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六校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37582

大小:288.9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 1.“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 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下列有可能最早品尝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A. 圣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2019 年)170 万年,他们 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故 选 B;圣人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设定,是洪荒流世界观中宇宙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又称天地圣人、天道圣人,是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人物,A 错误;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一般认 为约在距今 50 万年前,C 错误;河姆渡人距今时间约七千年,D 错误。 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 王权逐渐走向集中 D. 开始实行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的嫡系子孙,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故选 A;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渐变的过程,无法得出 C 项结论,排除;分封制开始于周朝,排除 D。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禅让制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重视家族关系,家国同构现象是宗族关系的反映,C 选项 符合题意。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 家,A 选项排除。世袭制是指继承制度,B 选项排除。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 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D 选项排除。 4.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 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 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 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排除 B 项;战争推动民族融合,但汉族当时尚未形成,C 项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分封 制遭到破坏,尚未彻底瓦解,排除 D 项。 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 害贵族利益的是 A. 重农抑商 B. 实行什伍连坐 C. 奖励耕织 D. 按军功授爵 【答案】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 D 项符合题 意; A 项,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并不直接损害贵族利益,排除;B 项,什伍 连坐制体现了刑法严酷,但并不直接涉及贵族利益,排除。C 项,奖励耕织有利于富国强兵, 与贵族利益无关,排除。 6.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 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A. 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B. 发展私学教育 C. 挽救奴隶制度 D. 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依据材料“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 学者和思想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辩论在于传播自己治理国家的 理念,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而非强调发展私 学;C 选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非挽救奴隶制度;D 选项错 误,诸子百家主要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而非强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正确答案为 A 选 项。 7.“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于 A. 公元 3 世纪后期 B. 公元 3 世纪前期 C.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D.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于公元前 221 年实现统一,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公元前 221 是公元前 3 世纪后期,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 死犹存”是指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 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 D 正确,ABC 错误。 9.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 秦朝统一文字 B. 秦朝统一货币 C. 秦朝疆域辽阔 D. 秦朝统一度量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 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可知,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背景下能够交流,并形成中华民族 优秀的文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秦朝统一文字,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故 A 选项正确; 秦朝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选项错 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与秦朝疆域辽阔没 有直接的关系,故 C 选项错误;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交流,故 D 选项不符 合题意。 10.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 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B.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C.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 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为削弱相权 而加强君权,故 D 正确;丞相制度到明朝时期才结束,故 A 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处理的是皇 帝与中央官员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加速西汉灭亡原因是西汉后期的腐朽、农民起义等,不 是中外朝制度,故 C 项错误。 1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 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 孔子有教无类 B.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五经”的流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 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 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 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 C,A B D 三项与上述现象并未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12.“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 了 A. 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 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 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 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 来“易桑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代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促使一些西 域商人到中国贸易往来,因主要贸易的是丝绸和茶叶,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或者“茶马古道”,故答案选 A。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D 项是误选项。题干强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发达,而不是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13.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 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 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B. 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 C.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 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朝政深受门阀贵族努力影响,故A 项正确; B 项,题干未体现地方分裂割据现象,排除;C 项,题干反映门阀贵族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 故排除;D 项,题干并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关系,排除。 14.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南朝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它各种 杂谷……北方陆地作物大量移植南方。这表明 A. 两汉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 南朝时江南地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 江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D. 江南的农业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南迁,北方农业作物传入 南方,推动了南方开发,丰富了南方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故 C 项正 确;A 项,题干未反映江南经济发展水平,排除;B 项,题干不能直接体现江南人民生活水平 的变化,排除;D 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 15.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后,北方先后出现许多政 权,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题干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局 面,故 D 项正确;A 项,中华文明起源于早期黄河流域,排除; B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 上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排除;C 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繁荣局面,排除。 16.依据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判断十六国中不在北方的政权是 A. 成汉 B. 西秦 C. 西凉 D. 北燕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成汉立国于古蜀地界,不是北方政权,故 A 项正确;B 项,西秦地 处战国时秦国故地,排除;C 项,西凉在河西走廊一带,排除;D 项,北燕在今辽宁省,排除。 17.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 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 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故选 D 项;题干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中国的人 工运河修建技术是否领先世界,故排除 A 项;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沟通,但没有体现水路 交通是否成为主要交通形式,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排除 C 项。 