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线上模拟试题(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线上模拟试题(Word解析版)

ID:439212

大小:52.7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 2020 年高三语文线上高考 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 年 5 月 13 日,韩国三星 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 5 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 2020 年开始推向商业化。华为在 2013 年 11 月 6 日宣布将在 2018 年前投资 6 亿美元对 5G 的技术 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 2020 年用户会享受到 20Gbps 的商用 5G 移动网络。2016 年 3 月,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 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4G 相比,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 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 2020 年启动 5G 网络商用的计划,于 2017 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 2018 年开始投入 5G 网络建设,到 2020 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5G 端到端商用系统、5G 远程驾驶、5G 无人机、5G 载人驾驶、5G 切片视频、5G 未来课 堂……在 26 日北京召开的 2018 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 400 家企业 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 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 3GPP 5G 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 球首款 5G 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 980, 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 7nm 制程工艺的麒麟 980,搭配巴龙 5000 基带调制解调器,正 式成为首个提供 5G 功能的移动平台。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 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 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 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 5G 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 同时存在。(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 5G 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 2018 年 9 月 28 日) 材料三: “在 5G 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 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 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 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 5G 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 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 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 5G 速率,是 4G 速率的 100 倍。5G 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 年实 现 5G 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 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 5G 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 的产业链;大力培育 5G 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 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快 5G 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 5G 按期实现商用。 “5G 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 5G 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 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 5G 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 2018 年 8 月 25 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的 5G 用户数将达到 13.6 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 2025 年,全球范围的 5G 网络的 人口覆盖率(5G 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 15%,但是,5G 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 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 2025 年时的 5G 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 亿 5G 用户)、欧洲(2.03 亿 5G 用 户)、美国(1.89 亿 5G 用户)、日本(9500 万 5G 用户)、韩国(3700 万 5G 用户)。 按照 2025 年时的 5G 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 (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 5G 最新排名!》搜狐网 2018 年 9 月 24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 5G 时代,在一个工厂里,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些商用业务会 同时存在。C. 实时监测到的 5G 速率,是 4G 速率的 100 倍,5G 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D. 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领跑。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特点,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 年 可实现商用。 B. 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 7nm 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 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 5G 功 能的移动平台。 C.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 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 娱乐体验。 D. 在未来的 2025 年,全球的 5G 用户数将达到 13.6 亿,我国 5G 用户全球最多。 3.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 5G 的优势。 【答案】1. D 2. B 3. ①政策上支持:5G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 重要组成部分;②技术上保障: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 方面实现了领跑;③历史机遇: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④用户优势:中国有 4.54 亿 5G 用户。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分析有误。文中是说“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 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并没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这一项。故选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 7nm 制程工艺的手机芯 片——麒麟 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 5G 功能的移动平台。”这个句子的内容有遗漏,丢了“搭 配巴龙 5000 基带调制解调器”这一内容。原文是说“采用 7nm 制程工艺的麒麟 980,搭配巴龙 5000 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 5G 功能的移动平台”,“搭配巴龙5000 基带调 制解调器”这一关键技术不能漏掉。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 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 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以上四则材料, 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 5G 的优势。材料一第一节中“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 是新一代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总结出,我 国有政策上的支持,5G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第二节中“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 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可总结出在技术上保障方面,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 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材料三第二节中“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 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可总结出,我国正面临历史机遇,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 正席卷而来。