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检测
(考试时间 45 分钟 共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4 分,共 80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iO2 溶于水显酸性
B. SiO2 是酸性氧化物,它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C. Si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D.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故 A 错误;
B.能和 HF 反应,故 B 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 C 错误;
D.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能和水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石英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CO2+OH-=HCO3-
C.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2H++SiO32-+H2O=H4SiO4↓
D. 向碳酸钙上滴稀硝酸:CO32-+2H+=H2O+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英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SiO2+2OH-=SiO32-+H2O,故 A 正确;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O2+OH-
=HCO3-,故 B 正确;
C.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离子反应为 2H++SiO32-+H2O=H4SiO4↓,故 C 正确;
D. 向碳酸钙上滴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 CaCO3+2H+=H2O+Ca2++CO2↑,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例如碳酸钙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3.在 SiO2+3C 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 7:3 B. 7:6 C. 1:2 D. 2:1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中,部分 C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降低为-4 价,部分 C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为+2
价,由电子守恒可知,3molC 中只有 1molC 为氧化剂、2molC 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质量比是 1:2,答案选 C。
【点睛】碳化硅中,碳是-4 价,碳即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B. 二氧化碳通入 Na2SiO3 溶液中可以得
到硅酸
C. 二氧化硅常用作干燥剂 D.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
何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和水不反应,故 A 错误;
B.碳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原硅酸,故 B 正确;
C.二氧化硅没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作干燥剂的是硅胶,故 C 错误;
D.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且能溶于 HF,所以可以用 HF 雕刻玻璃,
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5.将过量的 CO2 分别通入:①CaCl2 溶液;②Na2SiO3 溶液;③NaAlO2 溶液;④饱和 Na2CO3 溶
液;⑤Ca(OH)2,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或浑浊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因为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 CaCl2 不与 CO2 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①错误;
②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即发生 Na2SiO3+2CO2+H2O=2NaHCO3+H2SiO3↓,最终有沉淀产
高温生,故②正确;
③碳酸的酸性强于偏铝酸,因此有 CO2+NaAlO2+2H2O=Al(OH)3↓+NaHCO3,氢氧化铝不
溶于碳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故③正确;
④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因此碳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发生 Na2CO3+CO2+
H2O=2NaHCO3↓,有白色沉淀产生,故④正确;
⑤因为通入过量的 CO2,因此反应是 Ca(OH)2+CO2=Ca(HCO3)2,没有沉淀产生,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 B 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①,学生认为生成白色沉淀 CaCO3,反应方程式为 CaCl2+CO2+
H2O=CaCO3↓+2HCl,学生忽略了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反应又回去了,因此 CO2 通入到
CaCl2 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硅酸是不挥发性酸,因此不能由盐酸制得
B. 氢氟酸能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氢氟酸要存放在塑料瓶中
C. 水玻璃有黏性,所以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D. 烧碱溶液会腐蚀玻璃并生成硅酸钠,所以烧碱溶液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根据强酸可以制弱酸原理,利用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可以制
得硅酸,A 错误;
B、因氢氟酸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氢氟酸要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保存
在玻璃瓶中,B 正确;
C、硅酸钠是一种粘合剂,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而用在带
橡胶塞的玻璃瓶,C 正确;
D、因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有硅酸钠(Na2SiO3)生成,硅酸钠是一种粘合
剂,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而用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D 正
确;
答案选 A。
7.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⑥ C. ③⑥ D. ③④⑥【答案】C
【解析】
①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故①错误; ②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是纯净物,不能使
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故②错误;③新制氯水中含有 HCl 和 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先变红后褪色,故③正确;④氯气的酒精溶液,无 HClO 生成,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
故④错误;⑤盐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退色,故⑤错误;⑥用盐酸酸化的漂
白粉溶液中含有 HCl 和 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⑥正确。故选 C。
8.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 HI 和 HClO B. HCl 和 HIO C. HClO3 和 HIO D. HClO 和
HIO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ICl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Cl 元素的化合价
为−1 价,反应方程式为 ICl+H2O=HCl+HIO,生成物为 HCl 和 HIO,答案选 B。
【点睛】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具有氧化性,与水反应时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9.某温度下,将 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NaClO3 的混合液,经测定 ClO
-与 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3,则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
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5 B. 11∶3 C. 3∶1 D. 4∶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 ClO-与 ClO3-的浓度之比 1:3,由 Cl 到 ClO-,失去 1 个电子,由 Cl 到 ClO3-,
失去 5 个电子,一共失去 1+3×5=16 个电子;由 Cl 到 Cl-,得到 1 个电子,需要 16 个原子才
能得到 16 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
1,故答案为 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
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
