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 2020 届高三 5 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卷
24.据殷墟出土的青铜铭文,发现有外服诸侯派人到朝廷任职现象。这些来自外服
的在朝为官者,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
这反映出商朝
A.实现了对地方有效控制 B.选官制度不断发展
C.蕴含“大一统”思想理念 D.宗法关系尚未形成
25.汉宣帝在位时,“所用多文法吏”,但又常常“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
宽饶等因言语小过“为罪而诛”。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B.儒法思想并行不悖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法家复兴取代儒学
26.下表是宋代部分名人事迹,这说明当时
茶商侯某“家产甚富赡”,其子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后授真州幕职官
官员凌景阳娶妻在京酒店户孙氏女
泉州海商邵保因泛海至占城国,捉获“军贼”鄂邻返国有功,被封为下班殿侍
A.商为末业的观念被抛弃 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传统社会结构已被颠覆 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27.1817 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
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
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
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洋务运动的推动
28.1883 年,胡光墉经营丝业投机失败,引起上海大批钱庄倒闭。这一消息通过电
报瞬间就传至汉口,汉口金融市场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商业危机。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经济联系渐趋紧密 B.全国性统一市场开始形成
C.上海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 D.新式通讯网络已遍布全国
29.1912 年 10 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
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B.继承古代传统思想
C.提倡国家资本主义 D.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30.解放战争后期,甘肃省解放区 3031 个乡村基层组织中,贫雇农占 63%,中农占
35%,在乡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等成分占 2%。这说明当时甘肃省解放区
A.劳动者掌握了乡村政权 B.三三制原则被继续推行
C.农民阶级成为领导核心 D.土地改革已在全境完成
31.下表为新中国公布的部分年际扫盲人数(单位:万人)。
1954 年 1957 年 1958 年 1959 年 1961 年
264 728.8 1000 2600 45.8这表明当时
A.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B.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C.为科教兴国奠定人才基础 D.社会环境影响了扫盲工作
32.罗马法把人分成自由人和奴隶,但是罗马法还明确指出奴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
人。从宗教法和刑法的角度上看,奴隶与其他人一样享有权利。这反映出古罗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理性精神有所显现
C.私产神圣不可侵犯 D.奴隶制度名存实亡
33.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的法令需要经过有关部长副署;总统不得出席议
会两院发言,而应通过政府部长以咨询方式同两院联系;总统非经议会两院同意,不
得宣布战争。这些规定表明当时法国
A.总统为虚位元首 B.内阁是权力中心
C.部长由议会任命 D.权力间相互制约
34.学者资中筠认为,罗斯福新政促使政府的作用从主要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转变为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协调者。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可以直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 B.建立并完善了社保体系
C.直接救济大量失业民众 D.允许劳资双方集体谈判
35.陶壁艺术是 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于日本的一种墙体装饰艺术,是陶瓷艺术和雕
塑艺术的有机融合。下面为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陶壁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的特征为
A.体现了创新和变异的倾向 B.追求古典的完美和永恒性
C.体现了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D.热情奔放憧憬美好的未来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美国的“铁路时代”是以 1830 年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与运营为标志的。进
入 19 世纪 60 年代后,已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西进运动,使美国的版图扩大到了西海
岸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随之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铁路建设基本
上采取的是政府支持援助下,由私营股份公司募集民间资本进行建设,并由私营铁路
公司独立经营。到 1900 年,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数达到约 30 万公里。铁路的修建把东
西部连接在一起,把中西部和南部的谷物、面粉、牲畜、烟草和棉花运到东部,同时
把东部城市的工业品运到西部新开发的地区。大批移民也随之定居于中西部地区,同
时推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为了适应与英国不同的地形,美国在火车头
上创新性设有封闭式驾驶室和排障器。
——摘编自顾宁《美国铁路与经济现代化》
材料二:清末铁路初兴之时,分线修筑,建成的铁路按线设置管理机构管理运营。随后铁路有了发展,线路增加,但多属借外债修筑的铁路。清末国有铁路共修筑
了 1955.9 公里,其中主要靠外债修建的铁路占 81.29%。除国有铁路外,还有省营、公
营、公私合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多种性质。几乎每条铁路都由当时地方洋务派,如
李鸿章、张之洞等强势人物牵头申办、出面张罗或直接操办而修成的。
——摘编自李占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
意义。(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晚清铁路建设所呈现的突
