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
A. 水中 B. 煤油中 C. 四氯化碳中 D. 汽油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钠不能保存在蒸馏水中,故 A 错误;
B.钠和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能隔绝空气和水,故 B 正确;
C.金属钠与四氯化碳不反应,但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于四氯化碳之上,能接触到空气,所
以钠不能保存四氯化碳中,故 C 错误;
D.汽油易挥发,易燃,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爆炸,虽然钠的密度比汽油大,
但不能把钠保存在汽油中,故 D 错误;
故选:B。
【点睛】钠很活泼,易和氧气、水反应,保存钠既要隔绝空气又要隔绝水,且不与保存剂不
反应。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硬铝属于铝合金,是指以 Cu 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B. 黄铜属于铜锌合金;
C. 钢铁属于铁的合金,有很多种,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D. 金属于单质,不属于合金。
综上所述,不属于合金的是金,故选 D。
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电中性,部分胶体带电荷,部分胶体不带电荷
B.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红褐色 液体
D. 胶体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分散剂
的【答案】C
【解析】
【详解】A. 溶液和胶体均不带电,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应该说胶体粒子带电荷,故 A 错
误;
B.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 B 错误;
C. 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红褐色的液体,C 正确;
D. 胶体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分散系,而不是分散剂,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4.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 Na+ B. 一定含 Na+,也可含 K+
C. 既含 Na+又含有 K+ D. 可能含 Na+或 K+中一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一定有含 Na+,黄
色火焰会遮盖住 K+的火焰颜色,因此一定含 Na+,也可含 K+,若通过蓝色钴玻璃片,没有紫
色火焰,才能证明不存在钾离子,故 B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5.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Na2SO4、MgCl2、FeCl2、Al2(SO4)3、(NH4)2SO4 五种溶液,这种试剂
是( )
A. Ba(OH)2 B. H2SO4 C. NaOH D. Ag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SO4、MgCl2、FeCl2、Al2(SO4)3、(NH4)2SO4 均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鉴别,故 A 错误;
B.均与硫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B 错误;
C.加入 NaOH,Na2SO4 无现象,MgCl2 生成白色沉淀,FeCl2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后总变成红褐色,Al2(SO4)3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NH4)2SO4 生成刺激性气体,四
种物质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 C 正确;
D.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 D 错误;故选:C。
6.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
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亚铁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为红褐
色沉淀,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三氧化二铁,故答案为 A。
7.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亚铁杂质,通常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 转化为 下列
物质中合适的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氯水 D. 溶
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此时硫酸铜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锰
离子、钾离子等,故 A 错误;
B.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还原产物为水,不引人新杂质,故 B 正确;
C.氯水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但此时硫酸铜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氯离子,故 C 错误;
D.硝酸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此时引入新杂质硝酸根离子,故 D 错误。
故选:B。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羟基 的电子式: B. 中子数为 16 的磷原子:
2 3 2 3Fe(OH) Fe(OH) Fe O 2 3 3 4Fe(OH) Fe(OH) Fe O
2 3 3Fe(OH) Fe(OH) Fe(OH) 3 2Fe(OH) Fe(OH) FeO
2Fe + 3Fe +
4KMnO 2 2H O 3HNO
( OH)− 31
15 PC.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 D. 的结构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羟基显电中性,电子式为 ,故 A 错误;
B. 中子数为 16 的磷原子质量数为 16+15=31,所以符合为 ,故 B 正确;
C.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 C 错误;
D. 次氯酸分子中存在 1 个氧氢键和 1 个氧氯键,HClO 的结构式应为 H—O—Cl,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9.下列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沸水中滴加 溶液制备 胶体:
B. 用 溶液腐蚀印刷铜电路板: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 反应制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沸水中滴加 FeCl3 溶液制备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
体)+3H+,故 A 错误;
B. 用 溶液腐蚀印刷铜电路板,反应实质为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正
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 B 错误;
C. 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胃酸为盐酸,所以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为
,故 C 正确;
D.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Cl2↑+Mn2++2H2O,故 D 错误;
的
HClO H Cl O− −
31
15 P
3FeCl 3Fe(OH) 3+ +
2 3
ΔFe +3H O Fe(OH) +3H
3FeCl 3 2 2Fe Cu Fe Cu+ + ++ +
3 2 2HCO H CO H O− ++ ↑ +
2MnO 2Cl + - 2+
2 2 2
ΔMnO +2H +2Cl Cl Mn+ +H O↑
∆
3FeCl
3 2 2HCO H =CO H O− ++ ↑ +
∆故答案为 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合电荷
守恒、元素守恒;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
