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特效整合卷(1)
1、西周时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礼”主要是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差异的。为弥补其
缺陷,周公同时制定的“乐” 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带有浓厚的政治、社会色彩。这表明周
乐( )
A.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
B.显示了社会的等级贵贱
C.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
D.提升了民众的艺术素养
2、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
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
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 )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3、表 1 反映了唐朝后期文学家的分布(现代省份)情况。这反映出( )
表 1
陕 西 浙 江 河 北 河 南 江 苏 山 西 甘 肃 福 建 四 川 安 徽 江 西 湖 北 山 东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54
人
44
人
39
人
37
人
36
人
31
人
20
人
18
人
13
人
12
人
12
人
11
人
7 人 6 人 2 人 2 人
A.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
B.中国文化有多个发源地
C.北方经济仍然占优势
D.南方文学发展比较缓慢
4、图是北宋的《婴戏货郎图》,描绘了当时一位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儿童争购围观的热
闹场面,表现了北宋社会的风土人情。这幅作品( )A.描绘了宋代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
B.体现了中国画“以形写意”的特点
C.侧面证明宋代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反映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活跃
5、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在总
资本额上仅是官督商办、官办企业
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不到,仅占中国
产业资本总额的 22.4%;甲午中日
战争后,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占
中国产业资本总额的 70%,而官督
商办、官办企业仅占 30%。据此
可知( )
A.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B.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实业
C.民族工业面临的内外压力小
D.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物质基础
6、有学者说:“当1905 年 9 月 2 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
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
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7、西药片剂在晚清传入中国后,因服用便捷、剂量准确等优点,与传统中药汤剂形成鲜明对比。
到民国时期,一些医院药厂开始进口压片设备自行生产药片,并逐渐尝试研制压库设备,西药
片剂在中国逐渐普及。这说明( )
A.中国传统医学开始近代化 B.中西医学的融合不断深入
C.列强资本输出在不断加剧
D.技术与需求影响医学发展
8、阅读下表:20 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9、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
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10、马克思在 1872 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
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
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1、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阶段,通货膨胀率 60 年来最低,出现了 29 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失业率降至 30 年来最低点。下列选项关于这一阶段的表述无误的是( )
A.实施了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采取了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C.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实现了高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这时期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12、下图是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1869-1954)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国王的忧伤》。该
作品所属画派的特点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 B.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C.使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 D.善于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变化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政府下令“全国公务人
员、各学校教职员及学生须一律服用国贷,绝对禁止服用非国货服装”,并组织、鼓励企业参
加国际上举办的产品展览会。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并先后三次修改和提
高进口税率;同时,通令全国所有厘金及由厘金变名之税等一律废除。1936 年开始筹划以军
事工业、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并初见成效。
——摘编自张志伟、赵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有经济政策及其揭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
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
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
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
较大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
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 60 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工业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
工业化进程的有利因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
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
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
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
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
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
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
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
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
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
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
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
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
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
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 14 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
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 2 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
结束后约 11 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
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 1 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17、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
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
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
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
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
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
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为背景材料,考 查西周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我们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渗透着对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 科核心素
养的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用來规范社会 关系的,其中“礼”强调
的是等级差别,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人为地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周公为弥补这
一缺 陷制定了“乐”,这里的“乐”超越了一般音乐的功能,通过具有一定仪式感的音乐
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体现出人与人之 间相同的地方,从而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故 C
项正确。“礼”规定了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反映出不同社会等级之间的贵贱差
异,故排除 A、B 两项。材料表明“乐” 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意在强调周乐的政治特性,
与提升民众
艺术素养无关,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
准”、“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可
知 D 正确。
A 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 说法片面,排除。
题干显示的权力集中,排除 C。
故选:D。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陕西”“54人”“浙江”“44人”“湖南”“6人”“广西”“2人”等可知,当时地区文化
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仅从文学家在各省的分布情况,难以得出中国文化有多个发源地,
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由材料信息看不出南方文学的发展速度,可排
除D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到“挑担将至村头”,这说明图中描绘的是农村经济的繁荣,故 A 项
错误。《婴戏货郎图》属于写实风格的作品,不是写意,故 B 项错误。货郎到乡村卖货,
不能说明宋 朝不再重视农业,宋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商业政策比较宽松,故 C
项错误。《婴戏货郎图》中,货郎携带丰富 的商品到乡村去卖,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的
发展状况,说 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选 D 项。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
