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共 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再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
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
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
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
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
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
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
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
《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
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
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
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
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
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
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
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
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戌
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
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
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
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
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
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
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的主题,将
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 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
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 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即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因为“关”是军防的象
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 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
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
B. 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
响。
C. 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
意义。
D. 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
重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 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
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 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
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
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
D. 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
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等象征。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 项,“表
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
界”“可见一词”理解错误,这两句话与“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没有关系,表现的
是思乡之情。原文是“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
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
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
感烙印”。能体现“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的是“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 项,“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
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错,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
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
特定含义”。可见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说明它的人文意义。故选 C。
【3 题详解】
的
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 项,“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扩大
范围,原文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
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可见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
得志之人”会产生“思乡怨忿之情”。C 项,“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错误,原
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
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由此可见,与王维相差一个
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是因为“阳关”的人文含义,而不是因为王
维的诗。D 项,“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错,原文是“,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
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
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可见不是“失去了”地理属性,而是“超越了”地理属
性。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 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 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 2019
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
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一时
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
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
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
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
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全面
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
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类
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宄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
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在“撤
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
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
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总之,垃圾
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
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
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 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 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D.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已在 46 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训,才
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C. 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
圾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D. 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都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为的工
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6.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
【答案】4. B 5. D
6. ①培养个人文明,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②提升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素材运用的意
图。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
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错误类型主要
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
生有”“张冠李戴”等。比照辨析时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要联系上下文体会,
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中 B 项偷换概念。“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中的“垃圾
分类”概念错误。从材料一中“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
全面启动并发力的”看,应为“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其余三项理解表述正确,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
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
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
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流方向。
本题 A 项“截至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表述错误,由原文
“到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知,是“基本建成生
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而不是“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项推论表述无中生有。推论信息筛选区域为材料一第二段“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
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管理基础”,论述了“垃圾分类
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原因,并未谈到我国因经济发展导致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
C 项推论表述“只要……就……”绝对化。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
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只是“垃圾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
件。
D 项理解表述正确。信息筛选区域为材料三“总之……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
推动”。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重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
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类。
本题要求概括“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归纳筛选区域为材料三,概括的指
向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抓住材料三中的表示垃圾分类意义的两个“有利于”、两个“可
以”筛选关键词,然后按照垃圾分类“对个人”“对法制”“对社会文明”“对企业”“对
生态”的角度分类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通常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
组合而成的多维度又相互独立阅读文本。简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内容的实用性、知识
的综合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读图表的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训练时,学生要积累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当然筛选整合信息的