出特征,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10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78 年中国大陆没有一家民营企业,到现在有 6500 多万家个体工商户,2700
多万家民营企业,具有了“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
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既为民又富民,既兴国又裕国,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发
展作为一种增量突破,能够加速推动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并使市场力
量从外向内,“倒逼”体制内加快改革,盘活原有各类国有企业,形成国企、民企相
互竞争而又共同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武汉大学改革开放 40 年模式研究课题组《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模式的八
大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史实
准确、逻辑清晰)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元末战争之后,社会经济极度残破。因此,恢复生产秩序成为明朝建国后的
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恢复生产,明太祖朱元璋鼓励屯田、垦荒和水利工程建设。屯田包括军屯、
民屯和商屯。军屯即各地的军事卫所各抽调一定比例的军士作为屯军,就近屯垦,供
应军需;民屯由政府提供耕具、种子,强制移民或者招募流民进行屯种;商屯一般由
商人在边境地区募民耕种,然后将粮食就近缴纳到边境的军储仓,换取食盐运售凭证
“盐引”,以从事食盐贸易。政府还通过免除赋税的方式鼓励垦荒。洪武三年,政府
下令,新垦荒地三年免征。明初 15 年间,全国增垦田地面积达 180 万顷,约占洪武十
四年耕地总量(366 万顷)的一半,可见鼓励屯垦的政策对恢复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积极兴修水利。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共计修筑塘堰四万余处,疏通河流四千多
处,修建波渠堤岸五千多处。
——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恢复生产秩序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恢复生产秩序的作用。(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苏俄选择英国作为建立对外贸易关系的第一步,是因为从英国突破最有可能且意义重大。英俄之间有传统的贸易联系,战前英国所需的木材、石油等资源大部
分是从俄国进口。为了渡过经济难关,英国也迫切希望与苏俄市场重建联系。经过苏
俄的外交争取,两国于 1921 年 3 月 16 日在伦敦签订《临时贸易协定》。协定规定:
双方相互放弃敌对行动和宣传;两国恢复贸易和政治关系;消除贸易障碍,取消经济
封锁;互设商务代表处。3 月 23 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正式宣布英苏贸易协定是对
苏俄事实上的承认,它也是苏俄与资本主义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苏贸易协定签订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苏贸易协定对苏俄的意义。(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裴度(765-839 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自幼受家风熏陶,刻苦攻读经史,
立志辅佐朝廷兼济天下。789 年“耀进士第,以宏词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自此步
入仕途,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深得信任,受命出使魏博,使割据
五十多年的魏博六州重新归顺朝廷。任相后他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裴度
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此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
拜相。为相期间,荐引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等名将。在文学上,裴度主张“不诡
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这对于当时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的倾向,具有
补偏救弊的意义。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
——摘编自《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度的历史功绩。(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裴度取得功绩的原因。(7 分)
益阳市 2020 届高三 5 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24.C【解析】根据材料,商朝“外服诸侯派人到朝廷任职”“这些……为官者,
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可知包括各个
隶属于王的诸侯邦国在内的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关联性,蕴含“大一统”思
想理念,C 项正确;夏商周尚未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A 项错误;选官制度不断发展
一说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 项错误;商朝已形成宗法关系,D 项错误。
2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尊崇儒学,但同时汉宣帝又“所用多文法
吏”“以刑名绳下”,可知当时在治国策略上兼用儒家、法家思想,B 项正确;儒学独
尊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 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排除。
26.B【解析】据材料,宋代商人之子可参加科举做官,商人可直接因功授官,官
员愿意娶商人之女,可知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亦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 项
正确;宋代“商为末业”观念及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抛
弃”“颠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C 两项;宋代理学渐兴,社会风气趋于保守,D
项错误。27.B【解析】依据材料“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
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可知,牛痘知识及牛痘疫苗的接种技术来自西方,
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关,故 B 项正确。A 项属于主观因素,故 A
项错误;1817 年处于清朝前期,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故 C 项错误;洋务运动始
