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铜川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解析版)

ID:439230

大小:88.4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铜川市 2020 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1 卷和第 11 卷,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 束后,只收答题纸。 2.答第 1 卷和第 11 卷时,先将答题纸首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3.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 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 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 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 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 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 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 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 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 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 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 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 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 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 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 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 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 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 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 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 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 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 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 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 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 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 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 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 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 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 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 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 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 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 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 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 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 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 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 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 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 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 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 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 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本题 B 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 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 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 D 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 误,以偏概全。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 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9 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武汉宣布封城后,其他省市陆续响应以控制人口流动。疫情防控部门希望不 断总结经验以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 2020 年 1 月 31 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香港科学家的一篇论文,论文采 用传染病动力学中的 SEIR 模型做模拟。该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已被 感染但无症状处于潜伏期的人群(Exposed)、已有症状但未被隔离的患病人群(Infectious) 和康复人群(Recovered)。该模型将死亡人群归入康复人群。 传染病动力学 SEIR 模型 该模型涉及的参数主要为可再生数 R0、平均潜伏期时间 DE、平均收治时间 DI,后两种参 数可从官方发布获得,而 R0,即一名被感染者平均每天传染的人数,其值较难估计。论文采 用去年 12 月 31 日至今年 1 月 28 日的感染人数、境外(除香港)受感染人数及乘国际航班从 武汉出境的人数,推得 R0 为 2.68。据此预测武汉疫情的拐点在 5 月,并判断封城措施对缓解 疫情作用不明显。 我们认为,该论文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据 样本量较小,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差较 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 取值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置中有所反 映。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武汉封城举措对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政府采取相关防疫措 施以来,各省市病毒传染率均得到较好控制;对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 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如何在有效控疫与全社会利益之间找到 平衡点,是一个大课题。 (摘编自北京大学 PKU VCL 实验室《拐点何时出现?这是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 化分析与模拟预测》) 材料二: 中国在抗疫,全球都在关注什么?分析 8 万多篇报道发现,外媒关注点集中在病毒本身、应对措施、防疫物资、经济影响等方面。其中,“中国重视”一词的提及量在外媒报道中排 名第二,仅次于“新病毒”,显示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而与“中 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被世卫 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此外,不同地域媒体关注点各有侧重。亚洲较关注防控举措和海外确诊人群;欧洲更关 注疫情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的影响;北美洲关注的是疫情防控及药物研发;南美洲关注潜在风 险;非洲关注卫生系统和医疗救助;而大洋洲最关注疫情对外来游客出行的影响,这符合他 们重视旅游业的态度。 (摘编自央视新闻《大数据揭秘“新冠肺炎”全球舆论关注 中国举措获肯定》) 材料三: 武汉雷神山医院是座有 1500 张床位的大型医院,从接到建设命令到验收移交,仅用了 13 天。而几天前,有 1000 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更是只用了 9 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评论说: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箱式板房组成的医院要运行靠的是信息化系统。安装大 量 IT 设备,按传统方式至少要 10 天。中国电信利用云部署,12 小时就完成火神山医院的信 息系统建设,雷神山 5G、医疗云等信息化服务也提前 3 天完工开通。 (摘编自张妮《火神 ft、雷神 ft 医院如何极速建成》) 材料四: 2 月 26 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内容如下。 记者: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 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我们高度赞赏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表态。