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3)(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3)(解析版)

ID:437714

大小:80.1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语文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现实性”,每一个时代都在呼唤与其同在同构的“现实性”。今天 的中国尤其需要文学的“现实性”。因为沟壑式的结构性裂变正在发生,正在强力修改社会 秩序和人们的生活。新闻报道等非虚构内容固然能够将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但它 们不能代替文学作品。只有文学能够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这些发展和变迁不是单纯的社会 事件,而是与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性巨变。 对作家来说,要达到文学的“现实性”,必须拥有与其所处时代心神相通的体验和认知。 在地化的日常书写、高密度的经验分布、不容置疑的细节和情节、渐次推进的时代场景等都 是构成“现实性”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当代中国,应当是这样一批作家来完成这一历史性的 使命:他们与时代的变化同期来到人间,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持有理性科学的逻辑认知与知识谱 系,对所处时代敏感,并有着介入现实的能力,不惮劳苦,不辞艰辛,亦不图短期获利和流量红利, 认真踏实地与生活“怪兽”正面博弈,短兵相接,扎根于每一地、每一时段的生活层面,将自己 对于世界和时代的价值认知糅合于文学化的细节、物象与人物关系的描述之中,直到在那儿 开出具象茁壮的花朵。 过去时代的作家以丰沛的创造力创造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个高峰,但他们的写作经验无法 与当下时代接榫,已经丧失了有效性。现在,应该是以“70 后”、“80 后”和“90 后”为主的 作家来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职责和重担。事实上,这几代作家正在成长,正在结果。 他们以才华和耐心捕捉着中国当代生活的变化,以各有特色的叙事进行淬炼和提取,对 20 世 纪 70 年代以来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与心灵世界进行着丰富的书写。他们的作品或一撇一捺 朴实地描摹“中国”,或以个体的成长和成熟串联起现实生活的变化,或以“非正常”的情感 故事和精神形态透射出时代的折叠印迹,他们堪称当代中国的记录者、思考者。他们正当青 壮年,又逢社会嬗变持续发酵,倘若能够坚持将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凝聚在笔端,“现实性”的空 间对他们来说将是巨大的,有着无限的可能。 写“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匍匐在生活的脚下,也不是说靠堆叠现实细节来塑造时代的肖 像,而是说,作家既能够扎根于粗粝的生活,又能够向着“理想性”不断进发。作家不仅仅是阐 释者和“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更应当是诗意、梦想以及未来生活的创造者。略萨在给青年 小说家的信中指出,虚构作品并不是人们经历过的生活,而是“用生活提供的素材加以想象的 心理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经过加工和想象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就可能比现在的状况更加污秽和贫乏”。因此,作家应当一方面体验日常经验的琐屑繁杂、一地鸡毛,观察社会现实的不 公、不义、不平等;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光明宽阔的文学观、世界观。后者如基底,越是坚牢 辽阔,越能举着世间万物一直向上,直至抵达某一高度。 (摘编自曹霞《文学的现实性、理想性与审美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中国,社会秩序和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需要反映现实的“现实性”文学。 B.当代作家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与时代心神相通,才能承担起反映现实的历史使命。 C.老作家的创作经验无法应用于当下,只有青年才能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重任。 D.文学的“现实性”并非拘泥于现实,作家应该扎根于当下,面向未来,向着“理想性”进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文学的“现实性”,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论述了相关内容。 B.文章第一段通过文学与新闻报道等非虚构内容的作用的对比,突出当今时代文学存在的必 要性。 C.文章第三段肯定了过去时代作家的成就,但更属望于当代青年作家,认为他们未来充满希望。 D.文章第四段引用略萨的话,意在说明现实是虚构的基础,现实的根基越坚牢,理想性就越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只是忠实地报道社会事件,而只有文学才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生活。 B.文学的“现实性”离不开作家对现实细节的精心描绘,但又不能全靠现实细节的堆叠。 C.作家要兼顾现实性与理想性,就是既要创作现实主义文学,也要创作浪漫主义文学。 D.无论社会多么不如意,作家只要拥有积极的文学观、世界观,就能通过创作使其更美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纽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 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 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 世纪 80 年代末, 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 华文明” 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 —2022 年)的意见》等 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 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 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 1600 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 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 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 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徉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 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 3 D 虚拟环境中现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 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 2015 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 “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 APP 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 理位置、传承人及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 2000 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 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 本非常高,如一册 300 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 60 万到 90 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 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 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 险。 (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 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 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 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支持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 鼓励和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 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 技求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1.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 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B.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己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 产的一重要技术手段。 C.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 D.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 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 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 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多年前,敦煌莫髙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 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流浪的弦音 安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村都这样 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子说:“俺 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 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 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跟前的 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吗?”瞎子这次听准了。 “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 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 “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手里的那 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子说:“娘,我不能天天 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地瞅着瞎 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檐下的鸽子。有一次, 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打着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 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 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路知道泥 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 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啊,干娘让 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失去了爹和 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 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 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透院子时,一群鸽子往高处飞, 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着把两双手 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 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过去。 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我终于找到能和爹 在一起的娘了。 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 (选自《此岸的时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 下,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心态。 B.小说把普通词用得有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 爱,“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突显瞎子喜悦到忘情的程度。 C.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于儿远去不舍的心情, 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气氛。 D.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小说增添了 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同情的心理,增强阅读快感。 2.小说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音,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演奏者的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3.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简要分析苦难和温情的交响,然 后概括小说的主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 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垒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 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 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 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 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 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 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 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 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 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 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 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 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 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 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 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 C.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 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知道徐侨刚好有诏令征 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 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D.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2 题。 秋思赠远二首① 王涯 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 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②边人不见, 拂云堆③畔战 初酣。 