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战 2020 中考全真模拟卷 05
数 学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广东中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估计 的值在
A.1 和 2 之间 B.2 和 3 之间 C.3 和 4 之间 D.4 和 5 之间
【答案】C.
【解析】∵9<13<16,∴3 4,则 的值在 3 和 4 之间,故选 C.
2.下面有 4 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可得:A、C、D 都不符合中心对称的定义.故选 B.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13
13< < 132
A.2a+3a=6a B.(﹣3a)2=6a2
C.(x﹣y)2=x2﹣y2 D.3 2
【答案】D.
【解析】2a+3a=5a,A 错误;(﹣3a)2=9a2,B 错误;(x﹣y)2=x2﹣2xy+y2,C 错误;
2 ,D 正确;故选 D.
4.如图,ABCD 为一长条形纸带,AB∥CD,将 ABCD 沿 EF 折叠,A、D 两点分别与 A′、D′对应,若∠1=2∠
2,则∠AEF 的度数为
A.60° B.65° C.72° D.75°
【答案】C.
【解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F=∠FEA′,∵AB∥CD,∴∠AEF=∠1,
∵∠1=2∠2,设∠2=x,则∠AEF=∠1=∠FEA′=2x,∴5x=180°,
∴x=36°,∴∠AEF=2x=72°,故选 C.
5.一组数据为:31,30,35,29,30,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22 B.18 C.3.6 D.4.4
【答案】D.
【解析】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31,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31﹣31)2+(30﹣
31)2+(35﹣31)2+(29﹣31)2+(30﹣31)2]=4.4,故选 D.
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展开图是
2 2− = 2
3 2 2− = 2
31 30 35 29 30
5
+ + + + = 1
5
×3
A. B. C. D.
【答案】B.
【解析】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等腰三角形,底面为圆,所以该几何体为圆锥,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B 符合,故选 B.
7.已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如图,则 k、b 的符号是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答案】D.
【解析】由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又有 k<0 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故知 k<
0,再由图象过三、四象限,即直线与 y 轴负半轴相交,所以 b<0.故选 D.
8.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m 的值可以是
A.﹣1 B.1 C.3 D.5
【答案】A.
【解析】∵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4×1×m=4﹣4m
>0,解得:m<1.故选 A.4
9.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A﹣D﹣C 的路径向点 C 运
动,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B﹣C﹣D﹣A 的路径向点 A 运动,当 Q 到达终点时,P
停止移动,设△PQC 的面积为 S,运动时间为 t 秒,则能大致反映 S 与 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当 0≤t≤1 时,S 2×(2﹣2t)=2﹣2t,∴该图象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1<t≤2 时,S (2﹣t)(2t﹣2)=﹣t2+4t﹣4,∴该图象开口向下,
当 2<t≤3,S (t﹣2)(2t﹣4)=(t﹣2)2,∴该图象开口向上,故选 A.
10.如图,菱形 ABCD 放置在直线 l 上(AB 与直线 l 重合),AB=4,∠DAB=60°,将菱形 ABCD 沿直线 l
向右无滑动地在直线 l 上滚动,从点 A 离开出发点到点 A 第一次落在直线 l 上为止,点 A 运动经过的路径
的长度为
A. B. C. D.
【答案】A.
1
2
= ×
1
2
=
1
2
=
8 8 3
3 3
π π+ 16
3
π 4 4 3
3 3
π π+ 16 3
3
π5
【解析】如图,从点 A 离开出发点到点 A 第一次落在直线 l 上为止,点 A 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为图中弧
线长.
由题意可知 ,∠DOA2=120°,DO=4
所以点 A 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2 π π,故选 A.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1.因式分解:x3﹣2x2y+xy2=__________.
【答案】x(x﹣y)2.
【解析】原式=x(x2﹣2xy+y2)=x(x﹣y)2,故答案为:x(x﹣y)2
12.分式方程 的解为__________.
【答案】x=1.
【解析】方程两边都乘以 x﹣2,得:3﹣2x﹣2=x﹣2,解得:x=1,
检验:当 x=1 时,x﹣2=1﹣2=﹣1≠0,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 x=1,故答案为:x=1.
13.已知扇形的面积为 4π,半径为 6,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度.
【答案】40.
【解析】设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n°,
2 3AD A A= 3
60 4 120 4 3 8
180 180 3
π π⋅ ⋅× + = 8 3
3
+
3 2 2 12 2
x
x x
− + =− −6
∵扇形的面积为 4π,半径为 6,∴4π ,解得:n=40.