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8 地重复出现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C. 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 到+7,负价从-7 到-1 地重复出现
D.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
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A.从第二周期开始,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8 重复出现,
而在第一周期,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2,A 错误;B.元
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B 正确;C.元素的最低负价是-4 价,最高
正价是+7 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一般情况下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 到+7,负价从-4 到
-1 重复出现,C 错误;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
结果,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主族元素化合
价的计算依据,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
除外),其中氟无正价。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 8,绝对值之差为
0、2、4、6 的主族元素分别位于ⅣA、ⅤA、ⅥA、ⅦA 族。
11.已知 、 、 和 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I− 2Fe +
2SO 2 2H O
2
2 2 2Fe H O I SO+ −< < <
3 2 2
2 2 42Fe SO 2H O=2Fe SO 4H+ + − ++ + + + 2 2 2 2 4I SO 2H O=H SO 2HI+ + +
2 2 2 4 2 2 2H O H SO =SO O 2H O+ ↑ + ↑ + 3 2
2 2 22Fe H O =2Fe O 2H+ + ++ + ↑ +【详解】A. 反应 中还原剂为 SO2,还原产物为
Fe2+,则还原性 SO2>Fe2+,与已知条件相符,故 A 可以发生;
B. 反应 中还原剂为 SO2,还原产物为 I-,则还原性 SO2>I-,
与已知条件相符,故 B 可以发生;
C. 反应 ,还原剂为 H2O2,还原产物为 SO2,则还原性
H2O2>SO2,与已知条件不符,故 C 不可以发生;
D. 反应 中,还原剂为 H2O2,还原产物为 Fe2+,则还原性
H2O2> Fe2+,与已知条件相符,故 D 可以发生;
故答案为 C。
12.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 ,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
的是( )
A. 氢铝化合物中铝显 价,氢显 价
B. 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C. 铝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铝化合物
D. 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显正价,氢元素的电负性大于铝
元素,氢铝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 价,氢元素显-1 价,故 A 正确;
B.氢铝化合物中氢元素显负价,性质不稳定,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而体现还原性,
故 B 正确;
C.氢铝化合物易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铝和水蒸气反应制取氢铝化合物,故 C 错误;
D.氢铝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 价,性质不稳定,易失电子而具有强还原性,故 D 正确;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 、 属于碱性氧化物, 、 、 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
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3 2 2
2 2 42Fe SO 2H O=2Fe SO 4H+ + − ++ + + +
2 2 2 2 4I SO 2H O=H SO 2HI+ + +
2 2 2 4 2 2 2H O H SO =SO O 2H O+ ↑ + ↑ +
3 2
2 2 22Fe H O =2Fe O 2H+ + ++ + ↑ +
( )3 nAlH
3+ 1−
2Na O 2 3Fe O 2 3Al O 2CO 2SiO 2NO③混合物:漂白粉、水玻璃、 胶体、冰水混合物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 和酸、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 、 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和碱反应生
成盐和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错误;
碳酸钠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钡是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是铵根
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 正确;
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 胶体属于分散
系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故 错误;
醋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
故 正确;
硅导电属于物理变化,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故
错误;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正确;
答案选 C。
14.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3Fe(OH)
2Na O① 2 3Fe O 2 3Al O
2CO 2SO 2NO
①
②
②
③ 3Fe(OH)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⑥
2 2Na O 3Fe(OH) 4FeSO
( )2 4 3Al SO【解析】
【详解】A. 金属钠和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过氧化钠,故 A 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Fe 与硫酸铁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 C 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铝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倒入烧杯后,再用
蒸馏水洗涤量筒 2~3 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烧杯中稀释
B.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用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
,需要水
C. 配制一定物质 量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放入 的
容量瓶中,加入 溶解,振荡摇匀
D. 将 溶解在 水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稀释放热,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 A 错误;
B. 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 2 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质量小
于 200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 100g,故 B 错误;
C. 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操作,故 C 错误;
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睛】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以硫酸越稀密度越小,所以选项 B 中,浓硫酸稀释为原体积
的 2 倍后,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小于 200g。
16.X、Y、Z、Q、R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 Y、Z、Q、R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 X 与 Y 同主族,X 与 Q 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的