注:①这两首诗是作者思念妻子之 作;②暗用张敞画眉的故事,用来形 容夫妻间的恩爱之情,或用来形容 女子的秀眉; ③拂云堆,在朔方,代 征战之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在梦里 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 两人仍处在别离之中,写梦幻兼诉 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 B.柳有“惜别怀远”之意,第二首诗 首句“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 思,诗人欲摆脱离思愁苦,自然厌之 有理。C.芙蕖者,荷花也,第二首诗次句写 碧潭中荷花开放,诗人悠闲于潭边, 欣赏着清新明丽的景色,心情渐悦, 不同于以乐衬哀的手法。 D.第二首诗第三句用张敞为妻子 画眉之典,而诗人的妻子却不在身 边,倍感伤怀;末句写边关多事,应 以国事为重,极力摆脱思恋,恰恰表 现思念之深。 2.第一首诗的末句“唯看新月吐蛾 眉”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明,即使先天资质不够好, 只要坚持不懈也取得成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于秦统治者搜刮民间财物而毫不珍惜的行为,发出质问、 愤怒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 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_________。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 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 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 _________,终写就____________的《祭侄文稿》。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 技术,__________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 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 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 )。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雄壮 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 还是 B.雄浑 一气呵成 气势磅礴 还是 C.雄壮 行云流水 气吞山河 而是 D.雄浑 行云流水 气势磅礴 而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彰显了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 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B.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挥洒笔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 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C.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 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D.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是挥洒笔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 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倡导正大气象 B.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 神力量 C.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 化自信 D.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 神力量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基尼系数通常是①_________,其比例数值在 0 和 1 之间,接近 0 表明收入分配趋于公 平,0.4-0.5 视为收入差距较大,达到 0.5 以上时则表明收入悬殊。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 0.24-0.36 之间,而一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基尼系数都在 0.5 左右。2003 年-2017 年我国基尼系数长期处于 0.46-0.49 区间,不能算低。当然需要强调的是,②_________。在实践中,中国很多省份的基尼系数比发达经济体还低,③_________,负面说是这些省份的经济发 展动力不足,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 字。 2019 年 7 月 13 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长期以来,从哈瓦 那到圣地亚哥约有 800 千米,乘坐火车耗时长达 24 小时。随着中国产列车投入使用,这段旅行 时间缩短到了 14 个小时。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哈瓦那至圣地亚哥之间的旧 列车每列仅能载客 400 余人,如今每列客车能载客 760 人以上。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李尚龙曾发文说:“废掉一个年轻人,只需要三样东西就够了。哪三样呢? 一根网线, 一台电脑,一部电话。” 有人看后则补充道:“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 回家‘葛优躺’,看视频。大脑废了,四肢也废了。” 对此,高三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 会,请你以“正方”或“反方”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 陈述用。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3.B 解析:1.“只有青年才能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重任”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现在,应该是 以‘70 后’、‘80 后’和‘90 后’为主的作家来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职责和重担”。 2.对引用略萨的话的作用理解有误。引用略萨的话,意在说明文学理想性的必要。 3.A 项,原文说的是“只有文学能够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这些发展和变迁不是单纯的社会事件, 而是与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性巨变”,并非说“只有文学才关注每—个个 体生命及其生活”。C 项,对“现实性”与“理想性”理解有误,现实性不等同于现实主义,理想性也 不等同于浪漫主义。D 项,“……只要……就……”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后者如基底,越是坚 牢辽阔,越能举着世间万物一直向上”。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①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做好政策引导。 ②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④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 ⑤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⑥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平台。 ⑦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⑧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解析:1.根据材料三可知,参与国际交流只是中外技术互补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 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故 D 项中的“只有...才...”说法 太绝对,将“借鉴国际经验”这个充要条件当成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的 必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源“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 电等故障的风险”可知,B 选项中说“数字化后可安全存储”是不恰当的。