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2)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人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
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下表反映出汉初( )
皇帝 相关记载
高祖
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
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
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
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
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3、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
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
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
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
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5、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
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6、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
诈迂怪, 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
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辨证思想
B.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7、美国记者伊斯雷尔·爱发斯坦指出,“对日本人来说,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
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据此
可知( )
①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加速了“上海事件”的爆发
②日本借发动“上海事件”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③“上海事件”的爆发使蒋介石抗日态度更坚决
④“上海事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1945 年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
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决定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 D.指明了抗战后中国的光明前途
9、下列事件能够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 )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APEC 上海峰会
③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中国部队索马里护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
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
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
A.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11、“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无论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
的基本范畴。”这说明罗马法( )
A.涵盖了现代法制的基本内容 B.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C.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12、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
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反映启蒙运动( )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13、1917 年 11 月,苏俄发布《和平法令》,就退出一战提出与交战国进行公正谈判,实现不割
地、不赔款的和平。在 1918 年 3 月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中,苏俄割让给德国 100 万平方
公里的领土,赔款 60 亿马克。这一变化说明( )
A.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逐渐发生异变
B.新政权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须对外妥协
C.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影响政府的决策
D.苏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认识不清
14、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
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5、在欧洲,一些教堂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提供许愿蜡烛。这种小蜡烛是从中国天津进口的,进
价只有 0.06 元人民币,折合 0.007 欧元,而教堂的售价却是 0.7 欧元。七八十欧元的棉服,从
中国进货时大约只需付七八十元人民币。中国获得的利润很低,欧洲得到的却是“超级利润”。
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西方强权使中国产品利润空间很小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16、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
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
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
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
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
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
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
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
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 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2.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
如何评价?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
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
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
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 1850 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
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
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
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18、【历史一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
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
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 230 人。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 680 余人。纵观整
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
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
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
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
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
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 年 10 月 4 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
《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
时幸遭。真熙皡,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
滔
1926 年 7 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
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代
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
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
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 年 9 月,1935 年影片《风云儿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
定为正式国歌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
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边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大,前进!前进!前进!进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
分析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它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从甲子到癸亥,周而
复始。
19 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
干
支
纪
年
公元
年份 中国 外国
1838
黄爵滋呈《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
持禁烟事务
摩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
英法美等国商人在广州走私
鸦片;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
说的主要论点
1898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百
日维断”与京师大学堂成立;慈
禧发动“戊戌政变”
英国人亨利·林德菲尔德成
为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
人;美西战争后,美国夺得西
属大片殖民地;
居里夫妇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1958
中朝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撒出朝鲜;人民英雄纪
念碑建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制订喷
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
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最
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
进博物馆;美国继苏联之后
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
“探险者 1 号”;英美科学
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欧洲经
济共同体成立
戊
戌
2018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 24 个“中央
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
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
建议》;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
斗机歼-20 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第 48 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共产
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韩
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
《2022 相约北京)钟文艺表
演向世界发出邀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0 周
年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六十年一甲子”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
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主题鲜明,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考察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
遗物、遗迹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代所著的史书,第三是文学著作、历史传说等,有一定的史料
价值,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作为证据单独应用。故应选 A。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揭示秦灭亡的原因
是“仁义不施””“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可知汉初为加强皇权及中央集权,借儒
家思想施行相关措施,故 C 项正确。
A 项,题干并未强调儒学动摇黄老学说,排除。
B 项,题干不能反映思想的活跃局面,排除
D 项,儒家独尊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春秋以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将不具有血缘关系的舜与周文王作为祭祀
的对象,这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故 C 项正确。“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
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体现出对宗法制的遵从,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王权与族权
分离的信息,B、D 两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