∴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100°.故答案为:40.
1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__________.
【答案】 .
【解析】解不等式 ,得: ,解不等式 ,得: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
15.如果一条抛物线经过点 A(2,5),B(﹣3,5),那么它的对称轴是直线__________.
【答案】x .
【解析】因为 A(2,5),B(﹣3,5)的纵坐标相同,∴A、B 关于 x 对称,∴抛物线的对称轴
x ,故答案为 x .
16.如图,第一角限内的点 A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第四象限内的点 B 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
且 OA⊥OB,∠OAB=60 度,则 k 值为__________.
【答案】 -6.
【解析】作 AC⊥y 轴于 C,BD⊥y 轴于 D,如图,
26
360
nπ ⋅=
1 1
3 2 4 3
x
x x
− >
+ −
2 3x<
1 1x − > 2x > 3 2 4 3x x+ − 3x
2 3x< 2 3x<
1
2
= −
2 3 1
2 2
−= = −
1
2
= − 1
2
= −
2y x
= ky x
=7
设 A(a, ),B(b, ),
∵∠AOB=90°,∴∠AOC+∠DOB=90°,而∠AOC+∠OAC=90°,
∴∠OAC=∠DOB,∴Rt△OAC∽Rt△BOD,∴ ,
∵在 Rt△AOB 中,tan∠OAB=tan60° ,
∴ ,即 ,∴ab=2 ,
∴k ab 2 6.故答案为﹣6.
17.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3,AD=4,将矩形 ABCD 绕着点 B 顺时针旋转后得到矩形 A'BC'D',点 A 的
对应点 A'在对角线 AC 上,点 C、D 分别与点 C'、D'对应,A′D'与边 BC 交于点 E,那么 BE 的长是
__________.
【答案】 .
【解析】如图,过点 B 作 BF⊥AC,过点 E 作 EH⊥AC,
2
a
k
b
OC AC OA
BD OD OB
= =
3OB
OA
= =
1
3
OC AC
BD OD
= =
2
1
3
aa
kb
b
= =
−
3
3= − 3= − × 3 = −
25
88
∵AB=3,AD=4,∠ABC=90°,∴AC 5,
∵S△ABC AB×BC AC×BF,∴3×4=5BF,∴BF ,∴AF ,
∵将矩形 ABCD 绕着点 B 顺时针旋转后得到矩形 A'BC'D',
∴AB=BA',∠BAD=∠BA'D'=90°,且 BF⊥AC,
∴∠BAC=∠BA'A,AF=A'F ,∠BA'A+∠EA'C=90°,∴A'C=AC﹣AA' ,
∵∠BA'A+∠EA'C=90°,∠BAA'+∠ACB=90°,∴∠ACB=∠EA'C,
∴A'E=EC,且 EH⊥AC,∴A'H=HC A'C ,
∵∠ACB=∠ECH,∠ABC=∠EHC=90°,
∴△EHC∽△ABC,∴ ,∴ ,∴EC ,
∴BE=BC﹣EC=4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18.如图,矩形 ABCD 中,点 E 在 BC 上,AE=CE,试分别在下列两个图中按要求使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图.
(1)在图 1 中,画出∠DAE 的平分线;
(2)在图 2 中,画出∠AEC 的平分线.
2 2 9 16AB BC= + = + =
1
2
= 1
2
= 12
5
= 2 2 144 99 25 5AB BF= − = − =
9
5
= 7
5
=
1
2
= 7
10
=
BC HC
AC EC
=
7
4 10
5 EC
=
7
8
=
7 25
8 8
− = 25
89
【解析】(1)如图 1 所示.
;
(2)如图 2 所示.
.
19.(10 分)先化简,再求值:(2 ) ,其中 x 3.
【解析】原式 ,
把 x 3 代入得:原式 1﹣2 .
20.为了解某中学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对喜爱看课外书、体育活动、看电视、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的人数进
行调查统计.现从该校随机抽取 n 名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参与问卷调查的每名
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提供
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 n 的值;
(2)若该校学生共有 1200 人,试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的学生人数;
1
1
x
x
−− +
2
2
6 9
1
x x
x
+ +÷ − 2= −
( )( )
2
1 13 1
1 ( 3) 3
x xx x
x x x
+ −+ −= × =+ + +
2= − 2 3 1 2 4
2 3 3 2
− − −= = =
− + 210
(3)若调查到喜爱体育活动的 4 名学生中有 3 名男生和 1 名女生,现从这 4 名学生中任意抽取 2 名学生,
求恰好抽到 2 名男生的概率.
