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
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第 II 卷用黑
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回收。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60 分,每小题 5 分。
1.设 =i,则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命题“在△ABC 中,若 sinA= ,则 A=30°”的否命题是
A.在△ABC 中,若 sinA= ,则 A≠30° B.在△ABC 中,若 sinA≠ ,则 A=30°
C.在△ABC 中,若 sinA≠ ,则 A≠30° D.在△ABC 中,若 A≠30°,则 sinA≠
3.设 a=logπ3,b=20.3,c=log2 ,则
A.a>c>b B.c>a>b C.a>b>c D.b>a>c
4.为了解户籍、性别对生育二胎选择倾向的影响,某地从育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容量为 200
的调查样本,其中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各 100 人:男性 120 人,女性 80 人,绘制不同群体
中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倾向选择不生育二胎的人数比例图,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倾
向选择生有二胎的对应比例,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否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户籍有关.
B.是否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性别有关
z i
z
+
1
2
1
2
1
2
1
2
1
2
1
3C.倾向选择生育二胎的人群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相同
D.倾向选择不生育二胎的人群中,农村户籍人数少于城镇户籍人数
5.在梯形 ABCD 中,已知 AB//CD,AB=2DC,点 P 在线段 BC 上,且 BP=2PC,则
A. B.
C. D.
6.明代朱载堉创造了音乐学上极为重要的“等程律”。在创造律制的过程中,他不仅给出了
求解三项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的方法,还给出了求解四项等比数列的中间两项的方法。比如,
若已知黄钟、大吕、太族、夹钟四个音律值成等比数列,则有 ,
, 。据此,可得正项等比数列{an}中,ak
=
A. B. C. D.
7.已知 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 m⊥n,n//α,则 m⊥α B.若 m⊥α,n⊥β,α⊥β,则 m⊥n
C.若 m//n,n//β,则 m//β D.若 m α,n α,m//β,n//β,则 α//β
8.已知函数 f(x)=Asin(ωx+φ)(其中 A>0,ω>0,0
3
π16.正三棱锥 P-ABC,Q 为 BC 中点,PA= ,AB=2。过 Q 的平面截三棱锥 P-ABC
的外接球所得截面的面积范围为 。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2 分)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 a7=8+a3,且 a3-1 是 a1+1,a5-2 的等比中项。
(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I)设 bn= (n∈N*),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Tn,求使 Tn<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 n 的
值。
18.随着手机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支付购物的一种形式某机构对“使用微信支付”
的态度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 50 人。他们年龄的频数分布及对“使用微信支付”赞成人数
如下表。
(I)若以“年龄 45 岁为分界点”,由以上统计数据完成下面 2×2 列联表,井判断是否有 99%
的把握认为使用“微信支付”的态度与人的年龄有关;
年龄不低于 45 岁的人数 年龄低于 45 岁的人数 合计
赞成
不赞成
合计
(II)若从年龄在[55,65)的被调查人中随机选取 2 人进行追踪调查,求 2 人中至少有 1 人不赞
成使用微信交流的概率。
参考数据:
2
1
1
n na a +
2
15,其中 n=a+b+c+d。
19.图 1 是由矩形 ABC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EAD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 EA=ED=AB
=2,∠AED=90°。将三角形 EAD 沿 AD 折起,使得 CD⊥AE,H 为 BC 的中点,连接
EB,EC,EH,DH,如图 2。
(I)求证:平面 EHD⊥平面 EAB;
(II)求三棱锥 E-ACD 与三棱锥 E-AHD 公共部分的体积。
20.(12 分)已知椭圆 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离心率为 ,
A 为椭圆上一动点(异于左右顶点),△AF1F2 面积的最大值为 。
(I)求椭圆 C 的方程;
(II)若直线 l:y=x+m 与椭圆 C 相交于点 A,B 两点,问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ABM
是以 M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12 分)设 h(x)=lnx。
(I)若 g(x)=x(x-a)h(x)+x,且 x=1 为函数 g(x)的一个极值点,求函数 g(x)的单调递增区间;
(II)若 f(x)=mh(x)-x- - ,且函数 f(x)的图象恒在 x 轴下力,其中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合。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
22.(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3
2
3
1
x
2
e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
极坐标方程为 ρ=2sinθ,点 A(ρ0, )在 C 上,直线 l 经过点 B(2ρ0, )且与直线 OA 垂直。
(I)求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II)已知点 P 在曲线 C 上运动(异于 O 点),射线 OP 交直线 l 于点 Q,求线段 PQ 的中点轨迹
的极坐标方程。
23.(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f(x)=|x-2a|+|x|,a∈R。
(I)若不等式 f(x)≥a2 对 x∈R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II)设实数 m 为(I)中 a 的最大值,若实数 x,y,z 满足 4x+2y+z=2m,求(x+y) 2+y2+z2
的最小值。
4
π
4
π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D C C C B C D B A D