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合价的变化值。
10.下列说法正确 是( )的A. SO2 能使 KMnO4 水溶液褪色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SO2 和 CO2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 SO3
D. 少量 SO2 通过浓的 CaCl2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A. SO2 有还原性,可以将酸性 KMnO4 还原而褪色,故 A 正确;
B. CO2 和 SO2 均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 B 错误;
C. S 粉在纯氧中燃烧也是生成 SO2,故 C 错误;
D. 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依据强酸制弱酸规律,SO2 与 CaCl2 不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A。
1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
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
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 可能是 N2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B. 可能是 O2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 NO 与 N2 的混合气体 D. 只能是 NO2 一种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N2 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 A 错误;
B.O2 与 NO2 的混和气体可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试管内能完全被水充
满,故 B 正确;
C.N2 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 C 错误;
D.根据 B 中分析可知 D 错误;
答案选 B。
12.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Cl2、O2、SO2、NO、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
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 SO2 和 NO
B. 肯定没有 Cl2 和 NO2,一定有 O2
C. 可能有 Cl2 和 O2
D. 肯定只有 NO
【答案】A
【解析】
该气体无色,排除了 Cl2、NO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 SO2 气体。将剩
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 NO 气体,故一定无 O2,所以选
A。
13.将盛有 12mL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 2mL 无色气
体,则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体积是
A. 1.2mL B. 2.4mL C. 3.6mL D. 5mL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氧气过量,则剩余 2ml 无色气体为氧气,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 x,则有:
4x+x=12mL-2mL=10mL,x=2mL,所以氧气的体积为:2mL+2mL=4mL;
如 NO2 过量,则剩余 2mL 无色气体为 NO,设氧气的体积为 y,
y=1.2mL
答案选 A。
14.有容积相同的 4 个集气瓶,分别装满下列各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
集气瓶进水最多的是
A. NO 和 N2 体积各占 50% B. NO2 和 N2 体积各占 50%
2 2 2 34NO +O + 2H O =4HNO
4x x
2 2 2 34NO +O + 2H O =4HNO
4y y
2 2 33NO +H O= 2HNO +NO
12mL
3 1
-y-4y 2C. NO2 和 O2 体积各占 50% D. NO 和 O2 体积各占 50%
【答案】D
【解析】
【详解】A.NO 和 N2 均不溶于水,故 A 项中不进水;
B.NO2 和 N2 体积各占 50%,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倒
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氧气体积的 ,即占容器容积的 ;
C.二氧化氮和氧气在水中恰好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等体积 NO2
与 O2 的混合气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集气瓶体积的 ;
D.一氧化氮和氧气在水中恰好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等体积 NO
与 O2 的混合气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集气瓶体积的 ;
答案选 D。
15.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中的液体占 ,假设溶质不外溢,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下)
A. 0.04mol/L B. 0.045mol/L C. 0.45mol/L D. 1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中的液体占 ,说明氨气中混有空气,溶解的氨气的体积与
溶液的体积相等,设烧瓶的体积为 V,则溶解的氨气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 V,则瓶内氨水的
浓度为= = mol/L =0.045mol/L,答案选 B。
16.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 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 NH4Cl 与浓 H2SO4 混合共热,生成 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 N2+3H2 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 NH4HCO3,气体用 P2O5 干燥
【答案】C
的
2
3
1
3
5
8
7
8
8
9
8
9
8
9
8 VL9
22.4L / mol
8 VL9
1
22.4【解析】
【详解】A.NH4Cl 和 H2SO4(浓)混合加热不反应,得不到大量氨气,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备,
选项 A 错误;
B.N2 与 H2 反应生成氨气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条件复杂,得
到的产物不纯净,在实验室中不能实现,选项 B 错误;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能够促进氨气的挥发,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干燥,
可以用碱石灰干燥,选项 C 正确;
D.碳酸氢铵(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CO2↑+H2O,用 P2O5 是酸性氧化物,会吸收氨气,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C。
1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 硝酸铜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
反应。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 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D.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③>途径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 关 反 应 为 : ①Cu+4HNO3( 浓 )=Cu(NO3)2+2NO2↑+2H2O ;
②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 ③2Cu+O2 2CuO ,
CuO+2HNO3(稀)=Cu(NO3)2+H2O,由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相同质量的 Cu(NO3)2,
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 HNO3 最多,途径
②次之,途径③消耗 HNO3 最少。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产 Cu(NO3)2,途径③效果最佳,既
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 HNO3 的利用,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 Cu 原子守恒可知,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故 A 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 Cu(NO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
的
Δ
加热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 HNO3 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 HNO3 最少,故 B 错误;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故 C 错误;
D.途径①消耗 HNO3 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 HNO3 最少,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18.把 7.2g 铁粉投入 40mL 某 HN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 1.6g,产生 NO2 和 NO 的混
合气体 0.08mol。若不考虑 N2O4 的存在,则原 HN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A. 3.5mol·L-1 B. 4.5mol·L -1 C. 7.0mol·L -1 D.