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 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 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中方将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 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摘编自环球时报《联合国秘书长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方回应》)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立 SEIR 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病人一旦与易感者接触就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B. 香港科学家对武汉封城措施作用的误判,主要是因为采用模型与参数选取不合理。 C. 运用 SEIR 模型评估,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D. 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采取封城防控、社区隔离、对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等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都是为了降 低疫情传播风险。 B.依据目标人群的样本数据和分布状态,可以推算出可再生数 R0 的数值,从而准确统计被感 染者的总量。 C. 全球媒体由于地缘关系和立足点的差异,关注疫情各有侧重,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总 体给予肯定。 D.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汇聚力量,积极应对,结 成抗疫共同体。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得到国内外普遍肯定的原因。 【答案】4. C 5. B 6. ①政府重视,抗疫有决心有信心;②制度优越,全民动员,防控措施高效有力;③科研攻 关,防控有实效;④科技助力医疗设施建设,保障及时;⑤中国经验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 时间,设立了新标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材料一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说法有误。材料一第五段 说“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关系到“防控手段与社 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可见,运用 SEIR 模型,并不 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 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从而准确统计被感染者的总量”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该论文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据样本量较小,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 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差较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 取值 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置中有所反映”可知,R0 取值有变数,准确统计被 感染者总量,还需要将上述其他因素考虑在内。B 项转述不等值,推断也不成立。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 材料的内容要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每则材料中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 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本题答案分散在四则材料中。其一,从材料二外媒报道的关注重点可见,“中国重视” 排名 靠前,“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其二,材料二提到在媒体报道 中,“与‘中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材料三中,世卫组织总干事评论 也称“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而“这样的动员”表现在材料一提到的封城防控,和材料三提 及的医疗、通信等各领域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应对等一系列全民动员的防控措施和行动。 而这种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政治制度优势。其三,材料一中,以香港 科学家、北大实验室科研团队为例,体现科研攻关,而相关研究成果将可作为疫情防控部门 采取和调整防控措施的参考依据,使得防控更有实效。其四,材料三以雷神山、火神山两大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从建设至交付使用的过程为例,提到通信系统先进科技为医院等基 础设施的建设与投用助力,及时提供硬件保障,彰显“中国速度”。其五,从材料四所述联合 国秘书长的表态可知,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给予积极评 价。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回应提到,“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 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上述这些,正是中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巨大牺牲、 重大贡献的体现,体现大国担当。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霸王别姬(节选) 张爱玲 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 着一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 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 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 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 虞姬看着他——不,不,她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他在 梦到援兵的来临,也许他还梦见内外夹攻把刘邦的大队杀得四散崩溃,也许他还梦见自己重 新做了诸侯的领袖,梦见跨了乌骓整队进了咸阳,那不太残酷了么,假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 军是永远不会来了? 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 他在梦到未来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 了他的胸膛——她被她自己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红烛 的火光缩得只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个身。 “大王,大王……”她听见她自己沙哑的声音在叫。 项王骨碌一声坐了起来,霍地一下把小刀拔出鞘来。 “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 “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你听。’ 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罗敷姐》已经成了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更多了,那悲哀的、简 单的节拍从四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 “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 “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 “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 在一阵死一般的沉寂里,只有远远的几声马嘶。 “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 虞姬的心在绞痛,当她看见项王倔强的嘴唇转成了白色,他的眼珠发出冷冷的玻璃一样 的光辉,那双眼睛向前瞪着的神气是那样的可怕,使她忍不住用她宽大的袖子去掩住它。她 能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 她的臂弯里,这是她第一次知道那英雄的叛徒也是会流泪的动物。“可怜的……可怜的……”底下的话听不出了,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翕动着。 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 她跟了进来,看见他伛偻着腰坐在榻上,双手捧着头。蜡烛只点剩了拇指长的一截。残 晓的清光已经透进了帷幔。“给我点酒。”他抬起眼来说。 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 “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 无益。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 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 猎了。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 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 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 背上。”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 你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 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 能力。”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 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 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 然后,咬着牙,用一种沙哑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 “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 (节选自张爱玲短篇历史小说《霸王别姬》)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了项王英武、倔强、自负的形象,另一方面通 过虞姬的视角,反映了她对项王的深情。 