2 4H SO
2 4100gH SO 118.4mol L−⋅
19.2mol L−⋅ 100g
1000mL
1000mL
410gCuSO 90g 4CuSO
10g
10g+90gQ R
Y Z
A. 原子半径:r(Z)>r(Y)>(R)>r(Q)
B. 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QX4>RX3
C. 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D.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2QO3>XR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Z、Q、R 均为短周期元素,X 与 Q 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则 X 为 H,Q 为
C,X 与 Y 同主族,则 Y 为 Na,结合 Y、Z 和 R 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Z 为 Mg,R 为 N,据
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 H,Q 为 C,Y 为 Na,Z 为 Mg,R 为 N。
A.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则原子半径: r(Y)> r(Z) > r(Q) >r(R),A 项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化合物越稳定,则 NH3 的稳定性大于 CH4,即 RX3> QX4,B
项错误;
C. X 与 Y 形成 NaH,含离子键,C 项正确;
D. 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大,则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即:XRO3 >
X2QO3,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7.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和 ,
和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 B. 单质沸点:
C. 离子半径: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2-X -Z +Y
-Z
X Y Z> > X Y Z> >
2 + -x >Y >Z X>Y>Z【分析】
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和 Z-,则 X 为第ⅥA 族元素,Z 为ⅦA 族元素;Y+和 Z-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Y 在 Z 的下一周期,则 Y 为 Na 元素,Z 为 F 元素,X、Y 同周期,则 X
为 S 元素。
【详解】A.X、Y、Z 原子序数分别为 16、11、9,原子序数:X>Y>Z,故 A 正确;
B.常温下 Na、S 为固体,F2 为气体,Na 的熔点较低,但钠的沸点高于硫,顺序应为 Na>S>
F2,故 B 错误;
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 F->Na+,故 C
错误;
D.X、Y、Z 分别为 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6、1、7,故 D 错误。
故选:A。
18.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
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 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导致物体的实际质量
偏小,浓度偏小,故正确;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因烧杯和玻璃棒上沾有溶质,溶质
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正确;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的体积无影响,浓度不变,故错误;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的液面比刻度线低,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
错误;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导致加水过多溶液的体积
偏大,浓度偏小,故正确;
的综上所述答案为 A。
19.三聚氰胺又名蛋白精[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126]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
婴幼儿大量摄入可引起泌尿系统疾患。有关三聚氰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胺含氮原子数目为 B. 三聚氰胺含氮量约为 10%
C. 标准状况下 的三聚氰胺的体积为 D. 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 126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52 g 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含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6=0.12mol,含有氮原子个数为 0.12 NA,故 A 正确;
B. 三聚氰胺含氮量约为 ×100%=66.7%,故 B 错误;
C. 标准状况下三聚氰胺为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故 C 错误;
D. 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 126g/mol,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20.为了避免 NO、NO2、N2O4 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 NaOH 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 a mol
NO、b mol NO2、c mol N2O4 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 V L NaOH 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恰好反应时需要氢氧化钠最少,由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NO3)+n(NaNO2),
根 据 N 原 子 守 恒 可 知 n(NaNO3)+n(NaNO2)=n(NO)+n(NO2)+2n(N2O4) , 故
n(NaOH)=n(NO)+n(NO2)+2n(N2O4)=amol+bmol+2cmol=(a+b+2c)mol,故氢氧化钠溶液最小浓度
= = mol/L,故选 B。
( )3 3 2 3C N NH
2.52g A0.12N
1mol 22.4L
2.52g
126g/mol
14 6
126
×
a b c
V
+ + 2a b c
V
+ +
2a b c
V
+ + 2b c
V
+
( )2a b c mol
VL
+ + 2a b c
V
+ +2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制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2O2+2 CO2=2Na2CO3+O2 (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 Al2O3+2NaOH=2NaAlO2+H2O (4). 4Fe(OH)2+O2+2H2O=4Fe(OH)3 (5). 3Fe+4H2O(g)
Fe3O4+4H2
【解析】
【 详 解 】 (1) 过 氧 化 钠 与 二 氧 化 碳 反 应 生 成 碳 酸 钠 和 氧 气 , 方 程 式 为 : 2Na2O2+2
CO2=2Na2CO3+O2;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5)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点睛】书写工业制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由于用的是石灰乳,所以 Ca(OH)2 不拆成
离子。
22.早在 1774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 )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
混合加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氯气。某小组同学利用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制取氯气并探究
其性质。
高温
高温
2MnO请回答:
(1)装置①中制取氯气,盛有浓盐酸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 有色纸条褪色 (4).