材料四第三节中“按照 2025 年时的 5G 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 亿 5G 用 户)、欧洲(2.03 亿 5G 用户)、美国(1.89 亿 5G 用户)、日本(9500 万 5G 用户)、韩国(3700 万 5G 用户)”,可总结出,我们有用户优势,中国有4.54 亿 5G 用户。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 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 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 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 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 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 原。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 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 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 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 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 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 年来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 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 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 B. 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C.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 D. 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 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 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 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 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 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答案】4. D 5. A 6. B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对‘美好生活’ 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 论中”可知,原文只是说“不同伦理学流”,并不是“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A 错误。 B 项,“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 的整体性和完备性”可知,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不只是源于“中国哲学‘天 人一体’的宇宙观”,还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B 错误。 C 项,“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错误,由原文“《尚书·洪范》中有“五 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 幸福观”可知,“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 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 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 在地离开人间。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没有“社 会整体性幸福”。C 错误。D 项,正确。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错误,文章引用《尚书·洪范》, 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A 错误。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 项,“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说法过 于绝对。B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 关键词语,依据 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 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 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 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 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 20 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 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的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 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 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 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线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 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了一条不成功的经 验,像一个顽固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脚踢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 个界线。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 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 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河到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但它依然劈腿 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 道,大约需再走 20 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 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骑走。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 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 看样子,她至少有 80 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 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明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 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搀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 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 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 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 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 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儿想扭 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小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 的转化为前进的力,嗒嗒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 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 1972 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开始马不愿意过河,甚至对过河表现出恐惧,是因为它曾经遭受过洪水的可怕袭击。 B. 文中采用了对比写作手法,“我”的年轻力壮与老太太的年迈体衰,马在“我”面前的桀 骜不驯与在老太太面前的心神相通,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深思。 C. 小说描写了“我”一次骑马过河 生活片断,并由此感悟出人与动物相处的真谛,给人以 生命的思索与启迪。 D. 小说语言充满张力。自然环境的壮美,马的个性与飘逸,老太太衰弱及其瞬间迸发的力度, 都是通过作家精彩的语言描写来传递的。 8. ①为何我最初觉得马“愚蠢”,后来又说它“不愚蠢,倒是灵性大的过分”? ②老太太示意我扶她上马鞍,我却以为她的神经“不对劲儿”,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在文中 横线处补写一段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9. 小说最后一段补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老人背后的天山,有何作用? 【答案】7. A 8. ①觉得它“愚蠢”是因为这马不敢过河,怕水;说它“灵性大”,是因为我 从它的表现看出来,“它完全懂得骑在它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谁是真正的骑手;说它 “过分”是说我觉得它先前是在欺负我。②示例: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 累,竟然“狂妄”得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 机气喘吁吁而不能,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 9. 小说最后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老人背后的天山,对老妇人这个形象,起到很 好的烘托作用,表达出老妇人胸怀与情感的深沉与伟大。小说在最后点明时间是 1972 年、地 点是贡乃斯草原,以及天山,起到了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只有在这个没有被现代文明侵 染的时间和地点,才会有老太太和大青灰马那样令人感动的故事。