9.0mol·L -1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粉剩余,硝酸必完全反应而且产物为 Fe(NO3)2,由 N 元素守恒,反应后 N 元素一
部分存在于 NO2 和 NO 的混合气体中,另一部分存在于 Fe(NO3)2 中,n(Fe)=
=0.1mol,所以 c(HNO3)= =7.0 mol/L。答案选 C。
19.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中,7.5 mol CuSO4 可氧化磷原子的
物质的量为( )
A. 1.5 mol B. 3 mol C. 5 mol D. 6 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首先分析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u 的价态由+2→+1(还原),11molP 元素中
6mol 化合价升高(氧化)、5mol 化合价降低(还原),可见被氧化的 6molP,是被 Cu(+2)和
另一部分 P 共同氧化的。由电子得失数目可知,6mol 被氧化的 P 共失电子 6mol×5=30mol,
其中 Cu(+2)得 15mol,另一部分 P 得另 15mol,即 15molCuSO4 所氧化的 P 为
=3mol,因此 7.5 mol CuSO4 可氧化磷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答案选 A。
【点晴】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
去的电子数。得失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
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
7.2g 1.6g
56g / mol
−
0.08mol 0.1mol 2
0.04L
+ ×
15
5
mol等式。计算公式如下:n(氧化剂)×得电子原子数×原子降价数=n(还原剂)×失电子原子数×
原子升价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0.将 1.92g 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 1.12L(标准状况下),
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 0.12mol B. 0.09mol C. 0.11mol D. 0.08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生成 Cu(NO3)2 与氮的氧化物(NO、NO2 中的一种或 2 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
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 Cu(NO3)2,根据氮
原子守恒可知 n 反应(HNO3)=2Cu(NO3)2+n(NO,NO2),根据 n= 计算 1.92gCu 的物质
的量,由 Cu 原子守恒可知 n(Cu)=Cu(NO3)2,根据 n= 计算生成气体物质的量,据此
计算解答。
【详解】1.92gCu 的物质的量= =0.03mol,n(NO,NO2)= =0.05mol,
反应生成 Cu(NO3)2 与氮的氧化物(NO、NO2 中的一种或 2 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
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 Cu(NO3)2,由 Cu
原子守恒可知 n(Cu)=Cu(NO3)2=0.03mo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 n 反应(HNO3)=2Cu
(NO3)2+n(NO,NO2)=2×0.03mol+0.05mol=0.11mol,
故答案选 C。
二、填空题(方程式 2 分,其他每空 1 分,共 20 分)
21.已知 X、Y、Z、W 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
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
下均为无色气体,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1)请写出元素符号:Y__Z____W____。
(2)在一定条件下,由 X 单质与 Z 单质反应生成 E,E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
汽车尾气中的____,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由 X、Y、Z、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在加热
m
M
m
V
V
1.92
64 /
g
g mol
1.12
22.4 /
L
L mol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工业上用 E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 Z 生成,写
出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 E 与参与反应的 E 的质量之比___。
【 答 案 】 (1). C (2). N (3). O (4). 一 氧 化 氮 、 二 氧 化 氮 (5).
NH4++HCO3−+2OH−=NH3↑+2H2O+CO32− (6). 8NH3+3Cl2=6NH4Cl+N2 (7). 1:4
【解析】
【分析】
X、Y、Z、W 是短周期中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
子就是一个质子,则 X 是 H 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最外层电子
不能超过 8,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Y 是 C 元素;Z、W 在元素周期表中
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 Z 的原子序数小于 W,所以 Z 是 N
元素,W 是 O 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 Y 为 C,Z 为 N、W 为 O;
(2)X 单质为氢气、Z 单质为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2+3H2 2NH3;氨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氮的
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H、C、N、O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 NH4HCO3,碳酸氢铵与足量浓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碳酸钠、氨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NH3↑+2H2O+CO32−;
(4)工业上用 E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氮气生成,故
E 为 NH3,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根据反应,8mol 氨气中有 2mol 氨气参与
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则该反应中被氧化的 NH3 与参与反应的 NH3 的质量之比为 2:8=1:4。
22.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催化剂
高温高压已知:实验室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氢气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
(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
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4)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 H+、OH-、_、_离子。
【答案】 (1). a (2). b (3). 干燥气体 (4). 控制氮气和氢气 流速 (5). 氨气
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6).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7). 4NH3+5O2 4NO+6H2O
(8). NH4+ (9). NO3-
【解析】
【详解】(1)实验室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故制取氮气选择装置 a,制取氢气选择装置 b;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干燥气体,控制氮气和氢
气的流速;
(3)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氨气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乙的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4NH3+5O2 4NO+6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可被装置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锥形瓶中
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由(3)分析可得,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6H2O;
(5)乙装置中还发生的反应有 NO2+H2O=2HNO3+NO,HNO3+ NH3= NH4NO3,反应结束后锥形
瓶内的溶液中含有 H+、OH-、NH4+、NO3-。
的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