【解析】
【分析】
装置 1 为氯气发生装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氯气中混有 HCl 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
除去;装置 3 检验湿润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装置 4 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1)根据仪器结构可知该仪器为分液漏斗;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氯气中混有 HCl 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3)湿润的氯气可生成 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用观察到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
(4)氯气可以和 NaOH 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
。
【点睛】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有色布条
褪色,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23.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E、G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元素周期表中 A 的原子半
径最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B 与 C 相邻且 C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C、D 的最
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G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2 2Cl 2OH =Cl ClO H O− − −+ + +
2 2Cl 2OH =Cl ClO H O− − −+ + +(1)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由 C 和 D 组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的电子式__________。
(2)分别由 C、D、E、G 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相应
的离子符号表示)。
(3)写出实验室中制备 G 元素的单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 单质能写 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某种盐,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
硫酸酸化的 KI 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二周期第ⅥA 族 (2). (3).
(4). (5).
(6). ClO-+2I-+2H+=Cl-+I2+2H2O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E、G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
元素,则 A 为 H 元素;C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
电子数为 6,故 C 为 O 元素;B 与 C 相邻,且 B 的原子序数较小,故 B 为 N 元素;E 是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 E 为 Al;C(氧)、D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G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则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G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结合原子序数可知 D 为 Na、G 为
Cl。
【详解】(1)C 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二周期第 VIA 族;C 和 D 组成既含离子键
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 Na2O2,电子式为 ;
(2)C、D、E、G 分别为 O、Na、Al、Cl,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
数越小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
;
2
Na : O : O : Na
−
+ +
2 3Cl O Na Al− − + +> > >
2
2 2 2MnO 4H 2Cl Mn Cl 2H O+ − +∆
+ + + ↑ +
2 2 22Al 2OH 2H O=2AlO 3H− −+ + + ↑
2 3Cl O Na Al− − + +> > >
2
2 2 2MnO 4H 2Cl Mn Cl 2H O+ − +∆
+ + + ↑ +(4)Al 单质可以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具有强氧化性,根据
现象可知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
ClO-+2I-+2H+=Cl-+I2+2H2O。
24.碘酸钾( )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将含碘物质经过系列变化得到 .现向含
的稀硫酸中逐漓加入 溶液,整个过程中含碘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点时,KI 恰好完全反应,
则此时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共转移
_______
(2) 过程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开始到达 c 点时,共消耗 ___________
【答案】 (1). 1∶6 (2). KBr (3). 6 (4). BrO3-+5Br-+6H+=3Br2+3H2O (5). 1.2
【解析】
【详解】(1)b 点时,KI 反应完全,有图象可知参加反应的 KI 为 6mol,KBrO3 为 1mol,根据 I
的物质的量变化规律可知该过程中 I-被氧化成 I2,KBrO3 被还原成 KBr,则 KI 为还原剂,
KBrO3 为氧化剂,则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6,还原产物是 KBr,结合元
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可知 a→b 段反应方程式为:BrO3-+6I-+6H+=3I2+Br-+3H2O;1molKBrO3 被还
原成 KBr,则转移 6mol 电子;
(2)b→c 过程中,仅有一种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应是 BrO3-与 Br-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BrO3-+5Br-+6H+=3Br2+3H2O;已知 ab 段发生反应
BrO3-+6I-+6H+=3I2+Br-+3H2O,消耗 KBrO3 为 1mol,则生成的 Br-为 1mol,根据 bc 段反应
2 2 22Al 2OH 2H O=2AlO 3H− −+ + + ↑
3KIO 3KIO
6 mol KI 3KBrO 3KBrO
c d→ 3 2 3 22BrO I 2IO Br− −+ +
mole−
b c→
( )3n KBrO molBrO3-+5Br-+6H+=3Br2+3H2O 可知该段消耗 KBrO3 为 0.2mol,则从反应开始到达 c 点时,共消
耗 n(KBrO3)=1mol+0.2mol=1.2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