B. 小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晚,地点在项羽和虞姬的帐篷。 C. 本文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秦末垓 下决战那残酷、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 D. 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羽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 展历程,为虞姬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 8. 请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虞姬这一形象的。 9. 虞姬选择自杀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7. B 8. ①直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刘邦 的军队围困时虞姬对项羽深沉无奈的爱。②对比衬托。文章用项羽的鲁莽、憨直对比衬托了 虞姬的多情、聪明、深明大义。 9. ①深爱:虞姬眼里,项王仍是年轻、坦白、固执、倔强、高贵的。②忧虑:虞姬不愿让项 王面对失败的痛苦,因不祥的预感备受折磨。③痛苦:虞姬深爱的人处于绝境让她心如刀绞, 痛不欲生。④体贴:虞姬不愿让项王分心、顾虑、保护,失去了战斗力。⑤决绝:虞姬爱之切 痛之深,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成全项王。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 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 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语段,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B 项,情节发展并不是双线结构,而是以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线索。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 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较为常见的有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还要比喻、夸张、烘托、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 ①直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刘邦的军队围困时虞姬 对项羽深沉无奈的爱。如“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 的面颊向下流”,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了面对楚兵压境虞姬紧张、担忧之情;如“我比较喜欢那 样的收梢”,运用语言描写,表达虞姬宁可死去,也不苟且偷生,表达自己对项羽的挚爱;如 。“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运用动作描写写虞姬因为爱才会有深情的凝视;如“她能 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她 的臂弯里”,运用心理描写表现虞姬对项羽的深爱和忧虑。 ②对比衬托。文章中的虞姬是聪明的,美丽的,多情的,她早早地预知了情况不利,所以她 忧虑项羽的处境,宁可自己死去,也不让项羽为自己担心,“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 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表现了虞 姬深明大义的一面。而文中的项羽是鲁莽的,憨直的,他不了情外面的军情,“啊,汉军中 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这些都表现了项羽的头 脑简单,以此衬托虞姬的心细和聪明;面对虞姬的决绝,项羽说“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 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以此衬托虞姬的多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①深爱。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表达虞姬对项羽深沉而无奈的爱,如“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 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虞姬眼里,项王仍是 年轻、坦白、固执、倔强、高贵的。②忧虑。兵临城下,处境危险,虞姬不愿让项王面对失 败的痛苦,“她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那不太残酷了么,假 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军是永远不会来了?”虞姬因不祥的预感备受折磨。③痛苦。虞姬深爱 的人处于绝境让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她甚至想“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 胸膛”,免得让心上人遭受战败被俘的屈辱。④体贴。虞姬不愿让项王分心、顾虑、保护,失 去了战斗力,所以,她决定死,正如她对项羽说的,“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 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⑤决绝。“虞姬 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虞姬爱之切痛之深, 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成全项王,她喜欢“那样的收梢”,以此表达对项羽的爱之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 镇从事,凡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荐于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会考课,又迁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上其治迹,召归。会浦洛之败,奉诏劾白守 荣辈,狱成,太宗奖其勤,面赐绯鱼。 川峡豪民多傍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 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耆长①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诏师道使两川议其事。师 道以为迭使主领则争忿滋多,署以名级又重增扰害,廷奏非便,卒罢之。改祠部员外郎,出 为京东转运使。真宗嗣位,进秩度支。咸平初,范正辞荐其材堪长民,徙知润州。以漕事入 奏,特迁司封,改工部郎中。擢枢密直学士,掌三班。俄擢权三司使,从幸澶渊。 师道弟几道,举进士礼部奏名,将廷试,近制悉糊名较等,陈尧咨当为考官,教几道于 卷中密为识号。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师道固求辨理,诏曹利用、边肃、 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坐论奏诬罔,责为忠武军行军司马,尧咨免所居官,为郓州团练副 使。以郊祀恩,起为工部郎中、知复州,换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迁太常少卿。师道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吏民畏爱。 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岁满,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留一任。 大中祥符七年,师道暴病卒,年五十四。 师道性慷慨尚气,善谈世务,与人交敦笃。工为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当时称之。 (选自《宋史•刘师道传》) 注: ①耆长,亦称" 耆户长 ", 古代差役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 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B. 以小民役属者 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 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C. 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 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D. 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时有言李顺 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耆长 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 11.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黑体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并根据官吏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 给予赏罚。 B. 擢:意思是在原官上提拔。古代表示提拔官职意思的词还有升、陟、迁、拜等。 为C.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部长 官称为工部尚书。 D. “幸澶渊”:皇帝到澶渊。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 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师道被人推荐,受到赏识。王化基等人向朝廷举荐他,他被提升为著作佐郎;刘锡等人 上报他 政绩;范正辞举荐他可 以担任地方长官。 B. 刘师道恪尽职守。他奉命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后,皇帝给予他奖赏;他被朝廷派往处理 川峡棘手事务,他分析实情予以上报。 C. 刘师道因弟弟的事被贬官。他的弟弟在进士考试中作弊,他坚持申辩,要求朝廷派曹利用 等人调查,结果他和考官陈尧咨都被贬官。 D. 刘师道有治理才干,也有文才。他勤于政事,所到之处有名声,受人敬畏、爱戴;他善于 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2)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 (2)长沙是处于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 【解析】 《宋史•刘师道传》,作者:脱脱,朝代:元。