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ID:439068

大小:578.4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山东省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 ATP 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 C.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 D. 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 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 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 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 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 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 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 在内质网上,有的游 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 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内含细胞液(有 机酸、糖类、无机盐、 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 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 物 或 某 些 低 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 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 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 质,A 错误;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 错 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C 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错误。 故选 C。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 B. 可用同位素 32P 标记的磷酸盐标记 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 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 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 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 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 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A 正 确; B、DNA 的元素组成是 C、H、O、N、P,用同位素 32P 标记的磷酸盐标记 DNA,以追踪根尖 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 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 正确;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而紫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 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D 错误。 故选 D。 【点睛】熟知课本上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血 球计数板的用法是易错点。 3.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 CO2 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 与 D 点相比,C 点时细胞内[H]量较髙 B. 与 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内的 C5 含量较低 C. 图中 C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D. 图中 D 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 C3、C5 及 ATP 和 ADP 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以下过程分析:(1)建立模型: ①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 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如 CO2 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 C3 的含量变化: 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过程与结果如下: 条件 过程变化 [H]和 ATP C3 C5 (CH2O) 合成速率 光照由强到弱, CO2 供应不变 ①②过程减弱,[H]、ATP 减少, 导致③⑤过程减弱,④过程正 常进行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小 光照由弱到强, CO2 供应不变 ①②过程增强,[H]、ATP 增加, 导致③⑤过程增强,④过程正 常进行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大 光照不变, CO2 由充足到 不足 ④过程减弱,C3 减少,C5 增加, 导致③⑤过程减弱,①②过程 正常进行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小 光照不变, CO2 由不足到 充足 ④过程增强,C3 增加,C5 减少, 导致③⑤过程增强,①②过程 正常进行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大 【详解】A、C 到 D 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 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 C 点,因此 与 D 点相比,C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小,暗反应消耗的[H]少,故 C 点时细胞内[H]的含量较髙,A 正确; B、B 点的光合作用增长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 A 点,消耗的二氧化碳增多,故 B 点时细 胞内的 C5 含量较低,B 正确; C、由 A 点到 D 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 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 错误; D、D 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 D 点以后限 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容易错误地认为 C 点的光合速率最大,但应看清纵坐标的含义,由于由 A 点到 D 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 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才是最大的。 4.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 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消化酶、抗体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均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 B. 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C.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会大大降低 D.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的模式有: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 给靶细胞;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携带信息的物质从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 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与分泌不一定与内质网有关, A 错误; B、人工合成二甲基精氨酸,不是由细胞分泌的,不能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B 错误;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能诱导细胞凋亡,则与细胞凋亡的酶的活性会升高,C 错误;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使得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 使得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得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 进细胞更新”这个信息进行答题。 5.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 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 B. 2-6min 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 2min 后开始进入细胞 D. 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 2 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 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 错误; 2-6min 乙溶液中细胞的直径不断减小,则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 正确; 甲溶液中 2min 后细胞已经开始吸收水分了,说明在这之前溶质分子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 错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是不相等的,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单位时间液泡直径下降的速 率判断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 6.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 MDR 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 MDR(多耐药基因 1)的表达产物是 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 ATP 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 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 P-gp 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 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gp 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 P-gp 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化疗药物可提高 P-gp 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提高癌细胞 P-gp 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 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由题意可知,P-gp 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 错误; P-gp 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 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 P-gp 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 正确;提高癌细胞 P-gp 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 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出 P-gp 转运蛋白于癌细胞之间的关系。 7.下列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⑤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⑥人体细胞中的 CO2 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催化性,①错误;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②正确;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③正确;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④错 误; ⑤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⑤正确; ⑥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 CO2,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 CO2,因此人体 细胞中的 CO2 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⑥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 B。 8.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 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 119 和 122 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 122 位氨基酸改变 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 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 因 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 A. 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 B. 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 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 C. 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 D.