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ID:438732

大小:392.7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年高 2021 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生物测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 C 正确。 2.已知喷瓜的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 A1、A2、A3 决定,A1 为雄性,A2 为两性,A3 为雌性。并且 A1 对 A2、A3 为显性,A2 对 A3 为显性。则在喷瓜中决定性别的基因型数目和纯合子数目分别为 A. 6、3 B. 6、2 C. 5、3 D. 5、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雄性的基因型为:A1 A2、A1 A3,两性喷瓜的基因型为:A2 A2,A2 A3,雌性的基 因型为:A3 A3。 【详解】由于只有雄性喷瓜有 A1,故不存在 A1 A1,喷瓜关于性别的基因型只有 5 种,即 A1 A2、A1 A3,A2 A2,A2 A3,A3 A3。其中纯合子只有 A2 A2,A3 A3。综上所述,AB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故选 D。 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含量增多 B. 紫外线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中只有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 癌细胞中只有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A 【解析】【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等物质减少。 【详解】A、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减少,但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增多,A 正确; B、紫外线会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癌变,B 错误;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 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癌变的内因及外因;识记癌细胞 的主要特征。 4.下列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 进行 ATP 的合成 B. 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基因 C. 进行 mRNA 的合成 D. 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 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A 错误; B、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 错误; C、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 mRNA 的合成,C 错误; D、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D 正确, 故选:D。 5.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多种方法来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角质层细胞是人体表层的因衰 老而死亡的细胞),让自己的肌肤焕然一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衰老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B. 人体衰老的细胞黑色素增加 C. 细胞衰老可能与端粒有关 D. 细胞衰老可能与自由基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结构的退行性变,如在细胞核, 核膜凹陷,最终导致核膜崩解,染色质结构变化;细胞膜选择性通透能力下降,膜受体种类、 数目和对配体的敏感性等发生变化;脂褐素在细胞内堆积,多种细胞器和细胞内结构发生退 行性变化;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合成下降等。 【详解】A、人体衰老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A 正确; B、衰老的细胞中脂褐素在细胞内堆积,B 错误; C、端粒学说提出细胞染色体端粒缩短的衰老生物钟理论,认为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端 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C 正确; D、氧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机体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损伤的积累,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衰老的原因、特征及细胞衰老学说的内容。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实验操作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 解离-染色-制片-漂洗 B.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制片-解离-染色-漂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 制片。 【详解】A、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A 错误; B、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B 错误; C、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 正确; D、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实验操作步骤及目的: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漂 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目的是使染色体(质)着色;制片是用镊子将根尖弄碎, 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 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 A、a 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 B、b 都被标记 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 若细胞中出现 2 个黄点、2 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B. 若细胞中出现 4 个黄点、4 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点、4 个绿点 D. 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分别出现 2 个黄点、2 个绿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 4 个,即 2 个 A 和 2 个 a 或 2 个 B 和 2 个 b;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未复制前,细胞中有 2 个黄 点、2 个绿点,复制后的细胞中有 4 个黄点和 4 个绿点。 【详解】A、若细胞中出现 2 个黄点、2 个绿点,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分裂间 期,A 错误; B、若细胞中出现 4 个黄点、4 个绿点,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B 错 误; C、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点、4 个绿点,C 正确; D、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分别出现 4 个黄点或 4 个绿点,D 错 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以荧光标记为手段,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细 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8.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C.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 细胞分裂过程相对较简单 【答案】A 【解析】 大肠杆菌细胞无染色体,增殖方式为二分裂,A 项错误;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分裂过程相对较简单,B 项、D 项正确;分裂时细胞从中部凹陷,整个细胞缢裂成两部分,C 项正确。 【点睛】二分裂≠无丝分裂: (1)二分裂:指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2)无丝分裂:某些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9.