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中学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15-17 题每小题 2 分,其余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脸颊( jiá) 膝盖 (xī ) 付梓( xīn) 没镞(zú )
B、憎恶(zēng) 胸襟(jīn) 譬如(pì) 惩罚(chěng)
C、眼棱(léng) 迸流(bèng) 角斗(jiǎo) 迥然(jiǒng)
D、羞怯(qiè) 趿拉( tā ) 取缔( dì) 蹙眉( cù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满一到,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用油车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
油;蚕宝宝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这份对收获的热盼是最让人不
能自己的。
B、当前,不少“伪现实”体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搭”的方式,贩卖迂腐的价
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
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D、可以说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
能互相调节,只好改舷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是成人的童话,许多优秀的作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他们的作品语言丝毫感受
不到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B、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
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天一阁藏书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将天一阁创始、发展、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受
朝廷重视、藏书情况、藏书意义等一一道来,文辞精美,堪称天一阁的史诗。
D、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
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记载历朝历代的概貌,蕴藏着前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堪称中华文明史的记录,视之为“国史”。
B、《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
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
C、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对专利案件集中管辖,利于统一裁判标准,提高案件审理质量,
也有利于加强商标保护行为,规范竞争秩序。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
不良信息所诱导,从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5、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
些危机。(比喻)
B、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C、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借代)
D、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比拟)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
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⑤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⑤②③⑥④ B、①③②⑤⑥④
C、②①⑤③④⑥ D、②③⑤①④⑥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
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
声道歉:“献丑,献丑!”
的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
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
永远都说不完。
8、下列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
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
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 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秋水》选自《庄子》,《庄子》作者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
D、《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创作的一篇碑文。这篇文章艺术上的
精彩之处是运用夹叙夹议之法,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事件的经过,
又穿插了作者的爱憎态度。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皆得以隶使之 ②沛公军霸上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相如前进缻
⑤我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既东封郑⑧草行露宿
A、①④⑤⑧/②/③/⑥⑦ B、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C、①⑧/②④⑤/③/⑥⑦ D、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客有吹洞箫者
A、震之以威怒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沛公安在 D、为巡船所物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1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
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
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C、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
们“应该做什么”。
D、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
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14、下列各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文: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已经在东边封赏了郑国,又想扩大西部的疆界。
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范增多次看向项王,三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D、鄙践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文: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到这个地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6分,每小题 2分)
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
化,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
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
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那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
史进程则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
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
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
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
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
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
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
但是,无论你是主动告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
“乡土文明”已无可避免、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已无可选
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代。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
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
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
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
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
村是本位,而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则反过来完全依赖于乡
村。但现代社会的城乡关系则截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
通讯技术的纽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异常紧密;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
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
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承认经济运行的
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
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
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基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
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
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
(摘编自冯婷《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B、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
C、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利在内的整个社会。
D、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B、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
C、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
D、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着手。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
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统筹规划。
B、我们被带入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
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聚集有关。
C、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
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
D、潍坊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淄博依托工业城市底蕴发展乡村旅游,这
些举措都和本文的理念相符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1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文段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
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
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
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
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
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
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段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
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
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
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的《留侯论》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 B、郑伯肉祖牵羊以逆 迎接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最后 D、其身之可爱 爱惜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貌恭而不心服
C、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吾其还也
2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
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了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慕虚名的
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
赢得了项羽的许诺。C、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
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D、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苏轼广征史实,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
论证,阐明了隐忍的重要性,为下文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的效果是助高祖成就帝王之
业张本。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
B、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
C、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
D、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
二、填空题(本大题 6 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每空 1 分,共 6 分,选做其中的任意三小题。)
⑴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
列传》)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⑶ 故 余 与 同 社 诸 君 子 , 哀 斯 墓 之 徒 有 其 石 也 , 而 为 之 记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⑷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激昂大义,__________,亦曷故哉?(《五人墓碑
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3-26 题。(本大题共 18 分)
最后的大工程
【日本】星新一
一艘小型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去探索遥远的星球,但到了预定的返航日却音讯全无。
人们百般搜寻未果准备放弃时,它却平安返回了地球。面对媒体,宇航员说道:“给大家添麻烦了,对不起!大家是否在猜测我已遭遇空
难,去见上帝了?其实是宇宙飞船出现机械故障,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迫降了。”
“原来是这样啊。然后呢?”