壮大,这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但不能由此得田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故答
案为D项,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只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可排除B项。
当时西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可排除C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考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士绅集团作为君权政治体系支持者、
官僚系统输入者、地方政务协助者和基层稳定维护者,是专制王权体系的中坚勁量。然而,面
对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发生的“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他们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相当-部
分士绅分化为改良派、革命派,蜕变为一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向往资产阶级制度和思
想的强大量,说明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故 B 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故排除 A 项; 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这也是辛亥革命胜利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故排除 C 项;鸦片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就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觉醒 ,
故排除 D 项。
7 答案及解析: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药片剂因“服用便捷、剂量准确”契 合了大众需要,民国时期压
片设备的进口和自主研制,为西药片剂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保证,故选 D 项。材料只是体现
出中药汤剂在群众需求上的不适宜,没有体现出中国传统医 学的技术改进,也未体现出中
西医融合,故排除 A、B 两项。 材料虽然表明民国时期药厂进口压片设备,但并未指出这
些 药厂是外资企业还是民族企业,故 C 项错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的关
键是要找到五部文献的共性。阶级斗争是个别阶段时期的任务,非共性;C 项不符合 1982 年宪
法;D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希腊人“干什么都必须按照
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说明了古希腊人注重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故 C 项
符合题意,ABD 三项表述的含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 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
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得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具体的革命实
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体现了其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故 A 正确;
B、D 项虽然在材料中有体现,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运动,排除 C 项。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率 60 年来最低,出现了 29 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失业率降至 30 年
来最低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出现新经济,新经济下美国社
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故 D 项正确。“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 A 项错误;B 选项是里根政府的措施,排
除;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具有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的特点,C 选项排除;故选:D。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景:巩固政权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
作用: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为全面抗战奠定了一定
的物质基础。
(2)趋势:从以城市工业为中心发展到乡镇工业、城市工业并存;工业化演进因素由单一走
向多元;工业化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工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重、轻工业并举,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有利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
工业政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
料一中的措施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为
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
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等
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内外环境、领导核心、经济政策等角度概括即可。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一:
论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使得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
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17 世纪荷兰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联系;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
使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自由主义的贸易规则向全球传播;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使得世界经
济体系逐步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示例二:
论题: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打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的贸易优势,随之而来的早期殖
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7 世纪荷兰崛起挑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秩序,加剧了重商主义战争;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列强的殖民争夺;19 世纪后期德意
志帝国统一后,军国主义势力膨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后,推行霸权
主义政策,干涉世界各国内政,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解析:从材料“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
治理发生变革”“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 因而传统强
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中可以得出现点。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得论
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或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或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辩证来探讨。肯定的阐述应从各新兴大国崛起时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影响来展开,如近代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否定的阐述可从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的消极影响等展开论述。如要
辩证来分析,可结合以上两方面综合阐述。除了从政治、经济,也可从环保、思想文化等方面
看全球治理。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
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一“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固无待言”“苟其施政
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可知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赞赏态度,前
人持贬斥态度。原因:根据“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可得出梁启超持赞赏态度
原因。根据“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可得出前人持反对态度的原因。
(2)政策设计:结合所学从王安石变法中关于免役法的内容进行阐述;积极效果:结合所学
可知,免役法的施行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3)根据材料”清末民国时期…积极学习西方…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
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主观上可知为从传统文化寻找依据,客观上结合所学
从近代中国社会形势进行分析。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与华工赴欧的方式改
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解析:1.依据材料“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
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中国政府还可
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参战
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结合所学从欧洲劳动力短缺、英法两国的要求、北洋政
府的需求、有识之士的推动及参战华工自身的利益需求等方面分析作答。
2.依据材料 “北洋政府认为……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他们
的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
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 2 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他们成为西学及实
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结合所学从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促进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战后的国际地位的改善等方面分析作答。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
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1.本题考査古代东西方的两位先哲一一孔子与柏拉图,考査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
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字眼,一个是“和谐”,一个是“美
德”,这两个词汇分别代表了孔子和柏拉图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
二小问分别从维护等级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两个角度评述“礼”和“仁”的不同作用;第三
小问回顾教材知识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主要从孔子和柏拉图所处环境的相似性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分别结合中国春
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古代雅典的社会特征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