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 格里菲思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 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 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 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错误;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 错误; 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了解人们对遗传物质 的探索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遗传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 结论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个试管中,依次加入 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 现试管内仍 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A. 3 和 4 B. l、3 和 4 C. 2、3 和 4 D. l、2、3 和 4 【答案】D【解析】 【分析】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物质分离 开,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最后发现只有加入 S 型细菌 DNA 的有 S 型的产生,最终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3、4 三个试管内因为没 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 R 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 R 型细菌;1 号试管因为有 S 型 细菌的 DNA,所以会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 R 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 然有 R 型细菌存在。 故选 D。 11.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 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 图乙表示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 图丙表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 图丁表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中;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 【详解】A、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短,亲代噬菌体未来得及 侵染细菌,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故甲图可表示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A 错误;B、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无论保温时间长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沉 淀物的放射性较低,B 错误; C、据丙图可知,S 型菌曲线的起点为 0,且在 R 型菌之后,故该图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 化实验中 R 型菌+S 型菌的 DNA 组”,R 型菌和 S 型菌的数量变化,C 正确;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得到的 S 型菌的数量远小于 R 型菌的数量,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掌握两组实验的原理、 内容和结论是解题关键。 12.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和 DNA,其中 DNA 既能进行自我复制,又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存在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的 tRNA B. 叶绿体转录完成后再通过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 C. 叶绿体 DNA 复制时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 叶绿体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仍然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内 DNA 指导自身蛋白质的合成,据蛋白质合成过程可知,叶绿体 DNA 是遗传物质,能 够转录,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详解】A、翻译中需要 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叶绿体中能合成蛋白质,说明叶绿体中存 在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的 tRNA,A 正确; B、叶绿体中的 DNA 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B 错误; C、叶绿体 DNA 复制时需要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C 正确; D、中心法则包括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叶绿体中存在有少量 DNA,属于半自主性 细胞器,存在有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 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 13.R 环是由一条 RNA 链与双链 DNA 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因转录所合成的 RNA 链不能与模板链分开而形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R 环的产生不会影响对该基因的翻译 B. R 环中未配对的 DNA 单链可以进行转 录 C. 推测 R 环的形成只可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D. 推测 R 环杂合链中的 RNA 可能是 m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R 环中的 RNA 链是由 DNA 中模板链转录而来的,由于不能与模板链分开, 将会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该 RNA 可能是 mRNA。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R 环中 RNA-DNA 杂交体的形成起因是,由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分 子不能与模板分开,故 R 环的产生会影响对该基因的翻译,A 错误; B、R 环中未配对的 DNA 单链是非模板链,不进行转录,B 错误; C、R 环的形成也可能发生在叶绿体或线粒体中,C 错误; D、由题干推测 R 环杂合链中的 RNA 可能是 mRNA,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题干,分析其中的关键 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 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14.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一定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 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的片段都是基因 D. 所有细胞均含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 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所以 DNA 上并不是所有片段都是基因, C 错误; D、原核细胞内不含染色体,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只能是选择性表达的,D 错误。 15.果蝇体细胞内的 2 号染色体上有基因 P 和基因 Q,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 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 P 和基因 Q 转录时都以 a 链为模板合成 mRNA B. 若箭头处的碱基对 C-G 突变为 T-A,则对应密码子变为 AUC C. 若基因 P 缺失,则此基因突变并不会引起果蝇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基因 Q 的等位基因,其碱基数目一定与基因 Q 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 2 号染色体上 P 基因和 Q 基因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起始密码子为 AUG,则基因 P 以 b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而基因 Q 以 a 链为模板合成 mRNA。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 P 以 b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而基因 Q 以 a 链为模板合成 mRNA, A 错误; B、基因 Q 以 a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 T,即 CAG→TAG,则对应密码子由 GUC→AUC,B 正确; C、若基因 P 缺失,则引起的小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会引起果蝇的性状发生改变,C 错 误; D、基因 Q 的等位基因,其碱基数目可能与基因 Q 相同,也可能不同,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变异等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遗 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能根据起始密码子判断基因 P 和基因 Q 转录的模板链;掌握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能准确判断箭头处碱基突变为 T 时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 16.