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核酸也具有催化功能
B. 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的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有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C. 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都需要搬运各自组成单位的工具
D. 分化程度不同 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2、细胞质中能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 tRNA。
3、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核糖体、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4、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
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A、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A 正确;
B、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如染色体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B 正确;
C、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是 tRNA,其基本单位
是核糖核苷酸,核酸的合成不需要搬运的工具,C 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核 DNA 相同,分化的细胞 RNA
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
能,明确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2.在植物体内叶肉细胞中合成的蔗糖不断运出,再由筛管转运到其他部位贮存、利用。如图表
示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及相关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的
。A. 蔗糖载体和 ATP—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
B. 叶肉细胞保持较高的 pH 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
C. 进出叶肉细胞的方式不同,但都需要借助相关蛋白质
D. 图中蔗糖和 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两者的运输动力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K+运输到筛管,动力是 ATP,属于主动运输;蔗糖运输到筛管,需要蔗糖载体,
动力是 H+浓度差,也是主动运输。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蔗糖载体与 ATP 酶的功能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组
成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A 正确;
B、根据图示,蔗糖运输时与 H+同向运输,因此,叶肉细胞内 H+多(pH 低)更有利于蔗糖运
出叶肉细胞,B 错误;
C、图示 H+进叶肉细胞需要 ATP 提供动力,为主动运输,需要相关载体蛋白,H+出叶肉细胞
需要蔗糖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
D、图示蔗糖主动运输的动力是膜两侧 H+浓度差,而 K+的运输动力是 ATP,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面的知识,根据图示物质跨膜运输特点,判断物质运输方
式即可解题。
3.早在 19 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
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
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
B. 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
H+
K+C. 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
胞。在抗原刺激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 3 个阶段。感应阶
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 B 细胞、T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
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 T 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详解】A、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
A 正确;
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B 错误;
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C 错误;
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4.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 DNA 序列,这段 DNA 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插入
另一位点,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 DNA、质粒或噬
菌体之间自行移动,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转座子可能引起酵母菌发生染色体变异
B. 转座子复制时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转座子从原位上断裂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 含有转座子的细菌对有些抗生素有一定抗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座子为 DNA,故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复制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详解】A、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因此可能引起酵母菌发生染色
的体变异,A 正确;
BC、依题意可知,转座子的化学本质是 DNA,因此其在复制过程中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其从原位上断裂时,伴随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B 错误,C 正确;
D、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含有转座子的细菌对有些抗生素有一定抗性,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学会从题干提取相关的信息,根据转座子可以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胞内移动可以推出,转座子可能引发染色体变异,含有转座子的细菌可能会有一定的抗性。
5.唐代诗人曾用“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茶树经过整形修剪,去
掉顶芽,侧芽发育成枝条。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在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发挥了协同作用
B. 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C. 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
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3、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合成部位是根冠、萎焉
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
5、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
调节的结果。
【详解】A、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在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A 正确;
B、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
B 正确;
C、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C 错误;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
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 正确。
故选 C。
【点睛】对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作用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6.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培养基中的 U 和 T,将标记后的碱基用来培养某种生物的细胞,测
定其培养过程中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此结果的分
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 c~e 段主要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B. 显微镜下观察时,处于 a~f 段的细胞数量较多
C. 处于 e 点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处于 a 点细胞中的两倍
D. 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 T 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碱基 U 是合成 RNA 的成分,a~c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U,说明细胞正在
大量合成 RNA;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c~e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T,说明该阶
段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DNA。
【详解】A、在 c~e 段碱基 T 的利用速率增加,主要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A 正确;
B、a~f 段表示细胞中 DNA 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时间较长,显微镜下观察时该阶段的细胞数量较多,B 正确;
C、e 点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完成复制,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
D、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 T 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 DNA 复制
使其不能增殖,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明确碱基 T、U 分别是合成 DNA、
RNA 的成分,再结合有丝分裂过程特点,准确判断图中各阶段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有丝分裂
不同时期的特点答题。
7.下图表示夏季晴天二倍体和四倍体黄毛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四倍体黄毛草莓可由二倍体黄毛草莓经过__________(药物)处理,导致_________加
倍形成。图示 17 点到 19 点之间,两者净光合速率都明显下降,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草莓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草莓高,据此解释图中两种净光合速率差
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两种草莓光合午休的原因,进一步实验发现 13:00 时气孔开放程度下降较小,
且叶肉胞间CO2浓度略微升高,因此科研人员认为导致光合午休的主要因素不是气孔关闭所致,
若该推测成立,导致光合午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因此,在晴朗的中午可通
过_____________等措施降低光合午休的幅度,以提高产量。
【答案】 (1). 秋水仙素 (2). 染色体(组) (3). 光照强度 (4). 四倍体草莓叶绿
素含量高,更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促进了光反应,进而光合速率更高 (5). 过强的光照或过
高的温度引起有关酶的活性降低或破坏 (6). 适当遮荫、通风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
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
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
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
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黄毛草莓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加倍,再经培养获
得四倍体黄毛草莓。图示 17 点到 19 点之间,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太阳西落,
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降低,合成的 ATP 和[H]减少,暗反应降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2)据图可知,四倍体草莓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草莓高,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故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更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促进了光反应,进而
光合速率更高。
(3)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使光合速率下降,导致利用 CO2 减少,因此细胞间 CO2
浓度升高。导致光合午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过强的光照或过高的温度引起有关酶的活性降低
或破坏。因此,在晴朗的中午可通过适当遮荫、通风等措施降低光合午休的幅度,以提高产
量。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最新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下丘脑背内侧(DMD)
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两者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 POA 对 DMD 有
显著抑制作用,如下图所示。(1)图中编号①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
(2)在炎热环境下,POA 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 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散热,其
效应包括________。
(3)图中编号③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两者之间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
(4)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激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的________,由此促进的代
谢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编号)。
(5)进一步研究发现,POA 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 DMD 持续兴奋却不会产
生“高体温症”,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________。
【答案】 (1).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 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 (3).