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倾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 写作意图等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及探究能力。根据材料一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概括, 根据材料二可从资金及技术层面上概括,根据材料三可从人才的培养、平台的建设、项目的 申报、国际交流等方面上概括。回答此类试题,考生一定要先从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对 其进行整合概括,切忌答题过程中泛泛而谈、条理不清。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第一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弦音似断帛之声,表现了瞎子始终认不下一个干娘 的伤痛和绝望。 ②第二次,通过写想象的乐曲呈现的泉水流淌、月映池塘的画面,表现乐曲的艺术效果。(或: 用站满了听众侧面烘托乐曲的感人),表现了瞎子认到干娘后的激动。 ③第三次。“乐儿悠悠地漾起来”运用比拟(或:拟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乐曲比拟为具体可感的 荡漾的水,描写乐曲的优美动听,表现了瞎子完成了一桩美好心愿后的满足和幸福。 3.①瞎子少年失去父母,过着流浪生活,却得到干爹的收养和干娘的心疼、照顾。 ②干娘成了寡妇,内心自卑,却得到了瞎子的敬爱和瞎子干爹的感激,并和瞎子干爹结伴。 ③干爹收养瞎子,致使妻子带着儿女弃他而去,却得到瞎子的敬爱,并和瞎子的干娘走到一起。 主题:小说通过叙写三个人物苦难和温情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不幸和苦难, 但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能够超越苦难,共享温情。(或:小说通过叙写三个人物苦难和温 情的故事说明,经历国苦难的人更懂得用温情对抗人生的不幸和苦难。)解析:1.“略带犹豫”的分析错误,这不是瞎子此时的心态。他此时的心态应该是既惊喜又有点 不敢相信。故选:A。 2.“那是在瓦塘村……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噙住了一片树叶,几滴 泪落在那片叶子上”结合上下文来看,尤其是“泪落在那片叶子上”内容,写出了瞎子始终认不下 一个干娘的忧伤;“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 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此处采用想象的手法写出瞎子拉弦技艺的高超;“瞎子看 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侧面烘托出乐曲的动听;“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 此处文本是在瞎子的干娘与干爹相识后,瞎子内心欢快的表现,采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 3.本文以流浪歌手瞎子阿炳的人生遭遇为主线,先后连缀了几个生活片段,阿炳父母双亡后,遇 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收养者——干爹,然而干爹的妻子却因嫌弃“阿炳”而带子携女而走,但干爹 依然收养阿炳。阿炳为再认一个干娘,不得已四处卖唱,终于又遇到人生中第二个恩人——孤 苦的寡妇。经过交往,阿炳让干爹与干娘结成生活伴侣。文章彰显了“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 不幸和苦难,但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能够超越苦难,共享温情”的主题。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C; 4.(1)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 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 (2)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的名誉、节操,不愧是 良师益友。 解析:1.可以从动词谓语的角度分析,找到语句的主语、宾语、状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 点。比如“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从“封还”分 析,宾语是“诏书”,后面也没有倒置状语,“诏书”后要停顿;从动词“予”分析,宾语是“嵩之”,而“以 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为“予”的倒置状语,所以“故事”后要停顿;从动词“碍”分析,“致仕”后要停 顿。再如“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从动词“劾”分析,宾语是“克庄临事失身 犯义”,而判断“失身犯义”可以从“临事”分析,可以得出“犯义”后要停顿;从动词“免”分析,宾语是 “所字结构”,“官”后要停顿等。 2.A 项,从“太学”是设在京城的学校可以判断选项错误。“学政”,文中的意思是有关教育的一切 事务。到了清朝,是提督学政的简称,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 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3.“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错误,原文有“清之犹冀师雍少贬”,意思是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不要随便弹劾自己的亲戚朋友,黄师雍没有答 应。 4.【参考译文】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 怕不恐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黄师雍秘密联合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 青,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 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 勉、赵必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 他,黄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 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 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阻止。黄师 雍担任遂州的龙溪县令,转运使王伯大上报的县政绩优异。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 拜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 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 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 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前送到外度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书论说,皇帝就在那 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得以 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 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是黄师雍弹劾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 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 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以直宝文阁领 宫观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 命下达后,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 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 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乡书不见,唯见新月,诗人对月怀人,寄托对妻子的思念; ②诗人浮想联翩,那弯弯新月就象娇妻的蛾眉,写出诗人的情深意笃; ③一个“唯”字,写出了诗人不见亲人、无可奈何的怅惘,更加突出诗人思恋的愁苦;④本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艺术美感。 解析:1.本句是乐景哀情,写出了离愁的懊恼缠人。 2.