于 19 世纪 60 年代,D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28.A【解析】据材料,1883 年上海钱庄倒闭,迅速影响武汉金融市场,可知上海
和汉口经济联系加强,A 项正确;中国全国性统一市场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B 项错误;
C 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D 项“遍布全国”一说夸大事实,排除。
29.B【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主张“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
有所教,老有所养”,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思想既吸收西方思想又发扬了中国传
统思想,B 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孙中山
所指社会主义为“民生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D 项错误
30.A【解析】据材料,解放战争后期,甘肃省解放区乡村基层组织中,贫雇农占
绝大比例,由此可知劳动者掌握了乡村政权,A 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根据地政权
组织形式,B 项错误;解放区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天然同盟军,C 项错误;
甘肃全境在建国后才完成土地改革,D 项错误
31.D【解析】根据表格,1957-1959 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公布的扫盲人数高达千
万左右,而 1960 年国民经济调整后,扫盲人数陡降至 45.8 万,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
了扫盲工作,D 项正确;20 世纪末,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A 项错误;1965 年初步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C 项错误。
32.B【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明确奴隶也是人,“从宗教法和刑法的角度上看,
奴隶与其他人一样享有权利”,可知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奴隶权利也有所保障,这
体现了自然法精神,也即理性精神,B 项正确;材料仅提出限定奴隶在“宗教法和刑法”
范围内享有权利,而非完全与自由民享受同等权利,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排除;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D 项错误。
3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 1875 年宪法虽然规定总统权力极大,
但对总统权力也作出种种限制,体现了权力间的相互制约,D 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总统拥有实权,A 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权力中心为议会,B 项错误;法兰西
第三共和国的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C 项错误。
34.D【解析】根据材料,资中笃认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转变为“资本家和工
人”之间的利益协调者即协调了劳资矛盾,D 项正确;A、C 两项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低收入或失业者的利益,但无法直接体现出协调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均排除;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B 项错误。
35.A【解析】陶壁艺术属于现代派美术,这两幅注重对物象的变形、分解和综合,
带有创新和变异的倾向,故 A 项正确;追求古典的完美和永恒,属于古典主义派别的
特征,不符合这两幅作品的特征,故 B 项错误;墙壁艺术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图片中
的陶壁作品未体现印象派美术的朦胧美,故 C 项错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征为热情奔
放,懂憬美好的未来,材料中作品并未体现此特征,故 D 项错误
41.(1)原因:两次工业革命;西进运动与美国疆域的扩大;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
代的到来;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政府的支持;外来移民的涌入。(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
意义: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
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推动了经济布局的改变。(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4 点 7 分,
共 7 分)
(2)特征:多由地方强权人物主导;铁路建设较为缓慢;主要依靠外债;所有制形
式混杂;具有半殖民地色彩。(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
启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先实现民族独立;中外之间的经济科技交流有利于推
动社会进步;交通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铁路与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9
世纪 6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地之一,铁路需要
大额投资,可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中“西进运动,
使美国版图扩大到西海岸的太平洋”,可得出西进运动与美国版图的扩大;根据材料
中的“19 世纪 60 年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南北战争促进了美国国家统一与国
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根据材料“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支持援助”可得出政府的支
持;根据材料“大批移民……推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可得出外来移民
的涌入。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中“铁路的修建把东西部连接在一起”,促进了东
西部商品的交流及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深化,可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
中“大批移民也随之定居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推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
可得出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中美国火车头创设有封闭性
