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版)

ID:437967

大小:25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泉州第十六中学 2020 年春季高一年 5 月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2020.5.5 一、选择题(26×2=52 分) 1.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 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3.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 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信田,明确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D.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4.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 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却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谚语。这种变 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 5.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而不适用;同时还 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等问题。这反映了西汉 A.私营手工业成为市场主体 B.政府支配市场的弊端 C.官营手工业技术相对落后 D.家庭手工业发展缓慢 6.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 8 处,双林镇有 10 处,藏泽镇有 4 处,盛泽镇有 5 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 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7.1684 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 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 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脊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 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8.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 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 革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 9.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遍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 大量流入中国,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材料反映 A.整体世界出现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B.白银流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工商业发展 D.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 10.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 16 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 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 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明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地中海地区成为商贸中心 11.16、17 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 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 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2.1672 年和 1692 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 1849 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 1854 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13.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人文精神传播推动奢侈消费 B.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14.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15.18 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 世纪中叶以后,企 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 世纪 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 年美国有托拉斯 318 个,它们存并了 5300 个工业企业,其中有 26 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 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16.1914 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 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当时的 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A.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B.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 C.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 D.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 17.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 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 原因在于 A.中国的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B.中国不习惯用洋货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D.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抑制作用 18.下表是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下表的现象: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 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 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 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 两厂,新老股各占20 股以上,最低资本额 白银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 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 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 息约1.5万元。 与尤先甲有相同的股 份和资本额,但在任 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 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 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 苏纶厂少量股本。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9.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 A.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 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 C.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 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20.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 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 “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 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 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 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21.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 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 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 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 22.《时务报》1896 年 8 月在上海创刊,2 年时间内总计出版了 69 期,每期 3 万字,译稿约 占一半。以下为部分译稿名称,这些译稿体现了《时务报》编者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期数、出版日期 部分译稿名称 18 期 1897.2.22 《电光摄影奇观》、《脚踏火龙》、《雨不落地》、《诺贝尔奖设立》 19 期 1897.3.03 《从御气球》、《电制坚钢》、《温水疗病》 27 期 1897.5.22 《新创号灯》 29 期 1897.6.10 《实验炮弹穿力》、《岛石吸铁》、《紫铜用绿水炼成》 A.以西方社会学说为武器推动变法进程 B.进行社会启蒙以唤起国人的科技意识 C.利用报刊媒介大力宣传君主立宪思想 D.着眼于发展工商业的手段以批判专制 23.1876 年看似平凡。但在这一年的 1 月 21 日,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正式赴英就 任;4 月,左宗棠率军攻入新疆。下列现象在这一年也已发生的是 A.北京领事用电话与总理衙门官员沟通 B.上海轮船招商局船队活跃于主要港口 C.“大清邮政局”递送员派送报纸 D.清政府正在全国各地自办有线电报 24.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 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 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 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5.1931 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 但直到 1935 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 49%和 74%。据此推知 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计划经济休制的严重制约 26.列宁说:“我们就是要这样来改善经济,使它更加稳固,更带有公共性,增加生产,解决 粮食问题,更合理地分配产品,增加煤产量,并且在没有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气味的条件下 恢复工业。”据此可知其 A.符合苏联经济发展实际 B.主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同了实行新经济政策 D.强调提高工业的国有化程度 (Ⅱ卷 共 48 分) 27.(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 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 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明]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 … 各关税吏 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 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 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1)根据材料一,“小户”和“大户”各指什么?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怎样的经济关系?(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 分) (3)材料三中的 “时势”是指什么? “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何认识?(2 分) 28.(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 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 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 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 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 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 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 年 改良后的蒸汽机中,62%被用于为炼铁炉、面粉厂等工业提供旋转动力 1816 年 英国阿美士德率团访华,因为礼节等分歧,未能谒见嘉庆帝 1843 年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9 世 纪 50 年代 荷兰、丹麦、普鲁士等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法国大大降低钢铁和 五金品材的关税 1860- 1861 年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与清政府用平等礼节;成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 对外交往 1872- 1894 年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达到 100 多家,分布在纺织、面粉,造纸、船舶修理等 多个部门 1895 年 台湾发布战斗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8 年 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 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泉州第十六中学 2020 年春季高一年 5 月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BAAAB 6~10DDBAC 11~15 BCDAD 16~20 CDBCB 21~26 CBBDCB 二.非选择题 27. (20 分)(1)“大户”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2 分)“小户”指 靠出卖劳动为为生、计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2 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2 分) (2)重农抑商政策。(2 分)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2 分) 阻碍了手工业生产的再扩 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分) (3)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崛起。(2 分)闭关锁国政策。(2 分) (4)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4 分) 28.(16 分)(1)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 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8 分) (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 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8 分) 29.(12 分)论题 1: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论证: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取得较快发展;为了 扩大海外市场,英国等国家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 府,掀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海军,选派留学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在列强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并得到初 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相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推动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 总之,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传播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使 得中国近代化逐步展开。 论题 2:西方侵略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论证: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于 1840 年发动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虚骄观 念,传统的以华复为中心的民族意识趋于崩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及清政府在礼仪及机构方 面的调整,加速传统的朝贡体制瓦解,客观上也促进华复中心观的解体;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中国社会各阶层 纷纷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民族意识觉醒;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把启迪民智与救 亡图存联系起来;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农民阶级发起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 为口号,触及时代主题,是一场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 辛亥革命,引入西方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总之,西方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同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客观上推动了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