二、填空题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三、解答题
17、【解析】(Ⅰ)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
,即 ,…………………………………………………………… 2 分
,
,…………………………………………………………………… 3 分
是 , 的等比中项,
,即 ,
解得 .…………………………………………………………………………………5 分
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6 分
(Ⅱ)由(Ⅰ)得
.……………………………… 7 分
,…………………………………………………………10 分
1 y x= ±
ππ
2
3,
{ }na d
7 3 4 8a a d− = = 2d =
3 11 3a a∴ − = +
15 62a a= +−
3 1a − 1 1a + 5 2a −
( ) ( ) ( )2
3 1 51 1 2a a a∴ − = + ⋅ − ( ) ( )( )2
1 1 1+3 = 1 6a a a+ +
1 3a =
∴ { }na 2 1na n= +
( )( )1
1 1 1 1 1
2 1 2 3 2 2 1 2 3n
n n
b a a n n n n+
= = = − + + + +
1 2
1
2n nT b b b∴ = + +⋅⋅⋅+ = 1 1 1 1 1 1
3 5 5 7 2 1 2 3n n
− + − +⋅⋅⋅+ − + +
( )
1 1 1
2 3 2 3 3 2 3
n
n n
= − = + +
( ,5]−∞由 ,得 .…………………………………………………………… 11 分
使得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 的值为 .………………………………………… 12 分
18、【解析】(I) 2×2 列联表如下:
年龄不低于 45 岁的人
数
年龄低于 45 岁的人
数
合计
赞成 10 27 37
不赞成 10 3 13
合计 20 30 50
K2= ≈9.98>6.635.……………………………………………5 分
所以有 99%的把握认为“使用微信交流”的态度与人的年龄有关.…………………6 分
(列联表填对得两分)
(II) 设年龄在[55,65)中不赞成“使用微信交流”的人为 A,B,C,赞成“使用微信交流”的
人为 a,b,
则从 5 人中随机选取 2 人有 AB,AC,Aa,Ab,BC,Ba,Bb,Ca,Cb,ab,共 10 种
结果,其中 2 人中至少有 1 人不赞成“使用微信交流”的有 AB,AC,Aa,Ab,BC,Ba,Bb、
Ca、Cb,共 9 种结果,………………………………………………………………………10 分
所以 2 人中至少有 1 人不赞成“使用微信交流”的概率为 P= . ………………12 分
(未列举只得 2 分)
19、【解析】(Ⅰ)在图 2 中, 四边形 是矩形, ,
又 , ………………………………………………………………1 分
又 ,
平面 .…………………………………………………………………………2 分
平面 ,
( )
2
3 2 3 15
n
n
2 5m <
1 2
8
5
mx x∴ + = − 2
1 2
4 4
5
mx x
−=
1 2
0
4
2 5
x x mx
+∴ = = − 0 0 5
my x m= + = 4 ,5 5
m mN ∴ −
AM BM⊥ MN l⊥
MN l⊥ 5 1 140 15
mt
m
−
× = − − − ×
3
5
mt = −
AM BM⊥ 1 2
1 2
1y t y t
x x
− −⋅ = −
1 1y x m= + 2 2y x m= +
( )( ) ( )2
1 2 1 22 0x x m t x x m t+ − + + − =
( )2 2 22 4 4 8 8 05 5 5
m m m− − + = 1m = ±
1m = 30, 5M − 1m = − 30, 5M
y 30, 5M ± ABM∆ M
( ) ( )2 lnx a xg x xx −= + ( ) ( )ln' 12 x xg x x a a+ −− +=
( )' 1 2 0g a= − = 2a =
( ) ( )( )' 1 2ln 1g x x x= − +
( )' 0g x = 1x = e
e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和 ;……………………………………5 分
(II)依题意, ,
即 在 上恒成立,
令 ,
则 .……………………………………………………6 分
对于 , ,故其必有两个零点,且两个零点的积为 ,
则两个零点一正一负,设其中一个零点为 ,
则 ,即 ,
且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故 ,即 ,……………………………………8 分
令 ,
则 ,
当 时, ,当 时, ,
则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又 ,故 ,……………………………………………………10 分
0, ex e
∈
( )' 0g x > ,1ex e
∈
( )' 0g x < ( )1,x∈ +∞
( )' 0g x >
( )g x 0, e
e
( )1,+∞
1 2ln 0m x x x e
− − + <
1 2ln 0x m xx e
+ − − > ( )0, ∞+
( ) 1 2lnx m xxp x e
= + − −
( ) 2
2 2
11' 1m x mx
x x xp x
− −= − − =
2 1y x mx= − − 2m 4 0∆ = + > 1−
( )0 0x ∈ + ∞,
2
0 0 1 0x mx− − = 0
0
1m x x
= −
( )p x ( )00, x ( )0 ,x +∞
( )0 0p x > 0 0 0
0 0
1 1 2ln 0x x xx x e
+ − − − >
( ) 1 1 2lnq x x x xx x e
= + − − −
( ) 2 2 2
1 1 1' 1 1 ln 1q x xx x x
= − − + − − 2
11 ln xx
= − +
( )0,1x∈ ( )' 0q x > ( )1,x∈ +∞ ( )' 0q x <
( )q x ( )0,1 ( )1,+∞
( )1 0q q ee
= = 0
1 ,x ee
∈ 显然函数 在 上是关于 的单调递增函数,则 ,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12 分
选做题
22、【解析】(I)由题知 , ,
故点 的直角坐标为 ,由 知直线 的倾斜角为 ,
故直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3
分
所以其极坐标方程为 即 ;……………………5
分
(II)由题知可设 , ,其中 ,
则 中点的极坐标为 ,由 在曲线 上得 ,由 在直线 上得
,故 中点的极坐标为 ,
所以 中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10 分
23、【解析】(I)因为 对 恒成立,则 ,
由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可得 ,
即 ,解得 .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5 分
0
0
1m x x
= − 1 ee
, 0x 1 1,m e ee e
∈ − −
m 1 1,e ee e
− −
2, 4A
π
2 2, 4B
π
B ( )2,2 l OA⊥ l 3
4
π
l 4x y+ =
cos sin 4ρ θ ρ θ+ = sin 2 24
πρ θ + =
( )1,P ρ θ ( )2 ,Q ρ θ 30, 4
πθ ∈
PQ 1 2 ,2
ρ ρ θ+
P C 1 2sinρ θ= Q l
2
2 2
sin 4
ρ πθ
= +
PQ 2sin ,
sin 4
θ θπθ
+ +
PQ
2 3sin 0 4sin 4
πρ θ θπθ
= + <