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在动画电影
的发展史上则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例如《过猴山》《宝莲
灯》等,都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
也借助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影像化重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
标识注入至“中国故事”之中,在国际上形成了能见度极高且被公认的“中国学派”。
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
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
与经历的塑造、叙述,并未拘泥于仿造《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的旧有叙事,而是努力
使之与现代审美观念无限趋近,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当代意识。在片中,李靖与哪吒之间的
刻骨仇恨被置换为崇高的“父爱”.被哪吒“抽筋剥皮”的小龙王敖丙则成为了纯粹而崇高的
友情象征,曾经悲壮而残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换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天劫”……由此可见,
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之前多数引起市场
轰动的经典改编作品,也几乎都依循了这种颠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遥浪子形象的许宣(《白
蛇·缘起》)、顽童形象的唐三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追求自由恋爱的“天神”(《大
鱼海棠》),等等。
但是,这种在表面上看来过度解构经典的创作倾向,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对于《哪
吒之魔童降世》的负面评价,亦多集中于对其颠覆传统文化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与
经历的不满。但是反观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
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
两种意见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断层,究其原因,正是杰·瓦格纳所谓的“近似式改编”
所致——影片虽以一种与原著近似的修辞技巧和表达观念进行创作,但实际上却与原著产生
了相当大的距离,构成了另一部艺术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视作品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的改编,多集中于莎剧、圣经故事和
希腊传说。例如,近期被翻拍的《狮子王》取材于《哈姆雷特》,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的
主要情节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纸牌屋》的故事内核源自《麦克白》,《七宗罪》《黑客
帝国》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汲取灵感,《诸神之战》《特洛伊》等则源自希腊神话。可以看出,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
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
意识。塞吉欧·莱昂内曾说:“阿伽门农、埃阿斯、赫克托尔是过去的西部牛仔的原型,西
部片中的人物则被导演搬进了神话世界。”也就是说,当经典文本通过改编穿梭至电影银幕
之上时,它们之间的外部结构已然失去了相似之处,使之产生关联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
“最大公约数”。
(摘编自郑炀《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时常会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改编与阐释。
B. 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的新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
全方位革新与超越。
C.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自成一派,与其故事中注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标识密切相
关。
D. 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其实是以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对传统资源的再演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作品引出话题,指出相关争论,并分析其原因,逻辑清晰。
B. 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例子有着丰富的话题性,有力证明了文中的多个观点。
C. 文章论证全面,既有对中国电影经典改编作品的详尽分析,也有对西方同类电影创作特点
的概括总结。
D. 文章列举了许多中外电影,是为了证明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
改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名著与传说中的哪吒形象简单直白,情节粗暴残酷,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去甚远,不被当代
观众所喜爱。
B. 影片应把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不需过多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甚
至不需去触及。
C.《狮子王》《纸牌屋》等西方改编类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采取了“近似
式”的改编策略。
D. 改编作品之所以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是因为原文本自身并没有为影视作品提供
一个“超稳定结构”。【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题干中“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全方位”错
误,范围扩缩,原文第一段中“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
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题干中“证明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错,无中生有,
例举中国电影,是为了证明观点“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
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而例举西
方电影则是为了表明“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
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
的当代意识”。故选项错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A 项,题干中“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错误,原文第二段中只说“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并没有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无中生有,故选
项错误。
B 项,题干中的观点是“这些影片的拥趸”,故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这些影片的拥趸,则
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
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故选项错误。
D 项,题干中“之所以”“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原文中最后一段“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
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
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项
错误。
故选 C。
【点睛】对于论述类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
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
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
引领。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
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
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
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二)实用类文本個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 13 个最贫水国之一。我国人均水資源占有
量约为 2.100 立方米,仅相当于美国的 1/5。同时,在我国,38%的耕地分布在西北、华北、
东北等北方地区,而干旱少雨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在西北,50%以上的上土地
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其他地区的土地没有灌溉就不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我国农田灌
