5
5cos ==∠
OA
ANOAD(3)求 DE 的长;
(4)取线段 BC 的中点 M,连接 PM,将△BPM 沿直线 PM 翻折,得△B′PM,连接 AB′,当 t 为何值时,AB′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B=60°,∵BP⊥PQ,∴2BP=BQ 即 2(6-t)=6+t,解得 t=2.∴当
t 为 2 时,△BPQ 为直角三角形;
(2)存在.作射线 BF,
∵PE⊥AC,∴AE=0.5t.
∵四边形 CQFE 是平行四边形,∴FQ=EC=6-0.5t,
∵BF 平分∠ABC,∴∠FBQ+∠BQF=90°.
∵BQ=2FQ,BQ=6+t,∴6+t=2(6-0.5t),解得 t=3.
(3)过点 P 作 PG∥CQ 交 AC 于点 G,则△APG 是等边三角形.
∵BP⊥PQ,∴EG= AG.
∵PG∥CQ,
∴∠PGD=∠QCD,
∵∠PDG=∠QDC,PG=PA=CG=t,
∴△PGD≌△QCD.
∴GD= GC.∴DE= AC=3.
1
2
1
2
1
2(4)连接 AM,
∵△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M 是 BC 的中点,
∴BM=3.由勾股定理,得 AM=3 .
由折叠,得 BM′=3.
当 A 、B′、M 在同一直线上时,AB′的值最小,此时 AB′=3 -3.
过点 B′作 B′H⊥AP 于点 H,则 cos30°= ,即 = ,
解得 t=9-3 .
∴t 为 9-3 时,A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3 -3.
考向 2 动点与图形存在性问题
1.(2019·自贡)如图,已知直线 AB 与抛物线:y=ax2+2x+c 相交于点 A(-1,0)和点 B(2,3)两点.
(1)求抛物线 C 函数解析式;(2)若点 M 是位于直线 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以 MA、MB 为相邻的两
边作平行四边形 MANB,当平行四边形 MANB 的面积最大时,求此时平行四边形 MANB 的面积 S 及点 M 的坐标;
(3)在抛物线 C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顶点 F,使抛物线 C 上任意一点 P 到 F 的距离等于到直线 y=17
4 的距离,
若存在,求出定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H
B'
M
F
D
E
Q
A
B C
P
3
3
AH
AB′
3
2
2
3 3 3
t
−
3
3 3解:(1)将 A(-1,0)和 B(2,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a - 2 + c = 0
4a + 4 + c = 3,解得,{a = -1
c = 3 ,
∴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2x+3.
(2)过 M 作 MH∥y 轴,交 AB 于 H,
设直线 AB 为 y=kx+b,将 A,B 坐标代入得,{ -k + b = 0
2k + b = 3 ,解得,{k = 1
b = 1.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1.
设 M 为(m,-m2+2m+3),则 H(m,m+1)
∴MH=yM-YH=(-m2+2m+3)-( m+1)=-m2+m+2.
∴S△ABM=S△AMH+S△BMH=1
2·MH·(xB-xA)=1
2·(-m2+m+2)·(2+1)=-3
2(m2-m)+3=-3
2(m-1
2)2+27
8 .
∵四边形 MANB 是以 MA、MB 为相邻的两边的平行四边形,
∴△ABM≌△BAN.
∴S 四边形 MANB=2 S△ABM=-3(m-1
2)2+27
4 ,
∵a=-3<0 且开口向下,
∴当 m=1
2时,S 四边形 MANB 的最大值为27
4 .
此时,M 坐标为(1
2,15
4 ).
(3)存在,理由如下:过 P 作直线 y=17
4 的垂线,垂足为 T,∵抛物线为 y=-x2+2x+3=-(x-1)2+4.∴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1,顶点坐标为(1,4).
当 P 为顶点,即 P(1.4)时,设 F 点坐标为(1,t),此时 PF=4-t,PT=17
4 -4=1
4.
∵P 到 F 的距离等于到直线 y=17
4 的距离,∴4-t=1
4,即 t=15
4 .
∴F 为(1,15
4 ),设 P 点为(a,-a2+2a+3),由勾股定理,PF2=(a-1)2+(-a2+2a+3-15
4 )2
=a4-4a3+13
2 a2-5a+25
16.又∵PT2=[17
4 -(-a2+2a+3)]2= a4-4a3+13
2 a2-5a+25
16.∴PF2=PT2,即 PF=PT.∴当 F 为(1,15
4 )
时,抛物线 C 上任意一点 P 到 F 的距离等于到直线 y=17
4 的距离 .
2.(2019·凉山州)如图,抛物线 y= ax2+bx+c 的图象过点 A(-1,0)、B(3,0)、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
求出点 P 的坐标及△PAC 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M (不与 C 点重合),使得 S△PAM=S△PAC,若存在,
请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知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2x+3;
(2)存在.连接 BC 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 P,此时△PAC 的周长最小.设 BC:y=kx+3,则 3k+3=0,解得 k=-1,∴
BC:y=-x+3.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其对称轴为直线 x=1,当 x=1 时,y=-x+3=2,∴P(1,2).在 Rt△OAC
中,AC= = ;在 Rt△OBC 中,BC= =3 .∵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PAC 的周长=AC+PC+PA= AC+PC+PB=AC+BC= +3 .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P,其坐标为
(1,2),此时△PAC 的周长为 +3 ;
(3)存在.由题知 AB=4,∴S△PAC=S△ABC-S△PAB= ×4×3- ×4×2=2.