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 错 误的是 A. 若 DNA—蛋白质复合物是 DNA 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翻译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 C. 转录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 RNA 聚合酶 D. DNA 复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是以 DNA 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形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若 DNA—蛋白质复合物是 DNA 的载体,即为染色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原核生物无染色体,A 正确; B、翻译时不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B 错误; C、转录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即 DNA-RNA 聚合酶,其中蛋白质含有 RNA 聚合酶,C 正确; D、DNA 复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即 DNA-DNA 聚合酶,或者 DNA-解旋酶,其中蛋白质 可能是解旋酶,D 正确。 故选 B。 17.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外祖父母都 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友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为 H、h,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XhY),其致病基因 h 来自母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为 XHXh,正常男子的基因型均 为 XHY。 【详解】A、外祖父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 XHY,传给母亲的是 XH,A 错误; B、外祖母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 XHXh,其中 Xh 传给母亲再传给男孩,B 正确; C、祖父传给父亲的是 Y 染色体,C 错误; D、父亲的基因型是 XHY,男孩的 Xh 基因不会来自父亲,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伴性遗传 特点,分析家族中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依此分 析患病男孩致病基因的来源。 18. 某女子的父亲患红绿色盲,而她本人色觉正常,她与一位其母亲为红绿色盲的男子结婚,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红绿色盲病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0 D. 1/8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红绿色盲遗传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红绿色盲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设致病基因为 b。由于该正常女子的父亲患病(XbY),则其基因型为 XBXb,该男子的母亲患病 (XbXb),则其基因型为 XbY,所以二者婚配,后代患病(XbXb 可 XbY)的概率为 1/2*1/2+1/2*1/2 =1/2。 19.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 为雄性,ZW 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 Z 染 色体上的 DMRT1 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 2 倍。该 基因在雄性中的高表达量开启睾丸(性腺)发育,而在雌性中的低表达量开启卵巢(性腺) 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ZO 个体性别为雌性 B. 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 ZZW 个体性别为雌性 C.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WO 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 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 DMRT1 的高表达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 的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 ZW 型性别决定的方式,据此以题意呈现的信息 “DMRT1 基因的表达量与开启发育性腺的种类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依题意可知:只 DMRT1 基因存在于 Z 染色体上,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ZO 个体,DMRT1 基因的表达量低,开启卵巢发育,因此性别为雌性,A 正确;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 ZZW 个体, DMRT1 基因的表达量高,开启睾丸发育,所以性别为雄性,B 错误;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WO 个体,没有 z 染色体,也就没有 DMRT1 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 正确;已知 DMRT1 基因在 ZZ 个体的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而在 ZW 个体的表达量低则表现为雌性,母鸡性反转为公鸡 可能与特殊条件下 DMRT1 的高表达量有关,D 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知晓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雄性的 性染色体组成为 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 DMRT1 基因只存在于 Z 染色体上,该基因在 鸡胚雌雄性腺中表达量不同导致开启发育的性腺种类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即可对各 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20.下列有关 D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组成为 C、H、O、N、P,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B. 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C. 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 D. 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 基有 4 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分子结构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 -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 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详解】A. DNA 组成元素为 C、H、O、N、P,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A 正确; B、DNA 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 正确;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C 错误; D、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D 正确; 故选 C。【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 DNA 的组成元素、单体和空间结构等知识点,掌握 DNA 复制的特点。 21.某一 DNA 分子含有 800 个碱基对,其中 A 有 600 个。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最后一 次复制消耗环境中含 G 的脱氧核苷酸 12800 个,该 DNA 分子共复制( ) A. 4 次 B. 5 次 C. 6 次 D. 7 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 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 DNA 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 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 DNA 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 链,据此答题。 2、若一亲代 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 ×m。 