神经递质/化学递质 (4). 受体 (5). ④⑥⑦ (6). (5)POA 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
同时因其能抑制 DMD 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低导致“低体温症”;DMD 持续兴奋会增
加产热,但 DMD 不能抑制 POA,故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 POA 兴奋,从而增加散热,
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③表示突触,④⑤⑥⑦⑧表示脂肪
细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转化及氧化分解过程。其中 POA 和 DMD 是下丘
脑中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两个区域,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 POA 对 DMD
有显著抑制作用
【详解】(1)图中①表示感受器,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2)在炎热环境下,POA 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 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其效应
包括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等增加散热。(3)③表示突触,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4)据图可知,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受体,促进
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升高血糖,即促进的代谢过程有④⑥⑦。
(5)POA 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DMD 持续兴奋却不会产生“高体温症”,
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是:POA 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
同时因其抑制 DMD 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温导致“低体温症”;DMD 持续兴奋会增加
产热,但 DMD 不能抑制 POA,故产热量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 POA 兴奋,从而增加散热,
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
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温调节的中枢、原理及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
断各选项。
9.矿区废弃土地一般水分状况很差,养分极其贫瘠,自然状态下植被无法恢复。某城市为治理
市区某废弃矿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生态恢复工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从外地引入较为肥沃的土壤),再选择
适当植物进行人工植树种草,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物种数目逐渐增加并达到稳定,这属于
群落演替中的________演替。
(2)在恢复初期,土壤条件的改善需要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将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
解为无机物。同时人工林土壤中的________也可以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目增加。
(3)随着植物物种的增加,消费者也逐渐在该生态系统中出现且种类越来越多,那么生态系
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
(4)与矿区进行的自然演替相比较,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矿区群落演替的方向________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5)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
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价值。
【答案】 (1). 次生 (2). 分解者 (3). 种子或繁殖体 (4). 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
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5). 发生改变
(6). 间接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
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
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生物多样性价值有三种,即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详解】(1)群落演替的实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废弃矿
区的演替发生在人工制造表土上,为次生演替。
(2)恢复初期,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同时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和繁殖体,会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
增加。
(3)植物物种数量越多,促使生活在人工林中消费者也越来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
导致该矿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5)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的作用。这种生态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
接价值。
【点睛】本题以信息题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
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生
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
在正常光照下,当玉米植株体细胞中含 2 个 A 基因时,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 A 基因时
叶片呈浅绿色;不含 A 基因时叶片呈黄色,不含 A 基因的植株被称为白化苗,其会在幼苗期
逐渐死亡。在遮光条件下,任何基因型的玉米植株叶片均呈黄色。请回答问题:
(1)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由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2)在正常光照下,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亲本,连续随机交配两代得到 F2,在 F2 幼苗中
白化苗占____________,在 F2 存活植株中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3)在种植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的时候,发现一组浅绿色玉米植株。为确定该变异是由基因
突变产生的还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已知缺失 A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用该地段中的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和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亲本,完成如下杂交实验(实验条
件均为正常光照下):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作父本,____________作母本进行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
预测结果及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则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如果____________,这个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答案】 (1). 基因与环境 (2). 1/9 (3). 3/4 (4). 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 (5).
