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 2020 届高三年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 SARS 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 SARS 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
列为怀疑对象。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 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
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
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
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比如 2009 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
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
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 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
快速传播 H5N1 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 1918 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
的 H1N1 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
注,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 2004 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
有人就说 SARS 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 SARS 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
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 SARS 病毒是 RNA 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
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 SARS 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 来无影去无踪,
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
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 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 病毒不太像
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 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 2013 年 4 月 12 日,有删改)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
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
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 40 多人当中,病死率高
达 15 ,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 30 ,都已经超过了 SARS 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
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 3 左右,远低于 SARS(10 )和 MERS(35 )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在
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 越大则意味
着传播力越强,如果 R0 小于 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
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
(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 1 月 23 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 1.4-2.5 之间,
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 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 年 1 月 29 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
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
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
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
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
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
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
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
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
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过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
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炼”,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
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
战胜疫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17 日 15 版,作者陈
泽环,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新发的传染病导致人们怀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SARS 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
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
B. 因为 SARS 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
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C. 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
维度上远低于 SARS。
D. 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 义务和责任。《黄
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 SARS 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
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 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
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 R0 指数。
C. 2009 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
不察行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 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
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在论述“SARS 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的方
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的B. 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
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C. 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
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 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
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
4. 假如要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 SARS 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材料
中找到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
5.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
【答案】1. B 2. C 3. D
4. (1)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2)
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3)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
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4)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的使
命感和伦理道德会约束他们,不会人为制造病毒。
5. (1)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
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2)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
降低基本传染指数。(3)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
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4)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 项,“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错误,错在“证实”,原文的表述是“认
为可能性较大”。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C 项,“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错,结合“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
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
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分析,文中是用来陈述“SARS
病毒”的。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比喻论证”错,结合全文材料内容分析,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
B 项,“这一说法”有歧义。既可以指“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猪群”,也可以指“至
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
C 项,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是
如何“敬畏生命”的。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假如要
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 SARS 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材料中找到
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结合“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
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
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分析,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
成巨大舆论压力。结合“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 SARS 病毒是 RNA 病毒类中
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分析,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
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结合“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 病毒、尼帕病
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H5N1 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 1918 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
对人有神经毒性的 H1N1 亚型流感病毒等”分析,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
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结合“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
畴是可行的”“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
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
情”分析,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不会人为制造病毒。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
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
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
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人们对 SARS 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有不少实验室,
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
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
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
怀疑”“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等分析,加强对科学家的
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
难。
结合“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代表在
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分析,传染病发生后,加
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基本传染指数。
结合“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
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分析,
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
和责任。
结合“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
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
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等分析,全民动员,团结一
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
现代文阅读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眠之夜
萧红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
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
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
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
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
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
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
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
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
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
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
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
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
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
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
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
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
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
点。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
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
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
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
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
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