3、若一亲代 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第 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 2n-1×m。 【详解】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 数的一半。由于 DNA 分子含有 800 个碱基对,其中 A 有 600 个,所以 G 占 200 个,该 DNA 分 子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2(n-1)×200=12800 个,解得 n=7,所以该 DNA 分子已经复制 7 次。即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已知一段双链 DNA 分子中,鸟嘌呤所占比例为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 DNA 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 3:2 B. 该 DNA 若含有 100 个碱基对,则含有氢键数目为 260 C. 由这段 DNA 转录出来的 mRNA 中,胞嘧啶一定占 20% D. 该 DNA 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 500 个氨基酸,则该 DNA 至少含有 3000 个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 总数。C、G 间有三个氢键,A、T 间有二个氢键。【详解】A、DNA 中 A=T,C=G,G 占 20%,则(C+G)/(A+T)=2:3,A 错误; B、该 DNA 若含有 100 个碱基对,则碱基 C=G=40,A=T=60,则含有氢键=40×3+60×2= 240,B 错误; C、双链 DNA 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 20%,但无法得知 DNA 单链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所 以 mRNA 中胞嘧啶的比例也无法确定,C 错误; D、该 DNA 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 500 个氨基酸,则该 DNA 至少含有碱基=500×3×2=3000 个,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解题关键是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明确根据双链 DNA 中鸟嘌呤的比例无 法确定单链中鸟嘌呤的比例。 23.研究发现,与圆粒豌豆的 DNA 相比,皱粒豌豆的 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 DNA 序列,导致 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从而不仅改变了粒形,也改变了种子的甜度。据此能得出的 推论是 A.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C. 圆粒豌豆显饱满的原因是蔗糖含量高,保水能力强 D.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 DNA 序列,使原有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皱粒豌豆 中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说明基因突变后影响了豌豆中淀粉酶的合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 正确; B、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的结论,B 错误; C、圆粒豌豆显饱满 原因是淀粉含量高,C 错误; D、由题干信息分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 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 的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2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 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 模板。依据中心法则(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被 HIV 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有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 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HIV 的遗传物质 RNA,经④逆转录形成的 DNA 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再通过①病毒 DNA 的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生产出大量的 HIV,然后由被感染的细胞 裂解释放出来。 【详解】A、在被 HIV 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①②③④过程,A 错误; B、由于氨基酸的密码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有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 正确; C、HIV 在宿主细胞内经④逆转录成 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C 正确; D、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 DNA 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可见科研中可以研发抑制逆 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以 HIV 为素材,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了解 HIV 在宿主细胞中 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25.下列关于交叉互换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 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C.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答案】D 【解析】 的【分析】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 时期,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 错误; B、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四分体时期,B 错误;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 错误; D、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知识易混点: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是交叉互换,发 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26.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 2 条 Y 染色体的是(  ) A.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 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 C.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 D.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 中期和末期的精原细胞都只含有 1 个 Y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含有 1 个 Y 染色体或不含 Y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2 个 Y 染色体 或不含 Y 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 2 个 Y 染色体。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期肯定含 有 2 条 Y 染色体,A 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只含有 1 条 Y 染色体,B 错误;初级精母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细胞中仍只含有 1 条 Y 染色体,C 错误;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可能含有 2 条 Y 染色体,也可能不含 Y 染色体,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 判断雄性动物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所含的 Y 染色体的数目。 27. 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全部等位基因的分离 D. 全部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A 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出现非同源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 正确。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C 正确。只有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D 错误。故选:D. 2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源于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C.