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53,运低于发达国家 0.80 的平均水平。据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統
计,在灌溉方面,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 2010 年的 5,965 万公顷上升到 2014 年的 6,454 万
公顷,年复合增速 2.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稳中有升,从 2010 年的 44.1%上
升到 2014 年的 47.8%。在节水灌溉方面,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由 2010 年的 2,731 万公顷上升
到 2014 年的 2,902 万公頃,年复合增速 1.50%,节水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呈现波动趋
势,在 2012 年占比最高,为 50%,其余各年份在 45%上下波动。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属于“靠天吃饭”,接近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仍在使用畦灌、沟灌、淹灌、
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
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
(《2018 年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材料二:
现阶段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防滲渠输水、管灌、滴灌、渗灌、喷灌等。我国的节水
灌溉方式大多以防渗渠输水为主,此技术节水约在 15%左右,而可节水 30%以上的喷灌、滴
灌技术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
在全球市场中,美国的喷灌和滴灌耕地面积达到 87%,以色列 80%以上的灌溉面使用滴
灌,瑞典、英国、奥地利、德国、丹麦等国家的喷灌和滴灌面枳比都达到 80%以上,从全球
节水灌溉设备市场来看,以色列、美国等国家企业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以色列
的耐特菲、普拉斯托等企业生产的节水灌溉设备在全球高端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于 20 世
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到 90 年代后期节水灌溉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
入 21 世纪,我国从事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现阶段已经超过 500 家。近年
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利子节水廀行业的产业政策,从水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
理以及城市园林等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节水灌溉行业发展潜力大高端市场是发展方向》)
材料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灌溉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或不能保证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B. 从 2010 年到 2014 年,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呈上升趋势,但节水面
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有所波动。
C. 在国外,一些国家运用了喷灌、滴灌这样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且使用这些技术的灌溉面
积所占比例很高。
D.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期被引进之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进入了
快速发展的阶段。
5. 下列关于“节水灌溉”及其方式,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一项是()
A. 节水灌溉要求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B. 在多种“节水灌溉”的方式中,滴灌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但其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 相比低压管流与渠道防渗而言,滴灌、喷灌技术含量较高,并且还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力。
D. 目前,我国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以渠道防渗为主,通常通过国家投资实施,效果不明显。
6. 我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答案】4. D 5. D
6.6、①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
施)②就农业生产而言,节水灌溉可以节能增产,获得更大 经济效益。③就生态文明而言,
节水灌溉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④就国家政策而言,国家颁
布相关政策,从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
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期被引进之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进
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节水
灌溉技术,到 90 年代后期节水灌溉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可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
是“节水灌溉行业”,而不是“节水灌溉技术”。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题
的
的干要求选出“关于“节水灌溉”及其方式”“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从所给材
料中,检索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比对选项进行判断。
D 项,“效果不明显”错误,材料二只是提到“现阶段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防滲渠输水、
管灌、滴灌、渗灌、喷灌等。我国的节水灌溉方式大多以防渗渠输水为主,此技术节水约在 15
%左右,而可节水 30%以上的喷灌、滴灌技术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文中没有提到渠道防
渗的效果如何。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定位相关语
段和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 13 个最贫水国之一”“我
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53,运低于发达国家 0.80 的平均水平”“全国仍有一半左
右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属于‘靠天吃饭’,接近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仍在使用畦灌、沟
灌、淹灌、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可知,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
有大量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或灌溉方式落后,因此节水灌溉行业有巨大的现实需求;根据材
料一第①段“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其他地区的土地没有灌溉就不
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和材料三表格内容可知,灌溉技术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大力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作物产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大
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
体系的重要手段”可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
手段;根据材料二第②段“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利于节水灌溉行业的产业政策,从水
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园林等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
投入”可知,我国针对节水灌溉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节水灌
溉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政策资金支持。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鹞鹰
陈敏
①九月一日,开学的前一天,她退休了
②她依旧在钟声中起床,换了身洁白的棉布长裙,将自己不长不短的头发梳理了一番并在镜子前照了照。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从不允许自己邋邋遢遢地走进校门。可今天,
她完全不用这么做了,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时间,不必再这么早起
床,可以悠闲自在地睡到自然醒。
③人的命多半都是贱的!真让你闲下来,一时还适应不了。不远处,学校铃声准时响起,
“当一一当——”,让她心惊。她走出家门。这一刻,她茫然了,真不知脚步该迈向何方,向
东还是向西?