我迫降的星球是帕米行星。那里的人们不仅热情、善良,而且文明程度极高。多亏
了他,我才得以排除故障,完成太空之旅,平安归来。”
大家对其中的“文明程度极高”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在人类已知范围内,还不曾
存在这样的行星。
“文明高到什么程度呢?”有人问道。
“就说气侯吧。通过填海调控海流、削平高山调控气流等等,改善大自然的工程已
经全部完工了,处处是气候宜人。其他诸如交通、住房、港口等方面就更不必说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地球仍是南北两极寒冷彻骨,赤道一带却酷热难耐,确实比我
们先进很多啊!”
在不绝于耳的感慨声中,宇航员继续说道:“的确让人佩服!我向他们提出请求,
希望能参观下这些宏大的工程。他们爽快地答应说,正在进行的是最后一项工程,邀请
我去参观。”
“那太幸运了,能在如此先进发达的星球上参观到他们的最后一项工程!那是一项
什么样的工程呢?”
这正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大家的兴致不禁高涨了起来。宇航员点点头说道:“我
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立刻赶赴工地,录像机用完了宇宙飞船上所有的胶
卷后才返回,所以回地球晚了。接下来请大家观看录像吧。”
准备工作就绪,开始放映录像:首先呈现出的是连绵的山脉、精密测算的工程人员,
之后便是爆破作业。因爆破使用的是核能,所以极其谨慎,以免造成核辐射等影响;大
量建筑机械在高效运转:运石填海、夯实地基、浇灌水泥,高楼拔地而起。画面边缘处
出现了众多前来参观的人。谁让这是最后的一项工程呢。
“确实了不起啊!你看那些建筑机械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最让人吃
惊的莫过于其规模之宏大。原来他们是这样实现了改善大自然的壮举啊!至此,这最后
一项工程也该完工了吧?”
宇航员搖了搖头,说道:“难怪您会这么想,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请您接着
往下看。”画面映现出一座已建成的现代化大都市。但出乎预料的是,刚刚建成的大都市正在
解体:楼房被拆除、柏油路面被掀起废弃、填海的沙石被重新挖出后运回原处并开始堆
砌成山。
“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在倒着放录像啊?”
“不是不是。请您仔细看一下就能明白,比起爆破来,重新堆砌成山更费时费力。
他们正在恢复原貌。”
“确实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啊?不会是疯了吧?”
“如果疯了的话,怎么能构建起这么高度的文明呢?他们是很理性地在做着这一切。
也许有人怀疑是不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把山削错了,其实也不是。”
“ 那 , 应 该 是 那 个 吧 ——我 们 地 球 上 也 曾 发 生 过 的 , 为 了 不 让 人 失 业 而 搞 的 工
程?”
“也不是。诸如失业等之类的社会问题早已解决,就连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净搞
些没有必要的工程之类的组织机构也都不存在了。”
这时,山脉已完全恢复了原貌。正在人们猜想这些“毫无意义”的工程到此总算应
该结束之时,新一轮的测算、爆破、填海……又开始了。众人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非常理性的话,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才能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搞建设也同样,否则紧急情况下就会手忙脚乱。”
“也不是。帕米星球上是不会出现您所想到的那些紧急情况的,地震预测、抗震措
施等都万无一失,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如果说有需要做的,也不过是些修修补补之类
的事情而已。”
随着录像的播放,山脉夷成平地、建成都市的同时,新一轮的拆除又开始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既没疯,也不是在练习,那只能是爱好了吧。正如有人喜欢分
拆、组装手表,享受那一过程似的。但这工程的规模也太宏大了吧。随着文明的进步,
也许这并非毫无可能,已经习惯了宏大工程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爱好吧?”