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的A 项,“遭受过洪水的可怕袭击”错误,在原文中“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 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 忆”,显然只是猜测,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 A。 【8 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 答问题。根据原文信息“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 过河”、“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 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由 此可知,觉得它“愚蠢”是因为这马不敢过河,怕水;根据句子前文语境“她那瘦小的身躯 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 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 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可知,说它“灵性大”,是因为“它完全懂 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对“过分”的理解,要结合前文“我”骑马的信息,主要集中 在第四段“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 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 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河到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但它依 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是说马不听“我”的使唤。 ②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拓展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但是作答时要依据前文语境分析。根据后文语境“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 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可知,“我”不相信“她”能骑马过河,因为“她”很虚 弱,前文有关信息为“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 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据此想 象“我”的心理活动。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 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 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天山,就 的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形象的伟岸,也反映出作者对她的 钦佩之情。同时,“1972 年”,“天山”,边远的山川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所侵蚀,因此一位哈 萨克老妇人也依然遵循着哈萨克这一马背上名族的传统,更能带给人深沉的感动。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 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 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 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 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 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 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 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 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 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 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 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朘刻赏格,迨亦奏玠苛费, 帝以问涛。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 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 '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约己便民,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 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 以命卿。"六月,《实录》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 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 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 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 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 破秭归/将犯夔门 B.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 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C.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 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D. 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 破秭归将/犯夔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 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 止有关的事情。 C.宗社:宗庙和社稷。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宗社、 社稷都可代表国家。 D. 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如“ 铜壶滴漏”(亦 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勾涛关心民疾,减轻百姓负担。当时沿边防线长久驻扎军队,江、浙人民疲于军队的供给, 他于是进言实行屯田制,有效改善了民生。 B.勾涛善于明察,具有先见之明。他反对承相张凌派吕祉去代替刘世光,但张凌没有采纳,结 果吕祉令人大失所望,张浚为此惭愧后悔。 C. 勾涛忠直诚信,保得整帝信任。他受命重修《哲宗实录》,复修《徽宗实录》:他熟悉国事, 皇帝多次向他咨询,很多大臣由他推荐。 D. 勾涛不畏权责,坚持自我本色。他曾拒绝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后又推辞秦桧共同掌权的 意愿,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2)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勾涛曰:“吴玠在西蜀,即使他乱收费,哪里有办法查核呢?(2)崇宁、大观年间, 大臣误国,以至于造成现在的祸端,假使有隐瞒和避讳,如天下野史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句子翻译:建炎初年,任黔州通判。田祜恭驻扎在边境,勾 涛态度很恭敬,设宴犒劳田祜恭。田祐恭非常感动,驻守厉下。所以郡里能够不被侵犯。湖 州湘州的贼王辟攻下了秭归,将要侵犯夔门。“建炎初”意思是建炎初年,表时间的状语, 可以单独成句,“初”后断开,排除 AD;“田祜恭兵道境上”,“田祜恭”主语,“兵”名词 用作动词,驻扎,作谓语,“道境上”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说法错误,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 项,“有效改善了民生”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 提及民生有无改善。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纵”,即使;“宁”,怎么,哪里;“第”,只; 第二句得分点:“稔”,积聚,造成;“藉”,即使;“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 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 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考中崇宁二年进士。建炎初年,任黔州通判。田祜恭驻扎 在边境,勾涛态度很恭敬,设宴犒劳田祜恭。田祐恭非常感动,驻守厉下。所以郡里能够不 被侵犯。湖州湘州的贼王辟攻下了秭归,将要侵犯夔门。夔州的兵力向来势单力薄,宣抚司 下达檄文让田佑恭防卫、抵御,勾涛率领黔地的士兵辅佐他,贼人大败而去。建炎七年,升 任右司郎官兼校正。当时沿边长久驻扎军队,江、浙两地运送粮饷很疲乏,荆、襄、淮、楚 等地有很多荒地,勾涛于是上言羊祜屯田的故事,朝廷把这件事下达给众位将领,于是边境 才商议施行屯田的制度。淮西都统制刘光世请求辞职,丞相张浚想要让吕祉接任他的职务, 勾涛说:“吕祉才疏学浅,一定会坏事,不如选择平素被推重佩服的将士来任命。”张浚没 有采纳他的建议,吕祉到任后,果然因为被看不起而失去人心,不久,郦琼反叛,吕祉死在 战乱中。张浚听说了这件事,在夜里召勾涛表示愧疚和歉意。当时帝出行到建康,想要马上 回到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上奏说都转运使李迨减少苛刻悬赏时规定的报酬数目,李迨也 上奏说吴玠征收苛捐杂税,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勾涛。勾涛曰:“吴玠在西蜀,即使他乱收 费,哪里有办法查核呢?只能把李迨调到其他地方罢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八年,任史 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皇帝下诏对他说:“昭慈圣献皇后病势危急,我流泪问她想要说 什么,皇后凄怆的对我说:‘我侍奉宣仁圣烈皇后,看到她能够任命贤能的人,约束自己方 便百姓,为国事而忧虑勤劳,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和母后相比。不幸的是奸邪的小人迷惑圣上, 史官蔡卞等人同流合污,捏造毁谤历史有损圣德,谁不咬牙切齿表示痛恨呢!我深切的顾念遗训,不曾有一天忘记,现在就把这件事交给您了。”六月,《实录》完成。然后又修撰《徽 宗实录》,丞相赵鼎建议他应该用委婉的言辞来记载。勾涛曰:“崇宁、大观年间,大臣误国, 以至于造成现在的祸端,假使有隐瞒和避讳,如天下野史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七月,任职给 事中。秦桧曾经让人示意,想要和他一起共同执政,勾涛写信拒绝了他。秦桧委婉的弹劾他, 皇帝没有回复。