④她的手机就在这一刻响了起来。
⑤每年九月一日,她都会准时接到这个电话,二十多年来,年年如此。
⑥“老师,你好吗?学生徐宗在大洋彼岸向您问候!”
⑦“这小子,脚野,又跑出去了!”她低头一笑,思緒倒回了数十年。
⑧那一年,高一第二学期,正遇全校教学质量大评比的关键期,徐宗却突然从课堂上消
失了,一声招呼也没打,她就翻山越岭去找他,费了不少カオ找到他的家。
⑨徐宗家住深山,母亲去世早,从小跟继母和残了一条腿的父亲过活。继母后来在生下
三个孩子后叉添了一对月毛毛,家里负担顿时加重,他就不被允许再去上学了。
⑩她去时,徐宗的书包已被继母改做成了婴儿的尿布,徐宗正给婴儿搓尿布,虽笨手笨
脚,却搓得认真,男孩搓尿布总让人觉得特别,有股辛酸味。
⑪“你给我放下,你的手是用来演算数学题,不是搓尿布的!”她像呵斥一个捣蛋的学
生一样呵斥徐宗。徐宗不抬头,也不语,继续搓,搓尿布的手更用力了。
⑫她费了一下午的口舌,终也未说服徐宗,也没有说服徐宗的继母,倒是从一些村民那
里听了件发生在徐宗身上的“怪事”:徐宗生下来后,父亲依照老风俗,将他的胎盘脐带用扁
担挑上,去一处风水地里掩埋,途中,被从山上飞下来的一只鹞鹰叼了去。
⑬这下不得了了,村里出生了这么多孩子,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怪象。这娃的衣胞脐带子
咋就偏让鹞鹰叼了呢?人们一直认为衣胞被鹞鹰叼去是不祥的预兆,家里人也很闹心。
⑭他一出生就給自己埋下了不受待见的种子。
⑮而作为老师,她才不信这些谣言,高山才出鹞鹰呢!
⑯一连三次,碰了三鼻子灰。
⑰后一次,第四次,她又去了,这次,她带着身为公安干警的丈夫,还亲手为徐宗缝制
了一个大书包。她将他的书本一股脑儿全部装进去,背在自己的背上,郑重向他宣布:你今儿
再不跟我走,这位警察同志就会把你铐起来,抓回学校!一脸正气,一身警服的丈夫把徐宗
的继母吓着了,她即刻为徐宗放了行。⑱徐宗一声不吭,跟着她来到学校。
⑲此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宗优异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她手中的法室。
⑳终于,迎来了高考;终于,高考结束了。
㉑一个早上,刚打开房门,门外站着黑桩子一样的男人着实吓了她一跳。那人拄着一根
拐杖,浑身稀脏,灰土色的褂子被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洞。那人喊了句:张老师!就“咚”的
一声,跪下,眼泪滂沱而出。于惊诧中,她将他扶起,他颤巍巍地从胸前掏出一张纸——一
张录取通知书——徐宗的录取通知书。徐宗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
男人是徐宗的父亲,一个常年在深山以烧炭为生的中年人,他说,徐宗外出打工了,
这个喜讯应该先送老师。一个巨大的超长布袋从男人肩上滑下,又落到地板上。
那是个扎成四部分的沉甸甸的布袋,最下面一层里,装着一块腊肉,中间两层分别装
着干青豆和黑木耳,最上头的一层里,装有三十多个土鸡蛋。他说,家里的这点儿东西实在
拿不出手,没啥感谢老师,他一边说一边抹眼泪,一边搓着两只又黑又脏的手……
他让她紅了脸,难为情了很久。
徐宗上了大学,他十分争气,一路奋进,一路飙升,成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一名
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而徐宗从没忘记这位在人生紧要关头,拉了他一把的老师——张霞老
师。每年的九月一日,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他都会向她问候,向地致意。他视起为恩
师、贵人、伯乐……张霞老师也因培养出了一位数学家而名扬校内外。
而隐藏在张老师心里的那点儿小秘密始终困扰着地,一直想说,却终也没说出来。今
天,她终于有勇气向徐宗表白了。她回复徐宗:“当初,我拼命将你拉回校,为的是让你为班
级增分数,提名次,期末评比压力大,我不甘心,我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高尚啊!”