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具有低频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 因,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其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A 错 误;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B 错误; C、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也能发生基因突变,C 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具有低频性,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29.相同条件下,洋葱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A. 花药 B. 根尖分生区 C. 茎尖分生区 D. 根尖成熟 区【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通常发生在 DNA 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 和减数分裂间期。 【详解】A、花药中有细胞分裂发生,容易产生新基因,A 不符合题意; B、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能产生新基因,B 不符合题意; C、茎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能产生新基因,C 不符合题意; D、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较难产生新基因,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新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掌握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30.关于某种生物具有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A、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 分别存在于两条染色体上 C. 分别存在于不同细胞 D. 分别位于同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等位基因控制 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 【详解】A、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 错误; B、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B 正确; C、体细胞中可存在等位基因,C 错误; D、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体的两个 DNA 分子上,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理解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 控制同一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3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绿色、圆粒/皱粒,分别对应豌豆的性状是 A. 种皮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B. 种皮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C. 子叶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D. 子叶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 行杂交。其中黄色/绿色是粒色,即子叶的颜色,圆粒/皱粒是粒形即种子的形状。 【详解】A、豌豆的粒色是子叶的颜色,A 错误; B、豌豆的粒色是子叶的颜色,粒形是种子的形状,B 错误; C、黄色/绿色是粒色,即子叶的颜色,圆粒/皱粒是粒形即种子的形状,C 正确; D、粒形是种子的形状,不是豆荚的形状,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易错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绿色是粒色,即子叶的颜色; 圆粒/皱粒是粒形即种子的形状。 32.某种植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 代表现型比值是 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或 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3:3:1:1,而 3:3:1:1 可以 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为杂合子自交,另一对 属于测交类型。 【详解】A、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若乙的基因型是 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应为 9:3:3:1,与题意不符合,A 错误; B、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 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应为 1:1:1: 1,与题意不符合,B 错误; C、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 Yyrr 或 yyRr,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均是 3:3: 1:1,符合题意,C 正确; D、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 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为 3:1,与题 意不符合,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题思路是将自由组合问题拆分成分离定律来分析: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将再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33.水稻体细胞中含 24 条染色体,现有一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此细胞中的 DNA 双链均被 15N 标记。将其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 细胞有丝分裂一次,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 100% B. 细胞有丝分裂两次,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 50%或 100% C. 细胞有丝分裂 N 次(N>6),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 48 个 D. 细胞有丝分裂 N 次(N>6),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最少有 2 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解答选项中疑问时,若能结合细胞分裂简图分析即 可迎刃而解。以一条染色体分析标记物情况如下图: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一次,全部子细胞均会被 15N 标记,故 A 正确;细胞 有丝分裂两次,因着丝点分裂时,含 15N 的子染色体是随机拉向细胞的一极,有可能出现 15N 全被拉向同一极,或拉向两极,因而,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比例可能为 100%,也 可能为 50%,也可能为 75%,故 B 项考虑不完整,错误;同理,细胞有丝分裂 N 次(N>6), 被 15N 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 48 个,若每次分裂时 15N 均全被拉向细胞一级,则可能出现只有 2 个细胞 15N,综上所述,选 B 项。 【点睛】解决此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涉及同位素标记的问题,最简洁,最不容易犯 错的方式是采用绘图的方法分析,减数分裂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有丝分裂则以一条染色体为例。 34.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 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与 B、b 控制,A 控制形成黄茧,a 控制形成白茧,基因 B 可抑制基因 A 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 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T、t 控制。根 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亲本(P) F1 白色正常 白色油质 黄色正常 黄色油质 父本:黄色正常 雄性 6/16 2/16 母本:白色正常 雌性 3/16 3/16 1/16 1/16 A. 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 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D.