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佃客”为名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A、 D;“之”为代词,作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C.句子翻译为: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 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 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 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 项,迁:改官。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 的三是降职。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错,应是朝 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内涵。(1)既:已经,…之后;落:取消;预:参加。(2) 剖、析:处理;烦:繁难;滞:拖延;案:事务。 参考译文: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历任保宁、镇 淳二镇从事,共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向朝廷举荐他,提升为著作佐郎,才一个月, 恰逢考核,又升为殿中丞,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 政绩,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 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 川峡的豪强有很多依附他们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 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 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 作为耆长轮流管理,有功 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刘师道认为轮流派人管理会使争斗之事 增多,委任职衔又使民户加重受害,当廷上奏认为不妥,最终停止这么做。改任祠部员外郎, 出朝担任京东转运使。真宗继位,晋级为度支。咸平初年,范正辞推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 调任润州知州。入京报告漕运之事,特升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掌管 三班。不久提拔为代理三司使,跟随皇帝到澶渊。 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参加进士考试已被礼部上奏名字,将要举行廷试,按新近的规定全都 要将试卷糊封姓名再考评等级,陈尧咨担任考官,教刘几道在试卷中暗加记号。刘几道考中 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刘师道坚持要求申辩, 朝廷下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到御史台调查这件事。(刘师道)因言语虚假,被贬为忠武军 行军司马,陈尧咨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贬为郓州团练副使。因郊祀恩赐,起用为工部郎中、 复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凭着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刘师道对政事很勤奋,所 到之处很有名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长沙是处于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 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任职期满,又加官枢密直学士,改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大中祥符七年,刘师道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刘师道生性刚直崇尚气节,善于谈论时势,与人交往诚实厚道。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 和,当时受到好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寒食江畔①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 [注]①本诗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 及后皆养于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 颌联中“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 颈联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 全诗虚实转换,曲折有致,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15. 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答案】14. C 15. 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清明将至,忽见紫桐花开,自然而然思念起家 乡亲人来。②遭遇贬谪,远离帝京。诗人听见莺声后的沉吟、信马江头,可知诗人遭遇贬谪, 不禁伤感,思忆京城。③仕途不顺,愧对祖先。诗人因仕途不顺而心情郁结,又临近清明, 诗人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也觉得愧对祖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说法错误。颔联写出了诗人感觉今 年的春季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今年的春天,诗人却遭遇贬谪,心情郁结;颈联中 诗人在听到莺声后沉思站立,可知诗人心情仍然忧伤,并未平复、愉悦。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也要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 因”,作答本题,首先对全诗作整体感知,然后结合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大约勾画出诗人“仕 途不顺,遭遇贬谪”的生命轨迹。把握住诗歌的写作背景之后,结合首联“草香沙暖水云晴, 风景令人忆帝京”和诗人听见莺声后的“沈吟”“信马江头”随意而行的“取次行”中,可 以知道诗人“怅望”的原因之一是“忆帝京”,即是遭遇贬谪,又逢春天,诗人不禁伤感,思 忆京城;而尾联中“忽见紫桐花怅望”一句,紫桐花是清明节时开的花,诗人忽然看见了紫 桐花开,想起来“明日是清明”,自然而然地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再结合注解,知道“下邽” 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再结合“今日病心情”一句,可以推断出诗人因 为仕途不顺,所以心情郁结,恰好时近清明,诗人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也觉得愧对祖先。根 据这三点,整理出答案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 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 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 暗示。 (三)名篇名句獸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感慨雁归去的秋日伤感。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 边,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事不曾急于 追求什么。 【答案】 (1). 塞下秋来风景异 (2). 衡阳雁去无留意 (3). 白露横江 (4). 水光接 天 (5). 彼于致福者 (6). 未数数然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塞、衡、彼、致、福、 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________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 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 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________, 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 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 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 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 MV,抑或是莲花落、京韵 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__________到抗 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 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 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C. 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D. 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 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 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 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 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 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词语。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祸从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祸从天降, 不能做定语,另外“祸”与下文的“疫情”语法上重复。排除 B、D 项。 助力,提供帮助,一般强调直接性的;助威,帮助增加气势,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 功能,后方助声势。所以选用“助威”。排除 A 项。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1.