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语段综合新趋向:修辞、句式、连贯
山东省 2020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语用创新题型试题来一波:
1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 )于思想感情。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与对客观事物认
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
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 )对事物的认识全面
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 )把握对象
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
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
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②
___________________,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
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
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
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
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
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
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18. 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赖 需要 只要 就能
B. 依附 必须 只要 就能
C. 有赖 必须 只有 才能
D. 依附 需要 只有 才能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B. 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
C.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
D. 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8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C 19. A 20. (1). ①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2). ②拿画松树来说 (3). ③观其精神实质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提醒: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语。辨
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有赖:意思是要依靠,往往与“于”连用。依附:附着在其他事物上;也指依赖或从属。句子指山
水画意境的产生,要依靠于思想感情,故用“有赖”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BD。
需要: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这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关系。必须:
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句中指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在情理上就一定要身临其境。故用“必须”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AD。
只要: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往往与“就”“就能”搭配。只有:唯有,仅有,连词,表示必需的
条件,下文与用“才”、“方”等词语呼应。句中对事物的认识全面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是“把握
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用“只有……才能”,故排
除 AB。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提醒: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
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无论……或者”搭配不当,应改为“无论……还是……
(都)……”,故排除 BD。
语病二是依据“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说明句子强调必要条件,故“就可能全面深入”的“就”
使用不当,因为“就”表示充分条件,应将“就”改为“才”,据此排除 BC。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提醒: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
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答案
的中心意思往往是唯一的。注意“每处不超过 8 个字”的要求。
第一处,依据后句的“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说明横线上需要补充主语对象;又依据
前句“山水画意境的产生……于思想感情”的内容和句式,可推出答案。
第二处依据“山水画……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
朝暮暮长期观察”可知,后文画松是对前文“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的举例阐释,由此可推出
答案。
第三处依据前文“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一棵树、一座山……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
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可知,句意强调经过画家思想感情,能创造更鲜明的意境,更表现物的精
神实质,据此可推出答案。
【点评】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
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解答病句题的能力。
2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
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
地观望抚摸之后, ① 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
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
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
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
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
场里搬运。 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
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
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8.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拟 夸张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 D.对偶 比拟 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
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B(夸张、对偶错误)
19. 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
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
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
应。(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提醒:山东模考新题型预测高考新动向,高中语文在重视应用型的同时,也会兼顾其特有的
审美特质。)20.①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②麦收地里无闲人(4 分,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
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这是一个竹篱围起的小院子,两个呈直角的墙垛上竖着竹篱笆,篱笆上现南瓜藤、黄瓜藤、丝
瓜藤。脸盆一般大的南瓜,挂在竹架上,让我忍不住想去抱抱它。黄瓜长到没皮刺的时候,我干脆
摘下来,放在衣服上蹭两下,塞进嘴里,水汪汪、凉津津的瓜瓤滑进喉咙,那叫个清爽。还有一个
前院,一堵鹅卵石砌的矮墙,墙上长满了爬墙虎,圆叶红茎,促织在墙洞里,唧唧,唧唧,低低地
唱着乡间小调。院子里有两棵香椿树和三棵香椿树,还有两块菜地。有一年,父亲把菜地挖了,种
了几棵雷竹。雷竹黄黄的,竹叶飘零,我们都以为成活不了。过了两年,____①__。很多植物都这
样,以为它死了,或即将死了,可根系却在泥土里蜿蜒,扎根得更深。竹林迎来更多的鸟,苇莺成
群成群飞来,筑巢,抚育雏鸟。有了竹林,夏季的萤火虫更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在飞流。漫天光
瀑,从绵密的星星里倾泻下来。我用一个丝网捕捉萤火虫,____②____。萤火虫吸在玻璃壁上发。
荧荧发光。我们拿着罐子,当手电在院子里钻来钻去。发光的玻璃罐在我们手里,成了一个魔术瓶,
储存着年少时的好奇和惊喜。那种独特的蓝荧的光,是一个飘忽摇曳的童话,一直把我们带到蓝星
镶嵌的天际。
18.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拟人、排比、比喻 B.拟人、夸张、比喻
C.排比、比喻、借代 D.拟人、夸张、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词语运用方面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2 个字。(4 分)
18.D
19.①动词运用生动形象,“蹭”和“塞”写出了“我”吃黄瓜时的急切;“滑”写出了黄瓜
的鲜嫩可口。②运用叠词,“水汪汪”“凉津津”写出瓜瓤的清爽,富有韵律美。
【提醒】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示例:①雷竹笋竟长成一片竹林 ②然后放进一个玻璃罐里
[解析]①根据句意判断是转折关系,从下文看是写根还活着,而且长成了竹林。②根据句意判
断是承接关系,根据下文可分析出是装进玻璃罐中。
【提醒】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
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3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名著《红岩》,以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及传达的( )正气影响了几代
人。特别是它的封面,红色背景,一崖突起,青松挺立,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许多年来我一直
感叹这艺术的创造力。
但是,当六年前我在山西霍山脚下见到这块红色的岩石和石上的青松时,竟惊得合不上嘴。同
行的人也都禁不住大喊: ① !这棵树与小说《红岩》的封面如出一模,几无两样,
在当地也一直被称为红岩松。松下无一把黄土,树根就直接( )悬崖的石缝里。崖高百丈,通
体透红,如铁锈,如古铜。我们在崖下仰望,白云来去,一柱接天,劲松( )。我们小心地
沿着壁上的小路,摆渡到红岩之顶,不平,错石斜出,如船头昂起,仅可容数人。身后万山如海,
绿波滚滚,云雾蒸腾。松立船头,枝穗招展,如巨帆,如大纛,破浪前行。是时夕阳晚照,清风入袖,
以手抚松顿生独立天地、视接千载的豪情。
霍山,古人封之为镇山。昔大禹治水之后莽荒初定,洪流甫退,遍野狼藉, ② ,
以定天下。霍山又名太岳山。山西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如两道闪电( )南下,相遇为峰,即
为太岳。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不知演奏出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浩然 深入 腾空 倏然 B.浩然 扎进 凌空 倏然
C.凛然 扎进 腾空 骤然 D.凛然 深入 凌空 骤然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不知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B.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兵家自古必争,不知演奏出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C.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演奏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D.这三道屏降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20.请在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
字,(4 分)
三、(20 分)
18.B
19.D
20.示例:①原来红岩松在这里(或“红岩松”) ②遂封山为镇(或“封山为镇”)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