能力更要培养。
阅读文本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迅速把握文本话题和各则材料的侧重点:①快速浏
览,确定文本中心话题。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②单则阅读,找出文本的侧重
点。以抓关键词语的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或角度、方面)。对图表要根据标题和内容
大致把握其重点。③关注材料的出处,搜索命题暗示信息。
作答选择题时,确定选项归属,仔细比对。首先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接
着在仔细理解各个选项的意思及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把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
各个选项对应材料的语境中进行反复比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出答案。比对时,注意比对
以下几个方面:①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②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③比对依据
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归纳内容要点时,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①抓住
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内容而言,新闻的导语、文中陈述的事实文字等,
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文本全文的内容,概括时二者要有机结合。②归纳层次要点,
综合各层层意。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③提取关键信息,重新组合。有些材
料,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中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
行综合归纳概括,由点到面,归纳概括出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 光①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
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
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
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
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
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
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
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
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③的制艺和试
帖④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
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
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
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
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
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
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
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
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竞太寂静了,尖铁
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
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
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
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
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
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
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
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
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
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有删改)
【注】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②圆图,科举时代
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誊真,téng zhēn,意思是
用楷书誊写。④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
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 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
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C. 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
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 小说在陈士成死之前对灯火进行了描写,此时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
其实是暗示了他的命运。
8. 小说以“白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系列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陈士
成便是其中之一。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7. C 8. ①以“白光”为题点明了小说的内容(线索)。小说就是围绕陈士成因落
榜产生白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的。②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陈士成十六
次未中,最終落水而死且无人收尸,其一生如同惨淡的白光。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白光”
隐喻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以其为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罪恶本质。
9. 陈士成是一个没有运气,考了十六次也没有中试的老童生;他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热
衷于封建科举,希望通过中举来进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不觉悟,
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文本,通过
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然后仔细分析所给选项,辨明正误。本题
C 项,“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分析错误。从文章主题来看,主要是揭露科举
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所以没考中应是由于科举制度的黑暗,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
已。选项错在不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的本
义和象征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题目在结构上的作
用,是否线索,贯穿全文;第三,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是否是抒
情载体;第四,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考虑标题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
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解答本题时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思
考。从文章内容来看,小说标题“白光”有如下几层含义:月亮放射出的清冷的光;陈士成因发疯而眼前出现的虚幻的光;旧时迷信,地下有财宝的地方会有一种亮光。这几种光交织
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白光”,这是陈士成利欲之心的象征。小说其实是以“白光”隐喻封建
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陈士成在它的迷惑下,心理变态,心灵扭曲,由悲怨到狂乱,一步步
走向死亡。从与主旨的关系方面来看,文章以“白光”为题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罪
恶本质,彰显了小说的主题。从情节以及标题与人物的关系方面来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
借鉴戏剧的结构艺术,通过高度概括和精心选材,把主人公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
一天内集中体现,以“白光”为题点明小说主要描写内容,围绕陈士成因落榜而产生白光的
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并通过因白光而“挖银子”这一情节,把陈士成扭曲
变形的心理,推向了高潮,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残害。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在整体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以及相关事件进行筛选和提取,
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根据“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
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可知陈士成是一个没有
运气,考了十六次也没有中试的老童生,说明他没有意识到科举制度的黑暗;根据“他耸然
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
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
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可知他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
这陈府有过它光荣的过去,封建科举制度和没落世家的妄自尊大,在他的生活和精神上造成
了对功名富贵疯狂追求的欲望;“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
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表明
他想通过科考赢取功名,光宗耀祖,渴慕名利;小说通过“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
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
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
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这些情节,可见陈士成饱受封建科举制度
毒害的形象,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
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
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勾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
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
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
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
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
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①三千金,
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
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
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②死
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
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
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
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
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
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
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
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
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卷)
【注】①畀,bì 给,给以;②槥,huì 粗陋的小棺材。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B.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C.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D.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土木兴建、俸饷等事宜。
B. 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 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 黑山阳,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南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詹荣颇有智慧谋略。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他结交敌人心腹,擒获叛军头目并