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ZTZt×aaBbZTw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基因 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上,则同时还表现为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据此以题意和表格信息为切入点,明辨相应基因在遗传时所 遵循的遗传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依题意可知: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 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表中信息显示:正常体色的父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 所得 F1 中出现了油质体色的个体,据此可推知: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B 正确; 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的基因型为 ZtZt(♂)和 ZtW(♀),雌性只要 Z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t 就表现为油质体色,而雄性必需 2 条 Z 染色体上都含有基因 t 才表现为油质体色,可见,油 质体色的个体数量雌性多于雄性,C 错误;若只研究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表中正常体色的父 【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所得 F1 中,雄性均为正常体色,雌性的正常体色∶油质体色=1∶1, 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 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 ZTW,若只研究黄茧和白茧,则黄茧为 A_bb,白茧 为 A_B_、aaB_、aabb,表中黄茧的父本和白茧的母本杂交所得 F1 中,雌性与雄性的黄茧和白 茧的比例均为 3∶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 Aabb,母本的基因型为 aaBb,综上分析,上述亲本 的基因型为 AabbZTZt×aaBbZTw,D 正确。 35.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 A, 决定果实中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 a1 或 a2 不会产生红色素。a1 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 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 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1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 3︰1 B. a1a1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 a2a2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 a1a2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A_表现为红色,没有 A 则表现为无色,但是 a1 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 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会出现较多的小红斑;a2 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会出现较 少的大红斑。 【详解】Aa1 自交后 AA:Aa1:a1a1=1:2:1,由于 a1 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 频率高,因此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不为(大于)3︰1,A 错误;由于 a1 在玉米果实发 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 a1a1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 B 错误;由于 a2 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 a2a2 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 少的大红斑,C 错误;a1a2 自交后代为 a1a1:a1a2:a2a2=1:2:1,因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 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36.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采用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2)该实验中____(填“能”或“不能”)用具放射性的14C 来标记噬菌体的 DNA,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 31P 的大肠杆菌,待大肠杆菌裂解后,检测到有 128 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 32P 的噬菌体与含 31P 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组装出的子代噬菌体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其遗传情况_______(填“是”或“不”)符合孟德 尔遗传定律。 【答案】 (1). 同位素标记法 (2). 不能 (3).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C 元素,都会被 标记,则无法判断 DNA 能否进入细菌细胞,无法区分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来源 (4). 1:64 (5). 不 【解析】 【分析】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物质。 【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2)由于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C 元素,都会被标记,则无法判断 DNA 能否进入细菌细胞,无 法区分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来源,所以不能用放射性的 14C 来标记噬菌体的 DNA。 (3)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特点,一个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 31P 的大肠杆菌,待大肠 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含 32P,但所有噬菌体都含 31P,所以 128 个子代噬 菌体中,含 32P 的噬菌体与含 31P 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1:64。组装出的子代噬菌体很多与亲代 一模一样,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点睛】知识易错点:由于 DNA 中不含 S,蛋白质中不含 P,所以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噬菌体 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传递规律,而噬菌体是病毒。 37.下图为某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其中 a、b、c 表示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物质, 起始密码子为 AU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过程表示 DNA 复制,则所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b 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 (2)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3)物质②④均为 RNA,其中④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存在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该过程的特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进行 c 过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 【答案】 (1). 解旋酶、DNA 聚合酶 (2). 细胞核 (3). b 转录 (4). c 翻译 (5). 61 种 (6). a (7).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8). 由左向右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是 DNA,②是 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 tRNA,⑤是氨基酸;a 表示 DNA 复 制,b 表示转录,c 表示翻译。 【详解】(1) a 过程表示 DNA 复制,则所需要的酶有解旋酶、DNA 聚合酶,b 转录过程发生的 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蛋白质合成包括 b 转录和 c 翻译两个过程。 (3)物质②是 mRNA,④是 tRNA,tRNA 具有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作用,共有 61 种。 (4)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进行细胞分裂,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存在 a DNA 复制过程,该过 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5)根据题图中肽链的方向分析可知,图中 c 翻译过程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点睛】根据中心法则的内容分析题图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解题关键。