【解析】(1)n=5÷10%=50;
(2)样本中喜爱看电视的人数为 50﹣15﹣20﹣5=10(人),1200 240,
所以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的学生人数为 240 人;
(3)画树状图为:
共有 12 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恰好抽到 2 名男生的结果数为 6,
所以恰好抽到 2 名男生的概率 .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21.如图,在 Rt△ABE 中,∠B=90°,以 AB 为直径的⊙O 交 AE 于点 C,CE 的垂直平分线 FD 交 BE 于点 D,
连接 CD.
(1)判断 C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若 AC•AE=12,求⊙O 的半径.
10
50
× =
6 1
12 2
= =11
【解析】(1)连接 OC,如图 1 所示.
∵FD 是 CE 的垂直平分线,∴DC=DE,∴∠E=∠DCE,
∵OA=OC,∴∠A=∠OCA,
∵Rt△ABE 中,∠B=90°,∴∠A+∠E=90°,
∴∠OCA+∠DCE=90°,∴OC⊥CD,∴CD 与⊙O 相切.
(2)连接 BC,如图 2 所示.
∵AB 是⊙O 直径,∴∠ACB=90°,∴△ACB∽ABE,∴ ,
∵AC•AE=12,∴AB2=12,∴AB=2 ,∴OA .
22.如图,平行四边形 OABC 的顶点 O 在原点上,顶点 A,C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 y (k≠0,x>0),y
(x<0)的图象上,对角线 AC⊥y 轴于 D,已知点 D 的坐标为 D(0,5)
AC AB
AB AE
=
3 3=
k
x
= − 10
x
= −12
(1)求点 C 的坐标;
(2)若平行四边形 OABC 的面积是 55,求 k 的值.
【解析】(1)当 y=5 时,代入 y 得,x=﹣2,∴C(﹣2,5),
(2)∵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OC=AB,OA=BC,
∵AC=AC,∴△OAC≌△ABC (SSS),
∴S△OAC SOABC ,即: AC•DO ,
∵DO=5,∴AC=11,
又∵CD=2,∴AD=11﹣2=9,
∴A(9,5)代入 y (k≠0,x>0)得:k=﹣45.
23.如图,一艘船由 A 港沿北偏东 65°方向航行 30 km 至 B 港,然后再沿北偏西 40°方向航行至 C 港,C
港在 A 港北偏东 20°方向.
(1)求∠C 的度数.
(2)求 A,C 两港之间的距离.
10
x
= −
1
2
= 55
2
= 1
2
55
2
=
k
x
= −
213
【解析】(1)由题意得:∠ACB=20°+40°=60°;
(2)由题意得,∠CAB=65°﹣20°=45°,∠ACB=40°+20°=60°,AB=30 ,
过 B 作 BE⊥AC 于 E,如图所示:
∴∠AEB=∠CEB=90°,
在 Rt△ABE 中,∵∠ABE=45°,∴△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30 ,∴AE=BE AB=30,
在 Rt△CBE 中,∵∠ACB=60°,tan∠ACB ,
∴CE 10 ,
∴AC=AE+CE=30+10 ,
∴A,C 两港之间的距离为(30+10 )km.
2
2 2
2
=
BE
CE
=
30
60 3
BE
tan
= = =° 3
3
314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过二次函数 y=﹣x2+4x 图象上的点 A(3,3)作 x 轴的垂线交 x
轴于点 B.
(1)如图 1,P 为线段 OA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在 x 轴上取点 C(1,0),点 M、N 为 y 轴上的两个动点,
点 M 在点 N 的上方且 MN=1.连接 AC,当四边形 PACO 的面积最大时,求 PM+MN NO 的最小值.
(2)如图 2,点 Q(3,1)在线段AB 上,作射线 CQ,将△AQC 沿直线 AB 翻折,C 点的对应点为 C',将△AQC'
沿射线 CQ 平移 3 个单位得△A'Q'C″,在射线 CQ 上取一点 M,使得以 A'、M、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求 M 点的坐标.