杀掉。
B. 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殓战死者送归鲁
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 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
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 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但因年老略有
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派用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
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2)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敌,多次被朝廷
奖赏。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根据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可知“佃作”是偏正式合成词,意思是从事耕作,该词不能拆开,因此排除 C;根据上下文文意,“军”既做“召”的宾语,又做
“佃作”的主语,因此“军”与“佃作”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
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大意是“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士
兵”,在“市马费”与“市牛”之间不必停顿,因此排除 D。
故选 B。
本题大意是:于是詹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复他们的租徭,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
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士兵;到了秋冬季就把他们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A 项,“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土木兴建、俸饷等事宜”表
述错误。其中“土木兴建”不在“户部”管辖之内,应隶属 “工部”。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D 项,“官
至兵部尚书”错误。结合“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
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分析可知,他只是代理过兵部事务,没正式任命。朝
廷再次要詹荣代理兵部事务时,他却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而触怒了皇帝,说他“年老略有消
沉”于文无据。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生解答本题时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1)以:为了。好:交好。而:
连词,表转折。锋镝: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本文代指作战打仗。中国:古今异义词,中
原国家(地区)。(2)靖:平定。进:晋升,提拔。累:多次。奖赉:奖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担任过郎中。
他到大同对粮饷、税收等进行督察。正赶上大同士兵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总兵官李瑾。
总督刘源清率领军队围住大同城,久攻不下。詹荣向来有智慧谋略,善于应变,叛乱的士兵
在城中抢劫骚扰,没有人侵犯詹荣。城外围攻更加紧急,詹荣秘密约见都指挥纪振、游击将
军戴濂、镇抚王宁,共同商量讨伐叛贼。(他)发觉叛军中的马升、杨麟二人没有谋反的想法,
于是,表面上让王宁拿着官民状到总督刘源清的处所,替叛兵请求宽恕,而暗地里将詹荣的
平叛计划告诉(总督刘源清),请求宽赦马升、杨麟的死罪,给他们三千金,让他们(从乱军
中)招募敢死队员为朝廷效力。恰逢总督刘源清已被罢免,巡抚樊继祖答应了他。马升、杨
麟于是结交心腹的人,擒获叛军首恶黄镇等九人,杀掉他们。詹荣于是打开城门,迎接巡抚
樊继祖进城,又捕杀二十六人。(大同兵变全部平定),朝廷记下詹荣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光禄
寺少卿,又升迁为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
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
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
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朝廷下诏免去了总兵官杨信的官职,用棺柩厚敛战死的鲁迷人
送还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而心悦诚服。过了一年,因为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
文不和睦,朝廷下诏让詹荣与赵锦交换任职。俺答汗数万骑兵入侵,詹荣和总兵官周尚文在
黑山南麓打败了他们,敌寇又大举进犯中部地区,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在阳和严加
防范,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于是撤兵离去。代王府的奉国将军充灼抢掠扰
民,詹荣奏闻朝廷,剥夺充灼的俸禄。充灼秘密勾结长城外的俺答小王子进犯大同。詹荣(将
得到的情报)告诉总兵官周尚文,逮捕充灼等人,全都诛杀。詹荣认为大同没有险要地形抵
御敌人,于是修筑大同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筑城堡七座,报警台一百五十四座。又认为
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而靠近边境有弘赐诸堡三十一处,连绵横亘五百多里,把这些地方开
辟整治出来都可以成为肥沃的田地,大约有几十万顷。于是詹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
复他们的租徭,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士兵;到了秋冬季就把他们
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敌人进入国土侵略,与尚文在弥陀山打败敌人,斩杀一个部长。
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敌,多次被朝廷
奖赏。后来又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罢职,詹荣代理兵部尚书
职权,他上奏请求有关秋季防务的十件事。不久,翁万达进京担任尚书,遭逢母亲去世,詹
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赋闲在家。过
了两年就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
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 “胭脂”两句,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
样红?词人因这鲜艳的秋荷,愁绪稍得宽解。
C. “天在阑干角”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矛盾心理。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
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
含年华流逝之意。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
愤。
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
夫,做个高洁的隐士。④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
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⑤对故国山河 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
复失地。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B 项“词人因这鲜艳的秋荷,愁绪稍得宽解”理解错误,“胭脂”两句,写词人来到江边,见
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
想头,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伤春的
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此处以乐景衬哀情,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愁
绪稍得宽解”曲解文意。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本题要求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结合诗句的重点词提炼,可抓“斜日”的寓
意,得出作者对时光和年华的慨叹;“谁是中州豪杰”表达有才不见用,有志无法伸;“三
径菊花”“五湖舟楫”借用典故,传达归隐的无奈;“千万里”“人倚醉醒中”写远离家乡,
漂泊颠沛之苦情;“故国”“此意”及注解抒写力主抗金的志向。可就此整理作答。
【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
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
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
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
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
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的(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居室虽简陋,却十分满足。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
界。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倚南窗以寄傲 (2). 审容膝之易安 (3). 犹有未树也 (4). 犹有
所待者也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
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易错字形:古诗文默
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本题易
错字形有(1)倚、膝(2)所待者(3)潦水、清、凝、暮。
【点睛】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默写名句名篇时,要
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
字,不漏字,不误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__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
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________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
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
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
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_________。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
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
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
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________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 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 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 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
意栖居的惬意。
B.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
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
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
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出类拔萃:超出同类。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是说“民宿”,应选
“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
需要的材料。此处横线前有“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
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艺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
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
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
看,应选用“急功近利”。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
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
A 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
B 项,“通过”缺少中心语;
D 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题中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
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
恰当。故选 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
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
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
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①__。“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②___这涉及到其它堵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
身的智能,这是普遮认同的观点。但其实我们时自身智能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
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
能研究要重视③__。
【答案】 (1). 即“人工”和“智能” (2).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