=
=++
=+−
3
039
0
c
cba
cba
=
=
−=
3
2
1
c
b
a
22 31 + 10 22 33 + 2
10 2
10 2
2
1
2
1设:AP:y=mx+n,则 ,解得 ,∴AP:y=x+1.
①过点 C 作 AP 的平行线交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于 M,易得 CM:y=x+3,
由 解得 , ,∴M(1,4);
②设抛物线对称轴交 x 轴于点 E(1,0),
则 S△PAC= ×2×2=2=S△PAC.过点 E 作 AP 的平行线交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于 M,设 EM:y=x+t,则 1+t=0,
∴t=-1,∴EM:y=x-1. 由 解得 (舍), ,
∴M( , ).
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M,其坐标为(1,4)或( , ).
考向 3 动点与函数图像问题
1.(2019·广元)如图,点 P 是菱形 ABCD 边上的动点,它从点 A 出发沿 A→B→C→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 D,
设△PAD 的面积为 y,P 点的运动时间为 x,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
=+−
2
0
nm
nm
=
=
1
1
n
m
++−=
+=
32
3
2 xxy
xy
=
=
3
0
1
1
y
x
=
=
4
1
2
2
y
x
2
1
++−=
−=
32
1
2 xxy
xy
−−=
−=
2
171
2
171
1
1
y
x
+−=
+=
2
171
2
171
2
2
y
x
2
171+
2
171+−
2
171+
2
171+−【答案】A
【解析】点 P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PAD 的底边 AD 始终不变,故面积的变化取决于 AD 边上高线的变化,当
点 P 在 AB 上运动时,高线均匀变大,故面积也均匀变大,当点 P 在 BC 上运动时,由于 BC∥AD,平行线间
距离处处相等,故高线不变,∴面积也不发生改变,当点 P 在 CD 上运动时,高线又会均匀变小,故面积也
会均匀变小,故选 A.
2.(2019·衡阳)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90°,AC=BC,E 是 AB 的中点,过点 E 作 AC 和 BC 的垂
线,垂足分别为点 D 和点 F,四边形 CDEF 沿着 CA 方向匀速运动,点 C 与点 A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
为 t,运动过程中四边形 CDEF 与△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 S,则 S 关于 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四边形 CDEF 在运动过程中,与△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是由矩形到五边形,
再到三角形,最后点 C 与点 A 重合时停止运动,呈现出的图象是曲线,故选 C.
3.(2019·菏泽)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cm,动点 P,Q 同时从点 A 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分别按
A→D→C,A→B→C 的方向,都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到达点 C 运动终止,连接 PQ,设运动时间为 xs,△APQ
的面积为 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F
D
E
C A
B【答案】A【解析】①当 0≤x≤2 时,∵正方形的边长为 2cm,∴y=S△APQ = 1
2AQ•AP = 1
2x2;
②当 2≤x≤4 时,y=S△APQ=S 正方形 ABCD﹣S△CP′Q′﹣S△ABQ′﹣S△AP′D,
=2×2 - 1
2(4﹣x)2 - 1
2 × 2×(x﹣2) - 1
2 × 2×(x﹣2) = - 1
2x2+2x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两段二次函数图象表示,纵观各选项,只有 A 选项图象符合.故选 A.
4.(2019·长沙)如图,函数 (k 为常数,k>0)的图象与过原点的 O 的直线相交于 A,B 两点,点 M
是第一象限内双曲线上的动点(点 M 在点 A 的左侧),直线 AM 分别交 x 轴,y 轴于 C,D 两点,连接 BM 分别
交 x 轴,y 轴于点 E,F.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ODM 与△OCA 的面积相等;②若 BM⊥AM 于点 M,则∠
MBA=30°;③若 M 点的横坐标为 1,△OAM 为等边三角形,则 k= ;④若 MF= MB,则 MD=2MA.其中
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答案】①③④答案:①③④
【解析】①设点 A(m, ),M(n, ),则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x+ + ,
∴ C ( m+n , 0 ), D ( 0 , ),∴ S△ODM= n× = , S△OCA= ( m+n ) ×
= ,
∴△ODM 与△OCA 的面积相等,故①正确;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于原点对称,∴O 是 AB 的中点.∵BM⊥AM,∴OM=OA,∴k=mn,
ky x
=
2 3+ 2
5∴A(m,n),M(n,m),∴AM= (n﹣m),OM= ,∴AM 不一定等于 OM,
∴∠BAM 不一定是 60°,∴∠MBA 不一定是 30°.故②错误;
∵M 点的横坐标为 1,∴可以假设 M(1,k),∵△OAM 为等边三角形,∴OA=OM=AM,1+k2=m2+ ,
∴m=k.∵OM=AM,∴(1﹣m)2+ =1+k2,∴k2﹣4k+1=0,∴k=2 .
∵m>1,∴k=2+ ,故③正确,
如图,作 MK∥OD 交 OA 于 K.
∵OF∥MK,∴ = = ,∴ = ,∵OA=OB,∴ = ,∴ = ,∵KM∥OD,∴ = =2,
∴DM=2AM,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