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首先改变 122 位氨基酸,然后改变 119 位氨基酸, 最后同时改变 122 和 119 位的氨基酸,进而得出 122 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 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 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 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 “瘫痪”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钠钾泵的结构,进而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并不 是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A 错误; B、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钠钾泵 119、122 位氨基酸同事改变能够抵抗强心甾,但不能 因此得出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 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两种实验材料的物种 不同,B 错误; C、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在乳草选择作用下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C 正确;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应设置了三个实验组,D 错误。 故选 C。 9.如图分別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 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 1000 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 B. 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 D.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两种溶质分子通过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 【详解】A、图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 B、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变形,说明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 C、两种膜蛋白均转运相应的物质,因此两种膜蛋白均具有专一性,C 正确; D、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则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 正确。 故选 A。 10.已知基因型为 Aa 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 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 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B. Fn 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Fn 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1/3 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 Fn+1 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 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 【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 自交,其子代中大 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 错误; 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 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的结果,B 错误; 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 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 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 的花瓣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 4/9,aa 的基因型 频率为 1/9,则 Fn 中 A 的基因频率 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 aa, 无花瓣的基因型为 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 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 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 4/9,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1/9,则 Fn 中 A 的基因频率 1/9+4/9×1/2=1/3,由此可知,Fn 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1/3 或 2/3,C 错误; 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 Fn+1 中 A 的基因频率 也为 1/3 或 2/3,故该植物种群的 Fn+1 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 正确。 故选 D。 1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 B. 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 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 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 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 错误; 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错误; 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 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 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 错误。 故选 C。 12.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 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 DNA 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 上游,其碱基序列为 TATAATAAT,RNA 聚合酶与 TATA box 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ATA box 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 4 种小分子 B. mRNA 逆转录可获得含 TATA box 的 DNA 片段 C. RNA 聚合酶与 TATA box 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 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即本题 TATAbox,RNA 聚合酶与 TATAbox 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详解】A、TATAbox 被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 共 4 种小分子,A 正确; B、TATAbox 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 逆转录获得的 DNA 片段不含 TATAbox,B 错误; C、RNA 聚合酶与 TATAbox 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录形成核糖核苷酸链, C 正确;D、某基因的 TATAbox 经诱变缺失后,RNA 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中的 TATAbox,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3.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 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 GRP, 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 GRP 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 GRP 与 GRPR 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 C. GRP 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 D. 若抑制 GRPR 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 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 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 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 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 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⑤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详解】A、将 GRP 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GRPR)的神经元,A 错误; B、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 GRPR 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 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使突触后膜上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 正确; C、根据题意,GRP 在突触间中完成信息传递,说明 GRP 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 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次传递作准备,C 正确; D、若抑制 GRPR 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 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 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 正确。 故选 A。 1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 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 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 B. 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 C. 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 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 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的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 【详解】A、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 致调査值偏小,A 错误;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 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正确;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 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C 错误;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a+c),D 错误。 故选 B。 二、选择题 15.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 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 分解,待 完全分解后,检测 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 淀粉酶分别在 100℃、60℃和 0℃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 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 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影响酶促反应 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 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 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 的 的 3FeCl 2 2H O 2 2H O α −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 pH 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 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 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 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 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 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用 FeCl3 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 H2O2 分解,检测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总量, 可以反应酶的高效性,待 H2O2 完全分解后,产生的气体总量相等,不能反应高效性,A 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错误; C、探究温度对 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可以设置低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和 高于最适温度至少三种温度下,检测底物水解的情况,可用碘液检测,C 正确; D、探究 pH 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 错误。 故选 ABD。 16.图 1 是真核细胞 DNA 的结构,图 2 是 DNA 复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 a 代表核苷酸之间连接的磷酸二酯键 B. 图 1 中的 DNA 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 C. 图 2 体现 DNA 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D. 