“老师,天空飞翔的鹞鹰永远不会忘记把它扶上云霄的那双手……”徐宗从大洋彼岸
传来的声音依然温和而坚定。
(小说有删节)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用张老师对自己仪容的精心整理,显示出了她严谨而自律的性
格,以及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珍视。
B. 学校铃声响起后,张老师走出家门的茫然,体现了她在退休之后对全新生活节奏的不习惯,
也透露出她对教师工作的不舍和深情。
C.小说结尾张老师鼓起勇气对徐宗的表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作者在
前文为最后的突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伏笔和铺垫。D. 听了老师的坦白,徐宗对老师依旧怀抱感激,是因为历经了“一路奋进,一路飙升”的徐
宗完全可以体谅和理解老师的想法。
8.狄德罗曾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体”这似乎也是张霞
老师的真实写照。请你简要解析张霞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内在的矛盾性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鹞鹰”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7. D 8. 张老师的矛盾性体现在:①她把徐宗带回学校,是为增分数、提名次,
赢得期末评比。动机是现实的、功利的,不纯粹的;但她的爱心及对孩子的寄望,又是超越
功利的,是无私的。②张老师藏有私心,但她为此困扰,反省,并对学生袒陈,表明了她内
心的坦诚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这种矛盾性恰恰表现了人性的真实,体现出了复杂立体的人
物内心世界,烘托出了真实而饱满的人物形象。
9. 内涵;鹞鹰既是实写,指叼走徐宗的胎盘脐带的那只鹞鹰;又是虚写,比喻徐宗终成一只
飞上天空的鹞鹰。作用:①作者先是通过关于鹞鹰的神奇怪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而在结尾
处又藉由它升华主旨,把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②鹞鹰更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
使得这个有着多个场景且时空跨度较大的故事连缀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解析】
【7 题详解】
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
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
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是因为历经了‘一路奋进,一路飙升’的徐宗完全可以体谅和理解老师的想法”错误,
徐宗仍旧对老师怀抱感激,是因为张老师在他辍学了之后能够始终不放弃他,想尽各种办法
坚持把他带回学校,是因为张老师是他的伯乐,在他不受村民和家人待见的时候,依旧认定
他的才华,相信他会有所成就,如“你的手是用来演算数学题,不是搓尿布的”,是因为张老
师对他的好哪怕是有私心,但对他扶助的行为里蕴含的爱却是真诚的,如“她……还亲手为
徐宗缝制了一个大书包。她将他的书本一股脑儿全部装进去,背在自己的背上”,是因为如果
没有张老师,他就没有机会飞出深山,飞上云霄。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狄德罗曾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体’这似乎也是张霞老师
的真实写照”“简要解析张霞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内在的矛盾性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然后
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
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并分析这一矛盾性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作为老师,张老师
当初找回徐宗的动机并不单纯,如第八段“那一年,高一第二学期,正遇全校教学质量大评
比的关键期,徐宗却突然从课堂上消失了,一声招呼也没打,她就翻山越岭去找他,费了不
少カオ找到他的家”和第二十六段“当初,我拼命将你拉回校,为的是让你为班级增分数,
提名次,期末评比压力大,我不甘心”,张老师是为了名次、分数而去找徐宗,这展现了人物
现实的一面;但找回徐宗的过程中,张老师对徐的厚望和对徐宗的爱心是不掺假的,如“‘你
给我放下,你的手是用来演算数学题,不是搓尿布的!’她像呵斥一个捣蛋的学生一样呵斥
徐宗”“作为老师,她才不信这些谣言,高山才出鹞鹰呢”“她将他的书本一股脑儿全部装
进去,背在自己的背上,郑重向他宣布:你今儿再不跟我走,这位警察同志就会把你铐起来,
抓回学校”。对于自己当初的私心,张老师是不安的,最后向学生坦陈当初的真实用心,如“他
让她紅了脸,难为情了很久”“而隐藏在张老师心里的那点儿小秘密始终困扰着地,一直想
说,却终也没说出来。今天,她终于有勇气向徐宗表白了”,这展现出张老师的坦诚和高尚。
文中既展现出人物高尚的一面,也展现了人物的最初动机,看似矛盾,却让人物形象更为真
实。
【9 题详解】
本题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体要求“结合全文,
分析标题‘鹞鹰’的内涵和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有关“鹞鹰”的内容,按照由表及里的顺
序分析其内涵,接着要从标题与形象、情节、主旨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用。首先找有关“鹞鹰”
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如十二、十三段“徐宗生下来后,父亲依照老风俗,将他的胎盘脐带
用扁担挑上,去一处风水地里掩埋,途中,被从山上飞下来的一只鹞鹰叼了去”“这娃的衣
胞脐带子咋就偏让鹞鹰叼了呢?人们一直认为衣胞被鹞鹰叼去是不祥的预兆”,由此可知,这
“鹞鹰”的表层意思就是指这只叼走徐宗脐带的鸟;再看其深层含义,如二十五“徐宗上了
大学,他十分争气,一路奋进,一路飙升,成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一名国内外著名的数
学家”和二十七“老师,天空飞翔的鹞鹰永远不会忘记把它扶上云霄的那双手……”这里的“鹞