不久,勾涛因为生病死去,年五十九。遗表上奏朝廷,皇帝非常震惊并哀悼。 勾涛仪表堂堂,形体伟岸,以忠诚坚贞自许。朝廷有大事要商议,皇帝一定倾心请教,反复 问答,大多时间很晚了才停止。管理边境的情况就好像在眼前一样,知名之士大多是他推荐 引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 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 江南故乡的心情。 B. “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 托了气氛。 C. 颈联作者极目远眺,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 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 歌的格调。 15. 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 【答案】14. D 15.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 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 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仔细阅读选项对比分析。本题 D 项,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 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表述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所 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 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明确题目要求,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 远近、动静、等角度。本诗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主要意象是 “故 园”“柳”“雁”。本诗标题为“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见作者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怀念 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 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感叹已身“雨雪霏 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到,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国 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人们感慨秦朝灭亡的同时更应引以为戒,避免重蹈秦人覆辙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登高望远,想到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不 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拂、鉴、“亦使后人而 复哀后人也”中的虚词“亦”“而”“也”、 仲。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 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这些问题直 接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生存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局部冲突不断、贫富差距拉大、过度追求 物质享乐等等,这不能不促使人们警觉:地球怎么了?未来路在何方?是继续沿着彼此对抗、 唯物质享乐是求的旧路走下去,还是改弦易辙,走上包容和谐、互尊互利的康庄大道?这是 急需全人类共同思考的现实命题,也是不同文明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会 2016 年明确提出:我们尊重不同文明,我们向往天下大同,我们 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和未来,大会发出开展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倡议,最 终目标是推动构建“________”“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财富 的追求湮没了对精神的追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缺乏________导致彼此不信任,造成了世 界的不平静。这样,现实离人类的美好理想渐行渐远。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________的 形势下,(  )。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挑战、中外对比的现状启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已 经到了________的时候,应该自觉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作 用。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20 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事件令人痛心。 B. 20 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事件令人痛心。 C. 20 世纪以来,不断发生 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 D. 20 世纪以来,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不断发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 B. 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C. 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要有自信和勇气 D. 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和光同尘  沟通  演化  刻不容缓 的B. 和而不同  沟通  演变  刻不容缓 C. 和光同尘  勾通  演变  迫在眉睫 D. 和而不同  勾通  演化  迫在眉睫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 变的。 原句存在的问题是“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搭配不当,联系文意,应该改 成“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种种不断发生”语序不当,“种种”应 修饰“事件”,因此可排除 AB;“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定语语序不 当,“种种”属数量词,应放在“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这个动词性短语之前,故排 除 D。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本题中,前面说“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演变的形势下”,接下来陈述对象是“中华文化”, 按照逻辑顺序排序,应当是中华文化首先要有自信和勇气,才能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 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是层层递进的内容,故可排除 BCD。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和睦地相处,故此处应填“和而不同”。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 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 勾结,含贬义,根据语境,这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应选“沟通”。演变:发展变化 (指历史较久的)。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这里修饰社会形势,应选“演变”。刻 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此处 语境强调的是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故此处应填“刻不容缓”。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①________?千百年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幸福就是有钱享受。可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 儿 12 岁时继承了其父 1 亿美元的资产,却一生郁郁寡欢,最后寂寞死去。②_____。有人 说,③___。可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作品风靡东南亚几十年后,却以一只丝袜结束了生命,给世 人留下几许感慨。名没有带给她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位尊权重。可深宫重院的龙子龙女们 却发出了“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的深重叹息。权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 【答案】 (1). 幸福是什么 (2). 钱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 (3). 幸福是享有盛名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 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 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根据上下文“有人说,幸福就是有钱享受”“有人说”“有人说,幸福是位尊权 重”可知,本文主要阐述的问题是什么是幸福,据此,第一空应该填写“幸福是什么”;第一 种认知是幸福是有钱享受,由下文“名没有带给她幸福”,可知,第二空应该填写“钱没有换 得他们的幸福”;据前文“钱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第二种认知是幸福是有名气,故第三空应该填写的是“幸福是享有盛名”。 2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 给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一组整句。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家》中的觉慧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 相处; , , ; , , 。 【答案】不满贫寒家庭的穷困和限制,孙少平的梦想是外面的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追求理想 生活和自我。