注意分析 tRNA 的 种类:tRNA 上的反密码子对应 mRNA 上的密码子,由于 mRNA 上有三个终止密码,所以 tRNA 共 有 61 种 38.图 1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 DNA 数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图 2 表示某个高等动 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 3 表示细胞内染色体及核 DNA 相对含量变化的 曲线图。据图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 CD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 2 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乙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若丙是 乙细胞的子细胞,则丙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3 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L→M 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 【答案】 (1).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2). 乙、丙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 卵细胞、(第二)极体 (5). AH、MQ (6). 受精作 用 【解析】 【分析】 图 1 中 AB 段变化的原因是 DNA 复制;CD 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 2 中甲细胞处于有丝 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乙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 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丙应为次级卵母细胞。图 3 中 A-E 和 MQ 段表示有丝分裂,FK 段表示减数分裂,LM 表示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细胞中都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1)图 1 中 CD 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2)图 2 中乙、丙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丙是乙细 胞的子细胞,则丙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图 3 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AH 和 MQ 段,L→M 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 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图 1 和图 3 中曲线变化的含义,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分 析图 2 中细胞所处分裂方式及时期。 39.如图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B-b)和乙病(A-a)的遗传系谱图,家族中 I-2 不 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II-6 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III-9 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 III-10 和 III-13 结婚,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3). bbXAY (4). 3/4 (5). 7/2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关于甲病:II3 和 II4 患甲病,他们女儿 III-9 表现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关于乙病:I-1 和 I-2 表现正常且 I-2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他们儿子 II7 患乙病, 说明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II-6 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 bbXAY。 (3)III-9 甲病表现正常基因型为 bb,II3 乙病的基因型为 XAY,II4 乙病的基因型为 1/2XAXA,1/2XAXa,所以 III-9 乙病的基因型为 3/4XAXA 和 1/4XAXa,故 III-9 个体为纯合子 bbXAXA 的概率 3/4。 (4)关于甲病 III-10 基因型为 1/3BB 和 2/3Bb,III-13 的基因型为 bb,后代正常 bb 的概率 为 1/3;关于乙病,III-10 基因型为 3/4XAXA、1/4XAXa,III-13 的基因型为 XaY,后代正常概 率为 7/8,所以若 III-10 和 III-13 结婚,后代不患病的概率 1/3×7/8=7/24。 【点睛】解题思路是将自由组合问题拆分成分离定律来分析: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本可 能的基因型,将再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并进行概率计算。 40.已知成熟沙梨的果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B/b、D/d 控制,沙梨的果皮颜色与 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bb_ _或_ _DD B _dd B _Dd 表现型 黄色 绿色 淡绿色现取三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和绿色纯合品种丁杂交,所得 F1 自交得 F2,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P F1 F2 表现型及比例 一 甲×丁 淡绿色 黄色:淡绿色:绿色=1:2:1 二 乙×丁 淡绿色 黄色:淡绿色:绿色=? 三 丙×丁 绿色 黄色:绿色=1:3 (1)甲、乙、丙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F2 的黄色:淡绿色:绿色比例为______________,其中的黄色果皮植株中纯 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从实验二的 F2 群体中选择一绿色果皮植株鉴定其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交叉互换等情况)。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 为 BBdd;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 为 Bbdd。 【答案】 (1). BBDD、bbDD、bbdd (2). 7:6:3 (3). 3/7 (4). 让该绿色果皮 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或让该绿色果皮植株与实验三的 F2 中表现 型为黄色果皮的植株(bbdd)测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 (5). 后代都 是绿色果皮植株 (6).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3:1 或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 =1:1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三丙(bb 或 DD)×丁→F1 为绿色 B _dd,F1 自交 F2 黄色:绿色=1:3,推测丙的基 因型为 bbdd,丁的基因型为 BBdd;根据实验一甲(bb 或 DD)×丁 BBdd→F 1 为淡绿色(B _Dd),F2 黄色:淡绿色:绿色=1:2:1,推测甲的基因型为 BBDD;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乙的 基因型为 bbDD。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丙基因型分别为 BBDD、bbDD、bbdd。 (2)实验二中,F1 的基因型为 BbDd,则 F2 的黄色:淡绿色:绿色比例为 7:6:3,其中的黄 色果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7。 (3)实验二的 F2 群体中选择一绿色果皮植株 B _dd 鉴定其基因型,①实验思路:让该绿色果皮 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或让该绿色果皮植株与实验三的 F2 中表现 型为黄色果皮的植株(bbdd)测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若后代都是绿色果皮植株,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为 BBdd; 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3:1(或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1:1),则该绿色果皮植株 基因型为 Bbdd。 【点睛】解题思路是根据题干信息,结合表格实验数据,分析亲代的基因型及 F1 的基因型; 鉴定植株基因型可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分析亲本的基因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