18.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实现了改朝换代 B. 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 帮助农民夺回一些土地 D. 使封建王朝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使得汉朝和唐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采取 了采取宽刑薄赋等政策,注重生产,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故 B 项正确;A 项,并非每次农 民起义都能改朝换代,排除;C 项,农民起义并未破坏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土地需求, 排除;D 项,农民起义并未改变封建国家的性质,排除。 19.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 身为本”。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A. 战国商鞅变法 B.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C. 魏晋时期租调制 D. 唐朝两税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 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 D 项正确; 战国商鞅变法、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均未涉及农民对 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 AB 两项;C 项,魏晋时期租调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排除。20.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按唐太宗的旨意起草了一份 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①交兵部出兵 ②交门下省审议 ③交尚书省处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而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交兵部出兵,故 B 项正确,ACD 选项排除。 21.中唐诗人刘禹锡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造成这一历史变化 主要 原因是 A. 民族融合,血统不保 B. 南北统一,武人当道 C. 科举推行,名门败落 D. 三省六部,权相难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举制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 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因此科举制导致了士族制度的衰落, 因此出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社会变化,故 C 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 融合、武人当道无关,排除 AB;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唐诗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联系所 学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的22.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 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 出现融合的趋势,A 项正确;B 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 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 项排除;D 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 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 A。 23.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 科学技术发达 B. 医学领先世界 C. 手工技艺精湛 D. 绘画成就卓越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片上的人物“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医圣”,代表作为《伤寒杂病 论》)、华佗(主要贡献为麻沸散和五禽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七位数 字)”可知,都四人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 达,A 正确;医学领先世界适合张仲景和华佗,与蔡伦、祖冲之无关,B 错误;C、D 与材料无 关。24.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 神”的特色。该画卷最可能是 A. 《禹贡地域图》 B. 《女史箴图》 C. 《齐民要术》 D. 《送子天王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他擅 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故 B 项正确;A 项,为西晋裴秀所制地图, 排除;C 项,为汉代贾思勰所著农书,排除;D 项,为唐代吴道子所做,排除。 25.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 注重“以文治国”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冗官现象严重 D. 理学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 材料“宰相须用读书人……命茸修先圣庙……并励武人读书”反映了宋代统治者“以文治国” 的方针,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加强,故 B 错误;材 料也没有反映冗官现象严重,故 C 错误;“以文治国”并不能说明理学的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宰相须用读书人、并励武人读书”,学生应该结合 所学知识从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6.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富国强兵B. 涉及范围广领域宽 C.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 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 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故 A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军事 经济教育层面,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 然沉重,改革中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协调一致,变法派内部出现反对派,参与变法的人员闹 得四分五裂,故 BCD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7.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 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送“岁币”有利于边境安定,促进了贸易往来,但加重了政府财政 负担,故①②正确,C 项符合题意;送“岁币”有利于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官僚 队伍膨胀与“岁币”无关,故③④错误,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的“匈 奴”指的是 A 匈奴统治者 B. 女真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D. 党项统治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女真组建立的金政权,故排除 ACD,B 符合题意。 29.《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 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 党项 B. 蒙古 C. 契丹 D. 女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辽国建立后因民族文化的差异、疆域扩大及巩固统治的需要,实行 南北面官制度,辽为少数民族契丹所建立,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0.12 世纪后期,有一位统治者百姓誉为“小尧舜”,他统治时期史称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大定之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 定繁荣的局面,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于 1123 年至 1189 年,故 D 项正确;A 项,“文景之治” 为汉初出现,排除;“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唐朝两大盛世,不符合题意,排除BC 两 项。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 之爵。 ——《汉书》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 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推行的政治制度名称及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4)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案】(1)分封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最终导致周王朝的灭亡。 (2)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中央集权);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官僚政治);按地域划分 (3)名称:郡国并行制。 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4)制度:行省制度。 意义: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知为分封制,二问根 据材料一“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可知秦朝统一后设置郡县管理地方,二问结合所学从中央对地方控制、官员任免、划分依据 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可知西汉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二问结合所学从秦朝灭亡教训进行回答;三 问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分析。 (4)根据材料四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二问结合所学从行政效率提高、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及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 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依据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突厥、 吐蕃、靺鞨)的方式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经略吐蕃、台湾的措施和意义。(4)如果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 【答案】(1)措施:“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等)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 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方式:军事打击;设置机构;和亲;结盟;册封(任意四点即可,答出具体史实也可) (3)措施:吐蕃:由宣政院直接管辖;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 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为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措施,二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民族 融合、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及推动盛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材料二“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问结合所学从军事、和亲、结盟、册封及设置管理机构进行回答。 (3)一问结合所学可知,元代设置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二问结合 所学从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开发进行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统一进行回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