鹰”应是比喻成才了的徐宗。明确含义之后,再来看作用,小说主要讲徐宗如何从辍学的学
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数学家,小说中间部分介绍徐宗出生后的怪现象——徐宗的脐带被鹞鹰
叼走,这一怪现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小说最后徐宗说“天空飞翔的鹞鹰永远不会忘记把它扶上云霄的那双手”又与上文及标题形成呼应,所以“鹞鹰”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題,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予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釐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
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
进兵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教于魏。魏王使将军晋
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
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
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见候赢,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
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
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
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郫,存赵。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公子亦自知也。公子留
赵十年不归。秦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诸侯闻公子将,各遭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当是时,公子威
振天下。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王未也。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
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
而卒。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
士说王万端
B.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
士说王万端/
C.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
士说王万端/
D.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鄭/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
说/王万端/
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子,先秦指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通称贵族子弟,也用来尊称别人儿子。
B. 薨,意义不固定,周代指称天子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作“薨”。
C. 虎符背有铭文,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统帅持左,用于调动军队。
D. 河外,与河内相对,以秦、晋、赵、魏等国家地理位置不同,故意义也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秦侵犯赵;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
兵救赵,实则观望。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从。
B. 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得侯赢献计,魏公子求助于魏王爱妃如姬,如姬感念公子报
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 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秦常出兵攻击魏;魏王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
诸侯支授,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 魏公子威震天下,被泰陷害。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
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我攻打赵国,短时间内就要打下,如果有诸侯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
先攻打它。
(2)公子自己知道二次因诽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
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亲近女人。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A 项,“公子患之数”有误,从文意看,公子的“忧患、焦急”理当是持续的,而“公子患之
数”则表明魏公子的“忧患,焦急”有间隔、不连续,公子似乎并未重视救赵之事,所以后
文的窃符救赵一事也就失去了理据;从上下文逻辑关联看,下文“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公子更应多次请求魏王救赵才对;从语法位置、语用频率讲,“数”作补语用的情况少见;从
语言节奏看,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公子患之,数请魏王”这样的断句更符合选文语言节奏
特点;故排除 A 项;
B 项,“/数请魏王及宾客/”有误,从逻辑看,魏公子想救赵用不着去请求“宾客”,故排除 B
项;
D 项,“/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有误,“魏……说”,魏王对谁劝说?为何劝说?
