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商代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常铸有铭文,标明器主的族氏和
祭祀对象,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说明器物的用途。从材料看,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
要目的在于
A. 强化国家政权机能 B. 扩大统治区域
C. 突破血缘组织框架 D. 完善宗法制度
2.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汉族四周的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族,都与汉族一样是黄帝后
裔,甚至朝鲜也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华夷共祖”的思想
A.迎合了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B.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史学观
C.消弭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说明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3.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 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
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4.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1077 年),中央财政收入的 70%以上来自于工商业,而南宋时,政
府从进出口贸易中抽取的关税最高已经占到了中央财政收入的 15%。这主要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B.赋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C.宋统治者对商业的重视 D.经济重心南移业已完成
5.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时期
层级
秦汉 魏晋南北
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呈现上层趋稳、下层剧变的改革特征 B.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 D.承袭变革是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6.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
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7.“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的描写对
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
主要反映了明代
A.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
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8.《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
内容 筹海篇 地图 各国地志 夷情备采 西洋器械 地球天文 表 国地总论 筹海总论
增补卷数 1 1 25 1 4 5 1 1 1
总卷数 2 2 66 3 12 5 3 3 4
据此可知,魏源
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 B.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 D.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9.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
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
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说明
A.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的政策业已松动 B.经营管理方式决定洋务企业发展速度
C.洋务运动因《马关条约》的签订破产 D.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10.1906 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 1909 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
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11.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
“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
成的市场模式”。这说明
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 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
12.当朝廷招抚义和团,下诏对外宣战,南方的督抚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却以东南无义和团
义民,不能执行宣战谕旨为由,要求解散义和团,保护外国使馆。这主要说明
A.义和团获得了清政府认可 B.南方地区分裂倾向明显
C.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了弱化 D.清朝政府对外软弱投降
13.中共二大召开前夕,中共党员总数为 195 人;1923 年 6 月三大召开时,党员总数为 432 人,
到同年 11 月,也不过增加了百余人。1925 年 1 月党的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总数约 1000 人,
而到同年 10 月中央第三次扩大会议召开时,已达 3000 人。导致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
因是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14.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 获得
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15.1937 年,长江沿岸多家航运公司在南京成立“内河航业联合办事处”,并沿上海、镇江、
芜湖、九江、汉口和长沙设置分处,其中招商局以长江中下游运输为主,民生公司以川江运
输为主,统筹安排、日夜抢运。这一做法
A.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为长期抗战保存了部分力量
16.历史上,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
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建
国初期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17.在 1962 年年度计划中,陈云提出把重工业指标和基本建设规模压缩到农业生产可以承受
的程度,要优先安排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他要求着
力恢复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一举措
A.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使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了均衡发展
C.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D.反映出国家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18.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风靡一时。 歌曲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的
资源,如写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到了流行音乐领域。这一现象
A.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 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C.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 D.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普及
19.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
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
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
亚里土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 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C.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 D.适应民主制度日益发展的需要
20.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
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 指当
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A.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21.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
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A.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22.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
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 众议院更能反映民众的参政热情 B. 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 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 参议院充满理性
2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
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
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A. 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 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 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 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24.1792 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
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25.《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
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时间概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
A.手表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B.人们观点的时代性变化
C.工业革命后社会的要求 D.家庭生活的发展与需求
26.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
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
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组织成为生产形式
27.1929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 38 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
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 5 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
程开支高达 7 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 .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28.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 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
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
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9. 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
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30.《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
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个新世界,用的
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材料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在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都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
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军事
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
非常接近,除两队角逐、竟争胜负的踢法外,还适应不同参与者产生了其他踢法。女子不仅
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
材料二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
球运动者进行惩罚,大量以残害动物取乐的娱乐活动在此时也被政府严厉禁止。到了 19 世纪
中叶,人们不仅意识到健康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关系,也认识到适当的体育运动
能够培养人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习惯,激发团队精神,培养领导能力,甚至可以提高人们为
帝国服务的能力。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在体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有组织的体育
运动的出现,社会中萌发出了一股竞技热。各个公学、大学之间,社会上各类体育俱乐部之
间频繁举办各种赛事。大量的郊区体育运动俱乐部也开始对女士开放,年轻的男女可以自由
的共享公共运动,不必担心流言蜚语的纠缠。
——摘编自杨海霞《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中产阶级的休闲娱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体育活动发展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英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2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发地带……检诸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
其中最为频繁的一种。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
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
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
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
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
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摘编自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
材料二 东北地区自晚清以来就是一个鼠疫灾害多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
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
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
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
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
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这些措
施为东北地区成功的鼠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应对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鼠疫应对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机
制的重要意义。(1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4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C D B A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D D C A C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A C C B B A A C
二、材料题
31.18 分
(1)背景:政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包容;民族交融的推动;武举制的影响;统
治集团的倡导;(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2)特点:以法治规范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体现理性精神;赋予体育活动教育功能;(每点
2 分,共 4 分) 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物质财富增长;城市人口增加;
政府对体育活 动的规范;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对体育运动认识的深入;(每点 2 分,任答 4
点 8 分)
32.22 分
(1)主要原因:自然因素的影响;移民众多和人口稠密;政局动荡和战争频繁;政府管理职
能和防疫机制的缺失;公共卫生和防治意识的不足。(6 分,答出 3 点即可)
(2)机制:成立专业鼠疫防治机构;建立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鼠疫预防接种;开展捕鼠、
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防疫宣传与教育。(6 分,答出 3 点即可)
意义:奠定了鼠疫防控的基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后来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
步提供经验借鉴;支援了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了新中国政权。(6 分,答出 3 点即
可)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民间社会力量;防疫与救治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4 分,
答出 2 个要点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