排除 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
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
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
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D。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
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C、D 两项在材料中未涉
及。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把西方学术视为“异端”而禁止,但西方学术并非糟粕,故 A 项错误;根据“欧
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可知当时已经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对西方科技和思想文化的认识,不能体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
差异性,故 C 项错误;材料视西方学术为"异端",体现了清人闭目塞听、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
心态,故 D 项错误。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中所指的上海事件应该是指淞沪会战,它不是由国共第
二次合作所引发的。日本想用上海事件,也就是淞沪会战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迫使国
民政府投降,淞沪会战,使得蒋介石抗战的决心更加坚定,淞沪会战结果中国战败没有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B。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 1945 年中共七大。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
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可知此言论出自 1945 年中共七大报告,
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35 年遵义会议的意义,故 A 项错误;B 项是 1935 年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故 B 项错误;1940 年发表的《新民
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故 D 项错误。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 D 项。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外交活动:第一,我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及其专门机构和
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第二,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
交活动;第三,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除了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记忆外,还注意
区分不同的国际组织。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材料中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
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
题干主旨。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关键信
息:无论实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罗马法为近现代西方法律
奠定了基础,故 B 项正确;A 项把罗马法与现代法等同,故 A 项错误;C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D 项“限于”说法是错误的,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
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说明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主权的归属
不是个人权利,排除 A 项;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说明行政
权的受托人对人民的服从不是自由平等,排除 B 项;材料只是说明权力的归属并未说明建立
新制度的构想,排除 C 项。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和平法令》与《布列斯特和约》的内容有矛盾之处,这是因为十月革
命所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国内存在大量反对新政权的地主、
资本家,因此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影响了政府的决策,C 项正确。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强调蒸汽机的使用
与 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代表的第
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殖民扩张的动力和实力,到 19 世纪中期以欧洲为主导地位的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此 B 项符合题意。A 项只能说明蒸汽机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发展,
但无法体现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对材料信息把握不完整,因此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工业城市,
排除 C 项。D 项逻辑关系表述错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一系列机器发明中的一环而不是前提。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中国的产品在
欧洲的售价和中国进口的价格差别很大,由此可见,在全球化的今天, 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
位。故选 C 项。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设置中书门下、
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元: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
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提高决策效
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解析:1.第一小问从“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中可得到信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皇权加强;明清之际皇权加强表现在废除丞相,
设置内阁;评价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作用两方面来回答。
17 答案及解析: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
凯恩斯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
实现充分就业。
(2)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
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
二、三小问属于对教材知识的考査,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主要从物价的角度总结;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从经济学
原理的角度分析。
(3)第三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这一主题多角度谈认识。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巩固统治,重文轻武;统治者降低要求;社会官员缺乏;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人民热
情高;落第录取照顾等政策调整。
(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的改进与印刷业的繁荣;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
展;增强了士人对宋朝政府的认同等。
解析:(1)由材料“宋代重文治”可以得出宋代重文轻武;由材料“宋太宗时,因州县缺
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可以得出官员缺乏,所以扩大录取名额;由材料“参加省试的举人往
往多达一、二万人”可以得出参加科举人数众多,也是扩大录取名额的原因之一;由材料“对
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可以得出政府照顾落地考生。
(2)由材料“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
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
次科举”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增加了士人对政
府的认同感;同时读书人的增加也增加了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推动了印刷术的改进和印刷业
的繁荣;读书人和书籍的增加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变迁: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
历史解读:1911 年,清政府为适应外交需要而定国歌。《巩金瓯》的歌词中体现出君权神
授等思想,试图继续维护清朝统治。不久武昌起义爆发,这首国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1926 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国民革命歌》的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投身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呼吁全民
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敌,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解析:本题结合近代国歌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巩金瓯)反映了清朝的专制政
策;《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任务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义勇军进行曲》
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这三首国歌体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时代特
征,故可从国歌变迁反映时代特征的角度拟定主题,并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国民大革命和抗
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一】论题:从屈辱贫弱到民族振兴
阐述:同是戊戌年,但中华民族命运迥异。国运上,鸦片走私造成民族灾难,此后的鸦片战争、
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力上,美西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沦为列
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歼-20 战斗机等国防尖端科技产品的研制成功表
明综合国力提升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抗美援朝提高了冷战格局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与
地位;发展机遇上,近代中国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建国后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努力发展核能、火箭技术和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奥运会等国际活动
越来越期待中国的参与。
【示例二】论题:从照搬西方到制度自信
阐述:120 年前的戊戌年,“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新主张的英国式道路破产;硕果仅存的
京师大学堂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在吸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教训的基
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 40 年的成就坚定
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2018 年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0 周年自然成为
民族复兴征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乡村振兴战略和修宪建议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
政能力的提升和建设法治中国、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心;《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之际,真
理之火不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现代化、开辟新路径的理论渊源。
【示例三】论题:科技改变世界与中国
阐述:摩尔斯示范电报、细胞学说的提出、镭的发现表明 19 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车
祸第一人”说明世界正迈入汽车时代;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进博物馆,标志着“蒸汽
时代”彻底结束;美苏人造卫星发射表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英美科学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标志着人类在核能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歼-20 列装空军作战部
队成为我国国防力量强大的重要标志;“北京 8 分钟”文艺表演对高科技的应用是其亮点,
其技术多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设计。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材料给出的是 19 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从简表
中我们要找出“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因此我们不能只谈中国或者只谈西方,我们要两
者兼顾,分析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联系,可以围绕着政治、经济或者文化层面来展开,政治方面
围绕着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经济层面讨论科技发展与世界发展;文化层面
讨论中国近代以来的制度创新等方面来分析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