【解析】(1)如图 1,过点 O 作直线 l,使直线 l 经过第二、四象限且与 x 轴夹角为 60°;
过点 P 作 PF⊥x 轴于点 E,交 OA 于点 D,交直线 l 于点 F;在 PF 上截取 PP'=1;过点 N 作 NG⊥直线 l 于点
G
1
2
+
515
∵A(3,3),AB⊥x 轴于点 B,∴直线 OA 解析式为 y=x,OB=AB=3,
∵C(1,0),∴S△AOC OC•AB 1×3 ,是定值,
设 P(t,﹣t2+4t)(0<t<3),
∴D(t,t),
∴PD=﹣t2+4t﹣t=﹣t2+3t,
∴S△OAP=S△OPD+S△APD PD•OE PD•BE PD•OB (t2﹣3t),
∴t 时,S△OAP 最大,
此时,S 四边形 PACO=S△AOC+S△OAP 最大,
yP=﹣( )2+3 ,∴P( , ),
∴P'E=PE﹣PP' 1 ,即 P'( , ),
∵点 M、N 在 y 轴上且 MN=1,∴PP'=MN,PP'∥MN,
∴四边形 MNP'P 是平行四边形,∴PM=P'N,
∵∠NGO=90°,∠NOG=90°﹣60°=30°,
∴Rt△ONG 中,NG NO,∴PM+MN NO=P'N+NG+1,
∴当点 P'、N、G 在同一直线上,即 P'G⊥直线 l 时,PM+MN NO=P'G+1 最小,
∵OE ,∠EOF=60°,∠OEF=90°,
∴Rt△OEF 中,∠OFE=30°,tan∠EOF ,
∴EF OE ,∴P'F=P'E+EF ,
1
2
= 1
2
= × 3
2
=
1
2
= 1
2
+ 1
2
= 3
2
= −
3 3
2 2
−= − =
3
2
3 15
2 4
× = 3
2
15
4
15
4
= − 11
4
= 3
2
11
4
1
2
= 1
2
+
1
2
+
3
2
=
3EF
OE
= =
3= 3 3
2
= 11 3 3
4 2
= +16
∴Rt△P'GF 中,P'G P'F ,
∴P'G+1 1 ,
∴PM+MN NO 的最小值为 .
(2)延长 A'Q'交 x 轴于点 H,
∵C(1,0),Q(3,1),QB⊥x 轴于点 B,
∴CB=2,BQ=1,∴CQ ,
∵△AQC 沿直线 AB 翻折得△AQC',∴B(3,0)是 CC'的中点,∴C'(5,0),
∵平移距离 QQ'=3 ,∴CQ'=CQ+QQ'=4 ,
∵QB∥Q'H,∴△CBQ∽△CHQ',
∴ ,∴CH=4CB=8,yQ'=HQ'=4BQ=4,
∴xQ'=OC+CH=1+8=9,∴Q'(9,4),
∴点 Q(3,1)向右平移 6 个单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点 Q'(9,4)
1
2
= 11 3 3
8 4
= +
11 3 3
8 4
= + + 19 6 3
8
+=
1
2
+ 19 6 3
8
+
2 22 1 5= + =
5 5
1
' ' 4
CB BQ CQ
CH HQ CQ
= = =17
∴A'(9,6),C''(11,3),
∴A'C'' ,
设直线 CQ 解析式为 y=kx+b,
∴ ,解得: ,∴直线 CQ:y x ,
设射线 CQ 上的点 M(m, m )(m>1),
∴A'M2=(9﹣m)2+(6 m )2=(9﹣m)2+( m)2,
C''M2=(11﹣m)2+(3 m )2=(11﹣m)2+( m)2,
∵△A'MC''是等腰三角形,
①若 A'M=A'C'',则(9﹣m)2+( m)2=13,解得:m1=7,m2 ,
∴M(7,3)或( , ),
②若 C''M=A'C'',则(11﹣m)2+( m)2=13,解得:m1 ,m2=13,
∴M( , )或(13,6),
③若 A'M=C''M,则(9﹣m)2+( m)2=(11﹣m)2+( m)2,解得:m=10,
∴M(10, ),
综上所述,点 M 坐标为(7,3),( , ),( , ),(13,6),(10, ).
25.如图 Rt△ABC 中,∠ABC=90°,P 是斜边 AC 上一个动点,以 BP 为直径作⊙O 交 BC 于点 D,与 AC 的另
一个交点 E,连接 DE.