略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l)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重点字:驽)(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重点字:锱)(3)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重点字:遣)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C 解析:1.雄厚:(人力、物力等)充足。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语境修饰的是“书风”,应选用“雄浑”。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等自然流畅。语境强调的是文章一口气写 成,应选用“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 “气势磅礴”着眼于 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这里形容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应选用“气势磅礴”。 “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语境应选表递进关系的“还是”。故答案为 B。 2.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关联词“不仅仅”要放到“书法创作”之后,故排除 A、D 两项;二是语序不当,“挥洒笔墨之趣”与“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应调 换顺序,故排除 C 项。故答案为 B。 3.根据括号前“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可知,所要补出的语句应该紧接“更加”,故排除 A、D 两项。根据文意,“正大气象”是语段的中心,应先倡导使“正大气象”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 力量”,才能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故排除 B 项。故答案为 C 项。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用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2. 基尼系数不是越低越好 3. 正面说是贫富差距不大解析:语段介绍了有关基尼系数的知识。第一处根据“其比例数值在 0 和 1 之间,接近 0 表明 收入分配趋于公平,0.4-0.5 视为收入差距较大,达到 0.5 以上时则表明收入悬殊”推断,应该是 “用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第二处根据“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 0.24-0.36 之间, 而一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基尼系数都在 0.5 左右。2003 年-2017 年我国基尼系数 长期处于 0.46-0.49 区间,不能算低”、“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推断,应该是“基尼系数不是越低越 好”;第三处根据“负面说是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推断,应该是“正面说是贫富差 距不大”。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2019 年 7 月 13 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这能够缩短 旅行时间,提升列车运力和效率。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压缩新闻类题目,首先要找到新闻的几个关 键因素,即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意义(影响、原因),再对无关信息进行剔除,最后筛选整 理得出答案,注意字数要求。本题新闻的关键信息有:2019 年 7 月 13 曰(时间),中国产铁路客 车(对象),投入运行(事件),缩短时间、 提升运力和效率(意义)。考生可据此作答。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 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够毀掉一个年轻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够毁掉一个年轻人。正如著名作家李 尚龙所说,废掉—个年轻人,只需要三样东西就够 了:一根网线,一台电脑,—部电话; 也正如有人补充的那样,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 我方非常赞同两人的观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够毁掉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第一,电子产品和网络毁掉了年轻人的身体,消磨了他们的精气神儿。现在的年轻人长 时间躺着玩手游,沉迷视频直播,不运动,浑身没力气,长此以往会造成其脊椎变形,体质 变差。熬夜上网,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年轻人的这一不良习惯会使其眼睛受到损害,造成 其视力下降,甚至神情恍惚,情绪急躁进而暴躁。年轻人的活力不见了,整个人都是大写的 “丧”,属于年轻人的那种精气神儿,在手机与沙发的“荼毒”下已然消失。 第二,电子产品和网络损害了年轻人的心志,腐蚀了他们的思想。 现在的年轻人,视手机如生命,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而无法自 拔,整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 只有它”,一旦回到现实就有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互联网良莠不齐的内容中, 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对心志不成熟、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恶劣影响,使之沾染恶习, 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精神颊废,宛如行尸走肉,造成其思想的退化甚至异化,三观扭曲。 有人把网络比喻为当代的“精神鸦片”,这一点 儿也不为过。 第三,电子产品和网络限制了年轻人的思考能力,“网”住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人和动 物最大的区别便是人懂得思考,可如今手机的出现, 让人们过分依赖网络,算数找计算器, 难题找搜题软件,生活问题找百 度、知乎。人们思考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想得最多的是 我手机的电怎么还没有充满。各位辩友,说实话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躺在沙发上等手机充满电, 或是瘫在沙发上一直玩手机,玩完后整个人便昏昏沉沉的经历? 可以说,手机与沙发绝对是击垮年轻人的最有力的武器。试想,如果年轻人人手一部手 机,全部在家里“葛优躺”的话,我们的民族还有未来吗?有人曾说,夏天有三宝 ——Wi-Fi、空调和西瓜。在我看来,现代有三害——Wi-Fi、手机和沙发。这三害,会慢慢 侵蚀年轻人的大脑,从身体、精神上打垮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又谈何青春朝气,谈何先进 思想,谈何创新发展呢? 我方一辩陈述完毕,谢谢各位嘉宾和对方辩友的聆听。 解析:材料中作家李尚龙认为废掉一个年轻人的东西有网线、电脑和电话,有人补充说废掉 一个年轻人的办法是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指出了电子产品及网 络对年轻人造成的影响,由此给出了此次作文的任务指令和要求——以“正方”或“反方” 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其实,一辩的辩论稿就是一篇比较常见的立论文,考生 在写作时应先提出辩题的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然后去阐述己方立论的理由(采用分论点分条 阐述),在格式和表达上需要向辩词格式靠拢。 【素材链接】 ①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美]比尔·盖茨 ②如果错过互联网,与你擦肩而过的不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王峻涛 ③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吧嗒吧嗒拼命喘气的 鱼”。 ——[美]尼葛洛庞蒂 ④据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的非学习信息有 47%与色情暴力有 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后果将不堪设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