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 (6).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浅绿=1:1 (7). 子代的表现型全
为深绿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叶片呈深绿色,遮光条件下呈黄色;
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叶片呈浅绿色,遮光条件下呈黄色;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
为白化苗,其会在幼苗期逐渐死亡,说明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的。
(2)在正常光照下,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基因型为 Aa,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
Aa:aa=1:2:1,其中 aa 为白化苗,幼期死亡,不能繁殖,则子一代(AA、Aa)自由交配,
其产生的配子 A 占 2/3,a 占 1/3,因此后代白化苗 aa 占 1/3×1/3=1/9,深绿色 AA 占
2/3×2/3=4/9,浅绿色 Aa 占 2×1/3×2/3=4/9,则存活个体中 AA:Aa=1:1,计算 A 的基因频
率=1/2+1/2×1/2=3/4。
(3)根据题意分析,深绿色的基因型为 AA,出现浅绿色的原因可能是 AA 突变为 Aa,也可能
是 A 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丢失了 A 基因,且缺失 A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则应该
性状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的突变体作为父本,以正常深绿色的植株为母本,观察后代的情
况。如果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 Aa 与 AA 杂交,后代深绿色:浅绿色=1:1;如果这
个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则浅绿色突变体 AO 与 AA 杂交,由于缺失 A 的花粉不育,
则后代都是深绿色植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题(2)中的相关概率,注意 aa 个体幼
期死亡、不能繁殖,且要注意自交和随机交配时的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 (银负载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不仅可杀
灭饮用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还能循环利用,因此被广泛使用。某
研究小组制备了 空心微球悬浊液,现欲探究不同载银量的 空心微球的杀
菌性能。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大肠杆菌:制备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将培养皿、培养基等置于________中
灭菌 20min;在无菌环境中倒平板,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是为了________;将大肠杆
菌制备成菌悬液,分离纯化。
(2)杀菌性能检测:挑取菌落制成菌悬液,用________(工具)接种于无菌平板表面,使其
均匀生长,布满平板;将浸透了________的小滤纸片(实验组)和浸透了________的小滤纸
片(空白对照),分别放在涂布好的平板的不同位置;将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
察记录________。
(3)测定饮用水所含的大肠杆菌数目,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将已知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
将________放在加入________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根据黑色菌落的数目,可
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这种计数方法较实际值有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锅 (2). 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 (3). 涂
布器 (4). 不同载银量的 空心微球悬浊液 (5). (等量)无菌水 (6). 滤纸
片周围抑菌圈(透明圈)大小(直径) (7). 滤膜 (8). 伊红美蓝 (9). 当两个或多个
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
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
形成单个菌落。
2、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
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
2Ag / TiO
2Ag / TiO 2Ag / TiO
2Ag / TiO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 100 毫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操作简
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详解】(1)制备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时,培养皿与培养基常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
20min;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
培养基造成污染,还能促进培养基表面水分的挥发。
(2)液体菌种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需要用涂布器。为防止培养基污染,用浸透了不同
载银量的 Ag/TiO2 空心微球悬浊液的小滤纸片作为实验组和浸透了等量无菌水的小滤纸片作
为空白对照,分别放在涂好菌的平板的不同位置;将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记录滤纸片周围抑菌圈(透明圈)大小(直径)。
(3)伊红美蓝指示剂是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在测定饮用水所含的大肠杆菌数目时,将已
知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的颜色为具有
金属光泽的黑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迹象微生物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
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此计数方法较实际值较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培养基的制作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实验室的微生物的培养、检测和
鉴定考查的细节较多,需在平常多加注意和积累,可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前不久,某生物公司的百白破疫苗检验不符合规定。为生产高效价疫苗和简化计划免疫程
序,科学家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经各项检测均通过 rHB-DTP
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其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破伤
风杆菌的类毒素。请分析回答:
(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 mRNA,在________
的作用下合成双链 cDNA 片段,获得的 CNA 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
________,然后通过 PCR 技术大量扩增,此技术的前提是已知________。
(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科学家采用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写出你认为科学
家选它的理由:________(写出两点)。
(4)研究发现,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 20 位和 24 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
好,请完善此种技术的基本流程: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______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
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5)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 3 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___
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酶 (2). 不同 (3).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人工化学合成)
(4). 一段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5). 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有
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6).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7). 记
忆 (8). 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预防作用更强。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 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2、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
【详解】(1)由 mRNA 合成 cDNA 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获得的 cDNA 片
段只包含基因的编码区,没有非编码区,因此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化学方法
人工合成,然后通过 PCR 技术大量扩增。通过 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
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3)改造后的腺病毒具有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
等特点,故可用做载体。
(4)将白喉杆菌类毒素 20 位和 24 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其基
本流程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
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5)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 3 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 记忆细胞数量增多,
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者效应 T 细胞发挥免
疫效应。二次免疫的特点是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预防作用更强。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步骤、蛋白质工程的步骤,二次免疫过程,要
的
的求考生识记基因操作工具的作用、目的基因获取的方法 、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步骤、二次免疫
的特点,结合题干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