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2.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 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目光”,所以选用“聚焦”。 同声相应: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 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 的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结合语境“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 线”,所以选用“同声相应”。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文中画横线 句子存在的问题:语序不当,“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 断”错。应改为“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排除 C、D 项。A 项“抗击疫 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改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 战”。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A 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 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 生活…… 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 B 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 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整句的意思是说: 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不合语境,错 误。 C 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 现在指 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 A 比较内容狭隘,而 文艺工作者范围很广,不合语境,错误。 D 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意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 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 故选 A。 的【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如今熬夜现象极其普遍,虽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____①,他们认为 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是与体内昼夜节律的自然 运行密切相关的。无论熬夜还是熬夜后再补觉,都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___②,从而 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说,_____③,大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多轮班工作群体 (如护士、安保人员等)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 高发群体。 【答案】 (1). ①但许多人对熬夜的危害不以为意 (2). ②造成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3). ③补觉绝非熬夜后的救命稻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 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第一空,根据横线前“虽然 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以及横线后“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 了”,可知此处应填写“不熬夜不在意”“没有认识到熬夜的危害”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 据横线前“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和横线后“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可知此处应 该填写二者之间的衔接的内容,比如“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之类的句子。第三空,根据横线 前“所以说”可知这是总结性的句子,根据横线后“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 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群体”,可知此处应填写“补觉不能减轻熬夜的危害”之类的 句子。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 15 个字。 1998 年的抗洪抢险,2003 年的抗击非典,2008 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让我们 看到了中国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艰难 困苦,玉汝于成”,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亦是如此!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风雨无阻携 手前行。 【答案】人民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没有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 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 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第一句话“1998 年 的抗洪抢险,2003 年的抗击非典,2008 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 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重心在“让我们看 到了中国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第二句话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亦是如此!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全国人民团 结一心,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风 雨无阻携手前行”,重心是“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亦是如此”“如此”就是第一句的精神,一 句话概括即“人民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没有变”。 【点睛】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即压缩语段题,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 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 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主要内容。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方 法将关键信息找出来后,再结合概括法整合成最终答案。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 月 6 日,湖北武汉。方舱医院使用的当天,一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小伙子在病床 上安静地看书。众声嘈杂中,他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本,神情专注。这是一位留美博士后, 他安静读书的照片一经上网就被刷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清流读书哥”。 ②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把高薪、 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为未来培养 自己的栋梁之材! ③2020 年除夕之夜,无数 90 后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抗击“新冠”的最前线,勇做“逆行 者”。他们说:“非典时你们保护 90 后,这次换 90 后保护你们,我们 90 后成长起来了,抗 击疫情是我们的使命。” 2020 年中国很难,而 2020 年的高三学生也不得不面对最艰难的境遇。作为 2020 年的高三学 生,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愿你披荆斩棘 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2020 的春节不是一个普通的春节,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满血与泪的。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 汉市,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心。因此,他们出现了。在人们惊慌失措时,他们挺身而出; 当人们痛苦万分时,他们奋勇拼搏!他们,就是那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他们为大家战斗, 为人民奉献。他们奋战在一线之上。他们不曾,也不能离开战场,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稍稍松 懈,疫情便会蔓延!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拥抱 了死的恐惧。 