“您这么想并非毫无道理,但遗憾的是并非出于爱好。我也实在搞不懂,请教后才
明白:他们是有着极其明确合理的目的,以及充分的必要性,同时也产生了与此相应的
巨大成果。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在人们不可置信急盼催促的眼神下,宇航员说道:“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
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
感激。即使头脑中能够理解这份辛苦,却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实地展示的必
要……”
“哦……”
“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
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这会让人们认识到现在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自始就有,而是在
如此辛苦的基础上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
够得以保持。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大家怀着复杂的心情自言自语道。
(《译林》2016 年 05 期,王磊译)
23、请结合全文推测结尾段“复杂的心情”的具体内容。(4 分)
24、小说为什么花不少笔墨叙写众人对这项工程的猜测?(4 分)
25、有人建议将文题改为“帕米星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26、小说通过讲述外星球的故事传达了丰富的意蕴。试作探究。(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0—21 题。(6 分)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
时所写。
27、“堪恨西风吹世换”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1 分)
28、下阕中的“雁”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 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 60 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二倍速”。所谓“二倍速”,就是在观看视频时将播放速度调快至
原来的 2 倍,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很快,什么“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
等说法纷纷冒出来。这个现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二倍速更适应快节奏生活”;有网
友感叹“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什么都要开二倍速?”;也有网友表示,“二倍速”会形
成坏习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 800
字。(4)不得抄袭、套作答案
1、D 2、C 3、A 4、B 5、C 6、B 7、A 8、C 9、D 10、B
11、A12、D13、B 14、 A 15、B 16、A17、C 18、C 19、B
20、D 21、A
23、①对帕米星的高度文明与最后的工程感到意外;②对他们花费如此高昂成本进
行教育的赞叹和钦佩;③对民众缺乏优患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反思。
24、①增强现场感,引领读者进入情境;②叙事有波折起伏,增强故事的悬念;③众人
都没有猜中,正说明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而突显小说主题。
25、“最后的大工程”更合适:①既概括了小说的核心内容,又设置了悬念,能吸
引读者阅读。②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感恩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大工程,引发读者思
考。
26、①帕米星球不借花费高昂的成本来教育民众:现在的安逸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而是在艰难辛苦中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刻保持感恩
之心。②讽刺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为了眼前的和局部的利益,如振兴经济和防
止失业,开展一轮轮的大工程,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③通过科幻故事,既展
示人类明天美好的生活图景,又隐含着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27、 双关 比喻 皆可。
双关:明指西风将季节更换,暗指元朝统治者将南宋灭亡。
比喻:这里作者把把蒙古统治集团比作强横的西风,而自己就像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
28、“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南来”,因季节变化不得不离开家园,从北方向南迁; ②
“无数”,流落他乡的雁群极为庞大;③“和明月,宿芦花”,处境凄凉,只能伴着清冷的
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 分,写出 2 点即可)“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
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1 分) (意思对即可)
29【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属任务驱动型。解答此
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把握材料中心内容和
出题人的观点态度,确定出恰当的立意后才能更好地作文。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二
倍速”,涉及“二倍速观影”“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二倍速生活”。探究情感倾
向,“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意为“二倍速”观影有合理性;“二倍速
更适应快节奏生活”意为肯定二倍速;“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是对二倍速的质疑;“会形成坏习惯”则是对“二倍速”的明确反对。对应文中内容,很显然,“二倍
速”在观影、吃饭、看书时有合理性,但关键取决于影视的质量,饭的味道、书的内涵;
而“二倍速”在读书、生活上又不合理,因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也许只是年轻人
心浮躁,且会形成坏习惯。究其结果:一味求快,忘了积累,忘了品味,忘了深度和厚度。
探究出题人情感态度,显然要考生思考“二倍速”的偶尔合理性,更批判“二倍速”的浮
躁,倡导积累和品味,好影视如此,好饭菜如此,好书如此,好生活更当如此。考生据此
可以得出立意。
立意:
(1)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
(2)生活,慢慢走,慢慢品味!
(3)慢速度“厚积”,才能“二倍速”薄发!
(4)辩证看“二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