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
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
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
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
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
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
“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
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
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
原野上的鸡鸣。
1937 年 8 月 23 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 年,出
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 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
满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 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
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 “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郎的
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 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
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断,形散而神聚。
B. 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C. 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
D. 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8. 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9. 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对家乡的思虑。②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③对“家乡”这
一观念的思考。④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9. ①“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通过“用手比量”这
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自豪感。②“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
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
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③“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
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与苦闷之情。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家乡景物的描绘”“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错误。从注释“幼年丧母”可以看出,
作者的往昔生活并不美好亲切。结合“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
有……”分析,柳树、高山、牵牛花等不是作者故乡的景物。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
行分析。
C 项,“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错误。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结
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关
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
的思虑罢”分析,对家乡的思虑。
结合“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分析,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
不能被接受的顾虑。
结合“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
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分析,对“家乡”这一观念的思
考。
结合“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
在原野上的鸡鸣”“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分析,
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萧
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常见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外貌+神态)、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效果。
结合“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分析,“用手比量”这
一动作描写,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结合“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
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分析,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
郎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结合“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
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分析,通过
几个连续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三郎那种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局促之情。结合“他的指甲
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分析,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表
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
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
王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
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
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
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
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
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
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
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
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
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
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
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B.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
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C.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
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D.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
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B. 崩是指帝王或王后死去,周代称诸侯死为薨,士人死称为不禄,卿大夫死称为“卒”。
C. 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
D. 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
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
B. 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
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
C. 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几
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D. 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
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
13. 匈奴和车师攻打耿恭,耿恭只剩数十人,最后匈奴兵为什么解兵离去?请简要说明。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2)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匈奴兵中毒箭,创口溃烂,大惊失色。(2)耿恭趁着暴风骤雨,杀伤很多匈奴兵。(3)匈奴兵震惊害怕,以为汉兵是神人。
14. (1)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
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
(2)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
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诏”的主语应该是“皇帝”,前面句子主语为“耿恭”,“诏”前面应该断开,排除A 项。
“乃”为连词,于是、就,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前面应该断开,排除 D 项。
“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战”,前面不应该断开,排除B 项。
句意: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
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
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第二次迁升”错,应指“两次迁升”。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耿恭上书建议窦固“坐镇安抚凉州”,而不是“马防”。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匈
奴和车师攻打耿恭,耿恭只剩数十人,最后匈奴兵为什么解兵离去?请简要说明”,需要结合
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概括。结合“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
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
兵神,真可畏也!’”等分析概括即可。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穷困”,处境艰难,陷入窘迫的境地;“乃”,连词,就;“其”,代词,指铠弩;“穿
决”,缺损,破裂;“形容”,形体容颜(古今异义词)。(2)“及”,等到;“承旨”,逢迎意
旨,接受命令;“忧”,担忧,以……为忧;“怨望”,怨恨,心怀不满。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
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
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
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
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
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
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
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朝廷)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
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
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左鹿蠡王两万骑兵攻打车师。最终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
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
恭通报敌人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
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
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
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
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登上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于是拉开强
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
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相互传说道:“汉
兵真是神人啊,太可怕了!”于是解兵离去了。
第二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
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
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
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
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
“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出兵
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宜赐予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
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由于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
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因此)
获罪被朝廷征召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
死于家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 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 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 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 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 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
【答案】15. B 16. (1)“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2)
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3)
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 项,“脱离写景”错。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
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
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
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
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片云何意傍琴台?”,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
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在迷惘痛
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
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
人的愤慨。“片云”用以自喻。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
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的
。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
遣的心情。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
【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6). 举类迩而见义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霜”“潦”“指”“迩”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
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
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
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① 。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
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