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 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 4.4 秒仍试图挽救飞机 重伤牺牲;29 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 的部分尽管用”;80 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 80 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 200 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 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 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 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 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十九大开幕会之后,网友朋友 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64 岁,210 分钟,32000 字,全程站立无休息…… 他们尚且如此,我辈青年何如? 回看新冠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 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 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难时期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作 为 2020 年的高三学生,我们面对疫情的艰难,也面对高考的艰难,我惟愿你笑对困难,效仿 英雄,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 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 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 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 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 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 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 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 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 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 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 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 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 行论证即可。 【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重大 事件新冠疫情。第一段讲述感染肺炎,在众声嘈杂中看书的付先生,他的平静和医院的喧闹, 形成了对比,显示了文明的力量。面对灾难,他没有过度忧虑,而是接受最坏的结果,安定有序地在这“坏”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第二段是李兰娟院士的观点,她认为应该让孩 子明白何为“真正偶像”,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结合第一段和第三段可知,“真正偶像”应 该是勇敢面对困难,为国家、为人民拼搏、奋斗、奉献的人。第三段讲述 90 后勇做“逆行 者”,勇敢抗击疫情,为国奉献。 综合上述三段内容,学生围绕面对困难的态度,做真正偶像,为人民奋斗,为国家奉献构思 皆可。 【立意】(1)为生民立命; (2)有国才有家; (3)国难当头,共克时艰; (4)责任与担 当; (5)人性的美好;(6)灾祸丛生的人类文明脚步; (7)坦然面对灾难;(8)做真正 偶像;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愿你披荆斩棘 磨砺成自己的榜样》,然后直接记叙疫情情 况,引出奋勇拼搏的“逆行者”们。接着由疫情生发开去,讲述和平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年 龄段的“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的故事。顺势指出青年人应当学习他们的坚忍 不拔、百折不挠。最后,照应标题,呼吁号召——为 2020 年的高三学生,我们面对疫情的艰 难,也面对高考的艰难,我惟愿你笑对困难,效仿英雄,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素材】1.你的梦想有多雄奇 中国就有多美丽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 或许你会说,历史都是过去,遍地黄金的日子过去了,低垂的果子已经没了,风口都是父辈 们的。 不可否认,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攀升的房价,是面透镜,会放大焦虑,会矮化梦想。 但反过来看看,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 350,日记本里何 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别说人人都有麦克风。更何况,凡是过往、皆为序 章。 上一辈的成绩,早已成为你我奋斗的基石。一些资源注定被激烈竞争,但不妨碍这个伟大的 时代被充分共享。请记住,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最大的梦想。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 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 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的脚步,注定写下未来的历史。当我们一次次成功打卡既定目标,当中国依然是世界经 济增长的引擎,当海归不断回到中国创业淘金,当我们所有人都牢记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 中国,机遇就在中国。前些天,保温杯成为一个热词,它所隐喻的不服输的精气神同样需要保温。当 00 后成为新新 青年登场,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人还在继续奋斗,当中年人依然阳光,当青年人充满力量, 这便是最好的中国。 你们都很喜欢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其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 是不变的真理。 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记着国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想,去做,敢担当不畏难,事情自 然就成了。 所以,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就在大家的手里。你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 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欣赏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说到压力,20 来岁的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父辈那一代曾经经历过什么。 莫言在农村劳动十年,饥饿自不必说,没书看的时候只能翻翻字典。韩少功 16 岁到湖南汨罗 插队,一呆就是 6 年。 在某种程度上,奋斗,是他们对抗苦难与宿命的武器。但奋斗中的砥砺,也成为了他们的人 生财富。因此才有了《红高粱》里的高密,有了《马桥词典》里的马桥。 那一代人的人生或许粗粝,性格却如此坚韧。多少人从田间地头走进高等学府,成为高精尖 科研项目的拓荒人;多少人从边陲乡村走出国门,成为重启中西交流的纽带与桥梁。 而即便是我们这些普通青年的父母,他们的奋斗故事同样可歌可泣。带数亿人脱贫,让飞船 上天、航母下水,重建文化自信,他们支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永不懈怠、一往无 前,他们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 我们面对的是市场的冲刷,面对的是竞争的压力,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向往更丰盈的生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奋斗与发展的坐标在哪里,道路在何方?不要再说他们 有的是背景,你有的是背影。 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背景!不要再说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失败。认真爱过,放肆 活过,你就是世界的王! 当然,这世上也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醴,苦酒也是成 长的滋味。 一帆风顺,显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有百炼成钢。恰恰是在跌倒的时候,奋斗才 能凸显其意义。 “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因为——“历史只会眷顾坚 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愿你青春灿烂,愿你前途光明。 3. 受任于生死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就在一位位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时候, 一起起骇人听闻的闹医伤医事件依然在发生:杨文医生重伤致死还历历在目,北京朝阳医院 再次发生伤医事件。在我们为这一起起闹医伤医事件感到痛心疾首的时候,也应该深刻反思, 我们不该让医生这种高尚职业变为高危职业。因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请信赖每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知道行医艰苦,不仅时间长,路途也很坎坷。而培养 出一名优秀的医生更不容易,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知识积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医 实践,请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医好每一位病人,去战胜每一次疾病。第二,请呵护每一名 医务工作者。法布尔曾说过:“不管我们的照明灯烛把光线投射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 挡着黑暗。”母亲给了我们第一条生命,但医生却能给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生命。也许他还 有不足,也许他还有缺陷,他们一样需要理解和支持,请呵护你身边的每一名医务工作者, 不要将任何情绪发泄在医生身上,更不要发生任何闹医伤医行为。第三,请感恩每一名医务 工作者。他们也是父母、孩子和恋人,他们和患者的家人一样最想让病人康复。只要身穿白 大褂,走上手术台,他们就担负起了医生的使命与责任,奋不顾身,一往无前,请感恩每一 名医务工作者,感谢他们为社会勇挑重担,感谢他们为人民负重前行。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