火车头和排障器,可得出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推动了经
济布局的改变
(2)第一小问特征,需要结合两则材料比较得出晚清修筑铁路的特征,由材料一可
以看出美国铁路是由私营股份公司建设的,而根据材料二中“多属借外债修筑的铁路…
李鸿章、张之洞等强势人物牵头”可得出晚清铁路建设的特征是多由地方强权人物主
导,主要靠外债;由材料一中“到 1900 年,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数达到 30 万公里”,
而材料二中“清末国有铁路共修筑了 1955.9 公里”,可以得出晚清铁路建设的特征为
铁路建设较为缓慢;由材料一可知美国的是私营公司,而材料二中“除国有铁路外,
还有省营、公营、公私合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多种性质”可得出晚清铁路建设的特
征是所有制形式混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晚清铁路建设的特征具有
半殖民地色彩。第二小问的启示可以根据该题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的关系、中外之间的科技交流、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角度来回答。
42.示例:
现象:民营经济既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又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2 分)
评述:改革开放采取“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策略,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通
过所有制改革,承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性;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私人合法收人,为民营经济
发展提供了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成功经验,不仅弥补了国有企业的不足,也推动
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形成了国企、民企相互竞
争而又共同发展的格局。总之,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是经济富民裕国的目标,也成为推动改革深化的重要力量。(10 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通过题干材料所述,可知材料主旨是改革开放
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出材料述及的现象是民营经济是改
革开放的成就,又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评述部分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改革
开放的几个重要环节来进行分析。如改革之初国家采取“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政
策、所有制改革、“十四大”确立的目标、“十五大”对民营经济的保障政策等,最
后做出相应的总结即可
45.(1)特点:任务紧迫;多措并举;政府政策支持;成效显著。(每点 2 分,答
出三点 7 分)
(2)作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巩
固统治;推动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每点 2 分,共 8 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恢复生产秩序成为明朝建国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可
以得出任务紧迫的特点;材料当中提到了屯田、垦荒和水利工程建设,说明多措并举;
材料中提到政府减免赋税、换取“盐引”等鼓励措施,可以得出政府政策支持的特点;
依据材料中的“明初 15 年间,全国增垦田地面积达 180 万顷约占洪武|四年耕地总量
(366 万顷)的一半”,可得出成效显著的特点。
(2)本问需要根据材料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发散思维进行推导,耕
地面积的增加肯定会提高粮食产量,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农民都有了地种自然也就
缓和了社会矛盾,进而会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农业是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会带
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繁荣。
46.(1)背景:英俄传统贸易联系紧密;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经济;苏俄严重的政
治经济危机;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每点 2 分,共 8 分)
(2)意义: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助于改善苏
俄的国际环境。(每点 2 分,答出三点 7 分)
【解析】(1)据材料“英俄之间有传统的贸易联系”,可知英俄传统贸易联系紧
密;据材料“为了渡过经济难关”,结合所学和时间背景可知,这一难关主要是由于
一战的破坏;根据材料中 1921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俄正经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
机;苏俄经济政策正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根据 1921 年英俄贸易协定的内容“双方相互放弃敌对行动和宣传,两国恢复
贸易和政治关系;消除贸易障碍,取消经济封锁;互设商务代表处”并结合所学,可
从经济角度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政治角度巩固苏维埃政权,外交角度改善苏俄的国
际环境来进行解答。
47.(1)功绩:平定淮西叛乱,使部分割据藩镇重归朝廷;维护了唐朝政治稳定与
统一;重用大量人才;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每点 2 分,共 8 分)
(2)原因:个人的才学与品行;家学家风的影响;统治者的信任;时代发展的需求;
传统价值观的熏陶。(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4 点 7 分,共 7 分)
【解析】(1)由材料中裴度为四朝元老,为相二十年,“使割据五十多年的魏博
六州重新归顺朝廷”“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可概括出平定淮西叛乱,使部分割据藩镇重归朝廷及维护了唐朝政治稳定与统一;根据“为相期间,荐引韩愈等名十,
重用李光颜等名将”,可概括出重用大量人才;根据材料裴度在文学上“对于当时古
文写作上追求奇诡的倾向,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可概括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
发展。
(2)根据材料“自幼受家风熏陶”可得出家学家风的影响;根据材料中裴度“刻苦
攻读经史,立志辅佐朝廷兼济天下”,可得出个人的才学与品行及传统价值观的熏陶;
根据裴度历仕四朝,为相二十年,可知他颇受统治者信任;根据材料裴度平定叛乱,
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可得出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