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11 页)
2020 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
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
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
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
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
是一个可贵的尝试。
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
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
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
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
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
物”的传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
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雄心,所
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
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
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
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
(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
材料二: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
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
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
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
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关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第 2 页(共 11 页)
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
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
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
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
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
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
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
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
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
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
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
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
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
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
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
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
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
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
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
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
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
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材料三: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
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
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第 3 页(共 11 页)
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
(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或
写真正的历史小说。
B.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
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尝试。
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识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
存在着某种担忧。
D.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
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评论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
的论点。
B.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高度的
自觉性。
C.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
一位作家。
D.在文学的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
下降的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
。
B.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
的喜爱。
C.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
D.李敬泽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很件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
。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第 4 页(共 11 页)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萦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
的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第 5 页(共 11 页)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底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啊,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 年 7 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
萧条荒凉的。
B.“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第 6 页(共 11 页)
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
C.诗歌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
写村中景象。
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
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
围。
B.诗歌抒情多用象征,如烛火象征跳跃的心,烛光代表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
代表全民抗战。
C.“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
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
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
胜的光明前景。
(3)“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
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4)诗歌用“走向北方”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①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
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
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②,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
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
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
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
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
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
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晡,乃大溃,
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
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第 7 页(共 11 页)
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
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
“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
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
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
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
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
;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
退休后修园置产,安度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②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5)萧嵩为什么要辞去宰相之职?请简要说明。第 8 页(共 11 页)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游
周邦彦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裳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对比手法,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
传字外。
B.词的开头两句写山像被石黛染过一样明亮,单衣虽薄却可耐住早上寒气。
C.﹣夜春风,“楼上卷帘看”,看的不单是“海棠”,还有自己所思之人。
D.“南陌暖雕鞍”一句借物抒怀,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
(2)如何理解词的结尾“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简
要分析。
四、默写题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
心情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里“ , ”两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
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逍遥游》里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
没有力量了,这个意思在文中表述为:“ , 。”
五、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伽伐尼发现电流的故事,令人深思。一次,伽伐尼无意中把一只解剖的青蛙放在
静电机旁的桌上,一位助手用解剖刀触及蛙腿的神经时,发现蛙腿突然收缩,另一位助
手则发现静电机突然放出火花。
面对① ,助手们也只是感到惊讶而已,但( )的伽伐尼却被其中的
奥妙紧紧授住。从此他( )地钻研,终于为电流和电池的研究开辟了道路。现实中,第 9 页(共 11 页)
从火花到燃烧是 ② 。
如果自身不是可燃体,即便四周火花飞溅,也无法持续释放光与热。智慧火花的
获得来之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点亮探索科学真谛的道
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点燃智慧的火花,还应有( )的头脑,时
时保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正因此,面对稍纵即逝的灵思妙想,不少人的办法是“先
捉住、再消化”。苏东坡诗云:“作诗火急追亡进,清景一失后难摹。”捕捉智慧的火
花 ③ ,这离不开枕戈待旦的警觉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勺水渐积成沧海,
拳石频移作泰山。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
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笃信实践出真知、勤奋出灵感,( )
沉潜的韧劲儿,智慧的火花必能在我们身边频频闪耀。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博学多才 始终不渝 敏感 堆砌
B.博学多才 锲而不舍 敏锐 积蓄
C.博闻强识 始终不渝 敏锐 堆砌
D.博闻强识 锲而不舍 敏感 积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慧火花的获得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点亮探索科学
真谛的道路。
B.智慧火花来之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照亮探索科学真
谛的道路。
C.智慧火花的获得来之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照亮探索
科学真谛的道路。
D.智慧火花来之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点亮探索科学真
谛的道路。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7.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第 10 页(共 11 页)
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___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
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
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
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
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______。
①
②
③
8.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以“君权
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
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
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
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
,才能矫治天下乱象。
六、材料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
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
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20 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答案第 11 页(共 11 页)
一、现代文阅读
1.C;D;D; 2.A;C;
二、文言文阅读
3.C;B;B;
三、诗歌鉴赏
4.D;
四、默写题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
五、语言表达
6.B;B; 7.农业数据个性化程度比较高;不易看到短期效益;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8. ;
六、材料作文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