再者,“万端”义为“各种方法”,“/王万端/”语意不通,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周代指称天子之死,……”错误,在周代“薨”指称诸侯之死,“昭王薨”,昭王即
为诸侯,非天子,天子之死称作“崩”。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秦王害怕魏强大”错误,魏公子才是秦王的心腹之患;另外,“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
王”与原文有出入,“得立为魏王未也”,意为是否已经立为魏王。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旦暮”,早晚,短时间;“而”,如果,表假设;“拔”,夺取,打下。(2)中,
“再”,二次;“毁”,诽谤;“谢”,推托。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的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
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魏安釐
王二十年(前 257 年),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
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
带领十万之众去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攻打赵国,短时间内就要打下,如
果有诸侯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
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
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见;侯赢,侯先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
王的卧室内,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
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悬赏三年,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
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
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想要为公子效命而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
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
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
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开拔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
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这一点公子也是
明知的。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
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诸侯们
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
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秦王担忧(公子将进
一步威胁秦国),多次实行反间计,(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
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知道二次因诽
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
亲近女人。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题①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昚(shèn):谨慎,慎
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一幅云雾缭绕、山高路陡、溪水潺流的风景画,使人领略到一种“世外桃源”般
的韵致。
B. 溪水悠长,春色悠长,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春意描写得形
象生动。
C. “闲门”乃少有人出入的清静之门,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颈联暗示主人的孤寂落寞、高
雅脱俗。
D. 日光朗照,深柳掩映,清幽的光亮散落衣裳,尾联光与形的明暗对比凸显出深幽恬静的意
境
15.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从视觉角度描写落花流水,从嗅觉角度描写水中花草,表现出环境
的幽美。②“至”“随”二字将落花人格化,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让人很自然地联想
到整个山林的春意盎然,激发了读者的想象。③表现诗人享受自然、悠然自适的喜悦心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C 项,“孤寂落寞”错误,“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意思是“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
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展现出的应为“淡泊宁静”。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体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
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然后理解颔联的意思,分析颔联写了什
么,使用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意思是“不时有落花随溪
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前一句写“落花”,这是视觉所见,后一句写流
水以及流水中的花香,这是嗅觉所闻,同时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
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
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
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
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
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表现出诗人的悠然闲适的心境。
【点睛】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
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
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
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
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
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
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
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
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
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登上飞来峰之后高瞻远瞩、信心顿生,并带有一定哲学色彩的
诗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枯藤老树昏鸦 (2). 小桥流水人家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
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藤”“昏鸦”“畏”“遮”“缘”的写法。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
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
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値
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
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
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
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
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
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买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
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取长补短
C.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取长补短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 文中画横线的何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B.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
写形式。
C. 在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D.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
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应是强调“不改变”,此处应该用“亘古不
变”;
第二处,“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根
据文意此处说的是“石头”,应该用“质朴无华”;第三处,“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根
据文意,此处强调二者关系的密切,与“祸福”“利害”无关,应该用“息息相关”;
第四处,“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取长补
短”,指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
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
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而 A.B、C 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