图 2 中的 DNA 复制所需的酶除了解旋酶、DNA 聚合酶,还需要 DNA 连接酶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图 1 表示 DNA 双链部分结构,图 2 表示 DNA 多起点复制。 【详解】A. 图 1 中 a 代表核苷酸内部间磷酸基团和碳元素之间的连接键,A 错误; B. 图 1 中的 DNA 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而是以双螺旋结构存在,B 正确; C. 图 2 体现 DNA 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C 正确; D. 图 2 中的 DNA 复制所需的酶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不需要 DNA 连接酶,D 错误。 故选 BC。 17.人类 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 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 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 β 链第 17、18 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 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β 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 甲患者 β 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 通过染色体检查不能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都是等位基因,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 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 正确; B、甲患者的 β 链 17~18 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说明甲患者 β 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 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 错误; C、乙患者 β 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β 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 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 错误; D、人类 β 型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因此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 确诊该病的携带者或患者,D 正确。故选 AD。 18.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 关数据°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食物链环节 Ⅰ Ⅱ Ⅲ GP 和 NP (kj•m-2) GP=5.56×103 NP=1.3×102 GP=1.76×105 NP=6×103 GP=5.83×107 NP=4.95×107 NP/GP 0.02 0.03 0.85 R(kj•m-2) 5.43×103 1.70×105 8.8×105 未利用 —— 62.8% 99.7% A. R 中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B. 表格中 I、II、III 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 C. 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 D. 能量从植物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6×103)/(4.95×107)×100%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据分析可知,Ⅰ为黄鼬、Ⅱ为田鼠、Ⅲ为草;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 点,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 表示呼吸量,故 R 中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 量,A 正确; B、对其中的“植物→田鼠→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再根据能量流动沿食物链 逐级递减,可知表中Ⅰ、Ⅱ、Ⅲ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B 正确; 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具体如:5.43×103÷(5.56×103 )=0.977>1.70×105÷(1.76×105)=0.966,C 正确;D、能量从植物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 1.76×105÷5.83×107 ×100%=0.3%,D 错误。 故选 ABC。 19.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 X 表示氧气浓度,Y 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 X 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 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 X 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 表示细胞核内 DNA 的数量变化 D. X 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 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 X 的增大,因变量 Y 始终保持 OA 值不变。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 与题意相符,A 正确;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B 错误; 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 DNA 数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 示曲线相符,C 正确;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 正确。 故选 B。 2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 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C. 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完全相同 D. 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答案】B【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 菌是好氧菌,且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 氧菌,且是原核生物。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A 错误;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给目的菌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 菌的生长,B 正确;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乳酸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 同,醋酸菌是好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C 错误;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 错误。 故选 B。 三、非选择题 21.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CO2 吸收量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t1~t2 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2)在 t3 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 CO2 的相对值为_____。 (3)在 t3~t4 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 CO2 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____。此时玉 米叶肉细胞间 CO2 浓度远低于空气中 CO2 浓度,原因是_____。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 【答案】 (1). 增大 (2). 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增多,导致暗 反应增强 (3). 13 (4). 给予 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 (5). 光饱和时玉米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 CO2 的速率快 (6). 吸水涨破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 CO2 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 从 30%全光照到 70%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从 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 度不再提高,说明 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吸收 CO2 只释放 CO2。 【详解】(1)在 t1 一 t2,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增多,导致暗反应增 强,暗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2)在 t3 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 CO2 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t3 时从外界 吸收的 CO2,即 4+9=13。 (3)从 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 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 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 CO2 的速率快,因此玉米 叶肉细胞间 CO2 浓度远低于空气中 CO2 浓度。 (4)如果叶绿体中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叶绿体基质的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叶绿体过度吸 水涨破。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 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 7 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 H,12 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 因 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 自交,用 PCR 方法检测 F2 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2)F2 群体中 HH、Hh、hh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 1:6:5,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 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 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 H 基因的花 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 7 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 P1 和 P2(如图),P1 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 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 7 号染 色体上无基因 P1 和 P2。 ①据此可知,F1 带有 H 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 P1 在____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 P2 在_____ 细胞中表达。 ②P1 和 P2 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 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答案】 (1). 基因分离 (2). F2 中 TT、Tt、tt 的比例为 1:2:1 (F2 耐缺氮:不耐缺氮 =3:1) (3). 不符合 (4). 以 F1 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1; 以 F1 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5 (5). 减数 (6). 精细胞(花粉) (7). 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 DNA)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自交后代 T_∶tt≈3∶1,因此遵循分离定律。 (2)由表格信息可知,F2 群体中 HH、Hh、hh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 1∶6∶5,如果按照 基因分离定律,正常的分离比是 1∶2∶1,因此不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如果基因型偏离 是由于含有 H 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造成的,假设成活率是 X,则具有活力的花粉的配子类 型及比例是 H∶h=X∶1,H 花粉的比例是 X/(1+X),子二代 HH 比例是 1/2 X/(1+X)= 1/12,解得 X=1/5,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H∶h=1∶5,为验证上述假设,设 计测交实验,以子一代为父本,以品种乙(hh)为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 ×及表现型比例是 Hh(抗病)∶hh(不抗病)=1∶5,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或者以子 一代为母本,以品种乙(hh)为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 Hh (抗病)∶hh(不抗病)=1∶1,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 (3)①P1 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 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 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 F1 带有 H 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 P1 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表达,因而含有 H 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 P2 在精细胞或花粉细胞中表达。 ②由题意知,P1 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使含有 H 的精子的成活率低,P2 编码能解除 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意义是使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 DNA)更多地 传递给子代。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 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自交后代的性状偏离比现象推测性状偏离比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本 题的另一关键,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预期结果、获取结论也 是本题的考查点。 23.如图 1 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 2 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 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 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 2 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 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的(1)图 1 中 A 细胞产生的 C 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 B 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若图 1 中 A 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B 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 B 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 是___________。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___________(填“能” 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 _______________。 (3)图 1 中若 C 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 A 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__。 (4)图 2 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________________。 “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 (5)图 2 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多选)______ A.骨骼肌颤栗 B.立毛肌收缩 C.皮肤血管舒张 D.细胞代谢增强 E.汗腺分泌汗液 (6)据图 2 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理的是_________ 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 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 NP-KB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 D.A 物质数量过多 【答案】 (1). 通过体液运输 (2).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两空顺序可颠倒) (3). 组织液 (4). 不能 (5). 自身免疫病 (6). 促甲状腺激素 (7). 内正外负 (8). ① (9). CE (10). 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 可知:细胞 A 分泌化学物质 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B 上的受体。 分析图 2 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的过程受到 NP-KB 的调 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 位,兴奋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①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抑 制 NP-KB 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 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感染会激活 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 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这样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 【详解】(1)激素调节 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根 据图 1 可知,图 1 中 A 细胞产生的 C 物质通过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 B 细胞,体现了激素调 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2)胰岛 B 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 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 受体结合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3)图 1 中若 C 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 A 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直接作用于 A 细胞的激 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4)神经元③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 “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①神经元。 (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 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 A 骨骼肌颤栗、B 立毛肌收缩、D 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 的方式。综上所述,C、E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E。 (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 2 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 NP-KB 后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 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 不符合题意; 的C、根据图 2 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过程,导 致促炎因子的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C 不符合题意; D、分析图 2 可知,A 物质是巨噬细胞膜上①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如果 A 物质过多, 使得神经递质与 A 物质结合,抑制 NP-KB 的活性,使得促炎因子的转录减慢,不会引起促炎 因子含量过多,D 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机理和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能够识别反射弧的组成,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把握甲状腺 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正确识图分析图 1,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图 2 中的“炎 症反射”的反射弧及其调节过程,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24.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 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填“群 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 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 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图中细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A 是藻类生物通过__________(生理作用)产生的 ____________。 (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物理沉 降、 (4). 微生物分解 (5). 异养需氧型 (6). 光合作用 (7). 氧气、有机物 (8). 适当引入芦苇后,第一,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芦苇可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种即可)。 【解析】 【分析】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分析题干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 量有所增加,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 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 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当氧化塘受到轻度污染时,其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 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氧化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由图中分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细菌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把水体里 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藻类,所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4)挺水植物能够遮挡阳光、吸收水体中 N、P 等,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生长,避 免水华现象的产生。 【点睛】此题以氧化塘这个生态系统为例,考查生态系各营养成分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25.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 甘膦转基因水稻。 (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与 Ti 质粒用相同的_____和 DNA 连接酶处理构建基因表 达载体。 (2)用_____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添加_____的培养基中,经筛选 1 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3)利用 PCR 技术,可以鉴定被侵染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 因的部分序列如下: 5'﹣﹣﹣ATGGCT………AGGAAC﹣﹣﹣3' 3'﹣﹣﹣TACCGA………TCCTTG﹣﹣﹣5' 根据上述序列应选择引物_____(填字母)进行 PCR。 A.引物:5'﹣TACCGA﹣3' B.引物:5'﹣GTTCCT﹣3' C.引物:5'﹣AUGGCU﹣3' D.引物:5'﹣ATGGCT﹣3' (4)PCR 扩增时需要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_____种引物,其原因是_____。 (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 GUS 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 行图中的筛选 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 _____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答案】 (1). 目的基因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CaCl2 (4). 潮霉素 (5). BD (6). 2 (7). 保证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且其上碱基序列不同 (8). 表达 (9). 再分化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 DNA 连 接酶连接,从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题中以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2)依据图中信息,农杆菌用 CaCl2 处理后变成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 转化后,在含有标记基因表达的潮霉素培养基中筛选,从而获得含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 菌。 (3)根据已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双链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反向平行),再结 合 DNA 复制(PCR 中)的特点,即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从 5’到 3’,应选择引物 B、D 进行 PCR 扩增。 (4)为使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而且其碱基序列不同,所以,PCR 扩增时需要 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 2 种引物。 (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 GUS 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 行图中的筛选 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 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 构建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