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
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
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
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
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
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 。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
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 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 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 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18. C 19. (1)结构整齐;(2)语言严密;(3)运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4)
运用拟人手法,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20. ①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②想起凭栏远眺 那位诗翁。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倾诉: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诉说:告诉,陈述。“倾诉”带有更明显的感情色彩。结
合“海声,哗哗复哗哗”分析,选用“倾诉”。
编写:就现成的材料整理成书。编织: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引申指酝酿思想、组织
材料、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这里与“一网又一网”相照应,用“编织”更好。
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
西之外,不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前面还可以带上“凝神”“密切”“警惕”等状语。
此处选用“凝视”。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致:指风度韵味,情致。
结合“风云”分析,选用“韵致”。
故选 C。
【19 题详解】
的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
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1)“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2)“或
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3)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
韵。(4)运用拟人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生动形象,
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20 题详解】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
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
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
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
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
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分析,此处主要讲那人凭栏远
眺。
第二处,结合“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来自南方的一位
年迈诗翁”分析,此处主要讲想起那位凭栏远眺的诗翁。
21.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
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
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
对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
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答案】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不搭配,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③句,应将“只要……
就……”换成“只有……才……”。④句,“掌握疫情和警示”改为“掌握疫情和警示信息”;
“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⑥句,“给我们不断地敲响
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
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
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合逻辑,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中,“切断”“过程”搭配不当。
③句,关联词运用不当,“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换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只有……
才……”。
④句,成分残缺,“掌握疫情和警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都缺少宾语,改为“掌握
疫情和警示信息”,“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⑥句,语序不当,“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22.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概括“方舱医院”有哪些特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
畅,不超过 65 个字。
方舱医院,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
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
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救治力量积极救治
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我国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参演和执行各种应急保障任务中经受住了全面考验。
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
这些不足。
【答案】(1)模块化(单元)组合,机动灵活;(2)开展救治迅速积极,治愈率提高;(2)
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
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
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
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
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
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结合“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分析,概括为模块化(单元)组合,
机动灵活;
结合“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救治力量积
极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分析,概括为开展救治迅速积
极,治愈率提高;
结合“我国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参演和执
行各种应急保障任务中经受住了全面考验。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力、物力、
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分析,概括为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
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赴一线,成为这
个春节最可敬的“白衣战士”。“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武汉 16 岁的中学生陈
琪方写给患者的公开信包含了多少鼓励、牵挂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材料二:大年初三晚上 8 点,安静的武汉突然打开了那么多扇窗户,在熟悉的旋律当中,
许许多多的武汉人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2 月 17 日广州市越秀区举行线上升
旗仪式,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收看,共同抒发家国大义……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黎明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请你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
②请你给身在疫区不忘鼓励患者的陈琪方同学写一封信。
③你对武汉同胞自发约定大合唱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
④请你为这次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莫让医者饮寒冰
——关于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的倡议书
广大的朋友们:
要成为白衣天使,要付出多少?多年寒窗苦读和无数的演练与实战。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握紧手中的手术刀。但只需一把菜刀,就能让他们的数年的努力和理想化为乌有。前有杨文
医生被暴力割喉致死,后有陶勇医生被砍断左臂,终其手术生涯。我不禁想问:向众生苦中
走去的医生,何至于被如此对待?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席卷全国。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医疗人员选择
做疫情中的逆行者,支援武汉。曾在非典一线奋战过的钟南山院士今年已是 84 岁高龄,但他
毅然前往疫情一线。而与此同时,荆门伤医、高烧病人故意对医护人员咳嗽等事件的曝出却
又让人心寒不已,医生们前有病毒攻击,后还有同胞“插刀”,当真是难上加难。攻击医务工
作者,伤害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本人,更是他背后的无数个患者与家庭,其恶劣影响也将
重创社会秩序。为了爱护、保护医务工作者,我在此提出以下三点倡议:
一、正确认识医学的局限性,体谅医生。似乎部分人存在一个错误认知:交了钱就应该
被治好,治不好就是庸医,是骗钱的医生。少许偏激的病人甚至会引起医患纠纷。然而一句
形容医生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想更能描绘医生这个职业。医生只能尽力
帮助你康复,却不可能总是治愈。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又为什么总是强求医生去改变已不
可逆转的事呢?多一些体谅,少一些苛责。
二、提高共情能力,尊重医生。我时常在思索伤医者究竟是把医生摆在了怎样的位置上,
才能狠下心在无深仇大恨的情况下磨刀霍霍向医生,但凡有敬畏生命的心理在都不可能做出
如此举动。有些人把医生当成不会累的机器,一旦治不好,情绪上来就对医生破口大骂也觉
情有可原,但医生也是人,他也有感情波动,也有劳累,也有无可奈何,力不从心的时候。
你只当他的“我们尽力了”是噩耗,却忽视了他的付出,他的悲伤。多尊重一些医生吧,尊
重他的付出与苦心。
三、珍视医护人员的救助,感恩医生。无论是申请前往一线支援的“不计报酬,无论生
死!”还是人民日报所言的:“是他们以仁心仁术在我们与疾病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以担当、
付出、坚守载出了无数人的希望。”我们都为之动容,他们医治了我们,我们也应当感恩、
守护他们,让这份仁心不为寒冰所蚀,时时温热。不需太多,也许只是一声问候、一句感谢、
一个拥抱、一份谅解,都能让医务工作者感到暖意。
最后,希望大家能善待医务工作者,莫要让救死扶伤的人心寒。他向众生苦中去,请众
生以爱渡他。
黎明中学一名高三学生 XX
2020 年 4 月 30 日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此次疫情,这就要求考生要把
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一主要讲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赴一线,
成为这个春节最可敬的“白衣战士”。多方对武汉的鼓励、牵挂等。材料二主要讲大年初三晚
上 8 点,许许多多的武汉人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组织
学生收看,共同抒发家国大义等。题干提供了四个任务,①“请你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
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可以从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他人,相
信人间有大爱等角度写。②“请你给身在疫区不忘鼓励患者的陈琪方同学写一封信”,可以鼓
励患者相信科学,相信科技,相信未来,乐观面对困境等。③“你对武汉同胞自发约定大合
唱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可以从团结,家国情怀等角度来写。④“请你为
这次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写一篇演讲稿”,可以结合当前的疫情分析,从爱国角度来写。
参考立意: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未来;逆行者可贵,顺行者可赞;上下同欲者胜,
风雨同舟者兴;同心战“疫”,同“屏”共振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明确自己选取 任务。如“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
开头可以结合新冠疫情发生后,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医疗人员选择做疫情中的逆
行者,支援武汉,引出我们要爱护、保护医务工作者。然后可以具体阐述倡议内容,如信赖
医者;感恩医者;呵护医者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悟,如“如今疫情肆虐,而医者
正如黑夜中那莹莹的灯火,指引我们向前,给予我们温暖,且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信赖,感
恩,呵护这些白衣天使,莫再让白衣染血,天使心寒”等。
【素材】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在这个
平凡的职业上许许多多的人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话语使很多病
人恢复健康。她们用生命书写精诚。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无私无畏,冲
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
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
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到病魔的侵扰,面对这些不幸
者,我们的护士总会勇敢的站出来用无尽的爱心呵护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个爱的港湾。人
的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在我心中白衣天使就是最可爱最美丽的人。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自怜,而用自己的左右手一起去温暖别人的
双手,却是一种奉献。
白衣天使的桂冠不是轻易被承载的,它是用荆棘编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众多医护人员用
心去呵护,用心血和汗水灌溉。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
命!我们只有把风险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诚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久卧床前的病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里的一
泓清泉,使身患绝症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心,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使心灵干涸的人获
得情感的滋润;在洒满爱与阳光的日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无言的欣喜。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很快,以武汉为首,封城封村向
外扩散开来。这个行动隔离了病毒,但它却隔离不了爱。除夕之夜,原本是家人围炉团聚、
促膝守岁的美好时光。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广东、重庆、西安、江西、北京等地的医
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奔赴武汉前线,志愿与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
从 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 15 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
生的牺牲……医护工作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人民与病毒之间砌起高墙,在没有硝烟
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国家所需、百姓安危
为重,个人生死、物质得失为轻。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他们高风亮节!“哪有什么白
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朴实而
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工作者致
以崇高的敬意!
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付出心血的不只是医护人员和施工人员,还有很多身处武汉
等地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
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员。不知你们有没有看到
韩红在微博发布的抗击疫情发布的捐款人名单……还有很多人一起对抗着这次无硝烟的“战
争”,我们要始终相信这个生病了的武汉会好的,我们都还等着吃热干面呢!武汉,一定要加
油啊!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