变的。
A 项,“青铜文明 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
铜文明”之前;
C 项,“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D 项,“随着……,使……”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
提到“可以”的前面。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在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①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
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提升自
己的境界高度。那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
的确,②______________。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
质上和骨子里是在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决于他读过的书(从他读过的书能看出来) (2).阅读是一种“独行”
(3). 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
能力。这是一段说理性的文字,主要是分析读书对人的价值。
第一处,前面说“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后面应该说“人抵抗逆境‘精
神资本’丰厚”的条件,结合后面来看,应该与“读书”有关;
第二处,结合前面“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和后面“你需要的只
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可知,中间应是强调阅读的孤独性;
第三处,从“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可知,考生需要结合前面
的内容确定阅读的本质性,即阅读社会、时代、人生。
21.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
过 40 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
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
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
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筛
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然后要回顾“定义”的形式,
接着看材料一共几句话,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年画”的,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
式进行拟写。“下定义”的形式为“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从本题来
看,“种概念”就是“年画”,考生要到材料中找到“种差”和“邻近属概念”。材料第一句
话“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就介绍了邻近属概念,即“图画”;接着就要找出定义概
念的种差,第一句话介绍年画的张贴时间,第二句话介绍年画的画面特点,第三句是介绍制
作方式,第四句是介绍年画的题材及意义,第五句介绍年画的历史,这五句中,“张贴时
间”“画面特点”“年画意义”应是被定义概念“年画”与邻近属概念“图画”的种差;最
后按照“年画是……的图画”的模式进行拟写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
幸福开心的笑脸。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作出的回应,
义正辞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
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
托。”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联系现实,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站在 2019,回首过往,泱泱华夏,可谓饱经沧桑,阅尽坎坷,然力积七十载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之功,神州大地如今已地覆天翻,慨当以慷。从“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
见,知向谁边”,到港珠澳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到一带一路,
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风雨如晦,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今日中
华,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中华文明正在强势归来。
然而,时代往往具有双刃剑之特征,既可能酝酿风云际会,又难以避免挑战与危机。正
如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所预言的:“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文明冲突或是未来世界和平
的最大威胁。揆诸当下,愈演愈烈的中美冲突似被一语成谶。未来世界,光影相伴,否泰共
存;中华之崛起,既逢难得机遇,更临各种艰巨挑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国际风云变幻,面对世界百年难遇之变局,作为炎黄子孙,作为
强国一代,作为五四薪火的百载传人,我们必须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
《周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厉无咎。”所谓冷眼看世界,即“终日乾乾,
夕若惕”,既不能妄自菲薄,无视我中华当今之迅猛发展;更不可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迷失
于一片叫好和赞美声中。当下,冷眼看世界,是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唯
有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热心强国,就是要以深沉
的爱、滚烫的赤子之心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一代代的爱国者,如邓稼轩、钱学
森、袁隆平、南仁东等,为中华之崛起夙兴夜寐,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宅、丧、麻木、佛系,乃至精致利己主义呢!当下,热心强国,尤需要我
们刻苦拼搏,攻克核心科技,沉着应对数字、网络、智能及基因时代的挑战。
冷眼看世界,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热心强祖国,使我们迎头赶上发展的速度!如此,
中华崛起,中国梦圆,指日可待!
强国路上,我和我的祖国一起出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命题方式是材料作文。由写作要求“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
考”可知写作文体为议论文。审察材料,可看出以下对比。新旧中国国人表情的对比:呆滞
木讷,幸福开心;我国发言人义正辞严、斩钉截铁和中东某国外交官沉默不语,神情沮丧的
对比。把两组对比和材料结尾的歌词结合,不难看出: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是一致的,
国家的强大与否,决定着国民的精神面貌、幸福程度;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人民的的坚强后盾。
由此可以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为基调,多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1、畅享岁月静好,牢记责任担当。2、扬奋斗之帆,逐复兴之梦。3、追忆似水流年,珍爱美
好今天。4、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5、.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结构分析:
以中华沧桑巨变后强势归来开篇,渗透祖国强大的自豪感。接下来联系时代风云,谈忧患意
识,强调国荣我荣,国强我强,再点题,每个中国人,都应“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再以并列结构分别谈怎么冷眼看世界,如何热心强祖国。最后总结,再扣题。本文整体是总分
总结构,中间采用小并列结构。这样时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说理充分。
素材积累:
1、“我和我的祖国和我,像海浪和浪花一朵”“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家是最
小国,国是千万家”,任何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会与家、与国紧密相连。在今天民族复兴的伟大
征途中,更需要我们凝聚爱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
活。”我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爱国主义,那就是认清祖国的面容后依然热爱祖国。”
3、方志敏在狱中时,祖国千疮百孔,但是祖国在革命英雄的眼里如同母亲一样亲切可爱。他
在《可爱的中国》里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并从国土、江河、湖泊、名山、胜景
等各个方面逐一对应描述,详细完备的表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4、正是因无数中华儿女满怀家国情怀和报国壮志,中华民族才能坚定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所以爱国就要为国尽责,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
之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在中华民族
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无数热血青年把自己的一生交给祖国,从而使祖国更加美丽可爱。
5、程开甲院士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的祖国以热情而诚恳的情怀拥抱批判,以理性而客观的心态建设当下,以抬头挺胸的乐
观展望未来。在这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一代又一代有志青
年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他们中有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与世隔绝的独龙江当军医
的李金徽,也有放弃澳洲百万年薪回国成为 181 名孤儿爸爸的马乐……他们踏实勤奋,敢于
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