2 2(11 9) (3 6) 4 9 13= − + − = + =
0
3 1
k b
k b
+ =
+ =
1
2
1
2
k
b
=
= −
1
2
= 1
2
−
1
2
1
2
−
1
2
− 1
2
+ 13 1
2 2
−
1
2
− 1
2
+ 7 1
2 2
−
13 1
2 2
− 63
5
=
63
5
29
5
7 1
2 2
− 37
5
=
37
5
16
5
13 1
2 2
− 7 1
2 2
−
9
2
63
5
29
5
37
5
16
5
9
218
(1)当 时,①若 130°,求∠C 的度数;②求证 AB=AP;
(2)当 AB=15,BC=20 时,
①是否存在点 P,使得△BDE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CP 的长;
②以 D 为端点过 P 作射线 DH,作点 O 关于 DE 的对称点 Q 恰好落在∠CPH 内,则 CP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解析】(1)①连接 BE,如图 1 所示:
∵BP 是直径,∴∠BEC=90°,
∵ 130°,∴ 50°,
∵ ,∴ 100°,∴∠CBE=50°,∴∠C=40°;
②证明:∵ ,∴∠CBP=∠EBP,
∵∠ABE+∠A=90°,∠C+∠A=90°,
∴∠C=∠ABE,∵∠APB=∠CBP+∠C,∠ABP=∠EBP+∠ABE,
∴∠APB=∠ABP,∴AP=AB;
DP EP= BD =
BD = DP =
DP EP= DE =
DP EP=19
(2)解:①由 AB=15,BC=20,
由勾股定理得:AC 25,
∵ AB•BC AC•BE,即 15×20 25×BE,∴BE=12,
连接 DP,如图 1﹣1 所示:
∵BP 是直径,∴∠PDB=90°,
∵∠ABC=90°,∴PD∥AB,∴△DCP∽△BCA,
∴ ,∴CP CD,
△BDE 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
当 BD=BE 时,BD=BE=12,
∴CD=BC﹣BD=20﹣12=8,∴CP CD 8=10;
当 BD=ED 时,可知点 D 是 Rt△CBE 斜边的中线,
∴CD BC=10,∴CP CD 10 ;
当 DE=BE 时,作 EH⊥BC,则 H 是 BD 中点,EH∥AB,如图 1﹣2 所示:
2 2 2 215 20AB BC= + = + =
1
2
1
2
= 1
2
× 1
2
= ×
CP CD
AC BC
= 25 5
20 4
AC CD CD
BC
⋅= = =
5
4
= 5
4
= ×
1
2
= 5
4
= 5
4
= × 25
2
=20
AE 9,
∴CE=AC﹣AE=25﹣9=16,CH=BC﹣BH=20﹣BH,
∵EH∥AB,∴ ,即 ,解得:BH ,
∴BD=2BH ,∴CD=BC﹣BD=20 ,
∴CP CD 7;
综上所述,△BDE 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 CP 的长为 10 或 或 7;
②当点 Q 落在∠CPH 的边 PH 上时,CP 最小,如图 2 所示:
连接 OD、OQ、OE、QE、BE,
由对称的性质得:DE 垂直平分 OQ,∴OD=QD,OE=QE,
∵OD=OE,∴OD=OE=QD=QE,∴四边形 ODQE 是菱形,∴PQ∥OE,
∵PB 为直径,∴∠PDB=90°,∴PD⊥BC,
∵∠ABC=90°,∴AB⊥BC,∴PD∥AB,∴DE∥AB,
∵OB=OP,∴OE 为△ABP 中位线,∴PE=AE=9,
∴PC=AC﹣PE﹣AE=25﹣9﹣9=7;
当点 Q 落在∠CPH 的边 PC 上时,CP 最大,如图 3 所示:
2 2 2 215 12AB BE= − = − =
CH CE
BH AE
= 20 16
9
BH
BH
− = 36
5
=
72
5
= 72 28
5 5
− =
5
4
= 5 28
4 5
= × =
25
221
连接 OD、OQ、OE、QD,
同理得:四边形 ODQE 是菱形,∴OD∥QE,
连接 DF,∵∠DBC=90°,∴DF 是直径,∴D、O、F 三点共线,∴DF∥AQ,∴∠OFB=∠A,
∵OB=OF,∴∠OFB=∠OBF=∠A,∴PA=PB,
∵∠OBF+∠CBP=∠A+∠C=90°,∴∠CBP=∠C,
∴PB=PC=PA,∴PC AC=12.5,∴7<CP<12.5,故答案为:7<CP<12.5.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