藐视封建等级制度及礼教,觉慧的梦想是自由、民主,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新生 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 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 法。本题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限定了仿写语段中的关键词是“梦想”,考生应结合 自己对作品中人物的了解,选出自己比较熟悉的两个,写出与例句结构相同的句子。例句中“痛 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为动宾结构;介绍孙少平时,第一个分句应写“不满贫寒家庭的穷 困和限制”,结构上与例句照应;例句中后半部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 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为主谓宾结构的判断句,介绍孙少平可写成;“孙少平的梦想是外 面的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追求理想生活和自我。”介绍《家》中的觉慧 ,可以写成“藐视封建 等级制度及礼教,觉慧的梦想是自由、民主,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新生活”。注意内容合理,语 意连贯,结合作品对人物进行表述;补全后整个语段是排比结构,主旨是“梦想”。 【点睛】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 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 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 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四、写作 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武汉疫情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 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 言,“语文匠”QQ 总群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大姐:老人家最爱传播这些力,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宇文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坚守初心也需要正确的方式。 对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 武汉的主流报纸《楚天都市报》的“防疫一线”栏目。注意语言得体,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 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 络环境的重要性。 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 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 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的问题。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 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 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 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 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 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 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 月 26 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 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 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 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 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 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 防控 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 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 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 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新冠疫情下的“网络谣言”,关于“谣言”的争论,体现了民众对这 一问题的关注。那么,对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有怎样态度?谣言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如何遏制谣言?这是考生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一篇栏目投稿,注意语言 得体。 近期社会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息误导公众, 引发恐慌,必须加强整治。为什么会有如比多的谣言?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人 都对疫情的发展状况非常关心,比如,今天确诊人数是多少,新确诊的人员曾搭乘哪些航班、 车次,如何有效预防病毒……人们对信息的高度渴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产生谣言。 另外,一些人想为疫情做点事的潜在“好意”,往往导致一些信息违背核实便转发出去,最终 造成谣言的迅速传播。那么,如何防止谣言跑赢“疫情真相”呢?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通过 媒体、网络等方式,及时、真实地公开疫情信息,让每位市民知晓疫情变化情况,做到心中 有数。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相关防护知识,让广大公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轻易被感染。 此外,作为民众的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放任谣言惑众。要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不给防控疫情再添舆情。 参考立意:(1)封杀谣言,刻不容缓;(2)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3)杜绝谣言,首先 要传递真相(4)谣言止于智者(5)解谣言之“毒”,首先要用“法律” 参考素材: (1)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要避免谣言与恐慌乘虚而入。一方面,恐慌本 的身就是谣言传播的助力——各地频频流传的不实消息,便是恐慌的具象化表现;另一方面, 谣言的传播也会让恐慌扩散——一度甚嚣尘上的“火神山医院重新选址”谣言,便在舆论场 上骗过了许多关心防疫工作进展的人,进而催生了大量焦虑与恐慌。唯有及时澄清不实谣言, 消除公众恐慌,才能避免这种疫情之外的“次生灾害”,影响防疫工作的大局。 (2)真相是谣言的天敌。确保公众及时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是对抗谣言 的第一要务。在权威信息与“小道消息”之间,权威信息越是精准、及时,就能获取越多人 的信赖,进而压缩“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反之,如果权威信息处于缺位状态,人们自然 会去寻找各种“小道消息”,以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3)面对疫情,恐慌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绪,但越是如此,我们便越是要努力克服这种情绪 造成的负面影响。过度的恐慌不仅是谣言的温床,也可能促使人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 譬如盲目就医、抢购物资等等。这些举动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冲击物价,还可能造成交叉 感染,使疫情进一步恶化。为此,媒体、专业人士应努力将科学的防疫方法告知更多的人, 让人们认识到恐慌无用,并掌握自我鉴别、自我隔离的基本方法,从而平抑恐慌情绪。这不 仅能够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让有限的防疫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4)为克服恐慌情绪,所有人都要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 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具体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已经生病的人要听从医嘱对 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就医。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聚会,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防疫方法,不传 播无法证实的虚假消息。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 一道防线,由此成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 (5)面对那些蓄意编造、影响恶劣的谣言,有关部门也要践行正本清源的职责,该打击时严 厉予以打击。那些心存恶意,恶意编造虚假消息或明知消息不实还蓄意传播的人,必须付出 相应的代价。如此,真实、有用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流动,而不至于被谣言和恐慌的恶性循环“污 染”。 结构示例:《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议论文文体。首段引用材料,摆事实,“网 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第二、三段针对谣言,各 方应该怎么做: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最 后一段,辩证分析,指出这么做的目的是“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與论空间,共同维护法 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 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 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 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 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 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 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