(3). 对人自身智能及构成元素的研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
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语段论述的是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部分的具体体现。第一处根据“人
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这里突出的是“人工”和“智能”的具体关系,可以填写为
“即‘人工’和‘智能’”;第二处根据“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
的思维)等等问题”,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具体关联,可以填写为“关于什么是“‘智能’,就
问题多多了”;第三处处于结尾句,是语段的总结部分,可以填写为“对人自身智能及构成元
素的研究”。
【点睛】“语意连贯”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
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
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 5G
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华
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 2009 年起着手 5G 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
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 5G 基站芯片组天罡、5G 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
麟 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建设。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 6 月 6 日;②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 5G 牌照;③中国进入 5G 商用
元年;④华为公司凭借全面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要点 提炼筛选、压缩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接下来
再审语段,明内容,本题所选语段,主要讲述了 5G 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大致可分成两个层次。
然后再明确语段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并分析语段的主要内容,本题所选属于记叙性语段,
的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
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本题中,时间:2019 年 6 月 6 日;人物:工业
和信息化部(可简称工信部)、华为公司;事件: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 5G 牌照,华为公司凭
借全面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建设。最后再将这些关键信息组织称通顺的一段话,
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喜迎祖国 70 年华诞,国庆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于今年国庆期间上映,影片聚焦了
7 个祖国重大历史瞬间,包括《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七个故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 年 8 月 8 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15 年 9 月 3 日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
2016 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这七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哪一
个更能引起你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国庆 70 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新中国历史
瞬间,其中最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感动的便是那一支斗志昂扬、朝气蓬勃的队伍——中国
女排。
1984 年女排首次奥运折桂,以三连冠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
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只要穿上
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
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
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中国女排精神即是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中国女排不仅是一支排球劲旅,
更是催人奋进、引领时代的精神象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亟需一种精神鼓舞,一种自
信支撑。在女排精神感召下,中国各行各业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朝气。我们的载人航
天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引领世界;我们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极大改变了
中国人的购物支付方式;我们的高铁从模仿别人到完全自主制造;我们的 C919 大飞机,我们
的一座座沟通无限的世界级桥梁工程,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学习女排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奋斗于新时
代。
新时代领路人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
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还经历过漫长
低谷,也上演过 2004 年雅典、2016 年里约热内卢的绝地反击。中国女排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
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带给
我们感动与鼓舞。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有挑战、有风险,更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除了
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发扬好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女排精神,保持
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
郎平说,“你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种坚定的眼神,是中国女排向胜利进军的战略定力。这种坚定的眼神,是我们在平凡
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定力,是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执着动力。中华民族就需
要这样坚定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
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每个事件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聚焦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片段,归纳了新中国 70 年
历程中的几件代表性大事,要求考生从这七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选择一个,写自己的感悟和思
考。因此,写作内容就必须源于材料所给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只能就其中的一个事件
展开论述,如果综合七个事件,泛泛谈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则不符合内容要求。解题:本题将电影中的情节画面与当代青年对祖国发展的认识思考联系起来,全面贯彻了“立
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虽设置了一个写作
任务,但欲完成此写作任务,又必须完成以下写作指令:情境指令——建国 70 周年,七个重
大历史瞬间;主题指令——针对其中一个最能引起自己感悟思考的事件;对象指令——从新
时代青年的角度思考认识;内容指令——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考生需要提炼事
件背后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同时写出自己应如何行动。这就需要考生对重大事件有独具慧
眼的解读,发现事件背后的精神,深入挖掘,结合现实,谈当代青年应如何秉承新中国七十
周年奋斗过程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泛泛而谈,未提炼事件背后的精神,没有写当代青年的
认识和思考,则均属于偏题或者跑题内容。
材料分析:材料说,“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回望过去的付出和成绩,与之握
手的不仅是光阴,更是光阴背后传达的爱国精神。考生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重大历史瞬间背
后所传达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传达独立自主精神。
“原子弹爆炸成功”传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传达爱国奋斗、奋勇拼搏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香港回归”传达亿万人民渴望祖国统一、守土有责的信念。
“北京奥运会开幕”传达自信开放的理念。
“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传达不断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 纪念战争是为和平,“大国亮剑”传达中国追求和平 信
念。
考生不能只泛泛而谈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而必须选取其中一件“更能引起自己感悟”的大
事,深入分析其精神,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反映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
写作注意:
1、限制性:考生一定要把自己代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感悟事件传达的爱国精神,思考
如何践行这样的精神。如果只是客观描述,不从青年学生的角度思考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文
章则难以深入,难出佳作。
2、开放性
⑴写作的角度开放。材料提供了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件深入分析,
结合知识储备,谈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和思考。
⑵论据选择的开放。考生选择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后,要提炼事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再组
的织素材进行论证,最好能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证,这样
便既真实典型又极具教育意义。
⑶文体开放。材料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所擅长的
来选择文体,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抒情性散文,只要利于情感主旨表达即可。
但不论选择何种文体,文体结构必须清晰。
【参考立意】1.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2.独立方能自强——感动 1949。
3.两弹一星,自强不息。
4.北京奥运,自信开放。
5.香港回归,爱国守土。
6.神舟飞天,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7.纪念抗战,共筑命运共同体。
【素材】1、2016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
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
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
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
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
之而震撼。
2、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
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
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3、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
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
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4、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
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
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
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5、从 1981 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
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
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
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
由。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
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透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这一中心论点从“女排精神是什么”“为
什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
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
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
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